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六下的語文書

六下的語文書

發布時間: 2024-08-16 06:44:28

①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是《文言文兩則》 內容分別是《學弈》、《兩小兒辯日》。

一、《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翻譯:

弈秋是全國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想著有天鵝將要飛來,想要取來弓箭將它射下來。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後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

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有人說:不是這樣的。

二、《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翻譯:

一天,孔子向東游歷,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是什麼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時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剛升起時離人遠些,而中午時離人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時看起來小而近時看起來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時熱而遠時涼嗎?」

孔子也無法判斷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您十分有智慧呢?」

(1)六下的語文書擴展閱讀

《學弈》是選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個故事,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的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則極具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其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決斷之事。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同時也贊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於承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於探求客觀真理,並能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全文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人物語言極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則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② 小學六年級下語文書中的課文內容

3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2.《匆匆》
①.《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還有《綠》、《背影》。
②.文章緊扣「匆匆」,寫了時光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③、課文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開頭、結尾都用了設問句,首尾呼應,突出時間來去匆匆的惋惜和無奈的強烈情感。 ④.寫出珍惜時間的語句。
(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們學過他的《和時間賽跑》。文章借樹的生長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的重要意義。
2).樹的生長「不確定」指老天下雨,種樹人澆水沒規律。人生活的「不確定」指生活中不可預知的坎坷、曲折、磨難。桃花心木在不確定中尋找水源、拚命紮根,就能長成百年大樹,顯示出勃勃生機。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為意志堅強有所作為的人。樹似人,人如樹,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3).表達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再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所作為的人。
6.《北京的春節》
1).本課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
2).文章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2)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廟會。(3)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
3).課文按時間順序,對夕陽、大年初一、元宵節三部分寫得詳細,其它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課突出的表達方法是以時間為順序,有詳有略。
10.《十六年前的回憶》
1).本文是李大釗同志的女兒李星華寫的一篇回憶錄,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害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終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
2).本文按時間順序寫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釗同志堅持革命工作。(2)被捕時,李大釗同志從容鎮定。 (3)法庭上,李大釗同志與敵人作斗爭。(4)被害後,李大釗的妻兒悲傷的情形。 3).課文前後照應有多處
(1) ①我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②後來聽母親說„„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 作用:使讀者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親的被難日„„ ②我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對父親被害這件事印象深刻,表達了對父親的深深懷念。 (3) ①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裡還不見回來。 ②在軍警中間,我發現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閻振三。 作用:使讀者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親夜裡回來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體現了他對革命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
(2)局勢越來越嚴重„„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
5
李大釗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體現了他堅決無私和大無畏的精神。 (3)他們奪下父親的手槍„„父親保持著他慣有的嚴峻態度„„ 表現了李大釗在敵人面前的鎮定、從容和大無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沒戴眼鏡」和「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了李大釗遭受了苦刑;「平靜」說明了他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表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護。
(5)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對革命事業的信心„„
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充滿信心,所以在極端困難、危險的情況下,能夠坦然自若,不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親人的喊聲、哭聲而憂傷,他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傷為力量。
12.《為人民服務》
1)、《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於199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備團追悼張思德會議上所做的演講,是一篇議論文。
2)、文章從三方面說明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1)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 (2)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
(3)搞好團結,克服困難,提高勇氣,互相愛護,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14.《賣火柴的小女孩》
1).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安徒生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他的作品還有:《海的女兒》《丑小鴨》《拇指姑娘》。本課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爐,是因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溫暖;第二次擦燃火柴,他看到噴香的烤鵝,是因為她十分飢餓,渴望得到食物;最後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飛走,遠離寒冷、飢餓、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動,是因為作家巧妙的表達方法: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想和殘酷的現實交替出現。
4).寫出下面兩段話的理解。
(1)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離開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這個世界,就只有寒冷、飢餓和痛苦。

