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小學低段數學

小學低段數學

發布時間: 2021-09-03 21:02:57

1. 如何上好小學低段數學思維訓練課

孩子的數學思維訓練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1、轉化型

這是解決問題遇到回障礙,受阻時把問答題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使問題變得更簡單、更清楚,以利解決的思維形式。在教學中,通過該項訓練,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2、系統型

這是把事物或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從不同的層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慮的高級整體思維形式。在高年級除結合綜合應用題以外還可編制許多智力訓練題來培養學生系統思維能力。

3、激化型

這是一種跳躍性、活潑性、轉移性很強的思維形式。教師可通過速問速答來訓練練學生。

4、類比型

這是一種對並列事物相似性的同實質進行識別的思維形式。這項訓練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准確性。

2. 如何上好小學低段數學

小學低年級數學關鍵幾點:1、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良好學習習慣。2、及時表揚鼓勵孩子。
3、多讓學生利用直觀學具,幫助他們在理解中掌握知識。

3. 低段小學數學應該怎麼

這種課程主要要注意課堂氛圍的調動,以及課程的設計,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可以設計一些活動,或者在課程中插入一些動漫比如名偵探柯南之類的元素,學生會很喜歡的。

4. 如何講好小學低年級的數學

我認為要養成他們自己分析,動手打草稿的好習慣。這是個人經驗哈。
現在小孩子都特別的不喜歡打草稿,非打時會跑到作業本上亂寫,學習習慣很不好。
比如你在將一個例題時,要告訴他們如何理解題。從題面上我們能看出什麼條件,讓他們動腦筋也想想,這時允許他們隨便發言。 然後你再來總結;接頭就提出我們要得到的是什麼,為了得到這個答案,再應該怎麼做。
甚至有時可以故意出錯,讓他們來糾正你,提高積極性。

5. 如何有效進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有目的、有組織的獨立或半獨立的學習活動,是數學教學活動的主線。《數學課程標准》要求:數學教學要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及情感態度等方面全面發展。無論是數學知識的探索與獲取,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技能的形成與熟練,還是學生的數學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策略的體驗與豐富,以及學生學習數學情感和態度的取向與體驗,都必須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結合多種方式,生動有趣地呈現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對具體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來實現的。下面本人就結合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有效的生活化的情境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因為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習的興趣才越濃厚,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
。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情境的創設,架設起數學與生活這座橋,讓學生往返於數學與生活之間,讓學生在「實際生活」或「模擬生活」中自然地學習「現實的數學」
,體會數學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並讓學生在感受到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同時,又感到是新奇的、富有挑戰性的。這樣,一方面使學生有興趣地去進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使學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從而處於一種想知而未知,欲罷而不能的心理狀態,引起強烈的探索欲。例如:在教學《連加》內容時,我首先開展了一個拍球的比賽,把班上的同學分成兩隊,每個隊派四個代表參賽,請一位記錄員把每隊每分鍾拍球的個數記在表格里,然後再請同學們算出每隊拍的總數,找出勝利的一隊,以此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重視探究,引導學生求異創新
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再是學生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應動手實踐、自主創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打破教學的老框框,鼓勵學生多發問,允許學生「插嘴」。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用「湊十」的方法,但卻說明學生善於提出意見,體現了創新意識,我也給予了熱情的鼓勵「你真會動腦筋!」、「你真聰明!」
,保護了學生的創新積極性。
三、關注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
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提高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參與程度。數學教學是教師思維與學生思維相互溝通的過程,離開了學生的參與,課堂教學就難以暢通地進行,在小組中學生能主動操作、觀察、思考、討論,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增多;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學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不一致,往往能夠想到的,不一定能全面地說出來,在小組中學生有更多的交流機會,鍛煉了表達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培養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想法的習慣;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學習小組中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共同解決問題的群體協作精神能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調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小組合作形式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一、小組合作學習在新授中的運用--探求新知,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地掌握新知識,有的知識教師可以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有的知識光靠教師苦口婆心地講,學生反復機械地訓練,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課堂教學必須是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富有創造地探求新知,而不是學生消極地接受、機械地模仿。教師可以在新授內容中有所選擇地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所學的知識,有時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已基本採用。教師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在備課時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學目標,認識教學對象,確定需要合作學習的內容,為合作學習提供可研究的問題。如我在教學一年級《分類》一課時,開展小組合作,利用所提供的商品布置「小商店」;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認識》一課時,讓學生組內合作,利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拼擺出你喜歡的東西。通過這樣的練習,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難度就是要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些問題不能離開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也不能超越學生當前的認識能力,要使問題經過小組的努力合作能夠得到解決。
四、有效運用激勵性的評價
激勵性評價就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進取方面的贊許,哪怕是回答錯誤,教師也要善於捕捉其閃光點進行適當的鼓勵。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一次激勵性的評價可能會影響其一生。這種評價不僅僅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表現,更在於提高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增強信心、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感受。
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這些學生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不同,而且他們的基礎、性格、智力等都存在著差異,如果用同一標准去衡量學生那是不合適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價標准應不同。同一問題對不同類別的學生的不同回答,也應做出不同的評價。對學困生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要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在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而對優等生的正確回答,除了要給予充分肯定外,還要對他們提出期待和希望,讓他們更加努力,去爭取更大的成功。
知識來源於實踐,數學教學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要盡量給學生提供合作的素材和機會。我認為有效的課堂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而且有助於學生提高能力。

