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微課例
1、以下是一位教師教學《贈汪倫》的思路:
第一步:讀詩歌《贈汪倫》。
第二步:請學生看課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進行自主選擇學習。(1)憑想像分組表演多種贈別的情境;(2)喜歡畫畫的同學畫一幅贈別的畫;(3)喜歡音樂的小朋友到電腦前點擊適合表現贈別的樂曲,並配樂朗讀。
第四步:讀兩首贈別的詩。
第五步:學生總結收獲,並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請你綜合評述這個教學過程。
答:首先要肯定的是這位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他為了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積極倡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不足的是:①沒有合理地使用教學媒體,以致於在教學中無法發揮教學媒體的優勢。如在學生讀完詩歌《贈汪倫》後即讓學生看課文情景的投影,看上去是以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欣賞詩歌所表達的意境,實質上是教學媒體替代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學生富有個性的想像,使學生的思維定格在畫面上,不利於學生的個性化閱讀。②自主學習這一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分別以表演、畫畫、配樂朗誦等形式學習《贈汪倫》。看上去是形式多樣,氣氛活躍,進行了學科之間的整合,實質上只是使課堂變得熱鬧而已,對詩歌的學習理解並沒有很大的幫助,甚至有點本末倒置,喪失了語文味,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❷ 九年級語文微課的設計與製作優秀案例
以浪花這篇文章為例,浪花這篇課文是小學一年級小朋友學習的,所以課文配圖都是很可愛很專卡通的,但是紙質屬教材畢竟是有局限性的,比如浪花的聲音,小孩子的笑聲都無法展現。
那我們可以抓住語音這塊來做文章:
1、通過微課課件工具實現浪花、小孩子的笑聲等,增加趣味性。
2、象聲詞。這篇文章出現了象聲詞。比如:嘩嘩嘩,那我們可以引申出去,風吹的聲音是啥樣子的?下雨的聲音是啥樣的?先讓他們發揮想像,然後這些聲音通過課件工具展現給孩子們。
3、海底動物。浪花給我捧來了小蝦,貝殼,那麼海里還有哪些可愛的小動物呢?也可以通過微課工具引申出去通過動畫展現給小朋友。
❸ 初中語文微故事案例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
用語言來表情達意的過程就是「說」。
教學上的「說」,不只是教師授課,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應該是一種學生主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思想的技能訓練。
因此,這種「說」的能力的培養,要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
❹ 語文課例怎麼寫
「課例」即課堂教學案例,它是案例的一種特殊形式。一個課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教學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可從以下方面認識:
(一)課例與教學實踐相關
(二)課例和教師職業責任相關
(三)課例蘊涵了教學問題的復雜性
三、課例的類型
(一)按課例的內容或主題分類 1、意外式課例
1)界定:這是反映師生巧妙處理教學中發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發事件的課例
2)特點:出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問題格外集中,矛盾十分突出;故事情節不復雜,但能使人由小見大、深受啟示。 第二類,主題式課例
內涵是師生圍繞一定主題而展開教學活動的典型實例。
這一類課例的特點是:主題鮮明,內容新穎;注重專題研究,富有學術價值。
突出功能是,可啟發和促進廣大教育工作者探索與落實課堂教學的新主張以及研究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
第三類,綜合式課例
這是師生運用教材中的一課或一節內容進行教學的典型實例
綜合式課例有三個突出特點:(1)體現教學活動的整體性 ;(2)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 (3)強化教學的精彩場面。
功能。其一,有助於大家探討新課程的實施和開發;其二,便於中小學教師參與科研和教改。
第四類,課題研究式課例
這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按課題展開自主研究的典型實例。這種課例基本上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活動開發的。
主要特點有三:(1)學生的學習以研究為主。通過課題研究,學生運用已學知識,獲得最新信息,取得直接經驗,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2)學生的研究具有很強的自主性。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把個人的自主探究與小組的合作研究結合起來。(3)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通過參觀調查,學生可以接觸各種社會人士。
這種課堂大、教師多的教學組織形式極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這類課例的開發,對於探索研究性學習的規律,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按課例研究的深度分類
按課例研究的深度,可將課例分為情境型課例、經驗型課例和理論型課例。
(一)課例的基本結構
1、標題。一般地說,課例有兩種確定標題的方式:一是用事件定標題,突出事件;二是用主題定標題,反映課例的主題。
2、教學背景。關於課程、教材、教學、教師、學校、學生等教育環境信息。
3、基本教學過程。在觀察、記錄和實錄的基礎上,對課堂進行描述,可以引用教師學生的言語;要求突出中心思想。
❺ 小學語文課例
《廬山的雲霧》教學設計
新華小學 姚興會
《廬山的雲霧》這篇課文以優美明快的的語言,運用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奇麗多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深深的熱愛之情。全文層次分明,第一自然段總寫出了變幻無常的雲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採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雲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留戀之情。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廬山雲霧的特點。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三年級學生已經基本掌握聯繫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句意思的方法。但對於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點進行生動形象地描寫還有一定難度。因此,本節課我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的含義,在讀中感悟文章語言富於變化的特點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在讀中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意境,在讀中內化語言,積累背誦。
【教學目標】
1. 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運用看圖、聯系生活實際、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感受廬山雲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3.感知總分段結構的特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精彩語段。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課外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
(一)情境牽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廬山風景)教師相機介紹:廬山位於我國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而到了廬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裡的雲霧。(板書課題)
2.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去欣賞變幻無常、神秘莫測的廬山的雲霧。
(二)整體感知,領會詞語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這課的生字新詞,爭取把它們都讀對,爭取把每一句話都能讀通順。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同學。
2.課件出示詞語,先自由讀,再開火讀詞語。
重點指導學習以下幾個字:
(1)彌漫:注意這個字的聲母是「m」。
(2)漂:如果放在句子中還能讀對嗎?