(2)他曾經多麼幸福,跟著他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經」指的是火柴擦燃後的幻想。前一個「幸福」指小女孩臨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後一個「幸福」指小女孩死後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國作家契訶夫,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敘述、信的內容、凡卡的回憶和想像三部分穿插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過吃不飽,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負三方面寫了學徒生活的痛苦,並回憶了鄉下生活的兩個情景:爺爺守歲的情景和過聖誕節的情景。 3).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是:
(1)講凡卡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組成;
(2)採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3)課文以凡卡的夢結尾,暗示了他願望的破滅,給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們對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憤怒。
18.《跨越百年的美麗》
1).本課是一篇贊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於容貌,而在於心靈和人格。 2).文章採用倒敘的手法。 3).理解句子:
(1)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
「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堅定、剛毅,有遠大執著的追求。 「這項偉大的自然發現」:是指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鐳。
「人生意義的發現」: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年輕美貌,金錢名利,而在於為科學作出貢獻,為人類作出貢獻。
(2)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這個句子採用「從„„變成„„」的句式,這種「變」不是一般的變成,而是一種人生價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飛躍。四個「變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奮鬥了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績。

7
4).課文為什麼以「跨越百年的美麗」為題?美麗的含義是什麼?
(1)答:「百年」是虛指,意即「永恆」,她的偉大發現對社會的貢獻永恆。她的優秀品質和人格精神永存。
(2)美麗的含義:美麗不僅指居里夫人美麗的容貌,也不光是她偉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學精神———對科學執著追求,為科學奉獻終身,以及淡泊名利。
20.《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1).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人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2).課文的寫作思路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3).理解句子。
(1)「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說明只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問題,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2)最後把「?」拉直成「!」找到真理。 這里的「?」和「!」各指的是什麼?作者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
「?」指發現問題。「!」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好處: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這句話用「只要„„就„„」這樣的句式說明了「科學並不神秘」,「真理並不遙遠」。發現真理的前提條件就是「見微知著,能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看到本質,並不斷探索」

③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內容有哪些

第一單元

1、《北京的春節》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本文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老舍以充滿京味、朴實無華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老北京春節的民俗民風畫卷,

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熱鬧、隆重、溫馨以及美好,反映了老百姓過年時高興的心情,展示了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也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2、《臘八粥》作者沈從文,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煥。課文主要描寫了等粥和喝粥。其中,重點寫了八兒等待母親熬粥的生動情景,通過八兒和母親的對話,表現了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以及終於喝到粥時的滿足。字里行間展現出了作者對於普通百姓的無比關懷和熱愛,對於家庭親情的無比眷戀。

3、《寒食》作者為唐代詩人韓翊,詩的前兩句寫寒食節時長安城的白天之景,後兩句則描寫了入夜時分宮廷寒食節的景象,諷刺了封建統治者濫用特權的現象。

《迢迢牽牛星》作者為宋朝詩人蘇軾。本詩描述了牛郎、織女被銀河隔斷、不能相見的民間故事,詩文充滿了濃厚的浪漫氣息,表現了思婦對遊子的思念之情,也抒發了人間別離之苦。

《十五夜望月》作者為唐朝詩人王建。詩的前兩句寫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後兩句寫瞭望月懷人的心情,為讀者描繪出了一幅冷清、沉靜的中秋夜,也表達了詩人中秋時望月而思親的情感。

4、《藏戲》作者是馬晨明。本文作者用生動傳神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藏戲的形成過程,及其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藏戲獨特的魅力,和帶給人們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藝術享受。表現出了藏戲強烈、鮮明的民族特點。

第二單元

5、《魯濱遜漂流記(節選)》作者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本文由「梗概」和「節選」組成。「梗概」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魯濱遜「流落荒島」「建房定居」「養羊種麥」等情節。

「節選」則寫的是魯濱遜來到荒島的生活情況以及面對現實的思索。這兩個部分表現了魯濱遜面對惡劣的環境,不怕困難、樂觀向上、機智堅強、充滿智慧的特點。

6、《騎鵝旅行記(節選)》 作者是瑞典作家塞爾瑪拉格洛芙。本文描寫了一位名叫尼爾斯的男孩變成了狐仙,被動物們紛紛責怪,最後因不讓雄鵝飛走而被帶上了天空,表現出了童話作品的奇幻想像和美妙的構思。

7、《湯姆•索亞歷險記》作者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由這部名著的梗概和精彩片段組成。梗概以「歷險」為核心,介紹了主人公湯姆的五次歷險過程:精彩片段講述了湯姆和貝琪從山洞返回家後的故事。

該作品成功塑造了湯姆•索亞這個生動的「頑童」形象,讓我們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敢於探險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第三單元

8、《匆匆》文章以「匆匆」二字為核心,細膩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惋惜和無奈。提醒我們:時光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就會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虛度光陰。

