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方春文言文

方春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5 00:43:12

❶ 丙吉問牛文言文翻譯

漢書 丙吉問牛
【原文】
吉①又嘗出,逢清道②群斗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掾吏獨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里矣?」掾吏獨謂丞相前後失問,或以譏吉,吉曰:「民斗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丞相課其殿最,奏行賞罰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於道路問也。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也。三公③典調和陰陽,職所當憂,是以問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體。
《漢書·丙吉傳》
【注釋】
①吉:即丙吉,武帝時人。曾救助宣帝,宣帝時為丞相,寬厚謙退,有政聲。
②清道:皇帝出門時先令道路清凈。
③三公:指軍事、政務和監察三方面的最高長官。此處指丞相。
【譯文】
丙吉曾出行,碰上清道民夫成群斗毆,死傷滿路,丙吉卻不聞不問,屬官十分奇怪。丙吉繼續前行,碰到有人追趕一頭牛,牛氣喘吁吁熱得吐出了舌頭。丙吉停下車,叫騎馬的小吏去問:「追趕這牛跑了幾里路?」屬官說丞相應當過問的事不過問,不該管的卻管了,有人以此譏笑丙吉,丙吉說:「百姓斗毆殺傷,是長安令、京兆尹職務范圍內所要禁止、防備並追捕的,每年年終由丞相考察他們的業績,上報皇帝再行賞罰罷了。宰相不必親自辦理小事情,不應當過問路上斗毆的情形。但現在還是早春,不很熱,恐怕這牛沒跑多遠便因太熱而喘息,這表示天時節氣不對,怕對農事有妨害。丞相職務是總攬全局調和陰陽,這事是我職務范圍內的事,所以過問。」屬官才心服口服,認為丙吉識大體顧全局。

❷ 翻譯一小段文言文里的幾個字

我看有的版本寫的是「殺義帝之實」。

項羽有違背約定的罵名和殺了懷王的事實;對於人民的功勞無法記錄,對於人民的罪過卻也不能讓人忘記;將士們打了勝仗卻得不到獎賞,攻下了城池也不能得到封地或封官,不是項氏家族的都一律不起用。天下人都背叛了他,賢能的人才也怨恨他,所以不被重用。因此天下終歸屬於漢王劉邦,我們可以坐而觀之了。

負:罪過。

於人之功的「於」:對,對於。都可以,常常把這兩個並行解釋一個詞。

拔城:攻下城池。

用事:舉用。非項氏莫得用事:除了項氏,沒有誰可以推舉選用。

❸ 求大俠幫忙翻譯下這兩段文言文啊!

我所撰寫的《通典》,實際上是採納了很多人的說法,從人間的事情中得到印證,想要在政治上能得到施行。理政之道的前提在於推行教化,教化的根本在於有足夠的衣食。《易經》里說:要把人團結在一起就要靠錢。《洪範》講國家施政的八個方面:第一就是食,第二就是財物。管子說:「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孔夫子說:」要讓人們富起來了,再教育他們。「說的就是這個啊。
要推行教化就要設立好官員,要設立好官員就要審察做官的才能,要審察做官的才能就要細致地做好選才和舉薦,制定禮儀以端正社會風氣,樹立符合標準的音樂以平和社會的心態,這是古代聖王實現國家安定清平的基本法則。所以官員設立好了再興盛禮樂,教化敗壞了再使用刑罰,把國家分成大大小小的州郡以分開管理,安置邊防力量以防止外敵。所以理政以食物和財物為首,選才舉薦次之,禮節又次之,音樂又次之,刑罰又次之,州郡又次之,邊防為末。這樣,有讀到本書的人就可以知道這本書篇章排列的意圖了。

❹ 文言文翻譯翻譯下面的句子

【原句】
1、至於宗廟之美,百官之富,鴛鸞接翼,杞梓成陰,如臣之比,趙咨所雲:車載斗量,不可數盡。(《洛陽伽藍記·追光寺》)
2、江東朝貴,侈於矜尚,見略入朝,莫不憚其進止。(《洛陽伽藍記·追光寺》)
3、子如能自厲改,甚有聲譽,發摘奸偽,僚吏畏伏之。(《北齊書·司馬子如列傳》)
4、(既為眾所指目,徒以路遠處幽,無所取資)而幸至者之希,則曷若一無聞焉者,為能常保其清淑之氣,而無游者猝至之患哉!(清代方苞《再至浮山記》)
5、今少傅丞相福國陳公序其篇端,所以發揮引重,固已盡其美矣。(《丞相李公奏議後序》)
6、英,姓崔,(字俊臣。世居真州。以父蔭補永嘉尉,)挈累赴官,(不自慎重,)為舟人所圖,沉英水中。(家財妻妾,不復顧矣。)幸幼時習水,潛泅波間,度既遠,遂登岸,(投民家,舉體沾濕,身無一錢。賴主翁見憐,易衣賜食,復贈盤費而遣之。英遂問路出城,)陳告於平江路,(令聽候,一年杳無消耗,惟賣字以度日。非敢謂善書也,不意惡札上徹鈞覽。)(馮夢龍《情史》卷二情緣類「崔英」)
7、一月中失膳飲節,違高堂定省者,旦旦然矣,而還暇課農巡鄉如古循吏之雲乎矣?(清代袁枚《答陶觀察問乞病書》)

【原創參考譯文】
1、(臣在本朝的那些日子裡,不過充數當一個官。)說到宗廟制度的齊備,百官人材的充足,就好比鴛鸞羽翅相接、杞樹梓樹綠陰一片。像臣(侍中尚書令東平王元略自稱)這樣的人,用趙咨的話來說,是「車載斗量,不能盡數」啊。
注釋:
宗廟之美,百官之富:社稷宗廟之輝煌,百官裝束之富麗。指思想上的造詣,泛指高深的境界。語出《論語·子張》。
鴛鴦:比喻賢人。《洛陽伽藍記·追光寺》:「至於宗廟之美,百官之富,鴛鸞接翼,杞梓成陰。」范祥雍校註:「鴛與鵷通。鴛、鸞皆鳳族,以比喻賢人。」
2、梁朝的達官大臣們過於驕矜自尊,但看見元略入朝,無不對他的舉止表示敬畏。
注釋:
朝貴:朝廷中的權貴。
3、司馬子如能夠慰勉警戒自己勇於改錯,非常有聲譽。(他能)揭露隱蔽的壞人壞事,他的屬官們都敬服他。
注釋:
自厲:慰勉警戒自己。
發摘:揭發;糾舉。
奸偽:指詭詐虛假的人或事。
僚吏:屬吏;屬官。
畏伏:敬服。伏,通「服」。
4、(這里是被眾人紛紛推薦,只不過因為路途遙遠、地處偏僻,途中有無所藉助,)所以有辛到達的就少了。既然這樣,哪如全然不被人所知,又能常常保有其清靜優美,並且沒有遊人突然到來的禍患呢?
注釋:
曷若:何如。
猝至:突然而至。
5、現在太子少傅丞相福國公陳先生在開篇為他的文集作序言,這是用來宣傳弘揚他文章的精義,同時也是對他的稱引推重,這本來就已經是盡善盡美的事情了。
注釋:
所以:用來……的東西(辦法)。
發揮:闡發,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達出來。
引重:標榜;推重。
6、我(崔英自稱)姓崔,(字俊臣。世代居於真州。憑借父親的蔭功補任永嘉縣尉,)攜帶家室(到永嘉縣)赴任,(途中因為自己不夠慎重,)被船夫盯上,將我沉入水中水中。(家財和妻妾,也不能再照看了。)幸而幼時熟習水性,在波浪之間潛游,游得度遠了以後,才敢登岸,(然後投宿民戶家,全身都沾濕了,而且身無分文。依靠主人家老人可憐我,給我換了衣服,賜予我食物吃,又贈與我盤纏然後打發我(上路)。於是我就問著路出城而去,)到平江路去告狀,(官爺讓我聽候消息,過了一年還是杳無音訊,只得賣字來度日。完不敢說字寫得好,也沒想到我拙劣的書法得到長者閱目。)
注釋:
挈累:攜帶家室。
舟人:船夫。
陳告:告狀。
消耗:消息。
惡札:拙劣的書法或文筆。亦用為謙詞。
鈞覽:對尊長閱覽的敬稱。
7、一月中失膳飲節,違高堂定省者,旦旦然矣,而還暇課農巡鄉如古循吏之雲乎矣?
一個月之中不得不失去飲食的規律,而且不能夠對高堂父母行晨昏定省的孝禮,每天都是如此,還有時間像古代所說的守法循理的良吏那樣督責務農、巡行鄉縣等等嗎?
注釋:
高堂:指父母。非專指母親。
定省:指晨昏定省。《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鄭玄註:「定,安其床衽也;省,問其安否何如。」後因稱子女早晚向親長問安為「定省」。
課農:督責務農。
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
雲乎矣:也說雲乎哉。語助詞。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感嘆或反詰。

