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

發布時間: 2023-09-12 13:07:44

❶ 部編本八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大全

在生活中,到處有語文,比如在網上啦;生活中啊;學校里呀……都離不開語文,到哪裡,哪裡就有語文,不管是那裡的地方話,還是標準的普通話。 部編本 八年級 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大全有哪些? 一起來看看部編本八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大全,歡迎查閱!

八年級下冊 語文知識

《與朱元思書》

1.文學常識

吳均,南朝梁文學家。吳均長於描寫山水景物,風格峻拔清新,時人紛紛效仿,稱為「吳均體」。

2. 文章 思想內容

本文作者從行船游江的實見實感出發,由遠及近地著力描繪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發了作者對官場的厭倦、對功名利祿的鄙視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點字詞

【字音】

縹碧(piǎo)急湍(tuān)

軒邈(xuān miǎo)泠泠(líng)

嚶嚶(yīng)鳶飛(yuān)

戾天(lì)經綸(lún)窺谷(kuī)

【通假字】

(1)蟬則千轉不窮(通「囀」,鳥鳴,文中指蟬鳴)

(2)窺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異義】

(1)一百許里

古義:附在整數詞之後,表示約數。

今義:應允,或者,可能。

(2)鳶飛戾天者

古義:至,到達。

今義:罪過,乖張。

(3)經綸世務者

古義:籌劃,治理。

今義:比喻規劃、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詞多義】

(1)絕

猿則百叫無絕(動詞,窮盡、斷絕)

天下獨絕(形容詞,絕妙)

(2)上

負勢競上(動詞,向上生長)

橫柯上蔽(名詞做狀語,在上面)

(3)直

直視無礙(形容詞,一直)

爭高直指(形容詞,筆直)

(4)百

一百許里(數詞,指十個十)

猿則百叫無絕(數詞,極言其多。這里指不停地,相當於副詞。)

(5)無

直視無礙(副詞,沒有)

猿則百叫無絕(副詞,不)

【詞類活用】

(1)負勢競上

名詞做動詞,向上生長

(2)互相軒邈

形容詞做動詞,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3)任意東西

名詞做動詞,向東或向西

(4)風煙俱凈

形容詞做動詞,消凈,散凈

(5)橫柯上蔽

方位名詞做狀語,在上面

(6)猛浪若奔

動詞做名詞,飛奔的馬

(7)望峰息心

動詞使動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從流飄盪,任意東西(省略主語「小船」)

(2)急湍甚箭(省略介詞「於」,應為「急湍甚於箭」)

倒裝句

鳶飛戾天者(後置定語,應為「飛戾天之鳶者」)

4.重點問題

(1)「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觸景生情、以情明志,既從側面表現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山中的各種聲音,有什麼作用。

作者描寫了山中的各種聲音,表面上看來熱鬧異常,其實卻是以鬧寫靜,顯示出山深無人的幽靜。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會,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嚮往。為後文的「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埋下伏筆,強調大自然對人潛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現了大自然的美麗。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總結

1、《小石潭記》

石潭記,唐朝詩人柳宗元作品。《小石潭記》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小石潭記》記敘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的感情。本文抒情上偏向於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1) 一詞多義:

①可:大約,潭中魚可百許頭;可以,能夠,不可久居。

②從: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隨,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過清。

④差:長短不一,參差披拂;交錯,動詞,其岸勢犬牙差互。

⑤以:因為,以其境過清;表示前一行為是後一行為的的 方法 或手段,「一」前面的成分是後面動詞的狀語,可以不譯,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樂:以…為樂,心樂之;逗樂,嬉戲,似與游者相樂。

⑦見:動詞,通「現」,出現,下見小潭;動詞,明滅可見。

(2)古今異義:

①小生:古義青年,後生,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②去:離開,乃記之而去(於是記下這番景緻便離開了。);今常用義為「往」。

(3)詞語活用:

①西,向西,名詞作狀語。例句: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樂:a.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例句:心樂之;b.形容詞作動詞,嬉樂,逗樂,似與游著相樂。

③下,a.名詞作狀語,向下。例句:日光下澈;b.名詞作狀語,在下面,下見小潭。

2、《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是一篇為重修岳陽樓寫的記。由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較為出名和引用較多的 句子 。《岳陽樓記》能夠成為傳世名篇並非因為其對岳陽樓風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陽樓記》一文抒發先憂後樂、憂國憂民的情懷。

(1)通假字:

「具」通「俱」,全,皆。

「屬」通「囑」,囑咐。

(2)古今異義:

①微:沒有,微斯人;今義細小。

②氣象:景象,氣象萬千;今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

(3)一詞多義:

①以:來,屬予 作文 以記之;因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②觀:看,予觀夫巴陵勝狀;景色,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③一:一,一碧萬頃;全,長煙一空。

④開:放晴,連月不開;打開,開我東閣門;開設,設置,旁開小窗。

⑤則:那麼,然則何時而樂耶;就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⑥極:極點,感極而悲者矣;盡,此樂何極。

