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件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件

發布時間: 2024-12-30 12:55:24

『壹』 部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24課《火燒雲》優質課件

如下:

(1)三年級下冊語文課件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現代文學作品,蕭紅創作的《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摘入滬教版五年級課文,以及人教版三年級課文。蕭紅中國近現代女作家,被譽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本名張秀環,後改名為張廼瑩(一說為: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以其作品中悲喜交雜的情感基調、剛柔並濟的語言風格以及獨特的寫作視角的運用和對行文結構的處理,在文學史中獨樹一幟。

內容簡介:

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頭兒在牆根站著,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頭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他剛想說:「你們也變了······」旁邊走來個乘涼的人,對他說:「您老人家必要高壽,您老是金鬍子了。」

天上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人騎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來似的。過了兩三秒鍾,那匹馬大起來了。馬腿伸開了,馬脖子也長了,一條馬尾巴可不見了。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那匹馬就變模糊了。

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那條狗十分兇猛,它在前面跑著,後邊似乎還跟著好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小狗不知跑哪裡去了,大狗也不見了。

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跟廟門前的大石頭獅子一模一樣,也是那麼大,也是那麼蹲著,很威武很鎮靜地蹲著。可是一轉眼就變了,想要再看到那頭大獅子,怎麼也看不到了。

一時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什麼也不像,什麼也看不清了。必須低下頭,揉一揉眼睛,沉靜一會兒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愛好它的孩子。一會兒工夫,火燒雲下去了。

『貳』 部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語文園地七精品課件

如下:

(2)三年級下冊語文課件擴展閱讀

這部分內容主要考察的是尋物啟事的知識點:

尋物啟事是個人或單位丟失物品,希望通過啟事得到幫助找回物品的一種應用文。尋物啟事一般可張貼於丟物的地點,或貼在單位門口或街巷較顯眼的位置,有的尋物啟事也刊登在報紙雜志上。

寫法格式:

(一)標題

尋物啟事的標題可以有兩種構成格式:

第一,由文種名稱和緣故構成。如「尋物啟事」。

第二,由文種名和具體丟失物名構成。如「尋書啟事」、「尋自行車啟事」。

(二)正文

尋物啟事的正文一般由以下幾項內容構成:

其一,寫明丟失物的名稱、外觀、規格、數量、品牌等,同時要寫明丟失的原因、時間和具 體地點。

其二,交待清楚拾物者送還的具體方式,或註明發文者的詳細地址、聯絡方式等。

第三,尋物啟事是求人協助尋找的,故除文中寫些表謝意的話外,還可以寫明給以拾到者必 要的酬金之類的話。

(三)落款

落款要署上發文的單位或個人的名稱或姓名,並署上發文的日期。

『叄』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課件第七單元習作課件:國寶大熊貓課件

如下:

(3)三年級下冊語文課件擴展閱讀

原文:

來自中國的專機剛剛降落,人們企盼已久的中國「貴賓」終於露面:黑眼圈,黑耳朵,一身烏雲蓋雪的皮袍!

哦,這是來自中國的一對大熊貓,名叫「天天」和「寶寶」。

大熊貓是一種人見人愛的動物。大熊貓喜歡嬉戲,憨態可掬。有時直立起來,狀似舞蹈;有時背倚石頭,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著竹枝;有時團作一團,漫不經心地隨地打滾;有時拖著笨拙的身體,搖搖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

大熊貓一經過訓練,就成了雜技「明星」,能夠表演前滾翻、吃西餐、吹喇叭、推小車、騎木馬、滑滑梯和蹬皮球等精彩節目,常常博得觀眾熱烈的掌聲與歡樂的笑聲。

大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也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瀕危動物。我國古籍中把大熊貓稱為「貘」。兩千多年前,漢朝初年的《爾雅》一書中,便有「貘體色黑駁,食竹」的記載。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列舉了當時咸陽上林苑飼養的近40種異獸,大熊貓名列首位,可見大熊貓在當時就已經被人們視為珍貴的名獸了。

大熊貓體態豐滿,四肢粗壯,尾巴短禿,毛色奇特,頭和身軀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頭上有一對整齊的黑耳朵,還有兩個黑眼眶,很像戴著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鏡。大熊貓長相俊俏,神態溫馴,給人以優雅、活潑的感受。

