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禪
① 小學五年級數學題
1、從1-9這9個數碼中取出3個,使它們的和是3的倍數,則不同取法有多少種?
2、一個口袋裡分別有紅、黃、黑球4、7、8個,為使取出的球中有6個同色,則至少要取小球多少個?
3、桌子上放者6包糖,分別裝糖3、4、5、7、9、13塊,小華拿走2包,小明拿走3包。已知小明拿走的糖的塊數是小華的2倍,那麼剩下的那包中的糖有多少塊?
4、有七張卡片:1 1 2 2 9 9 9,從中任取3張可排列成三位數,若其中卡片9旋轉後可看作6,則排成的偶數有多少個?
5、一項工程,甲單獨完成需12小時,乙單獨完成需15小時。甲乙合做1小時後,由甲單獨做1小時,再由乙單獨做1小時,甲乙如此交替下去,則完成該工程共用多少小時?
過程盡量要看得懂
② 佛是禁慾的,為什麼密宗有歡喜禪呢
歡喜佛供奉在密宗是一種修煉的「調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機緣」。宗喀巴大師說:「調心要令信所緣」,對著歡喜佛「觀形鑒視」,漸漸習以為常,多見少怪,慾念之心自然消除。佛教教義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利用「空樂雙運」產生了悟空性,達到「以欲制欲」之目的。明王那些凶惡的面目不僅是用來嚇退外界的妖魔的,更主要的是可以用來對付自身,對付內孽障的。而與這些看似殘暴的明王合為一體的嫵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時必不可少的夥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經上的話來說,叫做「先以欲勾之,後令入佛智」,她以愛欲供奉那些殘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後再把他們引到佛的境界中來。
印度密教就有這樣的傳說:崇尚婆羅門教的國王「毗那夜迦」殘忍成性,殺戮佛教徒,釋迦牟尼派觀世音化為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媾,醉於女色的「毗那夜迦」終為美女所征服而皈依佛教,成為佛壇上眾金剛的主尊。
與佛教其它派別所主張的非存在(「無」)不同,密教肯定現實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萬物的基礎上,密教認為陰陽兩性的結合是宇宙萬物產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後的解脫。「歡喜佛」正是這種理論觀念的圖解。
類似手法在漢地佛教中也有,比如民間盛行的魚藍觀音,觀音化身為市肆中美貌的女子,當被搞得神魂顛倒的男子要和她結婚時,看到的卻只是具骷髏,以次警醒塵世的虛幻。只是受儒家倫理的限制,漢地佛教在表現這種題材時一般是採用比較含蓄的手法。
③ 佛教禪宗和密宗有什麼不同
佛教禪宗和密宗同屬大乘佛教,都以普渡眾生為目標。
佛教密宗起源於印度,八世紀時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宗派祖師傳入中國,並傳唐僧一行。僧一行從此修習傳授形成中國密宗。
密宗在漢地也叫「真言宗」,最突出的特點是念六字真言,就是「唵嘛呢叭咪吽(OM MA ŅI PAD ME HUM)」,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咒,源於梵文,象徵一切諸菩薩的慈悲與加持。密宗以密法奧秘,不經上師親自灌頂,不經上師親自授三昧耶戒,並持執不怠,不經傳授不得互相傳習及顯示非密宗信眾,因此稱為「密宗」。密宗以十善業為根本戒,以慈悲為發心的基礎,以深發大悲平等普度一切眾生為修行的無上法。以成就圓滿佛果,能度一切眾生皆成佛道為修行的目標。
佛教禪宗則是產生於中國本土的佛教宗派。雖然禪宗以來自印度的菩提達摩為東土初祖,並以菩提達摩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宗旨,但真正為禪宗開宗立派的是禪宗六祖惠能,因此,禪宗是完全中國化的佛教教派。
「禪」的本意是「思維修」,即通過一定形式(主要是坐禪)的修行,以達到領悟或覺悟的境界,即見性成佛。禪宗雖然以「禪」為名,但並不拘泥於坐禪,認為佛性是眾生本就具有的,不是外來的。修行的目的只是明了本源,領悟佛性,就是佛了。至於修行的方式則不是關鍵。如南嶽懷讓教導馬祖道一:「汝為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卧。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 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因而其修行與啟發徒眾的方式靈活多樣,自由自在,「呵佛罵祖」、「當頭棒喝」都是修行。一念迷即眾生,一念悟即佛陀。
同時,早期的禪宗不念經,也不拜佛,「不立佛殿,唯樹法堂」。到宋代時,禪宗與凈土宗結合,禪宗和尚也拜佛、念佛了。
④ 四年級數學(昆蟲專家捉來蜻蜓和蟬共13隻.數翅膀共有20對.你知道蜻蜓和蟬各有
每隻蜻蜓有兩對翅膀,設有x只蜻蜓,則有2x對翅膀,
每隻蟬有1對翅膀,蟬有13-x只,即有13-x對翅膀,
2x+13-x=20,
解得:x=7,
即蜻蜓有7隻,蟬有6隻。
⑤ 10前年,那個不顧父母哀求出家當和尚的北大數學天才,後來怎樣
其實這世間奇奇怪怪的事情還是蠻多的。人們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選擇什麼樣的道路取決於自己,最終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接下來,我要說的這個人是,在十年前的時候,他不顧父母的哀求毅然選擇出家當和尚的北大數學天才,現如今如何了呢?那就來讓我們探個究竟吧!
