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及減法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掌握5以內的減法計算。
2.能理解圖意,並能根據圖意提出數學問題,用自己的思考方式解決問題。
3.在豐富有趣的童話世界和真實生動的情境中,產生自主學習、共同探究的強烈慾望及對數學的興趣。
重點:認識減法的含義
難點:認識減法的含義,並能利用其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減法問題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觀察發現
1.看卡片口算
1+4= 2+3= 0+5= 1+1= 1+3= 2+2= 2+1= 0+4=
2.填空
1和1組成( )
3能分成2和( )
2能分成( )和1
你能根據2、3的組成情況列幾道加法算式嗎?
學生說,教師板書。
2+1=3表示什麼?
(把2和1合起來一共有3,用加法算式2+1=3來表示)
師:除了加法你還知道什麼演算法?
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減法《還剩下多少》
(板書並齊讀課題)
二、 積極參與探究感受
1、有關減法的知識,你們都知道什麼?
2、你們知道得真不少,在學習減法之前,我們要認識一位新朋友,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板書(「-」)
對它就是減號。減號表示去掉的意思,有了它,我們就可以做減法了。下面我們就和減號一起到秋天的果園看一看。
3、秋天的果園一片豐收的景象,笑笑家的蘋果樹上結了紅紅的大蘋果。
(1) 快來數數看蘋果樹上原來有幾個大蘋果? 5
(2) 老師摘了幾個? 1
(3) 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樹上還剩下幾個? 4
(4)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嗎?
(5) 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來計算嗎?
師:原來有5個蘋果,摘了1個,就是從5個裡面去掉1個,要用減法算式5-1來表示。
板書(5-1)
(6)5表示什麼?
為什麼要把5寫在減號的前面?
5個蘋果,摘了1個,還剩下幾個?
5減1就等於幾? 4
你是怎麼知道是4的?
(可以數一數、數的組成、用加法相減法)
板書(5-1=4)
誰會讀這個算式?
5-1=4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5、1、4分別表示什麼?
(被減數、減數、差)
(7)誰還想摘蘋果的?你想摘幾個?
同學們,從樹上摘走了2個,樹上的蘋果是多了還是少了?(「少了。」)對,比原來少了。那我們能用一個數學算式來表示嗎?誰來說說?
(5-2=3。師在學生邊說就邊板書)
(8)師:老師再請同學上來摘蘋果,誰來?(重復以上步驟,讓學生分別列出:5-1=4、5-3=2、5-4=1、5-5=0這四個算式,師將這四個算式分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全方位的體驗摘蘋果減少的過程和初步感知減法的意義。)
(9)分別把以上所示的5條算式全班齊讀一遍。
5、畫一畫,算一算
(1)擺5個圓片,用斜線畫掉4個,還剩下1個。5-4=1
(2)擺4個圓片,(你想畫掉幾個?)用斜線畫掉2個,還剩下2個。4-2=2
(3)擺3個圓片,(你想畫掉幾個?)用斜線畫掉1個,還剩下2個。3-2=1
6、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想提醒大家的?
7、游戲比一比
①規則:老師先出示算式卡片,知道答案的學生利用五根手指做出相應的手勢。
②師與一名學生在講台進行示範,出示:5-2=3,學生的手掌就只伸出3根手指,另2根不伸出。
③給每次做對手勢,人數多的小組加分。
三、 全課總結概括新知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都學會了什麼?我們對減法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了減號表示去掉的意思。能夠正確口算5以內的減法,希望大家繼續努力!