隨著我國同世界各國人民日益廣泛的友好往來,大熊貓作為友好使者,頻頻出訪,轟動了全世界。許多國家以能夠獲得中國政府所贈送的大熊貓為殊榮。大熊貓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給這些國家的動物園增添了華夏異彩。

1972年10月,中國政府贈送的大熊貓「蘭蘭」到達日本上野動物園,在頭九個月里,每天前往參觀的人竟達30萬之多,形成了「熊貓熱」。1979年9月,「蘭蘭」在東京不幸病故時,3000萬日本人向「蘭蘭」致哀。日本首相也發表講話,痛悼「蘭蘭」離世!

在動物園里,大熊貓成了最受寵愛的「貴賓」。熊貓館寬敞幽美,竹翠水清,安裝空調,照料周到,可是大熊貓總不習慣這種「舒適」的生活。環境改變了,氣候不同了,活動范圍受到了限制,食物條件跟野外也有很大的差別,養活大熊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繁殖就更困難了。那麼,大熊貓在自然界里的環境和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大熊貓如今在我國分布地域十分狹窄,僅見於四川省岷山、邛崍山和大小涼山,甘肅省的南緣和陝西省秦嶺南麓等海拔2000~3500米的崇山峻嶺。那裡人煙稀少的森林地帶,絕大部分山嶺都是懸崖絕壁,高聳入雲,但有的卻是緩坡連綿,起伏不絕。

山坡上覆蓋著蔥蘢茂密的原始森林。山林間雲霧繚繞,煙波浩瀚,空氣潮濕,泉水豐富,到處生長著苔蘚,在繁茂的植物中雜以多種竹類。生活在這里的大熊貓,終年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林隱士」。

『肆』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小鳥和守林老人》

【 #課件# 導語】課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它對於提高教學效率、增加學生的知識容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為語文教學打開了更加廣闊的新天地。下面是 考 網整理分享的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小鳥和守林老人》,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小鳥和守林老人》是教科版九年義務教材三年級下冊新入選的一篇課文。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朗讀---品味---感悟法,目的是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朗讀品味,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能積極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這個充滿童趣的故事,語言樸素,通過描寫一位守林老人,為保護樹林與鳥兒,在森林中安家,贏得了鳥兒們的信賴、喜愛和尊重的故事。贊美了守林老人對樹林、小鳥及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情感,歌頌了小鳥和守林老人之間因信任而產生的純潔友情表達了作者期待人類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2、學生分析

現在的學生思想活躍,敢想,善於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鮮事物都令他們感興趣,但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因此,許多同學大都知道一味的接受「愛」,而不懂得如何感謝「愛」,更別說去回報「愛」了。讓學生知道守林老人對樹林、小鳥及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情感。感受小鳥和守林老人之間因信任而產生的純潔友情,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3、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說明:

葉聖陶老先生很早就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所以老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確的學法指導才是教學的關鍵所在。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式主要是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從「讀」中讀出情感。具體的學法指導如下:

勾畫圈點法:引導學生積極讀書,在反復讀的過程中學會抓住關鍵字詞句;

朗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從人物的語言中體會把握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徵;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目標:認識課後8個生字。

能力目標:進行讀寫結合,以文中省略號為切入點,培養學生動筆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和感受小鳥與守林老人之間的信任,給人們帶來的溫馨和感動。

四、教學重點:默讀課文,提高閱讀速度,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教學難點:體會和感受小鳥與守林老人之間的信任給人帶來的感動。

五、教學過程及資源設計

教學的主要指導思想就是由表及裡,循序漸進。通過守林老人對樹林、小鳥及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情感,歌頌了小鳥和守林老人之間因信任而產生的純潔友情表達了作者期待人類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一)設疑導入,直奔主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有一位善良的老人,他已經年近花甲,卻做了一件不尋常的事,他在樹林蓋了一間小屋住下了,你們想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事嗎?那好,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快樂讀書屋八,走進《小鳥和守林老人》。

