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

發布時間: 2025-01-10 17:32:48

㈠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隨筆_小學語文教學隨筆

四年級的語文的教學,都有哪些 經驗 呢?欣賞一下 四年級語文 老師寫的教學 隨筆 吧。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隨筆,希望你喜歡。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隨筆篇一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我認為自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 教學 方法 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 故事 ,做個小游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興奮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准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

老師一句很簡單的評價語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以後漫長的求學之路,所以老師要謹慎地使用自己的課堂評價語。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隨筆篇二

我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一學期以來,我本著愛學生的心;懷著高度的責任感,工作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較順利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語文 教學 工作 總結 如下:

1.用全新的 教育 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認真 反思 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收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2.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我們始終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隨筆篇三

關於 作文 ,我們似乎有很多疑問,特別是 作文指導 中如何引導學生創新,又如何在處理好學生普遍存在的模仿現象?

習作二是請學生發掘自己的一項特長,並且通過語言文字展示給大家。本來這是一個很好的題目,習作的材料來源於自己,身邊的素材應該是隨手拈來,同時它也是培養學生自信的一個很好的依託。於是,我決定試一試不加指導,看看會有什麼結果,第一輪習作本收上來,不少孩子兩句就寫完了。比如“我很會踢 足球 ,曾經參加過足球隊”“我會畫畫,美術老師給我打了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原因,我仔細思索。我想:學生生活中一定有不少寫這類習作的素材,但是他卻不知道如何合理運用。面對這樣貧瘠的敘述,我決定試一試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例文,然後小組討論的辦法來再次作文。這次收上來的習作明顯在篇幅上增加了,但是幾乎是千人一面,有畫畫遇到困難克服的,有媽媽買菜提不動,而幫助提的……這就是典型的模仿。如何讓學生有話可說,而有有自己的話說呢?

於是我利用自習課請學生 說說 自己的特長,然後請他就一件能顯示自己特長的事來具體談談。這時候學生敘述過程中還是抱住例文不放。於是我們進入例文,看看例文到底告訴我們什麼?學生通過讀發現,例文一《我真棒》中作者寫抱西瓜的動作非常精彩。由夾到扛到抱,經歷了幾個不成功的嘗試,才最後抱著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導到“動作”這個詞,同時和學生一同回顧《虎門銷煙》中民工銷毀鴉片的動作,使學生體會到動作的准確和生動,會將讀者能感到身臨其境。就例文一,的動作,我們開始將不少學生認為踢球的特長,做為指導例子,請學生小組中說說片斷,要求表現當時的情況,描述清楚動作,讓聽者覺得你球技高超。學生在小組中敘述的精彩層出。

例文二《我是個會跳舞的小姑娘》表面上是告訴我們她很會跳舞,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她克服了困難而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重點是描述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由膽小害怕,到成功喜悅。於是我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動的同時,引入《但願人長久》中蘇軾的心理活動,使學生了解到,在心理活動的敘述中,就能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告訴大家。這樣一來學生再寫習作水平就明顯提高了。

課後我在想:我們常常談到的授之以“漁”,不授之以魚。到底什麼是漁?我想這篇習作告訴我們,學生生活中積累其實不少,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將自己的積累生動的表達出來,於是就開始一味的模仿,而真正是失去了自我,將他人的生活經驗在自己身上大量的復制。如何開發學生的創造呢?我想,絕對不是再挖掘生活,而是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將習作的入門點指點給孩子們,讓學生領悟到習作表達的方式,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自己的的話表達自己的感情。我們的孩子這樣才是真正的自己 捕魚 ,才能真正捕到自己的魚。

㈡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隨筆範文7篇

隨筆 是 散文 的一種,寫隨筆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沒有任何的負擔,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嚴密的結構。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小學 四年級語文 教學隨筆 範文 7篇,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隨筆範文【第一篇】

