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常考文言文常識

常考文言文常識

發布時間: 2020-11-24 23:23:27

A. 文言文常識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能在「一卷」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需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學習文言文需要有很好的語言、語法和文學功底。

B. 求高考文言文常識總結!!越詳細越好

文學常識不得記混記雜,要時刻注意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如記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學主張和代表人物等等;名句名篇的背誦最終要通過默寫落實在卷面上,在復習中,一定要背默結合,默寫時還要細心,不要出現錯字、漏字、前後顛倒等錯誤,此外,還應注意標點和語氣。【考點達標】⒈."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這副對聯,說的是( ) A.賈誼 B.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答案:C(對聯中嵌有屈原詩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詩中以芳草自喻品質的高潔。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從內容上看,與屈原事相合;從感情上看,表達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國別(或朝代)對應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西遊記》-吳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國 B.《鏡花緣》-李汝珍-明代 《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吐溫-美國 C.《西廂記》-王實甫-元代 《唐璜》-拜倫-英國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紅與黑》-莫泊桑-法國 答案:C(A.《神曲》的作者但丁是義大利人,不是德國人;B.《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是清代人,不是明代人;D.《紅與黑》的作者是法國的司湯達,不是莫泊桑。) ⒊"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這首詩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蘇洵、蘇軾、蘇轍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鶴 答案:B(題干中的一首詩是朱德同志為四川三蘇祠而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B項。A項中,曹操、曹丕、曹植雖是三父子,也都是大文豪,而且也都有詩賦流傳於今,但他們不符合詩中「峨眉共比高」這一內容。C項中,班彪、班固、班超雖為三父子,其中班彪、班固均以史學著稱,而班超有是名將,所以與詩中「都是大文豪」內容不符。D項中杜甫、杜牧、杜荀鶴不是父子關系,因此更不符合詩意了。)

C. 高中所有常考的古詩文名句。還有常考的文學常識。(人教版)

你沒有講清楚是老人教版還是新人教版?老人教版的是這些:

要求的名句名篇:

第一冊
1、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______,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________。(《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2、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__________,____;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______;數月之後,______;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3、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_____________。(《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4、 ___,______,______;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________________,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5、 故不積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6、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勸學》)
7、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______,________。
8、 看萬山紅遍,______;漫江碧透,_____。鷹擊長空,魚翔淺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悵寥廓,問蒼茫大地,_____?(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
9、 恰同學少年,______;書生意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糞土當年萬戶侯。(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
第二冊
1、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諸侯,____________,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過秦論》 賈誼)
2、 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_________,___________以為固。
3、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______,_________。(《過秦論》 賈誼)
4、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__________,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___________,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過秦論》 賈誼)
5、 大行不成細謹,__________。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司馬遷)
6、 今者項庄拔劍舞,__________。(《鴻門宴》 司馬遷)
7、 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惠風和暢。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 《蘭亭集序》)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________,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王羲之 《蘭亭集序》)
9、 歸去來兮!______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惘悵而獨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迷途其未遠,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潛《歸去來兮辭》)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曦微。。。。。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潛《歸去來兮辭》)
11、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陶潛《歸去來兮辭》)
12、________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__________________。(陶潛《歸去來兮辭》)
13、富貴非吾願,________。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歸盡,___________?(陶潛《歸去來兮辭》)
14、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韓愈 《師說》)
15、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韓愈 《師說》)
16、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韓愈 《師說》)
17、愛其子,擇師而教之;______,________。。。。。。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韓愈 《師說》)
18、長橋卧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杜牧 《阿房宮賦》)
19、嗚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 《阿房宮賦》)
20、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杜牧 《阿房宮賦》)
21、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杜牧 《阿房宮賦》)
22、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亦伐根以求木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
23、簡能而任之,__________________,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_________________。(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
第三冊
1、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_______,________。(《衛風 氓》 《詩經》)
2、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________。既見復關,______。
3、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________,_______,與子同仇!(《無衣》《詩經》)
4、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________,________。。。。。。自牧歸荑,洵美且異。_______,______________。(《靜女》 《詩經》)
5、 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唯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屈原 《離騷》)
6、 汨余若將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__,夕攬洲之宿莽。(屈原 《離騷》)
7、 乘騏驥以馳騁兮,_________。(屈原 《離騷》)
8、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________,________。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________,_______。(《孔雀東南飛》 《玉台新詠》)
9、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________,_________。(《孔雀東南飛》 《玉台新詠》)
10、 我有新父母,逼迫兼弟兄,______,_______?。。。。。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________,恨恨那可論?________,千萬不復全。(《孔雀東南飛》 《玉台新詠》)
11、 河漢清且淺,_______?盈盈一水間,_______。(《迢迢牽牛星》)
12、 ________,_______?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_____,_______?(曹操 《短歌行》)
13、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 《短歌行》)
14、 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但為君故,__________________(曹操 《短歌行》)
15、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陶淵明《歸園田居》)
16、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淵明《歸園田居》)
17、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_______,______。(陶淵明《歸園田居》)
18、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長歌行》)
19、 世間行樂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20、 海客談瀛洲,__________;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21、 主人下馬客在船,_________。醉不成歡慘將別,_________。忽聞水上琵琶聲,________。(白居易 《琵琶行》)
22、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_________,_________。轉軸撥弦三兩聲,_________。(白居易 《琵琶行》)
23、 大弦嘈嘈與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________,________。間關鶯語花底滑,________。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_________,________。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________,四弦一聲如裂帛。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 《琵琶行》)
24、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 《琵琶行》)
25、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 王維)
26、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萬里悲秋長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艱難苦恨繁霜鬢,_________________。(《登高》 杜甫)
27、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宮城外柏森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蜀相》 杜甫)
28、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滄海月明珠有淚,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憶,___________________(《錦瑟 》 李商隱)
29、 山圍故國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還過女牆來.( 《石頭城》 劉禹錫)
30、 早歲那知世事艱,__________________。樓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書憤》 陸游)
31、 春花秋月何時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樓昨夜又東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雕闌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___________________, 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 李煜)
32、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時煙波, 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去經年,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___________________?(《雨 霖 鈴》 柳永)