追光寺
【原文】
追光寺,侍中尚書令東平王略①之宅也。
略生而岐嶷,幼則老成。博洽群書,好道不倦。神龜中為黃門侍郎。元乂專政,虐加宰輔,略密與其兄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欲起義兵,問罪君側。雄規不就,釁起同謀。略兄弟四人並罹塗炭,唯略一身逃命江左。蕭衍素聞略名,見其器度寬雅,文學優贍,甚敬重之。謂曰:「洛中如王者幾人?」略對曰:「臣在本朝之日,承乏攝官,至於宗廟之美,百官之富,鴛鸞接翼,杞梓成陰,如臣之比,趙杏所雲②:『車載斗量,不可數盡。』」衍大笑。乃封略為中山王,食邑千戶,儀比王子。又除宣城太守,給鼓吹一部,(左僉右刃)卒千人。略為政清肅,甚有治聲。江東朝貴,侈於矜尚,見略入朝,莫不憚其進止。尋遷信武將軍、衡州刺史。孝昌元年,明帝宥吳人江革,請略歸國③。江革者,蕭衍之大將也。蕭衍謂曰:「胺寧失江革,不得無王。」略曰:「臣遭家禍難,白骨未收,乞還本朝,敘錄存沒。」因即悲泣,衍哀而遣之。乃賜錢五百萬,金二百斤,銀五百斤,錦綉寶玩之物,不可稱數。親帥百官送於江上,作五言詩贈者百餘人。凡見禮敬如此比。
略始濟淮。明帝拜署侍中義陽王,食邑千戶。略至闕,詔曰:「昔劉蒼好善,利建東平④;曹植能文,大啟陳國⑤,是用聲彪盤石,義郁維城⑥。侍中義陽王略,體自藩華,門勛夙著,內潤外朋,兄弟偉如。既見義忘家,捐生殉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往雖弛擔為梁,今便言旋闕下,有志有節,能始能終。方傳美丹青,懸諸日月。略前未至之日,即心立稱,故封義陽。然國既邊地,寓食他邑,求之二三,未為盡善。宜比德均封,追芳曩烈。可改封東平王,戶數如前。」尋進尚書令、儀同三司,領國子祭酒,侍中如故。略從容閑雅。本自天資,出南入北,轉復高邁。言論動止,朝野師模。建義元年薨於河陰,贈太保,謚曰文貞。嗣王景式舍宅為此寺。
【注釋】
①東平王略:《魏書》卷十九下有傳。
②趙咨所雲:趙咨為漢末人,仕吳,官至都尉。建安二十五年(220)奉命使魏。魏文帝問曰:「吳如大夫者幾人?」咨答曰:「聰明特達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三國志·吳志·吳主權傳》注)
③明帝宥吳人江革,請畧歸國:徐州刺史元法僧據城南叛亂之際,蕭衍派遣豫章王蕭綜鎮徐州。而蕭綜投降於此魏,其長史江革等將士五千人成為此魏俘虜。明帝下令遣返江革等,因以徵召元略。(《魏書》卷十九下)
④劉蒼好善,利建東平:劉蒼為東漢光武帝第八子。封為東平王。蒼好經術,曾與公卿共定南此郊冠冕車服制度。漢明帝問曰:「處家何者最樂?」蒼答曰:「為善最樂。」(《後漢書》卷七十二)
⑤曹植能文,大啟陳圍:曹植為曹操幼子,年十餘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魏明帝太和六年(232)以陳四縣封植,為陳王。(《魏志》卷十九)
⑥聲彪盤石,義郁維城:盤石與維城,均指王族在各地封為藩王,使中央集權的體製得以穩固。
【譯文】
追光寺,位於壽丘里,原是侍中尚書令東平王元略的宅邸。
元略生來就很出色,年幼時已顯得老成持重。博通群書,好道不倦。神龜年間任黃門侍郎。當元乂壟斷政權、對宰相下毒手之際,元略秘密地與他的哥哥中山王元熙一起,打算仗義起兵,向元乂這個在君王左右的惡人問罪。然而這番雄圖沒有成功,反而在同謀者內部發生了紛爭,元略的四個兄弟全部遇難,唯有元略隻身逃命到江左。蕭衍對元略的名聲素有所聞,看到他器度寬弘優雅,富於文才學識,對他非常敬重。蕭衍問他:「洛中像您這樣的人有幾位?」元略回答說:「臣在本朝的那些日子裡,不過充數當一個官。說到宗廟制度的齊備,百官人材的充足,就好比鴛鸞羽翅相接、杞樹梓樹綠陰一片。像臣這樣的人,用趙咨的話來說,是『車載斗量,不能盡數』啊。」蕭衍聽後大笑。於是封元略為中山王,給予食邑千戶,待遇相當於王子。又任命他為宣城太守,給予樂隊一部和儀仗兵千人。元略行政清正嚴明,很有政治聲譽。梁朝的達官大臣們過於驕矜自尊,但看見元略入朝,無不對他的舉止表示敬畏。不久,元略轉任信武將軍、衡州刺史。孝昌元年(525),明帝赦免吳人江革,以此作為交換,請求讓元略回國。江革這個人是蕭衍的大將。蕭衍對元略說:「朕寧願失去江革,卻不能沒有中山王。」元略回答說:「臣的家裡遭遇災難,親人的白骨還沒有埋葬。乞求讓我回到本朝,料理生者與死者的事誼。」不禁悲泣淚下。蕭衍哀憐地讓他回國。於是賜給他五百萬錢,二百斤金,五百斤銀,錦綉珠寶等物品更是數不清。蕭衍親自帶著百宮到長江邊送行,有一百多人作五言詩臨別相贈。元略所受到的禮遇大凡如此。
元略才渡過淮河,明帝就任命他為侍中、義陽王,賜給食邑千戶。元略來到朝廷,有詔書謂:「過去劉蒼(東平王)好善,有利地建成東平封地;曹植(陳思王)能文,大大地發揚陳國的聲望。所以,他們的名聲道義是盤石之宗和維城之族的榮耀。侍中義陽王元略,其品德是諸侯的精萃,一門的功勛早已著稱。他內潤外朗,兄弟都很英俊。既然見義忘家,為國捨命,那種不朽的忠烈何日能忘!過去雖然一度在梁朝休閑,現在又返回朝廷,這堪稱有志有節,善始善終。正應流芳史冊,如同懸掛於曰月上那樣不可磨滅。元略稍前尚未抵達的時候,真誠求歸,樹立名節,因此封為義陽王。可是封地不僅邊遠,而且俸祿需靠其它郡邑提供。考慮過另外雨、三處地方,都不如意。應該依照德行選相稱的封地,對昔日的功勛追加榮譽。可改封東平王,賜給食邑的戶數同前。」不久,晉升為尚書令、儀同三司,兼任國子祭酒,侍中的職位不變。元略從容閑雅,出自天性,離開南方回到北方後,氣度更加高邁,他的言論和行為成為朝野的楷模。建義元年(528)在河陰逝世。追贈太保,謚文貞。繼承王位的景式獻出住宅作為此寺。