有感於「真誠」、「深刻」、「豐富」 。

怎樣的課才算是一堂好課?教師恰到好處點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時間分配拿捏到位,課堂教學有效且高效等等。當我們的課堂用條條杠杠去維系,用分分秒秒去評價時,「生命」價值的實現是否就顯得無從說起了呢?當然,我並不否認這些標准,但總覺得對於語文課堂來講,「有效」如何來定位?如何來表述?應該有關乎於心靈深處的東西。因為「課堂教學,不僅應該是有效率的,也應該是有靈魂的。」 今天在階梯教室聆聽肖川教授的講座時,「真誠」、「深刻」、「豐富」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閃爍著光亮躍入了眼簾。沒有深奧的專業術語,沒有高屋建瓴的闡述,一改犀利的筆鋒,肖川教授用平和的言語,細膩地點評著閆學老師的一堂語文課。跟隨著這篇 文章 字字句句的鋪陳,我享受著一堂好課的魅力。 「真誠」,一個富有溫度的詞語。我想,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對話,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都是肺腑之言,而不是虛假的「真話」。學生不會為了迎合教師的意願,說誰都會說的套話,說違背心意的話,說所謂的標准答案,說不會節外生枝的話,而是以一個擁有知識與 經驗 ,擁有自身信念、價值觀、興趣與需要的生命主體站在文本面前,建構自己獨有的知識結構,情感體驗,精神樂園。教師不是課堂「外在的專制者」,命令、提醒、暗示學生根據教學的需要,圍繞教參的解讀,進行著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扼殺學生主體生命感悟的教學,而是作為「內在於情境的領導者」,設計具有張力的問題,在開放的情境中與學生交流閱讀文本的「非常細膩的個性化的真誠的理解」。這些對話「都像是從你內心世界裡流溢出來的」,如花開花落,似雲卷雲舒,一切都因心靈正在舒展。 「深刻」,一個關照心靈的詞語。我想,「深刻」的東西往往會令學生記憶猶新。它不一定是一個啟示,一段深情,一則真理。「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它有可能是「思維的警覺」,「理智的挑戰」,「認知的沖突」,情感的矛盾,甚至是價值觀的顛覆,肖川教授認為只要能喚起學生「驚異感與 想像力 」的,就體現了教學的「深刻」。 反思 自己的課堂,有多少是「深刻」的?的確,思維價值不高的問題,欠缺智慧的點撥,深度不夠的結語,無關痛癢的拓展,「深刻」少了根植的土壤。由於積累得不多,研讀得不深,思考得不透,四十分鍾變單薄了,膚淺了,偏頗了。在埋怨學生發言不夠精彩,課堂氛圍缺少靈動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要反問一下自己:我的教學主題貼近學生嗎?我的教學設計觸動學生了嗎?我的教學語言感染學生了嗎? 「豐富」,一個感覺充實的詞語。我想,至於課堂上的「豐富」,不僅僅在於數量上的多,更在於形式上的多彩,精神上的博大,「讓學生的心靈盪漾其中」。 讓我們一起來做幸福教師吧!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隨筆範文【第二篇】

一直以來我都在想: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什麼是對他們影響最深遠的?有什麼能夠對他們的一生都有著深遠意義?什麼是最不可缺少的?

經過這么多年的工作,我越來越發現發現「書」這門藝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不能缺失。因此,我經常告訴我們班的學生:我們既是吃飯長大的,也是吃書長大的。

在這一段時間的讀書過程中,我一直是這樣做的,感覺還有一些實效,和大家一起分享。

每天早上、中午讀書課上,都要選出讀書標兵,進行嘉獎,自覺自願讀書的學生才會被選為標兵)以便激勵這些孩子能更好的讀書,同時也為其他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1、早上和中午同學們會先讀一篇讀本上的文章,之後可讀自己喜歡的書。課上,每天交流一篇讀本上的文章,老師要適時指導閱讀 方法 ,交流所獲得的思想,聯系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2、根據讀書開展一些活動,如:讀書交流會、 歇後語 大比拼、好書一起看??同學們在這些活動中既增長了知識,同時又鍛煉了自己,還激發了讀書的興趣,做起這些事情來,遠遠比每天的作業要有興趣得多,我跟孩子們交流:課堂上我們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只要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效率,我們就可以把節約出來的時間用作讀書,用作開展各項有趣的讀書活動,我們大約每個月不定期地舉辦兩次活動。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有所收獲。

3、要交給孩子們一些讀書的方法:

教孩子掌握精讀的方法:

精讀就是仔仔細細地逐字逐句地閱讀,將所讀的內容理解清楚,是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在閱讀重要的書籍時一般要採用精讀的方法。四年級孩子需要訓練自己的默讀能力,家長可以限定時間,讓孩子默讀。但是需要告訴孩子默讀不是無聲的朗讀,不要讓字詞的讀音體現為聲帶的運動,這樣會降低閱讀的速度,養成不良的閱讀習慣。

精讀需要思考。精讀要的是讀懂的效果,不是逐字逐句的讀書形式,所以精讀的時候一定要分出一些精力進行思考,弄清楚所讀段落含義,所讀的 故事 講述的內容是什麼,或者表達了作者的什麼觀點,沒有思考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所讀的內容。一般來說,精讀的方式是逐句閱讀,精讀不僅要讀懂書中或者短文的內容, 還要明白哪些內容是得出的結論(「主幹」),哪些內容是為結論提供證據的材料(「枝葉」),在精讀的時候,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讀「主幹」上,「枝葉」的閱讀可以粗略一些。