6. 小學低段數學名師有哪些著述有什麼

邱學華
高級講師,男,漢族。1935年7月生,江蘇常州市人。1960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版教育系。權現任職於江蘇省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兼任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嘗試教學理論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現代小學數學"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兼職研究員、杭州大學教育系兼職教授、香港現代小學數學研究社顧問

黃愛華
男,1966年9月生,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現任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吳正憲
45歲,北京市崇文區教育研究中心小學部主任,北京市優秀教師,市政協委員,特級教師。

7. 如何上好小學低年級的數學

怎樣上好低年級的小學數學課
小學低年級孩子在學習活動中,他們的注意力很不穩定,愛做小動作。他們常常無視課堂紀律的存在,一會兒弄橡皮,一會兒玩鉛筆,身邊的每一樣東西都可能成為他們手中的玩具。作為老師,有時候為了讓教學順利地進行,常常控制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在被動的狀態下學習著數學,自然對數學也就失去了興趣。學習效果也不好。
有句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望的基礎。教師只有善於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達到獲取知識,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發展智力的目標。
一、把愛灑向每個學生,要建立平等、民主、親密的師生關系,實行民主教學。
「要讓學生喜歡你的課,首先要讓他喜歡你。」要想做一名好老師,學生喜歡的老師,首先要從愛孩子開始。平等、民主、親密的師生關系是創設和諧愉快課堂氣氛的基礎,也是上好數學課的前提。這種關系應用於課堂,但建立在平時。所以,我們教師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必須首先愛其生,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課下,應該多和孩子們交流,讓孩子們把老師當作自己的好朋友。這樣孩子們對於數學的學習就會抱有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態度。相信並幫助每一個學生學好數學。「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那些誰都能教好、自學都能學好的學生並不難;難的是把那些不願意學習的學生教得願意學習,讓那些對學習沒興趣的學生產生興趣。今年剛開學,我發現一年級有的學生不會數書上畫的物品;有的把3寫成「ε」;我都利用課余時間耐心的手把手的教他們。這幾個同學逐漸消除了對我的陌生感,建立起師生間的信任,也就慢慢的喜歡上我和我教的數學。所以我相信只要給學生適當的引導和足夠的時間,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數學。
二、讓數學教學活動緊貼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數學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數學教學要緊貼生活,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如此以來,課堂教學就會充滿生活氣息,學生易學樂做。
緊貼生活舉例子。如在教學3+2時,可以用學生的鉛筆,某同學有3枝,另一同學有2枝,他們一共一多少?這樣的事例學生親身經歷過,所以他們不僅興趣高漲,而且易懂易學。
多讓實物進教室。學生不易理解的地方,往往教師講得口乾舌燥,而學生聽得稀里糊塗,把實物帶進課堂,學生輕松理解。我在上一年級「圖形的拼組」這一內容中的一道習題時,帶上積木拼後讓學生猜一猜一共搭了幾個積木?學生個個七嘴八舌,興趣高昂。最後讓學生親口拆一拆,驗證自己的猜測。這一環節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訓練了他們的思維能力,還讓他們對這一知識牢記不忘。
三、讓情境創設豐富多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把數學知識置於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之中,學生就會把課堂當成「樂園」,就會產生積極的興趣和探求的慾望。我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創設情境:

1、故事激趣。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畫面所反映的問題情境編成饒有趣味的小故事,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就能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學習活動中。
2、游戲激趣。教師通過創設一些有趣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既可以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興奮和積極的心態下參與新知識的學習,延長注意力的集中時間,又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親身經歷探究知識和鞏固知識的過程,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數學的魅力。
3、演示激趣。我在教學「輕重」時,帶了一架天平、兩個桔子、一個大蘋果,首先讓學生猜一猜誰重誰輕?然後再用天平稱一稱來驗證自己的猜測結果。猜對了的同學甭提有多高興,他們看著天平上的水果立即用「誰比誰輕」和「誰比誰重」的語句表達出來。
4、兒歌激趣。我認為在數學活動的眾多形式中,兒歌是一種學生喜愛的活動形式,對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起著重要的作用。
5、表演激趣。恰當的表演,師生情為之動,趣為之生,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在上一年級「人民幣」時,讓同學模擬換錢,購物等情景學生興趣高漲,迅速形成討論氛圍。
四、讓競爭策略貫穿於課堂中。
採用競爭策略的最大優點在於它對小學生學習的強烈激勵作用。進行數學競賽,鼓勵相互競爭,能開發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個性得到發展。在教學中多開展比賽,如男女同學之間比賽、小組之間比賽、師生之間比賽。在鞏固乘法口訣時,我讓一小組和二小組比,男生組和女生組比,聽聽哪組背得最正確最流利。學生個個精力高度集中,盡自己最大努力為自己小組爭光。每當學生在桌面上擺學具時,我就和他們比賽在黑板上畫學具圖形。學生個個全神貫注,絲毫不敢放鬆。這樣的比賽既節約了時間,又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操。
五、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操作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品質。
美國華盛頓國立圖書館的牆壁上寫有三句話:「我聽見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見了,就可能記住;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見動手操作是多麼重要。現在的數學教學叫「做數學,」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無論是教學加減法、圖形、還是人民幣,多用用教具學具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做中發現、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決,從而把枯燥的講授過程變為動態的探索過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六、適當的獎勵和表揚是上好小學數學課的添加劑
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教師要積極尋找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並且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使其不斷增強積極向上的信心和勇氣,變「我不行」成為「我能行」。對於孩子們在課堂上良好的表現,要採用激勵性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會活力無限,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如測試時,對於那些進步非常快的學生,我會獎勵他們一顆小紅星;對於成績非常優異的同學,我會獎勵他們一朵小紅花。當學生付出努力時我常說:「真不錯」、「棒極了」、「了不起」、「我喜歡你」、「數學大王」、「火眼金睛」……每當學生聽到我的話,心裡樂滋滋的。只有不斷的鼓勵和表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更高,創新能力才會不斷提升。
總之,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採用多種形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能感受到數學的好玩。在民主教學中,要構建輕松和諧的師生雙邊關系,讓每個孩子都能充滿自信的學習數學。

8. 小學低年段數學教學要注意什麼

小學低年段數學教學要注意什麼

1、要注意孩子的課堂行為習慣,要求每個學生的眼睛時刻不離老師。

2、要注意孩子的書寫習慣:方塊字、格尺的運用、卷面的整潔。

3、要注意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數一數,撥一撥,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

4、每節課前背一背死記硬背的知識點。

9. 小學數學分幾個學段

三個學段:低段(1-2年級);中段(3-4年級);高段(5-6年級)

熱點內容
二次的英語 發布:2025-04-30 07:59:27 瀏覽:2
中國歷史故事大全 發布:2025-04-30 07:05:42 瀏覽:534
扒胎機教學 發布:2025-04-30 06:27:10 瀏覽:977
甘肅省教育局 發布:2025-04-30 05:43:51 瀏覽:803
四年級數學聰明題 發布:2025-04-30 05:23:25 瀏覽:297
述職報告教師 發布:2025-04-30 04:35:57 瀏覽:534
帝國理工數學 發布:2025-04-30 04:26:11 瀏覽:266
脫水英語 發布:2025-04-30 04:17:03 瀏覽:365
7年級下冊數學期末試卷 發布:2025-04-30 04:11:09 瀏覽:695
舞蹈絲襪老師 發布:2025-04-30 04:10:20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