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古代文學常識
『壹』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
1、魯迅先生的作品主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且介亭雜文》(或《墳》或《華蓋集》等)等雜文集。
2、我國第一部編年史著作是《春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是《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最早的一部國別史是《國語》。
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描寫了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崩潰和解體過程。他的「三部曲」名作還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4、《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只稱《詩》,儒家列為經典之一,故稱《詩經》。
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
「風」大都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手法上,《詩經》使用賦、比、興。賦是直陳其事;比是打比方;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5、中國古代戲曲主要指元雜劇和明清傳奇。
關漢卿的《竇娥冤》和王實甫的《西廂記》代表了元雜劇的最高成就。
明傳奇的代表作是湯顯祖的《牡丹亭》。清傳奇的代表作是洪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1)高中語文古代文學常識擴展閱讀:
文學常識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
古代文化常識。如天文歷法、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謂名號等。
中國文學常識:
1、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
2、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第一部大網路全書是:《永樂大典》
5、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第一部神話畝碰集:《山海經》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迅野談說集:《搜神記》
11.、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樂府雙璧:《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
17、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鑒》
18、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凌濛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20、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24、三王:夏禹商湯周武王(一說周文王)
25、三山:蓬萊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釋、道
27、三公:
周時:司馬、司徒、司空
西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明清:太師、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嶽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
31、歲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輔:左馮翊右扶風京兆尹
33、科考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殿試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
35、中國三大國粹:京劇、中醫、中國畫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馮夢龍)
37、儒家經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39、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纍棠棣之花
41、茅盾「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
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42、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脊襲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戰國策
45、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50、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51、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鍾嶸的《詩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53、第一部日記體游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54、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55、《詩經》三體:風、雅、頌。
56、文學史上「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說的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容若。
『貳』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歸納
去每一本叫做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手冊的書,失眠歸納了高中的語文文學常
『叄』 高中語文必備文學常識內容
高中語文必備文學常識內容語文是高考的第一科,所以我們在答高考語文時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讓我們清仔在語文上有不錯的發揮,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高中語文必備文學常識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高中語文必備文學常識
1.英國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麥克佩斯》
2.四言詩是:我國漢代以前最通行的詩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體不勤中的四體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語)地水火風組成的宇宙四種元素
5.管仲把禮義廉恥四道德看作治國的四個綱。
6.四六文指;駢文的一種,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間為句,盛行於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齊桓公 晉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五經:詩 書 禮 易 春秋
