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下面由我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11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讀出要求學會的詞語。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
教學准備:
1、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和圖片。
2、葫蘆的實物、《我要的是葫蘆》的課件、詞語卡片。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指著葫蘆實物)這是什麼?這么可愛的葫蘆是怎麼來的呢?(學生各抒己見,預設學生心理:葫蘆是農民伯伯在地里種出來的。)
把種子放在地里後,可愛的小葫蘆又是怎樣長出來的呢?我們讀懂了課本上的這個故事,就會知道了。(齊讀課題:第七課《我要的是葫蘆》指導讀好「葫蘆」一詞,注意「蘆」字要讀輕聲)
二、讀文、識字、感悟。
1、提出自讀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文。)
2、看圖(課件顯示),圖上有什麼?這些內容在課文的那一段?誰來讀一讀?他讀得怎麼樣?(學生評議學生讀的字、詞的正確讀音。並出示本課要讀好的詞語:葫蘆藤、掛了、一些)
3、誰認為比他讀得更好?好,我就請你當一當小老師。(讓學生跟著學生讀,進一步熟悉第一段。)
4、讀了第一段後,你明白了什麼?(看課件,結合學生回答,指點理解:誰來說說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長滿綠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系嗎?板書葫蘆的葉、花、果的關系。)「掛了」在這里可以換成什麼詞?那個詞用得好?(觀看課件感悟。)指導朗讀,那個人看到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心情怎麼樣?比一比,看看哪組讀出了高興的心情?(分組比賽讀)
5、觀看課件,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都怎麼樣了?這些內容在課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蘆變黃了,落下來了,心情怎麼樣?我們來比一比,男同學和女同學誰能讀出傷心的語氣。(男女同學比賽讀,並相機糾正讀音。板書「變黃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識字。
1、讀了第四段後,你們有什麼問題想要提出來?(預設學生心理:為什麼可愛的小葫蘆會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2、請四人小組合作找一找,在課文里找出為什麼。哪組有發現?(讓四人小組集體匯報,並出現相應的圖片和動畫,畫出重點的詞、句:「盯著」的意思。「有幾個蟲子怕什麼!」這句話說什麼。理解「奇怪」,為什麼那個人會奇怪?鄰居和那個人的態度有什麼不同?板書那個人錯的地方:「不用治」,讓葉子「生了蚜蟲」,而且「蟲更多了」。)
3、認讀二、三段的詞語。
四、拓展與鞏固。
1、說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體會?
預設學生的回答:
(1)、葉子和果實有關系是很密切的。
(2)、種果實一定不僅要澆水、施肥,還得捉蟲才行。
(3)、要虛心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等
2、指點、展示:葉子和果實有聯系,我們就要注意葉子上的蟲;寫作業和考試成績有聯系,我們就按時完成好作業……(看課件)你還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聯系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它?
3、總結談話。原來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有關系的,以後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結果一無所獲。
五、作業設計。
1、感情朗讀課本,說說自己學到的新知識。
2、認讀本課的生字、詞。
附板書:
7、我要的是葫蘆
簡長滿了綠葉生了蚜蟲蟲更多了
筆
畫
雪白的小花
可愛的葫蘆不用治變黃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讀「藤」、「哇」、「蚜」三個字。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實物——葫蘆,讓學生認一認,這是什麼?葫蘆可以作中葯,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字音是lu,第二聲。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藉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後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藉助工具書查一查,讀准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義,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葫蘆掛些怕盯鄰居治奇怪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葫蘆一些掛著雪白鄰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語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蘆: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戶」字第一筆是點,注意與「盧」字區分,「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盯:左右結構,部首是「目」字旁,右邊是「丁」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表示目不轉睛地看。
怪: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與「經」字區分。
掛:第六筆是橫,不是豎,兩個「土」字上下排著。
些:上下結構,上面的筆順是:豎橫豎提撇豎彎鉤
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理解詞意
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賽過:勝過。本課指種葫蘆的人希望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
掛:本課是結的意思。
蚜蟲:昆蟲,身體卵圓形,綠色,黃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農作物的害蟲。俗稱:膩蟲。
奇怪:納悶,不理解。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後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的事。這個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他只注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不管,鄰居勸他,他也不聽,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
四、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而後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3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朗讀課文,讀好幾個重點句,為理解情感目標打下基礎。
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重點:學習生字新詞,朗讀好幾個重點句子。
難點:了解葉子和果實之間的.聯系。
教學准備:葫蘆實物、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1、出示實物,小朋友你們認識在這是什麼東西嗎?板書「葫蘆」
2、「葫蘆」的「蘆」讀輕聲,說說你發現了什麼?(都是草字頭,因為它是植物。)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知識爺爺為我們精心准備的文章「我要的是葫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要求讀通順。
1、生初讀課文(自由讀)
2、指名分節讀。(正音)
三、學習課文第一、四自然段
1、導:那位種葫蘆的人非常想要葫蘆,最後他的願望有沒有得到實現呢?
