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

發布時間: 2023-12-20 16:05:24

A.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篇

【 #一年級# 導語】教案是瞎喊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 考 網整理的《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篇一】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單一標准講課教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類

出示例1

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可以怎樣分類呢?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單一標准》講課教案:揭示課題,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2、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討論匯報。

板演分法。

還可以怎麼分?

二、鞏固提升發散創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2、開放練習拓寬思路(分正方體)師: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另外一袋學具,請給這些物品分類。學生小組活動(4分鍾)匯報交流

三、課堂小結

【篇二】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我們認識的數》

教學目標

1、用學過的100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養數感。

2、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3、積累活動經驗,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增強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電腦動畫,創設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帶到數的王國。

講述:數的王國里住著我們已學過的100以內的數,這些都是我們認識的數。

(板書:我們認識的數)它們經常跑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二、活動探究,解決問題

1、「說一說」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圖,並播放學生說的話,出示相應的場景圖。

講述:這些同學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這些數嗎?跟你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內說完後組織學生交流,盡可能地讓學生充分反言。

講述:同學們說得真好,只要細心觀察,你還會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數。

2、「說一說」的第二部分。

提問:誰來告訴我,你今年幾歲了?自己的年齡都記得很清楚,我看誰能說出家中每個人的年齡?(先告訴我家中有幾口人,再分別說出他們的年齡)先指定兩名學生說,當每個人都很想說的時候,再讓他們說給同桌的同學聽,最後再請兩名學生說。

講述: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可見你們平時對自己的家人都很關心。下面,我們進行一個智力小測試,比比誰最聰明。(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你們看,這是小明一家。他們家有一個人,今年4歲。你們猜這個人可能是誰?還可能是誰?

講述:你們都猜對了!在你們的家庭里,爺爺奶奶的歲數比較大,一般宰0歲左右;爸爸媽媽的年齡中等,大約三十幾歲;而你們的年齡是最小的,今年還沒有超過10歲。

枯神核3、「猜一猜」。

講述:接下來我們進行一個猜一猜的游戲,這個游戲需要小組長和組員合作完成。組員的任務是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小組長則要把組員猜數、數數的結果記錄下來。

(1)請每個同沒掘學抓一把糖,數數有幾粒?

組員數,組長記錄。完成後評出優勝小組,獎勵合作星,再指名說,老師在表中板書三名學生說出的粒數。

講述:同學們抓一把糖大約都在10粒左右。

(2)在請同學們抓一把花生米,不要數,先猜猜大約有多少粒?

把你估計的結果告訴組長。估計得怎樣呢?把手中的花生米數一數,數的結果告訴組長。估計得怎樣呢?

小組活動結束後評出優勝組,獎勵合作星。

提問:誰來把自己猜數、數數的結果告訴大家?(教師在表中板書三名學生說出的粒數)你覺得自己估計得怎樣?

(3)講述:從這張表上可以看出著三位同學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數都要比抓一把糖的粒數多,其餘同學是不是也這樣,這是為什麼呢?請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小組同學討論,教師指導,教師指導。討論結束後,指定代表發言,其餘學生補充。

小結:因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糖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數就要比一把糖的粒數多一些。

(4)講述:請同學們抓一把黃豆,不要數,你覺得一把黃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瘰癧數多還是少?(指名說)你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粒?

(組長記錄)估計好了以後抓一把黃豆數一數,數結果也請組長記錄下來。

小組活動結果後評出優勝組,獎勵合作星。

提問:誰來把自己猜數、數數的結果告訴大家。(教師在表中板書三名學生數出的粒數)你覺得自己估計得怎樣?

(5)看錶比較:一把黃豆的粒數確實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數要多,可見你們的預測是正確的,這是為什麼呢

講述:因為一粒黃豆比一粒花生米小得多,所以在估計的時候就應該想到一把黃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數多得多,這樣估計出的結果就會和實際的記過比較接近。

4、「數一數」

出示第四幅圖。

提問:這幅圖畫的是什麼地方?圖中的小朋友數了哪些數?如果我們也到校園里去,除了圖畫中的小朋友數的數以外,你還想數什麼?

