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高中語文蘇軾

高中語文蘇軾

發布時間: 2025-04-02 22:03:33

Ⅰ 從小學到高中語文課本中學過蘇軾的那些作品

高中:抄《石鍾山記》《赤襲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蘭亭集序》
初中:《記承天寺夜遊》《和子由澠池懷舊》《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小學:《惠崇春江晚景》《題金山寺》《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

Ⅱ 赤壁賦在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哪一冊

北宋蘇軾的《赤壁賦》在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二第九課。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白話譯文:

壬戌年秋天的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在赤壁下面泛舟遊玩。清風陣陣的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一章。,沒一會,明月就從東山後升起來,在斗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白茫茫的霧氣橫貫在江面,水光連著天際。

放縱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的漂浮,越過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是乘風凌空而行,並不知道到哪裡才會停棲,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

在這時喝酒喝得非常高興,敲著船邊唱起歌來。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眺望美人啊,卻在天的另一方。」

有會吹洞簫的客人,配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的聲音嗚嗚咽咽:有如同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哭泣也像傾訴,餘音在江上回盪,像是細絲一樣連續不斷。能使深谷中蛟隨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

我的神色也愁慘了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簫聲為什麼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嘛?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鬱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

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首尾相連延綿千里,旗子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在又在哪裡呢?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

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那麼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恆的,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

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斟酒。菜餚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2)高中語文蘇軾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赤壁賦》寫於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元豐五年,蘇軾於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遊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後人因稱第一篇為《赤壁賦》,第二篇為《後赤壁賦》。

賞析:

《赤壁賦》全文意象連貫,結構嚴謹。景物的連貫,不僅在結構上使全文儼然一體,精湛縝密,而且還溝通了全篇的感情脈絡,起伏變化。起始時寫景,是作者曠達、樂觀情狀的外觀;最後仍是從眼前的明月、清風引出對萬物變異、人生哲理的議論,從而消釋了心中的感傷。

景物的反復穿插,絲毫沒有給人以重復拖沓的感覺,反而在表現人物悲與喜的消長的同時再現了作者矛盾心理的變化過程,最終達到了全文詩情畫意與議論理趣的統一。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號東坡居士。蘇洵之子。嘉祐年間進士。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Ⅲ 高中語文課本中改編成歌曲的古詩詞有哪些

1、《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時所作。

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像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此詞是一麴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詞語言明凈、凝練、優美、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3、《紅樓夢.葬花》

葬花,是越劇古裝戲《紅樓夢》中的經典選段,常演劇目。是越劇王派花旦唱腔中的名家名段。是以四大名著《紅樓夢》為故事藍本改編的越劇版本,廣大越劇迷中有很大的影響和流行面。

《紅樓夢·葬花》要體現的是:林黛玉在賈府中,雖有寶玉的照顧,賈母的疼愛,但按照當時的禮教觀念。畢竟是外孫女,寄人籬下的滋味還是有的,父母雙亡,無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觀。

總覺風刀霜劍嚴相逼,自憐之心常在,見落花而感身世,不覺滿目凄涼。而這種哀怨、悲涼、孤獨的心境在受到戀人「賈寶玉」的「冷落」時顯得更加的淋漓盡致。

4、《春江花月夜》

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詩作。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

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像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5、《雨霖鈴·寒蟬凄切》

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此詞上片細膩刻畫了情人離別的場景,抒發離情別緒;下片著重摹寫想像中別後的凄楚情狀。

全詞遣詞造句不著痕跡,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起承轉合優雅從容,情景交融,蘊藉深沉,將情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堪稱抒寫別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婉約詞的代表作。

熱點內容
聽歷史的app 發布:2025-04-02 23:41:34 瀏覽:154
舞蹈教學隨筆 發布:2025-04-02 23:01:31 瀏覽:518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卷 發布:2025-04-02 23:01:07 瀏覽:1000
二年級數學批改記錄 發布:2025-04-02 22:39:37 瀏覽:462
高中語文蘇軾 發布:2025-04-02 22:03:33 瀏覽:369
生物球有毒 發布:2025-04-02 21:20:03 瀏覽:298
南京富樂化學有限公司 發布:2025-04-02 20:56:18 瀏覽:453
愛的教育的內容 發布:2025-04-02 18:52:33 瀏覽:264
以感恩老師為題的作文 發布:2025-04-02 18:43:40 瀏覽:981
鄒平教育信息網 發布:2025-04-02 17:37:21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