⑦或:有時候,而或長煙一空;或許,也許,或異二者之為。

⑧空:天空,濁浪排空;消散,長煙一空。

⑨通:順利,政通人和;通向,北通巫峽。

⑩和:和樂,政通人和;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a、夫:那,予觀夫巴陵盛狀;發語詞,不譯,夫環而攻之;丈夫,女子的`配偶,夫鼾聲起。

b、去:離開,去國還鄉;距離,西蜀之去南海;逃離,逃跑,委而去之。

c、為:行為,活動,或異二者之為;做,為,全石以為底。

(4)詞語活用: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形容詞作狀語,「先」「後」是形容詞,在這里意思是「在…之前」和「在…之後」,作狀語。 句意: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樂。

②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名詞作動詞,做……太守。

(5) 成語 積累:

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政通人和:政事通遂,人們和樂。信任國泰民安。

(6)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A:判斷句: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表判斷)

這些就上岳陽樓的壯麗的景色。

B:倒裝句:

①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狀語後置,「於其上」介賓 短語 作「刻」的狀語,後置。正常的語序應為「於其上刻唐賢今人詩賦」。譯:在岳陽樓上 雕刻 了唐代名家和近人的試賦。)

②多會於此(狀語後置,「於此」介賓短語作「會」的狀語,後置。正常的語序因為應為「多於此會」。譯:大多在這里聚會。)

③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定語後置,「高」是「廟堂」的定語,「遠」是江湖的定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為「居高高之廟堂」,「處僻遠之江湖」;譯:在朝廷上做官就為拚命百姓憂慮;不再朝廷上做官就替君主擔憂。)

④吾誰與歸?(賓語前置,「誰」是介詞「與」的賓語,疑問句中常前置。正常語序應為「吾與誰歸」。譯:我和誰一道呢?)

微斯人,吾誰與歸?

要不是這種人,我又同誰在一起呢?

C:省略句:

(其)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其」即洞庭湖。

譯:(它)連著遠方的山脈,吞噬著長江的流水,浩浩盪盪,寬闊無邊;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變化,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

(藤子京)屬予作文以記之。

(藤子京)囑咐我寫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D:翻譯: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譯:是因為他們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悲或喜。

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譯: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歸納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通過歷史上六個著名人物從卑微到顯貴的事例和有關道理,論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中心論點。

2.重點字詞

舜(shùn)畎(quǎn)畝 膠鬲(gé)

曾益(zēng)拂士(bì)

【通假字】

(1)所以動心忍性

忍,通「韌」,堅韌

(2)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輔佐

(3)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4)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衡,通「橫」,梗塞,不順

【古今異義詞】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古義:這;

今義:判斷動詞

(2)富貴不能淫

古義;使……惑亂、迷惑;

今義:淫亂

(3)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古義,搗土用的杵;

今義,建築,修建

(4)管夷吾舉於士

古義:獄官;

今義:軍人

(5)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古義:征驗,表現;

今義:走遠路(多指軍隊);討伐

(6)征於色,發於聲,面後喻

古義:了解,明白;

今義:比方

【詞類活用】

(1)使動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勞其筋骨(勞:使……勞累)

餓其體膚(餓:使……飢餓)

空乏其身(空乏:使……經受貧困之苦)

動心忍性(忍:使……堅韌)

行拂亂其所為(亂:使……受到阻擾)

(2)動作狀:

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在國內)

出則無股國外患者(出:在國外)

(3)名作動:

人恆過(過:犯錯誤)

【一詞多義】

(1)發

舜發於畎畝之中(發,被起用)

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發,顯露)

(2)於

舜發於畎畝之中(於:介詞,從)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於:介詞,給)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於:介詞,在)

(3)拂

行拂亂其所為(fú,違背)

入則無法家拂士(bì,同「弼」,輔佐)

(4)士

管夷吾舉於士(名詞,獄官)

入則無法家拂士(名詞,賢士)

【其他重點詞語解釋】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任:責任,擔子

2.行拂亂其所為

拂:違背,逆,不順

3.而後作

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4.征於色

征:征驗

5.而後喻

喻:明白,了解

6.入則無法家拂士

入:在裡面,指國內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輔佐君主的賢士

7.國恆亡

恆:常

【重點語句翻譯】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翻譯:所以,上天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個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體膚受飢餓,使他身受貧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順。

2.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翻譯:內心困擾,思慮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並在聲音上顯露出來,然後人們才了解他。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翻譯:在國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憂患,國家常常都有滅亡的危險。

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翻譯: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譯:(用這些來)使他內心驚動,性情堅忍起來,增加他原來所沒有的才幹。

【重點內容】

一、整體把握:

文章採用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相結合的方法,層層深入地論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觀點。全文共兩部分。第一部分:用排比句式,列舉了歷史上六個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論證人才要在憂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從正反兩方面論證經受艱苦磨煉的必要性,說明人才在困難中造就,安逸享樂能使人(國家)死亡。

二、具體問題:

