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教學藝術

語文教學藝術

發布時間: 2024-11-13 16:32:48

1. 怎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設計成功的導入語,能一下子扣動學生的心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慾,拓思維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教師應該如何在《語文課程標准》指引下進行小學語文新課的導入呢?下面就自己在外出聽課學習和本鎮開展教研活動中,摘錄一些新課成功的導入,與老師一起交流。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導入應當情真意切,扣人心弦,以情動人。如我國偉大的白居易所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傳情的導入,其效果不僅能使學生從形式上、內容上去感知知識,並且能作用於感官而達到震撼心靈的目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導入的傳情性,善用生動感人的情境,去撥動學生的「情弦」,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不同的課文創設不同的情景,設計不同的導入語。一位老師在教學《荷花》一課時則是採用不同的導入。一邊播放音樂感染學生,一邊說:「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公園看荷花,想去嗎?」接著,老師讓學生們閉上眼,深深地嗅了一下鼻子,說:「公園里的花真多呀!現在,你們聞到了什麼?」(花香)老師又出示各種荷花的圖片,說:「讓我們一起乘著音樂的翅膀去荷花池邊看荷花吧!在看的時候可以指指點點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學生不知不覺地被老師的導入語引入了大自然,引進了美麗的荷花池邊,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
二、設疑問難,質疑導入
小學生求知慾旺盛,好奇心強,對於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都想問個明白。由於他們的知識經驗有限,語文課本中的許多內容,只要教師稍加設疑,均能引發他們強烈的探究心理。教師在運用新課的導入之中,可以用設疑作為挑動學生的好奇心的觸發點,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慾望,而這種慾望一經形成後,學生就非要追根究底,尋過水落石出不可。因此,設疑問難的導入是否能激起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是否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是否能將思維引向教學的主題,也是決定一節課的關鍵。
在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一位老師設計這樣的提問:「同學們,當我們急需一樣東西而自己沒帶錢買時,最好就是用什麼辦法解決呢?」大多數的學生想到了「借」。老師馬上用這個「借」字導入新課後,問道:「小壁虎為什麼要借尾巴?它向誰借呢?借到了沒有?」經過這一系列的設問的導入,由題生趣,設疑引路,不但使學生想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而且引發學生品讀、細讀的興趣,而且這三個問題,環環相扣,在學生心中設下一個又一個懸念,引人深思,刺激了他們的思維,既突出了課文重點,又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可見,在學生的心智被調動起來時候,也是引入新課的最好時機。
三、巧編故事,激趣導入
愛聽生動有趣的故事更是孩子們的天性,教師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既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和想像力,又可以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為新課的講授做好鋪墊。
如,在教學《少年閏土》一課時,有一位老師是這樣導入:「同學們,現在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請你們閉上眼睛認真聽。那是一個蔚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的晚上,海濱的沙地上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一個少年項戴銀圈,手握一柄鋼叉,正向一隻猹用力地刺去……」故事講到這里為止,老師同樣抓住學生「欲知後事如何」的求知心理,提出了問題:「這英俊的少年是誰?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學生讀書的慾望油然而生。這樣,巧編故事的導入方法,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四、簡筆畫,形象導入
簡筆畫導入也是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手段,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幫助了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優化課堂教學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老師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根據課文的描述快速勾勒出一幅《桂林山水圖》的簡筆畫,具體形象突出灕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並說道:「我們在以前課文中游覽了祖國不少地方的壯麗景色,今天我們同樣來欣賞以山水著稱的桂林,請同學們看看桂林的山水有何特點。」教師扎實的簡筆畫基本功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們。他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借圖理解課文內容,迅速地進入學習的氛圍,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五、朗誦導入,激發想像
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數都是文情並茂的名篇佳作。這些名篇佳作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教師可以通過朗誦,激發學生去想像,從而導入新課。那麼,怎樣才能激起學生的感情波瀾,使之與課本內容產生共鳴,達到融合的效果呢?我們可以利用幻燈片、掛圖、錄音、影像、實物等,再配上教師生動形象的朗誦,創設特定情境來烘托氣氛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課堂教學中,老師通過多種導語設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認知活動和學習體驗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學習文本,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 如何實現語文教學方法的藝術化

