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1語文
1、2015年新課標全國Ⅰ卷適用地區: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江西為新增省份)
2、新課標全國Ⅱ卷適用地區:青海、西藏、甘肅、貴州、內蒙古、新疆、寧夏、吉林、黑龍江、雲南、廣西、遼寧(廣西為新增省份)
㈡ 2016年全國卷1高考語文新課標I作文題目如何審題立意怎麼寫
1、2016年湖南等省高考使用全國一卷,今年全國一卷是漫畫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回歸頗有些出人意料,很沒斗可枯搏磨能讓一些考生心慌意亂,手足無措。不過只要靜下心來,仔細審視,會發現所提供的漫畫內容明晰,審題立意的難度並不高
2、立意求准:今年新課標一卷的作文題緊密聯系社會生活,承載了新課標的理念「未來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今年的作文題引導學生關注家庭學校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思考如何對待學生的分數,進步與退步。
3、漫畫呈現的無疑是教育方面的功利行為,退步了就責打,進步了就表揚。這樣的做法脫離了學生自身的實際,是盲目而不不明智的。正確的做法無疑是教育孩子要從孩子的自身實際出發,嚴格要求而不加以苛責,賞識鼓勵而不過分縱容。
4、自由表達:新課標鼓勵高中生「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今年作文題審題不難,文銀尺體不限。考生可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與生活積累進行有創意的表達,可寫成議論文、記敘文、小說、書信、演講稿、辯論稿等。但是不論什麼文體,一旦選定,就要遵循此種文體寫作規律,凸顯文體特點,切莫因文體不限而寫的文體「四不像」。再者,無論選擇哪種文體,都要注意結構的完整,感情的真摯,材料的准確,語言的流暢。
㈢ 淺談新課標語文解讀(一)
我們咬文嚼字一下就能知道,「本領」和「知識」是不同的。這次新課標里非常強調,語文的實際運用。
具體來說幾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
先說大家熟悉的認字,這也是我這幾年反復和大家強調的,不要脫離語境學認字,千萬別把孩子培養成「認識幾千字的文盲」。
第一個是,增加了整本書閱讀的要求。從1年級起就有了要求閱讀整本書。
這也在提醒幼小銜接的父母們,要開始有意識地引入橋梁書,帶著孩子讀,幫助孩子拉長閱讀的時間長度,和信息處理的密度。
第二個指旁拿提出了思辨性閱讀和表達的要求。
這是對閱讀更高的要求,我們對於孩子的要求就不能只是停留在「有沒有聽懂,願不願意聽完」,而是需要和孩子進行交流討論。
你看完後有什麼想法?
你認同主人公的做法嗎?
如果你是主人公,你的做法會有何不同?
而這樣的思維模式,需要時刻體現在日啟孫常生活交唯搭流中。說白了,就是打造批判性思維。
㈣ 新課標全國卷1語文文化常識
網頁鏈接
現代文閱讀(9分,毎小題 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宋代的農業、手工業、商業在唐代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特別是商品經濟出現
㈤ 2014年全國卷新課標1語文作文怎麼寫
我們學校操場的一邊有幾棵大榕樹。這幾棵大榕樹已經很老了,有兩層樓那麼高,也像樓房一樣堅不可摧。
春天,百花齊放,春光明媚,幾棵大榕樹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像綠色的翡翠綴滿枝頭,非常惹人喜愛。榕樹的氣根於思於思的,像頭發一樣多。小鳥停在樹枝上唱歌,榕樹的氣根隨著小鳥的歌聲飄盪著,它們在和煦液辯的春風中歡笑著。
夏天,烈日炎炎,驕陽似火,大榕樹長得蔥蔥蘢蘢,密密層層。深綠色的葉子像巨大的遮陽傘。金色的陽光照在樹葉上,閃著綠色金光,使大榕樹充滿著生機和活力。
秋天,天高雲缺掘淡,秋風送爽,大榕樹的葉子有的被染成了鬧扮缺墨綠色,也有的被染成了黃色。一陣秋風吹過,葉子慢慢地往下落。有的像黃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降落傘,從天而降;還有的像盪鞦韆,飄飄悠悠。
冬天,滄滄涼涼,寒風呼嘯,但大榕樹的葉子依然挨三頂五,沒有少。粗壯的枝乾和濃稠的茂葉為我們擋住了寒冷的風爺爺。
我愛學校的大榕樹,更愛培育我們成長健康的校園。
㈥ 2015年新課標1語文文言文翻譯
1. 語文文言文翻譯
與朱元思書
原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yīng)嚶(yīng)/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yuā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綸(lún)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加粗字體為重音) [編輯本段]課文注釋 1 《與朱元思書》,選自《藝文類聚》(中華書局1982版)卷七。一作《與宋元思書》。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
譯文
江面上的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天空和群山呈現出一樣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盪,向東或向西,漂漂盪盪。從富陽到桐廬大約(相距)一百里的水路,奇異的山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呈青白色,深深的水流清澈得千丈也能見底。游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猶如飛奔的駿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滿了蒼翠的樹木,看上去使人頓生寒意,(這些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長,這些山巒彷彿互相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形成無數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泠泠地發出聲響;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樹上的)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唱,(山中的)猿猴也時刻不住地啼叫。像鳶鳥一樣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那些籌劃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2. 文言文翻譯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絕廳顧反為汝殺彘。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譯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兒子跟在後面哭著要去。曾子的妻子沒有辦法,對兒子說:"你回去吧,我從街上回來了殺豬給你吃。"
