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① 小學閱讀教學論文
小學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畝亮襲的中心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閱讀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小學閱讀教學論文範文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分析
【摘要】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會,閱讀能力會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速度,就成為了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小學生閱讀學習的特點,並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閱讀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夠為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學生從識字、認字到具備一定的文本閱讀能力,並能夠通過對文本的感知和體驗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學審美修養和分析處理文字信息的能力,這是小學語文閱讀教鍵源學的目標,也是新課程標准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提出的要求。在小學階段,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對於閱讀的興趣,並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擴充知識、陶冶情操就成為了我們應該探討的問題和方向。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學生要具備一定的文字和語文知識基礎,並達到一定的閱讀數量,日積月累,逐漸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和體系。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放在首位,從學生心理接受的特點出發,引導學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斕的讀書世界,只有以興趣為基礎,學生才能有閱讀的動力。另外,轉變閱讀教學的模式,靈活採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經驗,談談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一些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積累,培養興趣,擴大閱讀面
現在的小學生,每天接觸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來源於電視、網路等數字化媒體。圖像、圖片等直觀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許多學生會表現出對書本的厭倦和缺乏興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想辦法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來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並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書籍,擴大閱讀面,適當地做好導讀和引導,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閱讀。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製作一些圖文並茂的導讀教案,讓學生對將要閱讀的作品或者書籍,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師還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課堂時間,為學生朗讀一些優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和審美修養,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閱讀空間,高年級的學生還可以自主完成這樣的內容。只有不斷地日積月累,才能有所收獲。
二、精讀和泛讀相結合,適當滲透閱讀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會對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迅兄的作用,但是,我們不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這些技巧和方法,因為小學生還處在感性思維為主的階段,過多的條條框框會讓他們對閱讀失去熱情。其實,我們的閱讀應該是把精讀和泛讀結合起來進行的,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典型篇章,進行精讀講解,讓學生學會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並適當訓練一下學生的閱讀速度,滲透一些閱讀技巧。而對於絕大多數的閱讀內容,教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讀,給學生足夠的自我思考空間,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當學生積累到一定的閱讀量之後,他們就會對閱讀的內容和閱讀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體會,教師可以再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總之,教授和學習閱讀的方法要遵循靈活的原則,不能夠簡單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動的方式進行閱讀體驗、交流和探討
閱讀重在情感體驗與溝通,學生與作品產生一定的心理共鳴,並能把這種共鳴表達出來,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將會極大地提升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情。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建設圖書角的機會,讓學生們自己提供喜歡的閱讀書目,也可以讓他們把自己喜歡的書拿到學校和同學們互換閱讀和分享,這樣既可以節約資源,又可以讓學生養成一種自主閱讀的習慣。在學生閱讀了一些作品之後,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們互相談談閱讀的感受和體驗,也可以針對書中的某一話題,進行探討和辯論,教師也可以參與交流和討論,和學生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這種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多向互動和交流的教學方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也為閱讀延伸出更多的空間和可能性,在班級里營造出良好的讀書氛圍。
總之,小學生閱讀習慣與能力的提升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重視興趣的培養和方法的引導。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閱讀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法和閱讀計劃,不要急於求成,也不要做一些應試化的突擊訓練,要讓學生在輕松的閱讀氛圍中,逐步積累語言素材和閱讀經驗,以一種欣賞和體驗的方式來享受閱讀的過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讓學生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熱愛讀書,讓讀書成為他們獲取知識、提高自身修養的重要方式和途徑,為將來的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梁春蓮.“行為—認知”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教學與管理,2009年36期.
[2]劉慧,冉敏方.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4]崔巒.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十項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5]毛愛華,張興文.關於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小學閱讀教學論文範文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分析
【摘要】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會,閱讀能力會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速度,就成為了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小學生閱讀學習的特點,並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閱讀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夠為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學生從識字、認字到具備一定的文本閱讀能力,並能夠通過對文本的感知和體驗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學審美修養和分析處理文字信息的能力,這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也是新課程標准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提出的要求。在小學階段,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對於閱讀的興趣,並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擴充知識、陶冶情操就成為了我們應該探討的問題和方向。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學生要具備一定的文字和語文知識基礎,並達到一定的閱讀數量,日積月累,逐漸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和體系。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放在首位,從學生心理接受的特點出發,引導學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斕的讀書世界,只有以興趣為基礎,學生才能有閱讀的動力。另外,轉變閱讀教學的模式,靈活採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經驗,談談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一些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積累,培養興趣,擴大閱讀面
現在的小學生,每天接觸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來源於電視、網路等數字化媒體。圖像、圖片等直觀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許多學生會表現出對書本的厭倦和缺乏興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想辦法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來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並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書籍,擴大閱讀面,適當地做好導讀和引導,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閱讀。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製作一些圖文並茂的導讀教案,讓學生對將要閱讀的作品或者書籍,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師還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課堂時間,為學生朗讀一些優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和審美修養,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閱讀空間,高年級的學生還可以自主完成這樣的內容。只有不斷地日積月累,才能有所收獲。
二、精讀和泛讀相結合,適當滲透閱讀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會對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不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這些技巧和方法,因為小學生還處在感性思維為主的階段,過多的條條框框會讓他們對閱讀失去熱情。其實,我們的閱讀應該是把精讀和泛讀結合起來進行的,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典型篇章,進行精讀講解,讓學生學會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並適當訓練一下學生的閱讀速度,滲透一些閱讀技巧。而對於絕大多數的閱讀內容,教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讀,給學生足夠的自我思考空間,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當學生積累到一定的閱讀量之後,他們就會對閱讀的內容和閱讀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體會,教師可以再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總之,教授和學習閱讀的方法要遵循靈活的原則,不能夠簡單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動的方式進行閱讀體驗、交流和探討
閱讀重在情感體驗與溝通,學生與作品產生一定的心理共鳴,並能把這種共鳴表達出來,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將會極大地提升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情。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建設圖書角的機會,讓學生們自己提供喜歡的閱讀書目,也可以讓他們把自己喜歡的書拿到學校和同學們互換閱讀和分享,這樣既可以節約資源,又可以讓學生養成一種自主閱讀的習慣。在學生閱讀了一些作品之後,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們互相談談閱讀的感受和體驗,也可以針對書中的某一話題,進行探討和辯論,教師也可以參與交流和討論,和學生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這種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多向互動和交流的教學方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也為閱讀延伸出更多的空間和可能性,在班級里營造出良好的讀書氛圍。
總之,小學生閱讀習慣與能力的提升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重視興趣的培養和方法的引導。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閱讀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法和閱讀計劃,不要急於求成,也不要做一些應試化的突擊訓練,要讓學生在輕松的閱讀氛圍中,逐步積累語言素材和閱讀經驗,以一種欣賞和體驗的方式來享受閱讀的過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讓學生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熱愛讀書,讓讀書成為他們獲取知識、提高自身修養的重要方式和途徑,為將來的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梁春蓮.“行為—認知”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教學與管理,2009年36期.
