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語文作業
㈠ 有什麼有趣的小學生作業嗎
小朋友們在寫作業的時候,其實是挺痛苦的,但是人類的歡喜並不相通,大人們看孩子寫的作業,真的是能夠笑暈過去,不得不贊嘆一句,真是腦洞清奇!
試卷中要求「將【蟋蟀在田野里鳴叫】改成擬人句」。
結果有個腦洞清奇的小朋友寫到——蟋蟀在田野里叫:我是人,我是人。
仔細想一想,孩子這一年下來的課外閱讀量有多少,有超過10本嗎?
這一年下來,帶著孩子去書店、圖書館的時候,是去買練習題、做作業的時候多,還是買、看課外書的時候多?
其實是前者更多一些。
練習很有用,但是沒有積累的閱讀,就是無用功,只會讓孩子感覺到煩躁以及不解。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㈡ 寒假快到了,我們到底在寒假該如何學習呢
雖然大部分中小學的期末考試已經結束了,但是在等待成績的這幾天,孩子們也是忐忑不安的。考得好,這個寒假就過得開心了。考得不好,除了要挨批評,可能寒假也不太好過了。不管成績好與壞,所有小學生還會面臨一件令人擔憂的事:老師可能還會布置很多寒假作業。作為小學生,首先你得要寫完作業,其次還要保證寒假有學習的行為,最後才是玩,當個小學生是挺難的。
寒假雖然短暫,但是每一天都要過得充實。作為小學生,我們要學著給自己安排學習和生活,做一個有規劃和時間管理能力的人。你就會發現,當在學習的過程中,你變得自律和獨立的時候,你的學習意識也會改變。學習不再是枯燥無聊的事情,因為每一天都有太多的有趣好玩的事等你去發現和記錄。關於寒假如何保持學習狀態,大家都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㈢ 如何使語文作業變得更有趣
讓學生愛上作業,能不能改變作業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作業成為交流互動的平台?能否在我們設想的作業中,學生還可以直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悄悄地傾訴生活中的苦惱?不僅是學生留言,連家長、親戚朋友也可以留言?怎樣讓作業有趣?泰戈爾說過:「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規定好的河道里。」布置作業也是如此,要讓學生有發揮的空間,體驗成功,提高能力。
讓「語文作業有趣」的實踐對策:
1、作業設計可「合資經營」――合作型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充分肯定了,有效的合作學習,能激發學生的潛能。課堂上的合作學習是有限的,教師還要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課外環境。因此,課外作業的主體雖然是學生個人,但同時也提倡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合作來完成。如:在教學《傅雷家書》一文前,我在布置學生預習作業時,給家長也布置了一項任務:寫一點對課文的讀後感言,字數不限。沒想到一些家長竟然有感而發,寫了很多。在《傅雷家書》一文的上課過程中,我適時地把家長的感言讀給學生們聽,結果有些孩子流淚了。有因為感動流淚的,有因為自責流淚的,也有因為羞愧流淚的。整個活動過程沒有說教,更沒有豪言壯語,但我能感受到愛的種子已經在每個學生的心裡埋藏。
2、作業難度分層、分量
作業難度分層是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作業,讓暫差生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讓優秀生「跳一跳」摘到自己所需的果子。例如,預習字詞的作業可全班完成,但預習課文寫批註,則分層次要求,優等生必須寫三處以上,暫差生只需寫一處。
學生都做同樣量的作業,缺乏作業布置的針對性。對於學習優秀的學生來講,他在完成基礎練習的基礎上,的確還有時間和能力做一些拓展和探究性題目。而對於稍差或者動作慢的學生來講,那些作業可是承重的負擔。所以在實踐中,我也嘗試在作業上做一些分層。如對好學生,在預習時寫兩句感悟,在學完課文後,再寫寫收獲感悟。
①基本練習:重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操練,如生字、詞語、背誦等鞏固練習,主要適合於基礎較差的「學困生」。
②綜合練習:重在對知識的理解和簡單的運用,主要適合於中等生。
③創新練習:題型靈活多樣,偏重於理解、想像、運用,一般適合於優秀生。
如,學了《武陵春》後,我設計了以下幾項作業:
(必做)A層次: 背誦、默寫《武陵春》。
(選做)B層次:《武陵春》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什麼感情?通過朗讀感受一下。
C層次:李清照雖是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但她的詞風前後期有很大的不同,這里我們把本文與她早期的作品《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作一比較,看看有何不同,進一步了解這位偉大的女詞人