1.文章講的是逆境中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文中第一段所舉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是在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後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啟下的句子: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與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講客觀條件對造就人才的作用,闡述的道理是:成就大業,必須先經受苦難磨練。

其中闡述在思想上磨練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動上受磨練的句子是: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行為。在生活上經受磨練的句子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其結果才能動心忍性,(受磨練的益處)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講人的主觀因素對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發人的鬥志。

寫人心理狀態的變化: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寫人面部表情的變化: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6.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受磨練的好處,從正面講磨練激發人鬥志(個人):人恆過,然後能改。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從反面揭示國家滅亡的原因(國家):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7.孟子對治理國家提出的論斷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孟子認為國家要長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

冀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

《富貴不能淫》

1.文學常識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人,著名思想家、 教育 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註: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著)。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宋朝朱熹把《孟子》《論語》《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2.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針對景春所謂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導儒家的仁義禮智。

3.重點字詞

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

【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異義】

(1)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古義:真正,確實

今義:誠實

(2)父命之

古義:教導,訓誨

今義:命令

(3)丈夫之冠也

古義:成年男子;

今義:女子的配偶

【一詞多義】

(1)戒

戒之曰(告誡)

必敬必戒(謹慎)

(2)之

往之女家(動詞,到)

妾婦之道(助詞,的)

與民由之(代詞,指正道)

【詞類活用】

(1)威武不能屈

使動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形容詞使動用法;苦:使……痛苦;勞:使……勞累;餓:使……飢餓;空乏:使……受到貧困之苦。

4.重點內容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處世態度):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你怎樣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貧,威」這一大丈夫的標准?

富貴的時候不能被其迷惑,貧賤不能使其改變自己的道德修養,威逼利誘不能使其屈服。這樣才叫大丈夫。無論境遇如何,都不能改變個人的操守,一個人要有自己的處世態度與原則,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更應時刻注意。

2.對於孟子提出的「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這一主張你有怎樣的認識?

得志時與百姓同行,不得志時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即得志時要心懷百姓為民做主,做一個好官。不得志則要加強自我修養,決不能在道德修養上放低要求,力爭做個好人。

3.請對比分析孟子所說的「妾婦之道」與「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為無原則的順從(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如張儀等人,無原則的順從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則表示為「富,貧,威」是對仁義禮的堅守,正如儒家倡導的那樣「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部編本八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歸納大全相關文章:

★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部編版內容

★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部編版

★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重點

★ 語文八年級下冊部編版知識點

★ 初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賣油翁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課本下冊所有古詩詞(附練習題))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知識點歸納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知識點

★ 部編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知識點歸納

★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復習資料

❷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部編版

淵博的人是多麼神奇啊,他們的大腦像蜘蛛網,粘住所有知識的小昆蟲。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八年級 下冊 語文知識 點部編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1

第18課《在長江源頭各拉丹東》

一、作者簡介

馬麗華,山東濟南人。197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 散文 《藏北游歷》《西行阿里》《靈魂像風》, 報告 文學《青藏蒼茫》,散文集《終極風景》《追你到高原》,詩集《我的太陽》,長篇小說《如意高地》等。被譽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二、 故事 背景

1996年,馬麗華從遙遠的山東來到西藏,正如三毛痴迷於撒哈拉大沙漠一樣,馬麗華深情地眷戀著藏北高原的雪山草地。西藏這種自然和人文「秘境」,讓馬麗華產生了「審美眩暈」。馬麗華的足跡幾乎走遍了西藏的每一個角落。她曾自豪地寫道:我所能談及的西藏已被自己的目光注視過,已被自己的雙腳接觸過,已被自己的心靈感知過。多年的西藏游歷,讓馬麗華有機會對自己的所到之處進行觀察、欣賞、體驗、記錄,這段經歷不經意間構成了她個人生命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馬麗華說:從中提取的關鍵詞,全都響亮而光彩。

三、理解詞義

1.醞釀:比喻做准備工作,如事先考慮、商量、相互協調等。

2.恭順:恭敬順從。

3.豁然:形容開闊或通達。

4.虔誠:恭敬而有誠意。

5.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地到來。

6.歷歷在目:(物體或景象)一個一個清清楚楚的在眼前。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總寫各拉丹冬的特點,交代時代背景。

第二部分(②—?):描寫「我」在各拉丹冬的所見所感。

第三部分( ? ):發現流水,抒發情感。

五、問題歸納

1.「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富有雕塑感。」一句運用什麼修辭?這句話有何作用?

此句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各拉丹洞散冬雪山稜角多、層次分明,富有雕塑感的特點。

2.第①段的結尾句,有什麼必要?

交代長江考察熱及有探險者犧牲在這項事業里,說明「認識長江」是一項既危險又偉大的事業。這次「我」隨攝制組接近各拉丹東也是一件危險而又偉大的事情,為下文描寫各拉丹東作鋪墊,引起讀者的關注。

3.第②段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有什麼表達效果?

准確生動地刻畫出了各拉丹冬嚴寒氣候停留的時間之久。增強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為下文描寫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艱難埋下伏筆。

4.寫安托師傅「力大如牛」,而此時卻「氣喘吁吁」,有什麼作用?