[2]劉慧,冉敏方.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② 小學群文閱讀教學論文範文
大量的閱讀儲備不僅能提升小學生的人文素養,還可以提高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拓寬眼界與知識量。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小學群文閱讀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群文閱讀論文篇1:《淺談小學群文閱讀》
摘 要:鼓勵孩子課外閱讀,增加閱讀量,能讓孩子在閱讀中積累知識、擴大視野、提升語文素養;然而,許多孩子沒有這方面的傳條件。我們語文譽茄教師要為孩子解決書源,指導閱讀 方法 ,引導自主選擇、開展豐富的活動、搭建交流的平台,激發興趣,培養良好的習慣,為孩子創設好群文閱讀的環境,讓孩子能自覺的利用節假日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真正做到在閱讀中提升能力。
關鍵詞:書籍保障;方法指導;開展活動;閱讀氛圍;引向課外
群文閱讀就是一節課完成多篇 文章 的閱讀,是架起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橋梁,是高效活課堂之一,也是課改內容之一。進行群文閱讀可以積累知識,擴大視野,提升境界,因為閱讀挑戰的是我們的主動思維和 想像力 ,閱讀過程中促進我們去思考和提升。群文閱讀不僅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更重要的山褲是文學讓精神成長,讓一個人可以因為閱讀而有自信,有內涵,有夢想。我們每個語文老師都要認真組織學生群文閱讀,讓孩子們在每一次的閱讀中進行思考,觸碰心靈的火花。然而,僅靠課堂上四十分鍾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那就只能放在課外,教師應該盡力為孩子創設群文閱讀的環境。
一、建立班級圖書角、為孩子們提供書籍
班級圖書角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起著不可低估的,甚至是其他 渠道 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班級圖書角不僅可以營造積極、健康、文明的書香校園,加強學校 文化 建設,扎實推進素質 教育 ,還讓學生體驗到:好書伴我成長!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在課余時間認真閱讀圖書;對於愛看書的學生多多進行表揚,讓其起到帶動的作用。班級圖書角里書不一定要在校內閱讀,可以給圖書編上號,讓學生借回家,為了便於管理,我在班裡找一部分學生做圖書管理員,讓他來負責借閱和歸還。當然還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能愛護圖書。在學校讀書,老師可以指導和檢查,可是在家裡就有一些問題了,而學生在家裡讀書的時間又是最多的,並且在家裡讀書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定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還必須取得家庭的配合,給家長講明讀書的計劃,利用家長會、家訪和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共同對孩子進行教育,說明讀書學習的重要性,相信家長也會很好的配合。
二、培養群文閱讀的能力,將群文閱讀引向課外
群文閱讀應該彰顯閱讀的過程,准備展示交流的過程,充分展示交流的過程,充分展練交流的過程。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因此,許多教師在課堂上的群文閱讀只是蜻蜓點水,學生匆匆讀幾篇文章,連學生字詞讀錯了,也來不及糾正,還沒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就下課了,更別說遣詞 造句 ,文章的寫作方法的對比等。所以,課內培養群文閱讀的能力,鼓勵學生課外自覺進行群文閱讀才是上策。
(一)培養學生群文閱讀方法
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關鍵在於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會讀。“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長於課外”。這充分的說明了教師在課內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對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課內的閱讀教學是與學生課外閱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課堂上,教師定期給學生提供設計優良的群文,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結合合作學習,探究而發現群文奧秘,再來進行精彩的展示、交流,在共享中共同建構意義;讓學生自主發現群文中的主題。在引導學生從體裁、寫作方法、修辭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較,引導學生善於抓住重點,深入鑽研,善於質疑,獨立思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增加學生讀寫結合機會。這慶唯察樣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培養學生養成“讀、說、思、寫結合”的習慣
練自讀能力,練信息提取能力,練質疑能力,練探究能力,練思辨能力,練表達能力,練表現能力等是群文閱讀的宗旨。教師定期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對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方法指導的同時培養良好的閱讀的習慣。然後,教師將群文提供給學生,放手由學生閱讀,並按提示做好展示交流的准備,再精彩地展示和交流,活動過程由學生自主的,合作和探究。
鼓勵學生把閱讀到的優美詞句、 名人 名言 等摘抄下來背一背,鼓勵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質疑,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指導學生寫一寫閱讀感受,並在同學們中進行交流,也可以進行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鼓勵學生利用閑聊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交流對象自由選擇,介紹一篇自己最近閱讀的(或是自己喜愛的)文章。學生們在交流活動中獲得樂趣,學生們都滿腔熱情地投入,課外積極的尋找閱讀資料,認真閱讀,交流時各抒己見,這不僅培養了學生認真細致的讀書習慣,還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引導學生根據主題自主選擇群文閱讀的相關文章
在教學時圍繞一個或多個主題選擇文章,爭取每周用一節課進行學生的群文閱讀選文和閱讀方法的指導,還重視指導學生如何自主選擇群文閱讀的材料。
例如,學習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父母的愛”時,我就選了表現“老師的愛、同學的愛、異國朋友的愛”三篇文章進行課內群文閱讀,讓孩子們學會自主選擇、明白拓展延伸、運用於社會生活中。
四、定期開展交流活動,營造群文閱讀氛圍
孩子們天性貪玩,課外閱讀不積極、不主動,可以組織孩子們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交流活動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讀書交流活動類型有:
(1)“書海拾趣”活動。每周利用一節課時間讓孩子們把自己在本周從書本中知道的有趣的 故事 講給同學們聽。
(2)“故事講演”比賽。每兩周進行一次。
(3) 手抄報 比賽。每一期手抄確立一個主題,圍繞主題安排內容,由老師、班委、中隊委、共同打分,考慮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和閱讀能力等多方面來進行分組比賽。
(4)“積累冊”展示,“ 讀書筆記 ”展示,讀書徵文等活動。將孩子們的作品擺放在走廊,與孩子們零距離,讓孩子們徜徉在其中感受著濃濃的讀書氛圍,孩子們耳濡目染,讀書就會成為潛意識的一部分,一篇篇誘人的題目驅動著學生去讀,去看。
把課內所學之法運用於課外閱讀活動之中,把方法轉化為能力,把課本運用於生活,把理論運用於實踐,又從廣泛的課外閱讀中增長見識、增強信念、擴大胸襟,從而形成一個閱讀之網,以達到群文閱讀的目的。
雞蛋從外打破僅僅是一盤菜,從內打破才是生命。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應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以及孩子生長的環境等特點,為孩子創設閱讀的情境,設法激起孩子們讀書的興趣,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由“讓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而實現高效活課堂,跟上課改的步伐。
小學群文閱讀論文篇2:《談談小學群文閱讀教學》