再至浮山記(1)
【原文】
昔吾友未生、北固在京師(2),數言白雲、浮渡之勝(3),相期築室課耕於此。康熙己丑(4),余至浮山,二君子猶未歸,獨與宗六上人游(5)。每天氣澄清,步山下,岩影倒入方池;及月初出,坐華嚴寺門廡,望最高峰之出木末者(6),心融神釋(7),莫可名狀。將行,宗六謂余曰:「茲山之勝,吾身所歷,殆未有也。然有患焉!方春時,士女雜至(8)。吾常閉特室(9),外鍵以避之(10)。夫山而名,尚為游者所敗壞若此(11)!」辛卯冬,《南山集》禍作,余牽連被逮,竊自恨曰:「是宗六所謂也(12)。」
又十有二年,雍正甲辰(13),始荷聖恩,給假歸葬(14)。八月上旬至樅陽,卜日奉大父柩改葬江寧(15),因展先墓在桐者(16)。時未生已死,其子移居東鄉;將往哭,而取道白雲以返於樅。至浮山,計日已迫,乃為一昔之期(17),招未生子秀起會於宗六之居而遂行。白雲去浮山三十里,道曲艱,遇陰雨則不達,又無僧舍旅廬可托宿,故余再欲往觀而未能。
既與宗六別,忽憶其前者之言為不必然。蓋路遠處幽,而游者無所取資,則其跡自希,不系乎山之名不名也。既而思楚、蜀、百粵間(18),與永、柳之山比勝而人莫知者眾矣(19);惟子厚所經(20),則游者亦浮慕焉(21)。今白雲之游者,特不若浮渡之雜然耳。既為眾所指目,徒以路遠處幽,無所取資而幸至者之希,則曷若一無聞焉者(22),為能常保其清淑之氣,而無游者猝至之患哉(23)!然則宗六之言蓋終無以易也(24)。
余之再至浮山,非游也,無可記者,而斯言之義則不可沒,故總前後情事而並識之。
【注釋】
(1)浮山:又名浮度山、浮渡山,在安徽省桐城縣東九十里,有奇峰七十二,為桐城之勝。
(2)未生:左待,字未生,桐城人,方苞好友。北固:劉北固,字輝祖,安徽懷寧人,方苞好友。
(3)白雲:白雲岩山,在桐城縣東一百二十里,為當地名勝之一。
(4)康熙己丑: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
(5)宗六上人:名叫宗六的和尚。上人:和尚的別稱。
(6)木末:樹梢。
(7)心融神釋:心神完全融匯於優美的自然景象之中。
(8)士女:男女。
(9)特室:獨室。《莊子·在宥》:「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閑居三月。」
(10)外鍵:鎖上外門。
(11)敗壞:山有名,則遊人雜至,破壞了清凈優美的自然環境。
(12)「是宗六」句:意為自己有文名,為《南山集》作序,結果被牽連下獄,這跟宗六和尚所說的山有名則易遭敗壞的道理相當。
(13)雍正甲辰:雍正二年(1724)。

(14)「始荷聖恩」句:方苞在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出獄後,家屬族人被迫入旗籍,羈留北京,不得回鄉。雍正皇帝即位後,特赦方苞族人歸籍,1724年(雍正二年),又給假一年,准其回鄉辦理先人墳墓遷葬等事。
(15)卜日:選擇吉日。
(16)展:察看。
(17)一昔:一夜。
(18)百粵:即百越,秦漢以前散居於長江中下游以南的部族繁多的越族。此處指古越族所在的地區。
(19)永:永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零陵縣。柳:柳州,治所在今廣西省柳州市。比勝:並勝。指上述百粵、楚、蜀各地山水與永州、柳州的山水並勝。
(20)子厚: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河東解(今山西貨運城縣解州鎮)人。柳宗元因遭宦官貴族集團打擊排斥,曾被貶為永州司馬,後又為柳州刺史。柳宗元曾以永州、柳州山水為內容寫過不少著名的游記,這些山水因柳宗元的游記而聞名於世。
(21)浮慕:虛慕。意為一些人並非真的對永州、柳州的山水有切實的感受,只是因為它們曾為名人所游賞而慕名往游。
(22)曷若:何如。
(23)猝至:突然而至。
(24)無以至:無法更改。意為宗六和尚說的話,到底還是正確的。
【譯文】
從前我的好友左未生、劉北固在京城,多次說白雲、浮渡是當地名勝。曾相約一道在那裡建個房子、種種地。康熙己丑年,我到了浮山,左、劉二位君子外出還未回來。我就獨自與名叫宗六的和尚一道出遊,每當天朗氣清之時,我們就走到浮山下,浮山的峰影倒映入方形的池塘,等到月亮剛剛升起時。我們就坐在華嚴寺門樓或廊下,望著浮山的最高峰出現在大叔的樹梢,感到心神完全融匯於優美的自然景象之中,那種美不可言喻。我要走了,宗六和尚對我說:「此山之優美,是我所從未親身經歷過的,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恰逢春天之時,男男女女就紛至沓來。我就常自己躲在獨室里,鎖上外門來避開喧囂。山有名,則遊人雜至,就像這樣破壞了此地的優美清靜。」辛卯年冬天,《南山集》之禍爆發,我受牽連而被逮捕,私下裡獨自遺憾的說:「這跟宗六和尚所說的山有名澤易遭敗壞的道理相當!」
又過了十二年,雍正甲辰年,我才承蒙聖恩請假回鄉辦理先人墳墓遷葬等事。八月上旬到了樅陽,我選擇吉日把祖父的靈柩改葬在江寧,於是先察看在桐城的祖先墓地。當時左未生已經死了,他的兒子移居在東鄉。我要前往哭奠,就取道白雲山,然後返回樅陽。我先到浮山後,算著時間已經很緊張,就相約在某一夜相見,我就招來左未生的兒子秀起在宗六和尚的住處相會。然後就出發了。白雲山距浮山三十里,道路曲折艱難,每逢陰雨天氣就道路不通。途中又沒有僧舍旅店可以託身住宿,所以我再想前往觀賞浮山也是不能了。
與宗六和尚分別後,我忽然回憶起他前面所說的話,想想也不一定對。如果路途遙遠地處幽僻並且遊玩這有沒有可以藉助的東西,則它情況自然不為人知,與山有名無名也沒有關聯。接著又想到楚、蜀、百粵這些地方的山水。和永州、柳州之山水同位名勝但很多人卻並不了解,只是因為柳子厚經過了那裡,於是前去遊玩這也就慕名往遊了。現在白雲山的遊人,還不如浮渡山那樣人多混雜。這里是被眾人紛紛推薦,只不過因為路途遙遠、地處偏僻,途中有無所藉助,所以有辛到達的就少了。既然這樣,哪如全然不被人所知,又能常常保有其清靜優美,並且沒有遊人突然到來的禍患呢?這樣看來,宗六和尚說的話無法更改,到底是正確的。
我再到浮山,不是為了遊玩啊。也沒什麼可記的,但這其中的含義卻不能埋沒,所以就總結了這些前前後後的事情一並記下了它們。