精讀需要體會語言的精妙,讀懂文章之外的含義。很多文章,尤其是一些名家的經典文章或者古文意義深遠,需要孩子認真體會,甚至還要理解一些 句子 的「弦外之音」。

讀書的路很長、很遠,讓我們在堅持中,讓學生學會讀書,學會積淀教孩子掌握精讀的方法。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隨筆範文【第三篇】

《長城》這篇課文由兩幅長城的彩圖和一篇短文組成,直觀的圖畫和具體形象的散文緊密結合,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長城》這篇課文由兩幅長城的彩圖和一篇短文組成,直觀的圖畫和具體形象的散文緊密結合,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學本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此外,在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個缺失,就是在學生發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個別學生急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後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的地方。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隨筆範文【第四篇】

小學階段是學生處於啟蒙 教育 階段,開始接受學習系統的科學知識。語文教學,主要是識字教學。識字是閱讀的起點和基點,乃至全部語文能力的根基。由於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等諸因素,小學語文教學,應體現「以教學為主」的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達到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的目的。小學中年級尤其注意方法引導,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性。

一、教給 學習方法

方法是入門的向導。一些學生勤苦讀書而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學不得法。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就非常重視方法的作用,他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教師就應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學什麼、怎麼學。學習語文的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無論何種方法都應努力做到眼看、腦思、手寫。如「比較法」和「重點突破法」。

比較是思維過程的重要形式之一。通過比較,可以區別對象之間的相同點和相異點,本質特徵和非本質特徵,以達到正確認識事物的目的。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比較方法。如多音字進行分析字義比較法。了解其正確讀音和字義。比較體會句子怎樣用詞准確、生動形象。

重點突破法。對課文里含義深奧不易理解的詞句,常常使學生記憶卡殼。就要引導學生熟讀精思,花時間花力氣弄懂,反復體會以促進記憶。如《桂林山水》等一些課文要背誦的美文佳句往往需要這種方法。對學生理解和背誦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抓好教材學習

葉聖陶先生說:「 語文教材 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二、輔以基本知識。」

班裡為數不少的學生都對學習語文缺乏信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先的語文基礎功底太差,所學的知識如過眼煙雲。針對這一情況,系統地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一) 拼音文字過關,積累大量詞彙;

(二) 詞句理解過關,准確表情達意;

(三) 朗讀背誦過關,發展記憶能力;

(四)基本寫作過關,掌握寫作要領。

只有對所學的基本知識過關,學生才能「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才能長久地保持學習的動力和信心。發現「學困生」完成得較好時,一定要及時鼓勵,以此來達到增強其自信心。

三、堅持以讀為本

1、重「句段」貫「全文」。根據單元知識點,確立教學目標。在分析課文時,把精力放在體現知識點的幾個段落學習的基礎上。整體感受課文內容,對課文語言的品味、感悟。如第三單元的教學,知識點確定為「了解大自然給人的啟示」,講授時就圍繞大自然的啟示描寫,分析其寫法,引導學生對大自然有新的發現,的新有收獲。

2、重「講讀」促「自讀」。對於不同類型課文的學習,多採用以講讀促自讀的教法。講讀課文,從各個方面對重點段落進行剖析,把自讀課文看作是知識遷移、能力培養的訓練課,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四、強化基礎訓練

「從訓練上突破」的原則,強化了練習。教材課文後的練習為基礎練習;一個單元後的多項練習,綜合閱讀練習。相互聯系,螺旋上升。其中每篇課文後的作業,根據不同類型課文強化練習。講讀例文的練習以記憶性練習為主;鞏固例文的練習以理解性、鞏固性練習為主;自學例文的練習以運用性練習為主,滲透創造性練習內容。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隨筆範文【第五篇】

作為我校語文組合作教學整體構建的實驗課,我講授了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頤和園》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課後結合董主任的講評,反思如下:

一、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學習,欣賞頤和園的美,感受頤和園的美,培養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與此同時學會默讀課文,學習遣詞 造句 的准確,體會語句的具體形象,領悟課文的寫作順序,學習並體會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同時我又抓住「仰望——俯視——東眺」這一寫作順序,使學生對於這一部分的寫作順序思路清晰。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根據合作教學整體構建的教學模式,這節課分為五個教學環節:1、明確目標,導入新課;2、初讀課文,整體掃描;3、自學合作,層層推進;4、 總結 全文,激發情感;5、交流資料,拓展延伸。

