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具製作模型
1. 求一個初中數學教具的製作方法
妙用粉筆盒在講「螞蟻怎樣走最近」時,我們可以利用粉筆盒這個現成的長方體模型,將粉筆盒沿三個不同方向展開,從而得到三種不同的走法,通過計算以後再比較三個距離的大小,最終求得最短距離。
測傾器製作:量角器90度改為0度,以0度為起點,左右兩側依次增大,直至將兩側180度改為90度;倒置固定量角器於一T型架的頂端水平線上,使T型架垂直於地面時,量角器的直徑水平位置;圓心處掛一下端拴一鑰匙的線繩。
2. 怎樣又好又快的做出立體幾何模型,(教具,數學課要用。...
怎樣又好又快的做出立體幾何模型,(教具,數學課要用。...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歡聲喜氣盈門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喜迎新春
3. 製作一個小學數學教具
小學生理解力特好,圖形變換,旋轉,對稱,平移。。。這些可是大學內容,你交塊小板上面放幾張剪紙,用磁鐵吸住剪紙,再做個三角形架和四角形架。可以做很多圖形,想怎麼轉都行。做這些別虛偽,教好學生是關鍵,領導一看就知道太花哨的作品平時肯定不會採用,反而認為他們虛偽,是在應付比賽
教具是教學形象化的教學器具。自製教具與實驗教學的聯系十分密切,兩者「形同手足」。課改中出現一套好教材,必須有相映的教具與之配套,才能充分發揮作用,才能完成新的課程標准規定的教學任務。在小學數學實驗教學中,有效地指導學生利用自製教具,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切實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小學數 學課中的自製教具在實驗教學方法改革中有獨特的作用。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還要針對教學內容選出實驗教學新的教學方法,每一位教師又都希望自己的教學方法是成功的,這種成功,不只是把新課程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情感和數學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同樣重要。因此,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重運用自製教具為學生動手操作活動創造條件,為學生創設操作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長方體認識》一節時,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比較自製教具—長方體(實物)的6個面有什麼關系,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得出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接著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框架,學生通過量一量、比一比長方體的棱,得出長方體有l2條棱,這12條棱根據長短和方向可以分成3組,相對的棱平行且長短相同。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想一想,動手操作和動腦思維活動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很輕松的得出長方體的「面和棱」的特徵,滿足了兒童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活動中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發展
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參與、引導、點撥學生的活動。教師的教學必須為學生創造一切發展的機會,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發展。自製教具與實驗教學緊密結合,師生用自己研製的教具、學具做實驗,得心應手,教具的性能通過研製,師生了解,教師授課道理講的清楚,學生操作,加深了理解,記憶深刻,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自製教具,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多種器官參與活動,使學生產生親近感,促使學生親身探究,自己發現,理解驗證數學知識,認識內化,從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最終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便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一節時,長方體體積和長、寬、高的關系比較抽象,對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學生也不容易理解。教學時,讓學生親手用l2個棱長是l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形狀的長方體,然後依照表1作好記錄。
小組分析討論,從記錄的數據中可以分析得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長×寬×高。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運用自製教具,獨立思考,操作實驗,積極探索中得出非常抽象的計算公式,其知識是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的,很容易理解和記憶,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實驗能力。
三、自製教具的簡化原則,加快感知速度,提高學習效率