「力大如牛」的安托師傅都「氣喘吁吁」,側面襯托出各拉丹東環境的惡劣。

5.作者把走路,比作劈靂舞的太空步,有什麼作用?

本題運用比喻效果分析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幽默風趣的筆調把活動時緩慢的動作比作霹靂舞的「太空步」,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高原反應帶給作者的痛苦。

6. 「蠕動」一詞有何表達效果?

「蠕動」一詞傳神地寫出了人在冰谷里行走時身影的渺小,側面表現了冰谷的寬闊巨大。

7. 「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造力。」請從詞的角度賞析這句話。

本題運用賞析 句子 三步法。「賣弄」本是有意顯示、炫耀自己的本領的意思,派襲這里是貶詞褒用,生動塵顫兄形象地寫出了冰峰、冰河、冰谷等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冰塔林奇美景色的贊美之情。

8. 「眼看著興致極高的夥伴們,大口喘著氣,扛著攝影器材,翻過一面冰牆,不見了。」從對夥伴們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我」怎樣的心情?

本題運用對比作用分析法。「我」正遭受著缺氧反應與新傷的劇痛,無法行動,而夥伴們卻興致高昂繼續工作,在強烈的對比中表現了「我」郁悶的心情及對夥伴們的羨慕之情。

9. 「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這句話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請簡要賞析。

運用短句,富有節奏感,具有音律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改變冰體形態的驚訝、贊美之情。

10.第?段中「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此處的想像有什麼作用?

由冰川的裂紋和皺褶想像到漫長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後退,並通過對「是否就是年輪」的疑問,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力的贊美。

11.結尾句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和作用?

本題運用結尾句(段)作用分析法。結構上,首尾呼應,使 文章 結構完整。內容上,交代了作者在各拉丹冬發現流水聲,暗示各拉丹冬是長江的源頭,寓情於景,贊美各拉丹冬作為長江源頭哺育了西藏,哺育了中華文明。

六、課文主題

本文記述了「我」跟隨攝制組在各拉丹冬遊覽的經歷,描繪了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及自然景物給「我」帶來的震撼,表達了「我」對自然神奇偉力的贊美。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2

第19課《登勃朗峰》

一、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作家,其作品風格以幽默和諷刺為主,既富於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代表作品有《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耶歷險記》《百萬英鎊》《競選州長》等。

二、理解詞義

1.翌日:次日。

2.巉峻:險峻陡峭。

3.拾級:逐步登階。拾,輕步而上。

4.絡繹不絕:形容(人、馬、車、船等)前後相接,連續不斷。

5.輕歌曼舞:輕松愉快的歌聲和柔和優美的舞蹈。

6.瞬息萬變:形容極短的時間內變化快而多。

7.紛至沓來:紛紛到來;連續不斷地到來。

8.名副其實: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

三、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交代我們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況。

第二部分(②—⑥):描繪登勃朗峰時的所見所感。

第三部分(⑦—⑩):敘述下勃朗峰遇到的奇人奇事及驚險旅途。

四、問題歸納

1.作者為什麼認為乘車騎騾的遊客「可憐可憫」?

乘車騎騾的遊客暴曬於烈日之下,還不能休息,作者一行人徒步上山,既可在樹林中避暑納涼,又可稍作休息。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情況。

路上行人眾多,一路都為上坡且相當陡峭,天氣灼熱難當。

3.第②段,作者從哪些角度來寫景?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

從視覺角度描繪岩壁峻峭,丘崗蔥綠的特點,從聽覺角度描繪路途瀑布轟鳴的特點,表現了勃朗峰的山中美不勝收的奇景。

4.第⑤段中「稍作」「頃刻」「驟然」 在句中有什麼表達效果?

「稍作」「頃刻」「驟然」等詞表明時間之短,形象地表現出了勃朗峰光影斑駁、變幻無窮的情狀,勾勒出了一幅光與影變化多端的美麗圖景。

5.「潔白輕薄的雲朵……純潔的天使。」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本題運用比喻作用分析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潔白輕薄的雲朵比作身披霓裳羽衣的純潔天使,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勃朗峰雲朵的輕柔純凈的特點。

6.請從描寫 方法 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的表達效果。

本題運用語言描寫作用分析法。運用語言描寫,准確細膩地寫出了車夫車技的嫻熟及狂妄自信的性格,為後文寫下山的驚險旅途埋下伏筆。

7.分析「一概不顧」「騰空而起」的表達效果。

本題運用關鍵詞語表達效果法。「一概不顧」寫出了馬車的速度之快,「騰空而起」寫出了行進路途的危險,兩個詞形象地表現了「我們」在下山途中路途驚險刺激的情形。

8.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車夫的性格特點。

自信、幽默的性格以及鎮定的特點

9.本文的語言極具特色,請舉例分析。

(1)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語言生動形象。如第⑤段「那朵朵白雲精美柔細,宛如游絲蛛網一般」的比喻,把白雲寫得富有美感。