33、 大江東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34、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風玉露一相逢,_____________________。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鵲橋仙》 秦觀)
35、 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堪可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36、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歸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揚州慢》) 姜夔)
37、 三杯兩盞淡酒,_____,_______?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_____,______?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這次第,_______?(《聲聲慢》 李清照)
38、 漁翁夜傍西岩宿,_______。煙消日出不見人,__________。回看天際下中流,________。(柳宗元 《漁翁》)
39、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_______,________。(《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元稹)
40、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_____________________,無人知是荔枝來。(《過華清宮》 杜牧)
41、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 李煜)
42、 小山重疊金明滅,_________。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______,_____。新貼綉羅襦,______。(《菩薩蠻》 溫庭筠)
43、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______,________。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_____,______。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________,_______。(《江城子》 蘇軾)
44、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李清照)
45、 六國破滅,______________,戰不善,_____________。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________,_______。故曰________。(蘇洵 《六國論》)
46、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___________。(蘇洵 《六國論》)
47、 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________。(蘇洵 《六國論》)
48、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_____,______。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_________,__________。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49、 《書》曰:「滿招損,謙得益。」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然之理也。(歐陽修 《伶官傳序》)
50、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豈獨伶人也哉?(歐陽修 《伶官傳序》)
51、 事不目見耳聞,_________,可乎?。。。。。。余是以記之,______,_________。(蘇軾 《石鍾山記》)
52、 借書滿架,__________________,冥然兀坐,________________,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歸有光 《項脊軒志》)
53、 。。。。有其石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張溥 《五人墓碑記》)
第四冊
1、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關漢卿 《竇娥冤》)
2、 碧雲天,黃花地,______,________。曉來誰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__。(王實甫 《長亭送別》)
3、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莊子 《逍遙游》)
4、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李密《陳情表》)
5、 但以劉日薄西山,_____,_______,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_____,_______。(李密《陳情表》)
6、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____________,________。。。。。。臣生當隕道,______。(李密《陳情表》)
7、 清風徐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蘇軾 《赤壁賦》)
8、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蘇軾 《赤壁賦》)
9、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_______________,餘音裊裊,_____________。舞幽壑之潛蛟,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 《赤壁賦》)
10、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________,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浮游於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 《赤壁賦》)
11、 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共適。(蘇軾 《赤壁賦》)
12、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蘇軾《赤壁賦》)
13、 物華天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傑地靈,________________。(王勃 《滕王閣序》)
14、 十旬休假,勝友如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 《滕王閣序》)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 《滕王閣序》)
16、 天高地迥,__________________;興盡悲來,_________________。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王勃 《滕王閣序》)
17、 關山難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盡是他鄉之客。(王勃 《滕王閣序》)
18、 時運不齊,_______________,馮唐易老,_____________。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滕王閣序》)
19、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慕宗愨之長風。(王勃 《滕王閣序》
第五冊
1、 危乎高哉!______,_______!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李白 《蜀道難》)
2、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________,________。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連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李白 《蜀道難》)
3、 劍閣崢嶸而崔嵬,______,_______。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_____,______,______,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蜀道難》)
4、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如青絲暮成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對月。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李白《將進酒》)
5、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將進酒》)
6、 岑夫子,丹丘生,_____,______。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_________,________。古來聖賢皆寂寞,________。 (李白《將進酒》)
7、 車轔轔,馬蕭蕭,__________________。耶娘妻子走相送,___________________。牽衣頓足攔道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旁過者問行人,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 《兵車行》)
8、 ____________________,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__________________,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驅不異犬與雞。 (杜甫 《兵車行》) (杜甫 《兵車行》)
9、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________,________君不見,青海頭,____________________。新鬼煩冤舊鬼哭,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 《兵車行》)
10、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_____________________,隔籬呼取盡餘杯。(《客至》 杜甫)
11、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豈文章著,________________。飄飄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旅夜書懷》 杜甫)
12、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岳陽樓》 杜甫)
13、 峨眉山月半輪秋,________。夜發青溪向三峽,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李白)
14、 誰家玉笛暗飛聲?________。此夜曲中聞折柳,________。(《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15、 老吾老,___________________;幼吾幼,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齊桓晉文之事章》)
16、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___________________,俯足以畜妻子。。。。。。五畝之宅,樹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___;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頒白者不負戴於途矣。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齊桓晉文之事章》)
17、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______,因無恆心。苟無恆心,______,_______。(《孟子 齊桓晉文之事章》)
第六冊
1、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______________;不韋遷蜀,________________;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司馬遷 《報任安書》)
2、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_____________________,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馬遷 《屈原列傳》)
3、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馬遷 《屈原列傳》)