摘 要: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學的課文越來越多,類似的課文和片段也在不斷增加,因此可以把相似的文章或片段放到一起進行比較學習,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習效率。作者就此談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群文閱讀 教學策略
本文所說的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集中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的多篇文章。群文閱讀教學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這種方式的教學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速度,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確定主旨,給所學課文正確分類
群文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圍繞主題選擇好文章,或者將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確分類。如果沒有一個確定的主題,教師就很難將原有的閱讀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基於這一點,其實教師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見的就有從文章的寫作內容、文章的人文內涵、作者的表達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為不同主題。
1.從文章的寫作內容考慮確定主題
以事物為主題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態的荷花”群文教學;以時間為寫作主題的,如“春天的 兒童 詩”的群文教學;以人物為寫作主題的,如“老舍筆下的人物”;以事件為主題的送別詩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閱讀教學材料。
2.從文章的人文內涵角度考慮確定主題
以人物的成長教育為主題,如“名人成長的小故事”、“難忘的童年生活”;以愛心為主題的,如“人與動物和諧發展”;以珍愛生命為主題的,如“生命的價值”、“尊重生命”,這樣的分類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值得廣大教師借鑒嘗試。
3.從作者寫 作文 章的表達方式確定主題
以寫作的方法為主題,如“跌宕起伏的小說”、朗朗上口的“兒童詩歌”;以寫作方法為主題,如“ 童話故事 ”、“ 寓言故事 ”、“兒童詩”,等等。
二、多種結構地呈現群文,讓課文巧妙地出場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個要素按照一定的結構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優化要素的結構能提高整體功能。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現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無序地全部呈現,最好有一定的結構,以取得群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應。我們可以根據文章主題和特點,合理選擇舉一反三式、分組遞進式、反復重讀式等群文閱讀教學結構,有效呈現文章。
舉一反三式的群文閱讀教學結構,即先讀一篇文章,再讀一組文章。如高佳利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先指導學生閱讀《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別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師生共畫文章的情節結構圖;再指導學生閱讀《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七顆鑽石》、《犟龜》等一組文章,自己畫一畫每個童話故事的情節結構圖,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童話故事中“反復結構”的表達方式。這種教學結構,以一篇帶多篇,教師容易教,學生容易學,可操作性強,能很好地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三、合理設計問題,讓群文縱橫交錯
群文閱讀教學需要以單篇 文章閱讀 作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閱讀教學時,我們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個閱讀整體,設計比較性、遷移性、沖突性等問題,將多篇文章橫向聯合起來,培養學生重整、伸展、評鑒、創意等高層次的閱讀能力。
1.設計比較性問題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常見的比較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內容比較、形式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粗略比較、精細比較等。如高佳利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在學生讀完《小壁虎借尾巴》、《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七顆鑽石》、《犟龜》四篇童話故事後,引導學生比較思考:這四篇童話故事在情節結構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學生很快就能在比較閱讀中發現童話故事情節反復性的特點,比單篇閱讀教學更有優勢。
2.設計遷移性問題
在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遷移性問題,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閱讀所得運用於其他文章的閱讀之中。如略讀課文《刷子李》的群文閱讀教學,先指導學生理清課文“黑衣上沒有白點―黑衣上出現白點―黑衣上的小洞”的情節結構,習得“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再引導學生閱讀《張大力》、《蘇七塊》、《泥人張》等多篇文章,並思考:哪些文章也運用了“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在遷移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
3.設計沖突性問題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由於為學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與文章之間的思想觀點、語言表達等存在一定差異。我們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間的差異,設計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如李軍晶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孔子的故事》,在引導學生感受孔子的偉大之後,讓學生深入思考:請大家再讀這些文章,孔子有沒有讓你不太滿意的地方?教學群文閱讀《創世神話》,在引導學生感受各國創世神話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點之後,讓學生深入思考:創世神話是先人的想像,不是科學,為什麼今天我們還要讀?從而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四、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質疑討論
群文閱讀教學,不同體裁、不同表達形式、不同語言風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間,也給學生帶來了許多疑惑,難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討論中理清。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滲透質疑討論的閱讀策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和同學進行討論。如李軍晶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創世神話》,在引導學生尋找各國創世 神話故事 的共同之處時,激發學生質疑:為什麼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認為原始世界像一個蛋、神話故事中都有一個本領超人的神、世界萬物都是神變化而來的……質疑後引導學生猜測討論。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給語文教學創造了一片新的天地,是小學語文教學從“少慢差費”的不理想的效果走向“多快好省”的行之有效的一條新的發展途徑。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參考.2013年4、5、6期.
[2]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年7、8、9期.
[3]新課程導學.2013年10、11、12期.
[4]學苑教育.2013年1、2、3期.
