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華夏歷史博物館

華夏歷史博物館

發布時間: 2021-11-05 21:13:41

㈠ 中國四大博物館在哪裡

1、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陝西省歷史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三學街文廟舊址,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中國「AAAA」級旅遊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3、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321號,簡稱南院或南博,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

4、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現位於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的南側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的基本定位是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展覽和研究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

(1)華夏歷史博物館擴展閱讀:

故宮博物院藏有歷代繪畫作品近五萬件(套),近千件系國家一級文物,幾乎囊括了中國繪畫發展各歷史時期的名家名品,鎮館之寶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

陝西博物館館藏文物數量多,種類全。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鎮館之寶為唐獸首瑪瑙杯。

南京博物院的整體格局豐富,下設歷史館、藝術館、特展館、民國館、非遺館、數字館,鎮館之寶為清乾隆藍釉描金粉彩開光轉心瓶。

上海博物館收藏了來自青銅器之鄉寶雞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銅器,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有青銅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鎮館之寶為《鴨頭丸帖》晉. 王獻之。

㈡ 華夏歷史博物館排幾名

這是私人民營博物館,和公立博物館沒法比,畢竟藏品,政策,知名度以及資金支持有限,但是在私人博物館排名里,絕對可以和保利藝術博物館,震旦博物館同列三甲。

㈢ 想知道: 潮安縣 從韓山師范學院到華夏歷史博物館怎麼坐公交

在韓師東校門搭任意一輛往市區的鐵鋪車,同司機說要到浮洋那的華夏歷史博物館,並要求其到時候提醒你。一般車費為4元吧~

㈣ 參觀歷史博物館的意義

參觀歷史博物館可以深刻感悟歷史,了解各民族文化,加深對民族團結的認識,讓大家牢記中國的歷史,繼承民族團結精神,從自身做起,維護、傳承華夏文明,做民族團結的踐行者。

生活在今天,人們疲於奔走,游盪在眼花繚亂的物質世界,憧憬著應接不暇的繁華,這讓大家忘記了在城市中還有一處存儲記憶的地方,或許人們很少注意過它,但它一直在靜靜地守候著過去,守候著一份亘古未變的革命情懷。

餐館歷史博物館,可以讓人們見識了生活在中華這塊大地上勤勞的人民,風俗文化多彩的不同民族,各式各樣的民族服飾,熱血奉獻的守國大將,奮斗不息的中華民族,從古代到今天,民族團結代代相傳,愛家愛國的精神傳播心間。

(4)華夏歷史博物館擴展閱讀:

歷史文物存在的意義

所謂文物真正的存在價值不是用金錢衡量的數字,也不是多麼精美的雕花與材料。他們真正的寶貴之處在於它們本身的文化底蘊,他們不動,不說話,就作為一個旁觀者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朝代的變遷。

千百年來,法老的輝煌已經落幕,天子皇朝的統治已消亡,古希臘城邦戰爭的戰火硝煙已落定,角鬥士的廝殺吶喊已遠去,可金字塔、紫禁城、雅典衛城、羅馬角斗場、依然巍然屹立於世人面前,他們無聲地向世界證明,古建築遺址作為人類文明的載體,記錄了古往今來那些時間軸上的興衰榮辱。

青銅鼎、唐三彩、山水畫、青花瓷……他們身上的痕跡、花紋代表了一個個朝代的審美,反映當代人的思想和價值觀。文物,就是我們和古人溝通的橋梁,是古人存在過的證明,是一種歷史印記。

網路-歷史博物館

㈤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簡介

陝西歷史博物館(Shaanxi
History
Museum),是位於陝西西安的一座國家級綜合性歷史類大型博物館。籌建於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陝西歷史博物館以其豐富的文物藏品成為展示陝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里建都。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則是展示陝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
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是一座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是中國第一座擁有現代化的設施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是「4A」級旅遊

http://ke..com/view/753236.htm

㈥ 中國共有多少個歷史博物館

中國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上海歷史博物館 西安歷史博物館 香港歷史博物館 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 南京歷史博物館 浙江歷史博物館 自然歷史博物館 國家歷史博物館 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 齊國歷史博物館 大連歷史博物館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蘇州歷史博物館 華夏歷史博物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中國古代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鹽業歷史博物館 杭州歷史博物館 大連近代歷史博物館 鳳崗鎮歷史博物館 廣州歷史博物館 成都歷史博物館 長沙歷史博物館 煙台歷史博物館 旅順歷史博物館 金上京歷史博物館 上海城市歷史博物館 鳳崗歷史博物館 首都歷史博物館 杭州歷史博物館