10.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仁 義 禮 智 信
11.五常(五倫答悄汪):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婦 朋友
12.五教:父義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五音:宮 商 角 徵 羽
14.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宮 大辟(隋後)笞 杖 徒 流 死
15.死的五稱:天子-崩 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祿 平民-死
16.唐代五大書法家:柳公權 顏真卿 歐陽洵 褚遂良 張旭
17.五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本游記》《紅樓夢》《金瓶梅》
18.五穀:稻 麥 黍 菽 麻
19.五彩:青 黃 紅 白 黑
20.唐代以後的五代指: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21.五帝:黃帝 顓頊 帝嚳 唐堯 虞舜
22.五毒:蠍 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23.五更與時鍾的對應是:一更(19-21) 二更(21-23) 三更(23-1) 四更(1-3) 五更(3-5)
24.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新中國五位語言大師: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趙樹理
26.五葷:(佛語)大蒜 韭菜 薤 蔥 興渠
27.五嶺:越城嶺 都龐嶺 萌渚嶺 騎田嶺 大庾嶺
28.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29.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運正 丁香花蕾 茴香子
30.五臟:心 肝 脾 肺 腎
31.五陵:高祖長陵 惠祖安陵 景帝陽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 鄱陽湖 太湖 巢湖 洪澤湖
33.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六藝經傳指:詩 書 禮 易 樂 春秋
35.通五經貫六藝中的六藝指:禮 樂 書 數 射 御
36.造字六書:象形 指示 會意 形聲 轉注 假借
37.詩經六義措:風 雅 頌 賦 比 興
38.六部;戶部 吏部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六親;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古代婚嫁六禮:納采 問名 納吉 納徵 清期 親迎
41.六朝;吳 東晉 宋 齊 梁 陳都建都建康,史稱六朝。
42.六畜:馬 牛 羊 狗 豬 雞
43.蘇門六君子:黃庭堅 秦觀 晁補之 張來 陳師道 李麃
4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婦女懷孕
45.六塵:(佛教名詞)聲 色 香 味 觸 法六種境界
46.:天 地 (上下) 東 西 南 北
47.佛教六根:(佛教名詞)眼 耳 鼻 舌 身 意
48.科舉考試中的五魁:各級考試的第一名
二.高考語文的規律
1.基礎知識要扎實,但是也要懂考試規律
然後希望大家能牢牢記住我的這句話:學知識不能投機取巧,但考試絕對有規律!尤其是高考這種不涉及到高深知識的選拔性考試,有極強的規律性!不管誰出題,高考題的思路不會變,每年的高考題大方向是不變的,所以它必然有極強的規律性!所以,你們把前幾年的你們當地的高考題收集好,只要當地的,外地的高考題不需要研究
要求的不是把這幾套題做會了,也不是要求你們反復做幾遍,我要的是把這幾套題徹底研究透,換句話說,看到每個問題時,立刻腦中能反映出出題老師想考你什麼,需要你掌握什麼知識。所以說對於語文來說,其實很簡單,就是把高考要考的相應類型問題一個個的解決過關就可以了
2.語文拿高分,重在選擇、閱讀和作文
我想問一下大家,高考語文什麼最拉分?答案是選擇題、閱讀和作文!可能很多人要質疑了,選擇題一共沒多少分啊,拉什麼分啊,我要強調的是,選擇題只有對與錯,沒有中間分!也就是說,比如一道選擇題三分,那做對了就是三分,做錯了就是零分!沒有得一分的情況!一道閱讀題比如說是五分都寫滿了,得四分與得三分只差一分!類似的翻譯題與語言運用題也一樣。
『肆』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文言文知識是高考語文考察的重點。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 總結 1:文學常識
1、《左傳》的作者,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為“十三經”之一。因為《左傳》和《公羊傳》《穀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後為序,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起於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二十七年)。記事比《春秋》詳細而具體(字數近二十萬,超過《春秋》本文十倍)。
2、《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國別體歷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三十三篇。《戰國策》長於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 散文 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全書由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部分組成,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余字。它不僅是一部相當完備的古代史書,同時又是我國古代史傳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魯迅先生曾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正說明了《史記》在史學和文學上的偉大成就。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2:通假字
1.《燭之武退秦師》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供應。)
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
秦伯說(“說”通“悅”,高興)
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
2.《荊軻刺秦王》
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高興,喜歡。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來。
請辭決矣 “決”,通“訣”,告別,辭別。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同“捧”。奉,兩手捧著。
秦武陽色變振恐 “振”,通“震”,害怕。
圖窮而匕見“見”,通“現”,出現,顯露出來。
秦王還柱走 “還”,通“環”,繞。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3.《鴻門宴》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內通納)
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
願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來謝項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
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坐”通“座”)