「改進語文教學方法,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不是編湊的一句應時的空洞口號,而是代表了一種中學語文教學發展的教學思路。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⑴這鮮明地體現了教育方針中的要求德智體全面發展、重在能力培養、使大多數學生受益等原則,讓學校教育也如經濟戰線一樣,呈現一種改革開放態勢;⑵它鼓勵人們探索和運用教學規律:從整體上說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從學科上說要找到自己的教學坐標;從個人來說要發揮自己的教學長處。葉老說:「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那麼,反過來說,為了不教就一定要教,而且一定要教好。
一、如何才能改進教學方法,讓語文課堂變「活」?
要使語文課堂「活」起來,教師應該是「作繭而不自縛」,追求「刻意感覺的無意化」。
實現「活」的至上境界的原則有:
(一)追求創意性
思路的超前把握,這是「課前功夫」,是「結繭」的功夫,這需要教師對每節課精心准備和設計,每次備課對教材和教學流程都要重新進行構思,精心寫出「腳本」。思路的超前把握,重在提示課文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組織學生的思維走向,使之成為有機整體。要把課文的思路轉化為教師的思路,再轉化為學生的思路。教師要善於占「制高點」,捕「誘發點」,抓「發散點」,才更能體現教學中的創意性。
(二)體現著意性
教師教學要顯得了無痕跡,表現含蓄自然,看似無意為之,實則著意刻畫,匠心獨運,並無「書雲亦雲」的痕跡和嫌疑,這是上課的功夫,也是「破繭」的功夫。實現這一目的最好方式是「暗示手段」和「空白藝術」。
創造理想的課堂境界,建立激發個人潛力的心理傾向,應該從學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這一角度出發,在學習交流過程中力求把這種無意識組合起來。顯然,暗示的核心是把學生看作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教師的著裝、神態、聲色、課堂布景、音樂選配、電教手段的穿插等,只有和教學內容相協調,才能達到最佳的傳授效果。
達到教學藝術無意化的另一種手段是空白藝術的運用。教學結構虛實相間,巧置空白,使學生的思路不被教案所框住,由其作「外向型」拓展,能更有效地發展其想像、創造的思維能力。教師更要能用自己的靈眼看得課文中「似是而非」的模糊處、「以白當黑」的空白處、「以一當十」的凝煉處、「語微旨隱」的含蓄處,讓學生去想像、聯想,讓其發揮創造的餘地,積極主動地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
所謂的「留白」原是國畫創作中的一種構圖方法,它的意思是計白當黑,可以收到虛實相映、形神兼備、創造出「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境界。如南宋著名山水畫家馬遠名作《寒江獨釣圖》,只畫了一葉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漁翁坐在船上垂釣,四周除寥寥幾筆微波外,幾乎全是空白;雖如此,卻給欣賞者提供了一個深遠的意境。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他理解讀者,更相信讀者,所以特意布置空白,讓讀者去思考,去補充發揮,讓讀者和自己共同完成作品美學價值的創造。
語文教學是一種開放性、多向性、藝術性很強的信息交流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教師也可以像其他藝術形式一樣講究留白的藝術,構成教學的「陰晴圓缺」,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能動地支探索、思考和發現。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教師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發揮,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恰到好處地「留白」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在表達上留白,讓學生自我體驗和感受。
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決定了教師重在引導學生去閱讀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入境始覺親」,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體驗和感受,在情感和認知活動中獲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教學中教師應留出自己情感體驗的空白,把甘蔗的「最甜段」讓給學生去品嘗。一首詩,一篇演說,一個充滿真情催人淚下的故事,朗讀完或聽錄音、觀錄像結束,切莫急於講解。須知,此時無聲勝有聲,繞梁的餘音正是把學生帶入詩書境界的最好媒介,生硬的剖析無疑已成多餘。
在文章的高潮或講析的高潮處,教師不妨戛然而止、激流勇退,停下來,退出來,把「弄潮」與「沖浪」的激動讓給學生。此時的留白,就像浪遏飛舟,喚起的是超越的激情和創造的喜悅。
2.在知識上留白,讓學生自我構建和完善。
在課堂上,把某些知識有意識地留下不講,給學生暫時性的知識「空白」,這會使學生迫不及待地到廣闊的知識海洋中去尋找、去發現。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靃姆林斯基講:「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只是微微打開一扇通向一望無際的知識原野的窗子。」所以這種空白的設計並不是對於部分知識的舍棄,而是通過空白的設計去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通過自己的探索研究去獲得空白處的內容,從而達到對知識的掌握。格式塔心理學派「完形壓強」理論認為,當人們在觀看一個不完滿即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狀時,會在知覺中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緊張的「內驅力」,並促使大腦積極興奮地活動,去填補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趨向完美,構建成一個「完形整體」,從而達到內心的平衡,獲得感受的愉悅。
例如,講形聲字的多種結構形式時,教師只對其中某一種作分析,其餘有意留給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和總結,學生必然會在「完形」中形成系統的認識。學生在知識自補、遷移、完形中不僅形成了良好的認知結構,而且培養了探究能力。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我們應該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知識體系來統一學生的理解,束縛學生的思維,抑制學生的個性,阻礙、窒息學生的創造。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知識基礎,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方式和思維方式,因此,教師應留出空白,讓學生以其特有的經驗和方式對材料進行選擇、加工和改造,讓學生自己去構建和完善知識。
3.在思考上留白,讓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展現。
