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大解讀

語文大解讀

發布時間: 2025-04-28 18:09:55

A. 如何解讀小學語文文本

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效的閱讀教學的基礎與前提,決定著學生對文本的感知、理解與體悟。文本是作者與讀者溝通的唯一橋梁,真正做到正確解讀、深入研讀文本,是我們把握作者情感與理念的的最終目標。那麼,我們究竟該從何著手,走近作者的文字,進而走進作者的內心呢?
一、仔細琢磨語言特點

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根,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從「語言」這個根上長出來的樹。語文老師必須時時想著自己在教語文,時時想著從文本中尋找有獨特精妙的語言表達,引領學生反復揣摩,領悟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就語文教學來說,選擇與切入文本閱讀的角度,是整體把握文本的關鍵所在。如果把教材內容當作教學內容,一堂課從文章的開頭到結尾,從文本的「可講處」到「可衍生出」,大大小小提出很多問題,東碰一下,西摸一把,就會造成學生體驗與理解的浮光掠影。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點」——關鍵的詞語或句子。在正確把握文本的基礎上,教師要從教材中尋找出一個切入點,通過精心設計,突破一點,可以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地投身到教學過程之中。
(一)解讀關鍵字。

比如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我們可以抓住課題中的一個「游」字,引導孩子質疑:「魚為什麼會游到紙上呀?」「魚是怎麼游到紙上的呢?」學生帶著疑問默讀課文,找到兩個關鍵的句子:「魚游到了心裡」和「魚游到了紙上」。他們還弄清了這兩者的關系是先與後、因與果的關系。我們可以通過換字的方法理解「魚游到了心裡」中的「游」字就是「印、刻、烙、留……」的意思,「魚游到了心裡」就是魚的靜態和魚的動態已經深深地印在了青年的心裡,就是「胸有成魚」的境界。這個「游」字,贊頌的是青年從春到冬的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看魚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刻畫出青年看魚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的形象。而「魚游到了紙上」中的「游」就是「畫」的意思。作者為什麼不用「畫」而用「游」呢?一個「游」字,就令我們產生無限的遐想——金魚萬千的形態和生動的姿態;一個「游」字,金魚和青年的形象就躍然紙上、栩栩如生了。難怪古人有「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的執著追求和「推敲」的千古佳話。作為語文教師,在研究教材的時候既要做到「字斟句酌」,還要努力引導學生用字用詞准確、簡潔和生動。

(二)解讀關鍵詞。

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時,就可以抓住 「了不起」這個詞,引導學生去體會感悟文章中 「父」的偉大,「子」的勇敢、無私。在教學老舍先生的《貓》一課時,古怪一詞是含有貶義的,那麼,在文本中老舍先生是用古怪表達他對貓的討厭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的1-3自然段,發現課文中雖然沒有明確的表達作者內心情感的詞句,可是也不難體會到作者對貓的情感傾向。比如,作者贊貓「有時候很乖」,誇貓捕鼠的時候「多麼盡職」。並詳細描摹貓動作的「溫柔可親」和叫聲的「豐富多腔」。細讀課文,聰明的學生發現作者其實十分喜歡貓,因為他把貓印在稿紙上的泥腳印比喻為漂亮的小梅花;還能從貓毫無意義的叫聲中聽出「長短不一、粗細各異、變化多段」和「咕嚕咕嚕地給自己解悶」……作者經常都在關注貓,難道這不是因為喜歡它嗎?

(三)解讀關鍵句。在教學《釣魚的啟示》一課時,抓住文中一句往往被許多老師認為簡單而忽視的「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十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去領悟文章所蘊含的「誠實」思想內容。又如王崧舟老師在教學魯教版五上冊《草船借箭》一文時,慧眼獨具地開發出了諸葛亮的「三笑」,從而使學生從一個「笑」字就領悟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課文精髓。所以只有抓准了教材的突破口,才能更好地整體把握教材;如果不能抓住突破口,就不可能分析好教材,更不能從「整體」把握教材,抓住教材的「神」。而且教材重點和難點的確定,分析課文應咬准不放的關鍵詞句的提煉,以及板書的設計等等,都是基於這個「神」的。