置之坐上。(“坐”通“座”)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3:古今異義詞
1.《燭之武退秦師》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來。 古義:出使的人。 今義: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等。
共其乏困 古義:缺少的東西。今義:疲勞。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人。 今義:對已婚女子的尊稱。
2.《荊軻刺秦王》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今義:貧窮。
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義:眼淚。 今義:鼻涕。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 古義:袒露一隻臂膀。 今義:袒護雙方中的某一方。
持千金之資幣物 古義:禮品。 今義:貨幣。
諸郎中執兵,皆陣殿下 古義:宮廷的侍衛。 今義:中醫醫生
3.《鴻門宴》
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古義:指崤山以東地區。今義:指山東省。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將軍戰河北 古義:黃河以北地區。 今義: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臣戰河南 古義:黃河以南地區。 今義: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庄則入為壽 古義:敬酒。 今義:長壽。
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古義:小人的讒言。 今義:詳細地講述。
約為婚姻 古義:兒女親家 今義: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系。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4:詞類活用
1.《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用法,使……撤兵。)
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亡,使動用法,使……滅亡。)
越國以鄙遠(鄙,名詞意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地。)
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薄弱。)
既東封鄭(東,名詞作狀語,向東;封,名詞意動用法,以……為疆界。)
若不闕秦(闕,動詞使動用法,使……削弱。)
闕秦以利晉(利,名詞使動用法,使……獲利。)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詞用作動詞,損害。)
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少的東西。)
2.《荊軻刺秦王》
樊於期乃前曰 前:名詞活用為動詞,上前。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名詞作狀語,用匣子。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遲:形容詞用作意動詞,以……為遲,即認為遲。
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詞活用為動詞,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名詞活用為動詞。出行前舉行祭路神的儀式。
使使以聞大王 使:動詞活用為名詞,使者。
乃朝服,設九賓 朝服:名詞活用為動詞,穿上上朝的禮服。
群臣怪之 怪:意動用法,以……為怪。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前:名詞活用為動詞,走上前。
願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於前 使:動詞活用為名詞,使命。
3.《鴻門宴》
沛公軍霸上。 (名詞用如動詞,駐軍,動詞)
沛公欲王關中。 (名詞用如動詞,為王、稱王,動詞)
吾得兄事之。 (名詞用如動詞,做事、侍奉,動詞)
籍吏民。 (名詞用如動詞,登記,動詞)
范增數目項王。 (名詞用如動詞,使眼色,動詞)
刑人如恐不勝。 (名詞用如動詞,施加肉刑,動詞)
道芷陽。 (名詞用如動詞,取道,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 (形容詞作動詞,友善、交好,動詞)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以之為王,稱王,意動)
項伯殺人,臣活之。 (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動)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使……跟從,使動)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使之止,制止,使動)
樊噲側其盾以撞 (使……斜側著,使動)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詞作狀語,用對侍兄長的禮節)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詞作狀語,像鳥用翅膀)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名詞作狀語,在夜裡)
頭發上指。 (名詞作狀語,向上)
道芷陽間行、間至軍中。 (名詞作狀語,抄小路)
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識點總結5:文言句式
1《燭之武退秦師》
是寡人之過也(“……也”表示判斷)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斷)
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省略介詞“於”)
(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省略主語“燭之武”)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省略介詞“以”的賓語“之”)
夫晉,何厭之有?(“有”的賓語“何厭”前置,“之”作為標志。翻譯時要調整為“有何厭”)
以其無禮於晉(介賓 短語 “於晉”作狀語,後置,翻譯時要調整為“於晉無禮”)
2.《荊軻刺秦王》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者……也”表判斷。譯文: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強迫你簽訂條約來回報太子。)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為”表被動。譯文:將軍的父母以及宗族,全被殺死或收入官府做奴婢。)
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見”表被動。譯文:而且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掉了。)
燕王拜送於庭(“於”表示狀語後置。譯文:燕王親自在朝堂上行了禮送出來。)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定語後置。用“者”字煞尾,構成“中心詞+定語+者”的格式。“者”,相當於結構助詞“的”。譯文:太子及知道這件事的門客。)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語後置。譯文: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們,不能攜帶任何兵器。)
嘉為先言於秦王曰(介詞“為”後省去了代詞賓語“之”。譯文:蒙嘉就替荊軻先對秦王說。)
