爾克文言文
1. 文言文翻譯:重賞以令死士,其必濟!
重賞鼓勵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2. 在文言文中『克』是什麼意思請寫明出處
1.戰勝 《韓非子。初見秦》:秦戰未嘗不克。
2。能 《尚書》: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3。剋制 《後漢書》:奉公克己~~
4。通「刻」 《史記》:更克面,平斗斛,度量,文章。
5。預定時間 《後漢書》:與剋期具直,無或違者.
3. 而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具體如下:
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片語、分句等。
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
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
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
d)連接事理上前後相因的成分。
2.有「到」的意思。
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
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
5.姓。
而拼音:ér,部首:而,筆畫:6,五筆:DMJJ
(3)爾克文言文擴展閱讀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而今[ér jīn]
現在;如今。
2.而後[ér hòu]
副詞。然後:先定好計策,~行動。
3.然而[rán ér]
連詞。但是;可是。對上文表示轉折:試驗失敗了,~他並不灰心。
4.而且[ér qiě]
表示進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僅」等跟它呼應:性情溫順~心地善良。他不僅會開汽車,~還會修理。不但戰勝了各種災害,~獲得了豐收。
5.繼而[jì ér]
表示緊隨在某一情況或動作之後:人們先是一驚,~鬨堂大笑。先是領唱的一個人唱,~全體跟著一起唱。
6.幸而[xìng ér]
副詞。幸虧;多虧:~發現得早,否則釀成大禍。
7.而已[ér yǐ]
罷了:如此~,豈有他哉。我只不過是說說~,你不必過於認真。
4. 高二上冊所有文言文 原文及翻譯。
應該有專門的書賣的,不知你用的教材是不是課改過的所以不好回答……
5. 在線文言文翻譯
死灰復燃 ( sǐ huī fù rán ) 【解釋】 死灰:燒余的灰燼;復:再,重新。冷灰重新燒了起來。比喻失勢的人重新得勢。也比喻已經停止活動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
編輯本段出 處
《史記·韓長儒列傳》:「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燃乎?』」宋·陳亮《謝曾察院啟》:「劫火不燼,玉固如斯;死灰復燃,物有待爾。」
編輯本段相關典故
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燃乎?」 韓安國,字長孺,漢時睢陽人,原在漢景帝之弟梁孝王劉武手下當差,很得梁王信任。後來因事被捕,關押在蒙地監獄中,梁王多方設法,一時未能使他獲釋。 獄吏田甲以為韓安國失勢,常常借故凌辱他。安國怒道:「你把我看成熄了火頭的灰燼。難道死灰就不會復燃?」 田甲嘿嘿一笑,說道:「倘若死灰復燃,我就撒尿澆滅它!」韓安國氣得說不出話來。 不久,韓安國入獄的事引起太後關注。原來韓安國曾出力調解過景帝和梁王之間的矛盾,使失和的兄弟重歸於好,太後為此十分看重韓安國,親自下詔要梁王起用安國。 韓安國被釋放,做了梁孝王的「內史」。獄吏田甲怕他報復,連夜逃走。韓安國聽說獄吏逃亡,故意揚言說,田甲如不趕快回來,就宰了他一家老小。田甲只好回來向韓安國請罪。韓安國諷刺他道:「現在死灰復燃,你可以撤尿了———」 田甲嚇得面無入色,連連磕頭求饒。 「起來吧。像你這樣的人,才不值得我報復!」韓安國面無怒色, 並無懲罰田甲之意。田甲大感意外,更加覺得無地自容。
編輯本段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編輯本段示例及其他
孫中山《北上宣言》:「對內政策果得實現,則軍閥不致~,民治之基礎莫能搖動。」 近義詞 東山再起、卷土重來 枯木生花 反義詞 付之一炬、石沉大海 一蹶不振 一敗塗地 歇後語 木炭打燒餅 出處《史記·韓長儒列傳》:「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燃乎?』」 謎語 燒木炭 歇後語 木炭打燒餅 英文 renascent 示例 儒家的理論,非等到董仲舒不能~的。 聞一多《什麼是儒家》
6. 文言文及翻譯
愚人食鹽 昔①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②,更④為益③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⑧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⑦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⑨鹽。食已口爽⑤,反⑥為⑩其患。
從前有個愚蠢的人到了朋友家裡。主人給他食物,這人嫌棄主人的菜淡而無味,主人聽到後,就加了些鹽。味道就非常鮮美,這個愚蠢的人便想:「菜的味道鮮美,是由於加了鹽,加少許一點便這樣好吃,多放些豈不更好吃嗎?」這個愚笨的人沒有智慧,只是空口吃鹽,吃得口味敗壞,反而被鹽所害。
7. 要100句經典勵志文言文語錄高級一點的,,帶上翻譯,,必採納!!
古文經典勵志名句
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舉成名。——司馬遷
2、去留無意,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幽窗小記》
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5、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左傳》
1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11、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國演義》
12、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1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15、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睎
16、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17、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9、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20、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
2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2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3、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24、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2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26、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27、丹青不知老將至,貧賤於我如浮雲。——杜甫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2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30、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3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35、操千曲爾後曉聲,觀千劍爾後識器。——劉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古文經典勵志名言
1、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5、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6、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10、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11、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8. 文言文中與的用法
一、用作動詞,譯為譯為「給與」「參與」「結交」「親附」。
1、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給與)
2、騫叔之子與師。(《騫叔哭師》)(參與)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結交,親附)
二、用作連詞,「同」「和」「跟」。
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勾踐滅吳》)(和,跟,同)
三、用作介詞,「同」「和」「跟」;「給」「替」;「和……比較」;
1、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和、同、跟)
2、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陳涉世家》)(給,替)
3、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和……比較)
四、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測度、疑問語氣。
1、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感嘆語氣)
2、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疑問語氣)
3、然則廢釁鍾與?(《齊桓晉文之事》)(測度語氣)
五、與 jǔ與,通「舉」,推舉,選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通舉,推舉)
9. 文言文中「克」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中「克」的意思如下:
《韓非子。初見秦》:秦戰未嘗不克。
克:戰勝。
2.《尚書》: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克:能 ,能夠。
3.《後漢書》:奉公克己~~
克:剋制;約束。
4.《史記》:更克面,平斗斛,度量,文章。
克:通「刻」。
5.《後漢書》:與剋期具直,無或違者。
克:預定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