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語文高考卷三
2017年高考全國有940萬的考生參加高考。今年是高考恢復40周年,也是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地區的考生迎來的首次「新高考」。
語文考試一結束,「高考語文」的話題已在微博火爆,不少網友大呼:「現在的作文越來越難了」,也有網友調侃:「段子手們注意啦」。今年各省的高考作文都是什麼呢?
全國卷I(河北 河南 山西 江西 福建 廣東 湖北 安徽 湖南)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上海卷
預測,是指預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於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浙江卷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
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
天津卷:
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我們在長輩的環繞下成長,自以為了解他們,其實每一位長輩都是一部厚書,一旦重新打開,就會讀到人生的事理,讀到傳統的積淀,讀到時代的印記,還可以讀出我們自己,讀出我們成長時他們的成長與成熟,讀出我們和他們之間認知上的共識或分歧……
十八歲的我們已經長大,今天的重讀,是成年個體之間平等的心靈對話、靈魂觸摸,是通往理性認知的幽徑。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深入思考,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③不少於800字; 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B. 2017全國3卷文言文
1. 全國三卷語文必背古詩文有多少篇
《離騷》、蘇軾《記承天寺夜遊》;秋思》、李商隱《錦瑟》、文天祥《過零丁洋》、李白《行路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陶潛《桃花源記》:荀子《勸學》、李煜《相見歡》;曹劌論戰》、辛棄疾《破陣子》、《詩經?鄒忌諷齊王納諫》、白居易《琵琶行》、范仲淹《岳陽樓記》、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杜甫《春望》、李商隱《夜雨寄北》;潼關懷古》、陶潛《飲酒》、孟子《生於憂患、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周敦頤《愛蓮說》、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杜牧《赤壁》。
初中50篇、《戰國策?:《孔子語錄》、蘇軾《江城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曹操《觀滄海》、白居易《觀刈麥》;氓》、蘇軾《赤壁賦》、李白《蜀道難》、馬致遠《天凈沙?、蘇軾《水調歌頭》、諸葛亮《出師表》、孟子《魚我所欲也》、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維《使至塞上》、王安石《登飛來峰》、王灣《次北固山下》、李商隱《無題》、酈道元《三峽》、《詩經?、杜牧《阿房宮賦》、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韓愈《雜說(四)》;關雎》;蒹葭》、柳宗元《小石潭記》、劉禹錫《陋室銘》;衛風?、陸游《游山西村》、李賀《雁門太守行》、《左傳?、范仲淹《漁家傲》、杜甫《望岳》、韓愈《師說》、歐陽修《醉翁亭記》新課標高考語文要求背誦默寫的64篇(首)古詩文目錄高中14篇、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莊子《逍遙游》;密州出獵》、《詩經?、張養浩《山坡羊?、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晏殊《浣溪沙》、杜甫《登高》、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死於安樂》、杜牧《泊秦淮》。
2. 2017年河南語文高考文言文有哪些
2017年河南語文高考文言文有:一、古詩詞部分:1. 氓(2)《詩經》2. 短歌行(2)曹操3. 歸園田居(其一,2)陶淵明4. 蜀道難(3)李白5. 秋興八首(其一,3)杜甫6. 詠懷古跡 (其三,3) 杜甫7. 登高(3)杜甫8.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4)李清照9.聲聲慢(尋尋覓覓,4)李清照10.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4)辛棄疾1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4)辛棄疾二、文言文部分:1.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一段,1) 《戰國策》2.蘭亭集序(全文,2)王羲之3.游褒禪山記(第三段,2)王安石4.赤壁賦(全文,2)蘇軾5.寡人之於國也(全文,3)《孟子》6.勸學(全文,3)《荀子》7.過秦論(後三段,3)賈誼8.廉頗藺相如列傳(負荊請罪部分,4)司馬遷9.陳情表(全文,5)李密10.歸去來兮辭並序(全文,5)陶淵明11.滕王閣序(2-3段,5)王勃括弧內的數字為必修課本的冊數。
3. 2017年全國卷3高考作文題目是什麼
2017年高考作文題目 全國卷Ⅰ 全國卷Ⅱ 全國卷Ⅲ 山東 廣東 四川 安徽 山西 黑龍江 遼寧 福建 河南 河北 江蘇 陝西 湖南 北京 吉林 貴州 廣西 雲南 新疆 內蒙古 甘肅 浙江 重慶 江西 天津 上海 寧夏 青海 海南 西藏 湖北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17年全國高考語文科目考試於6月7日舉行。
