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語文
『壹』 2022年高考語文背誦篇目-附六十四篇高考必背古詩文
語文考試中,想必最讓各位考生頭疼的就是古詩文的背誦了吧,不管是初中學還是高中學的,都在考試范圍內。本期老師為大家整理了2022年高考語文背誦篇目、六十四篇高考必備古詩文,各位考生可參照復習。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32.《觀刈麥》白居易
33.《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門太守行》李賀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隱
38.《無題》李商隱
39.《相見歡》李煜
40.《漁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飛來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44.《水調歌頭》蘇軾
45.《游山西村》陸游
46.《破陣子》辛棄疾
47.《過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49.《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50.《己亥雜詩》龔自珍
『貳』 新高考改革後,語文閱讀量要求特別高,是嗎
新高考改革後,語文的閱讀量相對會有所提高,更加註重語文學習。
『叄』 新高考對語文提出的新要求
語文是與當下社會現實生活聯系最為密切的學科之一,高考語文改革不管是分值的變化還是考查重心的轉移,也應進一步突出體現這一特點,新時期所提倡的新的時代精神、世界格局新變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創新能力等都應該成為高考語文關注的焦點,這要求語文課堂教學不管是從內容還是教學側重點和教學方式都要隨之改變。所以,教師要及時捕捉高考動態,主動在新高考到來之前,進行積極革新,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帶動教學改革。
一、積累經典語料,理解傳統文化要義
首先,語文課堂要重視經典語料的積累,從中汲取營養。梳理最近幾年試行省市的高考語文試卷,我們發現,古詩文的語料大多取自經典作品,或者人物本身是古代優秀文化的典範,旨在宣傳優秀的傳統文化。如2016年高考浙江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
《墨子·節用》:「聖人為政一國,一國可倍也;大之為證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國家,去其無用之費,足以倍之。聖王為政,其發令興事,使民用財也,無不加用①而為者。是故用財不費,民德②不勞,其興利多矣。」
(3)從節點網路來看,2010-2016年河南省各節點城市的程度中心度普遍提高,旅遊經濟聯系不斷增強,但是城市間的旅遊交往能力差異性較大,其中鄭州、洛陽、開封與其他城市旅遊經濟聯系最為頻繁,是河南省旅遊經濟聯系交往的關鍵樞紐。此外,隨著各個節點城市旅遊經濟聯系的可進入性普遍提高,城市間旅遊經濟距離捷徑化,邊緣城市的作用得到發揮。近7年間鄭州的中介中心度一直居於首位,表明鄭州市的節點網路開放程度較高,對其他城市的控制力最強,但是如果過度依賴鄭州的中介作用,又會使整個旅遊經濟網路結構具有脆弱性。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價值。②德:通「得」。
23.從這段文字看,「節用」的含義是□□□□□□。(不超過6個字)(1分)
24.根據選文,理解並概括墨子的「為政」思想。(4分)
為了增強學生的預習效果,我們在「課前學習案」中設計了知識梳理表,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預習教材,填寫知識梳理表,使學生預習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表達一種執政為民、節儉為政的理念,要去無用之費,不贊成通過對外掠奪來增強國力,要合理地節約用度,減免徭役賦稅,減輕百姓負擔。旨在引導學生樹立勤政理想和利民思想。2017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閱讀《上池州李使君書》,頌揚杜牧勇於為義,求真求實,經世致用的品質。高考試題的變化要求語文教學應從傳統的重視「語言知識」向「語文積累」轉變,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要義的理解,形成系統的傳統文化知識。
其次,側重於引導學生探究語言知識,掌握語言規律。長期以來,語言學習的重點是語言知識的強化記憶和系統訓練,但是當我們反思教學效果時發現,學生並沒有形成獨立的語言實踐能力,機械的強化記憶反而消蝕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所以,新高考要求語文課堂教學重點不能局限於「言」的積累記憶,更要注重「文」所承載的內容。
考查內容就涉及到了文言詞語的梳理和辨析,所以,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在多樣化的語境中進行語言整合,引導他們自主探究,掌握語言現象的內在規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側重傳統文化教學的革新和改進,注重學生積累經典語料,建構傳統文化語言知識與規律。
二、開展語文活動,培養綜合素養
高中語文標准修訂版提出了一個新概念——「語文學習任務群」,「任務群」是旨在打破學科局限,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注重用活動來培養人、塑造人的創新教法。縱觀這幾年高考試題的變化,語文愈加貼近現實生活,《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
