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羅丹美術館

羅丹美術館

發布時間: 2020-11-18 16:23:49

『壹』 法國雕塑家羅丹的那個作品是個蹲地托腮冥思苦想中的裸體男子形象

海賊王

『貳』 攜手我們走在塞納河畔 然後再帶你參觀羅丹美術館 這里的畫面讓你眼花繚亂

想陪你一起旅行
作詞 作曲:帶淚的魚
歌手 後期 合聲:
本兮(vce) beerco mc.羽izzy
這首旅行帶淚的魚送給嘿嘿dj庄明
嗒啦嗒啦噠……
(beerco)rap:我計劃帶著音樂遠航
能不能和我浪跡天涯一起流浪
凌晨溜去奧塞博物館
加雷特磨坊的舞會
與你在鞦韆椅中熟睡
風景誘人的夜晚
攜手我們走在塞納河畔
然後再帶你參觀羅丹美術館
這里的畫面讓你眼花繚亂
the kiss刻畫出那動人的橋段
還記得我們說好的
去游樂園玩雲霄飛車
坐著摩天輪的我現在卻獨自唱著悲歌
快樂的瞬間總幻想你就在我身側
想陪你去海邊這會是哪天
在我的嘴邊留下你的溫度
讓我帶你深入這庄園深處
那景象來自浪漫的國度
(vce本兮):你說想和我去旅行
我在心裡其實已經點頭答應
夜晚睡不著還在想你
我們的願望是否真的可以履行
想和你一起手牽手旅行
這種感覺從來沒有過的期許
我想立刻飛到你的身邊
夕陽下品嘗法國葡萄酒的甜蜜
雖然我已經醉得快不行
胡言亂語怎麼只想難過的哭泣
丟開一切煩惱的思緒
能不能帶我去迪斯尼樂園看米奇
想陪你旅行
if you want me
手牽手旅行
我們能否真的遇見在一起
(vce本兮)rap:也許遠距離的想念
會讓我們的友情更加緊密
只是面對音樂還有感情
我們都藏著痛苦和期許
雖然我現在哪裡也不能去
只能眼睜睜每天這么過去
但你是我這個假期最快樂的甜蜜
音樂將我們遠距離拉近
(vce本兮 ft beerco):
艾菲爾鐵塔最高點
beerco附合rap:
我計劃帶著音樂遠航
能不能和我浪跡天涯一起流浪
我們看星座探討命運輪回
beerco附合rap:
凌晨溜去奧塞博物館
加雷特磨坊的舞會
與你在鞦韆椅中熟睡
手中望遠鏡偷看你的臉
beerco附合rap:
風景誘人的夜晚
攜手我們走在塞納河畔
彼此星座能否亮出燦爛的交點
beerco附合rap:
然後再帶你參觀羅丹美術館
這里的畫面讓你眼花繚亂
許願池丟下一枚硬幣
beerco附合rap:
the kiss刻畫出那動人的橋段
還記得我們說好的
去游樂園玩雲霄飛車
從今以後我們快樂每一天
beerco附合rap:
坐著摩天輪的我現在卻獨自唱著悲歌
快樂的瞬間總幻想你就在我身側
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難
beerco附合rap:
想陪你去海邊這會是哪天
在我的嘴邊留下你的溫度
都一定想起只要if you want me
beerco附合rap:
讓我帶你深入這庄園深處
那景象來自浪漫的國度
想陪你旅行
if you want me
手牽手旅行
繼續我們的once
(mc.羽izzy)rap:
你對我說過的這些話語
我總是做錯後敷衍了事
然後說聲對不起
凱旋門深深的藏在了我的心裡
等你踏入了我的心裡空間
穿過了我的記憶
我帶著心愛的隨身聽
夜晚盧森堡公園
牽手一起看著星星
在巴黎加尼耶歌劇院
看著劇情發展直到凌晨不會覺得疲倦
蔚藍的海岸金色的沙灘
太陽曬得我懶懶的躺在你的身邊
~~~~~~~~~~
美好的時光請你要珍惜
我試著多愛你請你要真心
酒醉的二人散漫的聽著管風琴
if you want me
(vce本兮)rap:
瑪德蓮教堂的神父
耶穌神像前為我們祈福
一起站在題德多公園
擁抱在令人驚艷的玫瑰花園
我在看你曾看的電影
一個通宵心裡狠狠的哭泣
我也想擁有自己的鋼琴
靜靜彈唱我們的
if you want me
你沮喪說心裡很疲憊
你知道我會為了你一起努力
我們都有著彼此的夢想
是我們無法到達的漫長境地
想和你一起
一起去旅行
if you want me
帶著音樂繼續這浪漫之旅
(vce本兮)rap:
法國名勝全部逛遍 你試試吧。
3570135701

『叄』 法國雕塑家羅丹資料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國雕塑藝術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紋理和造型表現他的作品,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響力,被認為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

奧古斯特·羅丹是19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奮工作,敢於突破官方學院派的束縛,羅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歐洲兩千多年來傳統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的創造者。

(3)羅丹美術館擴展閱讀:

羅丹作品

1、青銅時代,青銅,高1.74米,創作於1876年-1877年,位於法國。以一個像植物一樣律動而舒展的青年人體,表現人類剛從自然束縛中過來的狀態,以象徵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的時代特徵。

2、地獄之門,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個形象,是根據但丁的《神曲·地獄篇》構思創作的,歷時達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還在修改。

3、思想者,該模型在羅丹的指導下有多個雕塑,最主要的雕像為青銅,底座為大理石材料,藏於巴黎博物館。1880年製作的石膏模型,藏於巴黎羅丹美術館。

『肆』 法國三大著名的藝術中心,有盧浮宮、蓬皮杜藝術中心等的,還有個什麼