思維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過程。有的教師只注意結果,而忽略了思維過程,問題一提出,就馬上要求學生發言,不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只要學生說出正確答案,教師就心滿意足,這種不「開」只「達」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能力培養也成了一句空話。美國有位教育專家說,對學生的提問,在每個問題提出之後,至少要等待3秒鍾,這樣做有很多好處:可以有更多的學生能夠主動而又恰當地回答問題;可減少卡殼現象;可增加學生的信心;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可增多發散性思維的成分;可增加學生回答問題的多樣性等。若不給學生留思考的時間,提問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空。學生有了充分的時空自由,都有可能針對問題積極思維,主動探討,他的思維過程才能夠在課堂上得到展現。
4.在心理上留白,把學生探索的熱情點燃。
孔子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憤」和「悱」,實際上是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前的心理狀態上的空白,此時,學生的注意力、思維、情感、意志等交織在一起,是智力發展的最佳時刻。教師要善於創設這樣的空白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憤」和「悱」的狀態,點燃學生探索的熱情,激活學生的思維。
例如,教《孔子已》一課,有位教師於無疑處生疑,問:「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誰?」學生一愣。隨後,這位教師接著笑了,說:「他地位太低,姓名被世人忽略,只有綽號叫孔乙己。」學生這一愣,正是「留白」價值的體現:學生表面凝神屏息,而內心卻如即將噴發的熔岩。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門以學生為主體的「主體藝術」,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留白藝術正是這種「主體藝術」的具體顯現。它對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留白」也就是留給學生以自由馳騁的空間,讓他們充分調動自己思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去填補空白內容,使其體會到自我的參與感與創造感,從而得到心理的滿足。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它,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種留白藝術的課堂教學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課堂教學不是機械地重復自己的思路,要進入自由發揮、任意揮灑的「自由王國」,就要求教師要有充足的教學機智。一堂課圍繞著一種的教學內容,做到教活學活,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上課教師要脫匠氣,多些靈氣;二是執教教師應具有很高的教學應變能力,能從容
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意外問題,或利用突出事件把教學引向縱深,使學生在感到心情愉悅的同時,感受到教師的智慧之美。
二、怎樣才可優化課堂教學,讓語文課堂融「趣」?
「趣」是各種教學法上的總鑰匙,是語文課堂教學境界藝術化的集中體現,是語文教學「執牛耳」之舉。考析「趣」的教學境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樂趣是前提
科學表明:一個對所學的事樂意為之,他的全部才能才可發揮80%以上;不樂意為之,只能發揮20%。如何做到「樂」呢?一是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原動力;二是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進取精神,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馳騁於課堂這個「舞台」上,積極主動活潑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三是根據學生的實際,努力挖掘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潛能,讓他們有「用武之地」,真正體味到學有所得的快樂;四是善於運用教師自身的感召力,發揮表率作用。
(二)情趣是關鍵
語文教師的施教對象,不是工廠里聽憑處理的原料,而是活生生的青年學子,他們內心世界是一片洶涌的海洋,從來沒有平靜過,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情感共鳴、適時的情感渲泄。語文課堂便是「情感場」,激勵學生忘我投入。
語文教材大多情文並茂。如果教師情趣盎然,「未成曲調先有情」,加上學生情緒高昂,必然產生微妙的情感效應。如果教師課堂上純然客觀,不動聲色,始終是一種「太上忘情」般的背書、念課的「零度風格」,必不能構築一種富有誘惑力的「召喚結構」。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活,搭准學生的脈搏,知曉學生的甘苦,以「謙謙君子」的身份參與到學習實踐中去。師生毫無心理距離,教師引著學生走,學生推著教師跑,使學生的情趣在被激活時產生認同效應;而且教師總比學生成熟,具有理性,在整個課堂教學境界中釋放出來最大的情感能量。
(三)美趣是升華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如一首清新的詩、一曲優美的樂章。毀棄美的教學是導致學生不愛語文的原因之一。挽救頹勢,讓課堂成為繽紛多彩美的立體空間是很重要的。學生期望教學流程處於「活」的狀態,課堂中應時時有新鮮的音美、色美、情美的涌現。在課堂上,學生如坐春風,如沐春雨,一切都充滿美感,學生聽課能生成「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審美愉悅。教師要創造條件把盡可能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主動感受教材美,自我開掘美的礦藏,充分有效地解放、發展、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讓學生在課堂這個既狹小又廣闊的的美的王國里馳騁,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發現美,追求美。
(四)知趣是保證
教育境界藝術的首要特徵是以認知價值為最大追求目標的。教師在創造認知的課堂教學境界時,要篩選有價值的知識,確定有效知識量,使學生覺得這些知識有「陌生感」,不是老面孔,產生積極的「馬太效應」。
滿足知趣不能僅僅停留在淺層面的知識上,那些膚淺顯而易見東西是不能給學生刺激的。值得注意的是,獲得知趣,不能僅憑全盤授與,要引導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在讀寫聽說的實踐中「生產」出自己的觀點、思想。學生的知趣一旦得以滿足,就會產生一種籠罩教師的七彩光環,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因知識的淵博和教藝的高超增強了,師生的積極性得到和諧共振。
(五)語趣是旋律
教師要努力使自己的語文像火種點燃學生心理的興趣之火,像石塊濺起學生心靈港灣的興趣之波。語文教師的語言激活課堂氛圍往往更直接,效果會立竿見影。當教學平實說明的時候,當進行抽象分析的時候,當學生情緒不佳的時候,當教學起承轉合的時候,尤其需要教師用語言去調控,使學生的學習狀態、呼應程度保持最佳。