小學群文閱讀論文篇3:《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增加閱讀數量,可謂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提倡小學生進行多種類文章的閱讀,從而能夠大大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有效提升。本文在分析了小學群文閱讀的意義的基礎上,論述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人們的日常閱讀活動主要分為三種方式,即單篇文章閱讀、多篇文章閱讀和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閱讀多篇文章,進行群文閱讀,能夠有效地改善教師實施閱讀教學的效果,彌補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不足,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實施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所謂群文閱讀就是教師在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多篇相互關聯的文章。群文閱讀這種教學方式是一種新的拓展學生閱讀的教學方式,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數量和速度的培養以及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過程中的意義建構,對於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重要意義,其具體意義如下。
(一)合理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數量
所謂群文閱讀教學,指的是教師在單位時間內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使學生閱讀多篇與教學相關聯的文章。通過盡可能多的閱讀來積累更多的知識,這是我國語文教學的一種傳統模式,也是一種值得傳承的寶貴 經驗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教材中的課文閱讀十分重視。但是,僅靠教材的閱讀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小學共有 語文教材 12冊,大約每冊含包30篇課文,以每篇500字來計算,小學語文教材的總閱讀量大約為15萬字,用6年閱讀這些文字顯然不夠。實行群文閱讀教學,可使得學生在一堂課當中能夠閱讀大約五篇文章,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數量,拓展閱讀覆蓋面,從而為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恰當地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人類社會已步入信息化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每天都有大量新的知識誕生。為掌握更多的知識,獲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就要培養出 快速閱讀 的能力。作為一種技能,快速閱讀需要進行長期的培養與訓練。而目前通行的語文教學,按照教學計劃,一篇大約500字的精讀課文一般需要花費兩個課時,即使是略讀課文也得需要一個課時,這種緩慢的閱讀教學模式顯然不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在一個課時之內閱讀大約五篇文章,從而有效地提升了閱讀的速度,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技能,並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培養和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目前國內小學的語文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講解一篇課文要花一個課時的教學時間,而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讀完了,也基本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教師在剩餘的時間內只能不斷提問、不斷講解,學生也只能被動回答、被動聽講,由此不能有效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而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一堂課中可讓學生閱讀大約五篇文章,且內容多樣,十分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能讓學生多閱讀、多思考、多陳述、多傾聽,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地產生閱讀的積極性。
(四)有效豐富學生的閱讀,讓學生讀得更深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對語文教育提出的建議是,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重視朗讀和默讀。目前我國的閱讀教學大部分都集中在某節課上的某篇課文中,用大量的時間進行咬文嚼字、有感情的朗讀,可謂是一種精讀與朗讀相結合的閱讀教學方式。雖然精讀的優點很多,但是群文閱讀,更容易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可以讓學生讀到不同風格的作品,並通過比較、歸納、分析、綜合等方式來實現閱讀的多樣化,使略讀和默讀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為提高學生閱讀水平、進行深入閱讀提供了可能。
二、小學語文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根據不同的主題選擇閱讀文章
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篩選好文章,通過確定一個主題而將多篇具有相關內容的文章集聚起來,進而避免了閱讀內容的雜亂無章。教師可依據教材中每個單元的內容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從中找出閱讀主題。群文閱讀教學的形式包括課外閱讀教學、略讀課文教學等,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可根據文章的內容、背景和表達方式等多角度地篩選主題,然後圍繞主題選擇閱讀材料。
(二)根據結構層次來設計和組合文章
③ 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一年級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初始階段,但大多數小學教師都不重視語文的閱讀教學。下面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小學 一年級語文 閱讀教學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篇一:《小學一年級閱讀教學分析及策略》
摘 要: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閱讀教學不論在任何一個學段都是一個重點,但由於部分教師認識不足,從而帶來指導上的盲目性及閱讀環境創設的無計劃性,加上家長對課外閱讀的意義同樣認識不足,從而放鬆了對課外書籍的閱讀。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 閱讀 分析 策略
一年級是閱讀教學的最初始階段,但大多數教師往往把拼音、識字作為教學的重點,在組織課程時,很少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思想上不重視,從而忽視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由於學校設施、教學大綱等各種條件的限制,使得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開展舉步維艱。加上家長對課外閱讀的意義同樣認識不足,孩子在家空閑時間多用來看電視、玩游戲,從而放鬆了對課外書籍的閱讀。本文結合自己的一點教學 經驗 ,企圖嘗試對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談一點自己的淺見。
一、培養閱讀興趣
1.以教師的“身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一年級的學生身心發展處在童真幼稚階段,認知能力差,最易產生的是模仿性,老師愛什麼,學生也會愛什麼,家長愛什麼,孩子也愛什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首先對讀課外書要有較大的興趣,給學生以表率的作用,產生強大的感染力,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因此,在平時教學中,自己肢物首先要喜歡讀書,可以把自己讀過的適合孩子看的書推薦給孩子,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看的書放在辦公室里,讓學生知道原來老師也要不斷讀許多新的書。
2. 故事 製造懸念,激發閱讀興趣。小學生愛聽故事,特別是一些童話、寓言等更是百聽不厭。因此,可以利用讀物本身的特點,如果從講故事入手,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體驗到閱讀的快樂,閱讀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學生剛進入小學時,他們的識字量比較少,根據這個實際,我經常給孩子們講故事,有時我會在故事講到精彩處戛然而止,然後告訴學生故事的結局就在哪一本書上,這樣,孩子們就會根據老師提供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課外閱讀中去尋找結果。這就是“懸念激發興趣”法,這種 方法 可以說非常有效。只要我講過的故事書都會成為班上的“搶手貨”,孩子們都會爭著親眼目睹一遍我講的故事,不知不覺中《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兒歌集》都成為孩子們的讀物。
二、 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國著名的語文 教育 家葉聖陶先生認為:“閱讀教學首先要抓住習慣的培養”。首先,從養成良好的閱讀姿勢做起,如每次讀書之前,強調讀書的姿勢,養成良好的閱讀姿勢,以及最基本的讀課文的要求就是把課文讀正確。一種良好的閱讀姿勢和閱讀習慣的養成並非易事,需要時刻糾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閱讀習慣,這個過程必須貫穿整個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教師要做到“反復教,教反復。”
三、多方位指導方法,多樣性的評價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讀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與自己的生活體驗鏈接以後,便會產生屬於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講,一年級學生由於語言積累有限,有時無法用語言來表述自己對課文的體會和感受。所以,“讀”就成了低年級學生表達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語音、語調、迅飢知語速來反映他們的內心體驗。