巴黎奧賽美術館

由拉魯籌建奧塞美術館位於塞納河的左岸,這是由一個廢舊的火專車站而建成的美術館。隔著塞納屬河。從奧塞美術館可以直接眺望盧浮宮,以及橘園美術館。在1986年12月9月,奧塞美術館的落成開幕典禮上。法國總統密特朗特別致辭:「擁抱過往情懷,在自由的思想下盡情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這正體現了巴黎人的精神及生活態度。
奧塞美術館的收藏以印象派繪畫為主,有莫奈的睡蓮、雷諾阿的畫,其藏品部分來自盧浮宮,蓬皮杜文化中心,盧森堡博物館等所贈,及一些收藏家捐贈,除繪畫作品以外,還有傢具、雕刻及平面藝術等。奧塞美術館現在擁有的油畫作品約2300幅、雕塑1500件、250幅粉畫、1100件手工藝品、1.5萬件圖版、建築模型、都市發展規劃草圖、書籍和圖案設計等各類藝術精品和資料,成為法國僅次與盧浮宮和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的第三大藝術美術館。

『伍』 請幫忙分析《在羅丹藝術博物館里》

教學目標:
1、能力訓練點:培養「研究探討、深入領會」的閱讀習慣。
2、美育滲透點:領會「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藝術原則。
教學方法:課堂以學生討論、釋疑為主。
教學設計:
1、查閱資料,了解有關維納斯的神話傳說及「斷臂維納斯」雕像的特徵,把握維納斯雕塑的形體美!
2、通讀全文,了解大意,並在文中劃出疑難語句,把握維納斯雕塑的藝術的美!
3、拓展閱讀,感受殘缺的生活美。
課時安排:預習一課時,講讀一課時。
教 學 過 程
一、背景知識簡介
1、雕塑藝術的特點
雕塑是運用了塑性、可雕性的物質材料,通過雕、刻、鑄、焊等手段反映社會生活,表達審美理想的具有實體的造型藝術。種類很多,按所用材料有石雕、木雕、泥塑等。按形態有圓雕、浮雕、透雕,按安放位置分為城市雕塑,園林雕塑,紀念雕塑等。
2、米洛斯的維納斯的發現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俗稱《米洛斯的維納斯》、《斷臂的維納斯》、《維納斯像》等,大理石雕像, 高204厘米。
在希臘化時期,表現女性人體美的雕塑日漸增多,對愛與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維納斯的歌頌更是層出不窮,其中最為著名雕像的就是這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並已經成為贊頌女性人體美的代名詞。
1820年2月,在愛琴海的米羅斯島上,一個農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時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她分成上、下兩截,並與刻著名字的台座、拿著蘋果的手腕以及其它斷片等等一道,散落在附近的田地下。已懂得這是值錢的東西的農夫,立刻將它們埋原,並報告了在島上的法國領事。領事稍付定金,即通知當時設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國大使。幾乎與此同時,在愛琴海搞測量的一位法國海軍士官,名叫鳩爾·丟孟·都爾維爾對此表示了更大的關注。這是一位希臘藝術的愛好者,當他看過這些雕像的塊片以後,認為它們是一個整體,並第一個斷定這就是維納斯的雕像。於是立刻告訴農夫,法國決定把她買下,要他不必再到處聲張了。隨即趕到君士坦丁堡,向大使命陳詳情,促使大使下了決心並派專人前去交易。不料島上的長老出於本島的利益而中途插手,開會議決命農夫將雕像賣給在土耳其任職的一位希臘大官,當法國人趕到島上時已經是雕像裝船的關頭了。見此情景,他們幾乎要動武,命令法國船艦隨時准備行動。頓時,愛琴海上戰雲密布。恰巧,一場暴風而解了圍。它推遲了土耳其船隻的起航,為法國使者爭得了斡旋的時機,他們軟硬兼施,把雕像終於轉到了法國船上。後來又給島上贈送金錢,從而取得了島上放棄雕像的誓約書。雕像順利運抵巴黎,由於種種政治、人事方面的原因,一直推至 1821年3月2日,國王路易十八才正式接受獻禮。從這一天開始,她便成為法國國家財產。當時的登記名稱是「在希臘群島中的米羅所發現的維納斯像」,並被陳列於羅浮宮特辟的專門展室中。
法國獲得這尊雕像時,全國一片沸騰,人們視之為國寶,並被尊稱為盧浮宮的鎮館之寶。她一直為世界上所有熱愛藝術和美的人們所景仰,他們都以能親眼目睹這尊古希臘最偉大的藝術奇跡為人生一大幸事。
3、關於維納斯的文化背景
維納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愛與美神,也是象徵豐饒多產的女神。古希臘神話中稱為阿佛洛狄忒。傳說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誕生,在三位時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來到奧林匹斯山,眾神被其美麗容貌所吸引,紛紛向她求愛。宙斯在遭其拒絕後,遂把她嫁給了醜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卻愛上了戰神阿瑞斯,並生下小愛神厄洛斯。後曾幫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臘最美的女人海倫。引起希臘人遠征特洛伊的十年戰爭。《米洛斯的維納斯》是舉世聞名的古希臘後期的雕塑傑作。
4、米洛斯的維納斯的藝術魅力