自製教具有利於突破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自製教具活動使學生更加珍愛自己的作品,精心使用,養成了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通過開展自製教具活動,即培養學生愛護實驗器材的良好行為習慣,教具不是越復雜越好,而是在教學中更適用,效果就越好。當教具的適用性正好符合學生心理的簡化水平時,就會加快學生的感知速度,提高學習效率。如在教學第五冊《面積與周長的比較》時,可以用鐵絲制一個長方形框,然後用紙板制一個長方形面,組合成一個長方形模型。在這個模型中,一圈鐵絲的長度就是長方形的周長,內部紙板面的大小就是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對照模型,對比面與線,學生很容易區分面積與周長的不同含義。這樣的自製教具雖然簡單,但用起來教學效果很好,簡單明了,學生一看即懂,是一種最經濟、最容易製作的教具。這種教具製作簡單,功效與多媒體教具不相上下,因其具有的可操作性而使學生也更易於理解。
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科學合理的使用自製教具,放手讓學生在學習中操作運用,不僅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和掌牢固握數學知識,而且可以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恰當地使用自製教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親手操作,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可以從中得到「靈感」,而且使跨越式抽象的問題變得簡單易懂,達到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梯形的面積」時,用紙板做成簡單的教具,根據教學內容用剪刀直接割補,親自動手操作實驗,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圖形的變換,然後通過討論、互學,從操作、比較、觀察中得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使學生能透徹地、全面地、靈活地理解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善於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問題,從而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從接受型學習轉向探究型、體驗型、發現型和創新型學習。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一些抽象知識的理解、定律性質的認識,具體測量操作方法等都需要學生親自體驗,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探索發現新知識。筆者總平時教學之體會,認為教師在製作、使用小學數學教具時,應加強如下幾點意識:
一、創造性地處理好教材、教學與教具的關系
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但這種初步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特徵。為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要善於抓住學生的思維的啟動和誘因,充分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理性認識的升華奠定基礎。同時,教師在使用教具時要分析它能否讓學生的思維啟動起來,能否鮮明突出某一既定的特徵,能否解決學生急欲了解的共性問題。不能僅在常規教學模式和教材中的插圖內畫圈圈,而要留心教材,留心學生,創造性地處理好教材、教學與教具的關系,創意性地製作、使用好教具。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時,我改變了通常教法中讓學生推、拉斯變形、三角形木框來證實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然後根據課本中的插圖和課後練習題來說明三角形的穩定性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的做法。課前,我給每個實驗小組准備好4根兩兩相等的木條和一根稍長的木條(木條兩端、中間有多個小孔,備以穿鐵釘用)及6根小
鐵釘。上課時先讓學生模仿教師的演示,用兩兩相等的木條和4個小鐵釘製成一個長方形;接著讓學生拿著長方形的對角向相反的方向拉,會出現什麼情況?(長方形變成了四邊形)。然後,讓學生用手中稍長的木條和鐵釘,怎樣才能使拿著長方形的對角向相反的方向拉不變形 。經過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出現如下四種情況。再經師生共同演示發現:長方形分成的圖形中有三角形,長方形才穩定,否則長方形就不穩定了。從而學生會自悟了三角形有穩定的特徵。最後,我設計製作了多媒體課件《電線桿的變化》,通過動態模擬演示,在擺動的電線桿支架上釘一根斜直木條,電線桿的支架就穩定了,如果換成四邊形的木條,電線桿的支架仍然變斜、擺動,易發生危險。從而進一步證實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樣教學不僅面向全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智力、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而且增強了學生的比較思維邏輯,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二、立足於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敢於改進正規教具。