1.教師要示範引導,以情帶讀。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語文教學的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並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麗的境界。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課堂。”教師的范讀是朗讀教學的最好的資源。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正處在初步學習階段,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和向師性。教師精彩的范讀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讀的行列中來。當學生想讀好,而又讀不出“味”的時候,教師可適時點撥,或示範朗讀。教師的即興范畝消讀,不僅有生動、形象、富有啟發性的有聲語言,還有目光、姿態、表情、動作等無聲的體態語言,這些體態語言,在一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謂“無聲勝有聲”。教師在范讀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學生,帶著學生一同朗讀課文,走進文本。
2.抓關鍵詞句,感悟品讀。在朗讀時,如果能夠抓住關鍵的詞句,對課文的品讀感悟會有很大的幫助。
3.創設情境,引發共鳴,讓學生想讀、愛讀。教師要通過文本中的關鍵詞句、圖片、表演、多媒體等手段,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如學習《棉花姑娘》一課指導朗讀對話時,老師戴上頭飾扮演燕子,全班同學做棉花姑娘,引導學生理解燕子想幫卻幫不上忙時,教師可很為難地說:“聽了你們這樣請求,我特別想幫你們。可是我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幫不了你們的忙。誰來教教我,我該怎麼回答棉花姑娘?”學生聽老師這么一說,有的擺手,有的搖頭,有的嘆氣地教起老師來:“對不起,我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你還是請別人幫忙吧!”學生讀得非常投入,特別入情。剩下的兩個並列段不用老師引導,學生就能讀得津津有味。學生進入情境後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完全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之中了。
4.轉換角色,分角色朗讀、表演朗讀。表演朗讀是一年級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種閱讀形式,因為低年級的課文故事情節鮮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讀的形式來表現課文內容,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及相關語言的表達、記憶;通過演讀,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能很好地突出課文重點,突破難點,突現特點。《小壁虎借尾巴》這篇有趣的故事,通過小魚、燕子、老牛的對話,再加上老師適當地引導和指揮,班上的朗讀氣氛非常熱烈,也知道了各個小動物尾巴的作用。
總之,“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尤其對於一年級的語文教學,由不會讀到會讀,由初讀到熟讀和感情朗讀,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在語文課堂中占據核心地位的,只能是讀,在讀中學習字詞,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明白道理,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讀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篇二:《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點滴談》
【摘要】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仍是新課標要求下較為重要的任務,多年教學經驗歸納還應從聽、說、讀、寫、思五個基礎方面著手,善於觀察,積極引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抓住孩子的心理需求,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也會讓老師感受到教書的樂趣。
【關鍵詞】語文閱讀 學生 樂趣
1 聽
對於語文閱讀教學,人們常常將集中點放在學生的說和讀上。而忽視了聽。然而聽作為一項重要的 學習方法 和能力,應該是我們注重培養的重點部分。例如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在此之前沒有系統的訓練和嚴格要求,仍然保持幼兒園的隨意習慣,上課要隨便吃東西、玩玩具等,意識不到“認真聽課”的重要性,因此,剛入學的他們,需要接受“一二三,坐端正”、“小眼睛,看黑板”等兒歌式的教育,這便是“聽教育”的開始。
為了讓學生保證在聽我說話,對學生的要求是:老師說話時一定要抬起頭用眼睛看著老師,老師說話還要用眼神和同學們交流,並通過請同學起來復述老師講的內容來激勵他們認真聽課,這樣也就無形中培養了他們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
另外,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聽也是一種很好的識字方法,雖然拼音在開學一個月之內就學完了,後面的課文中的每一個字都帶有拼音,但能熟練拼讀的孩子畢竟少,所以,很多時候課文還是離不開老師一字一句地教。因為一年級孩子卻往往是先背會簡短的課文,再對號入座認准每個字的讀音,為避免孩子聽錯音,所以不能一味齊讀,應採用小組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盡量聽到每一位孩子的聲音。
2 說
首先,關於說的訓練,除了前面在聽的內容中學著老師的樣子說一說,學著同學說的說一說,還要學著書上的話說一說。其實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童言無忌、口無遮攔,想到什麼說什麼,所以孩子們很感興趣,都搶著說,當老師的看到這種積級場面當然也高興,而且有時孩子們的答案能讓老師徹底放鬆。如我在教學《哪座房子最漂亮》一文時,文中有好多類似“青青的”、“白白的”、“寬寬的”的詞語,這是讓學生積累語言的好機會,於是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讓學生說幾個類似這樣的詞語,有的學生很聰明,由“大大的”想到了“小小的”,接下來就集體發懵了,我及時引導:天空——?學生馬上答“藍藍的”,“蘋果——?”“——紅紅的!”學生的興趣來了,我想讓學生的思維再開闊些,我繼續引導“天上的星星——”,本來我想讓孩子們“閃閃的”一詞,沒想到全班同學居然異口同聲,興奮地來了一個詞:“眨眨的!”天,還能這樣說,我一時無語,可孩子們還一臉期待地等著我的誇獎,真有趣!
當然了,我們還要時刻提醒孩子說完整話,主要做法是如果孩子不會說,請其他同學幫著說,然後再自己說。積累語言我認為不是那幾個語言豐富的孩子說出來就過去了,更重要的是讓說不上來的孩子記住這個詞,多數做法是有了好詞語,讓大家都跟著說一遍。
3 讀
朗讀是低年級教學的主要活動形式,因此一年級的閱讀教學重點是在課文朗讀教學上。由於識字不多,學生讀文時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有的學生拖腔拖調。輕者在詞與詞之間拖音,如“小小的——船兒——”,重者字與字之間也拖音,沒有詞的感覺,如“小——小——的——船——兒——”。如果不是教師的刻意引導,後者比較多。這類學生讀詞也一樣拖音,一個詞非得拆成一個一個字來讀,如“語——文——”。
有的讀書停頓不當。有的學生每個詞都停頓,有的學生則一字一頓,遇到翻頁,停頓的時間就是最長的,一句與一句之間,一段與一段之間,正確的停頓就更難;有的學生音量不對。學生有的輕如蚊子叫,誰也聽不清,有的大聲喊叫,像在吆喝什麼似的,還有一些學生不會正確出聲,從喉嚨底下擠出聲音來,這不但讓人聽起來不舒服,而且會傷害自己的聲帶。
另外,有些孩子在齊讀課文時看似讀得很好,聲音洪亮,口型正確,感情充沛,一旦個別讀,反而讀得結結巴巴。一開始,我還以為是緊張的緣故,後來發現是因為孩子的 記憶力 好,一篇課文在齊讀、范讀、領讀過程中已經會背了,他齊讀時根本沒看書,而是跟著大家的朗讀在“背”,也就是說他沒有自己真正跟文字接觸,他自己讀就糊塗了:好些字不認識,一個一個去拼拼音。就讀不好了。
鑒於以上的問題,我逐漸在朗讀教學中改進方法,針對學生的問題,有的放矢。
3.1 注重朗讀層次性,每次朗讀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目的。今天我的讀書著重訓練消除拖讀,明天我著重訓練停頓,或者這一節課我要學生重點讀哪幾句話,哪幾個自然段,要有所側重。老師要每一次讀書要有不同的要求,每一個階段的朗讀也應該有重點要求。
3.2 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如集體讀、個人讀、分組讀、領讀、對讀、分角色讀。讓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感受讀課文就是生活中的說話。
3.3 朗讀的時間要得到充分的保證。並要重視范讀的作用,遇到長 句子 或學生不易讀好的句子,教師要充分發揮示範作用。
4 寫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寫”的重點我想談談“寫字”。一年級的孩子,對於寫字來說,雖說在幼兒園時也有寫過,但那隻是嘗試,並沒有規范地學習,所以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所以在剛開始書寫時不僅要告訴孩子如何執筆,還要一筆一畫地教孩子們寫,而且這時的教只靠老師的范寫和學生的書空,有時是不夠的,因為有的孩子根本不會落筆,這就需要老師手把手地去教。其實,這只是一道坎,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也許一次就足夠了。
所以,指導孩子寫字不要急於先讓孩子寫好,而是先教會孩子正確的執筆方法,會寫基本的筆畫。在指導孩子寫字時,要求要嚴,指導要細。要求學生,橫要寫平,豎要寫直,大小要適中,筆順要正確,寫慢一些不著急,鼓勵學生先慢些寫努力把字寫好,爭取一次寫好,不要頻繁使用橡皮擦,然後再要求既快又好。
4.1 勾畫生字的方法。把要求學會的生字和要求認識的生字,按生字在課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生字在課文中第一次出現時)、用不同的記號標示出來。同時也需要老師的細心和耐心指導。
4.2 標示自然段的方法。在每個自然段空兩格的位置標示自然段。
4.3 朗讀的基本方法,如詞兒連讀、遇到標點符號要停頓、不要唱讀等。
關於語文閱讀教學,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並保護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課堂上設計有效並且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對活動內容感興趣。老師可以用語言鼓勵學生,還可以適當地運用物質獎勵學生。要讓被表揚的學生受到鼓舞,要讓其他的學生充滿嚮往,不斷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步培植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也要關注語文的工具性,關注課文的知識點,從每篇 文章 提取可以訓練的知識點,讓學生學習的知識結構在閱讀中不斷扎實。
5 思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樣是語文課的重要任務,雖然課標一直都在強調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重讀好,輕讀懂,但同時又提醒老師們對教材的解讀不要低幼化。即使是輕讀懂,也要對文章有理解的底限,在學生讀悟的過程中就有思維能力的培養,當然這個過程和前面的讀好是不能截然分開的。
如果學生喜歡上語文課,語言積累豐富了,也會思考了,也會表達了,學語文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小學一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篇三:《試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實效性》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發展,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得到快速的發展, 教學方法 不斷創新。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合作交流探究理念的引導下,如何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實現教學的時效性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國學者在研究如何提高教學實效性這一領域取得較大成果,但在情境創設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一領域的研究較少。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多年,試分析情境創設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效性。