2、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了解大意

1、自由(輕聲讀、大聲讀、默讀、選自己喜歡的段落重點讀)閱讀課文,遇到生字標記出來,並讀至熟練為止。

2、理解生字新詞(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

3、在不理解的詞或句子下做標記,與學生討論解決或向老師請教得出答案。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師板書:懷疑——信任——喜愛——懷念

(三)品讀感悟,以讀促悟

1、引語:這是一則美麗的童話故事,通過鳥兒和老人從懷疑到信任再到相依相伴的過程,描繪了因人與鳥兒之間的信任而帶來的溫馨情感,讀來讓人感動。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讀一讀,好嗎?看你能不能讀出自己的感受。

3、匯報讀。

(1)讀讀詞語,說說你的理解。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評議。

(3)簡單地說說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討論後歸納:課文講了一位老人盡職盡責地守護樹林,得到了鳥兒們的尊敬與愛戴。

4、再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1)默讀課文,思考討論:鳥兒們對老人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的?

(2)根據鳥兒結老人情感的變化,把課文劃分為四個段落。

(3)匯報分段情況,並說明理由。

5、指導朗讀,理解文本

(1)指名朗讀課文(1-2自然段),師生評議

(2)指名讀描寫老人的句子,朗讀中理解,朗讀中感悟。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齊讀課文第7-9自然段,感受老人與鳥兒和諧相處的親密場面。

(5)為小鳥與老人設計一段對話,表達老人的欣慰與小鳥的興奮。

(6)想一想:老人為什麼「這一夜睡得很香」

教師相機歸納:老人通過自己的行為感化了鳥兒,消除了鳥兒們心中的戒備,贏得了鳥兒們的信任的愛戴,慢慢地和鳥兒們和諧相處了。

(7)學習第三10-14自然段,輕讀課文標記出描寫鳥兒行動的句子。

感悟出:小鳥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感變化,是因為老人發自內心的對小的關愛。作者借小鳥的視角揭示出一個發人深省的道理:只要人類真心愛護動物、愛護大自然,就一定能贏得它們的尊敬和信賴,才能與大自然和諧美好地生活下去。

(8)感受小鳥對老人不舍之情

(四)讀寫結合,升華情感

同學們此時此刻,假如你就是含淚送別老人的鳥兒,你就是這無數鳥兒中的一員,你在盤旋,你在哀鳴。告訴老師,在你的一句移動中,包含著怎樣的情感?你又在訴說著什麼?把你的情感傾注在筆端,以「親愛的手林老人,我想對你說……」為題,把對老人想說的話,書寫在紙上好嗎?(配樂書寫)。

(五)總結全文,強化主題

在對老人深深的眷戀中,我們聽到的不是輓歌,而是一曲信任的贊歌。真心的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贏得他人的信任,也能用坦盪的胸懷信任他人!

六、板書:

14小鳥和守林老人

懷疑-信賴-喜愛-不舍

小鳥------與------守林老人

愛和諧相處

篇二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內容。

2、體會和感受小鳥和守林老人之間的信任給人間帶來的溫馨和感動,培養愛心和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意思。

2、培養學生的愛心與環保意思,懂得人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教學准備:

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小鳥和守林老人》的生字和新詞。今天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那片茂密的樹林,聆聽小鳥和守林老人之間那動聽美麗的故事。打開書本52頁。板書課題。

二、聽錄音,熟悉課文內容。

三、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請同學們快速的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小鳥情感變化與行動的句子,並分析其原因;找出描寫老人的句子。

1、學生討論交流;

2、組長匯報討論結果;

3、師生共同總結。

四、品讀句子,理解文本

1、鳥兒們銜來無數的花瓣,無數的綠葉。伴著陽光,樹林里下了一場花瓣雨,綠葉雨。飄落的花瓣和綠葉,掩蓋了林中的小屋,灑滿了彎彎的小路。

說說「花瓣雨」和「綠葉雨」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它們代表了什麼?給我美麗、清新、純潔的感覺,代表了鳥兒對老人的感覺與不舍。

2、老人帶著黑狗,叫喊著去阻攔利斧的揮舞。想像老人阻止砍伐者的情景,感受老人的一身正氣。

3、那伙人走了,老人輕輕撫摸受傷的樹干,撫摸流出樹脂的傷痕。又拾起從樹枝上震落的鳥窩,穩穩地安放在樹枝上。

找出表示老人動作的詞,體會老人對樹林和鳥兒的憐愛之情。

4、老人走動在濃密的樹蔭里,滿頭白發,像一朵碩大的蒲公英,是一盞明亮的神燈!