D. 求文言文常識

拜:授給官職。
除:免去舊職任新職。
出:出任。
升:提陞官職。
遷:調動官職陞官。
革:革除官職。
罷:罷免、停職。
免:免除官職。
黜:廢黜、貶退。
謫:降職遠調。
削:革職罷官。
廢:罷免或廢黜。
退:⑴撤銷或降低官職;⑵自己辭職。
斥:屏棄不用。
去:去職,被調離。
左遷:降低官職調動。
擢:提拔、選拔。
授:封給官職。

E. 高考必考的文言文常識有哪些

一、相對穩定的通假字
1.鄉,通「向」:「侯生果北鄉自剄」(《史記·魏公子列傳》)。
2.詳,通「佯」:「行十餘里,廣詳死」(《史記·李將軍列傳》)。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史記·項羽本紀》)。
4.倍,通「背」:「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項羽本紀》)。
5.禽,通「擒」:「禽滅六王」(《史記·秦始皇本紀》)。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記·淮陰侯列傳》)。
7.趣,①通「趨」:「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史記·孫臏列傳》)。
②通「促」:「趣趙兵亟入關」(《史記·陳涉世家》)。
8.內,通「納」:接納,讓……近來;藏。「無內諸侯軍」(《史記·高祖本紀》)。
9.郤,通「隙」:隔閡,矛盾。「令將軍與臣有郤」(《史記·項羽本紀》)。
10.責,通「債」:「此兩家常折券棄責」(《史記·高祖本紀》)。
二、表示時間的詞
1.表瞬間:俄、俄而、俄頃;頃、頃之、頃刻、有頃;旋、尋、無何。
2.表過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時,初,時、當是時,曩、嘗,昔、向。
3.表一段時間:比、迨、逮、及、洎、居(後帶時間,則譯作「過了…」,不譯作「居住」,如「居無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這些字詞的同時,又養成閱讀時用「/」或序號標出事件起止的習慣,就明確了語境的起止區間,方便理解判斷。

三、其他常用詞語(常考點)
(1)先:祖先,已經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長輩。
(2)課:督促勸說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祿,十年為一秩。
(4)逸:馬脫了韁繩,放縱。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對:回答或對話。
(7)如:到,往。
(8)檄:古代用來徵召、聲討的文書。
(9)中:中傷、誣蔑別人,使受損害。
(10)誣:捏造事實誣陷別人、言語不真實。
(11)掾:古代屬官的統稱。
(12)工:工匠,精巧,擅長,官吏。
(13)僭:超越本分,過分,虛假不真實。
(14)孤:幼年失去父親。
(15)貸:借出、借入,寬容、寬免。
(16)獄:官司,案件,監牢。
(17)白:告訴。
(18)與:贊揚。
(19)多:贊揚。

(20)遽:急速,就,恐懼。
(21)尤:罪過過錯,指責歸罪,優異突出,特別尤其。
(22)給:食用豐足。
(23)劫:強奪,掠取,威逼,威脅。
(24)按:追究,考察,調查。
(25)贍:富足充足,供給供養。
(26)令:美好,縣令。
(27)執:捉拿。
(28)竟:結束,完。
(29)坐:因……而犯罪,因為。
(30)尋:不久。
(31)祚:大堂前東面的台階,帝位。
(32)造:造訪。
(33)過:拜訪,經過,過失,責備。
(34)弒:子殺父,臣殺君。
(35)用:財用,因為。
(36)典:主持。

