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數學恐懼症

數學恐懼症

發布時間: 2025-02-16 07:28:33

A. 如何克服數學恐懼症

一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因為人與人性格差異很大,了解自己的性格優勢與不足。要學會揚長避短有助於形成自己獨特的自信心。人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們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自己的認識,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確認識自己,就要作到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人就特別需要充滿自信來完成自己的目標,自己的事業......你就能成為強者。
首先,你要有自信心,認為自己干什麼事情都能行,只有認識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一定能達到目標的。從心靈上確認自己能行,自己給自己鼓勁。只要有心理准備,你就不會為一點困難而退縮。相信,你就能充滿信心完成任務。世界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也要隨著時代的步伐前進。人的發展目標也在時時發生變化。只要你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做自己幸福的締造者。你只要有了自信心什麼困難都能克服,什麼事情都難不倒你;你的學業或者事業就會成功,你就是一個最有出息的年輕人。
當你擁有了自信,你還要學會廣交朋友,只有在朋友們推心置腹的話語中能給你一種安慰,一種大膽說話的機會,一種鍛煉你的場合,讓你不怕任何人,敢於表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發表自己的見解。因為朋友能讓你遠離孤獨,才能融入社會而獲得快樂。
沒有友情的人生是暗淡的,就像大地失去了太陽的照耀,沒有光彩。沒有友情的人生是枯燥的,就像受了潮的火柴,任你怎樣摩擦,也點燃不起生活的希望之火。沒有友情的人生更是不完整的人生。一個人活在世上,既然沒有朋友,沒有朋友的關懷,又怎能理解人生的真正樂趣呢?
只有充滿了友情的人生才是充盈的,有意義的。有位哲人說:兩個人分擔一份痛苦,那就只有半個痛苦;兩個人分享一份快樂,則有兩份快樂。當你陷入困境,困窘急迫之時,忽然得到朋友的真誠幫助,即使只是平常的一句安慰、鼓勵的話語,你的心情會怎樣?是否會感到心靈得到了一種快慰的釋放,覺得一股暖流從心底升起,於是充滿信心,渾身是勁?當你獲得成功,欣喜萬分時,若得到朋友的真心祝福時,你的心情又會怎樣?是否感覺幸福。因此,增強你的自信心,就能消除自卑感。你就感覺自己是多麼自信!你在拾回自信的同時工作方面就能大展宏圖,你就是一位強者。
數學這門基礎學科,自小學、初中、高中直至大學伴隨著每個學生的成長,學生對它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然而每個人並不一定都是成功者。考上高中的學生應該說基礎是好的,然而進入高中後,由於對知識的難度、廣度、深度的要求更高,有一部分學生不適應這樣的變化,由於學習能力的差異而出現了成績分化,有一部分學生由眾多初中學習的成功者淪為高中學習的失敗者,多次階段性評估考試不及格,有的難以提高,直至在高考中再次體現出來,甚至有的家長會不斷提出這樣的困惑:" 我的××以前初中怎麼好,現在怎麼了?"
尤其對高一學生來講,環境可以說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學、新教師、新集體……學生有一個由陌生到熟悉的適應過程。另外,經過緊張的中考復習,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學生產生"鬆口氣"想法,入學後無緊迫感。也有些學生有畏懼心理,他們在入學前,就耳聞高中數學很難學,高中數學課一開始也確是些難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異面直線等,使他們從開始就處於怵頭無趣的被動局面。以上這些因素都嚴重影響高一新生的學習質量。那麼怎樣才能學好高中數學呢?
一、認清學習能力狀態
1 、心理素質。由於學生在初中特定環境下所具有的榮譽感與成功感能否帶到高中學習,這就要看他(或她)是否具備面對挫折、冷靜分析問題、找出克服困難走出困境的辦法。會學習的學生因學習得法而成績好,成績好又可以激發興趣,增強信心,更加想學,知識與能力進一步發展形成了良性循環,不會學習的學生開始學習不得法而成績不好,如能及時總結教訓,改變學法,變不會學習為會學習,經過一番努力還是可以趕上去的,如果任其發展,不思改進,不作努力,缺乏毅力與信心,成績就會越來越差,能力越得不到發展,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高中學習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考驗。
2 、學習方式、習慣的反思與認識
(1 )學習的主動性。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後還象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性,表現在不訂計劃,坐等上課,課前不作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於記筆記,忽略了真正聽課的任務,顧此失彼,被動學習。
(2 )學習的條理性。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外延,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忙於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 )忽視基礎。有些" 自我感覺良好" 的學生,常輕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麼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 水平" ,好高騖遠,重" 量" 輕" 質" ,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 卡殼" 。
(4 )學生在練習、作業上的不良習慣。主要有對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結論,缺乏對問題解決的信心和決心;討論問題不獨立思考,養成一種依賴心理素質;慢騰騰作業,不講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心思不集中,作業、練習效率不高。
3 、知識的銜接能力。
初中數學教材內容通俗具體,多為常量,題型少而簡單;而高中數學內容抽象,多研究變數、字母,不僅注重計算,而且還注重理論分析,這與初中相比增加了難度。