這個比喻句的含義是什麼?

有感情的朗讀這些句子。

五、朗讀交流

朗讀最讓你感動的句子,並說說其原因。

六、拓展延伸

1、假如你就是這無數鳥兒中的一員,你想對守林老人說些什麼呢?以《親愛的守林老人,我想對您說……》為題,把對老人想說的話,書寫在紙上好嗎?

2、小鳥和老人之間還會發生哪些有趣、快樂、幸福、難忘……的故事呢?

板書設計:

小鳥和守林老人

驚詫——發現——拜訪——送別

害怕——喜悅——興奮——留戀

鳥與人和諧相處

『伍』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古詩三首》

【 #課件# 導語】課件,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課件在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它是教學的第一步,雖然是一步,但卻是關系全局的一步。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十分重視 #課件# 導語的設計。下面是 無 整理分享的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古詩三首》,歡迎閱讀與借鑒。

清明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字,會寫5個字,其中重點認識「魂」字,重點指導書寫「魂」字,注意左右結構的字是左窄右寬。正確讀寫「牧童、遙指」詞語,並注意「遙指」的「遙」。

2.背誦課文,並會默寫。

3.培養孩子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藉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這首詩寫了哪個傳統節日?寫出了什麼樣的節日情景?

教學准備:

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播放課件(課文配套光碟中的圖片+民樂《春天》)教師朗讀《清明》。並請學生評價這首詩哪些字詞用得好。

學生:欣賞圖片、音樂及教師朗讀,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小結,多媒體展示課文對本詩的評價。

「紛紛」(「紛紛」一詞正是《清明》絕句中的「詩眼」,那麼何謂「詩眼」?)

比較:紛紛之雪──大

紛紛之雨──細

揭示了詩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較:春雨:「天街小雨潤如酥」、

夏雨:「如傾如注」

秋雨:「淅淅瀝瀝」

【設計意圖:揭示了春雨獨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襲了開發的花朵,春雨迷濛,象煙霧般籠罩著柳樹。"紛紛"所體現的正是這樣一個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通過對"紛紛"這個詞語的品味,領會了詩歌所描繪的"景":春雨的特點與境界。"紛紛"還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紛亂的心情,由何而來。】

「行人」「斷魂」:

通過品味這兩個詞語,作者體會了詩歌的"情":清明時節,應當是家人團聚,悼念已逝親人之際,可自己卻孤身行路,不免觸景傷懷,又加上細雨紛紛,更增加了愁緒。

【設計意圖:通過品味「紛紛」、「行人」「斷魂」,我們體會了詩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一種境界。】

學生齊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魄。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默讀古詩,學習生字

多媒體出示「欲、魂、借、酒、牧」5個生字,老師講解「欲」字與「浴」區別來記,「酒」和「灑」區別來記。

三、分組活動,構圖繪畫

學生:分四個小組活動討論,根據自己的想像,給《清明》這首詩配一幅插圖。教師:做適當的優劣點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理解古詩內容,畫出自己體會的詩句的內容,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四、小結

教師提問:如何評價一首詩?

學生:思考回答,總結規律。

教師:多媒體展示小結。

「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與「詩歌留下的想像空間」,正是作者賞析這首絕句的兩個角度。而這兩點也是我們賞析其它詩歌的重要角度。

板書設計:

清明

畫面:雨紛紛→欲斷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目標:

1.會認1個字,會寫3個字,重點指導書寫「異」字,上下結構,上邊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正確讀寫「茱萸、佳節」詞語。注意「異」字與「導」字區別。

2.背誦課文

3.培養孩子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藉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這首詩寫了哪個傳統節日?寫出了什麼樣的節日情景?

教學准備:

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抒發情感,導入課題

1.板書「佳節」(課件展示)

師: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麼呢?

