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天才兒童
① 還記得神童陶哲軒嗎8歲高考760分,智商超愛因斯坦,如今怎樣
愛因斯坦大概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科學家之一了,雖然達芬奇是公認的世界第一聰明人,愛因斯坦的名氣卻遠遠大於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讓他名聲大噪,他發現的E=MC2被稱為最簡潔美麗的公式之一,他的「死敵」無一不是科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包括特斯拉和愛迪生。
在愛因斯坦死後,科學家保存了他的大腦並且進行解剖研究,試圖搞清楚是什麼令他的大腦如此與眾不同。
我們常常會用「像愛因斯坦一樣聰明」來形容優秀的孩子,數學天才陶哲軒就是這么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的智商高達230,一般人的平均智商是100,愛因斯坦的智商在165左右,陶哲軒的智商比愛因斯坦還要高出65左右!據統計,這樣高的智商百萬人中才會出現一個,陶哲軒是何許人也?
其次陶哲軒本人的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許多人只看到他聰明的大腦,他230的智商,但是看不見他成功背後的努力。陶哲軒曾經說過,要學好數學有三個階段要走,第一階段你會得到一個數學想法,來自你的經驗和直覺,在這個階段,天賦是非常重要的。
到了第二階段你會被形式主義指導什麼是正確和錯誤的處理方式,這是一個重要的剔除錯誤直覺的階段,但是如果你沒有經過大量訓練,你得到的是「垃圾結論」,好的直覺和形式化的訓練同樣重要。
一旦你到達了形式階段,你才可以進入第三個後嚴謹階段,去完成你的想法的論證的細節部分。他正是在一次一次的思維訓練和驗證中,得出了最後正確的那些答案。
我們雖然沒有百萬人里挑一的智商,但是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無論是在教育孩子方面,還是自己苦學上都能獲得非常好的激勵與啟發。
② 數學天才高斯的故事
C.F. Gauss是 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他有數學王子的美譽,並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同享盛名。
高斯[1](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生於不倫瑞克,卒於哥廷根,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 高斯1777年4月30日生於不倫瑞克的一個工匠家庭,1855年2月23日卒於哥廷根。幼時家境貧困,但聰敏異常,受一貴族資助才進學校受教育。1795~1798年在哥廷根大學學習,1798年轉入黑爾姆施泰特大學,翌年因證明代數基本定理獲博士學位。從1807年起擔任格丁根大學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長直至逝世。 高斯的成就遍及數學的各個領域,在數論、非歐幾何、微分幾何、超幾何級數、復變函數論以及橢圓函數論等方面均有開創性貢獻。他十分注重數學的應用,並且在對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磁學的研究中也偏重於用數學方法進行研究。 1792年,15歲的高斯進入Braunschweig學院。在那裡,高斯開始對高等數學作研究。獨立發現了二項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數論上的「二次互反律」(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質數分布定理」(prime numer theorem)、及「算術幾何平均」(arithmetic-geometric mean)。 1795年高斯進入哥廷根大學。1796年,19歲的高斯得到了一個數學史上極重要的結果,就是《正十七邊形尺規作圖之理論與方法》。5年以後,高斯又證明了形如"Fermat素數"邊數的正多邊形可以由尺規作出。 1855年2月23日清晨,高斯於睡夢中去世。
③ 智商超愛因斯坦,8歲高考得760分的陶哲軒後來怎樣了
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對於出身社會底層人員來說,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方式。一般家庭都是供自己孩子去讀書,然後得文憑在社會進得好單位,或者獲得知識有技術有能力,能夠在社會上更好生存。
所以,讀書一般都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方式。這里就有一個華裔數學神童,由於父母的家庭教育有方,教育孩子科學學習方法,最終培養他成為頂尖的數學家。
