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

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 2025-03-28 19:09:10

㈠ 北師大版數學教案 :三年級上冊(毫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毫米的認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節課。學生已經認識了厘米、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本節課是繼續學習長度單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採取讓學生估計、測量、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明確毫米產生的意義,然後利用學生尺讓學生認識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並通過一分硬幣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做一做和實際測量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深化了這部分內容。學習好本課的內容是以後學習長度單位、估測和實際測量的重要基礎。

二、學情分析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從而導致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對於本節課學生並不陌生,從知識角度方面來講有厘米、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驗角度來講在每個學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說對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在學習 程中盡可能多地經歷數學交流的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感受別人獲取知識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

根據教材和學情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厘米、毫米單位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會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4、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能力、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會用毫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 小朋友你們測量過自己的身高嗎?誰來說說你的身高是多少

在測量身高的時候,你們用到了什麼單位?米和厘米是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你能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1厘米有多長嗎?你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嗎?

(2)課前老師請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校徽,現在請你仔細觀察校徽,你能估

計一下它的長和寬嗎? (指名幾位)究竟估得准不準呢?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知道准確的長度呢?(測量) 以前測量過嗎?想一想在測量時要注意什麼?(校徽一端要對准0刻度)現在請你趕緊測量一下吧!

(學生匯報)可能:有的說寬1厘米多一點,有的說2厘米不到。

師:那也就是說寬不是整厘米數,如果老師想知道他的准確長度那怎麼辦?

(3)師小結: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體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數,為了比較准確的測量它,我們就要學習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毫米,感知1毫米的長度

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嗎?試一試,找到後指給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來找毫米。(師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師:大家找的和他一樣嗎?(恭喜你們找的很正確)

3、小結:尺上1厘米中間還有許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這是1毫米長,這也是1毫米長。

4、其實我們的校徽,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請你摸摸厚度,覺得1毫米怎樣?

(很短)現在請你像老師一樣把校徽這樣捏住,然後再慢慢抽去,觀察兩個手指間的距離,象什麼呢?(一條縫隙)

6、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大約長1毫米呢?(介紹:5角硬幣、磁卡等)

7、思考:生活中量什麼樣的物體用毫米做單位比較合適呢?

師: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時,要用毫米做單位。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也需要用毫米做單位。

8、既然毫米的用處這么大,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把1毫米的長度深深地記在腦子里吧!

(二)認識1厘米=10毫米。

1、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麼在1厘米中究竟有這樣的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厘米數一數。(為了數起來方便清楚,小朋鉛筆指著數)先自己數,然後指給同桌看。

2、有發現了嗎?(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從數字幾數到幾的?大家數出來的結果怎樣?(再指一兩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俞老師也來選1厘米,咱們一起數好嗎?

3、怎麼樣?( 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師板書:1厘米=10毫米(齊讀:順倒各一遍)

5、問:那麼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三)測量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間的關系,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的測量問題。

1、書本P3做一做

(1) 獨立完成

(2) 交流匯報。你是怎麼看出來的?2厘米7毫米就是幾毫米?

(3) 表揚填對者

2、測量每條邊長度(以毫米為單位)

(1) 獨立測量

(2) 指名匯報

三、鞏固新知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一枝鉛筆的長約18() (5)一枝粉筆長75()

(2)一分硬幣的厚度約1() (6)小芳家到學校距離為200()

(3)教室的長約8() (7)一把鑰匙的長45( )

(4)玲玲的身高為125( ) (8)練習本的厚約3( )

2、我會算。

50毫米=( )厘米 76毫米=( )厘米( )毫米

3厘米=( )毫米 100毫米=( )厘米

4厘米3毫米=( )毫米

(四)課堂小結

時間過得很快,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獲?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你能給他們排排隊嗎?米——厘米——毫米。(板書)米不是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還可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五、課外延伸。

改一改。

2007年4月18日 星期三 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毫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生間,拿起了15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急忙吃完早飯上學去。來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拿出17毫米長的鉛筆和8 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請學生把認為不恰當的地方進行改正。)

㈡ 新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總目標

一、

「數與代數」領域

本領域的核心目標是結合生活情境,發展學生的數感。在具體的教材

分析和教學設計中應緊緊把握此點。

第一單元乘除法

本單元的主要呈現形式是:

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

(建立算式)

——求解模型(探索口算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此過程中,在多

種形式下(口算練習,趣味游戲,探索規律,解決問題等)下鞏固基本的

口算技能。

1.

由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問題

,

建立數學模型

本單元安排了四個情境,鼓勵學生從每個情境中尋找數學信息,發現

數學問題,

根據實際問題中蘊涵的數量關系和所學運算的意義,

建立算式。

教材通過第一個情境「小樹有多少棵」

,目的是啟發學生根據情境提出問

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

口算方法;通過「需要多少錢」這一情境,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

(積在百以內)的口算方法;通過「參觀科技館」這一情境,引導學生探

索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通過「植樹」這一情境,引

導學生探索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在實際問題抽象出算式的過程

中,學生將進一步體會乘除法的意義,發展提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

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2.

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位數乘、除兩位數的口算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材已經創設

了買膠卷、租車、買文具等很多的生活情景,也設計了「你還能提出什麼

數學問題」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利用這些情境,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的過程,用學到的乘、除法知識解決身邊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進一步加深對乘除法意義的理解。

首先是解決情境中的問題,這也是教師容易忽視的一點。常常是有情

境引出算式,探索完算式後,教師就忽略了情境。實際上,情境的作用絕

不僅僅是為了引出所學的知識,教學中應使學生體會從情境中抽象出算式

——計算出結果——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檢驗結果是否符合實際的全過

程。

要獲得對運算意義的理解,有效地運用計算來解決問題,就必須具備

基本的筆算技能。同時,加強估算,也需要有一定的計算技能作保證。因

此,本套教材注重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筆算技能。

熱點內容
全彩教師系 發布:2025-03-28 20:13:49 瀏覽:501
師德先進校長事跡材料 發布:2025-03-28 19:30:43 瀏覽:891
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上冊 發布:2025-03-28 19:09:10 瀏覽:119
4尺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5-03-28 17:07:22 瀏覽:380
粉食有哪些 發布:2025-03-28 15:57:08 瀏覽:26
女教師社會 發布:2025-03-28 14:32:40 瀏覽:553
哪裡的高鐵 發布:2025-03-28 13:40:24 瀏覽:39
脫水讀師生 發布:2025-03-28 13:33:32 瀏覽:903
人美版五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發布:2025-03-28 12:51:16 瀏覽:939
小升初數學試題 發布:2025-03-28 12:33:29 瀏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