❺ 短篇文言文注釋及翻譯(短篇!)新的!!!

精短文言文匯編
目錄:
1、治駝;2、張佐治遇蛙;3、義士趙良;4、硯眼;5、孝丐;6、縣令挽纖;7、唐臨為官;
8、孫泰;9、神童庄有恭;10、蛇銜草;11、少年治縣;12、桑中生李;13、若石之死;
14、秦西巴縱麑;15、樵夫毀山神。

1、治駝
【原文】
昔有醫人。自媒能治背駝,曰:「如弓者,如蝦者,如環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駝。乃索板二片,以一置於地下,卧駝者其上,又以一壓焉,而即矖(xi)焉。駝者隨直,亦隨死。其子欲訴諸官。醫人曰:「我業治駝,但管人直,那管人死!」嗚呼,今之為官,但管錢糧收,不管百姓死,何異於此醫哉!
另一個版本:
昔有醫人,自詡能治背駝,曰:「如弓者、如蝦者、如環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駝,乃索板二,以一置於地下,卧駝者其上,又以一壓焉,又踐之。駝者隨直,亦隨死。其子欲訴諸官。醫人曰:「我業治駝,但管人直,不管人死!」嗚呼,今之為官,但管錢糧收,不管百姓死,何異於此醫哉!
【注釋】
1、媒:自我宣揚。2、延:請。3、鳴:告發。4、詡:誇耀。5、矢:箭。6、業:職業。
7、昔:以前。8、使:讓。9、但:但是。10、索:要。11、直:筆直。12、以:用。
13、置:安放。14、於:在。15、踐:踐踏。16、亦:也。17、欲:想要。18、為:做。
19、異:不同。
【譯文】
從前有個醫生,自我吹噓能治駝背,說:「背彎得像弓一樣的人,像蝦一樣的人,像鐵環一樣的人,如果請我去醫治,保管早上治晚上就像箭一樣筆直了。」有個人相信了他的話,就讓醫生給他治駝背。醫生要來兩塊門板,把一塊放在地上,叫駝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塊壓在上面,然後跳上去踐踏它。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馬上就死了。那人的兒子想要到官府去申冤,這個醫生卻說:「我的職業是治駝背,我只管治人駝,不管人的死活!」現在官府當官的,只管錢糧上繳完成,不管百姓死活,與這個醫生有什麼不同呢?

2、張佐治遇蛙
【原文】
金華郡守張佐治至一處,見蛙無數,夾道鳴噪,皆昂首若有訴。佐治異之,下車步視,而蛙皆蹦跳為前導。至田間,三屍疊焉。公有力,手挈二屍起,其下一屍微動,以湯灌之,未幾復甦。曰:「我商也,道見二人肩兩筐適市,皆蛙也,購以放生。二人復曰:『此皆淺水,雖放,後必為人所獲;前有清淵,乃放生池也。』吾從之至此,不意揮斤,遂被害。二仆隨後不遠,腰纏百金,必為二人誘至此,並殺而奪金也。」張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獲。一訊即吐實,罪死,所奪之金歸商。
【注釋】
1、金華:古地名,今浙江金華市。2、郡守:郡的長官。3、挈:提。4、從:跟隨。
5、斤:斧頭。6、導:引路。7、並:同時。8、清淵:深水。9、市:到市場上去。
10、湯:熱水。11、適:去到。12、前導:在前面開路。13、焉:在那裡。14、未幾:不久。
15從之:跟隨。16、哀之:感到哀傷。17、異之:感到奇怪。
【譯文】
金華縣的長官張佐治到一個地方,看見有許多青蛙在道路旁鳴叫,而且一隻只都昂著頭,像有冤要說似的。張佐治覺得很奇怪,便下車步行,邊走邊察看,青蛙見他下了車,於是又蹦跳到他的面前為他引路。一直走到了一田邊,只看見三具屍體疊在一起。張佐治用手提起上面兩具屍體,發現最下面那具屍體還在顫動,於是喂給那人熱水喝。不一會兒那人醒了,便講起了經過:「我是名商人,在向集市路上遇見兩個人的肩上背著籮筐,筐中有青蛙,都在哀鳴著。於是我便買下了青蛙把它們全放生了。那兩個賣蛙的人說:『這里水很淺,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會被別人捉住。前面有一潭水很深,是個放生池。』我於是便跟那兩人前往放生池。可誰能料想,那兩個人揮動斧頭,於是,我就被他們傷害了。我的僕人在我後面不遠,他們身上都帶著很多銀子,一定是那害我的人把僕人們引誘到這里來,把他們殺死了,搶走了所有銀兩。」張佐治聽後立刻回縣里,逮捕那殺人的兩人。不久,便人贓俱獲。經過審訊,那兩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實,判他們死罪,並將他們搶奪的錢財歸還給商人。

3、義士趙良
【原文】
趙良者,燕人也。漂泊江湖,疾惡如仇。一日,途經謝庄,聞有哭聲,遂疾步入茅舍,見一少女蓬頭垢面,哀甚。義士詢之,乃知為某村二惡少所凌辱也,痛不欲生。義士怒不可遏(è,控制),徑自詣(yì)某村,索二惡少,責之曰:「汝等何故凌辱無辜少女?」一惡少虎視眈眈曰:「何預爾事?」義士瞋(chēn)目(瞪大眼睛)斥之:「汝非人也,但(只是)禽獸耳!」未及惡少出劍,義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一惡少伏地求恕,義士斬其耳以示眾,儆(jǐng)其不得為非作歹也。
【注釋】
1、垢:臟。2、詢:問。3、索:尋找。4、眈眈:瞪著眼。5、仆:跌倒。6、疾:痛恨。
7、燕人:河北一帶的人。8、凌辱:欺侮與侮辱。9、儆:警告。
【譯文】
趙良,是河北一帶的人。漂泊在江湖上,疾惡如仇。一天,路過謝庄,聽到哭聲,就快步進入茅草屋裡,看見一個女孩蓬頭垢面 ,看起來非常悲傷。趙良問她怎麼了,才得知她是被某村兩個惡少欺負侮辱,痛不欲生。趙良怒不可遏,徑直到了那個村莊,尋找到了兩個惡少,責問他們:「你們為什麼欺凌、侮辱沒有過錯的女孩?」一個惡少虎視眈眈地說:「關你什麼事?」趙良瞪大眼睛罵道:「你不是人,只是只禽獸。」還沒等惡少拔出劍來,趙良的白劍已經插進了他的心臟,立刻倒地了。另一個惡少跪地求饒。趙良割下惡少的耳朵以警戒眾人,並警告他不能再為非作歹了!