2.師: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那麼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呢?(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課件展示))知道重陽節嗎?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課件出示))

是啊,過節時我們都是高高興興的,可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頭像)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展示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大家知道這句詩出自那裡嗎?(對,它就是出自我國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王維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請打開課本。

二、初讀古詩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首詩!要求是把字音讀准,詩句讀順。

2.指名讀,正音。

3.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准,詩句也讀順了。

4.我們剛剛說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那麼它在古時候又有什麼習俗?(課件出示:說起重陽節,它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陰歷九月九日,都要佩帶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到了東漢,民間又有了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了。課件出示茱萸:是一種落葉小喬木,有濃烈香味,莖可入葯。據說重陽節這天佩帶茱萸,可以避邪、消災。)像在端午節這天,大人們都要在自家的大門口插上一種避邪、消災的植物一樣。見過嗎?

【設計意圖:重陽節對於學生來說有些陌生,但是通過課件提示這個環節,學生們就很容易了解重陽節的習俗文化。】

5.請同學們把課題齊讀,想想,題目中的「憶」是什麼意思?(想念、思念…)

簡述「山東」的意思。(山東:是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說的山東省不同。)

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題目的意思?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學生交流。(重陽節這天,詩人很思念自己在家鄉的兄弟們。)

6.對於我們的詩人王維,同學們又知道多少,誰來說說?(課件出示簡介王維: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宋蘇軾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並稱「王孟」。)

7.老師介紹(詩歌的創作背景)課件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詩人在十幾歲時離開故鄉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這段時間內,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產生思鄉念親之情。特別是在尤其是佳節到來之際,這種情感更為強烈。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

8.現在我們了解了題目的意思,也知道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那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好嗎?同學們有什麼感受?

9.恩,真不錯!現在我們來欣賞朗讀。課件出示

明明是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後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會有新的感受。

三、讀文悟情

1.生讀詩,師巡視。

2.讀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師板書課件出示:倍思親)。

3.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給了你這樣的感受,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這些句子,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課件: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句詩的意思,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給的字義,自己試著說說它的意思。(課件出示:獨:獨自一個人。異鄉:他鄉。異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詩意:我獨自一個人在他鄉作為他鄉的客人,每當遇到佳節就加倍的思念親人。)

4.交流:誰想第一個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的是什麼?

(2)是啊!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到外求學(板書華山東邊是家鄉,西邊是長安)它的家鄉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兩個「異」字,更突出了詩人的「獨」。想想實際生活中,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啊!他是多麼的想念自己的親人啊!你還想再讀讀這句話嗎?相信你現在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來。(指名讀)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句的理解,說出自己離開爸爸媽媽一段時間後的思念親人的情感,使學生更能體會詩人的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情感。】

四、讀中體會感情,理解課文

1.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

2.學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副畫面?

3.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場面?(指名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遙想兄弟們正在登高望遠」)

五、情感涌現,吟詩抒情。

1.師導: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重陽佳節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之情愈發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范讀整首詩)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指名讀。兩名學生讀後,對比評價,體現個性化朗讀。

請同學們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指名讀)

六、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唐代詩人李白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注釋來讀讀詩,體會同樣的思鄉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靜夜思》。

七、情感升華,再次吟誦。

1.在這飽含濃濃思鄉情的樂曲聲中,我們也即將結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2.配樂齊誦詩文。

八、課外作業

請采訪一下你的家人或親友,他們外出學習、務工的時候,過節是否思念故鄉和親人,請親身體會一下「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情。

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思念家人登高插茱萸

元日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字,會寫5個字,其中重點認識「屠」字,重點指導書寫「屠」、「符」字,並注意「屠」字是半包圍結構。並正確讀寫「屠蘇、瞳瞳」詞語,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邊是日字。

2.背誦課文

3.培養孩子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藉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這首詩寫了哪個傳統節日?寫出了什麼樣的節日情景?

教學准備:

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誦讀導入,重視積累

讓學生誦讀《元日》等詩。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春節的詩。

師: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嗎?知道「元日」是什麼意思嗎?