從雕像被發現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認為是迄今為止希臘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多少年來,人們對她傾注了不計其數的贊美和歌頌。愛神的身材端莊秀麗,肌膚豐腴,美麗的橢圓型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樑,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流露出希臘雕塑藝術鼎盛時期沿襲下來的理想化傳統。她那微微扭轉的姿勢,使半裸的身體構成了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螺旋型上升體態,富有音樂的韻律感,充滿了巨大的魅力。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現力的衣褶所覆蓋,僅露出腳趾,顯得厚重穩定,更襯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樣的庄嚴崇高而端莊,象一座紀念碑;她又是那樣優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嫵媚。人們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靜,沒有半點的嬌艷和羞怯,只有純潔與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帶笑容,卻含而不露,給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覺。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她的雙臂,雖然已經殘斷,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軀,仍然給人以渾然完美之感,以至於後世的雕刻家們在競相製作復原雙臂的復製品後,都為有一種畫蛇添足感覺而嘆息。正是這殘缺的斷臂似乎更能誘發出人們的美好想像,增強了人們的欣賞趣味。雕像沒有追求纖小細膩,而是採用了簡潔的藝術處理手法,體現了人體的青春、美和內心所蘊含的美德。整尊雕像無論從任何角度欣賞,都能發現某種統一而獨特的美。這種美不再是希臘大部分女性雕像中所表現的「感官美」,而是一種古典主義的理想美,充滿了無限的詩意,在她面前,幾乎一切人體藝術作品都顯得黯然失色。
整個雕像的比例也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它接近於利西普斯所追求的那種人體美比例,而且,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幾乎都蘊含著黃金分割的美學秘密。這正是古人對於人體美的贊頌和肯定,為後世的藝術樹立了不朽的典範。
《米羅的維納斯》由若干塊斷片經過精心的接合加工後而公諸於世。那個帶銘文的台座和持蘋果的手臂很快就被專家鑒定與雕像無關而被剔除了,從而推測在羅馬時即已失去手臂。因此,雕像又同時以「斷臂維納斯」著稱於世。於是,修復原作的雙臂成了藝術家、歷史家最神秘也最感興趣的課題。歸納起來,當時最典型的幾種方案是:左手持蘋果、擱在台座上,右手挽住下滑的腰布;雙手拿著勝利花圈;右手捧鴿子,左手持蘋果,並放在台座上讓它啄食;右手抓住將要滑落的腰布,左手握著一束頭發,正待入浴;與戰神站在一起,右手握著他的右腕,左手搭在他的肩上……但是,只要有一種方案出現,就會有一種反駁的道理。最終得出的結論,幾乎是保持斷臂反而是最完美的形象!除了雙臂復原的爭論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問題也引起人們的興趣。譬如,她真是維納斯嗎?也許是大海女神、勝利女神?其次,作者是誰?製作年代、地點?等等一大堆問題挑起了大家的論戰。最後,除了她是維納斯,並創作於公元前二世紀末這個看法比較統一以外,其餘的只好作為一系列懸案留待後人去考究了。
作為審美觀照,當人們站在這個精美的雕像面前的時候,一個裸體的女性,她豐滿而聖潔,柔媚而單純,優雅而高貴,這就足夠人們為之傾倒的了。在這潔白的大理石裡面,是少女的青春,是生命的躍動。人們從這里發現了自己,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創造潛能;感受到了人類生生不息的原動力……這是一種極大的滿足,最深的啟示,這也是人體的魅力之所在!人體,它本身就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變化,孕含著微妙多姿的美。希臘民族得天獨厚,最深刻地理解和最完整地把握了人體這個小宇宙,並發掘出人類純粹的知性結構,再通過自然的真實外貌,去表現一種更高的境界。他們把情與理、美與真探合在一起,在神的庇護下追求著自由生活的真諦與樂趣,在理性的指導下,赤裸裸地展現人自身。黑格爾就曾經高度贊揚希臘人能夠完美地把神的普遍性和理想性與神的個性結合在一起。尤其贊賞阿佛洛耿忒的裸體表現,他說,「她是純美的女神」,「把她雕成裸體是有正當理由的:因為她所要表現的主要是由精神加以節制和提高的感性美及其勝利,一般是秀雅,溫柔和愛的魔力。」對於《米羅的維納斯》,誰也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從她赤裸袒裎的身上去歸納出一個具體的主題。她把自然、生命,她把真、善、美都集中於一身。她不愧為古代希臘雕刻的一個典型代表,不愧為女性美的最高體現。她超越了空間和時間,直至今日還表現出那種秀雅、溫柔和愛的扭力。
「米羅的維納斯」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而使之成為家喻戶曉的愛與美的女神的雕像。但她並不是唯一的,她只是古代希臘眾多的阿佛洛狄忒雕像中的一個罷了。從創作時間上說,她已經是希臘化時期的作品,在這以前就有不少佳作出現了,在這以後也仍有所見。現在,可以再回到古典希臘時代,從最早出現的阿佛洛狄忒雕像開始,並把她們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加以對比,從而了解她們與整個社會發展變化的關系.