4、硯眼
【原文】
明有陸公廬峰者,於京城待用。嘗於市遇一佳硯,議價未定。既還邸,使門人往,以一金易歸。門人持硯歸,公訝其不類。門人堅證其是。公曰:「向觀硯有鴝鵒眼,今何無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遇石工,幸有餘銀,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蓋此硯佳於鴝鵒眼也。
【注釋】
1、待用:等待朝廷任用2、既:已經。3、邸(dǐ):官辦的旅店。4、金:銀子。
5、是:對的。6、向:以前。7、鴝鵒(qú yù):鳥名,俗稱「八哥」。8、值: 遇到。
9、嘗:曾經。10、一金:漢代以黃金一斤為一金。後來以銀為貨幣,銀一兩稱為一金。
【譯文】
明朝有一位叫陸廬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經在集市上遇到一塊上好的硯台,價格有爭議沒有定。到了邸府後,讓僕人前往,用一兩銀把硯台買回來。僕人拿著硯台回來了,陸廬峰覺得它不像原來的硯台而感到驚訝。僕人堅持說就是這個硯台。陸廬峰說:「先前的硯台有個『八哥眼』,為什麼現在沒有了?」僕人回答說:「我嫌棄它有一點凸,路上遇見石工,幸虧有剩餘的銀兩,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陸廬峰大為惋惜。

5、孝丐
【原文】
丐不如其鄉里,明孝宗時,嘗行乞於吳。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貯直之竹筒中。見者以為異,久之,詰其故,曰:「吾有母在,將以遺之。」有好事者欲窺其究,跡之行。行里許,至河旁,竹樹掩映,一蔽舟系柳陰下。舟雖蔽,頗潔,有老媼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貯飲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舉杯,乃起唱歌,為兒戲,以娛母。母食盡,然後他求。一日乞道上,無所得,憊甚。有沈孟淵者,哀而與之食,丐寧忍餓,終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數年,母死,丐不知所終。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注釋】
1、詰:問。2、遺(wèi):留給;送給。3、跡:動詞,跟蹤。4、里許:一里左右。
5、蔽舟:破船。蔽,通「敝」,破舊。6、奉:通「捧」。7、哀:可憐;同情。
8、不知所終「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了。9、可:大約。
【譯文】
一個乞丐的生活狀況不如他的同鄉人。明孝宗年間,這個乞丐曾經在吳地行乞。每次乞到的食物多數都不吃,常常把它儲存在一個竹筒中。看見的人都對這件事感到很奇怪,時間長了,就有人問乞丐這是為什麼,乞丐說:「我還有老母親在世,要留下來給她(吃)。」有好事的人想知道究竟,於是跟蹤乞丐,走了一里路左右,來到一條河邊,在一片柳陰下系著一條破船,小船雖然很破,但是很乾凈,有一個老婦人坐在裡面。乞丐坐在地上,拿出儲存的食物整理一下,然後端到船上。等母親吃的時候,他站起來唱歌,做小兒游戲的動作,來使母親高興。等母親吃完了才再去要飯。有一天乞丐在路上要飯,什麼也沒有要到,很疲憊。有一個叫沈孟淵的,很可憐他,就給他食物,但是乞丐寧可餓著,也不在母親之前吃。像這樣過了幾年,乞丐的母親去世了,乞丐就不知所終了。乞丐自己說姓沈,(當年)年齡大約三十歲。

6、縣令挽纖
【原文】
何易於,不詳何所人及何所以進。為益昌令。縣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朴常乘春與賓屬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纖,易於身引舟。朴驚問狀,易於曰:「方春,百姓耕且蠶,惟令不事,可任其勞。」朴愧,與賓客疾驅去。
【注釋】
1、何所:什麼地方。2、何所以進:通過什麼途徑做官。3、賓屬:賓客下屬。4、索:要求。
5、身:親自。6、引舟:拉船。7、方:正。8、事:做事。
【譯文】
何易於,不知是什麼地方人和通過什麼途徑做官的。他擔任益昌縣令。益昌縣離州有四十里遠,州刺史崔朴曾經在春天帶者賓客下屬乘船路過益昌附近,要求百姓挽纖拉船,何易於親自挽纖拉船。崔朴驚訝地問情況,何易於說:「現在正當是春天,百姓都在耕種養蠶,惟獨我沒事做,可以擔負那勞役。」崔朴慚愧,和賓客們急忙騎馬離開了。

7、唐臨為官
【原文】
唐臨為萬泉丞。縣有囚十數人,皆因未入賦而系。會暮春時雨,乃耕作佳期。唐臨白縣令:「囚人亦有妻兒,無稼穡何以活人,請出之。」令懼其逸,不許。唐臨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當其罪。」令因請假歸鄉。臨悉召囚令歸家耕作,並與之約:農事畢,皆歸系所。囚等感恩,至時畢集縣獄。臨由是知名。
【注釋】
1、會:適逢;正趕上。2、白:稟告。3、逸:逃跑。4、悉:都。5、丞:縣令的屬官。
6、稼穡:田間勞作。7、畢:結束。8、系:拘囚。9、為:做。10、皆:都。11、耕:耕作。
12、活:使……活下來。13、由是:從此。
【譯文】
唐臨當上萬泉縣令的從屬官員。縣里有十幾個囚犯,都是因為未交稅而被關押的。適逢暮春時節的雨季,正是耕種的好日子。唐臨稟報縣令:「囚犯也有妻子孩子,不能耕種與收獲怎麼養活他們,請把他們放出來。」縣令害怕他們逃跑,不肯。唐臨說:「大人如果有所顧忌,我一個人承擔全部責任。」於是縣令請假回家。唐臨把囚犯全部召集起來讓他們回家耕種,並且和他們約定:春種結束,都要回到監獄里去。囚犯們感激唐臨的恩情,到時候全部集中在縣的監獄里了。唐臨就從此出名了。

