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辯

文言文辯

發布時間: 2020-11-19 04:05:33

❶ 搜文言文馬周機辯的翻譯

貞觀五年,到了京師長安,馬周幫助常何羅列出二十餘件事情,讓他回上奏,.到了晉見後答,唐太宗與馬周談得很高興.授予他監察御史一職,並連官中書舍人.馬周為人機智善辯,能上奏,十分了解事情的原由,所以上奏沒有一次不合太宗心意.太宗曾說過:「對於馬周,若有一時不見,就要想想自己有什麼不是了.」貞觀十八年,馬周遷官中書令,兼職太子左庶子,馬周已經兼職兩官,處理事情平靜合理,得到了當時許多人的贊賞.後又因為本分陞官吏部尚書.太宗經常對身邊的侍者說:「馬周處事迅速,天性謹慎.至於評價他人,直言不諱,比之我所派遣之人,還是他比較合乎我的意思.既然已經表現出他的忠誠,親附於我,也實在只有他,能夠與我共同使社稷安康!」

❷ 文言文辯日劃分

文言文《兩小兒辯日》斷句劃分: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wèi)/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wèi)/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wéi)汝(rǔ)多知乎!」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❸ (辯盜鍾)文言文的意思

原文
陳述古密直,嘗知建州浦城縣。富民失物,捕得數人,莫知的為①盜者。述古紿②曰:「某寺有一鍾,至靈,能辨盜。」使人迎置後閣③祠之。引囚立鍾前,諭曰:「不為盜者摸之無聲,為盜者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④禱鍾甚肅,祭施以帷⑤圍之。乃陰使人以墨塗鍾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驗其手,皆有墨,一囚獨無墨,乃見真盜——恐鍾有聲,不敢摸者。訊之即服。
注釋
①莫知的為:不知道哪個是真的。 ②紿(dài):哄騙。 ③後閣:我國古代一組建築中位於最後的樓房,常作游息、遠眺、供神佛或藏書藏物等用。 ④同職:同事。舊社會指同在一部門作官的人。 ⑤帷(wéi):圍幕。
翻譯
陳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縣當過縣令。當時,有家富戶被盜,丟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幾個人,但不知道誰是真正的盜賊。陳述古就哄他們說:「某寺里有一口鍾,非常靈驗,它能把真正的盜賊辨認出來。」於是,就打發人去把這口鍾迎到縣府衙門來。接著,把囚犯們引來站在鍾的前面,當面告訴他們說:「沒有做盜賊的摸這鍾就沒有聲音,做了盜賊的一摸就會發出聲音。」陳述古親自率領同事們向鍾禱告,態度很是嚴肅,祭祀完了,用圍幕把鍾圍起來。然後暗暗派人用墨汁塗鍾,塗了好久,才叫那些囚犯一個個地把手伸進那圍幕里去摸鍾。摸了一會兒,叫他們把手拿出來檢驗,只見手上都有墨跡,獨有一個囚犯手上沒有,這就是真正的強盜,因為他怕鍾發出聲音,所以不敢去摸。經過審訊,這個強盜立即承認了犯罪事實。
感悟
陳述古為了辨認強盜,採用攻心戰術,大打心理戰, 在准確地把握犯罪者心理的基礎上進行查證審訊,借用一口銅鍾抓住了真正的強盜。我們不得不折服於陳述古的智慧,這也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❹ 文言文的「無用」之辯是什麼

文言文以言簡意賅,微言大義為鮮明特徵,要想寫出好的白話文作品,一定要有的文言文功底,以文言文為基礎,這樣才能做到「一(文言文)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白話文)」。

❺ 文言文中有口辯是什麼意思

有口辯
經《網路文言文翻譯》結果,沒有變化吧。依然是有口辯。看來自古這詞語沒有什麼變化。

❻ 文言文《馮緄辯奸》

原文:
馮緄父抄煥為幽州刺史,疾忌奸惡,數致其罪。怨者乃詐作璽書譴責煥,賜以歐刀。又下遼東都尉龐奮使行刑。奮即收煥,煥欲自殺。緄疑詔文有異,止煥曰:「大人在州,志欲去惡,實無他故,必是凶人妄詐,規肆奸毒,願以事白上,甘罪無晚。」 煥以其言,上書自訟,果詐者所為,追奮抵罪。緄由是知名。
譯文:
馮緄的父親馮煥任幽州刺史時,非常痛恨奸佞小人,屢次懲罰他們。痛恨馮煥的人於是就假造皇帝的詔書來譴責馮煥,賜刀讓他自殺。他們又讓東都尉龐奮監督行刑。龐奮隨即收押馮煥,馮煥想自殺。馮緄疑詔文有假,勸阻煥道:「大人任幽州刺史時,曾立志要除去奸惡,實在是沒有其他原因,肯定是奸人作假陷害你,我想先把這事告訴皇帝,你再認罪不遲啊。」 馮煥聽了他的話,上書自訟,經查果然是殲佞所為,後來皇帝派人捉住龐奮,治了他的罪。馮緄從此一舉成名。——《後漢書•馮緄傳》