在教學中常見的教具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國家教學儀器裝備司統一安排生產的正規教具;另一類是由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需要而自行設計、製作的簡易教具。正規教具性能可靠,能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傳授科學知識過程中的問題。但與簡易教具比,缺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性,不易解決教學中關鍵問題,強化某一知識點。因此,教師在使用正規教具時一定要分析教具的可行性,能否面向全體學生,解決教學中的疑難點,突出、強化某一知識點。必要時,能結合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敢於對正規教具進行改進、完善,使教具使用效果達到最優化。如學生學習了量角的度數方法後,學生在量角的度數時往往會出現把銳角的度數量成了對應的鈍角的度數;鈍角量成了對應的銳角的度數(量出的度數與實際度數和為180°)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演示的量角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造成的。我在教學這一內容時,首先對正規教具——量角器進行改進,來提高學生對這堂課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運用能力:1、把右邊0刻度線和內圓圈刻讀數分別塗成紅顏色;2、把左邊0刻度線和外圓圈刻讀數分別塗成黃顏色;3、在量角器的圓心點上釘上一根小木條,並在木條的左邊塗上黃色;木條的右邊塗上紅色,與兩邊的零刻度線的顏色相對應的。在教學中,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如何使用量角器:1、現把量角器的圓心點對准角的頂點。2、把角的一邊與零刻度線重合。3、如果重合的黃色零刻度線,就旋轉木條,使黃顏色的木條左外側線與角的另一條邊重合,再看黃線所指的黃色刻度數;就是該角的度數;如果重合的是紅色零刻度線,就旋轉木條,使紅顏色的木條右外側線與角的另一條邊重合,再看紅線所指的紅色刻度數;就是該角的度數。這樣,通過量幾個角的度數的演示,學生會很快地領悟量角的度數的方法。量角時不會再出現上述不正確的情況,突出、強化了量角的度數的具體方法。(量角器是透明的效果最佳)
三、把握時機讓學生自主操作,自製教具,激發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為學生提供大量操作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規律,概括特徵,掌握方法,在體驗中領悟數學,學會想像,學會創造。如教學《圓柱體表面積》時,我未採用正規的圓柱體教具模型進行拆分模型,讓學生觀察發現圓柱體側面與長方形之間關系的教法(這種教法枯燥,模僅能展示圓柱體側面與長方形之間聯系,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是讓學生自製了底面半徑和高不等的一個個圓柱體,准備了直尺和剪刀,課中讓學生親自操作,把自製的圓柱體剪開觀察。學生發現側面展開後,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還可以得到一個正方形或,有時還能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這些發現令學生欣喜不已,都受到了啟發,一會兒,有個同學有提出了不同的剪法。他說:「我沒有直尺,是隨便剪的,所以剪出一個不規則的圖形,但是我試了試,這個圖形只要通過再一次剪拼,(做示範)也就會得到如同上面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此時,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我及時給予表揚:「你的設想真精彩,這是一種創新。」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習,發現了新知,掌握了新知,體驗到自己動手操作的樂趣與解決問題的快樂,提高了實踐能力,激發了創新意識。
總之,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把學生擺在主體的地位,能抓住學生思維啟發過程和誘因,創設廣闊的思維空間和智力背景,充分考慮為學生提供演示、操作、實驗的機會,培養學生多向思維,逆向思維、集斂思維,形成合情猜想、合情推理的品質和習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
5. 初中數學自製教具
1、粉筆盒:
妙用粉抄筆盒在講「螞蟻怎樣走最近」時,老師可以利用粉筆盒這個現成的長方體模型,將粉筆盒沿三個不同方向展開,從而得到三種不同的走法,通過計算以後再比較三個距離的大小,最終求得最短距離。
2、測傾器製作:
量角器90度改為0度,以0度為起點,左右兩側依次增大,直至將兩側180度改為90度;倒置固定量角器於一T型架的頂端水平線上,使T型架垂直於地面時,量角器的直徑水平位置;圓心處掛一下端拴一鑰匙的線繩。
6. 跪求 一件有關小學科學教具製作的過程
如圓的面積教具製作:
1、取木板(不要太厚)也可用紙板代替。
2、做成圓形,把圓沿半徑分成15等份。
3、取其中一份,再沿圓的半徑平均分成2份。
此時,有14個整份,和2個半份。
4、取兩條布條,把7個整份,分別沿圓的外周粘在其中一條布條上,再粘上1個半份。
5、另一條布條重復上面的操作。
6、把剩餘的布條剪去。
這樣,一個完整的圓的面積教具就做好了。
7. 急求一個初中數學教具的製作與使用方法
題目好不詳細額……都不知道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的……而且也沒說是什麼……
教你做一個橢圓規吧
取木條一根,用電鑽每隔2公分鑽一個眼,找2個釘子能插到眼裡,不要太松,然後找一個線繩系一個死疙瘩,把線繩套在釘子上就可以畫橢圓了。釘子之間的距離和線繩的長短決定橢圓的扁圓。行嗎?