三項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不同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完成。A層次是鞏固練習,旨在積累語言;B層次是寫話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C層次作業期望學生遷移學法,提高閱讀能力。這三項作業難度依次提高,分別適應於各個層面學生的學習需要。
3、作業選擇自主性
我們布置作業時還可將學生的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作業面向全體學生,重在鞏固基本知識,達到新課標規定的基本要求;選做題作業面向優等生和部分中等生,重在培養他們的運用、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復習時,我要求學生自己出復習題,小組交換選擇自己喜歡的做;寫作文時,多一些選擇讓學生課自由發揮,揚長避短;綜合性學習,自己找力所能及或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積累;拓展寫作訓練,一定不是僅有一題,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
4、作業可以自己設計「自產自銷」――自創型
一直以來,作業總是「教師布置,學生執行」。現在,學生也可以 「自產自銷」了,他們可以自主地,富有創造性地編擬作業題。
一組課文學完了,我常「拜託」學生為我出三到五個題目(題型不限),再附上標准答案,我只要從中挑選一下,編成練習卷就可以了。這一類的作業主要是面對優等生。以往的優等生的提高,我們大多靠加大題量來完成,優等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而現在他們能學著老師的樣子出試卷了,肯定會一遍一遍地認真研究這一組課文,主動提高作業難度。其實,他們編擬作業題的過程,就是對已有知識再積累、再提升的過程。
5、作業形式力求多樣:「作業超市」――選擇型
如果學生長時間地進行單一形式的練習,就會單調乏味,對學習失去興趣。即使是為促進知識及技能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而進行的專項訓練,也不能過度。因此,教師要變換作業的情境與內容,改變表達作用,運用口頭敘述、書面作業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設計豐富多彩的作業,如:預習、積累、感悟、表達、批註等。
根據學生特長、興趣、愛好、家庭條件的不同設計能讓學生一展所長的作業,並以「超市」的形式展現,學生可在所羅列的作業中選擇一種或幾種自己所喜歡的,而且認為有能力完成的作業。
例如,在學習了的《那樹》之後,「作業超市」里供學生選擇的作業有:
腳踏實地區:(必做)朗讀秀:把課文誦讀給家長或朋友聽一聽,請他給你打個分。書法秀:文中有不少好詞佳句,把你喜歡的抄下來,比比誰寫得好。
作文秀: 能仿照課文,寫寫第三人稱抒情類文章,向同學們介紹介紹嗎?
「天馬行空區」屬於特色專區,它促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個性特徵也能得到充分發展。
6、課後設計開放式復習作業,開發學生語文學習的潛能。
一篇課文教學的結束,並不是探求知識的終止,更應是一個新的開始。因為知識是無窮的,僅僅在課堂上傳授知識給學生是有限的,教師要通過巧妙的點撥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所學到的學習方法在課後作延伸探究,涉獵③更廣闊的相關領域,開發學生的潛能。贊可夫指出:「讓學生們自己提出目標,擬定行動計劃,可以產生一種強有力的動機,使他們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務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因此,本人還嘗試把課後作業設計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學生在給自己布置了自己感興趣的作業之後,他們完成作業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大大提高,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只有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體驗,才能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動者,也才能把他們的潛能充分發掘出來。
多元化作業設計以其實踐性和多樣性等多方面的優勢,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也許這些做法不能「立竿見影」,但對學生的學習和自身發展來說,必將終身受益。
㈣ 急需有創意的語文作業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㈤ 有趣的語文作業
"非凡的意義"是指老師的愛心給予了小道格拉斯溫暖和尊重。
表達的觀點則是要我們充滿愛心的、平等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㈥ 小學語文作業趣味性的作業有哪些
就會意了;有時候遙相暉映,不亦樂乎?