② 一年級數學上冊還剩多少教案
一年級上冊數學的話,如果還剩多少教案,這個要根據你具體的學習的進度來進行分析,那麼如果你比如說你學到了第二單元,那麼剩下的教案就是整本書所有單元教案減去兩個單元教案,就是剩下的交換單元,所以說關鍵還是看你到底學了哪些教案,那麼剩下的就是能夠用總的教案減去已經學習的教案用減法算出來的,所以說也是比較簡單的
③ 西師版一年級上冊數學綜和與實踐我們身邊的數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⒈發現生活中的數字,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⒉激發對數字的興趣,體驗活動的樂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活動准備:電話機 遙控器 手錶 鬧鍾
計算器 掛歷 直尺等
多媒體 卡片
活動過程
⒈導入
每個小朋友找一個位置,看看桌子上都有些什麼。
⒉幼兒講述自己看到的東西
①小朋友你看到了什麼東西,上面有什麼?(數字)
②數字中最小的是幾,[老師把幼兒說的數字貼到黑板上]以及這些東西上的數字有什麼作用。(換頻道、撥號碼、量長度等)
⒊ 拓展到身邊的數字
想一想,在什麼地方還看到過數字,如汽車、馬路。
⒋出示教師在馬路上拍到的數字,幼兒說出這些數字有什麼意義。
(可以找到住址,可以知道坐車路線)
⒌幼兒操作
請小朋友拿出放在凳下的數字卡片,說到數字幾,幾就站起來,組合成身邊常用的數字(110 音階 電話號碼等)
⒍活動延伸
我們的小朋友真能幹,拼出了這么多圖形,小朋友也可以回教室再進行自由組合,看還能拼出什麼不一樣的號碼。
總評:
老師讓幼兒去發現、講述,有助於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以及
認識一些特殊號碼可以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讓幼兒明白了數字與生活的關系。
老師的教態很親切,而且老師的眼神一直在跟幼兒進行交流,鼓
勵幼兒大膽地發言。
老師出示的多媒體圖片有很多幼兒講到,對幼兒的啟發作用不是很大。
④ 新課標一年級上冊數學《比多少,比長短,比高矮》教案
第一單元 《比多少》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8頁,書中練習題1-4題。教材分析:學習比多少,教材分三次活動進行。第一次活動是通過比較小兔和磚(一隻小兔對一塊磚,4隻小兔正好對4塊磚,小兔沒有多餘的,磚也沒有剩餘的)引出「同樣多」概念。第二次活動是通過小豬和木頭(把豬和木頭一個一個地對起來,木頭多1根)引出「多」、「少」的概念。第三次活動是通過對教材資源的觀察,提出「還可以比什麼」?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進行比較,可以進行動物之間的比較,也可將桌上的水果與豬和兔進行比較,充分感知「同樣多」、「多」和「少」。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2.探究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經歷觀察、操作、體驗、交流等數學活動,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樂於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學生的學具盒。教學流程: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同學們,伸出我們的左手,再伸出我們的右手,請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還是右手的手指多?還是一樣多呢?你怎麼知道的呢?同學們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多少。
⑤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一、情況分析 我班有學生40人。全部進入學前班,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
⑥ 西師大版小學數學微型課教案
《位置》教案
一、設計思想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課堂教學應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聯系的,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教學《位置》時也應體現這一理念。如尋找自己的位置,電影院對號入座等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其實經常會遇到。通過學生的課堂模擬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後的游戲活動,既有趣味性,又很好地鞏固了所學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位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課通過對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景,幫助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在本課前,教材已經依據學生空間方位的認知順序編排了上、下、前、後、左、右的知識學習。在本課中,把這幾個方位進行整合,對學生進行位置的綜合訓練學習。讓學生能更系統全面的感知方位和位置。
三、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並通過前面的學習,對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但不一定能准確地加以判斷。本節課在幫助學生學會辨別:上、下、前、後、左、右的基礎上再學習從兩個緯度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如某個同學坐在第幾組第幾個。
四、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情景中,根據行、列確定、描述物體的位置。
2、在對物體位置關系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培養實踐能力。
3、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結合活動,使學生受到熱愛勞動、助人為樂、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五、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根據行列確定某一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是能用語言去描述某一物體的位置。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通過掛圖和課件等直觀教具,從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一系列模擬活動,讓學生更樂於融入課堂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
七、課前准備
掛圖 投影 課件 動物卡
八、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咱們班今天來了很多可愛的小動物,它們可想和你們交朋友呢(出示動物卡片)你想跟哪個動物交朋友,你就對它介紹一下你的位置,它好過去找你。
小朋友自我介紹,並拿到動物卡。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以學生喜歡的動物形象導入,直接激趣,調動全班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創設游戲活動,進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戲
師:每個小動物背後都有一個小秘密,打開看一看(動物卡背後有新座位號)。
師: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裡,與你的同伴說一說(學生互相說一說)。
師:在行動之前,你想提醒小夥伴們什麼?引導學生說出互相謙讓。
學生按卡找座位
2、介紹方法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是怎麼這么快找到座位的?指名回答
師:同學們在小動物的幫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學很樂於助人,看來同學們對前後左右掌握得較好,剛才你們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學習的「位置」
板書課題:位置
【設計意圖:把單純的表述學生自己原來的位置,升級到讓學生在教室所有位置中找出指定的位置,在學生動起來的過程中,讓他們進一步掌握並運用本堂課的知識點。】
3、介紹新位置
師:你們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圍有了新的學習夥伴,現在請你在小組里說一說你的位置,然後請小朋友起來說給大家聽一聽。(多說一些)
4、點名游戲師現在我們再做一個點名游戲,先看老師怎麼做?