陶哲軒一直都是不斷努力,不斷進取。有人把陶哲軒比喻為數學界的莫扎特,贊譽他才華橫溢,也能以自己方法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堪稱當代世界最出色的數學家。
在收獲事業成功事業,陶哲軒還享受愛情的美滿。陶哲軒遇到了自己生命的摯愛,一位韓裔的工程師勞拉,比陶哲軒還要小三歲。剛開始,勞拉也是陶哲軒的一名學生,後來兩人相愛並且結婚生子了。
從陶哲軒的經歷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陶哲軒能享有傑出的成績,與童年時期所有時間都沉浸在學習之中有很大關系。同時,父母教育他勞逸結合,教育他不斷進取,才能使他不淪為方仲永,成為世界著名的數學家。
④ 45年追蹤研究:如何培養那些「最強大腦」
小友說:《最強大腦》的口號「你的天賦就是人類的財富」激發了我們對天才兒童培養的思考。面對天賦異稟的天才兒童,我們該如何培養他們的天賦,使其為社會做出貢獻,避免像王安石筆下的仲永那樣「泯然眾人矣」呢?讓我們聽聽從事天才兒童發展研究的專家們的觀點。
早在1968年,茱莉安·斯坦尼教授遇到了一個12歲數學天才,名叫約翰夫·貝特斯。斯坦尼教授將貝特斯介紹給計算機導師,並為他安排了計算機科學課程。貝特斯不僅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成人班級中成績優異,還能教授研究生FORTRAN編程語言。斯坦尼教授通過測試發現貝特斯的潛力遠超同齡人,甚至能與16-18歲的學生相媲美。
斯坦尼教授為貝特斯尋找能提供高等數學和科學課程的高中,但結果並不理想。最終,斯坦尼教授說服了一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院長,破格錄取了13歲的貝特斯,成為大學生。斯坦尼教授親切地稱貝特斯為「數學天才少年研究」(SMPY)中的「頭號學生」,這項研究為天才兒童的發現和獲取教育系統支持提供了新的方式。
經過45年的追蹤研究,SMPY項目收集了5000個天才兒童的職業發展和人生成就數據,其中許多人成為了科學領域的佼佼者。研究結果和數據產生了超過400篇論文和多本書籍,為STEM領域天才的發現和培養提供了關鍵指導。
卡米拉·本博教授表示,茱莉安·斯坦尼不僅關注天才兒童的發現,更致力於開發他們的智力,使他們能夠改變世界。她認為,天才兒童的早期認知能力對成功的影響比環境因素更大。隨著SMPY研究的深入,斯坦尼教授發現,天才兒童的教育方式和普通兒童不同,需要量身定製的教育計劃。
在SMPY研究的推動下,一些天才兒童在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領域得到早期發掘和培養,如先鋒數學家陶哲軒、萊哈德·吳,以及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音樂人Lady Gaga等。
研究數據表明,早期認知能力高的孩子更有可能在科學、學術、企業高管、聯邦法官、參議員或億萬富翁等職業上取得成功。這與傳統的「天道酬勤」觀念不同,強調早期智力潛能對成功的重要性。
然而,天才兒童的培養並非一帆風順。一些關注點集中在預測未來最強者的選拔過程中,可能導致被測試兒童的動力受損。同時,不同地區對天才兒童的關注程度不均衡,這引發了對教育公平性的討論。
斯坦尼教授最初受劉易斯·特爾曼的天才遺傳學研究啟發,採用學習能力傾向測驗(SAT)來測試天才少年的分析推理能力。SAT測試不僅適用於12到14歲的兒童,還用於評估他們的數學和科學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斯坦尼教授開始關注特定認知能力、興趣和其他因素的評估,而非一般智力。
通過SMPY研究,教育工作者得以發現並培養天才兒童。然而,世界不同地區對這部分孩子的關注程度存在差異。中東和東亞地區對STEM學霸給予了更多關注,而歐洲國家則更關注教育的包容性。中國啟動了全國人才發展計劃,支持和引導天才學生向科學科技及其他高需求領域發展。
教育學者和家長普遍認為,讓天才兒童跳級可以促進他們的成長和發展。跳級不僅有助於天才兒童在學術和職業領域取得更高成就,如發表更多學術論文、獲得專利權和獲得STEM領域博士學位,而且對他們的社會和情感發展也有益處。適度的調整,如提供更具挑戰性的學習資料,也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然而,天才和成就的關系並非完全由智力決定。動機、性格因素、勤奮程度和其他個人品質也起著重要作用。教育研究者普遍認為,「加速成長」對大多數天才兒童的全面發展是有益的。
通過SMPY研究,我們了解到了如何識別天才兒童並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然而,天才教育專家認為,教育系統仍需開放更多通道,以識別和培養這個國家中的聰明人才。天才兒童的培養需要特別的關注和鼓勵,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
隨著SMPY項目對天才兒童的持續追蹤和研究,我們逐漸認識到天才兒童需要的不僅是發現,更需要量身定製的教育計劃和支持。這些天才學生將為解決未來的社會問題,如醫療健康、氣候變化、恐怖主義、能源問題等做出巨大貢獻。他們將成為未來的改變者,我們相信他們一定能夠解決這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