一、深入分析教材,准確把握課堂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提倡合理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而小學語文閱讀最基本的教學資源就是教材。分析教材、領悟作者思想並把握教學目標是情境創設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和分析小學各個年級 語文教材 中閱讀材料的特點、課文內容重點,在此基礎上創設自然情境、生活情境和社會情境。要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並選取符合小學語文閱讀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情境的設計上做到胸有成竹。
二、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對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思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系,讓學生想說、願意說、樂意說。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探索的機會,使學生置身於探索問題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情境創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脫離生活實際的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背景、生活經歷,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至教材作為寶貴的教學資源。例如以“漢字”為閱讀主題的綜合單元,筆者讓學生課前搜集我國古代漢字 文化 ,將漢字文化融入至實際生活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 想像力 。
2.角色體驗,創設情境
在小學語文閱讀材料中,我們不難發現可以將材料作為話劇文章,在閱讀教學中筆者指導學生進行表演,使教學情境真切地重新在學生面前,深刻體會閱讀文章中的情感,藉助角色效應,縮短與文章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閱讀領悟,最終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3.合理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為學生提供具體生動的形象,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不僅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小學語文閱讀文章《盤古開天闢地》,由於學生難以走進文字描述的 童話故事 情境中,筆者試創設出山林大火、洪水噴涌、猛獸出沒等動畫情境,將文字閱讀表象化,藉助形象、真實的畫面渲染情境,使學生扎實地理解文章的語言和情感。
4.藉助語言創設情境
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表達能夠將學生帶入到文章中,使學生身臨其境,在頭腦中浮現出閱讀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師在語言表達上要生動形象。筆者在教學中常運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將學生引入閱讀內容中,或對閱讀文章進行繪聲繪色的描述,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三、創設對話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閱讀教學是對話的過程,要創設多樣的對話情境,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的熱情。首先,筆者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向學生提供具體的條件引發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其次,通過創設游戲、活動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解決閱讀問題。例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筆者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創設出學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戲情境,結合情境品讀文章。
四、及時、適時創設情境,確保閱讀課堂良好實施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利用課堂現場資源,引發學生開展對話的契機。在學生閱讀遇到困難時,教師對問題進行適當的點撥,根據具體問題創設情境,引發閱讀話題;在學生感情體驗較淺時,注重學生獨特的感悟,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在學生對文章理解偏差時,及時創設情境,實現對話溝通。閱讀教學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也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力和想像力,因此教師要巧妙的選擇閱讀話題情境,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表達的整體感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表達,利用不同的話題情境推動教學的順利開展;多開展小組探討,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研讀和理解。
五、利用閱讀情境創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更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學習體會。學生想要學好語文不僅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更要有豐富的情感,比如寫 作文 ,我們想要寫好一篇作文就必須具備豐富的情感。對於情感豐富的學生,會覺得寫作文時總有說不完的話,他們也能寫出來很優美的語言。但是對於情感欠缺的學生來說一看到作文就會無從下筆,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對於情感欠缺的學生老師更應該對其進行學習情境教育,提高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度,培養學生豐富的人文感情。老師之間運用多媒體技術也能互相借鑒和學習。老師在備案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優秀老師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讓自己的教學更生動有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④ 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論文
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論文
摘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它不僅能夠增長學生的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教課方式單一、課堂枯燥乏味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在影響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文章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項十分復雜的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教材之間進行形成良好的關系,保證每個方面都能夠積極配合,這樣才能夠達到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目的。以下就是對小學語文有陵廳枯效性閱讀教學的具體分析: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性所面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降低教學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都會對一些問題有不同於教師的見解,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會讓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而對於學生提出的觀點置之不理,這種情況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嚴重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第二,教師在解讀教材的時候,有的教師對教材中出現的問題並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不能掌握教材中的深刻含義,因此,當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不能及時給出答案,使學生不能及時掌握正確的答案。第三,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培養學生體會教材內容的能力,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是將教材中的內容反復講給學生,並沒有將閱讀教學的作用發揮出來。以上這三種情況都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缺乏人文性,並且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強了學生學習和掌握的難度,嚴重阻礙了小學語文的發展[1]。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2.1激發閱讀興趣:現階段,大部分小學生的特點都是好奇心強,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全面掌握小學生的特點,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增強審美觸覺,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尺洞到語文教學中,並且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教師在教授《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有關於桂林的魅力風景展現在學生們面前,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用欣賞畫面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本中的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多元化智能[2],在欣賞畫面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將課文的內容朗讀出來,讓學生們在深情的朗讀感受文章的'內涵,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向同學們提問,是如何理解課文中「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教師還應該讓學伏芹生們用自己的語言將有關文章的圖片景色描繪出來,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時間,還增加了學生的詞彙量。