使畢使於前(第一個“使”後省去了賓語“之”。譯文: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自己的使命。)
客何為者?(何為─為何)
3.《鴻門宴》
倒裝句:
大王來何操?(何操─操何)
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具告以事
判斷句:
此天子氣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亞父者,范增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欲呼張良與(省略“之”)俱去。
毋從(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為(省略“之”)壽。
旦日(省略主語“沛公”)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將軍戰(省略“於”)河北,臣戰(省略“於”)河南。
加彘肩(省略“於其”)上。
被動句:
珍寶盡有之(被佔有)
若屬皆且為所虜
『伍』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從西周到春秋的詩歌305篇,分風、雅、頌三部分。用賦、比、興等表現手法:賦,即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詩經》中的詩多為四言詩,章法多用重疊(疊唱)。《關雎》是《詩經》中的第一首詩,我們讀過《詩經》中的《蒹葭》、《採薇》等詩。《詩經》與《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合稱「五經」。
《楚辭》是繼《詩經》之後又一部詩歌總集,收屈原等人的詩歌作品。屈原是我國第一位愛國主義詩人。《離騷》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魯迅在他的小說集《彷徨》扉頁上題寫了該詩中的名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讀過屈原的詩《國殤》、《涉江》等。《詩經》中的「(國)風」與《楚辭》中的「離騷」並稱「風騷」。它們分別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先秦歷史散文中,《尚書》是我國第一部散文集,它是商周時期的歷史文告的匯編。《春秋》是我過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它記載我國春秋時期的歷史。而解釋這本「經」書的「傳」《左傳》則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左丘明所作,我們讀過書中的《曹劌論戰》、《秦晉崤之戰》等。《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別體史書,它記載我國春秋時期的歷史,我們讀過書中的《邵公諫厲王弭謗》。《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它記載戰國時期的歷史;我們讀過書中的《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荊軻刺秦王》等。
先秦諸子散文中,《論語》、《孟子》、《荀子》等是儒家著作,《老子》、《莊子》、《列子》等是道家著作,《墨子》是墨家著作,《韓非子》是法家著作。孔子,名丘,字仲尼;孟子,名軻,字子輿;莊子,名周;荀子,名況。依次寫出《論語》、《孟子》、《莊子》、《荀子》中的一篇課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魚我所欲也》、《秋水》、《勸學》。《論語》、《孟子》和《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合稱「四書」。
賈誼是西漢初年政治家、文學家,代表作品有《過秦論》、《論積貯疏》等。《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代3000年歷史,全書分為本紀、世家、列傳、書和表共五個部分。魯迅贊譽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字子長,他是我國西漢歷史家、文學家。教材中有《史記》的選文《垓下之圍》、《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李將軍列傳》等。《史記》和《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後三部書的作者分別是東漢的班固、南朝的范曄、晉朝的陳壽。
「樂府」,原指漢代國家設立的音樂機關,負責搜集整理民歌。後來稱這種民歌及文人仿作的詩為「樂府」。《孔雀東南飛》是漢代樂府詩發展的高峰,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這首詩的男女主人公是焦仲卿、劉蘭芝。它與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合稱「樂府雙壁」。漢代的文人詩是在樂府民歌的影響下產生和發展的,現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班固的《詠史》;所謂「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文人寫作的五言詩,這些詩全為無名氏所作。
曹操,字孟德,東漢建安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他擅長以古題樂府寫時事。他的詩氣韻沉雄,代表作有《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篙里行》等。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並稱「三曹」;後人稱以「三曹」為核心的文壇所體現的文風「建安風骨」。曹丕的《燕歌行》,是現存最早的七言詩。曹植是當時最負盛名的作家,其代表作有詩《白馬篇》、賦《洛神賦》等。諸葛亮,字孔明,他的《出師表》是名篇。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人,田園詩派的開創者,陶淵明的詩「清新自然」,代表作有《飲酒》、《歸園田居》等,他也有書寫豪情和憤懣的詩,如《讀山海經》、《詠荊軻》。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派的開創者。我國第一部系統闡述文學理論的著作是《文心雕龍》,作者是南朝的劉勰。我國現存最早的「志怪小說」是晉朝干包的《搜神記》,「志人小說」(又叫「逸事小說」)是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初唐「四傑」指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其中王勃,字子安,駢體文《滕王閣序》和詩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的代表作。在初唐詩壇開一帶詩風的詩人是陳子昂,字伯玉,他的《登幽州台歌》一詩很有名。此間,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也是名詩。
盛唐「邊塞詩人」高適和岑參並稱,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別董大》、《白雪歌頌武判官歸京》;盛唐「邊塞詩人」還有王昌齡、王之渙、崔顥,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芙蓉樓送辛漸》、《涼州詞》、《黃鶴樓》。盛唐「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和王維並稱,王維,字摩詰,他擅長繪畫,在描寫山水的詩里,創造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境,他的代表作有《終南山》、《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等;孟浩然的代表作有《過故人庄》、《晚泊潯陽望廬山》、《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等。
『陸』 高中文言文常知識梳理
1. 求高考文言文常識總結