5、
羅 浮 宮
——站在羅浮宮面前,華人一定倍感親切,因為裡面注入了一個中華之子的心血和智慧。
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矗立著被稱為「萬寶之宮」的,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美術博物館——羅浮宮。羅浮宮的前身是一座建於13世紀初的城堡。1546年,為了建立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宮殿,法蘭西斯一世下令拆除了原來的建築,破土重建,完成了宮殿的兩翼和濱河畫廊。1564年,杜伊勒利宮開始興建,一直進行到17世紀初。羅浮宮和杜伊勒利宮之間由塞納河沿岸建成的大畫廊連接起來,形成了皇家住宅群。1682年,路易十四決定把皇宮遷至凡爾賽宮後,羅浮宮一度為當時的藝術家們分佔。1793年,改為博物館。現在的羅浮宮包括博物館和法國財政部。
羅浮宮佔地面積為19.8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4.8公頃,全長680米。它收藏的藝術品達40萬件,囊括了法國及歐洲各個時代各個美術流派的代表作和藝術珍品,其中米洛斯的維納斯、勝利女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被稱為羅浮宮三寶。
1989年3月,羅浮宮在耗資8500萬美金,費時6年的整修後,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向世人展示其風采。羅浮宮擴建部分,由著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擴建部分的入口放在羅浮宮的拿破崙正庭的中央,入口設計成邊長35米,高21.6米的玻璃金字塔。金字塔形體簡單突出,玻璃清明透亮,可以通過玻璃的自然折光對羅浮宮全貌一覽無余。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主持了玻璃金字塔的啟用儀式。
二、寫作訓練--小作文:圍繞維納斯雕像,採用描寫、說明或議論的文法寫一則小作文。
三、課文學習的導入
人們常說:「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其實,對於藝術品來說,它們的命運也是如此。就在半個多月前,這座走過了1500多個春秋的、為人類所共有的藝術珍品——巴米揚大佛——在塔利班的炮聲中轟然倒下,從我們的視野中永遠地消失了!
前一段時間,新聞聯播報道了四川樂山大佛的一些消息,我們看見,它的龐大的身軀上已經爬滿了青苔和其他腐蝕物,面目已經模糊。還有就是這座維納斯雕像 。
歷史是無情的,戰爭的炮火是無情的,大自然的風雨雷電是無情的。但這世界畢竟還有許多熱愛生命、熱愛藝術的人們,於是人們一方面加強保護,一方面對已遭毀壞的藝術品加緊修復。
這其中就有許多人一直試圖為維納斯的斷臂復原,要為她重新安上那殘缺的雙臂。然而,一百多年來,卻始終沒有一個復原的方案能得到絕大多數人的滿意。 甚至許多人對復原都執強烈的反對意見。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這篇文章作為一篇文藝評論,就很鮮明地展示了的作者對這種意見的見解。
四、文學常識
清岡卓行,日本詩人,小說家。生於中國大連。畢業於東京大學。1964年起在法政大學任教。曾在《今日》、《鱷魚》、《現代批評》雜志上發表過詩作和評論。受超現實主義的影響。詩集《冰凝的火焰》(1959)、《日常》(1962)通過戲謔的自我韜晦來體現批評的精神。還有詩集《四季寫生》(1965)、評論集《廢墟中撿到的鏡子》(1960)、《生的變化》(1960)、《手的變幻》(1966)等。《手的變幻》通過人手的表情,從美術、文學、音樂、電影、攝影等多個方面進行獨特的評論。1969年起開始創作小說,作品《早晨的悲哀》(1969)、《淡綠色的季節》等。小說大都取材於自身的體驗,富於抒情性和音樂感。1969年獲得芥川獎。
五、課文閱讀(聽錄音,選學生朗讀)
六、整體把握-------分析提煉課文的中心句和關鍵句(師生討論)
本文是一篇文藝批評。學習本文,要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關鍵詞句仔細揣摩,領會其內涵.本文以米洛斯出土的維納斯引出話題,首先詳細描述了維納斯因失去雙臂而產生的無窮魅力,進而否定了復原維納斯的種種方案,最後作者通過比較分析為何失去雙臂比失去其它部位更有魅力。
從內容結構上講,本文從文藝鑒賞的角度深入淺出地闡明了米洛斯的維納斯雕塑之所以有如此魅力的原因。因此,本文的中心論點應該是「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文章第一部分從正面來闡述作者的觀點,重要的語句有,「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這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形象地突現了「斷臂美神」的藝術震撼。
文章第二部分從反面來闡述作者的觀點,重要的語句是:「人們對喪失了的東西已經有過一次發自內心的感動之後,恐怕再也不會被以前的、尚未喪失的往昔所打動了吧。」
文章第三部分從側面來闡述作者的觀點,重要的語句是:「除了兩條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喪失不得」,「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千變萬化交涉的手段」,「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
七、文句、文段分析(單、復句的分析詳見課文)
1、如果有一萬個觀眾,就會有一萬個不同的維納斯。於是在這場爭論中,有一部分人根本就反對為維納斯復原的做法。本文的作者、日本作家清岡卓行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們認為,對維納斯而言,無情的歷史,偶然的毀壞,恰恰成全了維納斯,使她成為了人類藝術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這是一個很大膽、很特別的觀點。作者這個看法的建立基礎是什麼?作者在文中對這個觀點的完整表述是怎樣的?看完第五段,然後再看第一、二段,找到答案。
2、「她為了如此的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這是作者的根本思想,也是本文的中心。這句話有什麼深意?