F. 必修三文言文重點知識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識

高中語文必修3文言知識歸納
《寡人之於國也》文言知識歸納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過。)
2.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無,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也(頒,通「斑」,斑白。)
4.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塗,通「途」,道路。)
二、古今異義詞
①寡人之於國也(寡人,古代國君稱自己的謙詞。今用於形影孤單的人。)
②河內凶(河,黃河,今泛指河流。凶,穀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腸狠。)
③請以戰喻(請,請允許我。今常用於對方。例如:「請坐」,讓對方坐下;「請指導」,讓對方做指導。)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憑借。今常連用,表示同意,認可。)
⑤棄甲曳兵而走(走,跑,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後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詞。今常用於選擇復句中的選擇詞。。)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則,那麼。今常用於代詞,當「這」「此」講,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供養活著的人;今常用義是保養身體。)
⑨王無罪歲(無罪,不要歸咎;今常用義是沒有犯罪)
三、一詞多義
1.數
①願令得補黑衣之數(《觸龍說趙太後》) (名詞,數目、數量)
②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寡人之於國也》)(數詞,幾、若干)
③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名詞,命運)
④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副詞,shuò,屢次)
⑤數罟不入洿池(《寡人之於國也》)(形容詞,cù,密、細密)
⑥蒙沖斗艦乃以千數(《赤壁之戰》)(動詞,shǔ,計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形容詞,與「曲」相對,不彎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於國也》)(副詞,僅、只)
③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翁》)(名詞,通「值」,價值)
④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指南錄>後序》)(副詞,徑直、直接)
3.發
①百發百中(成語)(動詞,發射)
②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動詞,征發、派遣)
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寡人之於國也》)(動詞,打開糧倉,賑濟災民)
④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動詞,花開)
⑤主人忘歸客不發(《琵琶行》)(動詞,出發)
⑥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五人墓碑記》)(動詞,實施)
⑦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動詞,發出、抒發)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國也》)(名詞,兵器)
②窮兵黷武(成語)(名詞,戰爭)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後》)(名詞,軍隊)
④草木皆兵(成語)(名詞,士兵)
5.勝
①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動詞,承受)
②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寡人之於國也》)(副詞,盡)
③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形容詞,勝利)
④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動詞,超過)
⑤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岳陽樓記》)(形容詞,優美的)
6.於
①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介詞,比)
②寡人之於國也(介詞,對)
③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介詞,在)
④移其民於河東(介詞,到)
⑤移其粟於河內(介詞,從)
⑥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介詞,與,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動詞,為王,讀「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詞,君王,讀「wáng」)
8.以
①請以戰喻(介詞,用、拿)
②可以無飢矣(介詞,憑借,此處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義)
③以時入山林(介詞,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義(介詞,把)
9.食
狗彘食(動詞,吃)人食(名詞,食物)而不知檢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節助詞,沒有意義的襯字)
②王道之始也(結構助詞,「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義(復指代詞,代「孝悌之義」。或為兼詞「於之」,向他們)
④寡人之於國也(結構助詞,起舒緩語氣的作用)
⑤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結構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雞豚狗彘之畜(結構助詞,提賓的標志。或作復指代詞,指代「雞豚狗彘」)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動詞
①填然鼓之(鼓,名詞用作動詞,「敲起鼓」「擊鼓」。一說,非活用,用本意)
②樹之以桑(樹,名詞用作動詞,「種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詞用作動詞,「穿上」)
④王無罪歲(罪,名詞用作動詞,「歸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詞用作動詞,「為王「稱王」「統一天下」)
2.名詞的為動用法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喪,名詞的為動用法,「為……辦喪事」)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當名詞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生:活著的人;死:死去的人)
2.動詞的使動用法
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移,使……遷移,使動用法)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動詞
謹庠序之教(謹,形容詞作動詞,「認真從事」「認真辦好」)
五、古漢語句式
(一)判斷句
① 非我也,歲也(……也,表判斷) 非我也,兵也。(……也,表判斷)
是亦走也(……也,表判斷) 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也,表判斷)
② 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賓語前置句
①未之有也(賓語前置,應為「未有之也」)
②雞豚狗彘之畜(賓語前置,應為「畜雞豚狗彘」)
2.介賓結構後置(狀語後置句)
①移其粟於河內(「於河內」為介賓結構)
②樹之以桑(「以桑」為介賓結構)
③頓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於道路」為介賓結構)
④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於刺人而殺之……」為介賓結構)
⑤申之以孝悌之義 (「以孝悌之義」為介賓結構)
(三)省略句
可以無飢矣(「以」後省略賓語「之」,句意是:可以憑借它不受飢餓之苦了)
六、特殊結構(結合課後「研討與練習」第二題作小結)
1.「或……或」(有的人……,有的人……)
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後停下來,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後停下來。