2.2豐富閱讀方式:在新課程標准中要求學生要有感情的閱讀每篇文章,以便於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感情閱讀文章的同學是很少的,第一,教師沒有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意識,學生本身也沒有這樣的意識,所以導致學生缺乏閱讀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每篇文章的不同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如果文章是長篇的文字,就需要學生進行泛讀,如果文章很優美的文章,學生們就要用沉默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3]。實際上,閱讀方法是一種有效的工具,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閱讀的時候,應該在課堂做好表率作用,豐富學生們的閱讀方式,可以選用《北大荒的秋天》這樣的課文,用優美動聽的語言,將文章表達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陶醉在文學世界中,進而增強學生們的思考能力,為日後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3創設教學情境: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激發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進行,還可以通過做游戲等方式來實現。教師在選擇情景教學方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貼合文章的實際[4],比如,在學習《金色的草地》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傳統的室內教學轉移到室外教學,創設情境,由於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鄉下的兩兄弟在草地上自由自在成長的情景,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做游戲的方式講學生們帶入到課堂中,將學生們的童真童趣充分展現出來,讓學生們感受到大自然帶給他們的快樂,然後再帶入到文章的閱讀中,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文章的內涵,並且將人與打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體現出來,這樣不僅能夠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還能為學生營造良好氛圍,此外,更能夠增強學生對文章的掌握程度,進而實現感性到理性的升華。
;⑤ 語文閱讀教育論文
語文閱讀活動承載著語文學習的內容,不僅包含著語文知識的學習,而且還包含著各種情感的體驗和學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語文閱讀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語文閱讀教育論文範文一:語文閱讀教學分析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忽視的,它不僅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所在,也對學生的理解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有諸多幫助。針對教學過程悉殲鏈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尋求相應的解決對策,能夠讓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發揮出來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關鍵詞: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問題;對策
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語文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但是有些卻背離了閱讀教學的總目標。在近幾年來的語文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付出了很多汗水,促進了教學水平整體的提高,但也出現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閱讀教學所具有的獨特性並未被充分重視。《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提出閱讀教學應該“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1]但是在改喊現實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目標並沒有得到充分實現。本文試通過結合近年來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現實狀況,總結出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1.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關系處理欠妥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包含內容較為豐富,涉及范圍較為廣泛,所睜孫以學習這門學科就應該正確對待不同內容所側重的方面,充分意識到目標導向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對於文章中個別詞句的解釋,偏重於詞彙、語法、修辭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夠深入挖掘隱藏於整個文本背後的思想,不能讓學生與文章思想產生心靈共鳴。學生完全致力於字詞的辨析、語法手段和語法格式的辨別、語篇和句法形式的層次劃分。這些項目類型本身的獨有特點決定了處於初學階段的學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僅側重於對文本整體性和人文性的把握,僅僅沉醉於文章抒發的感情之中,而不對好詞好句進行相應的辨析。這容易導致老師自我沉醉,而學生並不能夠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義,進而在充分把握和體會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頸。所以,對學生閱讀審美性評價能力的培養是必要的,而對於文章語言風格、字詞運用的方式等也應該有所了解,二者綜合起來才能夠真正達到合理性發展的目的。
2.閱讀教學的方向性指導偏移
在教學的主要方面我們不應該只注重細節性的詞句理解,而應該學習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從閱讀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發,從整體上學會體會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態度及表達的感情,這應該是語文素養乃至文學素養所應該培養的目的所在。而我們現在的閱讀訓練和教學乃至整個評價體系中的主要導向也過於偏重對詞句的理解,缺少從重復性閱讀教學中對學生解讀深層次文本能力的培養,缺乏發掘學生心智的意識。考試是整個教學的輔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應該是甄別學生學業水平,考試題目應該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但很多時候我們把評價性考試作為教學的准繩,這是很大的問題。必須建立並推行目標性體系才能不讓閱讀教學舉步維艱。考試題目並不能單純地發揮相應的目標性和系統性指導作用。從本質上來講,教學課文僅是為了給學生舉例子,讓學生從其內容表達的技巧中獲得寫作的啟示,學習到表現自己思想內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當前在閱讀教學中,考試題目和考點解析成為了教師日常的教學重點,甚至很多教師對於閱讀教學僅僅是考點式的梳理和單純記憶性的知識訓練,這就不能有效發揮整篇文章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身心發展的促進作用。
3.課堂形式過分倚重輔助性手段,捨本逐末
我們不否認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和奇跡,但是多媒體教學等輔助性教學設施的引進所產生的負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視的。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一部分教師過多追求多媒體產生的視覺效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學內容,教師僅僅能夠在淺層面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卻難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深層共鳴的效果。許多教師的課件都設計得色彩斑斕、形態萬千,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會讓語文課堂變成課件的堆砌,讓學生喪失了主觀能動性。”[2]42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賞心悅目的課件上,而對老師的講解啟發卻無動於衷,不能深刻理解並掌握課件上所展示的知識。大屏幕雖然可以把很多聲音,畫面,視頻等引入課堂,增加課堂的豐富性,但是閱讀教學作為人文性較強的領域,更應該通過閱讀和語言上的修飾調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聯想想像。從這一點而言,多媒體又是局限的,難以和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產生的多種多樣的想像相媲美。
二、改善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1.逐步確立閱讀教學的引領作用,拓寬學生閱讀思維發散的界域
在傳統的中小學語文教學中,考試一直處於指導性的地位,閱讀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在考試時能夠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試的評價性作用並不能更不應完全決定整個閱讀學習的體系目標,不能作為對學生語文思維導向的標桿性評價,而僅能對督促學習,提高積極性有一定作用。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對於一篇課文的拆解和分析,更應該從整個語文教學的實質性作用出發,以課文為引導,從講解和學習課內閱讀的藩籬中突破出來。例如,在學習莫懷戚《散步》這篇課文中,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品嘗到濃濃的親情;通過閱讀朱自清的《背影》能夠從父親的一舉一動中察覺到父愛表達的方式。這是人性和生物個體永遠無法磨滅的本性。學生從本真的角度散發出來的覺悟是語文教學中所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抓住這樣的關鍵點發動學生閱讀古今中外關於親情的優秀作品。這樣一來,通過閱讀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價值,更能夠讓學生體會一篇篇關於情感、想像、推理等優秀的文學作品的人文價值。這樣,閱讀就不僅僅是讓學生順利地完成學科任務,而更能夠促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這不是考試能夠得來的。
