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上新,2021年秋季部編(統編)人教版:
2021年秋季部編(統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一、指導思想
以中央教育改革指示精神以及語文新課標為指導,按照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要求,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著重培養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學生為主體,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打造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同時,在教學中落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的要求,實現由「數量」到「質量」的轉變。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特製訂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二、班級學情分析
在我所任教的七年級1班,共有學生44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1人。告別6年的小學生活,孩子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一方面,6年的小學學習為他們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都具備了初步的能力。另一方面,進入初中,教材難度加大,各方面要求也更高,他們面臨從過去「接受式」的教育,轉向更多自覺、自主和探究式的學習。
本學期是進入初中的第一學期,重要任務:一方面,要打開他們的視野,繼續培養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意志力,建立學習語文、提升語文素養的長久動力;另一方面,繼續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為孩子們打開語文學習的大門。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2021秋季部編(統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編排,注重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按照人文主題的形式,共編排六個單元,每單元一個主題,依次為:「四季如歌」「至愛親情」「學習生活」「人生感悟」「走近動物」「想像世界」。全冊共有課文22篇,其中,教讀課文16篇、自讀課文6篇,包含了「散文」、「詩歌」「童話」等多種體裁。
教材淡化了以前按照文體來劃分單元的形式,更加註重學生的人文體驗。按照按人與自我(人類、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與社會(社區、群體、家庭、民族、國家等)、人與自然(自然環境、生態等)三大板塊組織教材,每個板塊分若干單元(主題),每個單元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力圖構建語文綜合實踐體系。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教材各個環節的設計兼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力圖在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同時,豐富人文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教科書內容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培養扎實的語文基本功與開發潛力、創新能力的統一。
教材在內容和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進取精神,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各自的發展空間。
教材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這套教科書力圖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變成讀寫聽說的不斷實踐的過程,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
(三)單元分析及課文內容分析
第一單元的主題為「四季如歌」,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發了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春》是朱自清寫的一篇寫景散文,文章描繪了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老舍的寫景散文《濟南的冬天》描繪了一幅山清水秀、天藍地暖的濟南冬景圖。《雨的四季》是當代詩人劉湛秋的一篇抒情散文,描繪了美麗而令人愛戀的四季之雨。《古代詩歌四首》中的四首詩歌,都採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詩人不同的情懷。《觀滄海》描寫滄海的宏偉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借描寫暮春景色,敘述好友被貶之事,表達對友人的關切、同情;《次北固山下》描寫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表達思鄉之情;《天凈沙·秋思》描繪深秋晚景圖,抒發長期漂泊異鄉的遊子之悲。寫作「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強調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的源泉,引導我們熱愛自然,關注自然,學習借鑒寫作方法。
……
更多詳細內容word列印版,請見網路文庫:2021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含教學進度表)
碼字不易,如有幫助請採納。
❷ 初一語文課程計劃
初一語文教師工作計劃一:初一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這學期我繼續擔任初一年級1、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特製訂如下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的指引下,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方向,以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吸納世界文化精華為宗旨,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聯系生活實際,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展創新學習、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裝的創新能力和鑽研精神;同時,不斷提高學生裝的溝通能力,加強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以達到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教學的總要求: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更新教學理念,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學生現狀分析:
學生的語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還存在著明顯的問題和一定的難度。個別基礎很差的同學甚至在字詞方面不過關,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很強,我現在在教學中努力嘗試去做的就是努力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含量,讓孩子多接觸文學作品,在講課中拿出一定的時間來消化並對優秀文學作品和文學形象加以解讀和賞析,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先培養孩子的語感然後激發學生對文本學習的興趣。
四、具體工作:
1、提高教學質量向課堂45分鍾要成績,不僅需要老師要認真備課,學生也要積極的配合: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要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對學習新知識的接受能力等方面都要有明確的了解。
③「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新的教學工作中不是單純的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❸ 初一語文教學計劃
這是最新的,2021年秋季部編(統編)人教版:
2021年秋季部編(統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一、指導思想
以中央教育改革指示精神以及語文新課標為指導,按照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要求,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著重培養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學生為主體,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打造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同時,在教學中落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的要求,實現由「數量」到「質量」的轉變。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特製訂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二、班級學情分析
在我所任教的七年級1班,共有學生44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1人。告別6年的小學生活,孩子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一方面,6年的小學學習為他們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都具備了初步的能力。另一方面,進入初中,教材難度加大,各方面要求也更高,他們面臨從過去「接受式」的教育,轉向更多自覺、自主和探究式的學習。