據成都全搜索新聞網,今年全國卷3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如下: 題目是一個副標題作文,因為是正逢高考四十年,是關於我與高考或我看高考。 全國卷3作文題目。
4. 2017年高考全國卷Ⅱ作文題目及專家解析是什麼
試題內容 22。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
(魯迅) 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 )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
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並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專家解析] 2017全國Ⅱ卷繼續採用有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試題材料由精心選擇的六個中華名句組成,試題命制充分發揮作文的積極導向功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自覺繼承、轉化優秀文化傳統,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試題既讓每個考生有話可寫,又讓優秀考生能夠脫穎而出。六個名句言淺理明,貫穿其中的思想主線清晰,具有很好的親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沒有難度;而在審題立意、文體選擇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開放度,便於考生發揮;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為命題加大了空間縱深,也為優秀作文提示了明確指向。
分別來自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時期的中華名句,有詩詞有隨感,或豪邁或溫婉,有的抒懷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強奮發、家國情懷、堅持自我、豁達自信、開放進取、提升境界、敢於正視問題、勇於面對困難、勇於實踐、敢於擔當等豐富內涵,涉及個人「小我」與家國、社會「大我」等不同層面;既各自獨立,言簡意賅,又彼此關聯,聲氣相通。 將六句並列齊觀,從《周易》到 *** ,本身就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淵源有自、傳承有序與生生不息,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的生動寫照。
命題要求「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實則是引導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內涵的基礎上自主進行組合,從「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鑒今,古為今用,激活名句的內在生命力。 考生既可以集中論述兩三個名句的相通內涵,如以①⑤為基礎探討自強奮發、敢作敢為;也可以辯證思考由兩三個名句組合生發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為基礎,討論自信與正視問題、開放進取之間的關系;考生還可以深入研析個人、國家、社會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以①③④⑤為基礎,探究如何全面提升個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為基礎,表現個人對家國情懷、社會現實的關注與思索,或以③⑤⑥為基礎,論說堅持自我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關系,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帶給他的感觸與思考,而由此出發立意行文,對名句作者及其時代進行歷史分析,個性化地闡發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或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會,講述中華名句化育後世的精彩故事,論說名言警句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命題明確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應了中國詩詞大會引發的詩詞記誦熱,更隱含了「文化傳承不應只是靜態記憶」的認知。
「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義的簡單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語言表達簡潔凝練、生動活潑,增添感染力和說服力;將名句自然融入文章、與全文渾然一體,對考生的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寫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傳承與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豐富期待。同時,這一任務型材料作文的創新,也為辨識考生水平高下、強化區分度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5. 2018全國三卷語文作文怎麼立意