不足之處是對於本節課知識樹的展示僅限於初讀課文後的整體感知,而不是課上根據學生對文本的層層理解動態生成的。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隨筆範文【第六篇】

本課是兩篇閱讀短文,而且是科普性的小短文。告訴我們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我們要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文本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方式獨特,既有大標題,又有小標題。內容短小且充滿情趣,舉例說明,形象生動。因此在教學上無需老師大量著手於對文本的理解上,就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為立足點。鼓勵學生根據自已的閱讀方法,結合作業,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也可以讓學生合作業。老師在本課所關注的應該是課外延伸,讓學生從合作中了解到人與自然的相關知識,盡量讓學生自己去搜集信息,處理難題,經過本人的教學思維,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不錯,為此,本人有如下反思:

一、加強自學能力的培養

閱讀課文,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有利的素材,往往這類課文一般不列入考核范圍之類,因此,老師只須指導學生怎樣學習語文,以利於發揮教學的一種創造性。只要在按課文要求基本功訓練的重點作些適當調整,提出有步驟的自學要求。也就是學生自己閱讀,老師只作適當檢查。比如:《人類的老師》通過生動的實例,介紹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告訴我們要更好地利用大自然的規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大自然,為人類服務。在學習這篇短文時,還是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大自然不愧是人類的老師,它警示我們要維護生態平衡,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比如:很多地方都受到了一些自然災害,洪水淹沒田地,沖毀房屋,環境污染等自然災害,這些都是我們人類自己造成的。無止的砍劃,採掘、造成水土流失,尤其是環境污染直接坑害到人們的健康,健康的身體才是生活的質量。本短文就啟迪我們的智慧,讓我們人類有所發明,有所創造,促進了人類科技的進步,如果我們任意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如果我們拜大自然為師,虛心地向這位「老師」學習,就能從中得到啟示,造福人類。在這個環節我安排學生「說、寫」「 說說 」周圍環境的變化,大到工業發達,小到學校溝邊衛生。

同時提示學生結合已學過的文章標題,本課為什麼有了課題還有小標題。不用質疑,這是一種特殊的提示,自然界的啟示是多方面的,第一個小標題,從反面告訴人們大自然給予的深刻警示:第二個小標題,從正面告訴我們大自然的生物是人類的好老師,給人類帶來了好處,一反一正兩個例子又同時體現了主題,服務了主題,緊緊融合在一起,教育我們如何對待大自然,啟示鮮明深刻。作為語文老師無論是閱讀還是講讀課文,精讀課文,必要的 語文知識 中的特殊符號還是可以作些說明。

二、加強課文讀寫,同步訓練

課文中的兩篇短小文章都恰當地使用了過渡句,過渡句就是連接上下文,由一個問題過渡到另一個問題的句子,使讀者能按照作者的思路讀下去,領會文章的主題。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林務官異想天開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這是什麼原因呢?」兩處過渡使文章意思連貫不感到生硬。那麼,怎樣才能很好地使用過渡句呢?在這,我舉了多例的習作題目。比如:寫一人物,要知道自己准備寫某人的哪些具體點,我們寫 作文 ,不可能「通事」寫,也不可能「全例表述」總有重點,要做到詳略得當,通常的情況下,一般用過渡句的形式來過渡,提及到文章寫作對象的重點。如:「老師雖然性格溫柔,但同學們十分地怕她(他)。」「媽媽不但漂亮,而且很樂於助人」「他雖然調皮,但學習成績不錯」等。

也就是首先要知道作文在什麼地方需要過渡。如:從一層意思轉入到另一層意思的轉折處: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的銜接處,由敘述到議論或由議論到敘述的變換之處。其次要確定過渡的方法。除了自然過渡和特殊過渡外,一般多用於承上啟下的段落,句子和關聯詞語,使作文意思連貫,脈絡清楚。例如:小鳥搭的窩不但漂亮,而且堅固」。《趙州橋》一文的中心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作為過渡句,由趙州橋堅固的特點到美觀的特點銜接自然,又緊扣文章中心。採用什麼方法過渡,可以靈活掌握,我們在寫作文時,恰當地使用過渡,能使文章,文能通意,順能讓讀者感到通順自然。(這個知識點必須實地訓練)

三、綜合拓展

主以搜集資料為主。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示?如:從蒼蠅,仿製了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內氣體的成分。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研製成電子蛙眼。