三、十年過去了,現如今的柳智宇如何?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父母也慢慢的適應,偶爾柳智宇的父母也會去龍泉寺看看他,陪他念念經。當所有人都認為他不在回到這個社會時,卻在2018年走出龍泉寺,之後在父母的幫助下,他開通了一項心理咨詢,為此來拯救世人的心靈。人的一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自己選擇的道路只要不後悔就行,對此你們想說什麼嗎?歡迎大家前來留言。
⑥ 一數學題:已知,有若干只蜘蛛和蟬(蟬 6條腿,蜘蛛8條腿)總共有46條腿,問蜘蛛和蟬各幾只要有計算過程
舉個例子:
有蜘蛛、蜻蜓、蟬三種動物共18隻,共有腿118條,翅膀20對(蜘蛛8條腿,蜻蜓6條腿,2對翅膀,蟬6條腿、1對翅膀),三種動物各有幾只?
總共有18隻
如果蜘蛛也是6條腿,那麼總共就應該有18×6=108條腿
實際有118條腿,兩者相隔118-108=10
所以,蜘蛛個數=10÷(8-6)=5隻
那麼,蜻蜓和蟬總共就有18-5=13隻
如果蜻蜓也是1對翅膀,那麼總共就有翅膀13×1=13對
實際有20對,兩者相隔20-13=7對
所以,蜻蜓個數=7÷(2-1)=7隻
則,蟬的個數=13-7=6隻.
⑦ 國學大師翟鴻燊語錄非常感謝
你好fmothfnfgw
找到了國學應用大師翟鴻燊全集最全的講座
國 學、溝 通 、智 慧 、企 業、學 方 法 等。
⑧ 在數學中∞是什麼意思 請詳細解釋
在數學中∞是無窮大符號。
在數學方面,無窮與下述的主題或概念相關:數學的極限、阿列夫數、集合論中的類、戴德金-無限群、羅素悖論、超實數、射影幾何、擴展的實數軸以及絕對無限。在一些主題或概念中,無窮被認為是一個超越邊界而增加的概念,而不是一個數。
在大眾文化方面,《玩具總動員》中巴斯光年的口頭禪:「To infinity and beyond!」(到達無窮,超越無窮),這句話也可被看作研究大型基數的集合論者的吶喊。
(8)數學與禪擴展閱讀:
零乘無窮大可以等於任意實數。下面就來論證這一點。
考慮過原點在第一象限的直線,其方程可以寫成y=k*x。往逆時針的方向旋轉這條直線使之靠近y軸。
當直線越來越近y軸的時候,k變得越來越大,當直線無限接近y軸的時候,k無限制地增大,當直線與y軸重合時,k是無窮大。也就是說,y軸的方程可以寫成y=∞*x,當x=0時,根據y軸的定義,y可以是任意實數,也就是∞*0=a,a是任意實數。
⑨ 數學思維是什麼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是什麼?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孩子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而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培養的重點和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理由是什麼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泛化的反映。包括間接性和概括性兩個主要特徵。數學思維不是一種知識,而是一種能力,或者更通俗的東西,一種感覺。無處不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數學思維包括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空間抽象思維等。思維發展的時間是2歲左右,2歲前是思維的准備時期。幼兒早期思維以直覺行為思維為主,主要依賴知覺和動作。幼兒中期的思維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主要依賴形象和表象。幼兒晚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主要依靠詞彙的概括。4~12歲是兒童數學教育的最佳啟蒙時期,12~18歲是最好的發展時期。現階段數學能力的培養對孩子思維方式的培養有決定性的影響。
⑩ 宗教和科學到底有沒有矛盾
有矛盾,但二者關系最正確的評價應為對立與統一。
一、宗教阻礙科學發展的對立性
1、14世紀以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科學力量大增。17世紀以後的西歐,啟蒙運動中的唯物主義、自然主義和簡化論解釋徹底改變了中世紀普及於世的關於世俗世界和關於生前不可能到達永恆世界的觀念。
2、哥白尼
哥白尼主義的興起完整地發展了日心說理論, 他的作品因被教會視為異端直到臨死前才得以付諸印刷。追隨他的布魯諾則被教會處以火刑。
3、達爾文
1859 年「物種起源」的發表推翻了對上帝創造的生物保持原樣的看法。
4、牛頓
牛頓力學和數學體系的形成對宗教世界觀產生了巨大沖擊,物理世界至此變成一個充滿確定性和運行精確的沒有思維的機器, 沒有空間留給上帝自由發揮了。
