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語文
1. 怎樣備好一堂培智語文課
我是一名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師。因為智弱兒童由於智力的缺陷,最簡單的內容他們都難以掌握,他們怎麼能理解教材中其它內容呢。我曾經深深地懷疑過我的教學行為是否有意義,但經過一段時間對學生的觀察,從同行們的教學實踐中我學到了很多,也領悟很多。現代心理學和神經生理學證明:人類具有無限的發展潛能。人腦的發育變化,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信息,另一方面又受到後天環境和教育的極大影響。智弱兒童雖有智力殘疾,但如果有適宜的學習環境和接受有效的教育,他們同樣具有學習潛能。
我在備特校語文課時,根據教學目標、智弱學生的可接受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自動腦、動口、動手,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理解教學內容,掌握知識技能。
智弱兒童的思維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刻板性,離不開感知的對象,離不開行動。他們通過各器官的活動,可以刺激大腦皮層相應區域的興奮,使同一內容的學習在大腦皮層多處留下痕跡,並且把注意力引導教學活動中,經過手腦並用,建立鮮明、清晰、正確的表象,並激活腦細胞,促進大腦生理機能的和諧發展。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依據相關的教育理論,注意針對智弱兒童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在語文課上進行了「我來當個小畫家,又讀又畫真快樂」的創新教學嘗試,充分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課的學習活動中。
畫畫具有鮮明、生動、形象、直觀、易於感知的特點,能使人的認識走出直接認識的范圍,引導學生親手畫畫,可以用清晰可感的畫面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1、引導學生讀讀畫畫,解決教材中提出的問題。
《我是誰,請你猜》(全日制培智教材語文第六冊)語言訓練課寫的是三則謎語。謎底分別是小雞、山羊和狗。謎面根據這三種小動物的叫聲、外貌和生活習性,並配以圖畫編成押韻的兒歌。教學時,我把准備好的圖片小雞、山羊、狗發給同學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臨摹:說出動物的外貌特徵和生活習性。我巡迴指導每位學生畫出動物的輪廓,再指導塗色,最後讓學生概括出三種動物的外貌特徵和生活習性。小雞:穿著黃衣服,腦袋圓,嘴巴尖,嘰嘰叫,喜歡吃蟲子和小米等;山羊:白顏色,有鬍子,咩咩叫,吃青草等;狗:大耳朵,汪汪叫,愛吃骨頭等。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聽錄音,猜謎語,學生很容易說出謎底,並且對著三種動物有了整體認識,增強了記憶力。這樣學生學得輕松、開心,教師教得輕松、愉快。2、引導學生讀讀畫畫,把握課文重點。
《司馬光》(全日制培智教材語文第六冊)一課的重點是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司馬光遇事不慌,善於動腦筋,是個聰明勇敢的孩子。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第四段,根據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描出司馬光砸缸的簡圖,引導學生自己說出圖的內容,結合動畫,理解重點詞語:舉、砸、砸破等詞語。這樣在畫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出司馬光的沉著、機智、勇敢,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理解了課文的重點。(1)「我來當個小畫家,又讀又畫真快樂」的教學嘗試使我受益非淺。首先我發現「閱讀結合畫圖」的教法對智弱學生學習語文很有幫助,這樣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因為人的大腦里有一些富有創造性的特殊區域,在通常狀態下,這些區域處於「休眠」狀態,只有當人手腦並用,從事一些精細靈巧的工作時,才能把這些區域「激活」
。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動手畫一畫課文的內容,可以調用智弱學生原有的經驗儲備和知識儲備,使學生接納所學的新知識。(2)其次,以讀促畫,以畫解意的教學過程的過程使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主導的作用。這樣的學習既主動,又充滿情趣,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得到了較快提高。
當然,並不是每篇課文都適合畫畫,而且智弱兒童的繪畫能力也極其有限。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教材特點,如果教材合適,就不應放棄讓學生動手作畫的機會。無論學生畫的是美是丑,都是在教師的點撥下,通過自己的理解來創作畫面,這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
培智語文教學需要每位教師能投入新觀念,使語文教學能擺脫傳統教學模式,讓智弱兒童在課堂上自覺愉快地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充分發現他們的學習潛能。
2. 培智語文課堂怎麼合理制定目標並有效實施
當前,我國教育已進入看觀念的轉變與更新階段,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得到了空間的確認和贊同。現代教育論認為: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發現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力,發展人的個性。新理念帶來的新課堂變化,教師的課堂教學逐漸轉向自主化、開放化,讓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自主總結表述,並最終實現學生「全人」的發展。傳統的教學目標,陳舊的教學方法,單調的教學交流,枯燥的教學訓練,都嚴重的阻礙了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揮,抑制了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進行「開放式」的課堂教學研究是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落實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為此,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對課改理念進行了實踐探索,把弱智學生看作正常群體,但不忽視其認知事物主要停留在客觀表面上現象上的缺陷,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合作進取精神,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一、 語文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突出活動性、直觀性