請你們一起走出教室,分小組到校園里去數一數好嗎?10分鍾後我們回教室匯報。

學生分組到室外活動。

數完後組織學生交流。

講述:剛才小朋友都觀察得非常仔細,數得也非常好。

[評:在學生充分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之後,再按批排數一數,是為了提高學生在生活中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使他們真正學到生活中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另外,這項活動還可以消除學生的疲勞,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再掀起一個小高潮。]

三、全課總結

講述: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好。最後讓我們看看皮卡丘還有什麼話要對我們說。放配音:同學們,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你們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去發現更多的數學奧秘,你們願意嗎?

【篇三】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乘法應用題(課本第82頁、第83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目標

1、會分析乘法簡單應用題的關系。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准備

圓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活動引入。

1、師:小朋友,六一節要到了,大家為了布置教室扎了許多花,我們一起來看看扎了些什麼花?(課件顯示一個花籃里裝了一些藍花、紅花、黃花)

大家起來書數數每種花各有多少朵?

顯示從藍里拿出有2朵紅花有4個2朵黃花有3個2朵

2、理解:藍花有2朵,紅花有4個2朵,我們就說,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4倍,黃花有3個2朵,可以怎麼說?(指名回答)

3、擺一擺

學生拿出小圖片。

(1)要求第一行擺2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個數是第一行的3倍。

問:第二行要擺的個數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擺了幾個圓片?你是怎樣相的?

板書:3個22×3=6

(2)要求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塊討論:你是怎樣擺的?又是怎樣擺的?

二、合作探究,構建新知

1、看顯示:藍花有2朵,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你能說出黃花有多少朵嗎?你是怎樣想的:(四人一組討論)

交流: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背,黃花的朵數用2×3=6,因此黃花有6朵。

2、想想:紅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紅花有幾朵?

(組內互相說說)列出算式:2×4=8

3、小結:從上面可以看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這個數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計算。

三、形行應用,加強實踐

1、課本第82頁、83頁「想想作做」第1、2題,看圖理解圖意並填空。學生獨立完成。

2、第3題,學生邊擺邊列式。

3、游戲,變蝴蝶(把第5題做成頭飾,學生根據題目選擇)

5的4倍5×4,2的3倍2×3

3個43×4,4的2倍2×4

四、自我評價,加深認識。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對自己的學習滿意嗎?

五、課堂作業

第83頁第4題

教學後記:學生理解得不好。

B.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蘇教版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蘇教版5篇

在數學課中,老師要注意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年級數學老師的教學工作離不開一年級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教案是他們進行教學活動的保障。你是否在找正准備撰寫「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蘇教版」,下面我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蘇教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並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3~104頁8、7、6加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求知的慾望

(錄像出示8個小朋友去公園買門票,然後,又來了5個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師創設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氣非常好,小文、小麗、小明等8個小朋友到公園去玩。他們來到公園門口,正要買門票,又來了他們的5個同學。這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應該買多少張門肆枝升票?他們想請同學們幫忙算一下。同學們想幫這個忙嗎?先在小組里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2.小組合作討論。

3.小組匯報交流。

生1:我們是數的,數了數這些小朋友一共有13個人。

生2: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第一次來了8個人,然後接著往下數,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們是把後來來的5個小朋友中的2個人先和8個人湊成10個人,10個人再加上剩下的3個人,一共是13個人。

生4:我們是把8個小朋友分成5個小朋友和3個小朋友兩組,然後把這5個小朋友和後來來的5個小朋友湊搭塌成10個人,10個人再加上剩下的3個人,一共是13個人。

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出的這幾種辦法都不錯,這4種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

二、動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如果用計算的方法,應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5。

師:8+5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用小棒擺一擺。

小組匯報交流,由於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很容易想到用湊十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們小組先擺了8根小棒,又擺了5根小棒,然後從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湊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於13根小棒。

教師再請幾個小組說一下他們是怎麼做的。

教師根據幾個小組匯報操作的情況,邊板書邊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都想到了從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湊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於13根小棒,這種方法真不錯。

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由於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其他方法,如數數法、接數法便不再出現或很少出現。

2.師: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計算出了8+5=13,現在我們不擺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計算出8+4、7+6、6+5的結果嗎?