9、《那個星期天》一文寫了一位小男孩在某個星期天等待母親帶他出去玩的經歷。一開始,他既興奮又期待,後來因為母親一拖再拖而焦急萬分,到最後因母親沒有兌現承諾而失望、委屈乃至「絕望」。

本文細膩、深婉地表現了小主人公豐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與成人世界存在的鴻溝。

第四單元

10、《古詩三首》

《馬詩》為唐代詩人李賀所作,看起來是寫馬,其實是借馬來抒情,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但又熱切期盼抱負得以施展,可以為國建立功業的志向。

《石灰吟》為明代詩人於謙所作,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了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以及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竹石》為清代詩人鄭燮所作,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托岩竹的堅韌頑強,以言自己剛正不阿、鐵骨錚錚的骨氣。

11、《十六年前的回憶》本文記敘了「我」的父親李大釗在處境極其危險的情況下堅持黨的工作,被捕時處變不驚,在法庭上鎮定自若,被害後全家人無比悲痛的經過,表現了李大釗忠於革命,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精神,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之情。

12、《為人民服務》一文是毛澤東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做的演講,文章一開始就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然後結合實際,從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正確地對待批評以及搞好團結三個方面,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同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敵人。

13、《金色的魚鉤》一文的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細節描寫,展現了老班長崇高的內心世界,使我們受到忠於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的教育,也理解了「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這句話的珍貴含義。

第五單元

14、《文言文兩則》

《學弈》一文描寫了最善於下棋的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完全不同的人下棋的故事。兩個人一個學得好,一個學得不好。故事藉由這件事說明了,學習應當專心致志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針對太陽什麼時候離人最近的問題,兩個小兒爭持不下,連老師孔子也無法裁決。本文表現了兩個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的精神以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

15、《表裡的生物》講述了作者兒時幼稚可笑的一段經歷。他認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當他聽到父親的懷表中發出清脆的聲音,就認為裡面一定有一個小生物。

一次,父親終於打開表蓋讓他看,還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蠍子的尾巴,他信以為真,逢人就說,父親的表裡有一個小蠍子。文章語言質朴,彷彿在與人在傾心講述自己童年的一件趣事。

16、《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文提出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一論點,然後以科學發展史上的3個代表性事例,向我們證明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探究,就一定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17、《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展開豐富聯想,將百年後的學生上學情形講得十分有趣:專門的教學樓,如今的課程早已不復存在,老師都被機器人取代了,紙質書則被電子書取代,同學間的討論都變成了獨立思考等等。這一切都讓讀者在感到有趣的同時,也對未來和現實的學習進行了思考。