(2)大量短句的使用,讓語言富有美感。如第⑤段「但見色彩斑斕,彩霞滿天,白雲繚繞,輕歌曼舞」 ,節奏整齊,音律和諧。

五、課文主題

本文記述了作者與友人游覽勃朗峰的經歷,重點描繪了勃朗峰的美景及富有傳奇色彩的趣聞逸事,表達了作者對勃朗峰的喜愛及贊美之情。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3

第20課《一滴水經過麗江》

一、作者簡介

阿來阿來,藏族,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塵埃落定》《空山》《格薩爾王》。長篇小說《塵埃落定》榮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阿來成為茅盾文學獎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

二、故事背景

2012年,阿來到甘肅武威作關於藏 文化 圈邊緣區的一些相關調查工作,武威之行結束後又到了麗江。麗江市人民政府聽說作家阿來到了當地,就邀請他寫一篇關於麗江的、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文章。《一滴水經過麗江》就是應麗江當地政府此次邀請所作。

三、理解詞義

1.矗立:高聳地立著。

2.映照:照射。

3.蒼勁:①(樹木)蒼老挺拔;②(書法、繪畫)老練而雄健有力。

4.眺望:從高處往遠處看。

5.蜿蜒:(山脈、河流、道路等)彎彎曲曲地延伸的樣子。

6.目眩神迷:眼花繚亂,心神搖盪。多形容所見情景令人驚異。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⑤):敘述一滴水經歷漫長的黑暗與等待後,游覽麗江的情形。著重展現麗江古城的自然風景之美。

第二部分(⑥—⑩):敘述一滴水再次醒來後,游覽麗江的情形,展現了麗江古城的建築之美。

第三部分(?—?):敘述一滴水經歷玉河中的徘徊後游覽麗江的情形,展現麗江古城的民俗之美。

第四部分(?、?):交代一滴水離開麗江,奔向大海。

五、問題歸納

1.文章開篇「我是一片雪」的作用是什麼?「輕盈」一詞有什麼表達效果?

開門見山地點出「我是一片雪」,奠定了行文的基調,表明作者將以物的口吻來敘述故事。「輕盈」一詞准確傳神地刻畫出了雪落到玉龍雪山上時姿態輕柔優美的樣子。

2.「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聲喧嘩著撲向山下。在高山上,我們沉默了那麼久,終於可以敞開喉嚨大聲喧嘩。」句子中的兩個「喧

嘩」意思一樣嗎?各是什麼?

意思不一樣。第一個「喧嘩」指水多聲大而顯得水聲嘈雜;第二個「喧嘩」指「我們」由冰化成水、獲得自由後喧鬧、嬉戲的樣子。

3.「經過馬幫來往的驛道,經過納西族村莊里的人們,他們都在說:麗江壩,麗江壩。那真是一個山間美麗的大盆地。」這句話是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

運用了側面描寫,通過納西族人口中對麗江壩的贊美,側面寫出了麗江壩的美麗和聞名。

4.「後來,我知道,那時是明代,納西族的首領木氏家族率領百姓築起了名揚世界的四方街。」賞析句子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明代」意在表現四方街的歷史悠久,「納西族的首領木氏家族率領百姓築起」說明四方街建築的奇特。

5.「看見很多不同模樣的人。黑頭發的人,黃頭發的人。黑眼睛的人,藍眼睛的人。我看見了潭邊的亭台樓閣。看見了花與樹。我還順著人們遠眺的目光看見了玉龍雪山,晶瑩奪目矗立在藍天下面。」這句話用四個「看見」有什麼表達效果?

本題運用關鍵詞語表達效果法。第一個「看見」寫出了到這里的遊客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國家,表現了遊人之多,側面描寫出了古城麗江的出名;後三個「看見」從正面概述了古城麗江的景色。

6.「人們在橋上,在堤上,說著不同的語言。在不同的語言里,都有那個詞頻頻出現:麗江,麗江。」 說說 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有什麼作用?

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描寫方法,通過不同語言中頻頻出現「麗江,麗江」,從側面寫出了遊人對麗江美景的喜愛和贊美。

7. 「我乘水車轉輪緩緩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獅子山上蒼勁的老柏樹,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見了順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築就這樣依止於自然,美麗了自然。 」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這句話。

本題運用排比效果分析法。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麗江古城的美麗的自然景觀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觀的高度融合的特點。一氣呵成,使人震撼。

8.「我立即投身進去,讓這個澆花的婦人,把我帶進了納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蘭花在盛開。澆花時,我落在了一朵香氣隱約的蘭花上。」這是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

運用細節描寫,描繪了麗江古城民眾的悠閑生活的場景,體現了麗江人民恬靜平和的生活。

9.「在這里,盡情歡歌處,夜涼如水,他們的心像一滴水一樣晶瑩。」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本題運用句子含義理解「三抓一聯系」法。古城是平靜、純朴的,在古城的氛圍里,人們浮躁的內心如水滴一般晶瑩,即使歡笑、歌唱,內心也是沉靜、安定的。