學生匯報,因為計算8加5時,學生用擺小棒的辦法研究過了,所以用湊十法計算這三個算式應該沒什麼問題,教師這時應多讓幾個學生說想法。

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小結湊十的方法:同學們剛才都是把8、7、6分別湊成10,然後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數,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內容8、7、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師板書課題)

鞏固內化,發散思維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幾的題的方法,這種方法跟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方法有什麼關系?(一樣)那老師這里有一道題目8+9,看哪個同學想到的方法最多?

學生匯報:

生1:從9中拿出2,與8湊成10,10加7等於17。

生2:從8中拿出1,與9湊成10,10加7等於17。

生3:我想因為9+8=17,所以8加9也等於17。

教師對這3種方法都予以肯定,並特別表揚第3種方法。教裂老師滲透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教師用課件演示9+8=17想的過程和8+9=17想的過程,以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的遷移。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課件出示)1路公交車上原來有6個人,又上來了7個人,這時車上有多少人?

3.(課件出示)小兔找家:每個小兔身上有一個算式,每個小屋上有一個得數,學生做對後,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課件出示)寫算式。根據圖中情景,寫出算式,看哪個同學寫得又多又好。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蘇教版篇2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組織比賽》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在一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學過分類、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等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繼續學習本課內容。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並能用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的形式呈現數據;進而繪制簡單的條形統計圖,這與象形統計圖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對統計圖的分析中,學生通過閱讀條形統計圖作出合理的判斷,從而為決策提供依據,進一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同時,也為後續學習相關的知識作鋪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體會統計的必要性,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自主探索中經歷統計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會與人合作,培養合作、交流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依據信息作出判斷和決策。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力較差,教學應盡可能有趣味性,可以活動和游戲為主。因此,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激趣法、鼓勵探索、引導發現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內容,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是為了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我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動手操作、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我把學生分成5個學習小組進行交流活動,並以獎獎品的形式激勵學生,同時也為課堂的練習作鋪墊。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安排了以下這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為了讓學生樂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一開始,我先播放一段動物奔跑的視頻:「這些動物跑得真快,它們想去哪呢?哦,原來在大森林裡獅子大王組織動物們進行運動比賽,動物們都趕去參加!你們也想去看看嗎?」我順勢引出課題:組織比賽(板書)。

【設計意圖:在這里,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我們班同學最喜歡什麼活動」改為「組織動物比賽」,這樣,學習的知識更貼近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更具親切感,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統計知識的慾望。】

(二)參與操作,體驗過程。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我通過三個活動來完成。

活動一:數一數,填一填——收集整理數據。 沿著新課導入所創設的動物組織比賽的情境:「動物們有的說喜歡跳繩,有的說喜歡跑步,也有的喜歡拍球!哎,獅子大王可頭疼了!到底組織什麼比賽呢?」我引導學生說出喜歡哪一項比賽的動物最多就組織哪一項。我出示統計表,指導學生根據課件填寫,喜歡哪一項比賽的小動物有幾只,就在下面的( )里填幾。觀察統計表,比較後得出喜歡拍球的小動物最多。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主要讓學生感受整理數據的必要性,並經歷數據整理的過程。】

活動二:數一數,塗一塗——認識條形統計圖。 這時,我說:「老師有一個更好的辦法能讓獅子大王一眼就看出喜歡什麼比賽的動物最多」,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注意力又一下子集中起來。我接著出示條形統計圖,指出----「這是條形統計圖」(板書),並讓學生觀察,並明確在這個條形統計圖中一格表示1。我一邊講解一邊根據統計表來示範完成條形統計圖中的一項,然後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動手完成統計圖。從統計圖中,一眼就看出喜歡拍球比賽的動物最多,「獅子大王」就決定組織拍球比賽。