在課文中還有一個「飄」字是風字部,你讀讀這句話。
【課件:在山上游覽,似乎隨手就能摸到飄來的雲彩。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小結:看來,漂浮在水面要用「三點水」的漂,而「隨風飄盪」就是「風字部」的飄。
3.同學互相質疑:在這些詞語中,有哪個詞你不太懂?
師生共同解疑。
(三)課件輔助,感悟精髓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說說廬山的雲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廬山的雲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變幻無常的雲霧,給廬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學生朗讀有關語句。
(2)指導朗讀:能通過你的朗讀把我們帶入這神秘的人間仙境嗎?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廬山的雲霧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千姿百態」。
(2)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寫了雲霧的幾種姿態。
(3)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姿態的雲霧,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再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4)全班交流。
(5)指導朗讀第2句。女同學讀描寫籠罩在山頭的雲霧的句子,男同學讀有關纏繞在半山的雲霧的句子。
(6)雲霧的位置不同,姿態不同,作者打的比方也不同。誰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雲霧的千姿百態?
(7)讓我們通過朗讀,再一次領略雲霧不同的姿態吧!教師來讀第一句話,每一組同學讀雲霧的一種姿態。邊讀邊想,通過這樣形式的朗讀,你又發現了什麼?
(這段是按照先總起再分述的形式來寫的。)
(8)嘗試背誦。
讓我們把這美景、這優美的文字,永遠留在我們的心裡,咱們試著背一背好不好,先回憶一下不同位置的雲霧都是什麼樣的?自己輕聲試著背一背。
誰願意試著背給大家聽,其他的同學也可以小聲的和他一起來背。
現在我把表示雲霧不同位置的詞語也去掉了,你還能行嗎?我們一起來!沒有把握的同學可以看著書讀一讀。
(9)總結:看來,這美麗的雲霧已經常駐在你們的心間了!學習這一段時,我們通過總起句抓住了雲霧千姿百態的特點,又通過朗讀,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這一特點寫具體了,讓我們領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課文中還有一個自然段也是用這種先總起,再分述的方式來寫的,誰找到了?
(2)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廬山的雲霧還有什麼特點?作者又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一特點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
(3)全班交流。
(4)雲霧的變化不僅姿態多,更神奇的是——它變化的速度還特別快!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這一特點嗎?自己先試一試。
(5)快看看這雲霧又變成什麼了?(課件出示四幅畫面。)
選一兩個你喜歡的或你想像到的雲霧的樣子寫在這一段的末尾。
(6)你看,眼前的雲霧說變就變——(學生嘗試填空)
【課件出示:眼前的雲霧,剛剛還是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轉眼間就變成了————……】
【課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
師:我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可是一眨眼,它又變了:
【課件出示:眼前的雲霧,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變成了————】
(6)總結:就在我們一眨眼一喘息的時間,這廬山的雲霧就有這么多的變化,這就叫「瞬息萬變」。你覺得「瞬」在這里表示什麼?
5. 學習第4自然段
(1)置身於這「千姿百態」的雲霧之中,你們捨得離去嗎?欣賞到這「瞬息萬變」的雲霧,你們還想踏上回家的歸程嗎?來到廬山的人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全班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2)指導朗讀:讀出我們對廬山雲霧由衷的贊嘆,讀出我們依依不捨的留戀之情。
(四)網路閱讀 增加積累
1. 雖然我們戀戀不舍,但我們終究要告別廬山,揮揮衣袖作別這變幻無常的雲霧。最後我請同學們推薦3名同學配樂朗讀課文。我們一起來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讀出我們游覽廬山的感受!