還有一個三角板
找3個3厘米寬30-50厘米長的木頭片,按照直角三角形接好(可以用射丁槍,沒有就用膠水也可以),在刷上白漆,然後對照尺子做畫上刻度.OK了!!(等腰直角三角形比較好做.角度就用你自己的三角板就可以測量了.)
圓規或者算盤都不弄,而且7年級估計也用不著了.浪費的說!
PS:如果還有問題可以繼續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先准備3個條狀木板,3厘米寬5毫米厚,長度你自己看著辦,想做大的就長點.
2.先用2個等長的木板做腰,兩個木板結合的地方鋸成45度斜口,結合後就成了90度的頂角.
3.在將另一塊木板的兩頭分別接到兩個腰的下端,OK了.贊同31|
評論(1)
8. 簡單的學具製作方法
談論到漂亮,大家應該都知道,有人問3年級數學自製繪本,另外,還有人想問數學學具製作圖片簡單又漂亮,這到底是咋回事?其實小學怎麼製作五旗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說說數學學具製作圖片簡單又漂亮,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鍾表、計數器、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
什麼學具?
物理的還是別的?
我這里有套物理的初中物理
小學的有立方體框架組件、立方體塊、表面積輔助學習器、圓參數操作器、及多用尺。
這些東西去當地的百貨大樓就能買到
數學學具怎麼製作
1、打開學具盒後,可看到盒子里有很多數學的教學組件,比如有用來數數的小木棒、平面的圖形、立體的幾何體等,如下圖所示。
2、接著,把平面圖形都拿出來擺放在紙上,家長可以要孩子數出三角形有多少個,正方形有多少個,圓形有多少個,並向孩子提問,圓形比三角形少幾個。
3、把立體的幾何體也取出來,讓孩子識別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圓錐體,並讓孩子數數幾何體的數量,如下圖所示。
4、把盒子里的小木棒取出來,父母可以讓孩子做簡單的加減法,可以用小木棒數數或是擺出數學的加法或減法的列式計算,如下圖所示。
5、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學具盒上的小算盤,要孩子認識數字的個位是從右邊起,十位是在左邊,上面的珠子可以撥動,旁邊的時鍾可以用來學習時間,如下圖所示。
6、當學完學具盒後,父母要告訴孩子自己整理學具盒,把各自的教學零件放進去,這還可以學會整理,通過使用,孩子過一段時間數學能力就得到提高了。
小學數學比較容易製作的教具和學具有哪些
如圓的面積教具製作:
1、取木板(不要太厚)也可用紙板代替。
2、做成圓形,把圓沿半徑分成15等份。
3、取其中一份,再沿圓的半徑平均分成2份。
此時,有14個整份,和2個半份。
4、取兩條布條,把7個整份,分別沿圓的外周粘在其中一條布條上,再粘上1個半份。
5、另一條布條重復上面的操作。
6、把剩餘的布條剪去。
可自己製作的數學學具
作弊尺:把兩個相等大小的紙板尺重疊在一起,在一頭釘起來,用於移動相同的角和畫美術中的近大遠小。
小學數學比較容易製作的教具和學具有哪些
圓的面積教具製作:
1、取木板(不要太厚)也可用紙板代替。
2、做成圓形,把圓沿半徑分成15等份。
3、取其中一份,再沿圓的半徑平均分成2份。
此時,有14個整份,和2個半份。
4、取兩條布條,把7個整份,分別沿圓的外周粘在其中一條布條上,再粘上1個半份。
5、另一條布條重復上面的操作。
6、把剩餘的布條剪去。
怎麼製作小學五,六年級的數學學具
小學六年級數學學具盒的製作方法:
1.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小學六年級數學學具盒,有一個盒體,盒體上有盒蓋,其與現有技術的不同點是盒體中裝有立方體框架組件、立方體塊、表面積輔助學習器、圓參數操作器、及多用尺。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盒體中裝有的立方體框架組件分為長方體框架組件和正方體框架組件;各框架組件分別由8個三維接頭及12根塑料棒組成;塑料棒橫截面為正六邊形。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結構形式。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長方體框架組件有二套,其中一套的兩個面由正方形構成。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數量和結構。