材料作文:圍繞以下三個標語寫作,1981年,深圳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2005年,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7年,雄安,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文體不限,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審題要點: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這三條標語濃縮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歷程,是不同發展階段的歷史任務與時代精神的縮影。三條標語,代表三個時代的任務,三句標語的核心內涵,在於體現出「新時代、新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對發展本身的要求也不斷深化。第一條關鍵信息是抓好「時間」和「效率」謀發展,第二條提取出關鍵的信息是「生態與發展」,第三條提取的關鍵信息是「雄安」和「長征路」。標語是一個時代的切面,在歷史的發展中,找好不同時期的定位,階段任務不同,發展是核心命題。
寫作建議:
本作文題目要求考生關注時代發展的鮮明主題、戰略安排、價值追求和歷史使命,在縱向把握的基礎上,深入理解標語背後的內涵和方向,理解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的內涵,深刻領會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與挑戰,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從「發展」內涵的角度分析,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追求高速發展,到重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再到綠色智慧發展理念。
從「發展」歷程角度分析,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任務,「發展」就是破解當下難題,尋求未來路徑。
從「發展」的區域角度分析,可關注材料中所給地理區位,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再到京津冀地區,體現了國家的均衡發展。
考生審題時需關注到「圍繞三個標語」,因而要思考三條標語之間的邏輯思維鏈條,在三者之間建立起聯系,不可孤立的看問題。
6. 2017年高考選用全國三卷的有哪幾個省市
2017年高考選用全國三卷的省:全國Ⅲ卷地區:雲南、廣西、貴州、四川。
在2016年甲卷(全國Ⅱ卷)、乙卷(全國Ⅰ卷)的基礎上,新增丙卷(全國Ⅲ卷)。丙卷與甲卷(全國II卷)在試卷結構上相同、難度相當。
2016年,廣西、貴州、雲南考生使用丙卷。其他省份還保持原來的甲卷(全國II卷)與乙卷(全國I卷)使用情況不變。
C. 許將傳文言文翻譯
譯文:
密佑,他的祖先是密州人,後來渡過淮水定居在廬州。密佑為人剛正堅毅,質樸直爽,多次擔任官職到廬州駐札、御前游擊中軍統領,後來還臨時擔任江西路副總管。
咸淳十年,密佑以圖門宣贊舍人的身份擔任江西都統。這年冬天,元朝丞相伯顏率軍攻克鄂州,讓右丞相阿裏海牙留下來駐守此地,自己率領大軍繼續向東進發。
第二年二月,朱祀孫派遣高世傑去攻取鄂州,阿裏海牙帶領軍隊抗擊高世傑,並在荊江口俘獲高世傑,高世傑所帶領的軍隊完全潰散,有一半人逃入江西。擔任江西制置史的黃萬石把他們招募在一起,同時招募了寧都、廣昌、南劍的一千多個義兵,這些人全部歸屬密佑統領。
十一月,元兵攻至隆興,劉槃戰敗,於是龜縮城內自守。當時黃萬石調任官職擔任撫州知州,乘機想選跑,又擔心密佑不會依從,於是調遣密佑的軍隊去援助劉槃,同時又告誡他們不要直接與元兵作戰。軍隊還沒有到達隆興,劉槃已經投降,都統夏驥率領自己所屬士兵在混亂中突圍而出。
不久元軍統帥張榮實、呂師夔率領軍隊逼近撫州,密佑帶領軍隊抗擊敵軍並進駐賢坪,元軍士兵趕來呼喊著:「投降呢?還是抗戰呢?」密佑回答:「抗戰啊。」率領士兵們突擊作戰,軍隊進駐龍馬坪,元兵把此地包圍了好幾層,箭頭像下雨一樣射來。
密佑告誠所屬士兵:「今天是為國戰死的日子,如果奮力抗戰,或許還有生存的可能。」各位士兵都憤然堅韌,力主抗戰。戰斗從上午辰時一直打到下午太陽偏西,密佑臉上被箭頭射中,拔掉箭頭繼續作戰,身上又中了四箭、被刺中四槍,眾多士兵都戰死了,只剩下幾十個人。
密佑揮動雙刀奮力殺敵,突出重圍向南撤退,在前行渡過浮橋的時候,騎馬踏破了橋板,密佑受困被俘。大家看到密佑十分勇猛,相互告誡不要殺他,用車裝著他回到隆興,元軍統領末都說:「是一個壯士。」想讓密佑投降,關押了一個多月,最終密佑還是沒有屈服。密佑曾痛罵黃萬石是賣國小人,使自己的報國志向不能夠得到施展。
宋都命令劉槃、呂師夔坐在城樓上,邀請密佑到樓下入座,把金符贈送給他,並且許諾讓他擔任宮職,但密佑都不接受,還在言語上責罵劉槃、呂師夔,而且說話毫不客氣。
宋都又讓密佑的兒子來勸降他,說:「父親死了,孩兒怎麼辦?」密佑怒斥兒子:「你在集市上乞討,只要說是密都統的兒子,又有誰不會憐惜關照呢。」於是慨然解開衣服接受刑法處置,慷慨赴死。周圍看到的人都為之動容。
D. 2017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大匯總,段子手准備好吐槽了嗎
今年高考作文題,段子手們也許要失望了,就公布的作文試題來看,特別有吐槽性的奇葩題目和爭議性比較強烈的作文,還沒有出現。相比而言,大多數題目還算中規中矩,只有部分評論認為全國一卷題目中「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等關鍵詞,對鄉村考生有些陌生和不公平。但另有評論則認為,這種擔心,有點把鄉村考生太低估的感覺。對於智能手機已相當普及,移動互聯網已基本覆蓋全國的現狀下,即便是鄉村學子,他們懂的可能比評論者們想像的要多得多。在鳳凰公測一項「2017年高考哪個卷作文最難寫?」的問卷調查中,截止6月7日14:50分,網友反映最難寫的,是全國II卷的題目:「根據給出的詩句寫一篇文章」,難寫度佔比高達投票者的26.02%;全國I卷「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次之,得票14.26%;第三位則是浙江卷「人要讀三本大書」。而被網友們公認最好寫的前三位,分別是天津卷「重讀長輩這部書」,全國III卷:「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以及北京卷「說紐帶」或「共和國,我為你拍照」。當然,這些由吃瓜群眾投出的票,並不足以說明學子們在考場中的真實感受。這些群情激昂的投票,想必很少有真正參加了考試的學子們的意見。當前,考生們也沒有那份閑功夫來討論已成為過...