2.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在其他地方,山間的雲霧又是什麼樣的呢?老師推薦你們兩篇文章。《阿里山的雲霧》、《黃山雲海》,還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廬山雲霧》,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這三篇文章,領略不同地域的雲霧的不同姿態,感受不同作家筆下的雲霧的不同特點。
❻ 如何運用微課程進行小學語文課堂導入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打破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通過課內微小視頻的播放,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筆者認為:1、運用微課,課前自主預習,進行熱身,激發學習興趣2、巧用微課,師生互動突破教材重難點3、利用微課,做好舉一反三,進行教學拓展延伸
關鍵詞:微課 激發興趣 突破重難點 拓展延伸 高效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從微小說、微電影、微視頻到微課等應運而生,微課的有效運用,為課堂教學添趣加效開辟了新路徑。
一、解讀微課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准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微課」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等教學支持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結構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突出的資源單元應用「生態環境」。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打破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創設更為客觀真實的教學情境,通過課內微小視頻的播放,幫助學生理解課堂中的重難點,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 小學語文教學與微課程的幾點巧妙結合:
1、運用微課,課前自主預習,進行熱身,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課堂教學中會有這樣的鏡頭:上課時學生中規中矩的在聽,教師頭頭是道的在講,可是到了下一節課時,令你大失所望,有不少的學生不能解決上節課已學會的知識。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雖然課上的很流暢,但多數學生只是被動聽、看,缺乏學習興趣,沒有成為課堂主人獨立思考問題。運用微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課前根據所需的知識點設計好微課,可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等情境導入微課,激發學生興趣,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情緒,鍛煉其獨立思考能力,為課堂做好准備。
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晏子三次與楚王鬥智斗勇的故事,展現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氣。在以前的教學中,有很多學生經常提出這樣的疑問:晏子從入楚王的城池之初就受到侮辱,為何不掉頭回國?這次出使楚國的用意為何?針對這樣的疑問,今年我製作了一節微課《晏子使楚有何用意》。我把微課的觀看設在了課前預習的環節中。在微課中,我利用評書的形式講述了春秋末期諸侯割據,齊國在外交上緊張的政治局勢,闡述出晏子出使楚國的必然性,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晏子愛國的品質。這節微課深受學生的喜愛,尤其是評書講述形式,非常有氣勢和感染力。這節微課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質疑和探究精神,有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提升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2、巧用微課,師生互動突破教材重難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弱,對知識的理解力不強,所以課本中出現的重點、難點不好掌握。這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進行教學,形象直觀,減輕難度來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向目標方向思考,達到將知識消化的目的,真正地讓課堂教學變得「活」起來。那麼,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實現教學有效突破呢?巧用微課,分解教材重難點,步步實現學習目標。如在教學《觀潮》這篇課文,「潮來時」這部分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感受錢塘江潮的壯觀景象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於是我製作了微課《壯觀的錢塘江潮》。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像,達到「入境」的效果。接著播放潮來時的視頻,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視頻,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微課的運用,視聽結合,聲像並茂,使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的輕松氣氛中解決了重難點知識。
3、利用微課,做好舉一反三,進行教學拓展延伸,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學完一篇課文後,學生往往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點撥,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拓展延伸,這樣可以促使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的積極性。
微課不但可以讓學生對課外拓展的內容一目瞭然,而且覺得興趣盎然,使學習變得簡單。如在教學《趙州橋》這篇課文時,我製作了微課《寶貴的歷史遺產——趙州橋》,首先設置一系列關於趙州橋的圖片,提出疑問「趙州橋為什麼被稱為寶貴的歷史遺產?」,同學們會結合自己所學所看來交流,接下來讓學生「介紹自己參觀過哪些有名的歷史遺產?」,最後布置作業讓學生了解家鄉某個古建築的歷史,並畫下來。這是把學生引向生活實踐的一個學習建議,課內外結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領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巧借微課可以變被動為主動,變抽象為形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眼球,主動參與其中,帶著微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使語文課變得豐富多彩,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
❼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集 體 備 案 流 程
教學時間 執 筆
教學內容 26.「紅領巾」真好
教學目標 1. 認識「嘰.喳」等8個生字,會寫「羽.領」等8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
3. 有愛鳥,護鳥的意識,感受到做「愛鳥護鳥小衛士」的快樂與自豪。
教學重點 1、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懂得我們要保護鳥類,並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指導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2課時 個性化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小朋友,小鳥美麗可愛,叫聲婉轉動聽,還能捕捉害蟲,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你們喜歡小鳥嗎?最喜歡什麼鳥?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學生說自己最喜歡的鳥,並簡單講述理由。
2、師:老師也准備了一些小鳥的圖片,我們一起來欣賞。
出示媒體資源中的欣賞圖片:
師:看了這些可愛的小鳥,你有什麼感受?