文學常識不得記混記雜,要時刻注意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如記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學主張和代表人物等等;名句名篇的背誦最終要通過默寫落實在卷面上,在復習中,一定要背默結合,默寫時還要細心,不要出現錯字、漏字、前後顛倒等錯誤,此外,還應注意標點和語氣。
【考點達標】⒈."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這副對聯,說的是( ) A.賈誼 B.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答案:C(對聯中嵌有屈原詩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詩中以芳草自喻品質的高潔。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
從內容上看,與屈原事相合;從感情上看,表達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國別(或朝代)對應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西遊記》-吳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國 B.《鏡花緣》-李汝珍-明代 《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吐溫-美國 C.《西廂記》-王實甫-元代 《唐璜》-拜倫-英國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紅與黑》-莫泊桑-法國 答案:C(A.《神曲》的作者但丁是義大利人,不是德國人;B.《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是清代人,不是明代人;D.《紅與黑》的作者是法國的司湯達,不是莫泊桑。
) ⒊"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哪脊耐,峨眉共比高。"這首詩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蘇洵、蘇軾、蘇轍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鶴 答案:B(題干中的一首詩是朱德同志為四川三蘇祠而題的,正確答案應該是B項。
A項中,曹操、曹丕、曹植雖是三父子,也都是大文豪李春,而且也都有詩賦流傳於今,但他們不符合詩中「峨眉共比高」這一內容。C項中,班彪、班固、班超雖為三父子,其中班彪、班固均以史學著稱,而班超有是名將,所以與詩中「都是大文豪」內容不符。
D項中杜甫、杜牧、杜荀鶴不是父子關系,因此更不符合詩意了。)。
2. 高一語文知識點總結
高中語文第一冊知識梳理 一、常見常用字的分辨 1. 多音字的分辨 攢 攢射(cuán) 沓 拖沓(tà) 積攢(zǎn) 一沓(dá) 難以數計(shǔ) 便 便宜(pián) 數 數見不鮮(shuò) 方便(biàn) 數量(shù)芳 菲薄(fěi) 弄 弄堂(lòng)芳菲(fēi) 弄潮(nòng)給 給予(jǐ) 脈 脈搏(mài)給以(gěi) 脈脈含情(mò)孱 孱頭(càn) 豁 豁然開朗(huò)孱弱(chán) 豁出去(huō)顫 顫野肆抖(chàn) 參加(cān) 顫栗(zhàn) 參 人參(shēn) 參差(cēn) 抹殺(mǒ) 抹 抹布(mā) 倔 倔強(jué) 拐彎抹角(mò) 倔頭倔腦(juè)擂 大吹大擂(léi) 柵 柵極(shān)擂台(lèi) 柵欄(zhà)倆 倆人(liǎ) 期 不期而遇(qī)伎倆(liǎng) 期年期月(jī)沒 沒齒難忘(mò) 塞 款塞入朝(sài)沒有(méi) 塞住(sāi) 不塞不流(sè)屏 屏風(píng)屏息(bǐng) 單 單於(chán) 姓單(shàn) 處 處罰(chǔ) 騎 胡服騎射(qí) 怔 怔住(zhèng)處所(chù) 鐵騎( jì) 怔忡(zhēng) 2形近字的分辨 蔭庇(bì) 惴惴(zhuì) 瑕疵(cī) 揣摩(chuǎi)端詳(ān) 剛愎自用(bì) 相悖(bèì) 心腹(fù) 脖頸(bó) 崎嶇(qí) 眾口鑠金,矍鑠(shuò) 倚馬可待(yǐ) 閃爍(shuò) 騎兵(qí) 瓦礫(lì) 綺麗(qǐ)一諾千金(nuò) 淆亂乾坤(xiáo) 偌大(ruò) 餚饌(yáo)喏喏連聲(nuò)半晌(shǎng) 不容置喙(huì) 響遏行雲(xiǎng) 如椽大筆(chuán)軍餉(xiǎng ) 緣木求魚(yuán) 掾吏(yuàn) 綿亘(gèn)城垣(yuán) 氣餒(něi)永恆(héng) 綏靖(suí)齊桓公(huán)肆無忌憚(dàn) 聳峙(zhì)殫精竭慮(dān) 持久(chí)邯鄲(dān) 侍奉(shì)彈葯(dàn) 恃才傲物(shì)簞食壺漿(dān)長篙(gāo) 汩汩(gǔ)枯槁(gǎo) 汨羅江(mì)縞素(gǎo) 頻頻(pín)稿酬(gǎo) 瀕臨(bīn)詛咒(zǔ) 沮喪(jǔ)狙擊(jū) 咀嚼(jǔ 楔子(xiē) 朗照(lǎng)鍥而不舍(qiè) 琅琅(láng)自詡(xǔ) 殘羹冷炙(zhì)栩栩如生(xǔ) 針灸(jiǔ)翌日(yì) 一番(fān) 踱著(ó)藩籬(fān) 忖度(ó)蕃衍(fán)惦念(diàn) 蹩進(bié)掂量(diān) 一瞥(piē)踮腳(diǎn) 撇捺(piě)悼詞(dào) 估量(gū)棹槳(zhào) 沽酒(gū)泥淖(nào) 怙惡不悛(hù) 二.常見常用字形的分辨 敞(敞)開 僻(僻靜) 綴(點綴)敝(敝帚自珍) 避(躲避) 輟(輟學)蔽(遮蔽) 啜(啜泣) 弊(針砭時弊) 掇(拾掇)鑠(眾口鑠金) 瀉(傾瀉) 倩(倩影)爍(閃爍) 泄(發泄) 靖(綏靖)礫(瓦礫). 躁(煩躁) 靚(靚麗) 諧(和諧)燥(枯燥、乾燥) 婧(婧女) 楷(正楷)噪(噪音)辨(辨別) 采(神采) 髓(腦髓)辯(辯論) 彩(彩色) 隋(隋朝)蹩(蹩進、蹩腳 ) 鏤(鏤空) 晤(晤見)瞥(瞥見) 褸(襤褸) 梧(梧桐)縷(絲縷) 蕪(蕪雜) 嫉(嫉恨) 竟(竟然)憮(憮然) 疾(疾病) 競(競爭)頻(頻繁) 嬉(嬉戲) 嘉(嘉賓)瀕(瀕臨) 嘻(嘻嘻哈哈) 佳(佳麗)驛(驛站) 礪(砥礪) 遐(遐想) 繹(演繹) 厲(嚴厲) 暇(閑暇)懌(不懌) 寥(寂寥) 藹(和藹) 喋(喋血)廖(姓廖) 靄(暮靄) 諜(間諜) 牒(通牒)污(玷污) 黯(黯然) 囿(苑囿)誣(誣陷) 暗(暗淡) 宥(寬宥)殞(殞命) 弦(弦歌) 怯(怯懦)隕(隕落) 舷(舷窗) 祛(祛除)銷(積毀銷骨) 侍(侍奉) 宵(宵衣旰食)消(消化) 恃(恃才傲物) 霄(霄壤之別)悚(毛骨悚然)竦(竦身一搖) 三.詞語解釋 1. 崢嶸:不平凡,不尋常。
2. 斑斕:色彩錯雜燦爛的樣子。 3. 踟躕:心裡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4. 佝僂:脊背向前彎曲。 5. 跫音:腳步聲。
6. 如願以償:像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指願望實現。
7. 深邃:深的;幽深。 8. 幽僻:形容環境偏遠、幽靜。
9. 羞澀:難為情,態度不自然。 10. 裊娜:形容草木柔軟細長;形容女子姿態優美。
11. 風姿:風度、儀態。一般指美好的姿態。
12. 倩影:美麗的影子。 13. 蓊蓊鬱郁:樹木茂盛的樣子。
14. 婀娜:輕盈柔美貌。 15. 寧謐:安靜,安寧。
16. 滄桑:比喻世事多變,人生無常;或喻世事變化的巨大迅速。 17. 聲名狼藉:形容名聲極壞。
18. 雋永:(言辭、詩文或其他事物)意味深長,引人如勝。 19. 邂逅:不期而遇。
20. 蕪雜:多而雜亂,沒有條理。 21. 嫉恨:憎恨。
22. 誹謗:造謠污衊,惡意中傷。 23. 詛咒:咒罵。
24. 卓有成效:成績、效果顯著。 25. 豁然開朗:豁然,寬敞的樣子。
形容由昏暗、窄小一變而為明亮寬敞;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個道理。 26. 義憤填膺:由正義而激發的憤怒充滿心胸。
27. 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或反常的情況等)安然相處,像平常一樣對待。 28. 民不聊生:人民沒法生活。
聊,依賴。 29. 藏蟄(zhé):躲藏,蟄伏。
30. 端倪:①事物的眉目;頭緒。②指推測事物的始末。
31. 永葆生機:永遠保持生機。 32. 奚落:譏誚;諷刺。
33. 不名一錢:形容極其貧窮,一個錢也沒有。名,佔有。
34. 慰藉:安慰,撫慰。 35. 安土重遷:在一個地方住慣,不肯輕易遷移。