花落才有花開,有散才有聚.若沒了那一份無奈,又怎懂得珍惜.我們總是不遺餘力地追求那一個天長地久,我們總是千方百計去留住那一個結果,卻不知天有老時地有荒,這世界哪有不變的情?卻不知如果曾經擁有過美,便不需去強求什麼結果.這世界許多東西沒有永恆,這世界許多事情沒有結果,而美麗依舊美麗,輝煌照樣輝煌,又何必斤斤計較時間的長短,又何必兜兜轉轉尋求因與果.離別時,如果我們可以執手相互道珍重,又何必一定要留在一起重復那許多瑣碎的歲月!分手時,如果我們可以輕輕鬆鬆揮揮手,又何必無所謂地去翻找昔日的海誓山盟,花兒落了,明日還會開,流星雖逝,美好的願望依舊在心底.於是所有的日子都輕松,於是所有的負重都甜美,於是不會再後悔,於是不會遺憾未了又遺憾,於是過去了的成為回憶,於是今天擁有的不會再無奈.擁有過的,永遠不會失去,沒有得到的,亦無須苦苦追求,是你的,遲早都是你的,不是你的,永遠都不會屬於你.只要你不為天長地久而苦惱.不必為失去的而遺憾,不必留戀昨天.只在乎曾經擁
㈦ 語文真有趣作文怎麼寫
語文真有趣
在上一年級的時候,我一直很抗拒上語文課,盡管成績好,但總感覺語文這門學科很無聊,要死記硬背,還要去學習那些永無止境的知識,那要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呀?因為我是很討厭語文,所以有時候上課會稍稍走神,回家做作業也要拖到很晚才開始做。
那一堂課,又是語文。我又要去記去背那些拼音,真麻煩!那堂課下課後,我感覺語文真是越來越煩了,只要認識這些字不就好了嗎?幹嘛非要學拼音啊?回到家後,媽媽對我說:「快點把作業做完吧,作業做完了就給你玩電腦!」我一聽帶「玩電腦」三個字,干勁一下子就來了!三兩下把作業趕完,跑到電腦前,媽媽告訴我:「我給你一個QQ號,上面可以聊天,你要記住賬號喲!」我興高采烈地點點頭,加了媽媽的QQ,但沒想到在QQ上聊天竟然要用拼音打字,我用學過的拼音勉強拼出幾個字來了,進過這一番折騰,我對語文的厭惡感竟開始逐漸減少了,老師講課我也聽得津津有味了!那時候,語文,並不枯燥。
當年幼的弟弟指著他不懂得地方問我的時候,我輕松地回答了他的問題,心裡隱隱泛起一點自豪。當我拿著自己不懂得問題問哥哥的時候,他也是十分輕松地解決了!貨真,語文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要想做到知識淵博,就必須自己去學校們去探索。語文,還有許許多多的玩法。比如猜字謎每當我心血來潮想要來玩猜字謎的游戲時就會叫上幾個好朋友一起。那時候,語文,並不枯燥。
光想從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中獲得道理,還遠遠不夠,我還開始在書店裡泡著,在書店,我就想遨遊在知識的宇宙中,有許多秘密等著我去探索。一般我在書店呆著就是一下午,有什麼搞不懂的、想了解的,我都會在書店裡尋找答案。那時候,語文,並不枯燥。
以前我認為,無窮無盡的知識學著很麻煩,因為它永遠都學不完,可現在不同了,著無窮無盡的知識只會讓人更長見識,懂得更多的道理。
從我感覺到語文的趣味時,我就一直對語文十分上心,那些我原本認為枯燥的課文,我也對它們越來越感興趣了!現在五年級了,我對語文的喜愛不減反增,因為越學到後面,知識就會越有趣,越豐富,越有意義!語文,並不枯燥。
㈧ 假如你是語文老師你會布置什麼有趣的語文作業
我喜歡布置主觀類型的,讓學生多思考。但是有些基本知識也需要多練習。
㈨ 二年級第一學期製作一份有創意的語文作業怎麼做
摘要 畫一畫風,再進行評比。
㈩ 有創意的語文作業怎麼做
搜街吧~!
雖然不知道你是什麼地方的人,但是各個地方都是有很漂亮的地方或者在當地很有名的建築和小吃什麼的吧。暑假花些時間在自己的家鄉到處走走,拍下照片,寫下感言,又有意思又增加知識又解決了作業難題,好吧~
像我是溫州人,如果我做這個的話,小吃方面,我會走訪溫州很有名的縣前頭湯圓、矮人松糕、長人餛飩……寫寫這些名小吃的味道如何,寫寫跟它們有關的故事,寫寫你對它們何去何從的看法之類的。
然後就是去了解謝池巷(跟謝靈運有關)、墨池坊(跟王羲之有關)等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的遺跡,寫寫那些磚塊的溫度、那些空氣的顏色、那些人們的笑靨……
這也算是一種另類的游記吧,就像是旅遊雜志的那些刊文,有深情的文字,有真實的圖片,認真做的話,它就是這個時代的家鄉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