2.發揮閱讀獨特魅力吸引學生自主閱讀
任何的學習動力都應該源於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壓迫和推動,外來的壓力所造成的影響是不能持久的主動性的學習和接受是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師的進解技巧和引導從本質上就是要保持興趣的持久性。教師要能夠拋磚引玉,從一點一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吸引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讓其明白閱讀的情感內涵,把閱讀變成體驗和享受。”[3]首先,應該讓學生樹立閱讀學習的信心,讓學生體會到閱讀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通過閱讀能夠收獲到很多意外驚喜,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其次,教學形式要多樣。比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採用情景再現、分角色朗讀等方式以更真實的畫面感來加強學生對於文章的把握和對於中心思想的領會體悟。在學習一篇文章之前可以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類似經歷來告訴學生閱讀是和生活密切相關,而不是千里之外的空中樓閣。
3.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種持久力,也是學習 程中保鮮知識的重要方式。從興趣中可以尋找更多的閱讀快樂,而從習慣中能夠發現因量變引起質變而達到的閱讀上乃至自身素養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閱讀技巧和閱讀積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完成的,學生和老師都應該首先具備經常閱讀的習慣。這不僅是知識上的積累,更能對心靈和精神進行崇高的洗禮。比如,可以讓學生朗讀一些古詩詞,體會古人對於生活的熱情豪邁,品讀詩人對人生的俊逸灑脫,回味從字行間飄灑出來的對國家人民的熾熱情懷。當然必要的閱讀技巧還是要掌握的,但閱讀技巧是為閱讀實踐而服務的,不能單純地講解技巧而忘記技巧怎麼才能落到實處,怎麼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多心靈上的共鳴,而不單單是對於所謂技巧的填鴨式介紹。有時候技巧不單單是從教師在黑板上列出來的公式中得來,而是在自己反復品味和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去發覺和體悟的,任何教師在整個閱讀教學中充當的應該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廚師一樣直接給學生提供美味。所以學生和教師都應該對自己的定位有一個更精確的了解。
4.更加註重將傳統文化道德培養和語文閱讀教學相結合
人文性學科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傳遞一代代保存下來的值得學習和尊崇的精神品質,任何一個學習語文的人都應該體會到這點,並切實地去做。在閱讀教學實踐中,特別是在古典文學的相關篇目的教學中,這樣的目標和任務顯得更加明顯。比如在閱讀和學習《魯智深拳打鎮關西》這篇課文時,不能簡單地讓學生認為魯智深是一個好勇鬥狠,不務正業的形象,而應該讓學生了解更多關於魯智深的故事,讓學生知道我們應該從他身上學到更多積極的人格魅力,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精神、不顧及自身安危的犧牲精神、朋友之間誠實互助的忠義之情,這些都是當今社會缺少的,也是應該大力發揚和積極提倡的。我們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以這樣的方式結合當下的道德缺失、人與人之間缺少信任的社會背景,教育學生從傳統的優秀文化中培養更完美的人格,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達到心靈的釋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范麗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5(3).
[3]趙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3.
語文閱讀教育論文範文二: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學習體會。想要學生學好語文,不僅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更要有豐富的情感,比如寫作文,我們想要寫好一篇作文就必須具備豐富的情感。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關注學生的文學修養、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要想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就必須重視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不斷增加學生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獲得學習成就感。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不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
傳統的閱讀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的灌輸為主,課堂教學更加註重知識的傳授,這種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於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與老師的交流較少,學生漸漸失去了閱讀的興趣,降低了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2.不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語文閱讀教學,一般都是老師帶領著學生學習,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較少,學生無法獨自思考、感悟文章的內涵,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枯燥化、單一化、死板化,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引導機械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並沒有真正做到自我吸收,自我感悟。
3.缺乏情景創設模式的有效應用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但是當前的語文閱讀課堂忽略了情境創設的應用,語文閱讀教學形成了為學習而學習,針對閱讀課文內容而學習的教學模式,導致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過於僵化,學生學習效果不佳。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善對策
1.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對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思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系,讓學生想說、願說、樂說。因此,我們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探索的機會,使學生置身於探索問題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多媒體的運用可以為學生提供具體生動的形象,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不僅能啟迪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盤古開天闢地》,由於學生難以走進文字描述的童話故事情境中,我們的課堂應創設出山林大火、洪水噴涌、猛獸出沒等動畫情境,將文字閱讀表象化,藉助形象、真實的畫面渲染情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語言和情感,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
2.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表達能夠將學生帶入到文章中,使學生身臨其境,在頭腦中浮現出閱讀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要生動形象,要運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將學生引入到閱讀內容中,或對閱讀文章進行繪聲繪色的描述,激發學生的想像力。例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筆者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創設出學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戲情境,結合情境品讀文章。閱讀教學是對話的過程,要創設多樣的對話情境,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的熱情。首先,筆者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向學生提供具體的條件引發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其次,通過創設游戲活動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解決閱讀問題。
3.利用閱讀情境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學習體會。想要學生學好語文,不僅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更要有豐富的情感,比如寫作文,我們想要寫好一篇作文就必須具備豐富的情感。對於情感豐富的學生,會覺得寫作文時總有說不完的話,他們也能寫出很優美的語言。但是有些學生一看到作文就會無從下筆,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對於這樣的學生,老師更應該對其情境教育,提高他們對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裡》這一課後,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完成一項“做好事”的任務,並將感受寫成作文,在課堂上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多媒體技術也可以互相借鑒和學習,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優秀老師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讓自己的教學更生動有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的文學修養和素質教育培養至關重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是一項長期的過程,需要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立足學情,立足教學,立足生活實際,及時創設出合適的情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語文教育民族化”的一個嘗試——批註式閱讀孫立權東疆學刊200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