2.「直……耳,是……也」(只是……罷了,這也是……啊)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那還是逃跑啊。
3.「是何異於……」(這跟……有什麼不同呢)
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這種狀況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殺死後,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麼不同?
《勸學》文言知識積累
一、通假字
1.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彎曲,使……彎曲)
2.知明而行無過(「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賦)
4.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曬)
二、古今異義
1. 博學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2. 參 古義:驗,檢查。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參加,參考。
3. 疾 古義:強。例:聲非加疾也(這里指聲音宏大);疾風知勁草。
今義:疾病,快。
4. 假 古義:憑借,藉助。例:假輿馬者。
今義:與「真」相對。
5. 金 古義:金屬制的刀劍。例:金就礪則利。
今義:金銀。
6. 爪牙古義:爪子和牙齒。例:蚓無爪牙之利。
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凶。
7. 用心古義:思想意識活動。例如:用心一也。
今義:讀書用功或對某事肯動腦筋。
8. 用 古義:因為;今義:使用。如:用心一也
9. 跪 古義:腳或腿;今義: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託 古義:容身,託身;今義: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如: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
②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作狀,向上、向下)
2.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水)
(二)動詞的活用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 其曲中規(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形作名,高處)
2.形容詞作動詞
故木受繩則直(直:形容詞作動詞,變直)
3.形容詞的使動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數詞作形容詞(一說是數詞作動詞)
用心一也(一,數詞作形容詞,專一)
四、一詞多義(結合完成練習二)
1. 絕
①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口技》)( 停止)
②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隔絕)
③ 以為妙絕 (《口技》)(極點)
④佛印絕類彌勒 (《核舟記》)(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勸學》)(橫渡)
⑥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傳》)(斷絕)
2. 強
①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勸學》) (強健、強壯 )
③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木蘭詩》)(有餘、略多)
④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觸龍說趙太後》)(qiǎng,勉強)
⑤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 (《赤壁之戰》)(強盛)
3. 假
①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送東陽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勸學》)(藉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假裝)
④假有人焉,舉我言復於我,亦必疑其誑 (假如、如果)
4. 望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勸學》)(遠看)
②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鴻門宴》 )(盼望、希望)
③先達德隆望尊 (《送東陽馬生序》)( 聲望 )
④予猶記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記》)(農歷十五日)
5. 聞
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勸學》)(聽見)
②博聞強志 (《屈原列傳》 )(見聞、見識)
③初聞涕淚滿衣裳 (《聞軍官收河南河北》)(聽說 )
④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鄒忌諷齊王納諫》)( 使上級聽見 )
⑤況草野之無聞者歟 (《五人墓碑記》)( 聲望、聲名 )
⑥以勇氣聞於諸侯 (《廉頗藺相如列傳》)( 聞名、出名)
⑦ 掃後更聞香(《和張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斷句
①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② 用心一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③ 用心躁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①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②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定語後置句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三)被動句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詞,它)為輪
② 蟹(省謂語「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
例句: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過秦論》文言知識歸納
一、通假字
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動)
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舉起)
3.非抗於九國之師(抗,通「亢」,高,引申為強大)
4.孝公既沒(沒,通「歿」,死)
5.合從締交(從,通「縱」,合縱,戰國時期六國聯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的策略)
6.贏糧而景從(景,通「影」,影子)
7.百有餘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
8.陳利兵而誰何(何,通「呵」,大聲呵斥)
9.約從離衡(衡,通「橫」,連橫,戰國時期秦國離間六國,各個擊破的的策略)
10.秦有餘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弱點,毛病)
二、古今異義
1.國家
古義:指諸侯封地(諸侯國),大夫封地(家);今義:一個國家的整個區域(全國)
2.愛人
古義:愛護別人,體貼別人;今義: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戀愛中的一方
3.以為
古義:把……作為,把……做成;今義:認為
4.山東
古義: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今義:指山東省
5.河
古義:黃河;今義:指一般河流
6.櫓
古義:盾牌;今義:指外形似槳的一種用人力推進船的工具。
7.池
古義:護城河;今義:池塘
8.贏
古義:擔負,背負;今義:勝或獲得
9.以致
古義:用來招納;今義:連詞,用在下半句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結果)。
三、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① 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樣;包,像包裹那樣;囊,像口袋那樣)
②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雲,像雲那樣;響,像回聲那樣;景,像影子一樣)
③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東,向東;北,向北)