3、課文其實就是緊緊圍繞著這兩個問題展開的,除了我們已經看過的一、二、五段外,三、四段是在談論第一個問題的,六、七段則是談論第二個問題。下面請同學們默讀這四個段落快速找出你認為與這些問題有關的語句。
解說:一篇文章中的關鍵語句總是有表徵可尋的。
從內容上看,要抓住能提示文章題意、主旨的語句,抓住每一個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語句。
從表達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間接抒情的語句,注意那些發表議論的語句,例如,以「可見」「因此」「所以」「由此可見」等作為語文標志的表示推斷的語句等。
從結構上看,要注意領起後文或收束前文的語句,表示承前、啟後、過渡的語句,有重要指示代詞的語句,位於全文或全段開頭、結尾處的語句,等等。
從修辭上看,要注意那些運用了比喻、反問、排比、象徵等手法的語句,以及語意比較含蓄的語句等。
4、總結:對於藝術創作而言,「形體的殘缺」不等於藝術的殘缺,有時恰恰相反,形體的殘缺會鑄就「藝術的完整」;藝術創作貴在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在藝術創作中捨去一些東西,但能讓欣賞者得到更廣闊的想像空間,讓一件藝術品獲得更久遠的生命力。這也是就是藝術上「以無勝有、以少勝多」的原則。我們不要忽視的藝術法則。
八、深化理解-----維納斯雕像具有的美是否來自於偶然?
維納斯雕像因斷臂具有3種神秘韻味的確是出予偶然,但這裡面卻包含著必然因素。她的殘缺使她與眾不同,留給了人們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餘地,於是許許多多的人千方百計地提供復原方案。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座愛與美的女神的確雕得栩栩如生,無懈可擊。那安祥自信的眼神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給人以矜持、智慧的感覺,那豐腴飽滿的身軀充滿了青春的健美和活力,體現了內在的教養和美德。藝術作品的美不僅在形式,更重要的是作品的性格即靠外部的表現形式,展示內在的靈魂思想和情感。這件作品並非因偶然機遇使她具有了與眾不同的魅力,而是長期積聚的美在這一刻突然暴發,從而使她周身布滿了靈氣和活力。
九、寫作指要-----讀後感
1、殘缺之美
有時候,我甚至相信:只有殘缺的東西才是美麗的。
我看著斷樹殘樁,枯枝敗葉;看著舊寺的斑鍾頹牆;我看著深深庭院里的一蓑積草;看著一個沉默 老人走街串巷拾破爛;看著一個有缺口的酒瓶,或一隻被踩扁了的易拉罐在地上默默地滾動又停止。每當我看到這一切,我總是很專注地凝視他們,直到把他們望到很遠很遠的境界中去。
我不知道這些為什麼,但我確確實實地相信,這一切更為真實,更為深刻,雖然是那樣的平常、那麼落魄,甚至有些狼狽。
他們或許是從光艷十足無可挑剔的顛峰,驟然落地,或是慢慢落下,慢慢沉澱,慢慢變形,然後走進我的視野,走到輝煌不再的今天。
我不知道他們曾經怎樣的美麗過,所以我無法說出他們的美麗。也因此,我沉沉地沉醉於這種不可捉摸、不可溯源的美麗之中,挖掘著他們絢麗的往昔。將這兩種狀態拉至眼前,不禁黯然淚下。這不可解釋的一切蘊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悲歡離合,蘊含著多少滄桑,世事中永恆的感傷和無限的蒼涼啊!
殘缺的事物就這樣印滿了重重疊疊的生命的影跡,那麼沉厚,卻又那麼美麗。
我看著單戀者在心愛人的新婚之夜執花立在雨中,看著喜悅滿足的人忽然沮喪失落,失寵明星凄然一笑,官場失意者獨品清茶,韶華已逝者對鏡愁思;我聽著蒼顏白發的老人憶起發黃的青春,冷峻孤傲者懺悔錯過的愛情,英雄暮年時痛訴孤獨落寞。哪怕我對眼前的人一無所知,我也一定會相信:「這些曾經美好,現在依然美好的靈魂,在經歷辛酸與苦難以及難以觸懷的人事和情緒後,將會在生命中刻下最深的記憶。」
真正經歷傷痛的人,才算出真正活過。黛玉的美在於她沒沒能實現的刻骨銘心的愛情,三毛的美在於她歷盡滄桑後即一剎那的明徹與超脫,梵高的美在於用金黃的刀子讓他在光明中不停感到巨痛,貝多芬的美則是在失聰後用黑白鍵撞擊出生命的悲壯文章。如果說生活中的殘缺讓平凡者泄漏出生命的光點,那麼這些優秀的靈魄則如銀色的禮花,開滿了我們頭頂的天空,讓人雀躍與敬仰。
這些悲哀而持久的美麗,直接觸動了我心靈中最柔軟的部分,讓我隨他們流淚,歡笑或沉默——那是一種多麼讓人心悸的快感啊!