10.結尾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以一滴水的方式走過麗江的喜悅之情,也表現出作者對麗江古城的熱愛。

11.作者為什麼要以一滴水的名義來寫自己游歷麗江的情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作者以一滴水的名義,運用第一人稱的敘述口吻,通過一滴水的視角來看麗江古城,以一滴水自述自己在麗江古城的所見所聞,讓一滴水來替自己思考、說話。通過擬人化的描述,向讀者展現了麗江古城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風情。這樣寫,便於作者在描繪麗江古城的美景的同時,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能帶給讀者強烈的現場感。

六、課文主題

本文以一滴水的口吻,用第一人稱寫了一滴水游歷古城麗江的旅程,著重展示了古城麗江風景、建築及民俗之美,表達了作者對古城麗江的無限熱愛之情。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部編版相關文章: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整理

★ 八年級下冊語文書知識點

★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重點

★ 8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知識點

★ 初二語文下冊知識點匯總

★ 八年級語文下知識點人教版

★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基礎知識清單

★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八課知識點整理

★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材全解

❸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部編版內容

經營你的才能,既要多學習,多積累知識,更要學會調控你的情緒。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八年級 下冊 語文知識 點部編版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部編版1

第21課《〈莊子〉二則》

一、作者簡介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人,戰國時期哲學家。他繼承並發揚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莊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莊子》一書中。《莊子》中的 文章 以獨特的藝術造詣絕響於先秦諸子作品之中,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螞拆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課文翻譯

北冥有魚

原文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注釋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鯤:大魚名。

鵬:大鳥名。

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

垂:懸掛。

譯文

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作鯤。鯤的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作鵬。鵬的脊背,不知道幾千里;當它振翅而飛時,它的翅膀像懸掛在天空的雲。

原文: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注釋

海運:海水運動。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志:記載。

水擊:擊水,拍打水面。

摶:盤旋飛翔。

扶搖:旋風。

去:離開。

息:氣息,這里指風。

譯文

這只鳥,在海動風起時就遷往南海仔答。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齊諧》是一本記載怪異的事物的書。《齊諧》中說:「當鵬鳥遷往南海時,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就達三千里,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

原文: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注釋

野馬: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

是:這樣。

譯文

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原文: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注釋

濠梁:濠水上的橋。濠,水名,在今安徽鳳陽。

鯈魚:一種白色小魚。

是:這。

譯文

莊子與惠子在濠水上的橋上遊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原文: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注釋

全:完全,肯定(是這樣)。

譯文

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肯定(是這樣)!」

原文: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念物慧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釋

循其本:追溯語題本原。

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你說「你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等等。雲者,助詞,用於句末,表提頓,以引起下文。

譯文

莊子說:「請追溯話題本原。你說『你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等等,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三、問題歸納

北冥有魚

1.作者為什麼要將鯤鵬所居之地定為「北冥」?

「北冥」是特別之詞,為莊子創造,含義新穎,其中透露出曠遠神秘的意味,暗示著北冥是非世人所能見,亦非人智所能測的,這種意味與鯤鵬神秘的形象融為一體。

2.本文開頭描述鯤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美氣勢與論述 「逍遙游」有什麼聯系?

鯤鵬展翅高飛,必須憑借六月的大風。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借外力才能活動,從而回答了「逍遙」要有所依憑。

3.作者把鯤鵬的居住地定為「南冥」,目的何在?

把鯤鵬的目的地「南冥」與出發地「北冥」對舉,表明鯤鵬從渺遠幽深的極北之地遷徙至極南之地,可見其志向極遠。

4.作者假借齊諧之言,有什麼目的?

作者假借齊諧之言,讓人們相信鯤鵬的真實性。運用豐富的想像,奇特的誇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5. 「野馬」「塵埃」的運動依靠什麼?寫它們有什麼作用?

「野馬」「塵埃」的運動也必須依靠氣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里和鵬相比,說明萬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須憑借,要依靠),世上的萬物無論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處在不同的束縛之中。因此,大鵬也好,「野馬」「塵埃」也好,狀似逍遙,其實並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

6.鯤鵬的形象是怎樣的?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

鯤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怒而飛時氣勢壯美。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長度:從北海到南海;高度:九萬里)四個方面極寫鯤鵬形象磅礴壯觀。用誇張的手法描述鯤鵬,「不知其幾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雲」言其翼,「北冥」「南冥」「九萬里」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鯤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

7.你敬佩鯤鵬嗎?談談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敬佩鯤鵬,因為鯤鵬入深海,翔九天,胸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搏擊長空,縱橫大海,就像范仲淹、諸葛亮等歷史人物,他們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推動歷史向前發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為我喜歡知足常樂,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勞動者,他們 愛崗敬業 ,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

1.莊子堅持認為「出遊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

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2.莊子為什麼不正面回答惠子的問題?

莊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問題,而採用反問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論「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魚」,足見莊子的機智。

3.莊子是如何擺脫惠子的追問的?