作文成績看字跡,得分要素是第一,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試,閱卷老師打分時,第一眼,看的是字跡。因此,寫作文必須要把字寫好。記住,考作文考的是內容,而不是書法,切忌字跡潦草。
E. 首次曝光,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卷有哪些變化
和2016年相比,2017年全國新課標語文《考試說明》在試題結構、賦分、題型、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既遵循了穩定性和承繼性,又體現了創新性。具體表現為:
(1)取消選考,將「文學類文本閱讀」與「實用類文本閱讀」列為必考,在這兩類文本閱讀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層級。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試題設置為一道四選一客觀選擇題,兩道主觀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試題設置為一道四選一、一道五選二客觀題,一道主觀題。
(2)增加了對古文化知識的考查;
(3)在「論述類文本閱讀」欄目中,增加了「閱讀中外論述類文本,了解政論文、學術論文、時評、書評等論述類文體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達方式。閱讀論述類文本,應注重文本的說理性和邏輯性,分析文本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內容。
(4)加強了對信息篩選、整合能力的考查。
(5)詩歌閱讀改為一道五選二客觀題和一道主觀題。
(1)論述類文本閱讀。全國三套卷的設題都中規中矩,難度適中。其中有數個選項在文中已找不到完全對應的文字,但含意又不脫離文章。
(2)文言文的考查沿襲15年的考點。
(3)古代詩歌閱讀將詩歌的寫什麼與怎麼寫合在一起考查,思想感情是必考考點,答案精煉,配分科學、規范。
(4)名句名篇默寫。三套卷題型均為根據語境填寫詩文句子,注重考查經典篇目中膾炙人口的名句或富有哲理、啟迪智慧的句子,不偏不怪。
(5)文學類文本閱讀。甲卷為外國小說,乙、丙卷均為中國小說。材料長度均為1400字左右。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構思技巧。新的變化在於探究題回歸。
(6)實用類文本閱讀。三套卷均為現代人物傳記閱讀。
(7)語言文字運用,進一步加強對語言表達准確的考查,如試卷中的第15題與第17題。第15題是虛詞填空;第17題選用思維流程圖。
(8)寫作。2016年作文題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關注社會缺失,緊扣時代熱點,聚焦立德樹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擴展閱讀,考查學生真實的寫作能力,真正實現以表達與交流為提高的考試目的。乙卷一改以往的文字材料形式,以漫畫作文出現。
F. 2017年高考選用全國三卷的有哪幾個省市
全國Ⅰ卷地區: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
全國Ⅱ卷地區: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西藏、陝西、重慶
全國Ⅲ卷地區:雲南、廣西、貴州、四川
海南省:全國Ⅱ卷(語、數、英)+單獨命題(政、史、地、物、化、生)
山東省:全國Ⅰ卷(外語、文綜、理綜)+自主命題(語文、文數、理數)
江蘇省:全部科目自主命題
北京市:全部科目自主命題
天津市:全部科目自主命題</ol>
四川高考作文題目 2018高考四川卷(全國三卷)語文作文題材
[閩南網]
四川高考作文題目 2018高考四川卷(全國三卷)語文作文題材
2018年6月7日高考開始了。付出終有回報,信心絕對重要。高考了,別忘面帶微笑。有空睡個好覺,不必緊張煎熬。敞開鯤鵬懷抱,直上青雲九霄。祝高考順利,金榜題名!
四川語文高考作文題公布:
高考作文歷來都是每年高考重頭戲,大家最為關注的焦點。2018年四川高考語文使用全國卷,作文題目揭曉!網友、段子手們請聽題!材料作文:圍繞以下三個標語寫作,1981年深圳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2005年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7年雄安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文體不限 ,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如果你是考生,准備怎麼寫?
