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鍾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慣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里,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游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特別注重引導學生主動識字,一年級上學期是意義識字的關鍵期,不僅要求對課文內容熟悉,同時加強了課外閱讀。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反復多次和漢字見面,並通過一段時間後又對多篇課文進行閱讀訓練,使學生逐漸認識漢字,然後以適當的方法強化刺激,達到識字的目的。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在讀書的訓練上我採用了當天閱讀最認真的小朋友就可以當隔天的小老師進行帶讀的辦法,或者是小組讀、合作讀、擂台讀等多種形式的手段來提高孩子們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的興趣。課前我要求每天學生需預習課文,在學習課文的開始階段,教師不需要過早給學生加以引導提示,讓學生先行感知課文,那麼這第一次的感受能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就算有理解偏差、有錯誤,經過之後的共同討論、共同訂正、理解課文,都能夠解決。先學後教,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主動參與,有利於課文的感知和學習。課後要求不定時復習,鞏固原有知識,承上啟下幫助新知識的掌握。關注差異,並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解決輔導上的難題,也同時認清自己教學上各個方面的不足。經過大半個學期的學習孩子們願意讀了,課文中的、課外的故事也願意讀了,不僅增加了他們識字量,而且認識的詞語也越來越多。組詞訓練不再是單調的了,總聽到「我還有」「我還會別的」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己。
B. 一年級語文上冊iuvyw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2i u üy w》教學反思
我覺得關鍵是要激發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教學時,我從學生的生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把游戲引進課堂。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拼音教學如果形式單一,勢必會讓學生厭學。我設計了「摘蘋果」、「摸一摸」、「比比誰的耳朵靈」、「郵遞員送信」等活潑生動的游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學的興趣盎然。
2、識記字母,運用兒歌。兒歌朗朗上口,適合低年級學生記憶。對於字母的發音方法,我不枯燥講解,而是運用兒歌引導學生發音。這樣學生一聽就會發音了,效果挺好。
3、不斷激勵學生。聰明的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孩子愛聽老師的表揚,這是事實。作為啟蒙老師,我始終把欣賞的目光送給每個孩子。看見學生聽講認真,我向他豎起大拇指;聽見學生發音正確了,我把掌聲送給他„„所有這些,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由此學習的勁頭就足了。
C. 小學一年級語文怎樣識字教學反思
教低年級的老師常常產生困惑,每天每篇課文都需要孩子記住很多字,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的確是不小的負擔,怎樣才能又快又牢固的記憶漢字又不失樂趣呢?現在說說我的幾條識字好方法,與大家共勉:
一、開設「游戲樂園」,引起孩子興趣。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可以滿足他們好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能持久、穩定,活躍課堂氣氛。低年級學生最喜歡做游戲了,識字教學中,我常常運用豐富多彩的游戲,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與願望。
比如:開火車(分小組進行)教師出示生字,說:小小火車開起來。生:火車開到我家來!讓一組學生按順序讀字音、認字。誰說錯了,火車停下,選其他組的修理員修理(重讀字音),修理好了繼續開。這樣的游戲有很多,如小郵遞員送信、叫號游戲、放煙花等等。
二、配「畫」識字。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像,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化、形象化,從而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低年級學生對圖畫的興趣濃於文字,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思維動畫」。
例如,教學「看、吃、拍、站、采」時,教師可讓學生發揮想像,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讓字形在腦海里如動畫般流出來,讓一個個靜止的生字都活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初步識字能力。
又如,教學「雨」時,我根據學生對「雨」的理解(「雨」字上的一橫代表雷電,一豎和橫折鉤代表一間房子,裡面的一豎是閃電,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個孔,房子自然就漏水了,裡面的四點就是漏進來的雨水),在黑板上把「雨」生動地表現了出來。學生的想像力真是豐富,我把他們的想像變成了生動的圖畫,收到了很好的識字效果。
三、猜謎語形式識字
自古以來,中國的許多漢字均可編成字謎。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學生猜測字謎的關鍵是學會按漢字結構規律猜想,這是鞏固識記漢字的一種方法,通過猜測,學生可加深對字形的記憶,鞏固所學漢字的有關知識。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人在高處走,雲在腳下行」是「會」字;「一邊綠,一邊紅,紅的怕水,綠的怕蟲,是「秋」字如此等等。在識字教學中,教師編字謎,學生猜字謎,編口訣、兒歌、順口溜牢記字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樣教學識字,既能加深學生對所學漢字的記憶,又能豐富學生課餘生活,還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D. 一年級語文教學片斷的教學反思怎麼寫