【設計意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邊動手一邊思考,實現在做中學,在活動中學的設計意圖。】

活動三:想一想,說一說——分析條形統計圖。 現代教育論認為,讓學生在親身感受數學中提出問題,在經歷數學中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數學,形成技能的方式。 我引導學生觀察統計圖,想一想並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再請學生說說「根據這個條形統計圖,你還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在想一想、說一說的實踐活動中初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也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於思考的科學探究習慣,同時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開展比賽,反饋深化。

首要教學原理指出,當要求學習者運用知識或技能解決問題時,才能促進學習。對低年級兒童來說,適宜的方法是把問題情趣化,生活化。因此,我請孩子們進行拍球比賽,先提出這樣的比賽規則,根據比賽規則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比賽。學生通過拍球——數數——記錄——完成統計表等學習活動,收集整理數據,並完成手中的條形統計圖。我根據條形統計圖,宣布比賽的冠軍。再引導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提出並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深化了知識。】

(四)聯系生活,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鞏固新知,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這一環節中我緊抓本節課的重點,加以鞏固,加以拓展。

1、體會生活中統計的廣泛應用。 我讓學生說說身邊哪些問題要用統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然後,我就地取材,進入下一個練習。

2、統計課堂評價情況,應用提高。 「這節課哪個小組表現得呢?你能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我請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整理獎品,完成條形統計圖。

【設計意圖:在這里,我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

3、調查最愛看的動畫片。 我讓學生觀察「最愛看的動畫片條形統計圖」,提出並解決其中的數學問題,同時也使學生對統計的認識上升一個新的高度。

(五)互動評價,課堂總結。

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說一說:你學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總結,既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便於了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又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在總結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有所發展。】

(六)課後練習,拓展延伸。

一位數學教學家所言:「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所以,我繼續聯系生活實際,設計了拓展延伸,讓學生把數學應用於生活:請調查我們班的同學最喜歡什麼活動,把調查結果記錄下來,並完成課本第85頁的條形統計圖。

四、說板書設計

這是我這節課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簡潔性,既突出了重點,又擊破難點。 縱觀整節課的設計,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自己的具體活動中主動參與學習,經歷一個「體驗--感知--理解--概括--運用--提高」的認知過程。在教學中,我立足發展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在探索活動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交流、澄清,享受學習的樂趣與成就。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蘇教版篇3

教學內容: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並了解加、減發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在根據數的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發展思維能力和口算能力。

3、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准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2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 ),8個十和4個一合起來是( )。95裡面是由( )個十和( )個一組成。81裡面有( )個十和( )個一。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出示32頁情景圖。

2、提問:你能從圖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學生回答:梳理問題

(1)一共有多少個桃?

(2)一共有34個桃,去掉框里的30個,還剩多少個桃?

3、怎樣列式?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算式 30+4 = 34-30=

提問:30+4等於多少呢?你是怎樣想的?34-30呢?

(1)先想一想。

(2)小組交流。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演算法。

(3)指名小組匯報。

結合學生回答小結:根據看圖,數出來的;用小棒擺出來的;根據數的組成來思考的。34+4就是把3個十和4個一合起來,是34;34-30就是從34里去掉3個十,還剩4個一,是4 。

4、解答「試一試」。

提問:4+30等於多少,你又可以怎樣算?