總之,本課的學習比前一課要好點,主要體現在由「牽」到「放」,鍛煉了學生獨立閱讀能力,老師的提示與補充在學生深思苦想的程度時出現,這樣更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求知的慾望。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隨筆範文【第七篇】

學生都怕寫作文,究其原因,還是沒有掌握習作的方法。這個單元的課文全是 說明文 ,要寫的習作也帶有說明文的性質,學生更感到無從下筆。因此,相對於課文內容而言,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在課文教學中解決如何指導學生寫說明文的問題,即「授生以漁」,教給他們說明文的一般結構和寫作方法。《蝙蝠和雷達》就是一篇兼具了文學性、科學性和趣味性的說明文,十分適合作為範文讓學生仿寫。因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我著重進行的是寫作方法的分析和指導。

初讀課文後,讓學生說一說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學生很快就能找出寫的是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然後我讓學生分別找出寫蝙蝠和雷達的段落,學生發現寫蝙蝠的是3—7自然段,寫雷達的是第8自然段,這時我拋出幾個問題:「第1、2自然段寫的又是什麼呢?既然第1、2自然段寫的既不是蝙蝠又不是雷達,可不可以不要呢?為什麼?」引導進行逐段分析之後學生發現,第1自然段寫飛機夜航,可以引起讀者的興趣和疑問,在此滲透「開頭設疑」的寫作方法;第2自然段承上啟下,幫助學生回憶設問句和過渡段的用法。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三次試驗的部分,但我並沒花太多時間在試驗的內容上,讓學生以表格的形式了解了試驗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即可。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重點研讀第4、5自然段:「作者是怎麼寫這三次試驗的?為什麼用第4自然段寫第一次試驗,而後兩次試驗合在第5自然段中寫?關於試驗作者寫了哪些內容?為什麼不寫試驗的時間、地點、試驗人等等?」讓學生明白:寫作要詳略得當,與文章中心有關的關鍵性內容要詳寫, 其它 無關內容則可以略寫甚至不寫。

在學生初步了解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之後,我讓他們模仿《蝙蝠和雷達》寫一寫《蛙眼和電子蛙眼》,學生們都能夠按照以上的結構和要求行文,內容比較充實,這次授生以漁的嘗試獲得了成功。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隨筆範文7篇相關文章:

★ 教育教學反思筆記5篇

★ 語文教學總結反思2022【十篇】

★ 小學四年級語文《釣魚的啟示》精選教案

★ 巨人的花園反思範文

★ 小學語文隨文練筆方法策略

校園讀書活動總結示例10篇

★ 四年級語文上冊《麻雀 》教案範文三篇

★ 小學四年級語文老師學期個人述職報告

★ 四年級小學數學教學隨筆3篇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隨筆3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㈢ 語文語感教學隨筆

語文語感教學隨筆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語感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語感教學隨筆1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在我的課堂上或是其他語文教師的課堂上,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一篇課文,教師逐字逐句地分析、講解,學生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文章的整體意思不能體會得深刻。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將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並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訓練,效果出乎意料──許多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

這就是語感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在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尤其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語感的培養。

現代教育學理論認為:語文新課程標准要求破除以教師講解、分析、說明為主的知識灌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能力。我們的語文課本中入選的教材,都是經過作者千錘百煉、反復推敲、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一字一句皆有情,一文一人都有義。而加強對學生的語感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才能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結合起來,發揮作品的感染作用。

長期以來,語文課片面強調課文思想內容的分析,忽視了語言能力的培養,忽視了讓學生對語文材料進行感受和領悟。重分析研究輕語文實踐,追求講深講透,卻忽視了自悟自得,忽視了語感的培養。

葉聖陶先生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言的敏銳的感覺。」呂叔湘先生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確強調:「強烈敏銳的語感,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核心。」可見,語文大師一致認為: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語感的培養。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直覺的感知、領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的透徹理解,是一個人語言素質的直接反映。學生的語感如何,直接影響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積累和運用,影響其語言能力的發展。語感培養是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課本選用的《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它們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和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

讀這段文字後,我引導學生開展想像和聯想:可以從「細雨如絲」中聯想絲綿細密和柔軟;由「貪婪地吮吸」聯想到嗷嗷待哺的嬰兒;由「伸展」聯想到擺脫束縛後的輕松和舒暢。整段文字可以使人將春雨中的楊梅樹想像成一個飢渴的嬰兒,在母親輕柔的撫摸和溫暖的懷抱里,飽吸甘甜的乳汁時,那種急迫的動作以及歡快與舒暢的情緒。