二、多層次、多角度解讀文本

(一)要了解語言背景

文本解讀必須對作者的情況進行了解,才能准確把握作品。如《落花生》一課引導學生感悟課文重點句「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時,由於教師沒有很好地了解文本的時代背景,出現了看似熱鬧,實則無意義甚至誤導學生的現象。生:老師,我覺得作者的想法太落後了。師:噢?你是個很有見地的孩子,能說說你的獨特感悟嗎?生:像蘋果和石榴那樣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人,我覺得他們既好看又實用,比「花生」那樣的人更好!老師眼睛一亮,表揚說:「你的見解真獨特。同學們,你們的看法呢?」生1:外表不好看,用人單位不歡迎,找工作困難。生2:像花生一樣深深地埋在地下,沒有表現的機會。生3:外表好看也是一種用處,起碼讓別人看了「賞心悅目」。師總結:「你們真了不起,一個個見解獨特,值得肯定。」
作者許地山筆名「落花生」,剛好與文本題目一致,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這是作者以物自喻,彰顯自己做人的態度。再聯系那個時代水深火熱的中國,有多少仁人志士和先生(落花生)一樣,為大義、為祖國、為社會「藏而不露,只求奉獻,不求索取」啊,哪怕這索取的僅僅是旁人因看見「體面」而產生的「愛慕之心」。如果教師對文本的作者、創作背景等都有全面的了解,就能根據課堂上學生的質疑,進行恰如其分的引導,師:同學們,其實花生那樣的人就是作者那樣的人!讓我們先來看看作者是怎樣的人吧!(簡介作者生平)師:(質疑)在作者的心裡,和講體面相比,更重要的是什麼?(是教書育人,是為抗日救國奔走呼號,是開展各項教育工作,是為發動更多的人參與救國……)師:是呀,和這一切相比,講體面已經變得微不足道了。再讀讀這個句子,你們覺得和蘋果、石榴、桃子相比,誰更可敬呢?相信此時沒有學生再會為花生雖實用但不好看而遺憾,相反,會為落花生的藏而不露,只求奉獻而自豪,為作者的不求索取,但求奉獻而敬佩。
(二)解讀文章題目。
文章的題目往往與文本的內容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有些標題常常是已經告訴或暗示了文章的內容、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看法及傾向性。抓住了文章的題目,從題目入手,可以通過題目大致推測一下文本的內容,這樣就能較快地進入文本的內容解讀,為深層次的解讀奠定良好的基礎。如魯教版三下冊第七單元,這組教材是以「認准目標,不懈努力」為主題,仔細觀察,發現《全神貫注》、《魚游到了紙上》,這兩篇課文的題目就揭示了人物精神。文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只要我們注意了它,我們就或把握了文章所述之事或是抓住了文章行文線索、或是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是明確了文章的主要人物等等。這無疑對我們整體把握文章大有禆益。

(三)以孩子的角色體驗文本

閱讀文本,讀者就會從中獲得信息,接受情感感染和人文熏陶。每一個人的知識、閱歷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所以每一個人與文本對話時都會產生不同的體驗。小學生處於六到十二歲這一年齡段,他們與我們這些成人,無論是在知識結構,還是在生活閱歷等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差距。而我們在解讀文本時,如果一味地用成人的思維去體驗文本,往往會把課文讀得太深。

如《生命 生命》這一文本,如果用我們成人的思維去解讀,除了能體會到作者分別從動物、植物、人類這三個不同的方面談到了生命現象,從而分別從強烈的求生欲、頑強的生命力、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等角度強化了生命的價值這個主題,還能體會到這三個例子是有關系的,前兩個關於飛蛾和香瓜子的例子說明了它們是不能主宰生命的,只有我們人類才能主宰生命。但是,如果讓他們體會第二層就有點拔高了。因此,從孩子的思維角度考慮,我們應重點引領孩子體會第一層。同時,我們也只有用孩子的思維去體驗文本,才能更切實地體會到,哪些會是學生在解讀文本時最容易出現的疑問。真正把握好這一點,我們才會從學生實際出發去設計問題,所提的問題也才會更加貼近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

我們要達到對文本進行深入而獨到的解讀,必然要熟悉文本、直面文本、回歸文本,通過文字與作者進行真正的心靈層面的溝通與交流,真正做到走進作者的心與靈魂,與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讓語文課堂充滿自己的個性和色彩!

B. 高一語文《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解讀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通訊,屬 報告 文學范疇。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 高一語文 《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解讀,希望對你有幫助。

《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解讀

新華社酒泉10月16日電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陽暉映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聳入雲天的發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號飛船內,楊利偉——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正靜候著一個舉國關注的時刻。

上午9時整,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巨型運載火箭噴射出一團橘紅色的烈焰,托舉著載人飛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開頭三段是本文的導語部分,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號飛船發射。

本文導語採用了描述和評論相結合的寫法。發射場「朝陽輝映」;發射架「聳入雲天」;「神舟」五號「乳白色」;「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正靜候著一個舉國關注的時刻」;「隨著驚天動地的巨響」,「巨型運載火箭噴射出一團橘紅色的烈焰,托舉著載人飛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這些逼真的描繪,把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送入太空時的情景精雕細刻地描寫出來,給人以立體感、現場感。在描寫發射情景之後,又對其意義作了闡釋:「它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樣,一開始就把讀者引到了一個宏大而激動的場景中,收到了很好的新聞效果。