㈦ 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免費開放須知

一、免費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參觀時間:冬季(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9:00—17:30(16:00停止發票),夏季(3月16日至11月14日)8:30—18:00(16:30停止發票)。周一全天閉館整修(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二、免費開放實行「免費不免票」。

1、每天限量限時發放免費參觀券4000張(每日14時前限2500張,下午限1500張),發完為止。

2、散客(憑身份證或有效證件)參觀一人限領一票,當日有效,過期作廢。

3、團體參觀須提前24小時預約(9:00—17:00),預約方式為電話預約和網路預約(電話:029—85269547,網址: http://www.sxhm.com),確認後憑單位介紹信或旅行社任務派遣書領票。

沒有身份證可以的,只要一個有效證件就可以了,陝博很不錯的,強烈建議你去看看,定會流連忘返,我去了一次還想去,呵呵!

㈧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中國歷史博物館壯觀的建築已使它成為北京市重要的地標,而它悠久的建館歷史又和宏偉的建築相得益彰,它初建於1912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歷史。
1912年籌建。1912年,在蔡元培(時任教育總長)的關心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聘請京師大學堂教授胡玉縉為主任,以國子監為館址,開始收集各方文物。1918年遷入故宮前部端門至午門及其朝房,為救濟災民、失業工人及「為國傷亡」者,曾展出部分藏品,以門票收入賑災。
1926年10月正式開館。1926年,館藏漸臻豐富,各類藏品已達26類,二十餘萬件,於午門辟陳列室,精選藏品,依類陳列,於同年10月10日正式開館展出,當月觀眾即達45,020人,同時《國立歷史博物館叢刊》開始出版。
1929年8月改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
1933年4月改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歷史博物館工作主要以保護文物,避免遭受戰爭破壞為主,進行了少量的圖片、文物展覽。
1945年8月恢復中央博物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舊名。 1949年10月改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本館更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向博物館捐贈文物,總數達16962件,極大地豐富了館藏。為適應新的歷史形勢,博物館著手建立新的歷史陳列,使博物館真正成為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社會教育機構。
1950至1965年是歷史博物館的高速發展期,由裴文中、賈蘭坡指導的「原始社會陳列」於1951年正式展出,該展覽是我國博物館最早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組織歷史陳列的嘗試。以此為起點,在黨和國家領導人、文化部、文物局領導的熱情關心下,以及全國各文博考古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通史陳列」各個歷史階段陳列逐步完成並進行了預展,包括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在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知名學者先後來館參觀、審查,不斷完善通史陳列。
中國通史陳列自原始社會開始,至清朝滅亡結束,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結合中國歷史發展特點劃分歷史階段,其特徵是以考古發掘及傳世文物為基本展出材料,力求全面、系統地展現中國歷史,這不僅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中國文博事業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陳列。
1958年8月國家決定建立中國歷史博物館。
1959年10月,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新館大樓落成,北京歷史博物館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一起遷入新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由郭沫若先生題寫館名。1961年7月1日,「中國通史陳列」正式對外開放。1962年之後,通史陳列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修改,並陸續編印了《中國古代服飾資料》、《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彩釉陶俑選輯》、《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青銅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雕塑選輯》等書。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國通史陳列」暫時關閉。
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改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七十年代開始進行「中國通史陳列」的修改。此次修改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指示下進行,突出秦漢、隋唐、元明清三個歷史時期的統一場面,同時將通史陳列下限延至「五·四」運動。1975年10月,修改後的「中國通史陳列」正式預展。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全館各項工作逐步恢復展開,成功舉辦了著名的《周恩來同志紀念展覽》,1978年1月,「中國通史陳列」對外開放。
自1978年始,中國歷史博物館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制定了全館八年發展規劃綱要,除繼續完善通史陳列和文物收藏工作外,還積極參加中外文物交流展出活動,相繼出版《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與文物資料》等刊物及《中國古代史常識》、《簡明中國歷史圖冊》、《明藍瑛花卉蘭石冊》、《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圖錄》、《中國歷史博物館》、《華夏之路》、《中國通史陳列》等圖書,組織和參加了多項考古發掘,舉辦了多項轟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展覽,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覽」、「山西應縣木塔遼代文物展覽」、「醫聖張仲景展覽」、「中國南海沉船文物展」、「絲綢之路與茶之路」、「全國考古新發現精品展」等展覽。
198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恢復獨立建制,將舊民主主義革命陳列劃歸中國革命博物館。1984年,「中國通史陳列」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歷代社會經濟文化的表現。1988年至1997年,開始進行「中國通史陳列」的第三次修改,在各文博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從全國各地征調了近千件文物,絕大多數是近十年來新出土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同時,陳列形式也作了全新的設計。修改後的「中國通史陳列」原始社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於1990年第11屆亞運會開幕之日對外開放,「中國通史陳列」隋唐至明清時期也於1997年9月正式展出。
1987年考古部設立水下考古學研究室,開始水下考古的研究。1989年與日本合作,對廣東南海海域進行調查,並於1990年正式成立中日中國南海沉船調查學術委員會,先後對廣東、山東、遼寧等地水域進行調查。1997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立遙感與航空攝影考古中心,同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簽訂了合作開展現代航空攝影考古意向書,開始進行洛陽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古代大型遺址的航空攝影考古勘察。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更好的發揮博物館教育大眾的作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群眾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先後舉辦了「湖南中學生『擁抱紅太陽』夏令營」、「我愛北京天安門」活動月,在北京市各中小學和部分邊遠郊縣舉辦了「中國近代史圖片展」、「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等圖片展覽。
199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展示五十年來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多方面成就,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承辦的「中國文物事業50年特別展覽」於國慶節前在本館中央大廳展出。同年該館還成功舉辦了「盛世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展」,並參加了「雪域名珠—西藏文化展」和在法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周」的展覽工作。為迎接21世紀的到來,同時也是歡慶新的龍年的到來,中國歷史博物館特別推出「迎千禧,賀辰歲—龍的藝術精品展」和「龍文化特展」,於2000年1月分別在北京和台北展出。相信在新世紀的曙光到來的時候,匯聚著古代文明與現代化氣息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必將以全新的面貌展現於世人面前。
2003年2月2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合並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