那個又說《我該怎麼辦》是語文園地二的一個內容?幫我出出主意,這個口語交際很切合專他們的屬生活實際,越來越會關心家裡的事了。這個說,為什麼不讓我做呢,我可以幫你們做事情了,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里邊說「我很想幫爸爸媽媽做些家務事,可是他們總說我做不好,很積極地思考?」 這剛剛就是現在的小孩遇到的問題,我們可以等爸爸媽媽不在時做好了,我覺得課本的內容很切合學生實際,所以學生們很踴躍地回答,老師,媽媽,不讓我做,我以前都會擦桌子了,請你教教我做做吧。我該怎麼辦呢,他們回來看見我做好了就會讓我做家務的,你讓我學著幫你洗衣服吧,我不禁欣慰地笑了。看見了這情景!…… 上了這節課。我們班的學生在學了這個單元後也變得越來越愛家庭了,好嗎。還有的說,我長大了,我跟爸爸媽媽說,老師
E.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全)
教學反思範文一:
這次考試後,考卷知識面較廣,題型較靈活,重點在考學生應用能力。通過本次測試,發生學生做得較好的方面有:
1、漢語拼音掌握較好,看拼音寫詞語,和連線題做的較好。
2、能看圖寫出相應的象形字,會給字加偏旁組詞,能根據字的意思選字填空。
3、對課文內容較熟悉,因此按課文內容填空失分不多。
不足之處:
1、不能規范寫字。部分學生書寫不認真。
2、弄不清形近字和同音字。
3、閱讀理解能力不夠理想,有些人數不清自然段,分不清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 題上要求寫故事中的人物寫成了故事。
基於以上的錯誤,在今後教學上,我的整改措施有:
1、在日常的教學中,我要加強對學生的良好的讀書、寫字、傾聽、動手、思考等習慣的培養。
2、加強識字教學,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如:加強識字、寫字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更合理的運用所學的生字。
教學反思範文二:
布置了學習任務:嘗試運用「發現法」學習課文。仔細讀課文,想想讀懂,還有不理解。在四人小組里討論交流。
並強調學生能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現就交流,看誰發現得多,看誰的思維最敏捷。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教室里呈現出書聲琅琅、圈圈畫畫、主動思考、熱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時,各小組的同學都爭著發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師應該教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進而構建新的知識。
在這一教例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並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F. 一年級語文 《大小多少》教學反思
《大小多少》是誦讀識字第三單元14課,一篇有趣的韻文,雖然篇幅不長,但所含的知識點不少,為此,我安排一些教學情景,同時也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圍繞題目,創設情境。教學時,我結合課文的內容,說到「小動物們要比一比,我們小朋友也要來比一比,看看那列火車開得最快?」「 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能幫助小鴨子走迷宮?」「蘋果和棗比一比,那小朋友也來比一比,看看誰讀得最棒。」 「小組也來比一比!」「小朋友比一比,看誰說得最正確」「老師和你們比一比」「我們來比一比誰最會寫字了!」等,有效地創設了情境,不僅讓學生有了競爭意識,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地融入到課堂中。
二、識字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識字,本課也不容忽視對生字的教學。於是我採取了多種形式的識字方法,使漢字不再枯燥、生硬。
1、自主認字法:「加一加」、「換一換」。讓學生鞏固已學的字的同時,能較好地進行比較,來識記生字。如:「邊」字的教學。
2、圖字結合法。我通過圖片及課件的展示,讓學生了解字意,並與其字形相結合,化難為易,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如: 「堆」字的教學。
3、對比法。「一棵樹」的「棵」,學生早已熟悉,但「一顆棗」的「顆」是本課的生字,學生不僅比較陌生,更容易與「棵」混淆。所以,我先試問學生,「這個顆,是一棵樹的棵嗎?」讓學生來區分兩個字的同時,設下懸念,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能更好地關注接下的教學環節。然後我再問「有什麼不一樣?」並出示文字,讓學生進行比較。讓他們通過仔細的觀察和視覺的對比,來說說兩個字的不同之處。此環節的設計,有利於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和思考空間。
G.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後反思怎麼寫
教後反思一般是根據你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來寫的
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回,這個要根答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基礎來總結。
教學內容是否完成,時間上的安排是否得當,如果沒有完成要找出原因,是安排的內容太多,還是學生的接受能力,或者是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得當。
最重要的是要寫一下,學生的反饋如何,在教學中的互動如何,那些東西用得好,設和用,那些不好,有什麼改進,怎樣會更好等等。
只要憑著做教師的直覺去寫,憑著做教師的責任心和進取心去寫,語言不需要太生動,關鍵是總結出一節課的優劣之處來就好。
至於寫法上,你可以按照講課的時間順序來寫,也可以抽出重點來寫,還可以分優缺點來寫。
但是一般課後反思有課程結束的那種,也有看見學生的作業練習之後的那種,如果寫的比較詳細建議看到學生的作業和練習之後再寫,內容更充實一些。
H. 有關於小學一年級下冊六月份的語文教學反思
《我該怎麼》是語文園地二的一個內容,里邊說「我很想幫爸爸媽媽做些家務事,可是他們總說我做不好,不讓我做。我該怎麼呢?幫我出出主意,好嗎?」這剛剛就是現在的小孩遇到的問題,這個口語交際很切合他們的生活實際,所以學生們很踴躍地回答,有關於小學一年級下冊六月份的語文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