為了這個飛天夢想①,一個古老的民族已經等待了幾百年②,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③。(①飛天夢想:我國自古以來,嫦娥奔月,敦煌飛天等許多動人的 傳說 就在民間廣為流傳,因此,可以說實現飛天夢想,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美好夙願。②幾百年:這是從明代14世紀末算起,當時中國出現了世界最早的「載人航天」家,名字叫萬戶。美國火箭學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噴氣發動機》一書中提到,「約14世紀末,有一位中國的官吏叫萬戶,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後,裝上47枚當時可能買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綁在椅子的前邊,兩只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後叫他的僕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但基姆在書中並沒有提到「萬戶飛天」一事的來源。我國清華大學教授劉仙洲首先將其翻譯為中文,後來「萬戶飛天」的 故事 以各種形式被廣泛引用。在20世紀70年代的一次國際天文聯合會上,月球上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萬戶」,以紀念「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作飛行的人」。③近半個世紀:從1958年黨中央毅然決定研製「兩彈一星」,到2003年載人飛船升空,歷時45年。)

從這一段開始是新聞的主體,作者並沒有繼續敘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由這個段落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敘述我國航天人近半個世紀的努力,交代「神舟5號」成功發射的深層背景。

1957年10月4日,哈薩克大荒原一個小小的角落裡,發出一聲沉悶的巨響,一枚頂端載著一個直徑58厘米鋁制圓球的火箭,夢幻般地升上了星空。[蘇聯發射的這顆衛星在今天看來,相當簡陋:重約84公斤,星上裝備的儀器僅僅是兩台信號發射機,而發射機是靠三個傳統的化學電池供電,光這電池的重量就佔去了衛星的三分之二,且壽命短,發射功率只有1瓦。再從衛星發射的高度來看,軌道的近地點只有215公里,遠地點也不過才947公里。但這是從我們這個地球村裡走向太空的第一位使者。]

蘇聯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消息,震動了最早具有飛天夢想的中國人。中國是嫦娥的故鄉,火箭的發源地①,是誕生了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的國度。(①火箭的發源地:「火箭」最早的含義是「帶火的箭」,公元220~265年「火箭」的名稱第一次出現在三國時代的古籍上。火葯發明後,宋代兵家打仗時,就把火葯筒綁在箭桿上,點燃引信後,靠火葯噴火產生的反作用力使箭飛得更遠.這種火箭已具有了現代火箭的雛形。在明朝茅元儀編寫的《武備志》中記載了近300種火箭的結構和作用。世界公認,中國是火箭的故鄉。)在航天時代到來之際,中國,不能再一次落伍。

這兩段文字交代了中國航天事業誕生的背景,即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標志著航天時代的到來,表達了我們中華民族承認落後但不甘落後的志氣。

面對天疆的呼喚,翌年①5月17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揮動了他那扭轉乾坤的大手:「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①翌年:第二年,此處指1958年。翌,yì,次於今年、今日的,翌年、翌日、翌晨。)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國各個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紛紛行動起來。由錢學森等專家學者負責制定的人造衛星發展規劃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設想:第一步,發射探空火箭;第二步,發射一二百公斤重的衛星;第三步,再發射幾千公斤重的衛星。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己設計研製的第一枚液體火箭豎立在了上海南匯海灘20米高的發射架上。今天,已經可以透露的一個秘密是,這枚火箭的飛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正是這8000米的距離,為中國後來的衛星上天開辟了通路,使中國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遠征路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這次火箭的設計者為衛星和衛星返回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王希季。發射場是一塊不毛之地,瀕臨東海,氣候惡劣,人跡罕至。發射場條件異常簡陋,僅有一台借來的50千瓦發電機。沒有步話機,更沒有電話,發射場總指揮下達命令,靠扯著嗓門大聲喊叫,或者揮動手臂使勁打啞語。給火箭加註推進劑時,沒有專用加註設備,用自行車打氣筒作壓力源;沒有自動的遙測定向天線,就靠幾個人用手轉動天線去跟蹤火箭。但隨著一聲令下,火箭卻成功地飛上了天空。它從1959年10月10日開始研製,僅用三個月時間,就造出了第一枚主火箭,不到半年就首次發射成功。]

歷史的腳步終於跨進了一個神聖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天空。響徹全球的「東方紅」樂曲,宣告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是日21時35分,「東方紅一號」衛星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發動機的轟鳴中離開了發射台。21時48分,星箭分離,衛星入軌。4月25日18點,新華社受權向全世界宣布: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運行軌道的近地點高度439公里,遠地點高度2384公里,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圈114分鍾。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律播送「東方紅」樂曲。我國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是世界上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蘇聯第一顆衛星重83.64千克,美國第一顆衛星重82.2千克,我國第一顆衛星超過了它們的重量總和。]