生答,小鳥惹人喜愛,要愛護它們等等。
3、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愛鳥護鳥的課文,
集 體 備 案 流 程
教學過程 個性化設計
《「紅領巾」真好》。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理解「紅領巾」的意思。
提示: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志。這里的「紅領巾」指的是少先隊員。
4、提問:看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
生思考、回答。如:誰贊揚少先隊員真好?為什麼要贊揚他們?
師:下面你們就帶著這兩個問題,自己輕聲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藉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讀准每個字的音,先自己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錯誤的讀音。
2、利用媒體資源中的讀一讀部分,教學生字詞。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讀後評議,注音糾正錯誤讀音。
4、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部分,更正讀音。
三、指導朗讀
1、齊讀第一節第一句,讀出設問的語氣。
2、師:從課文中哪些詞看出小鳥最快樂?
要求學生輕聲讀一讀課文,畫出表現小鳥快樂的詞句。
3、指名朗讀課文,說出表現小鳥最快樂的詞句。
提示:嘰嘰喳喳、蹦蹦跳跳,一邊唱歌,一邊梳理蓬鬆的羽毛。
4、指導朗讀
師:清晨,小鳥快樂地唱歌,蹦跳,它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生活。我們要用輕松愉快的語氣朗讀第一節。
齊讀、分組讀、個別讀。
5、師:剛才我們用「讀-畫」的方法學習了第一節。下面用同樣的方法自己讀讀第2、3節。
6、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勾勾畫畫。同桌可以互相討論。師巡視指導。
學生匯報,指導語氣。
第二節中表現小鳥活躍的詞語有:「撲稜稜」(小鳥扇動翅膀飛翔)、「飛來飛去」。它們這么活躍是為了捕捉害蟲,保護翠綠的樹苗。
教師補充鳥類是如何捕捉害蟲、保護樹林的。
教師補充鳥類是如何捕捉害蟲、保護樹林的。
朗讀時速度較快,體現小鳥捕捉害蟲時非常忙碌。
第三節中勾畫出是「是『紅領巾』」來放鳥巢」。少先隊員一大早來到樹林里,是為了安放鳥巢,讓小鳥有一個安全、舒適的窩。他們還插上木牌,宣傳「不許打鳥!」讓小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生活。
集 體 備 案 流 程
教學過程 個性化設計
「不許打鳥」是嚴厲禁止打鳥,朗讀這句時語氣要堅決。「『紅領巾』真好!」要讀出贊揚少先隊員的語氣。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齊讀、分組讀、個別讀。
四、指導寫字
1、啟發學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羽、歌、護、活」的字形。
「羽」是兩個「習」;「歌」是「哥」加欠字旁;「護」是提手旁加「戶」字;「活」是把「話」的言字旁換成三點水。
重點分析以下幾個字。
躍:右邊是「夭」(「笑」的下邊),不是「天」。
保:右邊不要寫成「果」。
寫:上邊不要寫成寶蓋兒。
2、指導寫課後練習第2題的字。先讀生字,用筆描1個,臨寫1個,對照範字再寫1個。重點指導寫好以下幾個字。
「歌」、「羽」、「新」三個字要寫得左右相等。「活、躍、保、護」四個字要寫得左窄右寬。「歌」和「新」的筆畫較多,要寫緊湊些。
五、實踐活動
1、師:同學們,每當我們到郊外遊玩的時候,會發現在藍天白雲下面,除了綠樹紅花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小鳥。它們不僅是人類的朋友,還是環境的衛士。你也是一位「紅領巾」,也想得到小動物們的誇獎吧?讓我們行動起來,和文中的「紅領巾」一樣,去愛護這些可愛的小生靈吧!
課後同學們可以自己動手做鳥巢和廣告牌,到樹林放置鳥巢,插上「不許打鳥」的木牌。
2、在課外閱讀《十萬個為什麼》或有關鳥類知識的書籍,在活動課上向同學們講鳥類趣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上課前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也來了想知道他是誰嗎?看--是誰?師:想不想和小鳥一起到美麗的大森林裡去看一看?