莊子返回爭論的起點,回轉話題,偷換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釋成「哪裡知道」,機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發難。莊子的機智靈活躍然紙上。

4.從文中可以看出兩人的思想和性格差異是什麼?

惠子好辯,對於事物更多的是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缺乏美學意義上的欣賞與關照。而莊子偏於美學上的觀賞,能從自由活潑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輕松、閑適、愉悅,讓人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並為之深受感染。

5.《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中莊子為什麼堅持認為魚是快樂的?

莊子的一些思想對我們理解他所說的「魚之樂」不無啟發。莊子追求「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認為魚「樂」,其實也就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莊子還推崇「自然」,反對「人為」,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遊,這是符合莊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斷定魚「樂」是理所當然的事。

四、課文主題

《北冥有魚》一文中莊子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於一定的條件的,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的。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一文中莊子與惠子關於人是否「知魚之樂」的論辯,表現了莊子機智、巧妙的論辯風格,也表現了莊子「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部編版2

第22課《〈禮記〉二則》

大道之行也

一、課文翻譯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注釋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 句子 的獨立性。

為:是,表判斷。

與:同「舉」,推舉。

修:培養。

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公共的。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乾的人,(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原文: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注釋

親其親:第一個「親」,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親;第二個「親」,父母。

子其子:第一個「子」,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子;第二個「子」,子女。

終:終老,終其天年。

矜、寡、孤、獨、廢疾者:矜,同「鰥」,老而無妻;寡,老而無夫;孤,幼而無父;獨,老而無子的人;廢疾,有殘疾。

分:職分,指職業,職守。

歸:歸宿。

於:在。

譯文: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有殘疾的人都有人供養,男子有職業,女子有歸宿。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並非出於自己想私藏力氣,恨它不出於自己,但願意多出力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原文: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注釋

是故:即「故是」,可譯為「因此」。

亂:指造反。

賊:指害人。

作:興起。

外戶:大門。

閉:關(門)。

謂:叫作、稱作。

大同:指理想社會。

譯文:因此奸詐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盜竊、造反害人的事不會興起,所以(家家戶戶)大門不關。這叫作理想社會。

二、問題歸納

1.談談你對「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理解。

「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三個分句是對治理社會的最高准則「大道」的分述。「天下為公」是說政權屬於社會的全體成員,「選賢與能」是說社會的管理者應由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乾的人擔任,「講信修睦」說的是社會成員之間應當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2.談談你對「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理解。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父母、撫育子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是對各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 特別要對「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實行生活保障。這句話點出了大同社會一個方面的特徵: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在形式上運用了排比的修辭,形成整齊劃一的句式,增強了表達效果。

3. 「有分」「有歸」點出大同社會的什麼特徵?

「有分」就是有穩定的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這是大同社會另一個方面的特徵: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4.寫人們對財物、勞動的態度,說明了什麼?

通過人們在對待財物和勞動上毫無私心的表現,點出大同社會又一方面的特徵: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5.從「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當時社會怎樣的狀況?

「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是大同社會安定、和諧的狀況的反映,其中折射出現實社會的黑暗、陰險,這正是人們迫切追求理想社會的原因。

6.「大同」社會和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世外桃源」顯然是根據「大同」社會的體制構想出來的,是「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的藝術再現,二者都描繪了理想的社會藍圖,「大同」社會中人人都能受到關愛的基本特徵,在「世外桃源」中有具體的體現,如從「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為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生活極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的「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體現。

三、課文主題

《大道之行也》通過對理想社會的特徵的描述,闡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表達了「天下為公」的思想。

雖有嘉餚

一、相關資料

《禮記》,儒家經典之一,戰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由西漢戴聖編纂而成,共49篇。《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方面,其中《大學》《中庸》《禮運》等篇有較豐富的哲學思想。

二、課文翻譯

原文: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注釋

雖:即使。

嘉餚:美味的菜餚。

旨:味美。

至:到達了極點。

譯文;即使有美味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原文: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注釋

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 反思 。

自強:自己督促自己。

譯文:因此,學然後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後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後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後才能自己督促自己。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兌命》說「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三、問題歸納

1.開頭寫嘉餚的作用是什麼?

以嘉餚喻至道,運用比喻論證的 方法 ,說明「弗學,不知其善」的道理,將抽象的道理具體化,通俗易懂。

2.「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寫出了「學」「教」之後的結果,為下面的觀點作鋪墊。

3.「教學相長」該如何理解?

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互相促進,教使學有所增長,教人學習又反過來促進教人者知識的積累。

4.結尾引用《兌命》中的言論有什麼作用?