如何解讀 2017 年全國三卷的高考作文題目
展開全部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特區口號,深圳,1981;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時評標題,浙江,2005;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新區標語,雄安,2017。
要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
2017年高考全國卷III作文題目及專家解析是什麼?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
40年來,高考為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著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
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在2017的高考考場上…… 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專家解析] 今年是恢復高考40周年,以此命題顯然著意於引導考生在社會歷史的大背景下審視個人發展,激勵一代青年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
40 年前高考的恢復,是極富象徵意義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對於大到國家社會、小到每位親歷其中的個體來說,其重要性與影響力仍然不言而喻。
2017高考作文直接寫「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無疑是要啟發考生在宏觀語境中聚焦個人經驗,表達對「高考」的獨特體會和理解,呈現他們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學奮進中的豪邁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帶動全社會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傳統的繼承與創新性發展等重大問題。
「高考」,人人參與其中,但絕大多數考生又未系統地思考與梳理過,所以細想又有些陌生,這在經驗儲備相對公平的基礎上保證了考試的公正,維護了所有考生的話語權,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說不盡,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見仁見智,在較為寬松的空間里寫作。
試題材料中的內容,意在引導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內在關聯與生長性,如為國選材與社會進步,時代拐點與國家走勢,個人奮斗與家庭期許,歷史沉思與當下使命,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今昔對比與感慨生發……考生更要關注題目的具體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
不同於一般的話題作文,聚焦審視與表達的主體——「我」,喚醒考生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為考生「鎖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
考生對於「我」的構思定位,既可寫實,亦可虛構。
可供選擇的兩個副標題,為考生在不同文體上的選擇預留了寫作空間,這樣的架構利於考生思想的表達、經歷的敘述與情感的抒發,利於考生完成邊界清晰且能自由發揮的理想寫作。
就本題寫作的預估和建議來說,若選擇以「我看高考」為副標題寫作,寫作相對集中,考生須從標題的擬定開始,就聚焦對於「高考」的看法與評價:既可肯定高考對於國家、社會、個人的意義與價值,如對於社會進步的推動價值,對於公平社會的建設意義,對於個人提升的引領作用等;也可質疑討論高考考查的科學性、錄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亂象等。
若選擇以「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作,可供考生寫作的空間比較大,選擇的文體較多,如記敘類文體,可以圍繞材料的觸發點對自己的高考經歷或憧憬進行篩選整合,傳達出「我」之於「高考」的生活過往與內心期許,甚至通過個人軌跡折射時代變遷。
有能力的考生還可以將其虛構為小說,間接傳達「我」之於「高考」的獨特體驗與個性理解。
此題也有散文詩歌等文體的寫作空間。
2017年全國卷3高考作文題目是什麼?
2017年高考作文題目 全國卷Ⅰ 全國卷Ⅱ 全國卷Ⅲ 山東 廣東 四川 安徽 山西 黑龍江 遼寧 福建 河南 河北 江蘇 陝西 湖南 北京 吉林 貴州 廣西 雲南 新疆 內蒙古 甘肅 浙江 重慶 江西 天津 上海 寧夏 青海 海南 西藏 湖北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17年全國高考語文科目考試於6月7日舉行。
據成都全搜索新聞網,今年全國卷3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如下: 題目是一個副標題作文,因為是正逢高考四十年,是關於我與高考或我看高考。
全國卷3作文題目
2018全國三卷語文作文怎麼立意
材料作文:圍繞以下三個標語寫作,1981年,深圳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2005年,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7年,雄安,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
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文體不限,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審題要點: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這三條標語濃縮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歷程,是不同發展階段的歷史任務與時代精神的縮影。
三條標語,代表三個時代的任務,三句標語的核心內涵,在於體現出「新時代、新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發展本身的要求也不斷深化。
第一條關鍵信息是抓好「時間」和「效率」謀發展,第二條提取出關鍵的信息是「生態與發展」,第三條提取的關鍵信息是「雄安」和「長征路」。
標語是一個時代的切面,在歷史的發展中,找好不同時期的定位,階段任務不同,發展是核心命題。
寫作建議:本作文題目要求考生關注時代發展的鮮明主題、戰略安排、價值追求和歷史使命,在縱向把握的基礎上,深入理解標語背後的內涵和方向,理解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的內涵,深刻領會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與挑戰,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從「發展」內涵的角度分析,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追求高速發展,到重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再到綠色智慧發展理念。
從「發展」歷程角度分析,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任務,「發展」就是破解當下難題,尋求未來路徑。
從「發展」的區域角度分析,可關注材料中所給地理區位,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再到京津冀地區,體現了國家的均衡發展。
考生審題時需關注到「圍繞三個標語」,因而要思考三條標語之間的邏輯思維鏈條,在三者之間建立起聯系,不可孤立的看問題。
2017高考全國卷作文會考到什麼題目
2017年高考已經結束了,全國卷的作文題目已經都知道了。
2017年高考全國卷分為甲乙丙三種,三種全國卷的語文科目作文題目也不相同。
全國一卷的作文題目為關鍵詞,全國二卷的作文為根據給出的六個名句立意作文,全國三卷的作文題目為我的高考。
2017年全國卷一的作文題目是什麼?