④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書

六下語文課文復習資料
第一課《文言文兩則》
1、背誦課文,默寫。
2、知識點:
《學弈》選自《孟子. 告子》,《學弈》這個故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 湯問》,這個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以及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3、注釋
(1)字、詞:
弈:下棋。 通國:全國。 誨:教導。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鴻鵠:天鵝。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為:因為。
其:他的,指後一個人。
辯斗:辯論,爭論。 以:認為。 去:離。 日中:正午。 及:到。
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探湯:把手伸向熱水裡。意思是天氣很熱。 湯:熱水。 決:判斷。 孰:誰。 汝:你。
★文中幾個「之」的意思
(2)句子: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譯)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孰為汝多知乎?
(譯)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3)譯文:
學弈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裡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後一個學生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治理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兩小兒辯日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麼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 而中午時要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進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麼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第二課《匆匆》(散文)
1、背誦課文。
2、知識點: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師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榮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時間消逝得那麼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3)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排比句。作者從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4)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
比喻獨特,聯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
4、背誦《明日歌》。
5、有關珍惜時間的句子:
(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3)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第三課《桃花心木》(寫作特點:借物喻人)
1、背誦第4、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這句話寫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兩點奇怪:一是來的時間不確定,隔三差五,或十幾天來一次;二是澆水的量不確定,時多時少。作者桔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2)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這里的「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3)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紮根,茁壯成長。如種樹人所願,現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了。
《回顧. 拓展一》
1、 日積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師說》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
(3)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墨子》
(4)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傳習錄》
(5)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文心雕龍》
2、邯鄲學步——比喻一味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掉了。
第六課《北京的春節》
1、背誦第7、11、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滿族人,代表作《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等。老舍的語言風格:北京韻味,通俗明白,幽默詼諧。
3、《北京的春節》是按時間順序寫的。
時間 自然段 風俗習慣 詳略安排
臘月初旬到年底 1——6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吃糖;大掃除;購置年貨 略寫
除夕 7 家家燈火通宵,炮聲不絕,吃團圓飯,守歲 詳寫
初一 8——9 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 詳寫
初六 10 店鋪開張;伙計輪流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略寫
正月十五,元宵節 11——12 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 詳寫
正月十九 13 春節結束,小孩上學,大人忙活 略寫
像這樣又想又略地介紹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顧. 拓展二》
1、日積月累
(1)《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2、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3、《元日》寫的是除夕時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寫的是中秋時的情景。我國的傳統佳節還有清明、端午、乞巧節等。描寫我國傳統佳節的詩句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等。
第十課《十六年前的回憶》(回憶錄)
1、背誦第5、7、17、19、22自然段。
2、《十六年前的回憶》通過對李大釗的回憶,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來敘述的。被捕前寫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險惡與處境的危險;被捕時寫了敵人的心虛、殘暴與父親的處變不驚;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鎮定、沉著;被害後寫了全家的無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
3、理解句子:
(1)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問父親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麼,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從這句話看出父親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這一次卻是不耐煩地,含糊地回答我,這是因為當時的局勢十分嚴重,不是和孩子談心的時候,而且這件事並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這里寫出了李大釗對待親人慈愛與對待工作認真嚴肅。
(2)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這里的工作多麼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李大釗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的精神。
(3)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父親雖受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著、慈祥。「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說明敵人對李大釗施了重刑,「平靜」說明李大釗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
4、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與開頭的聯系是:首尾呼應。這樣寫的好處:使文章顯得非常緊湊,同時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牢記在心的思想感情。
第十二課《為人民服務》(議論文)
1、背誦全文。
2、《為人民服務》是一篇議論文,議論文一般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本文的作者是毛澤東,是為紀念張思德所作的演講。文章開頭就鮮明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然後結合當前的實際,從三個方面說明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一是樹立「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二是正確對待批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三是搞好團結、克服困難、提高勇氣、互相愛護,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3、理解句子:
(1)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開篇就點明主題。 整段話表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和革命軍隊的根本宗旨。我們的隊伍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做什麼工作,都百分之百地為人民服務。完全的意思:除了為人民服務,沒有別的目的;徹底是貫徹到底的意思。
(2)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革命隊伍的人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來的。因此,不論是幹部對戰士,還是戰士對戰士,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共同奮斗,實現我們的目標。
4、共幾句?每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這段話共3句話。第一句是講我們要歡迎批評,第二句話是講我們歡迎任何人的批評,第三句話是講我們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確的批評。句與句之間聯系緊密,意思層層遞進。再抓住這段話中的關聯詞語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確:衡量批評正確與否的標准只有一個,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確的批評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為人民服務。
回顧. 拓展三
1、《囚歌》,作者:葉挺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2、《紅岩》中的人物有:江姐、許雲峰、華子良、小蘿卜頭……
革命題材的小說
《鐵道游擊隊》,作者劉知俠;《紅日》,作者吳強;《小兵張嘎》,作者徐光耀;《小游擊隊員》,作者王願堅;《赤色小子》,作者張品成。
第十四課《賣火柴的小女孩》
1、背誦1、2、3、5、6、7、9、10、11、12自然段。
2、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特點: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更迭出現,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拇指姑娘》、《海的女兒》、《丑小鴨》……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3、《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點寫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現了四次幻景。第一次看到了溫暖的大火爐,因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溫暖。第二次看到了噴香的烤鵝,因為小女孩非常飢餓,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了美麗的聖誕樹,因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歡樂。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為小女孩非常孤獨,她渴望得到疼愛。
4、理解句子:
(1)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飢餓和痛苦了。
(2)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兩個「幸福」的含義? )
前一個「幸福」是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後一個「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飢餓和痛苦了,就徹底幸福了。通過這兩個「幸福」,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壓抑心頭的滿腔悲憤,感受到作者對窮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
第十五課《凡卡》
1、背誦第6、8、21自然段。
2、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凡卡在信中向爺爺傾訴自己難以忍受的悲慘的學徒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兒,回到鄉下去,並回憶了鄉下生活的兩個情景:一是爺爺守夜的情景;二是過聖誕節的情景。
本文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第一,講凡卡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映襯。第二, 採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回顧. 拓展四
1、《日積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邁哈福茲《平民史詩》
眼淚無法洗去痛苦。——(冰島)拉克司內斯《冰島之鍾》
最偉大的見解是最朴實的。——(英國)戈爾丁《蠅王》
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蘇聯)《靜靜的頓河》
守信是一項財寶,不應該隨意虛擲。——(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爾《飛鳥集》
只有那些勇敢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玉米人)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課就是打不敗他。——(美國)海明威《老人與海》
2、知識點:
丹麥作家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俄國作家契訶夫的《凡卡》,英國作家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美國作家馬克. 吐溫的《湯姆. 索亞歷險記》。
第十八課《跨越百年的美麗》
1、題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恆,居里夫人的偉大發現對社會的貢獻永恆,她的優秀品質和人格精神永恆。
2、背誦2、4、5、6自然段。
3、理解句子:
(1)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是瑪麗. 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
「這項偉大自然發現」是指居里夫人發現了放射性金屬元素鐳,「人生意義的發現」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年輕美貌、金錢名利,而在於為科學作出貢獻,為人類做出貢獻。
(2)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這里的「變」是一種人生價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飛躍,四個「變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奮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績。
第二十課《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1、 背誦1、2、6、7、8自然段。
2、「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課文的主要觀點,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課文舉了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代表性事例:一是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復的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二是英國的著名化學家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了許多實驗,終於發明了酸鹼試紙;三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復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
3、理解句子:
(1)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這里的「?」是發現的問題,是不斷的追問,「!」是通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這樣寫的好處:這個句子把一個抽象的道理,用直觀形象的方法進行表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鍋問到底」形象表達 了鍥而不舍、不斷探索的精神,「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按收獲由小到大排列,也說明平常事情中蘊含著真理,蘊含著偉大的成就, 而這些只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3)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見微知著」的意思:看到事物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或問題的實質。這句話用「只要…….就……」的句式說明「科學並不神秘,真理並不遙遠」,發現真理的前提條件就是「見微知著」,能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看到本質,並「不斷探索」。
回顧. 拓展五
1、《日積月累》
百煉成鋼 發憤圖強 堅持不懈 迎難而上
集思廣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標新立異
獨出心裁 舉一反三 實事求是 各抒己見
不恥下問 觸類旁通 精益求精 古為今用
2、「捨本逐末」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⑤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全部課文