這一段文字所展示給人的意境,飽含春天裡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機。應該說這段文字處理是充滿了作者的想像和聯想,是具體的、生動的。但是高超言語總是「意則期多,字唯期少」,言有盡而意無窮,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紙背」,這就為讀者留下了再創造、再想像的餘地,否則「楊梅樹貪婪地吮吸」、「狹長葉子的歡笑」便會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其中「貪婪」一詞本為貶意,但用在此處,即使人對久經飢渴的嬰兒在吮吸母乳時,那種天真而不加任何掩飾,那種急迫貪吃的稚氣的樣子頓生憐愛之情。

教學反思:

學生之所以能夠理解這段文字的意義,並產生豐富多彩的感受,不是經過老師的分析和對詞語的直接解釋,而是想像和聯想在語感中起到的推波助瀾的作用。語感中的聯想和想像是學生在和言語對象接觸的過程中,不是隨意主觀,而是依據言語對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構想出某種事物的形象。想像和聯想使對言語的感受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鮮活的形象,動人的景物,豐富的情感,嚴密的邏輯,深刻的'哲理……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審美的愉悅,會在對言語的感受中源源不斷,源源而來。

學生閱讀得多,自然就會增加對語言材料理解和領悟的機會。我們要指導學生從課外選取各種體裁、各種內容以及飽含喜怒哀樂各種情感的文章,使學生努力從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種詞彙、句式的特點,去感悟其表情達意上的「共鳴」。

在今後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我要堅持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

語文語感教學隨筆2

《小露珠》一課語言優美,用詞用句准確、生動,是學生學習積累語言的很好憑借。在教學中,我重點訓練了學生的語感。

我認為,語感就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包括感悟語言文字的含義、感情色彩、構成方式等。對於三年級的小學生,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讀了一段文字後知其大意的能力。教學第一自然段的時候,在學生讀通句子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說說讀了這一段知道了什麼。學生說知道了小露珠出現的時間。有的說,知道了小露珠出現的地方。有的說,知道了小露珠是在不斷地變大、變亮。這些信息就是學生感悟其中的詞句後得出的結論。把這些信息匯總起來,就是對這一自然段大意的概括。教學2、3、4自然段時,我一一出示了這三個自然段,在學生流利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這三句話講的是什麼。這是學生對這三個自然段大意的把握。

知其大意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引導學生在品評句子中培養語感。2、3、4自然段句式相同,但用詞不同。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找這三句話的共同點。通過交流,學生體會到了這三句話寫的是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贊美小露珠的話。它們說話都很有禮貌,都表達了喜歡小露珠的感情。之後,我讓學生找這三句話的不同點。學生體會到了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贊美的語言不同、動作不同、待的地方不同。在這基礎上,讓學生表演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誇小露珠。學生掌握了句子的表達方式,語言表達流暢,動作表演也到位。而此時全體學生則是小露珠,我讓他們學學小青蛙、蟋蟀、小蝴蝶有禮貌的樣子,謝謝小青蛙、蟋蟀、小蝴蝶,並也誇一誇它們。學生說:「謝謝你,蹦到大荷葉上的小青蛙。你可真勤勞,一早就在捉蟲子了。」 「謝謝你,爬到草稈上的小蟋蟀。你的歌聲真好聽呀。」「謝謝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你像花兒一樣美麗。」

曾看到一篇有關語感方面的文章。當時摘錄了這么兩段:

語感是人對語言的直覺的整體的感受,或是由語言文字而引起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的過程,是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語感是一種個體的語文修養,是個體在長期的規范的語言實踐中逐步培養成的一種具有濃厚經驗色彩的,能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從語感生成的角度看,語感教學策略主要包括:反復誦讀、比較品評、潛心涵泳、切已體察、展開想像等。反復誦讀是培養語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強調對語言文字的直接的整體的領悟,這與語感的直覺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較品評,是課堂語感教學的有效策略,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學生只有在不同語詞、不同句式、不同語序的比較當中,才能發現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評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從而培養語感。潛心涵泳,是一種在熟讀基礎上潛心專注的研讀策略,面對語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鑒賞玩味,掂量比較,獲得審美感、情味感、意蘊感等。切已體察,就是把眼前所讀的語言文字與自己的生活經驗、閱讀積淀相溝通,通過文字的橋梁,觸摸作者的心靈。語言方字元號本身沒有直接可感性,必須藉助聯想和想像,化干癟枯燥的符號為形象鮮活的畫面;還可通過重組表象,創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這樣獲得的語感才是豐富深切的。

看來我所做的只是淺層次的,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感,還必須在潛心涵泳、切已體察、展開想像等方面進行訓練。