選擇關鍵詞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全國卷II:根據古詩句自擬文(適用地區:甘肅、青海、西藏、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內蒙古、陝西、重慶、海南)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
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認立意,並合理引用。
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於800字。
轉載請註明出處作文大全網 » 2017年高考選用全國三卷的有哪幾個省市
G. 今年高考題作文什麼題目
一·2017年高考全國卷I作文:老外眼中的中國關鍵詞。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二·2017年高考全國卷II作文:根據詩句自擬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魯迅)
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認立意,並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於800字。
三·2017年高考全國卷III作文:我與高考或我看高考。
2017年高考語文考試已經結束,以下為2017年全國卷III高考作文題:(適用地區:四川 廣西 貴州 雲南)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高考為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著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的高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奮戰在2017的高考考場上。
要求: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且不少於800字。
H. 2017高考山東卷文言文翻譯
1. 文言文翻譯
江革小時候就很聰明,早早就表現出寫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歲時就會寫文章。江柔之非常賞識他,說:「這個孩子一定會振興我的家族。」
江革九歲時父親去世,他和弟弟江觀一起生活在孤苦無依的貧困中,也沒有老師朋友作伴,兄弟兩人就互相激勵,讀書的精力始終沒有表現出疲倦。十六歲母親去世,他因為孝順聞名。服喪完畢,江革就和弟弟江觀一起到太學,被增補為國子生,在考核中評為優秀等次。
南齊的中書郎王融、吏部(官員)謝朓對他很推崇。謝朓曾經擔任皇家夜間警衛,回家時(順路)拜訪江革。當時下著大雪,(謝朓)看見江革蓋著破棉被,鋪著單薄的席子,但是沉醉於學習中不知疲倦(寒冷),嘆息了很長時間,就脫下自己穿的棉衣,並親手割下半片氈給江革作為卧具才離開。
2. 2010年高考山東卷語文文言文部分翻譯
申甫傳 汪琬 申甫,雲南人,任俠有口辯。
為童子時,嘗系鼠熙於途。有道人過之,教甫為戲。
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予地,投鼠其中,鼠數奔突不能出。已而誘狸至,狸欲取鼠,亦訖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
道人乃耳語甫曰:「此所謂八陣圖也,童子亦欲學之乎?」甫時尚幼,不解其語,即應曰:「不願也。」道人遂去。
明天啟初,甫方為浮屠,往來河南山東間,無所得。入嵩山,復遇故童子時所見道人,乞其術,師事之。
道人瀕行,投以一卷辯搜書,遽別去,不知所之。啟視其書,皆古兵法,且言車戰甚具。
甫遂留山中,習之逾年,不復為浮屠學矣。 已而瘞其書嵩山下,出遊潁州,客州人劉翁廷傳所。
劉翁,故潁州大俠也,門下食客數百人,皆好言兵,然無一人及甫者。劉翁資遣甫之京師。
甫數以其術干諸公卿,常不見聽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薄京師,九門皆晝閉。
於是庶吉士劉公之綸、金公聲之知事急,遂言甫於朝。愍帝招致便殿,勞以溫旨,甫感泣,叩首殿俯下,呼曰:「臣不才,願意思自救。」
遂立授劉公為協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為參軍,而甫為京營副總兵,然實無兵予甫,聽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窶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術,又長於洞鍵用車,卒不能辦。
方擇日部署其眾,未暇戰也。當是時,權貴人俱不習兵,與劉公、金公數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謀先委之當敵,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戰,而會武經略桂敗歿於安定門外。
滿桂者,故大同總兵官,宿將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師,愍帝方倚重之。既敗,京師震恐。
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眾縋城出,未至蘆溝橋,眾竄亡略盡。甫親捕戰,中飛矢數十,遂見殺。
於是權貴人爭咎甫,而譏劉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歸,竟無理甫死者。