36. 褻瀆:輕慢,冒犯。 37. 殺一儆百:儆,警戒。
殺。
3. 求語文高一文言文知識總結
高一上學期文言文基礎知識總結《勸 學》 文學及文體常識: 《勸學》作者是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先秦儒家學派的最後代表。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學派,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為荀子及其門人所著。
寫出下列加點字詞的拼音: 須臾 yú 舟楫 jí 跬步 kuǐ 駑馬nú 鍥而不舍 qiè 金石可鏤 lòu 騏驥 jì古今異義詞: 1.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凶、走狗。2.金就礪則利 古義:金屬製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檢查; 今義:探究並領會。 找出下列通假字並釋義: 輮 以為輪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雖有槁暴 有 通 「又」。 暴 通 曝, 曬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異也 生 通 「性」, 天賦,資質。
活用情況: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 輮,使動用法,用煣的工藝。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詞作動詞,用腳走。水,名詞作動詞,游泳。
一詞多義: 於:青,取之於藍 ,而青於藍 :比。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比。
善假於物也:對, 向。之:鍥而舍之:代詞。
筋骨之強: 定語後置的標志。 青,取之於藍 :代詞。
蚓無爪牙之利:定語後置的標志。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的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的。
使之然也 :代詞,木。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
而:表轉折:而寒於水 而致千里 而絕江河 而青於藍 而聞者彰 而見者遠表修飾:順風而呼 登高而招 吾嘗跂而望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 。 表並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蟹六跪而二螯表遞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鍥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構」,作「的人」講。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詞,錶停頓,並提示下文要說的原因。
八、特殊句式 判斷句 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這是由於)煣的工藝使它變成這樣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增長,但是遠處的人能看得見;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君子的天資同一般人沒有什麼差別,(只是)他們善於藉助外物罷了。固定句式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以…」 「沒有用來…的辦法」。
(所以不積累小步,就不能遠達千里;不匯聚細流,就不能成為江海。)定語後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飲地下的泉水,這是因為用心專一的緣故。介詞結構後置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2、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冰,是水凝結成的,卻比水寒冷。《師 說》 韓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
「說」是古文中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范圍,可以先敘後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便些。
初中學過的《捕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
本文闡述的是作者對從師問題的看法。 古今異義詞:(1)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
今義:學問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古義:用來。
今義: 連詞,表因果關系。 (3)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古義:小的方面學習 今義:初等教育學校(4)吾從而師之 古義:從,跟從;而,連詞。
今義:連詞。(5)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很多人。找出下列通假字並釋義:傳道受業解惑 :同 授,傳授。
句讀之不知 : 同 逗,停頓。 或師焉,或不焉:同 否。
活用情況:吾從而師之:以……為師,意動用法。 而恥學於師:以------為恥,意動用法。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低於, 名詞作動詞。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 愚人 形容詞作名詞。
一詞多義:之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些師道之不復:結構助詞,取消獨立性。 句讀之不知 :表示賓語前置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代詞,代「六藝經傳」 古之學者:助詞,的 其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代詞,他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其出人也遠矣:代詞,指聖人 其皆出於此乎:副詞,大概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前指士大夫,後為語氣詞。
道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師道也: 道理道相似也: 道德學問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風尚余嘉其能行古道: 風尚師 古之學者必有師:老師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專門技藝的人孔子師郯子……: 以---為師 吾師道也: 學習、效法或師焉,或不焉:從師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從師吾從而師之:意動用。
4. 高中文言文常識整理