另一方面,高中數學與初中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質的飛躍,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准備。由於初中教材知識起點低,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亦低,由於近幾年教材內容的調整,雖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難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有的內容為應付中考而不講或講得較淺(如二次函數及其應用),這部分內容不列入高中教材但需要經常提到或應用它來解決其它數學問題,而高中由於受高考的限制,教師都不敢降低難度,造成了高中數學實際難度沒有降低。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調整後的教材不僅沒有縮小初高中教材內容的難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如不採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學生的成績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這涉及到初高中知識、能力的銜接問題。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1 、 改進學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有不同的學法,應盡量學習比較成功的同學的學習方法。改進學法是一個長期性的系統積累過程,一個人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遭遇挫折產生疑問,不斷地總結,才有不斷地提高。" 不會總結的同學,他的能力就不會提高,挫折經驗是成功的基石。" 自然界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過程便是最好的例證。學習要經常總結規律,目的就是為了更一步的發展。通過與老師、同學平時的接觸交流,逐步總結出一般性的學習步驟,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簡單概括為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習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有較深刻的內容,帶有較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要落實到位。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聽課習慣。聽是主要的,聽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師講的關鍵性部分聽懂、聽會,聽的時候注意思考、分析問題,但是光聽不記,或光記不聽必然顧此失彼,課堂效益低下,因此應適當地筆記,領會課上老師的主要精神與意圖,五官能協調活動是最好的習慣。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作業習慣,在作業中不但做得整齊、清潔,培養一種美感,還要有條理,這是培養邏輯能力,必須獨立完成。可以培養一種獨立思考和解題正確的責任感。在作業時要提倡效率,應該十分鍾完成的作業,不拖到半小時完成,疲疲憊憊的作業習慣使思維鬆散、精力不集中,這對培養數學能力是有害而無益的,抓數學學習習慣必須從高一年級抓起,無論從年齡增長的心理特徵上講,還是從學習的不同階段的要求上講都應該進行學習習慣的指導。
2 、加強4 5 分鍾課堂效益。
要提高數學能力,當然是通過課堂來提高,要充分利用好這塊陣地。
(1 ) 抓教材處理。學習數學的過程是活的,老師教學的對象也是活的,都在隨著教學過程的發展而變化,尤其是當老師注重能力教學的時候,教材是反映不出來的。數學能力是隨著知識的發生而同時形成的,無論是形成一個概念,掌握一條法則,會做一個習題,都應該從不同的能力角度來培養和提高。通過老師的教學,理解所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與前後知識的聯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學習的主動。
(2 ) 抓知識形成。數學的一個概念、定義、公式、法則、定理等都是數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容易被忽視。事實上,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正是數學能力的培養過程。一個定理的證明,往往是新知識的發現過程,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就培養了數學能力的發展。因此,要改變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方法,要把知識形成過程看作是數學能力培養的過程。
(3 ) 抓學習節奏。數學課沒有一定的速度是無效學習,慢騰騰的學習是訓練不出思維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是培養不出數學能力的,這就要求在數學學習中一定要有節奏,這樣久而久之,思維的敏捷性和數學能力會逐步提高。
(4 ) 抓問題暴露。在數學課堂中,老師一般少不了提問與板演,有時還伴隨 著問題討論,因此可以聽到許多的信息,這些問題是現開銷的,對於那些典型問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都必須及時解決,不能把問題的結症遺留下來,甚至沉澱下來,現開銷的問題及時抓,遺留問題有針對性地補,注重實效。
(5 )抓課堂練習、抓好練習課、復習課、測試分析課的教學。數學課的課堂練習時間每節課大約佔1 / 4 - 1 / 3 ,有時超過1 / 3 ,這是對數學知識記憶、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堅持不懈,這既是一種速度訓練,又是能力的檢測。學生做題是無心的,而教師所尋找的例題是有心的,哪些知識需要補救、鞏固、提高,哪些知識、能力需要培養、加強應用。上課應有針對性。
(6 )抓解題指導。要合理選擇簡捷運算途徑,這不僅是迅速運算的需要,也是運算準確性的需要,運算的步驟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錯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因而根據問題的條件和要求合理地選擇簡捷的運算途徑不但是提高運算能力的關鍵,也是提高其它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7 )抓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與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的要求較高。數學能力只有在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地運用中才能培養和提高。
3、體驗成功,發展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習興趣總是和成功的喜悅緊密相連的。如聽懂一節課,掌握一種數學方法,解出一道數學難題,測驗得到好成績,平時老師對自己的鼓勵與贊賞等,都能使自己從這些"成功"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更高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平時學習中,要多體會、多總結,不斷從成功(那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績)中獲得愉悅,從而激發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興趣。
三、 幾點注意。
1、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要防止急躁心理,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實際問題要有針對性的教學。
2、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過程,正如華羅庚先生倡導的" 由薄到厚" 和" 由厚到薄" 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同時近幾年高考試題中應用性問題的出現,更對學生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能力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應加強對應用數學意識和創造思維方法與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B. 如何幫孩子克服數學恐懼症