引用《兌命》中的言論,證明教和學是相輔相成的,使論證更有權威性。

5.試分析《雖有嘉餚》一文的論證思路。

本文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論證,最後得出「教學相長」這個結論。

四、課文主題

《雖有嘉餚》論述了教和學的關系,說明了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部編版3

第23課《馬說》

一、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為《昌黎先生集》。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著名領袖,主張「文以載道」,反對浮華文風,提出「唯陳言之務去」。韓愈推動了文學發展,被後世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 散文 句式靈活多變,文筆流暢而有氣勢,對後世的文風產生了巨大影響。

二、 故事 背景

這篇《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間。其時,韓愈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提拔,未被採納。他在京城應試覓官,奔走相告,一共待了10年之久,最後無限怨郁,離開長安。盡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後相繼依附於節度使董晉和張建封幕下,鬱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作《馬說》,發出「伯樂不常有」的感嘆。

三、課文翻譯

原文: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注釋

而:表示轉折,連詞,但是。

故:所以。

祗:同「祇」,只是。

雖:即使。

駢:兩馬並駕。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櫪:馬棚、馬廄。

以:用。

譯文: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可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馬,只是埋沒在那些做僕役的馬夫手裡,(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人們當然不會用「千里(馬)」的稱號稱呼(它)。

原文: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注釋

一食:吃一頓。

或:有時。

食:喂,現在寫作「飼」。

譯文: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的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去喂養它。

原文: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注釋

能:才能,能力。

外見:表現在外面。

且:尚且,況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樣。

安:怎麼。

得:能夠。

求:要求。

其:代詞,代指千里馬。

譯文: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領,(但)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不能表現在外面,想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不能夠,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

千里呢?

原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注釋

策:馬鞭,這里是「鞭打」的意思。

以:按照。

道:規律,方法。

盡其材: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材,才華,現在寫作「才」。

通其意:通曉它的意思。

執:握著。

臨:面對。

譯文:鞭打它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喂養它不能使它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握著馬鞭面對著千里馬,說:「天下沒有千里馬!」

原文:嗚呼!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注釋

嗚呼:表示驚嘆的語氣詞,相當於「唉」。

其:表示推測、反問的語氣。

譯文: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的不識千里馬呀。

四、問題歸納

1.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有什麼深層含義?

這是全文的主旨句,提出論點,表明作者的見解,強調了伯樂能識馬,千里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就會被埋沒,從而說明了伯樂對千里馬的決定作用。同時這句話也交代了世上眾多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 描繪千里馬悲慘遭遇的句子是什麼?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

「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描繪了千里馬的悲慘遭遇,表現了作者對封建統治階級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不滿,字里行間充滿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3. 在作者看來,「伯樂」與「千里馬」哪個更重要?為什麼?

伯樂更重要。因為先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或者:因為沒有伯樂,千里馬也就被埋沒了。)

4. 作者認為「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麼?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是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

5.文章第②段結尾句運用了什麼句式?有什麼作用?

此題考查反問句表達效果分析法。運用了反問句式,揭示了「食馬者」的愚妄淺薄,傳達出作者的委屈和憤激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不重視人才的不滿。

6. 最後兩句在全文中有什麼作用?

「其真無馬邪」承上文「天下無馬」,表示作者對執策者的反詰,同時為下句蓄勢;「其真不知馬也」收束全文,更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憤慨之情。

7.《本文有何現實 教育 意義?作為一個人才,你認為應該怎樣施展自己的才能?

讀了本文能認識到舊社會封建統治者埋沒、扼殺人才的可惡,深感生在新社會的幸福。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煉自己,使自己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有用之才。

「不患人不知,只患己不能」。在保持自己人格和尊嚴的同時,多一些自知之明,少一些清高和自負埋沒了聰明才智。耽誤了寶貴的青春年華。

一個人、尤其是自認為有才華和能力的人,就需要利用各種方式,為自己創造一個能夠施展才華的平台和機會。

8.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有什麼深層含義?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本文寓深刻的思想於具體形象之中。「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慧眼識人才者;「食馬者」比喻愚妄無知的統治者。作者以千里馬為喻,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埋沒人才的行為作了深刻揭露,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這種托物寓意的寫法,使文章不僅生動活潑,而且更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五、課文主題

本文借伯樂和千里馬為喻,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埋沒和摧殘人才表達了強烈的憤慨之情。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部編版內容相關文章: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歸納整理

★ 八年級下冊語文書知識點

★ 初二語文下冊知識點匯總

★ 8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知識點

★ 初二語文下冊古文知識點歸納

★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文重點

★ 八年級語文下知識點人教版

★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八課知識點整理

★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基礎知識清單

熱點內容
幫扶教師承諾 發布:2024-11-24 22:03:24 瀏覽:893
吉林瑞泰生物 發布:2024-11-24 21:27:32 瀏覽:164
班主任女友第一次 發布:2024-11-24 20:30:41 瀏覽:66
女教師吧 發布:2024-11-24 19:45:42 瀏覽:858
屈由歷史 發布:2024-11-24 19:40:09 瀏覽:580
高中地理app 發布:2024-11-24 19:17:09 瀏覽:881
上帝與新物理學 發布:2024-11-24 18:59:23 瀏覽:449
金源康生物 發布:2024-11-24 18:27:09 瀏覽:651
保定教育網 發布:2024-11-24 17:17:02 瀏覽:787
師德先進個人推薦材料 發布:2024-11-24 16:04:48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