㈨ 華夏五千年歷史出現過很多國寶級文物,有10件至今下落不明,是哪10件

至今下落不明的10件國寶級文物是華夏九鼎、傳國玉璽、隨侯珠、十二金人、九龍寶劍、《推背圖》原版、《蘭亭集序》真跡、《永樂大典》原本、慈禧陪葬夜明珠、圓明園十二獸首。每一個拿出來都是稀世珍寶,價值連城。

結語

每一件消失不見的國寶級文物,都有一段匪夷所思的故事。故事當中的事情有真有假,也的確不能辨別真假。只有真正的找到了這些消失不見的國寶級文物,才能真正的了解它們的故事。

㈩ 西安最值得去的三大博物館是哪三個你去過幾個

西安最值得去得3個博物館,你去過幾個?第一個大家表示必須要去

西安真的有很多歷史文化眾多的景點和博物館,這還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3個而已,最重要的是以上這些景點可以不分季節的去遊玩觀光,這也是一個優勢,畢竟比起游樂場的喧鬧來說,一家人一起去看一看先人們留下的文物才會讓旅行變得更有意義不是嗎?

熱點內容
開封高級中學 發布:2025-02-04 17:49:28 瀏覽:574
高中物理教輔書推薦 發布:2025-02-04 15:58:18 瀏覽:5
海慧教育 發布:2025-02-04 14:59:26 瀏覽:706
化學螺栓參數 發布:2025-02-04 14:26:57 瀏覽:919
哪個牌子的內褲比較好 發布:2025-02-04 14:25:33 瀏覽:606
12月教學反思 發布:2025-02-04 13:48:35 瀏覽:939
英語家教老師 發布:2025-02-04 13:38:49 瀏覽:620
師德師風考評方案 發布:2025-02-04 12:35:36 瀏覽:650
教師的心理 發布:2025-02-04 11:57:36 瀏覽:534
平安回家教學反思 發布:2025-02-04 11:40:30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