(1)先想一想。

(2)小組交流。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演算法。

(3)指名小組匯報。

4個一和3個十和起來是34;因為30+4 =34,所以4 +30=34。

談話:「34-4」你會算嗎?填在書上,並輕聲地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指名回答,結合學生回答適當補充。

5、介紹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1)介紹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子,在每一個算式中每個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子。在加法算式30+4 =34中,相加的兩個數都叫做加數。兩個加數相加的結果叫做和。

(2)介紹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減法算34-30=4,減好前面的數叫做被減數,減號後面的數叫做減數,減法算式中的得數叫做差。

(3)指名說出算式4+30=34,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稱。

三、鞏固練習,深化應用

1、 「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讓學生說圖意。

(2)根據圖意,列出四個算式。

(3)說說每道算式表達什麼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獨立完成,再說說怎樣想的?

提問:根據60+3 =63你能想到其他三個算式嗎?

3、「想想做做」第3題。

先獨立完成,再說說是怎樣想的,集體核對結果。

4、「想想做做」第4題。

根據表中第一行的名稱說說左表用什麼方法計算,右表用什麼方法計算。

5、「想想做做」第5題。

先了解「相鄰數」是什麼意思,再寫數交流。

6、「想想做做」第6、7題。

先說說每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再自己獨立完成。

同桌交流並說說是怎樣想的。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蘇教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2.會利用「>」「<」和「=」來描述長度和個數的大小比較。

【過程與方法】

通過紙條的高低不等和高低相等形象直觀引入「>」「<」和「=」這三種符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和「=」這三種符號及其含義,同時知道這三種符號的讀法和作用。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建立初步的符號感。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朋友,開學至今大家都長高了不少,今天我們來比一比身高。誰願意來比?(請兩個小朋友)

大家看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下面請小朋友三人一組,自由組合,兩人比身高,另一人說說比的結果,互相輪流進行。

2.出示投影P18第一題

圖上有誰啊?(小胖和小丁丁)(小強和小胖)(小亞和小巧)

誰來比一比他們的身高,說一說比的結果

(1)小丁丁比小胖矮,小胖比小丁丁高。

(2)小強和小胖一樣高。

(3)小亞比小巧高,小巧比小亞矮。

二、新授

1.出示P18第2題第一張圖

請小朋友說一說圖意。

師並介紹小於號畫小於號,開口的方向表示大,合攏的方向表示小。一起書空小於號。

師:一個單位的計算條比三個單位的計算條短,數學表達方式是1<3。

念作1小於3。

用心愛心專心

誰來說?(多請幾個)

練一練

擺計算條左邊放2個,右邊放5個,先互相說一說圖意,然後寫一寫。

左邊放1個,右邊放4個,(獨立完成,寫一寫)

2.左邊放2個,右邊放2個,問:現在是什麼情況?

2和2相等也就是2等於2。等號兩邊開口一樣,表示相等。一起書空等號,然後在書上寫等號。

3.猜想一下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哪個符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名字,也可以猜想一下它的形狀。先獨立思考,然後把你猜想的結果告訴你的同桌。

A:形狀,上黑板畫一畫

B:名稱

C:解釋形狀

D:說圖意

師:大家講得真好,正如大家想的,確實我們接下來要學習大於號,誰有什麼好方法來記大於號?

一起書空大於號。

4.請學生觀察三組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相同數間用等於;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大於小於看左邊,尖頭小小是小於,開口大大是大於。

5.練一練:同桌合作擺學具,並寫一寫。

編一編,說一說

出示學具:○○●●● 我們把它們看作是巧克力,你能編個故事嗎?

(左邊有2塊巧克力,右邊有3塊巧克力)

2個單位的計算條比3個單位的計算條短,所以2小於3。

三、鞏固練習

1.P18的第三題

2.P18的第四題的左邊3列(要求獨立完成)

3.比一比,賽一賽P18的第四題的右邊3列

4.在()里填數。

用心愛心專心

5>( ) 3<( ) 0=( ) 2>( ) ( )<4 ( )=1 ( )<3 ( )>3

5.發散思維練習

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大小,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於幾?

四、總結

用大於,小於和等於號可以比較數的大小,比較高矮,比較多少等。

作業設計:練習冊P11 習題集《比一比(2)》

板書設計:

小與等於大於

< = >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蘇教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通過演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人,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在我們來玩一玩,好不好?