8、孫泰
【原文】
孫泰,山陽人也,少師皇甫穎,操守頗有古賢之風。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為托,曰:「其長損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詰之,泰曰:「其人有廢疾,非泰不可適。」
眾皆伏泰之義。嘗於都市遇鐵燈台,市之,而命洗刷,卻銀也。泰亟②往還之。
中和中,將家於義興,置一別墅,用緡錢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吳興郡,約回日當詣所止。居兩月,泰回,停舟徒步,復以余資授之,俾其人他徙。於時睹一老嫗,長慟數聲。泰驚悸,召詰之,嫗曰:「老婦嘗事翁姑於此,子孫不肖,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憮然久之,因紿曰:「吾適得京書,已別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爾子掌之。」言訖,解維而逝,不復返矣。
【注釋】
1、師:以……為師。向……學習。2、先是:在此以前。3、子:女兒。4、長(zhǎng):長女。5、女弟:妹妹。6、或:有人。7、適:女子嫁人。8、市:買。9、亟(jí):副詞,急切;迅速。10、家:動詞,安家。11、置:置辦;買。12、詣:往;到……去。13、所止:所住的地方。14、俾:使。15、翁姑:公婆。16、不肖:不成器;不成材。17、紿(dài):欺騙。18、適:剛剛。19、除官:授官。20、訖:完畢;結束。21、解維:解開船上的纜繩。22、逝:離開。
【譯文】
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拜皇甫穎為師,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賢人的風度。孫泰的妻子是他的表妹。起初是姨母年紀老了,把兩個女兒託付給孫泰,說:「長女一隻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孫泰娶了姨母的長女為妻。有人問他的緣故,孫泰說:「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給我就嫁不出去了。」眾人都佩服孫泰的正義。孫泰曾經在都市遇見一座鐵燈台,把它買了下來,叫人洗刷,原來是銀製品。孫泰趕忙前往歸還賣主。中和年間,孫泰將在義興安家,購置一座別墅,用兩百貫錢。已經交付了一半錢,孫泰就前往吳興郡游覽,約定回來後就到新買的別墅去。過了兩個月,孫泰回來,停船步行,又把其餘的款項交給房主,讓那人搬遷到別處。在這個時候,看到一個老婦人連聲痛哭。孫泰聽了心裡驚悸,叫她來問。老婦人說:「我曾經在這里侍奉過公婆,子孫不成材,使別墅被別人擁有,因此悲傷。」孫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騙她說:「我剛好收到京師文書,已經另外授職,不能住在這里,所住的地方暫且由你的兒子掌管它。」說完,解開船繩就離去了,不再回來。

9、神童庄有恭
【原文】
粵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於將軍署之內宅,庄直入索取。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進。將軍方與客對弈,見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庄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庄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將軍以其言之大而誇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應聲雲:「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注釋】
1、粵中:今廣東番禺市。2、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書。3、神格:神態與氣質。
4、曾屬對否:曾經學過對對子嗎?5、廳事:指大堂。6、卒:軍中伙夫。
【譯文】
粵中部的庄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聲。(他的)家在鎮粵將軍署旁邊,有一次放風箏玩耍,(風箏)恰好落到將軍署的內院中,庄有恭直接進入要求歸還。所有衙役都認為他歲數小而忽略了他,沒有來得及阻擋他進入。將軍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狀態與眾不同,急促喝問他說:「小孩從哪來的?」庄有恭實話回答。將軍說:「你讀書了沒有?曾經學過對對子嗎?」庄有恭回答說:「對子,小意思了,那有什麼難的!」 將軍問:「能對幾個字的對子?」庄有恭回答:「一個字能對,一百個字也能對。」將軍以為他在吹牛,於是就指著廳里張貼的畫讓他做對子,說:「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說:「就是這里一盤棋,便可以對呀。」應聲對道:「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10、蛇銜草
【原文】
版本一:
昔有田父耕地,值見創蛇在焉。有一蛇,銜草著瘡上,經日創蛇走。田父取其草余葉以治瘡,皆驗。本不知草名,因以「蛇銜」為名。《抱朴子》雲,「蛇銜《指蛇銜草》能續己斷之指如故」,是也。
版本二:
昔有田夫耕地,值見傷蛇在焉。頃之,有一蛇銜草著傷口上,經日創蛇走。田夫取其餘葉治傷,皆驗。本不知草名,鄉人因以蛇銜名之。古人雲:蛇銜草能續已斷之指如故,非妄言也。
【注釋】
1、著(zhuó):放。2、《抱朴子》:晉人葛洪著。3、曩:從前。4、田夫:種田老人。
5、著:放。6、驗:驗證。7、妄:胡亂。
【譯文】
版本一:
從前有一位老農在耕地,看見一條受了傷的蛇躺在那裡。有一條蛇,銜來一棵草放在傷蛇的傷口上。經過一天的時間,傷蛇跑了。老農拾取那棵草其餘的葉子給人治瘡,全都靈驗。本來不知道這種草的名字,就用「蛇銜草」當草名了。《抱朴子》說:「蛇銜能把已經斷了的手指接起來,接得和原先一樣。」說的就是這回事。
版本二:
過去有一位老農耕地,恰好看見一條受了傷的蛇躺在那裡。過了一會兒,另有一條蛇,銜來一棵草放在傷蛇的傷口上。第二天,受傷的蛇跑了。老農拾取那棵草其餘的葉子給人治傷全都靈驗。本來不知道這種草的名字,鄉里人就用「蛇銜草」當草名了。古代人說:「蛇銜草能把已經斷了的手指接得和原先一樣。」並不是亂說的。

11、少年治縣
【原文】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既而齊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齊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載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以賑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遂敗魏師。
【注釋】
1、阿:地名,即今山東阿縣。2、治:治理。3、反:通「返」,返回。
4、既而:後來,不久。5、遣:派。6、共載:同車。7、白首:老年人。
8、夫:句首語氣詞,用以引起下文的議論,無實義。9、決之:決斷政事。10、耕器:農具。
11、倉:倉庫。12、廩:倉庫中的糧食。13、賑:救災。14、私兵:私人武器。
15、倉廩:儲藏糧食的倉庫。
【譯文】
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君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同車的人都是老人。」齊君說:怎麼看得出?」追趕的人說:「憑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輕的人來作最終決定,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啊!」子奇治理阿縣,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井井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於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勵,以自己家的兵器打敗了魏國軍隊。

12、桑中生李
【原文】
南頓張助於田中種禾,見李核,欲持去,顧見空桑中有土,因植種,以余漿灌溉,後人見桑中反復生李,轉相告語。有病目痛者息陰下,言:「 李君令我目愈,謝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眾犬吠聲,因盲者得視,遠近翕赫,其下車騎常數千百,酒肉滂沱。間一歲余,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雲:「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因就斫之。
【注釋】
1、南頓:古縣名,在今河南項城市。2、顧:回頭。3、余漿:多餘的水。
4、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長出的李樹。5、豚:小豬 謝以一豚:用一隻小豬祭謝。
6、眾犬吠聲:一隻狗叫,其他的狗也跟著叫起來。形容眾人盲目附和。7、行:不久。
8、翕赫:此指轟動、驚動。翕:聚集。赫:盛貌。
9、滂沱:原來形容雨很大。這里指擺滿了酒肉。
10、空桑:枯空的桑樹,老桑樹有枯空的樹洞。
11、眾犬吠聲:本意為一隻狗叫,許多狗也會跟著叫起來,比喻眾人盲目符合。
12、就斫:跑去砍了。就,接近。斫,砍。
13、亦行自愈:自己也會逐漸痊癒。亦,也。愈,病好了,此指痊癒。
【譯文】
南頓有個叫張助的人,在田裡種莊稼時發現一顆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頭看見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種在那裡,用剩下的水澆了一些。後來,有人看見桑樹中又長出李樹來,十分驚奇,就互相傳說開來。
正好有個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樹下休息,向李樹禱告說:「李樹您如果能讓我的眼睛變好,我就以小豬獻給您。」眼痛這種小病,自然就會好。這樣一來,眾人便你一聲我一聲地附和傳說為:「李神能使瞎子重見光明。」遠近涌動,樹下車馬成千上百,大家紛紛前來敬祭,酒肉很快就堆成了小山,綿綿不斷。
時隔一年,張助出遠門回來,見此情形不禁覺好笑,說:「這樹有什麼神靈呀?它不過是我隨便種下的。」於是順手砍掉了它。