沒有多少人知道這種殘缺之美是種怎樣別致的幸福和快樂,也沒有多少人知道這種殘缺的美是如何細細密密地布滿我們門前的田野和草場,如同今夜細細密密的月光。
是誰說過,一朵花的美麗在於她的綻放,而綻放的花正是花心的殘破啊!
簡評:本文用細膩、優美而富有哲理性的語言表達了對生活的感悟。真正的生活並不完美,而正視它,勇敢地去面對他,努力尋找生活的美,才是健康的生活態度。這樣人們在世間所做的一切才是自助而不是自欺。我們要面地現實,而不應逃避。我們知道一切事情的改變都是正常的,而許許多多是人力不能改變的,那麼就找一點最優最美的東西吧,努力把他們挑出來,寫下來,留到記憶里。這樣就算是世間的事物都改變了,那些東西無法精確地描繪出來,但也會留下一種永遠的美麗、永遠的希望。
2、由維納斯的斷臂想到的
美麗總能引起人們的思考與議論,我盡管不是什麼大師,無法真正從美學的角度來鑒賞米洛斯的維納斯,但出於對美麗的一種本能的欣賞,卻使我的想像超出了維納斯本身的含義,盡管只是一些個人粗鄙的觀點。
面對那尊播散著和諧的塑像,我實在說不清她的美麗、她的藝術價值所在,盡管我能感受到她的美麗,一種勾起心靈深處的無法描繪的美感,為她所擁有的那份神秘莊重而心動。但我說不清這種感覺是因為她的美麗細致的雕刻,還是因為她那殘缺的雙臂。
也許,維納斯的美真正是因為她失去了雙臂,人們總將她的殘缺視為夢幻的起點,試圖從她的殘缺中尋找無窮無盡的想像。多年來,盡管有無數的方案要修復那雙斷臂,卻一直沒有實施,因為人們割捨不下這份特殊的美,殘缺的美。
無獨有偶,羅丹有一部偉大的作品\"巴爾扎克\"也是一具殘缺的塑像--羅丹在完成這尊塑像時,叫了幾個學生來一起欣賞。雕像的造型很別致:巴爾扎克披著睡衣,雙手疊合在胸前,昂著碩大的腦袋,兩眼注視著前方。一個學生指著雕像的雙手說:\"老師,這手像極了!我從來也沒見過雕的這么完美的手呢。\"然而,這句贊美的話使羅丹皺起了眉頭,他沉思了一會,突然舉起一把斧頭,將那雙\"完美的手\"砍了下來,學生們都疑惑不解。但羅丹卻神色嚴峻的說道:\"這雙手太突出了。既然這雙手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那就不再屬於這個雕像的整體了。你們一定要記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藝術品,是沒有任何一部分比整體更重要的!\"
羅丹的偉大在於他勇於創新,敢於挑戰世人對於美的共識,盡管在當時沒有人承認欣賞這部殘缺了的藝術品,他卻能夠堅持殘缺的美麗與和諧。羅丹斷言:\"我的雕像終將立於不敗之地。\"他的預言應驗了,\"巴爾扎克\"真的成為了舉世聞名的藝術珍品。
毫無疑問如果當初羅丹為了完整而保留了這對雙手,\"巴爾扎克\"依然是美的,但卻遠遠比不上殘缺所表現出的毅然與和諧。\"巴爾扎克\"的殘缺是人為的,相比較而言維納斯便是天作之合了。她偶然的殘缺給她帶來了更大的嫵媚與想像空間。假使維納斯是在完整無缺的情況下運到盧浮宮,人們也同樣會稱贊她的美麗與古典高雅。然而又有誰會在面對她的完整時,能預見到她失去雙臂的美麗而突發奇想要砍掉她的雙臂以追求現在所謂的神秘呢?如果她是完整的,人們欣賞她,卻不會去想她的殘缺是什麼模樣,米羅斯的維納斯也就會與其他的維納斯塑像一起作為世界古代藝術而保留著。但她的缺陷反而引起人們對其完整與美的討論,人們對美的新的了解賦予她時代的氣息,她便不僅僅是一件古代雕塑,而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現代的美學觀念。
其實,\"巴爾扎克\"與米洛斯的維納斯是兩個不同的藝術形象,盡管他們有著的共同點在於他們都是殘缺的,他們都以其獨特的殘缺吸引著人類。殘缺所造成的效果卻是不同的,我們既不能將維納斯斷臂的神秘用以評價巴爾扎克雕像,也不能將巴爾扎克的大膽創新來套用在維納斯的身上。他們的殘缺都恰到好處的烘託了作品的形象。
那麼究竟要不要修復維納斯的那殘缺的雙臂呢?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也許修復之後維納斯的美不會亞於現在,但那絕不是同樣的美,也就是說,我們勢必要為了一種美而放棄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美。我個人認為最好是保持原狀,不要刻意去修復她,為了完整而完整。因為維納斯的美就在於她的獨一無二,她有殘缺卻又自然而和諧,但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塑像,只要與人物有關,都毫不例外的有意或無意的去掉其一兩只手臂,你能說它們都是美麗的嗎?也許你更多的會感到反胃,而不是神秘。在現實生活中就更不會有人效仿維納斯的神秘而自斷手臂,抑或嫌自己的某個部位太完美,而學習羅丹的創新,這無疑是傻子行徑,因為藝術畢竟是藝術。
維納斯畢竟是美麗的,而人們所有的想像與議論在她的神秘上又人為地製造了一個光環。與其費盡心思的想要詮釋出她的美麗,倒不如靜下心來,仔細地品味一番,因為你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徹底的了解她的神秘與美麗。
3、 21世紀祈盼之尋找米洛斯的維納斯的手臂