師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地說:小朋友,我問你,9和幾湊滿十?

學生:邵老師,告訴你,9和1湊滿十

[評析: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口令游戲不但復習了10的組成,也為學生探索8、7加幾的演算法提供了依據。]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小號圖。

(1)提問:這是一幅小號圖,誰能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怎樣列式?

[評析: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再提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提問:8+7等於幾?你能從圖上看出來嗎?在小組里說一說。

(3)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可能會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②左邊8個加2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

③右邊7個加3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個。

④兩個盒子一共20格,現在空掉5格,就是15個。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學生在交流第②、③種方法時電腦動畫演示小號移動的過程。

[評析:教師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8+7的計算策略。以上不同的演算法反映了學生的三種認知水平:第①種演算法表現出動作把握傾向,認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種演算法表現出圖形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對圖形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種演算法表現出符號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認知水平較高。]

2.教學小棒圖。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辦法計算8+7=15,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樣想的?

小青椒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的,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是怎樣想的?指名說一說。

動畫演示,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點不一樣,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又是怎樣想的?指名交流。

[評析:設置一個幫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讓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有利於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德,同時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3)這兩種方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小結:這兩種方法都是湊十法。

3.(1)教學想想做做第1題。

請小朋友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學生完成後交流。

(2)(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下面我們來做個圈十游戲。先圈出10個,再計算。

(3)教學想一想。提問:不看圖、不擺小棒,你們會這樣想嗎?請你在書上填一填。

提問:計算8+9還可以想哪些有聯系的算式?

誰來說一說。學生可能想到:

①因為9+8=17,所以8+9=17。

②因為9+9=18,所以8+9=17。

③因為8+10=18,所以8+9=17。

④因為17-9=8,所以8+9=17。

[評析:讓不同的學生表現不同的思維過程,使他們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4)小結:我們計算8+9的時候可以想以前學過的算式,這個辦法真不錯。(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你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嗎?

學生口答。

[評析:通過題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較小數加較大數,可以利用學過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數,同時體會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

三、尋找規律,鞏固新知

1.電腦出示8加幾的題目,學生口答,引導學生發現,只要把加上的數分成2和幾,就知道得數是十幾。小結:發現了這個規律,就會算得又對又快。

[評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他們去觀察、比較,從而發現8加幾得數的規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思考的習慣。]

2.電腦出示7加兒的題目。提問:那麼7加幾有這樣的規律嗎?誰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目的得數?

3.組織口算比賽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餘打手勢。

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提問:光會計算還不夠,我們還得學會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看,麵包房裡有3袋麵包,第一袋裝了9個,第二袋裝了8個,第三袋裝了6個。幼兒園王阿姨要為班上15個小朋友准備點心,你覺得買哪兩盒比較合適?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

小結: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只要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種。

[評析:教師從現實生活中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計和判斷。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發展了求異思維,培養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總評:本課的教學,沒有嚴謹的計算方法的講解和反復的、規范化的算理語言的訓練。教師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形式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學生在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生動的和個性化的過程。

熱點內容
閔行區十佳師德標兵 發布:2024-11-24 14:17:16 瀏覽:853
合肥特崗教師 發布:2024-11-24 13:22:16 瀏覽:105
火眼教學 發布:2024-11-24 13:17:16 瀏覽:615
長豐在哪裡 發布:2024-11-24 11:49:23 瀏覽:970
兒童英語基礎 發布:2024-11-24 11:16:49 瀏覽:293
夜釣教學 發布:2024-11-24 10:55:55 瀏覽:337
長白是哪裡 發布:2024-11-24 09:48:48 瀏覽:253
學習英語翻譯 發布:2024-11-24 09:26:06 瀏覽:633
2018銀行校園招聘報名時間 發布:2024-11-24 08:13:54 瀏覽:280
寧波港的歷史 發布:2024-11-24 08:07:23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