距甫死數日,劉公復八路出師,趨遵化,獨率麾下營娘娘山,遇伏發,督將士殊死戰,逾一攜顫歷晝夜,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選自《堯峰文鈔》卷三十四,有刪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戲。
② 瘞(yì):埋葬 ③ 窶(jǜ):貧窮。 附文言文翻譯 申甫,雲南人,以抑強扶弱為己任,有口才。
做童生的時候,曾經用繩子拴著一隻老鼠在路上玩兒。有一位道人經過這里,教申甫做游戲。
於是那位道人讓他拾起路邊的瓦片石塊,在地上按照四個方向擺放完畢,然後將老鼠放入其中,老鼠多次奔散突逃都不能逃出來。不久那道人又引來一隻狐狸,那隻狐狸想要抓住那隻老鼠,但是那隻狐狸也終於不能進入陣中,狐狸和老鼠相互對峙了很久。
那道人就靠前附耳對申甫說:「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八陣圖』,小子也想學嗎?」申甫當時年齡還很小,不明白他話中的意思,就回答說:「我不願意學這個。」那道人就離開了。
明代天啟初年,申甫那是正做和尚研究佛學,往來於河南、山東之間,在佛學方面沒有什麼心得。申甫進入嵩山,又遇到了過去小孩子時見到的道人,向他請求學習那本領,用對待師長的禮節侍奉他。
那道人臨離開他的時候,給他留下了一卷書,就分別離開了,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裡。申甫打開看那捲書,發現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言及車戰的部分特別詳細。
申甫就留在了嵩山中,學習一年多,從此也不再鑽研佛學了。 後來把那捲書埋藏在嵩山下,自己出山來到潁州,寄居在潁州人劉廷傳老先生的家裡。
劉老先生,是原先潁州有名的大俠,門下的食客有幾百人,都喜歡談論兵法,然而沒有一個人趕得上申甫。劉老先生出資讓申甫到京城。
申甫多次憑他的法術拜謁諸位公卿大臣,常常不被信任接納。愍帝即位後,北兵從大安口入侵,迅速逼近京城,京城九門白天都緊閉不開。
在這種情況下,庶吉士劉之綸先生、金聲先生知道形勢緊急,就向朝廷推薦了申甫。愍帝在便殿召見了申甫,用溫和懇切的詔諭慰問他,申甫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在殿前的台階下面叩頭謝恩,喊道:「我不成器,沒有特別的才能,希望用自己的生命來報效皇恩。」
於是皇帝立刻任命劉公為協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憑御史的身份做參軍,而申甫做京營副總兵,然而實在沒有兵士派給申甫,只能下命聽任他自己召募兵士。過了三天,招募的士卒逐漸集合起來,都是市井中不懂得執持與使用兵器的貧窮人家的子弟,而申甫所傳授的法術,又以用車為主,倉猝不能夠訓練好。
申甫正等著選定日期部署他的部屬,還沒來得及參戰呢。在這個時候,朝中權貴重臣都不習練兵法,與劉公和金公屢屢意見相左,又忌妒申甫憑一介布衣的身份被破格啟用,就商議先讓他們對敵,於是他們日夜下達調兵的憑證,催促申甫,讓他出戰,而這時候正好遇上經略滿桂在安定門外兵敗被殺。
滿桂是原大同總兵官,是著名的老將,因為被調派趕來馳援護駕來到京城,愍帝正倚重他。他打敗以後,整個京城都非常震驚恐懼。
申甫不得已,為之痛哭,於是在夜裡帶領他的部屬由城上順著繩索而下出城,還未走到蘆溝橋,他的部屬已經差不多逃跑光了。申甫親自與敵兵肉搏,被數十支飛箭射中,於是被殺掉了。
在這種情況下朝中的權貴大臣爭相指責申甫,並且譏諷劉公和金公不能知人善任。等到北兵撤兵回師的時候,竟然沒有理會申甫之死的人。
距離申甫死去幾天以後,劉公又率領八路。
3. 翻譯汪藻的《郭永傳》,(文言文)
郭永學識淵博,廣泛地通曉古今世事,有了錢就去買書來讀,家中藏書有萬余卷之多,能依據事情寫文章,都可以把它寫下來,並不追求別人知道。
見到古代那些樹立名聲、節操的人,沒有不感到慨然嘆息的,合起書本,整日如此,並且特別仰慕顏真卿的為人。喜歡當面指責人的過錯,不會在背面說別人的壞話;聽到別人有細小的善舉,一定贊嘆不已,稱自己比不上人家。
杜充任大名太守時,名望很高,郭永曾經謀劃了數條計策來拜見他,後來有一天問他對計策的看法,杜充說:「還沒有讀。」郭永數落他說:「人有志向卻沒有才學,喜好名聲卻丟掉了實學,驕傲自負而得的虛名,用這來擔當大任,很少有不失敗的,您足以擔當治理的重任嗎?」杜充十分慚愧。
靖康元年冬天,金人再次進犯京師,內外阻絕,有人把兩宮被擄的消息告訴郭永,郭永伏地號哭。家人帶他回家後,他絕食數日,後聽說大元帥府的文書到了,才勉強吃了一頓飯,他的忠孝原來都出於他的本性。
4. 文言文翻譯
方法指導(一)遵循三條原則:1、信:要使譯文准確無誤,忠實原文意思,如實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
2、達:就是要通順暢達,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3、雅:就是 指譯文要優美自然,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二)堅持四個步驟:1、審:看清文句中的關鍵詞語和重要的語法現象,如省略、倒裝、活用等。2、切:以詞為單位把句子切開,然後用下面介紹的六種方法逐一加以解釋。
3、連:再把解釋好的詞義按照現代的漢語習慣連綴成一個語義通暢的句子。4、謄:翻譯完畢,帶回原文,仔細檢查,謄上卷子;要注意字跡工整,筆畫清晰,不寫錯別字。