語文
六年級 下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
1。文言文兩則:學弈、兩小兒辯日
2.匆專匆
3.桃花心木
4.頂碗少年
5.手指屬
6.北京的春節
7.藏戲
8.各具特色的民居
9.和田的維吾爾
10.十六年前的回憶
11.燈光
12.為人民服務
13.一夜的工作
14.賣火柴的小女孩
15.凡卡
16.《魯賓孫漂流記》 梗概 精彩片段
17。《湯姆。索亞歷險記》 梗概 精彩片段
18.跨越百年的美麗
19.千年夢圓在今朝
20.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21.我最好的老師
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
成長足跡 依依惜別
古詩詞背誦:
七步詩
鳥鳴澗
芙蓉樓送辛漸
江畔獨步尋花
石灰吟
竹石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己亥雜詩
浣溪沙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綜合復習:
養花
生活是多麼廣闊
中華第一龍
獄中聯歡
名碑薈萃
琥珀
智慧之花
看說明書做玩具小台燈
給外地親友寫封信

額~這樣行么?

熱點內容
教師師德剖析材料 發布:2025-01-23 06:05:44 瀏覽:927
師生畸戀手機 發布:2025-01-23 05:38:26 瀏覽:406
數學數位表 發布:2025-01-23 05:23:36 瀏覽:173
蜀山區教育體育網 發布:2025-01-23 05:13:38 瀏覽:2
幼兒園班主任學期工作總結 發布:2025-01-23 04:41:37 瀏覽:342
馬雲是什麼老師 發布:2025-01-23 04:05:27 瀏覽:116
創客教學模式 發布:2025-01-23 03:53:26 瀏覽:457
楊小敏老師 發布:2025-01-23 03:48:13 瀏覽:852
小孩子學英語 發布:2025-01-23 03:21:06 瀏覽:452
電能電功教學設計 發布:2025-01-23 03:20:24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