④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南,向南)
⑤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北,向北)
⑥內立法度,……外連橫而斗諸侯。 (內,對內;外,對外)
⑦ 陳涉瓮牖繩樞之子(瓮,用破瓮;繩,用繩子)
2.名詞作動詞
①陳涉瓮牖繩樞之子 (牖,當作窗戶;樞,當作門軸)
② 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帝王,稱帝稱王)
③ 外連橫而斗諸侯(連橫,採取連橫的策略)
④ 履至尊而至六合(履,登上)
⑤ 將數百之眾(將,帶領)
⑥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依次序排列)
⑦ 會盟而謀弱秦(盟:結盟)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作名詞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軍隊)
2.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 外連橫而斗諸侯(斗,使……相鬥)
② 伏屍百萬,流血漂櫓(漂,使……漂浮)
③吞二周而亡諸侯(亡,使……亡,滅亡)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⑤ 卻匈奴七百餘里(卻,使……退卻)
⑥ 約從離衡(離,使……離散)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崤函之固 (固,險固的地勢)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利,有利的形勢)
2.形容詞作動詞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變小;弱,削弱)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①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弱,使……弱,削弱)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昧)
③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彎,使……彎)
四、一詞多義
1.制
①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制衣則寒《齊桓晉文之事》 製作、縫制
②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 《後漢書·張衡傳》製造、製作
③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壓制、控制
④秦有餘力而制其弊 《過秦論》制服
⑤王寥、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過秦論》 統率、指揮
⑥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養足以事父母《齊桓晉文之事》 規定、制定
⑦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岳陽樓記》規模
2.亡
①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逃跑、逃脫
②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過秦論》 丟失、失去
③燕雖小國而後亡 《六國論》滅亡、消亡
④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 《赤壁之戰》死亡
⑤追亡逐北,伏屍百萬 《過秦論》逃兵、逃亡的人
⑥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通「無」,沒有
⑦吞二周而亡諸侯 《過秦論》使動用法,使……滅亡
3.固
①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過秦論》牢固、堅固(的地勢)
②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孟子》鞏固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廉頗藺相如列傳》 堅持、堅決
④且遷我如振落葉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肅公翱事》 一定、必
⑤吾固知公子之還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本來、原來
⑥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既、已
⑦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阿房宮賦》固執、頑固
⑧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報任安書》 固然、誠然
4.利
①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勸學》銳利、鋒利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勸學》快
③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有利、條件好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過秦論》有利的形勢
⑤有蔣士者,專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說》利益、好處
⑥商人重利輕別離 《琵琶行》利潤
⑦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孫子·謀攻》 勝利
⑧火器利襲遠,技擊利巷戰 《馮婉貞》有利於
5.遺
①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候已困矣《過秦論》 丟失
②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封神演義》丟失的東西
③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師說》遺漏、忽略
④此三者,吾遺恨也 《伶官傳序》死去的人遺留下來的
⑤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出師表》給予,贈送
6.度
①寧信度,無自信也 《韓非子》尺碼、尺度
②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論積貯疏》 程度、限度
③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 《過秦論》規章、制度
④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荊軻刺秦王》風度、常態
⑤一年一度秋風勁 《採桑子·重陽》次、回、量詞
⑥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揚州慢》譜寫、創制
⑦生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錄)後序》 考慮、思慮
⑧試使山東諸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過秦論》量、計算
⑨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問說》推測、猜測
⑩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木蘭詩》通「渡」,過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者,表判斷)
2.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也,表判斷)
3.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也,表判斷)
(二)倒裝句
1.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① 餘威震於殊俗
②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
③ 謫戌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④ 鋤榎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2.賓語前置句
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餚函之固,自若也。
② 陳利兵而誰何
(三)被動句
① 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②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四)省略句
① 商君佐之,(秦孝公)內立法度(省主語)
② 以(之)為桂林、象郡(省介詞賓語)
③ 聚之(於)咸陽(省介詞)
④ 委命(於)下吏(省介詞)
《師說》文言知識歸納整理
一. 通假字