第6組第3個站起來!
…在哪裡?
第3組第4個是誰?
師:誰願意像老師這樣發令做裁判?
5、進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間的關系
師: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同學的位置都是不一樣的,左右兩個同學的座位與你有什麼關系?前後兩個同學的位置又與你有什麼關系呢?
指名小組匯報
生:左右同學和我是同一排,前後的同學和我是同一組。
(三)練習反饋
1、教師談話:在日常生活中,對號入座的機會的很多,同學們喜歡看電影嗎?今天我們就到電影院去看看。
(1)課件出示第8頁的第4題
師:讓我們好好看看電影院的座號有什麼特點?
生:左邊是雙數,右邊是單數,越往兩邊號就越大。
(2)師:那第一位小女孩拿著9排12號,不知道應該坐哪呢?誰來幫幫他,上講台指出。
師:你們是怎樣找到這個座位的?(生口答)
看書: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見座位連線
(3)全班匯報,學生說,教師課件演示。
小結:我們都給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們多高興呀!小螞蟻又給我們出了道難題
九、教學反思:
1、教學密切聯系了生活實際
認識位置是新課標標准增加的內容,這些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我上課伊始,便把學生的視野拓展到他們熟悉的生活空間,如:找教室里的座位,我們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2、強調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結合了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了開放的,趣味的活動。如:教室找新座位和看電影找座位等等。整個學習過程中,孩子們感覺到有趣和快樂。
⑦ 一年級數學上冊有幾只小鳥 教學設計及反思
新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有幾只小鳥》教案教學反思ppt課件板書設計 有幾只小鳥 教學內容:有幾只小鳥。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計算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操作活動,進一步探索7,6,5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3、能運用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到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7加幾、6加幾、5加幾、4加幾、3加幾,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遷移能力,會舉一反三。 教學方法:嘗試指導法。 教具准備: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在一片美麗的大森林裡,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樹,樹上有9隻小鳥,瞧!又飛來了6隻,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小 鳥呢?誰能算出來? 生 :•••(回答算式,並說說計算方法。) (2)如果樹上有8隻小鳥,又飛來6隻,一共有多少只呢?這次誰又會算?(學生根據創設的故事情境,繼續思考並 回答。) (3)請你們繼續接受挑戰:如果樹上有7隻小鳥,又飛來6隻呢?怎麼提問?怎樣計算? (4)小結:今天我們將用前幾天學習的計算方法繼續學習7、6、5、4、3加幾。(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共同學習7+6. (1)同桌之間動手擺小棒,說一說可以怎樣想? (2)指名匯報。(指名到講台前,邊操作邊講解,師點撥) (3)根據學生回答,師相應板書。 2、做一做,說一說。 (能看懂多種形式的操作活動闡釋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進一步體會「湊十」的策略和計算過程。 4、 想一想,填一填。 四、 鞏固練習,加深體驗。 指導學生完成練一練習題。 (教師放手,讓學生大膽嘗試,獨立探究,開拓思維。) 如: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你是怎樣圈的?那種方法最簡便?說一說你是怎樣快速做完的,有什麼巧辦 法?你還發現了什麼規律?) 五、 課堂小結,優化演算法。 今天我們發現可以用很多種方法來計算7、6、5、4、3、2加幾,你能說一說這些方法嗎?你覺得那種方法簡便就用 哪種方法來計算六、板書設計 有幾只小鳥(7、6、5、4、3加幾) 7 + 6 = 13 教學反思: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數學,是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要求.通過「介紹新朋友」的情節引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 在我們的身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創設情境,讓學生尋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從而感受到數 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廣泛,同時也激發學生仔細觀察,積極動腦筋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積極性。同時注重拓 展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進一步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對數學逐漸產生親切感。本節課,結合具體的操作 活動,進一步探索7,6,5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力求創設各種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情境,提供 學生參與學習的各種機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增強了應用意識,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還可以應用於生活 。 數學的學習不僅在課上、課下,也不應該局限於教師的「引」與學生的主動探索,還應該利用恰當時機進行拓展 .教師巧妙的設計,把他們引入課堂,通過做游戲的形式,使學生感悟、理解,同時也為今後數學的學習打下了基 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