5、無神論。
19世紀末,在進化論基礎上產生了無神論。羅素在1929年寫道: 「世間擁有創造普遍幸福的知識; 而宗教學說則是利用這一知識謀求幸福道路上的主要障礙。」
科學的沖擊,讓宗教在許多方面無法自圓其說:《聖經》的權威性質,創世敘述的真實性,亞當失落神恩的意義及基督的救贖使命的意義;上帝在世界中活動的性質和范圍,設計論的說服力,人類按神的形象被創造的意義;道德價值的最終基礎等。
上述的每一點,科學觀點和宗教觀點之間都存在著矛盾。
二、宗教對科學的促進
1、宗教吸引科家學對新事物的探索興趣
伽利略曾明確指出:「而對整個(天文)科學的禁止就等於是對一百多段的《聖經》進行責難。正是這部分的《聖 經》教導我們,我們能在全能上帝的所有工作中驚奇地發現他的榮耀, 我們能在打開著的宇宙書卷中庄嚴地讀到全能上帝的偉大。」
2、基督信仰客觀上促進近代西方自然科學興起
宇宙作為「上帝之書」,為世人提供了對上帝的間接、的可知性,因此,探索宇宙自然,發現宇宙的美與和諧,既是對上帝本身的間接感知和把握,也是對上帝的贊頌。這並不是宗教人士單方面的解釋,同樣得到了許多科學家的認同。
3、愛因斯坦就是資深宗教分子
「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學研究最強有力、最高尚的動機。在科學上有偉大成就的人都浸染著真正的宗教的信念。唯有那些具有真摯宗教感情的人才是認真探索的人。」
4、宗教(基督)信仰奠定近代自然科學觀的基本信念
(1)事物是理性的,行為是有序的。
(2)物質世界是對人類思維開放的,人類思維可以理解世界。
按照宗教理論,人是按照上帝自身的形象創造出來的。同時上帝賦予人類自由意志以行事。這是奧古斯丁藉以開辟基督教哲學新紀元的基本觀點。因此在奧古斯丁以後的基督教觀念下, 遵循自由意志的探索是被允許的, 自然是向人類文明敞開的, 科學的發生可以說是去實踐理解自然的回報。如果說對自由意志的追問是對人的自由存在的覺醒, 那麼對自由的這種覺醒首先是哲學從宗教信仰開顯出來的。
對人的自由和全面自覺是近代啟蒙哲學和近代科學的核心精神。
以上兩點幾乎構成了實證哲學的雙重基礎: 世界是可以透過人類的思維來理解的, 世界又同時有另外一個展現方式-人類必須通過實踐來學習自然的法則。
(3)基督信仰推動科學向前沿問題和新領域發展
例1: H2+O2=H2O這是科學,問題是氫氣和氧氣從哪裡來的呢?
例2:人類是進化而來的這是科學,問題是,人類為什麼要進化?
例3:人的肉體是生物科學,那麼人的精神或靈魂又如何研究呢?
例4:霍金曾說過:「如果宇宙是答案,那麼,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根本無法從科學獲得解釋,只能從哲學和宗教得到解釋。
還有很多......
(4)宗教與科學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對立
普朗克說:「宗教與科學之間,絕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對立,因為二者之中一個是另一個的補充。」
開普勒說過:「我們天文學家是至高無上的神在大自然方面的代言人,大自然提供我們研究的機會,並非讓我們自命不凡,而是為了榮耀神。」
(5)哥白尼、牛頓、焦耳、巴斯德、愛因斯坦等都是基督教徒,有的甚至是虔誠的聖徒,他們都相信,揭示出宇宙的法則和秩序,顯示出宇宙巨大的和諧與美,正是對上帝最高的頌揚和贊美。若把科學喻為人體 ,則促進生長的維他命與荷爾蒙 ,乃是聖經的因素。
宗教在社會生活中被邊緣化, 面向現實作一系列變革(它既退卻, 也進攻; 既與科學沖突, 也與科學合作) 。
5、追求真理,宗教與科學相互相承
(1)結果
科學研究物質的真理,增進物質生活幸福,宗教研究靈性的真理,增進精神生活幸福
(2)研究內容
科學是研究物質的,是對外的部分,是形而下的。它的目的固然是研究真理,但偏於知識與理論,偏重於「世界是什麼?」宗教是維繫心靈的,是對內的部分,是形而上的,它的目的同樣是為研究真理,但側重生命與經驗,這屬於「世界為什麼?」。
(3)研究方法
量子力學發現:「不論用多麼精確的實驗儀器,測量物質的位置與速度的誤差,始終大於一個常數。也就是說,我們永遠無法同時了解物質的位置與速度,不是今天不可能,明天不可能,而是永遠不可能。」
伽利略曾說過:「實驗就可以證明一切嗎?」
科學是靠實驗,而信仰則靠體驗,世界上無法實驗的事物太多,但卻能靠體驗而去相信它。
總結:
1、宗教信仰要理性化
不能愚昧的相信教義而否定科學證明的真理和知識。馬克思:「宗教是欺騙人民的精神鴉片!」要謹記在心,並有效地將二者融合,在追求和運用科學中,辯證的運用宗教信仰,對宗教觀點的懷疑和促進科學發展,服務人類。
2、科學仍在發展,絕非完全的定論,科學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從宗教信仰中或許能夠得到靈感,柳暗花明。
3、人生需要科學知識,也需要精神與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