語文語感教學隨筆3

盡管現代漢語取代文言文已有近百年的時間了,但是由於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和我們偉大祖先所創造出的燦爛文化需要後人的傳承與發揚。因此,文言文仍然占據著中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比重。然而,傳承這些不朽的文化遺產卻成為師生們的心腹大患。甚至還有人編成順口溜說:一怕寫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樹人!據調查顯示:當今中學生中有高達86%的孩子討厭文言文。原因何在呢?其一是因為沒有了文言文的語言環境。今天人們的交流和寫作都充斥在現代漢語的語境之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文言文幾乎消失殆盡。加上文言文與現代漢語在詞、句以及表達方式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而,讀不懂就成為欣賞文言文最大的障礙,正如大多數人不喜歡讀外文和科學著作一樣。理解這關過不去,其他感情就無從談起。其二是由於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現在的文言文教學往往只側重於對文章重點字、詞、句的記憶性積累。彷彿只要背過了這些,解讀、欣賞古文便會不成問題。其實則不然。對文言字詞的積累與理解古文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真正理解了文本,才能有效地記住字詞,進而擴展閱讀范圍,達到更好地鑒賞古文的目標。那麼,在現實的教學中該如何教好文言文呢?許多專家給出的建議便是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

何為文言文的語感?其實就是對文言文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人們常說:形成語感是學好一門外語的關鍵。對於文言文來說也是如此。對文言文語感的形成程度,王寧先生做出了三個階段的劃分:片段語感--斷續語感--全面語感。其中,全面語感是指可以「暢通無阻」地閱讀古代任何典籍,這只有當今的古漢語專家們才做的到。而大多的學生往往只能達到第一階段的水平。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才能逐漸向第二個階段過渡。由此觀之,幫助學生實現這兩個階段的跨越,引導他們喜歡上文言文是現代語文教學不可迴避也是至關重要的責任。

如何培養學生對於文言文的語感呢?

首先,在指導學生翻譯的過程中要堅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因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積累文言知識的過程。所以,只有堅持直譯為主,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和語言風格才能不斷加深對文言字詞句,尤其是文言虛詞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鞏固。

其次,要鼓勵學生多查多思。正因為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在閱讀文言文的時候才不能憑空地望文生義。否則,對古文的閱讀能力不但不會得到提高,反而會走入誤區,甚至鬧出笑話。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養成運用工具書的好習慣。與此同時,在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探究,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只有這樣做,才能讓學生的文言天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再次,重視對學生進行文言文的閱讀遷移。在講授課文的同時,精心選擇一些文章立意、語言風格、寫作背景相似的文章作為補充。讓學生在比較閱讀中加深對所學文言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同時還可以擴大學生的古文閱讀面,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

最後,引導學生多讀多背。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今天的學生之所以對文言文感到陌生和恐懼,就是因為他們「囊中羞澀」。著名語言大師王力先生說:「我們必須多讀古文,最好是熟讀幾十篇佳作,涵泳其中。」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幫助學生在他們的思維世界中創造一定的文言文的語言環境,從而形成文言文語感。

語文語感教學隨筆4

具體地說,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是對特定環境中的話語不經過邏輯推理,直接迅速地感知和把握的能力。具備了這種能力,學好語文,就不再是什麼難事,語文中的各種題目更是不在話下。正因為語感這么重要,所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視。葉聖陶先生就曾說過:「文字語言訓練,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語文課程標准》總目標第七條也提出: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可以說,培養語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但語感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也正因為如此,在講究高效率、快節奏的今天,語感能力的培養越來越不被人們重視。

首先,語感的培養需要多讀書,多品味,揣摩比較,才能不斷提高欣賞感受能力。但現在學生讀書少已是不爭的事實。因為沒有時間,有點時間還得趕緊做理化題,做英語題,還得上各種輔導班。即使是課文,也是學生讀一遍,老師就匆匆講解,學生根本來不及品味文中精彩的語言。常常是課文講完了,後面提到這一課,有些同學還不知道是什麼內容。

語感的培養還需要多朗誦,這也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但學生幾乎沒有時間朗誦,只有時間來背誦考試說明中需要背誦的內容,主要是古詩文,范圍也太窄了些。記得我們上學的時候,印象中也沒有那麼多的古文要背,於是就朗讀課文,反復地讀,不知不覺就背過了。後來寫作文,不自覺地就會想起文中優美的段落、詞句,有時還會引用上幾句。多年以後想起某篇課文,很多句子還能背出來,甚至還能評判他用得是否恰當。

