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數學總復習資料
① 中考數學總復習資料
我今年才中考完
對於復習數學,我覺得應該要多做題,特別是錯題(就是你之前做錯過的題)
做題能鍛煉自己的題感和解題的方法,我覺得數學這科不能枯燥的看復習資料,它不同於語文和英語這些要背的科目,不過一些公式和解題方法是要熟記的
復習資料不妨自己從書上總結,再看一些復習的練習冊,那些大都是有的
② 初中數學總復習 哪本復習資料好
你好,其實不管哪門學科,最好的復習資料就是教材,把教材多看幾遍,歷年真題多做幾遍,其他的按照老師布置即可。祝你成功!
③ 初三數學總復習資料哪種好用初三中考數學總復習資料
初中復習,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哪塊內容掌握的不好就多花點時間,復習的時候要系統化,不要東一下西一下,最後啥都沒復習好。
④ 淺談如何有效進行中考數學總復習
六月的中考牽系著每一位學生和教師的心,初三總復習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如何提高總復習的效率和質量,是每位畢業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下面我就近幾年來初三數學總復習的教學,談談總復習策略。
一、第一輪復習:系統復習,夯實基礎(三月至四月中旬)
1.第一輪復習的形式
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是要「過三關」:
(1)過記憶關。必須做到記牢記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
(2)過基本方法關。如待定系數法求二次函數解析式。
(3)過基本技能關。如給你一個題,你能找到它正確的解答方法。
這一階段的教學是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組塊,使之形成知識體系,我把初中的全部內容歸納成九個單元:數與式、方程與不等式、函數、平行線與三角形、四邊形、解直角三角形、圓、圖形與變換、統計與概率。配套練習以《成功中考》為主,復習完每個單元進行一次單元測試,重視補缺工作。
2.第一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必須夯實基礎。我們這學期教研組開展工作的第一次活動是研讀新課標,研讀課標中規定的重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分析近三年的考題我們可以發現,試題加大了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考查力度,命題形式新穎,避免了繁瑣的計算與證明以及單純記憶的死記硬背的題目。因此,通過復習要讓每個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都能達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應用基礎知識時能做到熟練、正確和迅速。
(2)回歸教材。中考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都能在書上找到原型。因此必須深鑽教材,絕不能脫離課本。
(3)不搞題海戰術,精講精練。「大練習量」是相對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練,而是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的強化練習。所以在上復習課之前教師同樣也需要備課,重在備習題,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容易犯錯的習題進行練習。
(4)因材施教,即分層次開展教學工作,全面提高復習效率。課堂復習教學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快反饋」的方法。同時,在這一階段要注重對尖子的培養。每天適當布置一道探究題,培養解題技巧,提高靈活度,使其冒「尖」。
(5)對不同章節採用不同的復習模式,比如對於數與代數、方程與不等式、三角形、四邊形等章節,學生普遍認為知識比較簡單,有驕傲情緒,於是我就採用先檢測後復習的方式讓學生暴露問題,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而對於圓這些比較難的章節,由於上期新課結束得比較匆忙,學生對知識掌握得不怎麼牢固,於是我採取的是先復習基礎知識,典型例題講解,鞏固練習,然後再及時檢測發現問題再針對性地查漏補缺。
二、第二輪復習:針對熱點,專題復習(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
1.第二輪復習的形式
如果說第一階段是總復習的基礎,側重雙基訓練,那麼第二階段就應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第二輪復習的時間相對集中,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進行拔高,適當增加難度;第二輪復習重點突出,主要集中在熱點、難點、重點內容上,特別是重點;注意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可進行專題復習,如「方程型綜合問題」、「應用性的函數題」、「不等式應用題」、「統計類的應用題」、「幾何綜合問題」、「探索性應用題」、「開放題」、「閱讀理解題」、「方案設計」、「動手操作」等問題,以便學生熟悉、適應這類題型。