幫助孩子克服數學恐懼症需要耐心和關注。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議:

  • 創建積極的數學環境:在家中和學校,為孩子創造一個積極的數學學習環境。鼓勵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提供支持和鼓勵。

  • 確保基礎知識掌握:確保孩子對數學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有扎實的掌握。如果孩子在某個領域有困難,可以考慮額外的輔導或尋求老師的幫助。

  • 個性化的學習方法:了解孩子的學習風格和喜好,以適應他們的需求。有些孩子可能更適應視覺學習,而其他孩子可能更適應實踐和互動學習。

  • 培養自信心:鼓勵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強調他們的成功和進步。給予他們積極的反饋和肯定,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 創造有趣的數學體驗:使用游戲、實際應用和有趣的數學問題,讓數學變得有趣和有意義。通過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孩子看到數學的實用性和樂趣。

  • 分解難題:對於復雜的數學問題,幫助孩子將其分解為更小的步驟和部分。這樣可以使問題變得更易於理解和解決。

  • 鼓勵合作學習:組織孩子參與合作學習,與同學一起解決問題和探索數學概念。這種互動和交流有助於減輕壓力和提高自信心。

  • 避免負面情緒和壓力:避免施加過多的壓力和焦慮,不要過分強調成績和比較。給孩子提供一個寬容和支持的環境,讓他們感到安全和放鬆。

  • 尋求專業幫助:如果孩子的數學恐懼症嚴重影響學習和情緒,考慮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或教育專家的幫助。

  • 重要的是,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和理解,尊重他們的感受,並盡力為他們提供支持和鼓勵。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節奏,耐心和適應性是幫助他們克服數學恐懼症的關鍵。

熱點內容
小學師德教育總結 發布:2025-02-19 20:29:42 瀏覽:249
調教師穿越到古代 發布:2025-02-19 20:10:21 瀏覽:381
西農地理系 發布:2025-02-19 19:45:58 瀏覽:188
數學歌謠大全 發布:2025-02-19 18:31:50 瀏覽:227
番禺教師待遇 發布:2025-02-19 18:17:15 瀏覽:248
給老師的評價 發布:2025-02-19 17:34:45 瀏覽:898
2012全國初中物理競賽 發布:2025-02-19 17:16:35 瀏覽:61
化學鍍原理 發布:2025-02-19 17:07:19 瀏覽:295
杭州生物招聘 發布:2025-02-19 17:00:49 瀏覽:416
dc老師的 發布:2025-02-19 16:44:32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