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小學語文課本
㈠ 74年學過的語文有那些深程
你想問的是1974年學過的語文有哪些課程吧?1974年學過的語文有《我們也要當紅軍》、《王小二》、《八角樓上》、《顆粒歸公》等課程。
70年代的小學語文課本在全國還沒有採用統一的編制,但是很多學校都會使用人教版的教材,那個時候的中小學教材還是十年制的,語文課本非常具有時代特徵。
但是因為處在70年代,所以並沒有收錄很多豐富的內容,不過那個年代的課本內容雖然有限,卻依舊擋不住祖輩們對於知識的需求。
㈡ 70年代小學語文書多少頁
70年代小學語文書幾頁
一年級上冊148頁,
一年級下冊178頁,
二年級上冊186頁,
二年級下冊170頁,
三年級上冊170頁,
三年級下冊172頁,
四年級上冊185頁,
四年級下冊186頁,
五年級上冊184頁,
五年級下冊193頁,
六年級上冊174頁,
六年級下冊174頁.
㈢ 七十年代小學語文課文武漢長江大橋的課文
清晨,我來到南京長江大橋.今天的天氣格外好,萬里碧空飄著朵朵白雲。大橋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壯麗。波浪滾滾的江水中,9個巨大的橋墩穩穩地托住橋身。
正橋連接著22孔引橋,彷彿一條鋼鐵巨龍卧在大江上面。大橋分兩層,底下一層是火車道,鋪著雙軌,上面一層是公路,公路兩邊是人行道。寬闊的公路上,行人車輛穿梭似的來來往往。
我沿著人行道,走近正橋。兩座雄偉的工農兵塑像左右挺立。塑像後面,聳立著兩個高大的橋頭堡,頂端的一面面紅旗,映著陽光,十分艷麗。正橋筆直的公路上,一對對玉蘭花燈柱,像等候檢閱的隊伍,站得整整齊齊。
我手扶著橋欄桿,站在大橋上,遠望江面,江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隨著波浪時起時伏,側耳傾聽,一列列火車鳴著汽笛,從腳下呼嘯而過。滔滔的江水浩浩盪盪,奔向大海。自古稱作天塹的長江,被我們征服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此文出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南京長江大橋》
(3)70年代小學語文課本擴展閱讀
武漢長江大橋於1955年9月1日動工興建;於1957年7月1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於1957年10月15日通車運營。
武漢長江大橋西起楚琴立交,上跨長江水道,東至中山路;線路全長1670米,主橋全長1156米;上層橋面為雙向四車道城市主幹道,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下層為雙線鐵軌,設計速度160千米/小時;總投資額為1.38億人民幣。
民國2年(1913年),在詹天佑的支持下,國立北京大學(現北京大學)工科德國籍教授喬治·米勒帶領夏昌熾、李文驥等13名土木門學生,到武漢來對長江大橋橋址進行初步勘測和設計大橋的實習;雖此次規劃未獲得實行,但其選址被歷史證明為十分適宜,與此後幾次規劃選址基本相同。
民國18年(1929年),國民政府成立武漢特別市政府,而劉文島就任武漢特別市市長後,再次邀請華德爾來華,研商武漢長江建橋之事,可惜由於建橋耗資巨大而無下文,加之國民政府正忙於應付內部軍事派系斗爭,包括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等內戰,無暇顧及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
㈣ 論雷峰塔的倒掉是哪年小學語文課本
《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曾在兩個不同時期被作為課文入選過中學語文教材。一是從20世紀20年代初至1949年以前,那時,魯迅雖然開始新文學創作不久,但他的作品已經被各大書局和教育機構收編入中學課本之中。《論雷峰塔的倒掉》正是其中之一。 但是1949年之後,這篇文章卻從教材中「消失」了。到了上世紀70年代,這篇雜文又再次在教材中出現,到了90年代,這篇文章又被請出了一些版本的課本。 初中語文課本 滬教版:八年級上 (實驗本) 第四單元 走近魯迅 23課
㈤ 七十年代的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一篇發生在 黑龍江佳木斯市的課文,好像是馬受驚了什麼的,誰知道是什麼課文
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第2回
㈥ 自從盤古開天闢地,我就寂寞的躺在這里,從沒見過人是什麼樣子,陪伴我的只有野兔和狐狸。
呵呵,咱們是同齡人。
這是小學三年級上半年的課本內容(第5冊),題目叫《新農場》
新農場
自從盤古開天闢地,
我就寂寞地躺在這里;
從沒見過人是什麼樣子,
陪伴我的是野兔和狐狸。
我沒有歡笑,也沒有幻想,
總是埋怨自己沒有出息;
野草和泥沼將我掩蓋,
春姑娘對我理都不理。
真是做夢也想不到啊,
事情會發生得這樣神奇:
不知從哪兒開來這么多機器,
隆隆聲打破了幾千年的沉寂。
肥沃的黑土見到了陽光,
陣陣散發著春天的氣息;
從此我變成祖國的農場,
人們把無數珍寶撒在我懷里。
㈦ 70年代小學語文書多少頁
80頁。70年代的小學語文書一共有80頁,是黑白配畫的語文書,採用的是全國十年制的教學模式,語文課本非常具有時代特徵,但是在80年代以後,該書就被取代,換成了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