13、若石之死
【原文】
若石居冥山之陰,有虎恆窺其藩。若石帥家人晝夜警,日出而殷鉦,日入而舉輝,築牆掘坎以守。卒歲虎不能有獲。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為虎死無毒已者。.於是弛其備,撤其備,牆壞而不葺。無何,有貙聞其牛羊豕之聲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為貙也,斥之不走,。貙人立而爪之斃。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注釋】
1、陰:(山的)北面。2、恆:常常。3、窺:窺視,偷看。4、藩:籬笆。5、帥:帶領。
6、警:警惕。7、卒:終,完畢。8、歲:年。9、毒:危害。10、弛:放鬆,放下。
11、弩(nǔ):裝有機關的弓。12、備:防備。13、修:修補。14、決:破裂。
15、葺(qì):修葺,修補。16、無何:不多久。17、貙(chū):一種兇猛的野獸,形似狸。
18、止:停。19、隈(wēi):牆角。20、豕(shǐ):豬。21、斥:呵斥。22、走:跑。
23、以:用。24、人立:像人一樣站立起來。25、但:只。26、宜:應該。
【譯文】
若石隱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經常蹲在他的籬笆外窺視。若石率領他的家人日夜警惕。日出的時候敲響金屬,日落的時候就點起篝火,夜晚就敲鈴鐺守夜。種荊棘灌木、在山谷築牆來防守。一年過去了,老虎沒有得到任何東西。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很開心,自以為老虎死了就沒有對自己形成威脅的動物了。於是放鬆了警惕,撤除了防備,牆壞了不補,籬笆破了不修理。忽然有一天,有一隻貙追捕麋鹿來到(這里),在他家的一角停了下來,聽到他的牛羊豬的聲音就進入並吃它們。若石不知道它是貙,拚命地叫它走,它不跑開,(又)用土塊打它,貙象人一樣站立起來用爪子抓死了他。大家說:「若石是只知道一樣不知道兩樣,應有此下場啊!」

14、秦西巴縱麑
【原文】
版本一:
孟孫獵而得麑,使秦西巴持歸烹之。麑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縱而予之。孟孫歸,求麑安在。秦西巴對曰:「其母隨而啼,臣誠弗忍,竊縱而予之。」
孟孫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於人乎!」
版本二:
魯之貴人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歸。其母隨而鳴,秦西巴見其哀,縱而與之。麑隨母而去。孟孫怒曰:「吾獵得麑,爾縱之,何也?」秦西巴曰:「但不忍耳。」孟孫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太子傅,何也?」孟孫曰:「夫秦西巴以一麑而不忍,又安能虧吾子乎?」
【注釋】
1、縱麑(ní):放走小鹿。麑,小鹿。2、竊:私下,謙辭。3、傅:任輔導責任的官或負責教導的人。在文中指老師。4、使:派,命令,讓。5、獵:打獵。6、烹:燒,煮。7、啼:啼叫。8、忍:忍心。9、居:過了。10、安:哪裡。11、誠:的確。
【譯文】
版本一:
魯國孟孫氏打獵得到一隻幼鹿,派秦西巴帶回去烹了它。母鹿跟著秦西巴叫喚。秦西巴不忍心,放開小鹿還給了母鹿。孟孫氏回來後,問鹿在哪裡。秦西巴回答說:「小鹿的媽媽跟在後面哀啼,我實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還給了母鹿。」孟孫氏很生氣,把秦西巴趕走了。過了一年,又把他召回來,讓他擔任兒子的老師。左右的人說:「秦西巴對您有罪,現在卻讓他擔任您兒子的老師,這是為什麼?」孟孫氏說:「他對一隻小鹿都不忍心傷害,又何況對人呢?」
版本二:
魯國貴人孟孫君打獵打到了一隻小鹿,便讓秦西巴先帶回去,准備殺了吃掉。結果秦西巴走在回去的路上,一隻母鹿一直跟隨著他,並且啼叫。秦西巴不忍心,於是把小鹿放了,還給了它的母親。小鹿跟隨著母親離開了。 孟孫君很生氣地說:「我打獵獲得的小鹿,你放了它,為什麼?」秦西巴說:「路上母鹿一直跟在後面啼叫,我實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讓它跟母鹿走了。」過了一年,孟孫君又把他召回來擔任太子的老師。左右的人說:「秦西巴對您有罪,現在卻讓他擔任您兒子的老師,這是為什麼?」孟孫氏說:「他對一隻小鹿都不忍心傷害,又何況對我的兒子呢?」

15、樵夫毀山神
【原文】
康熙十五年,餘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鄧樵夫許之。明晨,客伺於神祠外,果見一樵夫過之,逆謂曰:「子鄧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聞見,戒勿往。鄧曰:「吾有母,仰食於樵。一日不樵,母且飢。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顧,客隨而覘之。樵甫采樵,虎突出從竹間。樵手搏數合,持虎尾盤旋久之。虎不勝憤,乃震哮一躍,負痛遁去,樵逐而殺之。客逆勞之。樵曰:「感君高義,盍導我至廟中。」既至,大詬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注釋】
1、康熙:清聖祖玄燁的年號。2、餘姚:古地名,在今浙江餘姚縣。3、伺:等候;祠:廟
4、逆:迎(上去)。5、謂:說。6、戒:告誡。7、且:將。8、覘(chān):悄悄地看。
9、甫:剛。10、合:回合。11、遁:逃走。12、逐:追上去。13、勞:安慰。
14、高義:深厚的情義。15、盍:何不。16、既:已經;詬:辱罵。17、竟:最終。
18、然:是的。19、因:於是。

❻ 縣令拉纖文言文翻譯

縣令拉纖
何易於嘗①為②益昌令,縣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嘗乘春自上游,多從③賓客歌酒。泛舟東④下,直出益昌旁。至則索民挽舟。易於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驚問狀,易於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⑤。易於為⑥屬令,當⑦其無事,可以充役。」刺史與賓客跳出舟,偕騎還去⑧。
4譯文
何易於曾經做益昌縣縣令。益昌縣離刺史的治所四十里,縣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刺史崔朴乘著春光明媚,帶了許多賓客,坐著大船,唱歌喝酒,從上游放舟東下,船一直到益昌縣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纖。何易於就把朝版插在腰帶里,拉著纖,與幾個民夫一起拉著船,跑上跑下奔忙。刺史發現縣令在拉纖,很吃驚,問他為什麼。何易於說:「現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於春耕,就在侍弄春蠶,一點點時間都不能損失。易於是您主管下的縣令,現在沒啥事干,可以來承當這個差使。」刺史聽了,和幾個賓客跳出船艙,上岸騎馬一起回去了。
註:
①嘗:曾經。
②為:做。

從:隨從.。④東:向東。⑤奪:搶,這里作佔用。⑥為:是。⑦當:正。⑧去:離開。
補充:
惟:只,只有
愧:感到慚愧
疾:急忙,趕快

❼ 古文「引避」告訴了我們什麼

古文「引避」告訴了我們做人不要貪慕虛榮,趨炎附勢,攀附權貴;要做真實的自己。

引避,拼音yín bì,出自宋代歐陽修《乞出第三札子》,意思是讓路、躲避。

古文《引避》的釋義如下:

有一個好虛榮的人,每次出門時,遇到達官顯貴路過,就避在一邊。同行的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那是我的親戚。」

如此下去,同行的人都覺得討厭。

後來,偶然在路上遇到一個乞丐,同行的人也效仿他的做法,躲避到旁邊,說:「那是我的親戚。」

好虛榮的人就問:「你怎麼有這樣的窮親戚?」

同行的人說:「因為凡是好的,都被你認去了。」

(7)方春文言文擴展閱讀

詳細解釋

1、讓路;躲避。

《後漢書·章帝紀》:「方春,所過無得有所伐殺,車可以引避,引避之。」

釋義:方春經過的地方沒有收獲就會有殺戮,車可以讓路,躲開他吧。

《新唐書·蕭至忠傳》:「 至忠少與友期諸路,會雨雪,人引避, 至忠曰:『寧有與人期可以失信?』卒友至,乃去。」

釋義:蕭至忠年少時和朋友相約在路上碰面,適逢下雨夾雪,其他人都紛紛躲避,至忠說:「哪有與別人約好了還可以失信的?」 一直堅持到朋友來了才走。

2、引退;迴避。

宋歐陽修《乞出第三札子》:「而臣以顧惜國體,既不當更與誨等辯正,便合引避去位。」

釋義:而我因為照顧憐惜國體,既然不能勝任這個位置,就應該引退離開這個位置。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 湯丞相封慶國公 。命下, 湯公謂此仁宗賜履之國,自天聖以來無封者,欲請避之。

湯丞相被封慶國公。任命剛下,湯丞相說這是仁宗帝所賜的封地,自從天朝成立以來都沒有賜封的人,所以想迴避這個賜封。

❽ 清史稿列傳五十一劉楗文言文翻譯

  1. 劉楗,字玉罍,直隸大城人。順治二年進士。是歲選新進士十人授給事中,楗除(提拔為)戶科。疏論山東巡撫楊聲遠劾青州道韓昭宣受賄釋叛賊十四人,僅令住俸剿賊,罰不蔽辜,昭宣坐(受牽連)奪官。四年,轉兵科右給事中。疏論江南巡按宋調元薦舉泰州游擊潘延吉,寇至棄城走,調元濫舉失當,亦坐奪官。是歲大計,楗用拾遺例,揭山東聊城知縣張守廉贓款,下所司勘議,守廉以失察吏役得贓,罰俸;楗誣糾,坐奪官。十年,吏科都給事中魏象樞請行大計拾遺,因論楗枉,得旨,吏役詐贓,知縣僅罰俸,言官反坐奪官,明有冤抑,令吏部察奏,命以原官起用。授兵科左給事中。

  2. 十一年,疏言:「近畿被水地,水落地可耕。方春農事急,請敕巡撫檄州縣發存留銀,借災民籽種,俟秋成責償。仍飭巡行鄉村勘覈,不使吏胥得緣以為利。」

  3. 十二年,疏言:「鄭成功蹂躪漳、泉,窺伺省會。臣昔充福建考官,詢悉地勢。福清鎮東衛,明時駐兵防倭。倘復舊制,可以保障長樂,藩衛會城。宋、元設州海壇,明以倭患棄之。若設將鎮守,可與鎮東互為犄角。仙霞嶺為入福建門戶,與江西、浙江接壤,宜設官控制,招民以實其地,俾無隙可乘。成功數犯京口,泊舟平洋沙為巢穴。宜乘其未至,移兵駐鎮,使退無可據,必不敢深入內地。」疏入,敕鎮海將軍石廷柱等分別駐守。

  4. 十三年,授山西河東道副使。十五年,轉河南鹽驛道參議。十六年,授湖廣按察使,就遷右布政。十八年,總督張長庚、巡撫楊茂勛疏薦楗廉干,協濟滇、黔兵餉至八百餘萬,清逋賦墾地,除鼓鑄積弊。楗以母憂歸。康熙二年,起江西布政使。

  5. 吳三桂亂作,措餉供兵,事辦而民不擾。十四年,授太常寺卿。十六年,遷大理寺卿。十七年,擢副都御史,疏言:「自吳三桂為亂,軍需旁午,大計暫停。今師所至,漸次盪平。伏思兵後殘壞已極,正賴賢有司招徠安輯。若使不肖用事,何以澄吏治、奠民生、息盜賊?請令督撫速行舉劾,凡經薦舉者,改行易操,一體嚴察,不得偏徇。」下部如所請行。又疏言:「江西當亂後,民逃田墟,錢糧缺額不急予蠲免,逃者不歸,歸者復逃;荒者未墾,墾者仍荒。」上為特旨悉行蠲免。

  6. 旋以病乞休,諭慰留,遣太醫視疾。擢吏部侍郎。未幾,復擢刑部尚書。十八年,病劇,始得請還里。至家,卒,賜祭葬,謚端敏。

❾ 求文言文 原文

縣令挽纖
何意於,不詳何所人,及何以為官,為益昌令。縣距州四十里,刺史崔朴嘗乘春與賓客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纖。易於身引舟。朴驚問狀。易於曰:「方春,百姓耕且蠶,惟令不事,何任其勞。」朴愧,與賓客疾驅去。

有個叫何意於的人,說不清楚是哪裡的人了,何意於當官的時候,為益昌縣令。縣距離州府四十里,州府的老大、刺史崔朴有一次趁著春天氣候好與賓客坐船玩到了益昌,要縣令去找幾個農民拉纖。何意於縣令親自去拉纖。崔朴吃驚的問為什麼這樣親自拉纖。易於說:「剛到春天,老百姓要麼去耕地要麼在養蠶,就我沒有事,我就來給你拉纖吧。」崔朴很慚愧,和他的朋友賓客趕快遛走了。

❿ 文言文翻譯閱讀題

它的譯文是:何易於曾經做益昌縣縣令。益昌 縣離刺史的治所四十里,縣城在嘉陵江南岸。有一次,刺史崔朴乘著春光明媚,帶了許多賓客,坐著大船,唱歌喝酒,從上游放舟東下,船一直到益昌縣附近。船到,就下令要民夫拉纖。何易於就把朝版插在腰帶里,拉著纖,與幾個民夫一起拉著船,跑上跑下奔忙。刺史發現縣令在拉纖,很吃驚,問他為什麼。何易於說:「現在正是春天,百姓不是忙於春耕,就在侍弄春蠶,一點點時間都不能損失。易於是您主管下的縣令,現在沒啥事干,可以來承當這個差使。」刺史聽了,和幾個賓客跳出船艙,上岸騎馬一起回去了。

熱點內容
化學方程式配平口訣 發布:2024-11-02 08:52:23 瀏覽:75
淘寶大學教學 發布:2024-11-02 08:49:04 瀏覽:687
大學物理學張三慧答案 發布:2024-11-02 07:26:02 瀏覽:13
輔助教學 發布:2024-11-02 05:51:57 瀏覽:246
英語見證 發布:2024-11-02 05:41:05 瀏覽:991
綠色苗圃教育網 發布:2024-11-02 05:33:43 瀏覽:579
元江縣地理 發布:2024-11-02 05:28:02 瀏覽:534
星媽教學 發布:2024-11-02 05:21:45 瀏覽:652
優勝教育網 發布:2024-11-02 04:31:43 瀏覽:460
教師資格歷年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4-11-02 03:49:24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