❼ 學習文言文 辯論

我是中立,我說下我不想學的理由:
新文化運動帶領我們走出文言文,出現了白話文,白話文通俗易懂,不必再花太多時間去研究..新文化運動是推翻舊思想,創立新思想,其實舊思想也有很多有價值的地方..例如<<禮記>>..但是我們已經現代人了,學習道德行為也有了自己的方法,如果要借鑒文言文,可以翻譯後再引用..
我認為文言文不應該學,但應該去理解其道理..雖無了書香氣息(哈!)..如果是講怎麼做人或道德的文言文(論語吧),不應該出在語文書上,而應該出現在政治/思想品德書上。
如果是要背文言文,我覺得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只是背了,應付了考試,但對於我們信息時代來說,無價值。(其道理/了解中心,意思也可通過翻譯)。
我們創立白話文是為什麼?創立白話文為什麼還要學它?一切解釋不過是為了優秀文化繼續發揚,了解歷史。那歷史書幹嘛去了呢?

下面部分引用:很適合:
至於有的不喜歡的。不去讀也可以的。但是非要把一樣東西在還沒有消失的情況下否決掉。我覺得沒必要。。。
誰都知道會死。卻都還在努力的活著。。。
過程與結果只是個人追求的。。。
歷史已經成為了過去。我歷史是學的最差的。年代永遠記不清。但我還是會去看。有的事。不是過去了就可以不去了解。不是將來未必存在就可以不去看。。。(這句個人認為經典:現代人就應該向未來進發,不在回憶歷史,了解歷史,走向未來才是我們所需要的,〈其實歷史考試也無必要〉科學走向未來,難道說用學習文言文就能解決我們的現代科學問題嗎,《時間間史》《相對論》難道背幾篇文言文就能說得出其中的奧秘嗎?)
白話說的通俗點。是為了更容易方便普遍的資源共享。因為方便。。。
至於英語。那是因為國際上需要。這些本就沒有什麼需要去討論的。。。

❽ 請教哪些古詩文中用的是「辯」哪些是「辨」。能歸納出多少是多少。

古詩文中用「辨」的有:

1、《木蘭詩》【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白話釋義:雄兔兩只腳時常動彈,雌兔兩隻眼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別)。雄雌兩只兔子一起並排著跑時,怎能辨別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2、《飲酒(其五)》【作者】陶淵明【朝代】魏晉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話釋義: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古詩文中用「辯」的有:

《魚我所欲也》【作者】孟子(一說為其弟子所記錄)【朝代】先秦——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白話釋義: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8)文言文辯擴展閱讀

《魚我所欲也》寫作背景:

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強調「正義」比「生命」更重要,主張捨生取義。

孟子性善,自認為「羞惡之心,人皆有之」,人就應該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強平時的修養及教育,不做有悖禮儀的事。孟子對這一思想,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修養的精華,影響深遠的事。

孟子先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舍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願舍棄生命而要義。

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捨生取義」的主張。這個主張是全篇的中心論點。

❾ 文言文馮琨辯官的翻譯

原文:亮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黃門至中藏取蜜漬梅,蜜中有鼠矢。亮問主藏吏曰:「黃門從汝求蜜耶?」曰:「向求之,實不敢與。」黃門不服,左右請付獄推,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里燥,亮曰:「若久在蜜中,當濕透;今里燥,必黃門所為!」於是黃門首服。 譯文:東吳主孫亮走出西苑,正在吃生梅,遣宦官到宮內的倉庫去取蜜浸漬生梅。取來的蜜中有老鼠屎,孫亮便問管倉庫的官吏說:「宦官從你這兒拿蜜嗎?」 回答說:「他剛剛來求蜜,實在不敢給。」 宦官不服,左右的人請求交監獄官判斷,孫亮說:「這很容易弄清楚。」 就命人剖開老鼠屎,發現裡面是乾燥的。 孫亮說:「老鼠屎如果在蜜中很久了,發現裡面一定潛透;現在裡面還是乾的,一定是宦官後來加入的。」宦官於是服罪

熱點內容
號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4-12-26 22:54:14 瀏覽:411
物理灼傷 發布:2024-12-26 21:52:06 瀏覽:483
廣州豐華生物 發布:2024-12-26 21:46:14 瀏覽:433
六小齡童舞棍教學 發布:2024-12-26 21:30:24 瀏覽:521
懷孕期怎麼算 發布:2024-12-26 21:24:05 瀏覽:823
北京光譜物理 發布:2024-12-26 21:22:59 瀏覽:677
寧波市海曙區教育局 發布:2024-12-26 20:37:23 瀏覽:981
家訪第一頁 發布:2024-12-26 20:01:54 瀏覽:656
六年級數學三單元試卷 發布:2024-12-26 19:24:21 瀏覽:735
佳才教育 發布:2024-12-26 19:23:03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