活動性表現為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思維、動口表達交流,在親身實踐和體驗中活動知識和技能。學生活動的內容具有實踐性的特點,注重通過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把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活動是載體,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必須貫穿始終。活動中既包括外顯操作性活動(動手),也包括內隱觀念性活動(動腦)。弱智學生語文課堂教學要注意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口,讓多種感覺器官密切配合、協調活動。學生通過畫一畫、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剪一剪、數一數等形式,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合一,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愉悅、輕松、快活。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證明了這一道理: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在活動中,體腦結合、手腦並用,減輕了學習負擔,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得以充分發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進一步發展。
直觀教學為弱智兒童的語文教學提供了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教師藉以引導弱智兒童深化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坐井觀天》這篇寓言故事的教學中,運用直觀教學形象地展現了小鳥與井底之蛙的對話情景,並讓弱智兒童通過教具,做「井」底向天看,感受視角受到「井口」的局限,是弱智兒童對「看到的有限」這個結論及對《坐井觀天》這篇寓言的寓意有了正確的理解。又如:通過對《小猴子下山》一文的直觀教學,引導弱智兒童觀察小猴子「抱西瓜」「扛著玉米」「捧著桃子」的教學圖片,在教學中進行相應的動作模仿演習,加深了弱智兒童對這些動詞「抱」「扛」「捧」的感性認識,深化了對這些動詞的准確理解。所有這些表明了直觀教學為弱者兒童學習掌握語文知識提供了豐富而生動的感性材料,深化了弱智兒童對語文知識理解的功能有利於弱智兒童對語文的學習效果。
直觀教學能活化對弱智兒童語文教學內容的功能,主要體現在直觀教具在課堂教學的運用上,廣大從事弱智教育的教師根據語文的需要進行了大量的直觀教學活動。例如:在《太陽、地球、月亮》這篇課文教學中,我們在課堂上使用了三球僅直觀教具進行教學,以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學手段活動化「太陽大、地球小、地球圍繞太陽跑」,為文字敘述的課文內容提供了豐富、生動形象的活教材,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加強了弱智兒童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促使了弱智兒童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弱智學生語文課堂教學尊重自主選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構建開放課堂
要確立、弘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快樂,首要的是要構建開放的課堂,改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消極被動的狀況、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教師要不斷的創建機會,並且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自覺地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尊重他們各自對課文內容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還給他們選擇作業的權利。如教學「蘭花、梅花、菊花」等詞語時,我對學生說,你喜歡哪一種花你就學習那一種花的花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默讀、輕聲讀、大聲讀,同學之間互讀互聽(看),自由讀等,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在指導學生書寫時,我對學生說你覺得那哪個詞語難寫,你就多寫幾遍,你覺得哪個詞語還沒理解就請教老師或你的學習夥伴,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夥伴,自主選擇作業。
在教學中我還注意讓學生自由扮演文中的角色,交流信息,培養學習精神。陶行知先生說過:「只要兒童解放出來,小孩能辦大事,也能互教互學,自己當小先生」。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小組活動中,能建立多向通道,增加信息來源,教學效果遠比講解提問方式要好。因此,我讓學生自由結合成小組,把個人學習、同桌商量、小組討論、全校交流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給學生展示個性的機會,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友好競爭的精神。如在教學《愛華長大了》時,我讓每個小組里的學生分別扮演了愛華、爸爸、媽媽這些角色,來演示爸爸、媽媽是怎麼誇愛華的。讓學生在表演中,對話中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然後提出問題:「為什麼說愛華長大啦?」分組討論後找同學回答。最後全班同學一起來評一評,議一議,讀一讀。這樣,課堂討論好比新聞發布會,學生時時處處都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個性化的二分鍾,幾年的弱智教學實踐讓我發現,弱智學生上課注意力很難集中,不會思考,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幾乎為零。該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呢?我嘗試在課堂上開設「個性化的二分鍾」,以期為弱智語文課堂開辟一片新天地。
個性化的二分鍾,就是激發弱智學生能有二分鍾的學習熱情,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結合教育內容,創設與學生心理需求變化同步的情境,能讓學生自由發揮。一方面活躍的課堂氣氛,另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最主要的是啟發他們的思維。
開展模仿表演的二分鍾。眾所周知,單調的教學內容,單一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沒精打采,所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改變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經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與空間,學生定會神采奕奕。
開展講故事活動的二分鍾。學生都愛聽故事,每次課堂里,我只要講一些題外的故事,學生們就會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去聽,抓住這一契機,在課堂二分鍾里,開展了講故事的活動,也是吸引弱智學生的一種有效方法。