生:想。
師:但是小鳥說了,小朋友必須先闖過它設得兩道關才能和它一起去。咱們要不要闖關?有沒有信心?
第一關:讀生字
生字卡片出示:羽毛、紅領巾、捉蟲、梳理、活躍、機靈、清晨、
集 體 備 案 流 程
教學過程 個性化設計
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師:像蹦蹦跳跳這樣得詞語你還能說出哪些?
指名答。
師:大家的表現棒極了,那就讓我們和小鳥一起唱著歌走進大森林,再次走進26課《「紅領巾」真好》(板書課題)
二 、學習課文
教學第三小節
1、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師:「紅領巾」真好,是誰在誇紅領巾真好?為什麼誇紅領巾真好?請同學們趕快打開書看一看,讀一讀,找一找,劃一劃。誰找到了?快說給大家聽吧!
生:小鳥誇紅領巾、放鳥巢、寫木牌…
師板書:放鳥巢、寫木牌。師:你能結合圖片,用「因為…所以…小鳥誇紅領巾真好』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嗎?同桌間互相說一說。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不錯,文中是怎樣寫得呢?誰能讀一讀?
生:讀課文…(師指導朗讀)
師:請大家齊讀這一小節。
學生齊讀第三小節。
2、背誦第三小節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聽,想不想把它背下來?趕快練習吧!看誰背得又快又好。
生:練習背課文…
師:誰願意試試?
生:背誦課文…
師:清晨,紅領巾早早來到樹林里,手捧鳥巢,肩扛木牌,給小鳥安家,宣傳「請愛護小鳥」。你知道紅領巾為什麼這樣做嗎?請再讀課文,和你的小夥伴交流討論一下,誰能說說?
生:交流討論…
師:課文中是怎樣說小鳥活潑可愛的?
生讀課文第一小節
師:小鳥是那麼可愛,告訴老師你們喜歡小鳥嗎?大家都喜歡它,那該怎樣讀出這種語氣呢?誰願意試試?
生讀課文,學生評議。
師:小鳥的樣子多可愛呀!一會兒唱歌,一會兒梳理蓬鬆得羽毛,你也用一會兒…一會兒…說一句話好嗎?先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生:匯報。師板書:可愛的
集 體 備 案 流 程
教學過程 個性化設計
生:還因為機靈,紅領巾…師板書:機靈的。
師:課文中是如何說的?
生讀課文第二小節,師指導朗讀。師:誰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生:朗讀課文(師放配樂)。
背誦課文
師:讀得太好了,老師發現有的同學能背一句話,有的能背一小節,想不想把全篇都背下來?
學生練習背誦課文。指名背誦,齊背。
三、情感升華,拓展思維
師:文中的小鳥兒在紅領巾得關心、愛護下,快樂的生活在大森林,可是有一隻小鳥卻無家可歸了…播放媒體資源中林中小鳥視頻2師:看了這個短片,你有什麼感受,你想說點什麼嗎?
指名回答。
四、 總結
師:對呀!小鳥是人類的朋友,是樹木的醫生,森林的衛士,我們應該像課文中的紅領巾那樣愛護它、保護它,同時也要愛護其它小動物,愛護它們,就是愛護我們自己,讓我們和動物成為永遠的好朋友吧!
課後反思:
❽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案例2016》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SLjBMkzQSnP-rWy4whPBcA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案例2016|小學語文微型課與微課程2016B|小學語文微型課與微課程2016|小學語文微課程設計數據表2016|小學語文情境朗讀微課程|小學語文課堂觀察與回溯設計2016|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設計2013-2016|一冊第7課小小的船情境朗讀.mp4|一冊第20課小熊住山洞情境朗讀.flv|一冊第19 課文雪孩子情境朗讀.mp4|一冊第18課借生日情境朗讀.flv|一冊第16課小松鼠找花生情境朗讀.flv|一冊第12課雨點兒情境朗讀.flv|一冊第11課我多想去看看情境朗讀.mp4|二冊第9課兩只鳥蛋情境朗讀.flv
❾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的內容簡介
《做創造的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希望能針對現狀,消除教師的版尷尬,解決教師課堂教學權操作中的實際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活動是由一個一個的細節構成的。細節雖小,卻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學必定離不開對細節的研究與雕琢。喚起教師對教學細節的關注、對教師智慧的關注、對教學實效的關注、對自身發展的關注、對教學創新的關注,搭建一個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學細節、教育智慧、教學實效、自學發展、教學創新的理論詮釋與實踐案例,這是我們編寫《做創造的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的真實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