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數學手抄報
1.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集錦
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學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1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2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3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4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5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6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7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8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9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10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11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內容1:
最近,我們學習了圓柱、圓錐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式。我認真學習了課內知識,並做了一些課外練習鞏固所學知識。綜合學習和練習情況,我對相關知識進行了總結和歸納:此方面的考好主要有一線六個方面:
一是卷。就是把一個長方形形狀的紙捲成圓柱的形狀,然後算圓柱的最大體積。例如:一個長12,56米、寬9。42米的長方形,捲成一個圓柱,重疊部分忽略不計,求圓柱的最大體積。這種題目有兩種可能,以長為圓形或以寬為圓形。因此,要把這兩種可能都算出來,然後比較。這種題目要注意的是:必須看清楚是用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捲成圓形。
二是轉。就是把一個長方形的紙,延一條邊旋轉3600,求所得形狀的體積或面積。舉個例子:一個長方形長8厘米,寬5厘米,以長為軸旋轉一周,算得到的形狀的體積。一個長方形的紙,旋轉一周得到的形狀是圓柱體,然後利用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就能得到答案。這種題目要注意是用什麼形狀的紙旋轉的。
三是削。就是一種形狀的物體,按一定規則消除一些部分,計算剩下形狀的體積或表面積,這種題目要注意的是:要把所有的可能全部計算出來,不能偷懶只計算一種。
四是鑄。就是把一種形狀的物體融化成液體,然後重新澆鑄成另一個形狀的物體。這種題目要抓住形狀雖然變化,但體積不會這一關鍵點來考慮。
五是增。就是在一種形狀上再繼續增加一種形狀。這種題目路要注意增加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六是切。就是吧把一種形狀切成幾段,然後告訴你增加了什麼,增加了多少,讓你計算原理的,這種題目要看清楚是怎麼切的,切了以後有什麼變化,面積如何增加,等等。
以上是我對近期學習內容的總結和思考,大家說數學是不是很神秘而又充滿趣味呢?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內容2:
今年春節前,我們回了外婆家鄉——電白。那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周圍都是山,還有一個大水庫。這里的人們都是吃自己種的菜。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大塊的菜地。
這天我們讓外婆帶我們去看看她的菜地。我們來到田裡,一眼望去,綠油油一片映入我的眼簾,就像一塊塊毫無瑕疵的碧玉。慢慢看去,地里種的是各種各樣的蔬菜。突然,外婆問我:「羨欣,我要你算一算這塊田的面積,這塊田是梯形的,上底是9米。下底是14米,高是下底的二分之一,那麼這個田的面積是多大?」我想剛好可以利用這學期的'知識: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然後先算高:14÷2=7(米),接著按梯形的公式來計算:(9+14)×7÷2=80。5(平方米),最後等於80。5平方米,於是我回答外婆:「這塊田有80。5平方米。」外婆說:「嗯,沒錯,那你再算一算如果這塊田種的是大白菜,每顆菜佔地面積是225平方厘米,這一塊地共能種多少棵白菜?」我靈機一動:把225平方厘米化成0。0225平方米。然後80。5÷0。0225≈3577(棵)。外婆欣慰的說:「嗯,不錯,不錯,看來你數學學的不錯,要知道,在生活中數學可是有很大用處的。」我笑著點點頭。
在生活中處處都會用到數學,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數學。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內容3:
今天在數學的課本中看見了一道題「生活中的數學題」。題目是:「我們國家大約13億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1角錢,如果這樣的話,我國全國就節約了約1300萬元了。如果小學生從一年級到大學大約要節約1萬幾千元錢了,那麼這筆錢可以供給1805位失學沒錢上學的小朋友,把這筆錢給那些人,那豈不是很好嗎!」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來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為我想了想:如果這大約13億的人口,都浪費了1滴水,那麼一共約浪費13億滴水了,那麼大家想一想13億滴水大約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個小實驗:在水龍頭下面滴1000滴水,用稱稱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動筆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噸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個月用了一噸水計算的話,那麼260噸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問我父親:「1噸水能夠發多少度的電?」父親說:「1噸水能發100度的電。」那也就是說260噸的水可以發26000度的電了。
哇!我一下子驚呆了,260噸水竟然可以發揮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們現在要節約所有的水,不要浪費掉一滴滴的水了,我們要養成節約這個好習慣,不能再浪費了。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內容4:
下午父親從順德回來了,吃過晚飯,父親說:「飛飛,我來考考你數學,好不好?」我拍著胸脯說:「沒問題 !」父親說:「這個月我漲工資了,我比你媽工資高,我倆的月工資加起來是3500元,月工資差是300元,你說我一個月拿多少工資?」 聽了父親的話,我動手在紙上畫出了線段圖幫助我理解,
我很快算出了答案,並且告訴父親。首先把母親的工資看作和父親同樣多,那麼父親、母親的月工資一共是3500+300=3800(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父親的月工資。就是3800/2=1900(元)。
父親聽了,滿意地直點頭。這時,正在做飯的母親對我說:「你還有其它方法嗎?」我靜下心來再次觀察、思考,我發現此題關鍵是找出以誰作標準的問題,標准不同,方法也就不同。於是,我有了第二種方法:「就是以母親的工資作標准,假設父親和母親的工資同樣多,那麼倆人的月工資和就是3500-300)=3200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母親的月工資最後加上父親比母親多的300元,就是父親的月工資啦,也就是3200/2+300=1900(元),對不對?」父親聽了,滿意的點點頭,「看來奧數班沒白上嘛!哈哈!」父親還表揚了我,都是數學幫了我忙呀!
;2. 6年級下冊數學手抄報
在學校, 手抄報 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下面是我網路整理的6年級下冊 數學手抄報 資料以供大家閱讀。
6年級下冊數學手抄報資料(一)數學 故事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說:“靈感,也就是人在科學或藝術創作中的高潮,突然出現的、瞬時即逝的短暫思維過程.”唯物論者也承認靈感,但它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或培養出來的一種不同常人的高效率、大跨度創造性思維的表現.靈感是緊張的創造性活動和長期艱苦勞動的結果.
數學靈感是人腦對數學對象結構關系的一種突發性的領悟.在解答數學難題時,通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盡管從多角度、用各種 方法 去進行探索,但百思不得其解.可正在“山窮水盡疑無路”之際,靈感出現了,從而創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的境界.
靈感與創造思維、靈感與數學發現究竟有何聯系?我們可看看下面幾位數學家的數學靈感與數學發現的情況.
法國數學家笛卡兒,早就有把相互獨立的代數與幾何結合起來的願望,經過長時期的思考,但未找到合適的方法.1619年隨軍服務時他仍在思考.11月9日,在多瑙河畔的諾伊堡,他幾天來整日沉迷在思考之中而不得其解,入睡後連作數夢,夢中迷迷糊糊地想到引入直角坐標系的方法.第二天,也即是11月10日清晨,醒後立即將夢中所得加以整理,終於創造了解析幾何學,笛卡爾獲得了成功,但他醞釀時間為1617~1619年,約為兩年的時間.
法國著名數學家龐加萊在談到他發現富克斯函數的變換方法時回憶說:“1880年有一次我離開當時居住的卡昂去作一次由礦業學校主辦的地質考察旅行.旅途的奔波使我忘掉了我的數學工作,抵達庫特塞斯後,我們乘公共馬車到各處去轉轉,正當我跨上踏板的瞬間,腦子里突然出現了一個想法,即我曾用來定義富克斯函數的諸變換跟非歐幾何中的諸變換是一致的.”龐加萊回到住址後,馬上把這一結果加以證明.這是在長時間緊張工作之後,思想放鬆時靈感的突然閃現,是經過了約一年時間的苦思之後才獲得成功的.
被稱為數學王子的高斯為證明某一算術定理,曾苦思冥想達兩年之久,後來突然得到一個想法,使他獲得成功.高斯回憶說:“終於在兩天前我成功了……像閃電一樣,謎一下解開了.我自己也說不清楚是什麼導線把原先的知識和我成功的東西連接起來.”盡管解開這個謎的想法是突然來的,但高斯本人經過兩年的艱苦努力才為這個成功的到來做好了准備.