從教師的教學改革實踐來看,通過組織多樣化的語文活動,形成完善的「語文學習任務群」,能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我們嘗試了一周一次的朗誦會,學生自主選擇朗誦材料,自己揣摩朗誦技巧,當場口頭表達自己對朗誦材料的理解;也進行了以整本書為對象的專題閱讀,分享讀書心得的活動;還有課前五分鍾針對一個社會熱點或者生活困惑進行的小演講活動;假期組織的「十大歷史劇之我最喜歡」的觀影活動;「讀書筆記全校巡展」活動;「職業與幸福感」社會實踐調查;研學旅行活動等。開展這些活動,有效延伸了課堂,調動了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也激發了老師的教學興趣,更符合了新高考的改革要求。如2016年上海卷27題的作文話題: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容易進入大眾視野,評價他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常見,這些評價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們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的看法不盡相同,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種現象的思考。
2017年浙江卷,試題材料中就出現了「大飛機C919」「朗讀者」「我是范雨素」「湄公河行動」,這些語料涵蓋了日常生活、科技、文化、娛樂各個方面的內容,考查內容從考查學生的靜態知識轉變為考查學生的動態實踐能力,所以,語文教師既要基於教材,耕耘好課堂,又要注重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將語文學習和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學思路才能適應新形勢。
第一階段為自然本能階段,企業尚未形成安全規范制度及紀律約束,安全多源於人的自律與本能,安全管理更多的是安全管理人員的職責。
在高考改革的大環境下,一線教師要做到將「鴨子」變為「火把」,將灌輸變為虔誠的點火儀式。所以,教學就是想方設法點燃學生大腦這把火把,並使之激情燃燒而不滅的活動。現在的語文課只注重精讀精講,注重做題,讀書很少,學過語文卻不怎麼喜歡讀書,這樣的語文課無疑是失敗的,語文素養更無從談起。新課標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積累經典語料,開展語文活動教學是很好的策略,一線教師應無條件地去實踐。
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理論的發展從1956年的1.0版本——金字塔形狀(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估)到2001年由布魯姆的學生Anderson等人提出的2.0版本——金字塔形狀(識記、領會、運用、分析、評價和創造)。布魯姆將教育目標劃分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操作領域,共同構成教育目標體系。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可分為從低到高的六個層次:即識記→領會(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創造,學生的思維由低階思維能力向高階思維能力發展,教育目標從基礎目標向高級目標發展(圖1)[5]
『肆』 語文新高考和舊高考有什麼區別
語文新高考和舊高考的區別:
第一,考試分值的不同。新高考方案中六門學科均以分數形式呈現,均計入總分,語文、數學、外語各150分,選一在物理或旅圓歷史中選一門分值為100分,選二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再選兩門培鎮侍,每門分值100分,總分750分。
第二,考試科目不同。新高考模式是「3+1+2」模式,『"3」 為語文、數學、外配吵語, "1」 為在物理、歷史中選擇一門,"2」 為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再選擇兩門。
第三,報考志願不同。老高考的志願填報方式是一個「院校+6個專業」,可以服從專業調劑,這也是平行志願的填報方式,而新高考的志願填報方式是「專業+學校」,即一個學校和一個專業就組成了一個志願。
第四,院校錄取不同。老高考院校錄取遵循「分數優先,遵從志願」的原則,而新的高考錄取規則不分批次,按考生總成績,分大類實行專業平行投檔。
第五,考試試卷不同。原高考是文理不同卷;新高考方案中語文、數學、外語三門不分文理。
『伍』 新高考語文試卷題型有哪些
新高考語文試卷題型有:
第一道大題是現代文閱讀,滿分35分;第二道大題是古文閱讀,滿分同樣是35分;第三道大題是基礎知識部分,滿分20分;第四道大題是作文,滿分是60分。
作文一般是根據材料進行擬題,一般寫成議論文比較好寫。而現代文部分分為文學類、實用類、論述類等幾種文體,古文題型則包括文言文、古詩詞以及默寫。
基礎題部分題型有成語、病句及語言運用等。
語文各題型答題時間分配:
高考語文滿分是150分,高考時間也是150分鍾,因此每一分和每一分鍾是一一對應的,但在答題時卻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這個方法去答題,否則會死的很慘。
高考60分的作文,用一節課40-45分鍾寫足矣;5分的默寫題,2分鍾完全能搞定;19分的文言文閱讀題,17分鍾左右就OK。
第三道大題10分鍾也差不多;其餘的時間用來做剩下的現代文閱讀題以及塗答題卡,同時還要留有檢查的試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