(三)熟悉六種方法: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詞語,以及專有名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書名等都可以保留下來,沒有必要作變動。例1、日待哺於東南之轉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08全國卷Ⅰ)譯文:每天等著吃從東南地區運來的軍糧,浙地人民已經睏乏,要解救這一患難不如屯田。2、對——將已由單音節發展成雙音節的詞對譯出來。
對譯時主要有下面兩種情況:(1)在原來的單音詞前面或者後面加一個同義詞或者近義詞,合成一個雙音詞(原來的詞語作為語素之一)。例如:不可黨邪陷正以求苟免。
(04湖北卷)譯文:不能用阿附邪惡、陷害忠正的手段達到免禍的目的。(2)換為完全不同的另一個詞。
例如:吾但使國家無逋賦,吾職盡矣,不能復念爾民也。(07江西卷)譯文:我只要使國家沒有人拖欠賦稅,我的責職就盡到了,不能再考慮你們百姓了。
3、拆——文言中有兩個單音詞,在白話文中恰好有一個雙音詞,對這類詞語,需要拆成兩個單音詞來翻譯,而不能用白話中雙音詞的詞義去翻譯。例如:如古語裡面的『是非』應該翻譯成:「這不是」,「設備」應該翻譯成「設置防備」。
4、增——增補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詞語活用後的新增內容。(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補出來。
例如:游學青、徐、並、冀之間,與交友者多異之。(07上海卷)譯文:仲長統在青州、徐州、並州、冀州一帶游歷求學,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認為他與眾不同。
(2)詞類發生活用時候,必須根據活用的類型增補有關活用後的新增內容。例如:郭異之,持以白王。
(07廣東卷)譯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著紙來告訴王生。5、刪——文言文中的一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或者為語氣助詞,或者表示停頓,或者是湊足音節,或者起連接作用,在翻譯時候可以刪去,而不必硬譯。
例如:蓋忠臣執義(07全國卷Ⅰ)譯文:忠臣堅持道義。6、調——把文言文中的倒裝句子調整過來,使之符合現代語法的習慣。
例如:門前植槐一株,枝葉扶疏,時作麋哺餓者於其下。(07湖北卷)譯文:家門前種有一株槐樹,枝葉繁茂,他時常在樹下煮粥給那些飢民吃。
(四)關注七個重點從近幾年的文言文主觀翻譯題來看,考查的是對全句的理解,但命題人選擇文句是獨具慧眼的。他們往往會選擇那些有重要語法現象的文句讓考生翻譯,同時也將其列為高考閱卷的采分點,因此,考生必須特別注意這些采分點。
在答題時,我們除了把握句子翻譯「信、達、雅」的要求,掌握「留、對、拆、增、刪、調」等六種翻譯方法外,還需注意以下七個關注點:1、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象,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題專家特別關注的一項內容。因此,我們在翻譯文言文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把握,仔細辨別。
詞類活用主要包括名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等。我們在翻譯文言文遇到含有詞類活用的句子時,一定要先判斷出詞類活用的類型,然後據此推斷其意義。
例1: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08全國卷Ⅰ)譯文:兄長為國君時就用國君禮對待他,自己為國君時用兄長禮對待他就可以了。
例2:兄曰:「無論弟不能樵,縱或能之,且猶不可。」於是速歸之。
(08山東卷)譯文:哥哥說:「且不說弟弟不能砍柴,縱使能砍柴,還是不能去做。」於是讓張誠趕快回家。
(關鍵點:「無論」(兩個單音詞)「樵」(名作動)「歸」(使動))例3:李由此以武名,遨遊南北,罔有其對。(05湖北卷)譯文:李超從此憑武技聞名,走遍南北,沒有他的對手。
例4: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06湖北卷)譯文:吃飯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沒有吃的就無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糧食,父親和兒子就不能保全。
【解析】:「粒」活用為動詞,吃糧食。2、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許多特殊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等。
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題老師看重。要想能夠准確翻譯此類句子,就必須能夠譯出其句式特徵;否則就極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1.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判斷句](08浙江卷)譯文:(顧)況,是吳地人氏,自恃有才華,很少有他推薦認可的詩文(或詩人)。
解說:無語言標志的判斷句。例2.近日之事,釁難將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
[賓語前置句](08全國卷Ⅱ)譯文:近日的事,禍端將要釀成,幸虧陛下英明果斷,因而嚴懲了罪人。解說:結構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