還要多聽,聽時政新聞,聽電視散文展播。聽得多了,那些好詞好句就在你頭腦中安了家,使用起來就會駕輕就熟,可是現在學生大多住校,學校不組織學生去看,他們根本沒有機會接觸新聞中的詞彙,偶爾回一次家,就如同被囚禁了很久剛剛釋放一般,瘋狂地玩電腦。所以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在做語文題的時候,尤其是修改病句的時候,你一眼能看出毛病的句子,他們卻以為正確,有時我也覺得很為難,講不出為什麼。這就是語感在起作用。

遇到這種情況,我經常會想,我們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問題,是不是有些捨本逐末。還拿修改病句來說,如果讓孩子們從小就多讀書,多朗誦,多品味比較,有了較強的語感能力,他們出病句的機會就會減少,也就能夠比較准確地修改句子。可許多老師不捨得花時間讓孩子們讀不在考試范圍之內的書,卻捨得花大力氣讓他們背誦那些所謂專家教授總結出來的「秘笈」,諸如「成分殘缺、搭配不當、不合邏輯、誤用關聯詞……」背誦半天,許多同學因為缺乏語感,仍常常會「把聾子治成啞巴,把好人治成偏癱」。

作文同樣如此,誰都知道讀書對於寫作的重要性,「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的多了,積累多了,語感能力增強了,寫作自然就會水到渠成。可有的老師卻把本該用於讀書的時間讓學生看作文指導,煞費苦心給學生總結如何寫出吸引老師的開頭和結尾,如何以一個作文套子應付萬變的作文題。結果學生因為語言貧乏,內容空洞,用這樣的套子寫出來的作文就成了「兩張皮」,如同一個相貌奇醜又骯臟不堪的人穿了件華麗的衣裳,是那麼不協調。

我們都知道,古人學習語文,就是以背為主,一背,二寫,三講,四用。在這四個環節中,背是關鍵,是基礎。通過背、寫,把文章的字詞解決了,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問老師,老師再講解,沒有不明白的大家就朗讀。這個朗讀其實也就是在培養語感。我覺得古人能寫出那麼多優美的詩詞文章,也不能說和這種教育方式沒有一點關系。我們常常批評古人死記硬背,現在看來,這種教學方法也不是一無是處,學生在反復地念、背的過程中,語感能力就漸漸形成了,為以後的解題、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底子。我們的語文教學曾經嘗試過很多方法,但效果並不是那麼理想。現在看來,還是要借鑒古人的方法,回歸語文的本真--多讀多聽多積累,形成語感。

㈣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

一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准,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的任務。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艷可愛的東西。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後,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麼,怎麼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麼放,都要說清楚。一開始的細致對以後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一年級孩子不同於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製里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說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說:「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總之,一定得蹲下與孩子們說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說「你真棒」 「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現針對如何提高一年級語文教學質量談一點體會僅供參考。

最後要強調的是,在做好以上幾點的同時,教師要吃透教材內容,了解教學大綱,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上好每一節課,向四十分鍾要質量。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學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緊湊性,要注意教師口語表達的藝術性。每上完一個單元都要對該單元進行一次檢測,及時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彌補。對學生學習上的點滴進步,要給予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從不自覺學習轉變到自覺學習上來,學生學習才能有所進步,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總之一句話:愛心+耐心+細心

當一名好啟蒙老師不簡單呀!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2】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小學生還處於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

對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像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3】

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著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像.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系,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1、讀段

在段的讀、說、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讀出「順」字,要讀准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三要熟讀.要指導反復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學生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說段

說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說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復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說,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說。在指導說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說和具體地說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系課文,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像。能寫就不說,能說就不讀。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寫段

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及時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告訴學生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敘;3.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復。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3.仿段.規定選材范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盡量讓學生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學生語文能力有所提高。


熱點內容
東營泰貝爾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2025-01-10 19:59:16 瀏覽:443
八字教師 發布:2025-01-10 18:25:48 瀏覽:7
京東怎麼樣 發布:2025-01-10 18:11:48 瀏覽:81
小學語文教師隨筆 發布:2025-01-10 17:32:48 瀏覽:86
文章說英語 發布:2025-01-10 14:10:08 瀏覽:972
華祺教育 發布:2025-01-10 13:53:42 瀏覽:186
aa校園巴士 發布:2025-01-10 11:44:41 瀏覽:729
中國歷史上被譽為葯王的是 發布:2025-01-10 11:29:56 瀏覽:123
全國二卷2017數學文科 發布:2025-01-10 11:17:49 瀏覽:111
配音h教學 發布:2025-01-10 11:16:27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