開展與生活相關的講演活動。個性二分鍾是:開展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活動,固然對理解課文,提高語文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但既然是「個性」,我們就不能限制內容,局限形式,仍然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和素質後,我們教師應放開手腳,讓他們自由發揮。有時,我們可以聯系生活讓他們來講台上講講身邊的人,講講自已的學習,自己的心情。如果某一天有位同學很興奮,以至上課也不能集中精神聽課,我們可以讓他上台來表達自己的快樂,讓全班學生分享他的喜悅;如果有一天某位同學很憂傷,我們也可以鼓勵他上台講述一下自己的心情。讓大家一同理解他的郁悶,幫他出出主意等。
個性化的二分鍾形式和內容是多樣化的,只要弱智學生能在個性化的二分鍾里實踐自我、找尋自我、改變自卑、體驗「我也能行」的樂趣,那麼也就為我們弱智語文課堂開辟了一個新天地。
三、 精心設計,滲透創新性
「思維就是操作,思維是內化的動作——在頭腦中進行」。思維的發展必須通過有效的訓練和實踐操作,才能樹立清晰,明確的具體思維形象,使思維由形象向抽象思維逐步發展,訓練學生的思維既要重視抽象思維的發展,更要重視想像思維的發展和深化,形象思維是基礎,他直接與創造性思維聯系。因此,尤其要重視學生形象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好奇心是推動弱智兒童主動,積極地觀察、思考,展開創新性思維的內動力。為促使弱智兒童好奇心的發展,我認為教師應經常向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和思維變化的情境,從而引發弱智兒童的好奇心,啟發弱智兒童主動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努力創新。
因而在語文教學上,教師要多設計讓弱智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訓練。例如在教學《凡卡》一課,學生知識九歲的凡卡在聖誕之夜給爺爺寫信,訴說自己當學徒的悲慘遭遇,當他把這封充滿希望的信寄出去的時候,信封上寫著「鄉下爺爺收」,到底爺爺能不能收到這封信呢?這件事的結局會怎樣?我抓住學生迫切想知道的慾望,組織小組合作,大膽討論,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說:「爺爺能收到」;有的學生說:「爺爺收不到,每天早上,凡卡總是懷著甜蜜的希望,站在村口等候爺爺接他回去,可是總不見爺爺的影子。終於有一天被凍死在村口」;還有的說:「信封上地址沒有寫清楚,又沒有貼郵票,爺爺根本收不到,這只是凡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已」……可見,學生的想像那麼美好,那麼符合實際,因此,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特點,注重弱智學生的好奇心,為弱智學生提供廣闊的想像空間,啟迪弱智學生創新,使弱智學生成為學習的自覺探究者和發現者。
四、多媒體教學使課堂成為弱者學生的「學習樂園」
「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當我看到作家冰心說的這句話時,使我不禁發自內心的感嘆:正常孩子當然有他們的可愛之處,而當你和弱智學生朝夕相處一段時間後,看到他們那一張張無憂無慮的笑臉,聽到他們那一句句天真無邪的話語時,你會慢慢的用心感受到,原來他們也是那麼的可愛。而當看到他們玩時笑得那麼自然、放鬆,想到該如何讓他們在課堂上也能保持這樣好的狀態,使學習成為像游戲一樣能得到他們喜愛的事情。發現多媒體教學是使課堂成為弱智學生的「學習樂園」的一盞明燈,它所發揮的巨大魅力是每位老師不可低估的。
1、創設情境,拼音教學生動有趣
拼音字母都是抽象的表音符號,學習起來比較枯燥乏味,於是在拼音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把知識性、趣味性巧妙地融為一體,是抽象的拼音符號盡量形象化、具體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積極參與操作,識字教學有情有趣
目前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中計算機幾乎全是由老師來控制。不用說弱智兒童,就是日常兒童在課堂上也幾乎沒參與到計算機。通過弱智生的主動操作,有助於增加學習的興趣和知識的掌握,於是我讓學生與電腦交流,讓電腦不再成為老師的「專利」。
3、生動形象,重難點得到突破
重難點是否得到突破是一節課能否成功的關鍵。弱智學生的思維特徵是直觀、具體、不連貫的,他們認識的事物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實物組成的,概括能力低下。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就是能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將復雜的現象,抽象的道理,難以表達的語言用模擬模擬的手段逼真的表現出來,為弱智兒童建立完整全面的直觀表象,有效地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幫助弱者兒童拓寬視野,提高能力。
4、觀察想像,學生樂說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此在教學《烏鴉喝水》這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動畫:先出示一隻裝有半瓶水的瓶子,一堆石子,然後一隻烏鴉飛出來,這時畫面停住,我讓學生思考,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呢?這時學生的思維如同天馬星空般的展開了,有的說可以把瓶子推倒,有的說把頭塞進去喝,甚至有的同學說用吸管喝。最後通過輕度弱智生討論出還是把石子扔進去最好,動畫則繼續演示下去。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給特殊教育學校帶來生機,帶來新活力,能使語文課堂教學輕松進行,更能為弱智生創設一個「學中玩、玩中學」的學習樂園,讓每一個弱智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五、語文課堂教學時刻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就是讓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理解語文內容,從課文內容所描繪的形象受到感染,從贊揚的思想行為受到啟迪,所闡述的道理為分清是非的標准。德育教育,在傳授知識,發展思維,開發智力的同時加以滲透來實現。例如:我在教《我愛我家》一課時,除了帶領同學反復念讀: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勞動了一天多麼辛苦呀。媽媽媽媽快坐下,請您喝杯茶,讓我親親您呀,我的好媽媽。之外,我還對學生進行了說服教育,讓學生自己說說平時爸爸、媽媽都做些什麼,讓他們體驗到爸爸媽媽是很辛苦的。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家庭帶給他們的溫暖,讓他們知道,他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心的大家庭里。
總之,在新理念下弱智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新穎性、活動性、互動性、開放性,內容的選擇要突出實用性,擺脫書本上的內容束縛,最終達到讓每一位弱智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的。