1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 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
二、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古義:用來……的;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一定;今義:用不著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義:無論;今義:沒有,常為否定副詞
(5)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而且;今義:表目的或結果的連詞
(6)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今義:眾多的人,大家
(7)小學而大遺
古義:小的方面學習
今義:指教育的一個階段,也指實施這種教育的機構(常指與中學、大學相對的「小學」)
三、 一詞多義
1 師
① 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②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
③ 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④ 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2.傳
①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③六藝經傳皆通習之(zhuàn,名詞,解釋經文的著作)
3.道
① 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道理)
②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有「風尚」的意思)
③ 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4.惑
① 惑之不解(名詞,疑難問題)
②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塗)
③ 惑而不從師(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5. 乎
(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介詞,相當於「於」,前一個是「在」的意思;後一個是「比」,表比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譯為「嗎」)
(3)其皆出於此乎(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
(4)嗟乎!師道之不傳了久矣(語氣助詞,表感嘆,與「嗟」連用,譯為「唉」)
6.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連詞,表承接)
(2)惑而不從師(連詞,表轉折)
(3)吾從而師之(連詞,表承接)
(4) 擇師而教之(連詞,表承接)
(5)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連詞,表並列)
(6) 小學而大遺(連詞,表轉折)
(7) 則群聚而笑之(連詞,表修飾)
(8) 如是而已(與「已」連用,表陳述語氣)
7. 之
(1)古之學者必有師(結構助詞,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 聖人之所以為聖(代詞,指代這件事)
(8)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助詞,的;代詞,指代童子)
(9)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10)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這一類)
(11)郯子之徒(代詞,這,這一類)
(12)六藝經傳皆通習之(音節助詞,起湊足音節的作用,不譯)
(13)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8. 其
(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代詞,他的)
(4)其皆出於此乎(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
(5)其可怪也歟(副詞,與「也歟」配合表反問語氣,相當於「這不是……嗎?」)
9. 於
(1)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介詞,比)
(2)而恥學於師(介詞,向)
(3)於其身也(介詞,對於)
(4)皆出於此乎(介詞,從)
(5)不拘於時(介詞,表被動,被)
10. 也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助詞,錶停頓)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句中語氣助詞,錶停頓)
(4)其可怪也歟(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
四、 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則群聚而笑之(群,表動作的情態,成群)
2.名詞作動詞
① 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②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於)
3.名詞的意動用法
① 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② 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
(二)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 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 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
③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聖明的人、愚昧的人)
④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形容詞作名詞,疑惑的問題、糊塗的問題)
⑤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形容詞作名詞,卑:卑賤的人、低下的人 盛:勢盛位高的人)
2.形容詞作動詞
惑而不從師(形容詞作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而恥學於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
(三)動詞的使動用法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習,使……學習)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表判斷)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表判斷)
(3)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斷)
(二)被動句
不拘於時(介詞「於」表被動)
(三) 倒裝句
1.介賓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1)而恥學於師(於師學,介賓短語後置)
(2)師不必賢於弟子(於弟子賢,介賓短語後置)
(3)不拘於時,學於余(於余學,介賓短語後置)
2.賓語前置句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賓語前置)
4. 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賓語)
(2)吾從(之)而師之(省賓語)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語)
(4)(師)位卑(者)則足羞,(師)官盛(者)則近諛(省略謂語動詞)
5. 固定格式
庸……乎:表反問,難道……嗎,哪裡……呢
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熱點內容
吉他散步教學 發布:2024-11-02 13:36:21 瀏覽:139
肥城市第六高級中學 發布:2024-11-02 11:49:45 瀏覽:287
花藝老師招聘 發布:2024-11-02 11:49:01 瀏覽:509
白絲襪中學生 發布:2024-11-02 11:48:03 瀏覽:830
非普通教育 發布:2024-11-02 10:32:35 瀏覽:783
化學方程式配平口訣 發布:2024-11-02 08:52:23 瀏覽:75
淘寶大學教學 發布:2024-11-02 08:49:04 瀏覽:687
大學物理學張三慧答案 發布:2024-11-02 07:26:02 瀏覽:13
輔助教學 發布:2024-11-02 05:51:57 瀏覽:246
英語見證 發布:2024-11-02 05:41:05 瀏覽: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