閱讀《小石潭記》,復習下列題型 一、文學常識 本文的作者是___ _,字_________,河東人,___ _代文學家,他和_________一起倡導古文運動,列 之首。本文是《 》中的一篇。 二、注音 清洌( ) 俶( )爾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為坻( ) 嵁( ) 翕( )忽 ( ) 然不動 寂寥( )無人 悄( )愴( ) 幽邃( ) 參( )差( ) 犬牙差( )互 三、重點詞語解釋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下見小潭( ) 隔篁竹( ) 水尤 清冽( )( ) 為坻為嶼為嵁( )( )( )全石以為底( ) 皆若空游無所依( ) 蒙絡搖綴( )( ) 參差披拂( ) 往來翕忽( )影布石上( ) 其岸勢犬牙差互( ) 佁然不動( ) 俶爾遠逝( )似與游者相樂( )斗折蛇行( )( ) 凄神寒骨( )( ) 環合( ) 寂寥無人( ) 悄愴( ) 幽邃( ) 崔氏二小生( ) 記之而去( ) 不可久居( ) 隸而從者( ) 2、①全石以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過清( )不以物喜 ①全石以為底( ) ②為坻,為嶼,為堪,為岩。( ) ①水尤清冽 ( ) ②以其境過清( )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 ②不可知其源( ) 五、重點語句翻譯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4、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7、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8、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9、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5. 【誰能幫忙整理一下
齊桓晉文之事1、無以,則王乎:以 通 「已 」,停止 2、然則廢釁鍾與(本文有多處):與 通「 歟」 ,語氣詞,表疑問 3、王說 :說 通「 悅 」,高興 4、為長者折枝:「枝」通「肢」,肢體(一說,折枝,就是折樹枝.) 5、刑於寡妻:刑 通 型 ,作榜樣 6、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 通 矣 ,語氣詞,相當 了 7、蓋亦反其本矣:蓋 通 盍 ,何不 ;反 通 返 ,回、歸 8、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 :塗 通 途 ,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愬 通 訴 ,控訴、控告 10、無不為已:已 通 矣 ,語氣詞,表示感嘆 11、是罔民也 :罔 通 網 ,張開羅網捕捉、陷害 12、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頒 通 斑 ,頭發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 古今異義 1、吾何愛一牛 愛:吝嗇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用來推及到 3、至於兄弟 至於:推廣到 4、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妻子:妻子和兒女 5、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中國:指中原一帶 6、然後從而刑之 從而:接著就 三 詞類活用 1、無以,則王乎 王(本文有多處):名詞作動詞,行王道,成王業(成就王業,取得天下) 2、保民而王 保:愛護,安撫 3、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異:意動,對……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遠:形容詞作動詞,遠離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容詞作名詞,視力 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 老①:形容詞作動詞,尊敬,愛護 ; 老②:形容詞作名詞,老人 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 幼①:形容詞作動詞,愛護 ;幼②:形容詞作名詞,幼兒,孩童 8、刑於寡妻 刑:(通「型」)名詞作動詞,作榜樣 9、為肥甘不足於口與 肥甘:形容詞作名詞,肥美的食物 10、輕暖不足於體與 輕暖:形容詞作名詞,輕暖的衣服 11、危士臣 危:使動,使……受到危害 12、朝秦楚 朝:使動,使……來朝見 13、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 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的國家 ;大:形容詞作名詞大的國家 14、寡固不可以敵眾 寡: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稀少的國家 ;眾: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眾多的國家 15、弱固不可以敵強 弱:形容詞作名詞,弱小的國家 ;強:形容詞作名詞,強大的國家 16、以一服八 服:使動,使……降服 17、然後從而刑之 刑:名詞作動詞,處罰 18、是罔民也 罔:(通「網」)名詞作動詞,張開羅網捕捉、陷害 1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詞作動詞,穿 20、樹之以桑 樹:名詞作動詞,種 四 一詞多義 ⑴道 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談論) 唯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致負誠托,又乖懇願(道路)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尚) 道芷陽間行(取道)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 ⑵之 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詞,他) 牛何之(往) 臣聞之胡齕曰(助詞,無意義) ⑶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 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停止) 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建房) ⑷誠 然,誠有百姓者(的確) 是誠何心也(真的)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真誠) 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6. 高二語文所有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一、通假字 1、距關,毋內諸侯: 距——拒,抵禦,抵抗; 內——納,接納; 2、張良出,要項伯: 要——邀,邀請;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早; 5、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隙,隔閡,嫌隙; 6、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參乘——驂乘:坐在車右擔任侍衛的人; 二、詞類活用 1、沛公欲王關中: 王:大王——稱王; 2、范增數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陽間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馳之沛公軍;復夜去: 夜:夜晚——連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長——向對待兄長一樣;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樣; 7、頭發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將軍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從百餘騎: 從:使……從; 11、素善留侯張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與「遠」相對——沾染、接觸; 三、一詞多義 (一)虛詞「為」 1、用作動詞 音wéi 表動作:做、作為、充當、變成、成為 使子嬰為相 表觀點:認為 