在巴黎的羅浮宮里,靜靜的站著一位美人,它並沒有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那神秘莫測的笑容,也沒有世界頂級模特魔鬼般的身材,但是,這尊雕塑卻有著它特殊的藝術魅力——這個女人半裸著全身,面容俊美,身材勻稱,衣衫滑落至髖部,但雙臂殘缺,但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線美,顯得端莊而嫵媚。
據說這座大理石雕像是在米洛斯島發現的,她沒有雙臂,她是一個殘缺的「人」。這尊雕像可能在它的作者手中算是一件得意之作——她的秀容,豐腴的前胸延伸致腹部的曲線,她的背脊,還有她那現在我們看不見也想像不出的手臂,無不展示著維納斯的高貴典雅豐滿誘人的調和。不知道是歲月的流失或者是一次意外使她殘缺了雙臂。「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她獲得了更多的東西。她給了後人許多許多的想像空間,讓人們繼續欣賞著她的捉摸不透的、殘缺的美麗。
殘缺的更能體現一種美,這是一種整體與局部的美。人類喜歡追求完美,追求整體的協調統一,追求局部的細膩完美。然而,局部總是間接地影響著整體的表現,局部的美襯托著整體的美。
人們構思,那手臂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她是不是拿著一件武器,或著正拿著一個蘋果,或者在眾人中,她的左手搭放在她的戀人肩頭,講述著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我們渴望重新的塑造她的手臂,我們要找回米洛斯的維納斯的手臂。或者,我們找到了兩只拿著武器的手臂,我們將他們重新安放在她的身上,站遠一點。我們清楚地看到她的眼睛裡飽含著對敵人的仇視,嘴部微微的笑容似乎正在嘲笑著敵人,半裸的身體似乎告訴敵人她願意放棄一切保住祖國!多麼偉大的愛國精神,由於有了那兩只拿著武器的手臂而展露得淋漓盡致。或許,我們運氣好些,她的左手正拿著一個蘋果。我們可以預見,她那時顯得很溫馨,眼睛似乎告訴我們她對生活的渴望而隱隱的笑容似乎又體現著她對生活的滿足。婀娜的半裸的身體展示著那一份女子特有的線條美。可以想像,那時候,她的祖國一定是安定繁榮的。
再者,我們可能真的發現了她的左手搭放在戀人肩頭,那將無聲的展示著一段動人浪

『陸』 羅丹雕塑作品,沉思者,是什麼

沉思者,是奧古斯特·羅丹的銅雕與大理石雕塑作品,目前存於法國巴黎的羅丹美術館(Musée Rodin)。該雕像原本是群雕「地獄之門」橫楣上一座主雕像,也是該群雕的代表雕像之一,後來羅丹把之單獨製作出一副雕像,之後也成為了羅丹著名作品之一。

『柒』 羅丹的<<巴爾扎克>>為什麼在日本

誰告訴你在日本的?

名稱:《巴爾扎克像》

作者: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

時間:1897年

材質:青銅

規格:高270cm

現藏地:巴黎 羅丹美術館(Musée Rodin Paris)(巴黎 羅丹美術館)

簡介:

《巴爾扎克像》 巴爾扎克是法國19世紀文壇巨星,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義激情和批判現實主義的精神。羅丹對他非常敬慕,十分樂意為他塑像。所以1891年法國文學家協會委託羅丹雕塑一尊巴爾扎克像時,他當即表示:「我要做一番非同尋常的事業。」在羅丹10歲時,巴爾扎克就已去世。因此在形象的塑造上,他做了大量的閱讀、考察和研究,前後作了四十多件形象習作,著意刻畫一代文豪的外貌和精神特徵。雕刻家認為,創造形似的巴爾扎克不是主要的,「我考慮的是他的熱情工作,他的艱難生活,他的不息的戰斗,他的偉大的膽略和精神,我企圖表現所有這一切」羅丹塑造的巴爾扎克是個夜間漫步的形象。文豪習慣於夜間穿著睡衣工作,所以羅丹讓他披著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寬大的睡衣包裹著屹立的巨人。據說原來作的小稿中,巴爾扎克有一雙智慧的手。羅丹在徵求他的學生、助手布爾德爾的意見時,布爾德爾贊美地說:「他這雙手雕得太好了!」羅丹聽後拿起錘子就砸掉了這雙手,因為他怕這雙手過分突出而讓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現在人們看到的巴爾扎克,雙手被睡袍緊緊遮蓋,面部精神被突現了出來,在月光下好像獨自整夜在行走、思考。作品完成後,出人意料的是委託人拒絕接受,甚至指責這尊雕像像一隻企鵝、一個雪人、一堆煤、一個怪胎、不成形的幼體動物。還有人認為巴爾扎克像是19世紀末頹廢風氣和精神錯亂的象徵。即使一些善良的人也認為它「哲理過多,造型不足」。法國文學家協會決定廢除合同,理由是他們在「粗製濫造的草稿」中很難認出巴爾扎克的形象。面對這一切批評、指責,羅丹卻說:「我的巴爾扎克像,他的動態和模樣使人聯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會環境,他與社會生活是不可分離的,他是個真實的活生生的人。」他還認為:「〈巴爾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頂峰,是我全部生命奮斗的成果,我的美學理想的集中體現」。