3. 如何提高培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培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智力障礙又稱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於大腦受到器質性的損害或是由於腦發育不完全從而造成認識活動的持續障礙以及整個心理活動的障礙。智力障礙兒童由於自身的缺陷,導致了他們的思維能力、語言學習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普遍低於正常的孩子。這樣的現狀造成智力障礙兒童普遍存在著發音不準、詞彙量貧乏、語言表達能力差等語言障礙,讓他們很難在現代社會中適應和生存。因此,提高培智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了解決這些智力有缺陷孩子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將主要探討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培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確定全面化、分層化的語文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的活動都是圍繞著語文的教學目標來進行的,語文的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活動的靈魂[1]。語文教學目標的確立對語文教活動的具體展開方式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是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指揮棒與導向標,對語文教學過程的激勵與評價機制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因此在教育部門對培智語文的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時必須根據智力障礙兒童的具體生理與心理特點、接受情況等多種因素進行考量,確立起全面化、分層化的培智語文教學目標。
1.1教學目標確定的全面化
新時代的培智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根據智力障礙兒童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改變傳統的灌輸知識理論,不僅要重視起對學生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教授,還要努力提高智力障礙兒童的綜合素質,尋找並發展智力障礙兒童的個性,教會他們最基本的生活與學習技能,並幫助他們熟練掌握。
1.2教學目標任務的分層化
語文教師在對語文教學課程進行設計時,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與接受、學習能力的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在對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分析後再加以整合,確定最終的分層化語文教學目標,從而提高培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2]。
二、語文教學過程民主化、平等化、和諧化
新的語文教學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具體的學習能力以及語文學習的特點,來關注好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求,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但因為智障學生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他們對學好語文知識的信心較差,因此,教師要努力建立起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樹立起學生們的學習信心,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體的做法如下:
①努力營造起輕松、和諧、互幫互助的語文教學氛圍。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將學生們分成幾個教學小組,每組中一定要安排程度不一的學生,由輕度智障學生當小組長,負責幫助本組中程度較差的中重度智障學生學習,組織他們一起討論、學習,共同體驗分工合作後成功的喜悅[3]。
②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給所有的同學以平等的展示與表達機會,重視其對那些反應較慢同學的關注,並幫助其克服心理困難,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勇敢的站起來回答問題,讓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就。
三、語文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智障學生由於自身的生理缺陷,致使他們的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時要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學,以此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培智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3.1對語文教學方法進行總體把握
每節語文課都具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側重點,對於不同的教學目標,語文教師要學會利用不同的語文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通過對講授法、游戲法、討論法、啟發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尤其是教師要充分利用游戲教學的方式,讓智障學生們在娛樂與游戲中輕鬆快樂地學習,寓學於樂,提高智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2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現存的各種語文教學方法都是根據前人的教學經驗總結而來的,具有其自身不同的優勢,針對某種類型的語文課堂教學有著獨特的重要作用,也正因為此,在整節語文課中單獨的採用某種教學方法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4]。
四、建立起學生們的語文學習評價機制
及時對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成效進行評價,並給於智障學生適當的獎勵能夠使學生們感受到成就與榮譽的快樂,並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增加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是提高培智學生們學習成效的一大法寶。
結束語:
由於智障學生在生理上具有一定的缺陷,使他們較正常學生的學習能力低,因此在語文教師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他們的生理與心理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重視起游戲教學法與以輕度智障學生帶動中重度智障學生學習這兩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提高培智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