2.第二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專題的選擇要准、安排時間要合理。專題選得准不準,主要取決於對課程標准和中考題的研究。專題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專題要有針對性,圍繞熱點、難點、重點,特別是中考必考內容選定專題;根據專題的特點安排時間,重要處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費」時間,捨得投入精力。
(2)專題復習的重點是揭示思維過程。不能加大學生的練習量,更不能把學生推進題海。專題復習要有一定的難度,沒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提高的,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是第二輪復習的任務。
(3)注重解題後的反思。每解完一個題一定要讓學生回顧這個題所用到的數學知識,體現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解題的切入點,構造了哪些基本圖形,是怎樣想到方法的等方面進行總結。
三、第三輪復習:綜合模擬,提高應變能力(五月下旬至中考)
1.第三輪復習的形式
第三輪復習的形式是模擬中考的綜合拉練,訓練答題技巧、考場心態、臨場發揮的能力等。
2.第三輪復習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模擬訓練關鍵是選好模擬試題,要結合中考數學試卷的結構特點和命題趨勢,選擇真正具有模擬性的模擬試題。時間的安排,題量的多少,低、中、高檔題的比例,總體難度的控制等都要符合中考要求。
(2)模擬測試後,要及時閱卷、及時評講,及時查漏補缺。另外要經常找學生談話,分析考試中的得失,無論是優生還是學困生,讓他們感覺到你很在意他,尤其是差生,分析他在基礎上哪些地方是還可以拿分的,不斷地給他鼓勵。
(3)留給學生一定的糾錯和消化時間。
(4)適當地「解放」學生,特別是在時間安排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幾乎所有的學生心身都會感到疲勞,如果把這種疲勞的狀態帶進中考考場,那肯定是個較差的結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完全放鬆,必須保證有個適度緊張的精神狀態。保持適度緊張是正常或者超常發揮的最佳狀態。
四、壓軸題解題方法指導
每年中考落幕後老師和學生談論最多的就是幾何的難易程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考數學中幾何做得如何直接決定了是否能夠拿到高分,是否能夠拉開差距。 中考數學學生經常「卡殼」的題目,按照題目類型分:選擇題——函數題、幾何計算題;填空題——函數題、圖形題、幾何計算題、找規律題;解答題——幾何題、函數題、應用題、幾何函數結合題,以及與這些知識有關的創新題。通過上面的分析,大家就會發現,中考數學卡殼的知識集中在函數和幾何。其實單就函數題,學生困難的也是函數圖形中的幾何信息,學生不會把幾何圖形信息轉換成代數信息。這也是學生覺得幾何計算題(面積計算、邊長計算和角度計算)比較困難,最後的壓軸題更是難啃的原因。
認真分析發現其實壓軸題也不是那麼的神秘,只是我們需要找出這些壓軸題的切入點。我認為切入點有如下這些:
切入點一:構造定理所需的基本圖形。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時添加輔助線是必不可少的。中考數學對學生添線的要求並不是很高,添輔助線幾乎都遵循這樣一個原則:構造定理所需的圖形或構造一些常見的基本圖形。平時學生練習的壓軸題我們在全班共同分析後我都會叫學生找這個題中的基本圖形是什麼,這樣學生積累得多了就容易找到「感覺」。
切入點二:做不出找全等、找相似,有相似、用相似。
壓軸題牽涉到的知識點較多,知識轉化的難度較高。學生往往不知道該怎樣入手,這時往往應根據題意去尋找全等或相似三角形。
切入點三:緊扣不變數,並善於使用前題所採用的方法或結論。
在圖形運動變化時,圖形的位置、大小、方向可能都有所改變,但在此過程中,往往有某兩條線段,或某兩個角或某兩個三角形所對應的位置或數量關系不發生改變。幾何題的設問都是循序漸進的,所以我經常向學生灌輸的一種思想是「題變圖變方法不變」,要善於把解決前一問的思想、方法遷移到下一問中並進行適當的變通,還要善於把前一問已經得出的結論進行運用。
切入點四:在題目中尋找多解的信息。
圖形在運動變化,可能滿足條件的情形不止一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兩解或多解,如何避免漏解也是一個令考生頭痛的問題,其實多解的信息在題目中就可以找到,這就需要我們深度地挖掘題干,實際上就是反復認真地審題。
總之,問題的切入點很多,考試時也不是一定要找到那麼多,往往只需找到一兩個就行了,關鍵是找到以後一定要敢於去做。有些同學往往想想覺得不行就放棄了,其實絕大多數的題目只要想到上述切入點,認真做下去,問題基本都可以得到解決。
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中考復習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當學生在考試中充滿自信地答卷,在中考之後捷報頻傳時,我們都能真正聽到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