竊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斷;是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2、用作介詞 表被動;為所/為……所 音wéi 若屬皆且為所虜 表原因、涉及對象 音wèi 慎毋為婦死,貴賤情何薄/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3、用作助詞 句末語氣,表疑問或反問 音wéi 何辭為? (二)虛詞「因」 1、動詞:沿襲、繼續 蒙故業,因遺策 2、名詞:原因、緣由 於今無會因(到現在沒有相會的機緣了) 3、連詞:表順承,於是,就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表原因,因為,由於 鼠,子神也,因愛鼠,不蓄貓犬(鼠,是子神啊,因為喜歡老鼠,所以不蓄養貓狗) 4、介詞: 憑借、條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著、趁機 因計沛公於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為、由於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三)虛詞「而」 1、表目的:來,用來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2、表轉折:但,卻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3、表修飾:(地,著)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4、表修飾:(地,著) 項王按劍而跽曰 5、表遞進:並且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6、表並列:而且,或不譯 勞苦而功高如此 7、表順承:然後,接下來 撥劍切而啖之。
7. 人教版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第一版塊:古詩文閱讀與鑒賞(7題33分)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60個背誦篇目;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6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
默寫時要注意:(1)今年高考是四選三選默,選擇最有把握的幾句來填寫,千萬不要多默。(2)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切勿賣弄書法。
(建議拿到試卷就先填寫默寫內容)(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寫內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幾個字,後面想起來了再默。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⒈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或團圓),鴻雁(遊子思鄉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或遊子漂泊),關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曲(送別的歌聲)。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鬥雪堅守節操),⒋悲情類:梧桐(象徵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象徵凄涼哀傷或思家思歸),⒌其它類:崑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採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這首詩歌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A.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凄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B. 思想感情術語: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詩歌就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類,據此可了解詩歌主旨:⑴詠史懷古詩:憑弔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
(寫古跡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徵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邊塞征戰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諷刺和規勸。
⑷羈旅思鄉詩:寫遊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的思念故鄉的鄉愁。(常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後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實的不滿、嚮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操品性的情懷。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⑻閨怨閨愁詩: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我們認為不會考,但是課本中有,我們還是要了解一點。)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著眼於全篇整體或局部)常式問:這首詩歌採用了何種寫作手法?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或: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像聯想)與實寫;⒉運用修辭手法:比喻對比誇張比擬)(高考常考)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互文;3.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徵、鋪陳,白描。4.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高考常考)5.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⒍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像聯想)與實寫;2.運用具體描寫手段: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⒊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對比誇張比擬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反語;⒋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象徵、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方式來抒 *** 感2、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高考常考)第四種:結構(構篇)方式對比,前後照應,問與答,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合,(高考常考)過渡,詳略,人稱,設置懸念,欲揚先抑、■第五種類型:語言煉字類常式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變式問: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