師:對,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農歷正月初一,也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春節。(擴詞: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實語言基礎)

【設計意圖:自主朗讀、深思……每一名學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體會這首詩。只有這樣的多樣性才會使課堂更精彩,讓中年級感受領悟到學習古詩的方法。】

二、初讀古詩,解疑釋難

1.利用課件檢查生字新詞,要求讀准字音、認清字形。教師重點指導「屠」字。

師:請大家伸出手來,跟老師一起書空這個字。(一邊書寫一邊說明:半包圍結構)

2.師:學習生字後,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詩讀好。嘗試讀出詩的節奏。(指名學生讀古詩——范讀古詩——齊讀)

3.師:通過預習和初讀,我們知道詞語的意思,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字詞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指導並總結)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在學生與文本、教師和同學之間的對話交流中,學習古詩,完成理解、積累語言,並適時地內化到自己的語言圖式中,學會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交流。】

三、研讀古詩,理解詩意

1.師:學習古詩不僅要把詩句讀正確、讀流利,還要根據詩句的意思展開豐富的想像。古詩的每一句話都描繪了一幅畫面。請同學們把對字詞的理解帶到詩句中,練習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

2.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句,同桌互相交流說說展現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樣的畫面呢。

在學生理解「歲」字時,教師補充「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詩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歲」的含義。)

3.交流、評議、完善。

師:如果說「爆竹……」讓我們感到了熱鬧、興奮,還有一句會讓我們感到溫暖、幸福,那就是——

4.練習說話

師:你為什麼從「屠蘇」感受到快樂呢?

在這萬家團圓的時刻,大家迎著和煦的春風,一邊喝酒一邊說著祝福的話語,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師:誰能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師:你能把這份快樂,這份溫暖讀出來嗎?

師:剛才我們一邊讀詩句,一邊想畫面。(多媒體出示)看,五彩繽紛的禮花在天空中綻放;聞,到處都飄散著爆竹的硝煙味;聽,到處都洋溢著歡聲笑語。置身在這樣的情景中,你的心情會如何?是啊!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多喜慶啊!下面請大家繼續用一邊讀詩句,一邊想畫面的方法讀後兩句。

我們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聲中「來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課件出示)這里的「新桃」和「舊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麼嗎?(桃符就是春聯)簡介「桃符」。

【設計意圖:走近歷史,才能走進詩句,才能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因此,這一環節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了解王安石寫這首詩時的歷史背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讀古詩,體悟情感

1.師:默讀全詩,想一想全詩描寫了哪些場景。

2.師:放爆竹、飲屠蘇、換桃符幾個典型的畫面,寥寥數語,就給我們勾畫出歡度新年的喜慶景象。時至今日,人們每到辭舊迎新之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王安石的這首《元日》。

3.師:孩子們,在詩人眼中換去的只是舊桃符嗎?他筆下僅僅是一幅其樂融融的春節圖嗎?

課件出示:當時的宋朝,百姓過著貧窮的生活。年輕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為人民造福。在49歲時,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積極進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國家繁榮富強。就在這一年春節,他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元日》。

現在,你覺得王安石僅僅是在寫春節時熱鬧歡樂的場面嗎?他還期望什麼呢?

用一個成語來表示(辭舊迎新、除舊革新)。請你再來讀讀這首詩,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4.指導朗讀。

五、補充詩句,拓展延伸

誦讀王安石的另一首詩《梅花》

板書設計:

元日

燃放爆竹

喝屠蘇酒

新——舊

熱點內容
東北有什麼樹 發布:2025-01-05 06:48:06 瀏覽:385
老師的綽號 發布:2025-01-05 05:31:10 瀏覽:513
歷史選擇題100道 發布:2025-01-05 04:13:47 瀏覽:297
歷史文選名詞解釋 發布:2025-01-04 23:05:39 瀏覽:992
寧德市教育 發布:2025-01-04 22:26:48 瀏覽:558
九年級所有化學式 發布:2025-01-04 21:20:27 瀏覽:40
教育現代化雜志社 發布:2025-01-04 21:04:14 瀏覽:580
地理掛圖 發布:2025-01-04 18:56:23 瀏覽:247
物理集結號 發布:2025-01-04 18:27:43 瀏覽:124
恆瑞生物 發布:2025-01-04 18:19:28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