在舉國歡慶「東方紅」的時候,中國科學家們把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氣載人飛天。科學家們研究了許多防熱材料,做了許多大型試驗,甚至連飛船運輸車和航天員吃的食品都做了出來。

而對航天員的挑選則早在1969年就開始醞釀了。1970年,19位優秀的飛行員被列入了預備航天員的名單。他們都經過了近乎苛刻的各種身體測試。

然而,由於經濟實力有限等各種原因,中國的飛天夢想只能塵封①在一張張構思草圖中。(①塵封:擱置已久,被塵土蓋滿。)[歷史記載:「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的第二年4月,北京京西賓館里,聚集了全國80多個單位的400多名專家學者,討論著中國的飛船。由於時值1971年4月,代號為「714工程」。當時,我國自己還研製了航天食品:高熱量的巧克力、壓縮餅乾和美味的雞湯等。還製作了一個全尺寸的飛船模型,叫「曙光號」。「曙光號」是一個類似美國第二代飛船「雙子星座號」的飛船,外形像倒扣的大漏斗,由座艙和設備艙兩大艙段組成,座艙里放置兩把宇航員坐的彈射座椅。由於當時國家的經濟基礎薄弱、科技水平低下,1975年中央決定「714」工程下馬,周恩來就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講了幾條原則,其大意是,要先把地球上的事搞好,要搞國家建設急需的應用衛星。自此,中國暫時停止了對載人航天的探索,而把精力和重點放在了各種類型的應用衛星方面。這一停就是10年。]

以上幾段敘述了我國六七十年代航天事業的初步成就。 1960年火箭發射成功,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我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在短短的十年時間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大步跨進了航天領域,但是由於經濟實力等條件的限制,載人航天的計劃不得不中途擱淺,「中國的飛天夢想只能塵封在一張張構思草圖中」,全國人民渴盼的航天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卻因此止步不前。

對於中國科技界來說,1986年的春天,可能來得比哪年都早。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學家①聯名上報黨中央的「國家高新技術發展建議」被鄧小平批准。(①4位著名科學家:即王大歷、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這就是著名的「863計劃①」。(①863計劃:主要包括生物、航天、信息、先進防禦、自動化、能源和新材料等七大領域。航天技術是其中的第二大領域,簡稱為863-2領域。)

「863計劃」的出台,對中國開始載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劑作用。從這一年開始,科學家們經過多次討論,反復論證,對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途徑逐漸形成了共識:從載人飛船起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總體規劃是「三步走」:第一步是突破載人航天技術,將航天員送上太空;第二步是解決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向太空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第三步是建造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解決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問題。]

這兩段寫「863計劃」出台,鄧小平英明決策,科學家達成共識:從載人飛船起步。停滯了十年的航天事業重又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

點擊下一頁分享更多高一語文《飛向太空的航程》課文解讀

C. 大語文是什麼意思

大語文的意思是:一種更加廣泛、深入的語文教育方式。

大語文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語文教學內容,它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以下是關於大語文的詳細解釋:

一、大語文的基本含義

大語文是一種教育理念上的變革,它突破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框架,將語文教學置身於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之中。在大語文的背景下,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更加廣泛,包括但不限於語言文字、文學、文化等多個方面。

二、大語文的特點

1.內容廣泛:大語文的教學內容涵蓋了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還包括了對各種文化現象的探索和研究。

2.注重實踐:大語文教育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來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3.強調素養:大語文不僅僅關注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

三、大語文與傳統語文的區別

傳統語文教學主要側重於對經典文本的解讀和語言文字的掌握,而大語文則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更多元素和內容。大語文教育致力於培養具備全球視野、良好人文素養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現代人。

四、大語文的意義

大語文教育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思維能力。同時,通過大語文教育,學生可以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從而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

綜上所述,大語文是一種注重綜合素養和全面發展的語文教育方式,它旨在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和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熱點內容
普洱市中小學繼續教育 發布:2025-04-28 20:21:47 瀏覽:98
哪裡有按摩的 發布:2025-04-28 19:51:29 瀏覽:586
電信號段有哪些 發布:2025-04-28 19:31:14 瀏覽:795
塗的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4-28 19:19:36 瀏覽:647
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答案 發布:2025-04-28 19:17:02 瀏覽:150
語文大解讀 發布:2025-04-28 18:09:55 瀏覽:468
合理安排數學 發布:2025-04-28 18:08:15 瀏覽:72
英語輔導初中 發布:2025-04-28 17:48:03 瀏覽:774
學校感恩教育 發布:2025-04-28 17:42:42 瀏覽:972
八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答案 發布:2025-04-28 17:29:07 瀏覽: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