2、找出最有利的證據,用朗讀告訴大家結果,(預設生馬上就能找到第四自然段)多元朗讀(一個個)
3、導:好可惜啊,是不是這葫蘆打小開始就是長的不好長的不茁壯呢?
4、學習第一自然段
(1)、生讀句子,師在黑板上畫出葫蘆小時侯可愛時的簡筆畫。
(2)、是啊,這葫蘆多可愛啊,你能通過自己的讀告訴大家嗎?
自由練讀
指名讀(注意臉部表情)
小結 : 對呀,這葫蘆長的這么可愛,葉子的功勞少不了,你知道葉子都有哪些功能呢?
四、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導:種葫蘆的人他多麼希望葫蘆長得快些啊,可是為什麼他的希望會破滅呢。
1、自由讀第2、3自然段,劃出種葫蘆的人說的話。
2、反饋,指名說這兩個句子,並在小黑板上劃出這兩個句子。
3、自由讀這兩句話,想想哪句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己琢磨讀懂的地方
小組交流自己懂與不懂的地方。
4、反饋(兩個句子按學生的回答順序隨機教學)
(1)、他盯著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預設學生可能的反饋點:「盯著」眼裡只有葫蘆「賽過大南瓜」為什麼會這么想。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理解句子意思,他心裡想?(注意拓寬學生思路)
◎指導朗讀(自言自語):自由讀,等下請讀的最認真的小朋友來試。指名讀,評(臉部表情)指名讀小組練讀齊讀
(2)、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什麼?葉子上的蟲子還要治?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怎麼想的?指導朗讀,注意朗讀的多元化。
◎鄰居看到了是怎麼勸他的啊。同桌兩人跟角色朗讀,全班分角色朗讀。
◎你聽了會怎麼勸啊(要求跟書上的不一樣),並完成板書。
五、學習生字
1、自瀆生字卡片,考考同桌
2、游戲:師舉葫蘆,生舉卡片師指圖片,生舉卡片師舉卡片「盯」,生做動作。
2.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30我是什麼優質課教學設計
《我是什麼》是一篇科學童話。這個單元以科學常識為專題編排。科學童話又稱知識童話,它既具備童話的各種特點——用純凈的文字為讀者營造濃濃的溫情,建構起真善美的境界,同時它又有科普文的特點——知識正確,用詞精確。
這個童話採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呈現出的不同狀態、水會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它的脾氣變化無常。長長的文章就是長長的謎面,文章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種種變化,讓讀者去猜,讓讀者通過閱讀,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去接觸謎底,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文章的語言畫面感強。作為科學童話,作者寫得既生動又准確。同時文章多處利用短長句的方式寫出了語言的節奏感,第四段又運用對比描寫的手法寫出了水性格上的兩面性。
基於以上考慮,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感受科學童話語言的優美、准確的特點上,著力構建「關注語言特點 感受學習樂趣」的語文課。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沖、池、浮、黑。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雲、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
3.初步感受科學童話,作者寫作用詞准確、生動的特點。通過對比朗讀,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閱讀其他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流程】
一、游戲開課,激趣入文
(一)聊天引出謎語。說說猜謎的方法。總結:要看完整個謎面。如果看到一半猜到答案,可以從下文去尋找證據,不急著說。
(二)師生一起猜兩則謎語。重點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答案,隨著謎面的逐行出示,排除錯誤答案,得到正確的謎底。
謎語一、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風遍地開。無根無枝無花葉,朵朵都從天上來
謎語二、我是一顆小硬球,握在手裡冷颼颼,有大有小從天降,動物莊稼都害怕。
(三)方法總結:遇到用「我」開頭介紹自己的謎語,猜謎的時候,我們可以把答案代入到謎面中念一念,以確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
(四)師生「雪花」這個答案代入到第一則謎語的四行字中,逐行驗證。
【設計意圖 猜謎是二年級孩子喜歡的一個游戲,用游戲導入,可以拉近師生的關系,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本課既是科學童話,同時是一則謎語。學生沒有學過猜謎的方法,拿到30課,不知道從何入手。以兩則簡短的謎語入手,讓孩子學會簡單的猜謎方法,這方法可以遷移到課文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