《巴爾扎克像》,形神俱備,是一個全新的人體雕塑理念,當作品於1898年在沙龍展出時,激起了廣泛的社會抨擊。說它是「印象主義」,是怪異的、病態的表現,脫離現實的人體的塑造型式。有的尖刻的批評者甚至把這尊雕像說成是「麻袋裡裝著的癩蛤蟆」。作協拒絕接受它,作協主席——詩人揚·愛卡德因拒收訂貨而氣憤得辭了職。作家左拉、法朗士、畫家莫奈、勞特累克、音樂家德彪西等人,聯合起來支持羅丹,並發表了宣言。最後,羅丹不堪忍受這種長時間的爭執,毅然決定把作品運回自己的工作室,退還了稿費。但他堅信:「假如真理應該滅絕,那麼後代就會把我的《巴爾扎克像》毀成碎塊,若是真理不該死亡,那麼我向你們預言:我的雕像終將立於不敗之地。」1939年,這座雕像終於被鑄成銅像矗立在巴黎,此時,羅丹已逝世2周年。

『捌』 為什麼羅丹雕塑的作品「沉思者」沒有穿衣服

他正在想穿那件衣服好看
滿意望採納!

『玖』 閱讀理解 :在羅丹藝術博物館里

1化丑為美的創作。或把丑表現得有性格。或把丑表現得有心靈渡。
2在藝術實踐上
常取材於畸形與醜陋,或以畸形與醜陋為素材
在藝術觀上認為
丑更能顯示出性格,或內在的真實更顯露在畸形與殘缺上。
3強化作者的崇敬心情;突出羅丹的藝術觀。
4羅丹雕塑所追求的是人物的內心世界在形體上的強烈反映。
比如《施洗者約翰》那略呈內八字的兩腿,使他瘦弱的身軀更顯得僵硬難看,然而卻表現出了他機械的一步一頓的步伐之沉重與庄嚴,使人感受到這位傳道者那種完成神聖使命的精神。內心世界的庄嚴,藉由形體表現出來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望採納~

『拾』 但丁/羅丹的 地獄之門 簡介

思想者,青銅,198×129.5×134厘米,法國雕塑家奧古斯迪·羅丹創作於1880-1900年,現收藏於巴黎羅丹美術館。
羅丹在設計《地獄之門》銅飾浮雕的總體構圖時,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這一尊後來成為他個人藝術的里程碑的圓雕《思想者》,它是被預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獄之門》的門頂上的。後來獨立出來,放大3 倍。最初羅丹給這尊雕像命名為《詩人》,意在象徵著但丁對於地獄中種種罪惡幽靈的思考。為了這個形象,羅丹傾注了巨大的藝術力量。
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這個巨人彎著腰,屈著膝,右手托著下頜,默視下面發生的悲劇。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頭觸及嘴唇的姿態,表現出一種極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絕對」的冥想,努力把那強壯的身體抽縮、彎壓成一團。他的肌肉非常緊張,不但在全神貫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惱之中。他注視著下面所演的悲劇,他同情、愛惜人類,因而不能對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後的判決,所以他懷著極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體現了偉大詩人但丁內心的苦悶。這種苦悶的內心情感,通過對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藝術處理,生動地表現出來,例如那突出的前額和眉弓,使雙目凹陷,隱沒在暗影之中,曾強了苦悶沉思的表情,有如那緊緊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痙攣般彎曲的腳趾,有力地傳達了這種痛苦的情感。這種表面沉靜而隱藏於內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
關於羅丹為什麼要用這尊粗壯結實的裸體形象來創造《思想者》,並准備把它安放在他的大件浮雕門飾《地獄之門》的頂上,不妨用羅丹自己的幾句話來解釋,他說:「一個人的形象和姿態必然顯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體表達內在精神。對於懂得這樣看法的人,裸體是最具有豐富意義的。」雕刻家在這件作品中,一方面採用了現實主義的精確手法,同時表達了與詩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義思想,他們對人類的苦難遭遇寄予了極大的同情和悲痛

熱點內容
德州地理中考試題 發布:2024-09-19 17:55:25 瀏覽:802
師生同台心語 發布:2024-09-19 16:34:58 瀏覽:267
無線怎麼設置 發布:2024-09-19 15:49:14 瀏覽:640
甘肅教育信息 發布:2024-09-19 14:31:52 瀏覽:496
怎麼去眼下皺紋 發布:2024-09-19 13:48:43 瀏覽:931
留學的歷史 發布:2024-09-19 13:22:06 瀏覽:469
浮生物語5下 發布:2024-09-19 13:17:18 瀏覽:786
批圖教學 發布:2024-09-19 11:56:09 瀏覽:988
語文特級教師王君 發布:2024-09-19 10:04:07 瀏覽:121
合肥上元教育 發布:2024-09-19 09:37:59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