3. 語文藝術效果有哪些

文學創作中用語言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生活所採用的表現方法,又叫表現手法。如描寫、敘述、虛構、誇張、渲染等。

1、聯想

這是在審美感受中的一種常見的心理活動現象。所謂見景生情,就是曾引起過感情反映的事物,在類似條件的刺激下,而使感受者回憶起的生活經驗和思想感情。

2、題材

文學作品的內容要素之一。

3、素材

指文學作品的原始材料,加工取捨用於創作時成為題材。

4、剪裁

指對已認定的材料進行刪紛去冗的加工過程。

(3)語文教學藝術擴展閱讀

語文藝術的目的有三個:

1、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以典範的古今書面語言作品為教學媒介,是教育科學、心理科學的規律給語文學科的原則要求。典型化選材,時代使然,政治傾向使然。不如此,則無法落實教育的正規性、傾向性、先進性和高效率。

2、以啟迪並發展學生智力為根本目的。啟迪發展智力,是語文學科的根本目的。心理學的研究早已證明,並且哲學、邏輯學、美學、文化學也都承認:「詞語」是人腦進行思維活動的物質前提。

3、以同化現代化的書面語言交際規范和同化現代化的中華民族共同人文心理為任務。語文教育,從「人口手上中下」到「知本家」,向人腦輸入並固化「詞語」,輸入「捕獲和創造詞語的概念、程序和模式」,為啟迪發展教育對象的智力作出了最早、最大、最關鍵、最可能多的貢獻。

4. 初中語文教學的藝術

導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和學生緊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學環境中一切條件,遵循教學規律和美的規律,創造性地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美的形象,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教學活動大部分都是在課堂完成,所以主要對課堂教學藝術談幾點看法。課堂教學藝術包括的內容很多,這里僅從四個方面談:

初中語文教學的藝術

一、導入新課的藝術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先導。各項工作如此,教學也不例外。做好導入新課,可以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為整堂課的進行打好基礎。有經驗的教師上課,非常重視導入新課的藝術。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強化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善於思考問題,以及培養學生的定向思維。具有導課藝術的教師,往往能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活躍課堂的氣氛,收到優異的效果。所以,善於導入新課,是講好課的重要一環,是教師應掌握的基本功。

導入新課的方式,根據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內容,教師可以靈活掌握。常用導入新課形式有以下幾種:

1.設疑提問,導入新課

講課一開始,教師要善於提出富有思考性的問題,使學生注意,積極思考。這樣由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求知慾去聽課,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直觀演示,導入新課

使知識形象地進入學生的頭腦,也是教學的一門藝術。一些抽象的知識,通過直觀演示的導入,能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為學生提供和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有的學科的教師,通過掛圖、模型、實物等引入新課,能使學生引起興趣,充分感知,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培養觀察力和想像力,有效地發展智力。如教學中,我利用錄音機放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效果來感染學生,將歌詞內容記熟後學唱歌曲,導入新課。

3.激發感情,導入新課

人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藉助於情境的刺激作用。在教學環境中,教師善於創設情境,正是引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條件。導入新課時教師如果能充滿情意,感染學生,學生便能主動學習,增強學習興趣。在語文、政治、地理等文化課中,開頭,教師可以滿懷感情訴頌我國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著名的旅遊勝地。這樣導入新課,創設一種情緒氣氛,來感染學生,使學生帶著一種激情來學習。