本學期是進入初中的第一學期,重要任務:一方面,要打開他們的視野,繼續培養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意志力,建立學習語文、提升語文素養的長久動力;另一方面,繼續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為孩子們打開語文學習的大門。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2021秋季部編(統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編排,注重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按照人文主題的形式,共編排六個單元,每單元一個主題,依次為:「四季如歌」「至愛親情」「學習生活」「人生感悟」「走近動物」「想像世界」。全冊共有課文22篇,其中,教讀課文16篇、自讀課文6篇,包含了「散文」、「詩歌」「童話」等多種體裁。
教材淡化了以前按照文體來劃分單元的形式,更加註重學生的人文體驗。按照按人與自我(人類、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與社會(社區、群體、家庭、民族、國家等)、人與自然(自然環境、生態等)三大板塊組織教材,每個板塊分若干單元(主題),每個單元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力圖構建語文綜合實踐體系。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教材各個環節的設計兼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力圖在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同時,豐富人文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教科書內容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培養扎實的語文基本功與開發潛力、創新能力的統一。
教材在內容和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進取精神,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各自的發展空間。
教材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這套教科書力圖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變成讀寫聽說的不斷實踐的過程,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
(三)單元分析及課文內容分析
第一單元的主題為「四季如歌」,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發了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春》是朱自清寫的一篇寫景散文,文章描繪了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老舍的寫景散文《濟南的冬天》描繪了一幅山清水秀、天藍地暖的濟南冬景圖。《雨的四季》是當代詩人劉湛秋的一篇抒情散文,描繪了美麗而令人愛戀的四季之雨。《古代詩歌四首》中的四首詩歌,都採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詩人不同的情懷。《觀滄海》描寫滄海的宏偉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借描寫暮春景色,敘述好友被貶之事,表達對友人的關切、同情;《次北固山下》描寫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表達思鄉之情;《天凈沙·秋思》描繪深秋晚景圖,抒發長期漂泊異鄉的遊子之悲。寫作「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強調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的源泉,引導我們熱愛自然,關注自然,學習借鑒寫作方法。
……
更多詳細內容word列印版,請見網路文庫:2021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含教學進度表)
碼字不易,如有幫助請採納。
❹ 初一語文教學計劃第一學期
新鮮出爐的,2021年秋季部編(統編)人教版:
2021年秋季部編(統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一、指導思想
以中央教育改革指示精神以及語文新課標為指導,按照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要求,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著重培養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學生為主體,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打造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同時,在教學中落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的要求,實現由「數量」到「質量」的轉變。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特製訂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
二、班級學情分析
在我所任教的七年級1班,共有學生44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1人。告別6年的小學生活,孩子們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一方面,6年的小學學習為他們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都具備了初步的能力。另一方面,進入初中,教材難度加大,各方面要求也更高,他們面臨從過去「接受式」的教育,轉向更多自覺、自主和探究式的學習。
本學期是進入初中的第一學期,重要任務:一方面,要打開他們的視野,繼續培養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意志力,建立學習語文、提升語文素養的長久動力;另一方面,繼續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為孩子們打開語文學習的大門。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結構
2021秋季部編(統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編排,注重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按照人文主題的形式,共編排六個單元,每單元一個主題,依次為:「四季如歌」「至愛親情」「學習生活」「人生感悟」「走近動物」「想像世界」。全冊共有課文22篇,其中,教讀課文16篇、自讀課文6篇,包含了「散文」、「詩歌」「童話」等多種體裁。
教材淡化了以前按照文體來劃分單元的形式,更加註重學生的人文體驗。按照按人與自我(人類、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與社會(社區、群體、家庭、民族、國家等)、人與自然(自然環境、生態等)三大板塊組織教材,每個板塊分若干單元(主題),每個單元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力圖構建語文綜合實踐體系。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教材各個環節的設計兼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力圖在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同時,豐富人文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教科書內容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培養扎實的語文基本功與開發潛力、創新能力的統一。
教材在內容和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進取精神,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各自的發展空間。
教材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這套教科書力圖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變成讀寫聽說的不斷實踐的過程,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
(三)單元分析及課文內容分析
第一單元的主題為「四季如歌」,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發了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春》是朱自清寫的一篇寫景散文,文章描繪了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老舍的寫景散文《濟南的冬天》描繪了一幅山清水秀、天藍地暖的濟南冬景圖。《雨的四季》是當代詩人劉湛秋的一篇抒情散文,描繪了美麗而令人愛戀的四季之雨。《古代詩歌四首》中的四首詩歌,都採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詩人不同的情懷。《觀滄海》描寫滄海的宏偉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借描寫暮春景色,敘述好友被貶之事,表達對友人的關切、同情;《次北固山下》描寫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表達思鄉之情;《天凈沙·秋思》描繪深秋晚景圖,抒發長期漂泊異鄉的遊子之悲。寫作「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強調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的源泉,引導我們熱愛自然,關注自然,學習借鑒寫作方法。
……
更多詳細內容word列印版,請見網路文庫:2021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含教學進度表)
碼字不易,如有幫助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