曾子的妻子剛從街上回來,曾子便准備把豬抓來殺了,他的妻子勸阻他說:"我只是哄小孩才說要殺豬的,不過是玩笑罷了。"
曾子說:"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並不懂事,什麽知識都需要從父母那裡學來,需要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如果哄騙他,這就是教導小孩去哄騙他人。母親哄騙小孩,小孩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辦法。"
說完,曾子便殺了豬給孩子吃。
賞析:曾子為了不失信於小孩,競真的把豬殺了煮給孩子吃,目的在於用誠實守信的人生態度去教育後代、影響後代。但這不見得是韓非此則寓言的原意,韓非子的原意不過是宣揚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統治者制定嚴酷的法律,然後有法可並胡隱依,有法必依,執法穿丹扁柑壯紡憋屍鉑建必嚴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於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不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之一。有一天,他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因為他在當時已經很有名氣,魯國的國君覺得這樣的名人穿如此破舊的衣服在田裡耕作,有失魯國的體面,也失曾子的面子。於是,他就派人對曾子說,國王看到你如此大名鼎鼎的學者卻穿著這麽破舊的衣服勞作,要封給你一塊采邑,權切給你添置幾件衣服用吧。可是,曾子並不領情。他堅決不受。沒辦法,國王派的人只好回去。國王又讓他再送來,曾子還是不受,來來回回反復多次,曾子堅持不收。使者就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為什麼不受。曾子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他說,我聽做睜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麼,就算國君賞賜我的采邑而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 後來這件事讓孔子知道了,孔子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操的。 這就是人的節操,幾千年來中國的文人們崇奉的節操。離我們久遠的文人,寧可穿破舊的衣服,也不願接受別人的饋贈,那怕是國君的。也許在今天的人看來,這曾子也太迂腐透頂了,國君送的,也不是他私人的所有,應該說是國家的,國家的么,不要白不要。也不需去感謝何人。況且,國家這么大,他曾子享受一點也少不了什麼。可曾子為了節操,竟然甘願穿破衣,苦勞作,過清貧的日子。真的讓人不可思議。回過頭來看看現在吧,那還會有如此的傻冒,受賄的畏恐你不行賄;侵吞國家利益,畏恐手段不狠,畏恐撈之不足,哪裡還管什麼節操。這些貪心的人,已不能用蛀蟲來形容他們了,他們是一群饕餮著,饕餮的是國家,是人民的血肉。 曾子的話,已經說過了幾千年,一個奴隸社會的窮文人說的話,完全不必當作什麼教義頂禮膜拜,他的話也絲毫沒有約束力,但我還是要你記住這句話: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我能不畏乎
3. 語文文言文翻譯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絕,斷絕。伯牙因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
比喻知己喪亡後,棄絕某種專長愛好,表示悼念。 古時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
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寡。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惋惜。
這就是「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當時伯牙是朝廷中人,而鍾子期不過是個樵夫。
兩人生活環境迥然。卻僅僅因為一首琴曲而相知相交, 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
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
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
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有句話叫聞弦音而知雅意 他們兩個互為知音 知音已死。
留琴何用 斷弦以鳴念知音而絕琴之意 當時伯牙是朝廷中人,而鍾子期不過是個樵夫。兩人生活環境迥然。
卻僅僅因為一首琴曲而相知相交, 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
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
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原文: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簡單翻譯: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
4. 語文 文言文 翻譯
原文]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雲。更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時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譯文〕 太史公說:《詩經》上有句話:「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寬廣的大道可以循著前進。」我雖然不能到達那裡,但是心中一直嚮往它。我讀孔子的書,想見他的為人。到了魯國,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車子、衣服和禮器,許多儒生在他家裡按時演習禮儀,我徘徊留戀,捨不得離開。天下的君王以及賢人是很多的,當時是光榮的,死後就完了。孔子是一個平民,傳到十幾代,讀書的人都尊崇他。從天子王侯,到全國研究六經的人,都以孔子的學說作為准則,孔子可以說是道德學問最高尚的人了!
〔注釋〕 這是《史記。孔子世家》的贊語部分,首先引用《詩經。小雅》,表達對孔子的崇敬;接著提出遺書、遺物和遺教,表示對孔子的嚮往;最後通過反襯來說明孔子演說對後世的影響。贊語含蓄而有餘味。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縣東南)人。他在魯國做過司冠,後周遊列國,一生主要從事於講學和著述,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世家:是《史記》創立的一種體例,一種記載地方政權始末,相當於國別史;一種是人物傳記,相當於列傳。本文屬於後者。孔子不是世襲封爵的王侯,司馬遷為了突出孔子學術思想對後世的影響,破例推崇,為孔子六傳,列入「世家」。贊:文章最後的論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