由以上對三位數學家數學靈感的出現而導致數學發現的描述,可以看出這種在長時期持續勞動後的某時刻出現的“突然領悟”是一種非邏輯的高層次的創造活動,亦即靈感思維活動.
靈感是不能靠偶然的機遇、守株待兔式的消極等待可以得到的.必須是執著追求、鍥而不舍、百折不撓,才能有成功的一天.所謂“觸景生情”“靈機一動”“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都是經過長期堅持不懈地創造性勞動而“偶然得之”的.巴斯加說:“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恰恰道出了此中的真諦.
6年級下冊數學手抄報資料(二)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蘇金壇人,國際數學大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1]他為中國數學的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華羅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領域是解析數論,他在解析數論方面的成就尤其廣為人知,國際間頗具盛名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即華羅庚開創的學派,該學派對於質數分布問題與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他在多復變函數論、矩陣幾何學方面的卓越貢獻,更是影響到了世界數學的發展。也有國際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國學派”,華羅庚先生在多復變函數論,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領先西方數學界10多年,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華裔數學家丘成桐高度稱贊。華羅庚先生是難以比擬的天才。
著名數學家勞埃爾·熊飛兒德說:“他的研究范圍之廣,堪稱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數學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響的人也許比受歷史上任何數學家直接影響的人都多”,“華羅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數學家卓越的價值。”
哈貝斯坦:“華羅庚是他這個時代的國際領袖數學家之一。”
克拉達:“華羅庚形成中國數學。”
美國數論學家萊麥爾說:“華羅庚有抓住別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議的能力,並能准確地指出這些結果可以改進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廣泛閱讀並掌握了20世紀數論的所有制高點,他的主要興趣是改進整個領域,他試圖推廣他所遇到的每一個結果。”
丘成桐:“……先生起江南,讀書清華。浮四海,從哈代,訪俄師,游美國。創新求變,會意相得。堆壘素數,復變多元。雅篇艷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瀾於即倒,成一家之言,卓爾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王元先生說,從數學領域來說,大致分為兩個:一個是分析,一個是代數。絕大多數的數學家一般只在其中一個領域里做出貢獻,比如我自己,就是在分析方面;但華羅庚卻在兩方面都有很大的貢獻。另外一方面,數學又分成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華羅庚也是同時在這兩方面都有很大貢獻。
吳耀祖:“華先生天賦豐厚,多才好學,學通中外,史匯古今,見識淵博,論著充棟。他的生平工作和貢獻,比比顯示於他經歷步過的廣泛數學領域中,皆於可深入處即深入探雋,可淺出的即淺明清澈,能推廣的即面面推廣,能抽象的即悠然抽象……”
“我沒有元老他們這么幸運,能夠成為華老的入室弟子”,在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楊樂看來,沒有成為華老正式的徒弟是一生的遺憾,“但在數學研究的道路上,華老確實深深地影響著我”。
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著文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院士”。
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6年級下冊數學手抄報資料(三)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漢族,福建福州人, 1953年廈門大學數學系 畢業 ,中國著名數學家,是國際著名數學家。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齒不清,被拒絕上講台授課,只可批改作業。後被“停職回鄉養病”,調回廈門大學任資料員,同時研究數論,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尖端技術、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等問題也作了研究。
1956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1980年當選中科院物理學數學部委員(現在的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安德烈·韋伊(André 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先生做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危險,但是一旦成功,必定影響世人。”
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貴陽民族學院、河南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校教授,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數學季刊》主編等職。
發表研究論文 25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
主要著作
《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 、《數學趣味談》、《 組合數學》、《哥德巴赫猜想》
榮譽職位
陳景潤在解析數論的研究領域取得多項重大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多項獎勵。
任第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看了6年級下冊數學手抄報的人還看:
1. 6年級數學手抄報圖片大全
2. 6年級數學手抄報圖片
3. 6年級數學手抄報大全
4. 6年級數學手抄報圖
5. 6年級數學手抄報內容
6. 六年級數學手抄報精選
7. 數學手抄報版面設計圖六年級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6年級下冊數學手抄報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