二、課堂講授的藝術

在各種教學中,講授是向學生高效率地傳授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智能。優秀的教師上課,總是認真講授准確無誤,方法靈活多樣,重點突出。每堂課,教師要講授的內容很多,但是,究竟開頭怎樣講、中間怎樣講、結尾怎樣講,哪些應精講,哪些應提問,哪些應練習,哪些應自學,所有這些,都應全面安排,做到心中有數,切忌盲目、無計劃,照本宣科,平鋪直敘,輕重不分。在各教學環節都安排恰當的前提下,課堂講授的成敗,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即取決於教師語言的藝術。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所以說,教師語言的藝術,要體現出下面三個特點:

1.教師語言的准確性和精煉性

在各科教學中,學生是通過教師講授來學習領會知識。教師的語言,只有能為學生接受,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講授的語言必須准確精煉,邏輯性強,具有嚴密的科學性。

2.教師語言的節奏感

在各科教學中,如果教師的語言具有節奏感,它能更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單調刺激,減少學生的疲勞,使教學氣氛和諧輕松。例如:教師在講授概念和重點問題時,聲調要有力,速度要緩慢,要深入分析論述,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講授次要問題時,速度可稍快,聲調可稍低。教師講課的語言,切忌太快、太慢、太高和太低。

3.教師語言的幽默感

課堂教學中的幽默,就是運用各種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發笑的語言,動作與表情,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增強學生求知的快感和啟發學生的智力。實踐表明,有興趣的學習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凡是在滿懷興趣的狀態下所學習的一切,常能迅速掌握,提高學習效率。

三、組織教學的藝術

組織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集中和保持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手段,是一堂課順利進行的可靠保證。組織教學不但在上課一開始時進行,而且應貫穿在一堂課的全過程。教師能否把准備好的教材內容,有成效地傳授給學生,組織好課堂秩序,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組織教學工作,應注意以下三點:

?1.組織課堂秩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在較亂的班級,教師如果不組織課堂秩序,就難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即使在秩序較好的班級,開始也要組織課堂秩序。如何組織課堂秩序,常因教師而異,有的教師面對混亂的課堂和顏悅色,只用和藹的目光,可親的手勢學生就頓時安靜。這說明,組織課堂,要講究藝術性。如在教學課文《蠶姑娘》時,我在分析課文,有的同學注意力不集中,我採用猜字謎的方式引導他們:“一隻黑狗,不叫不鬧”誰猜到了就發獎品,學生得注意力一下子就全集中了。

2.善於利用反饋信息,組織教學進程

在講課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組織好教學進程。如果在講課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學生表情都不對,如皺眉、瞪眼、精神萎蘼等等,說明他們沒有很好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教師就不能再講下去了,應該問學生什麼地方聽不懂,必須進行重講或輔導性講解。

四、課堂板書的藝術

板書是教師增強上課效果的有力手段,是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功。教師板書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精心設計的板書,能把所要講的主要內容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使學生細致觀察,充分感知,領會要領,加深理解和記憶。同時還能引起美感,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操。

作為一名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應深知課堂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搖籃,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舞台,是鍛煉學生生存本領的陣地。要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效率,更好地教書育人,就必須深入研究課堂教學藝術。

5. 什麼是語文的教學藝術

語文的教學藝術是指:

以教學藝術的視角,去審視研究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內容全面而活潑,教例豐富而多彩,具有系統性、實用性與可操作性。它涵蓋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備課與教案編寫,教學導入、過渡、收束與結構設計,教學的課堂提問與板書設計,教學語言、應變機智與聽課評課的能力訓練,作業練習與檢測考核,課改理念下的語文教師觀與有關素質教育的教學法學習法指導等內容。

熱點內容
周傑倫黑歷史 發布:2024-11-13 17:42:48 瀏覽:319
青年教師個人成長總結 發布:2024-11-13 16:54:53 瀏覽:307
語文教學藝術 發布:2024-11-13 16:32:48 瀏覽:388
北大生物之路 發布:2024-11-13 16:22:19 瀏覽:155
防曬乳液怎麼用 發布:2024-11-13 15:43:25 瀏覽:171
西安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2024-11-13 15:29:11 瀏覽:105
軟裝教育 發布:2024-11-13 14:26:10 瀏覽:753
天外教育 發布:2024-11-13 13:25:12 瀏覽:406
哥哥是班主任被哥哥打 發布:2024-11-13 13:25:05 瀏覽:602
學好物理作文 發布:2024-11-13 12:38:41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