2.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立方體塊採用厘米立方體塊。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的立方體塊。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表面積輔助學習器包括長立方體表面積器和正方體表面積器,均由相應立方體的平面展開圖片構成。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結構形式。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圓參數操作器包括圓平面參數操作器和圓立體參數操作器。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結構形式。
3.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圓平面參數操作器分為圓周長操作器和圓面積操作器;圓周長操作器為透明塑料片,圓面積操作器為畫分成16等分的圓硬紙片。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結構形式。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圓立體參數操作器分為圓柱表面積器和圓錐體積器;均由相應圓柱體和圓錐體的平面展開圖片構成。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結構形式。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多用尺為一個矩形透明塑料模板尺,其一側邊為厘米尺,其餘部分分別開有幾何圖形孔。當然,也可以採用其他合適形狀和合適結構。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幾何圖形孔包括圓形孔、橢圓形孔、長方形孔、正方形孔、梯形孔、三角形孔等。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更貼近教材內容、提高了使用效率,總結了以往學具盒的經驗,吸取了數學和教研人員的寶貴意見,根據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教社關於《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現行中小學教材的調整意見》以及人教版教材中的重難點,及教學實際需要。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智力,培養分析和解題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用和攜帶方便。
3年級數學學具怎麼製作?有圖片嗎?
什麼學具 做什麼
數學學具的製作步驟
二年級教學中需要准備的教具和學具/link?url=YkwRfmBhl--WAiVxlx4GNyDPXTJm3oqFW_-bvj0Bi_ZXdQXCWdpmGuYSrHdUIl3965TddML-aHa
小學數學比較容易製作的教具和學具有哪些?
1、實物圖畫,數學符號、成捆或單根小木棒,小木塊。
比如拿出8個小木塊,把他們分成兩部分;左邊擺6個小木塊,右邊擺7個小木塊,比一比哪邊多。使用學具,可以熟練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還可以把小棒按長短分、按顏色分、按粗細分、按形狀分。
2、計數器、計數表:學習百以內萬以內數的讀法與寫法;
3、口算練習卡片;這個簡單易做。
4、時鍾和七巧板;做個鍾面模型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七巧板由五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組成,讓學生拼組各種圖形。
5、數學撲克牌。也易做好用。
6、人民幣,認識元、角、分,做1百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
7、幾何圖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圓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讓學生體會出這些形體的特徵,這樣讓學生自己通過摸一摸,在手中任意擺弄,學生的興趣很高,對這些形體的認識比老師直接告訴他們要好許多。把各種圖形組合變成「小汽車」、「大輪船」、「小房子」、「機器人」、「美麗的花園」等精美的圖案
但願對你有所幫助,
這些學具都很簡單易做。
製作七巧板也簡單材料也只是普通文具:
一 七巧板
枝筆、一把尺、一張剪刀和一塊紙板(紙張),幾只彩筆。
1.首先,在紙上畫一個正方形,把它分為十六個小方格。
2.再從左上角到右下角畫一條線。
3.在上面的中間連一條線到右面的中間。
4.再在左下角到右上角畫一條線,碰到第二條線就可以停了。
5.從剛才的那條線的尾端開始一條線,畫到最下面四份之三的位置,從左邊開始數,碰到線就
?停。
6.最後,把它們塗上不同的顏色並沿著黑線條剪開,你就有一副全新的七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