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滅絕的生物

滅絕的生物

發布時間: 2020-11-19 05:27:44

1. 瀕臨滅絕的生物

1、斑鱉:生活於江河湖沼中,底棲。以水生動物為食物。卵生。斑鱉是中國國家一內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容少極其珍貴,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之一,全球已知存活僅3隻,其中蘇州動物園1隻、越南同莫湖1隻、越南宣漢湖1隻。

2、緬甸星龜:棲息地的過度利用開發以及人類捕捉它們作為食物和葯物,使得緬甸星龜成為比放射陸龜和安哥洛卡象龜更加瀕危的物種,緬甸星龜在自然界的個體數可能少於250隻,現已屬於極度瀕危動物。

3、賀蘭山鼠兔:僅分布於寧夏與內蒙古交界的賀蘭山脊頂地區,分布范圍極有限。乃是中國特有種。賀蘭山鼠兔其數量太稀少,現竟連它的1張全身照片尚難覓。

(1)滅絕的生物擴展閱讀:

物種特化和遺傳衰竭,往往是導致物種瀕危甚至滅絕的內在原因。某些種類的野生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適應了某種特定的棲息環境而產生了特別的習性(包括食性),使其難以適應變化了的環境或其他環境,最終落得「不適者被淘汰」的結局。

每個物種都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員,通過食物鏈的關系,物種之間起到互相依存、互相牽制的作用。一旦食物鏈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2. 生物的「功能性滅絕」是什麼意思

「功抄能性滅絕」是對生物生存襲狀況的一個客觀准確描述,主要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指一個物種由於其種群數量非常稀少,在其生存的生態系統中不再扮演重要角色,即指其生態功能的喪失。第二個層面的意思是指殘存種群中已經沒有能夠繁殖的個體,或者由於種群數量稀少,受人類活動干擾及遺傳因素的影響,該物種在自然環境中繁衍的功能喪失,十分容易走向滅絕。

3. 20世紀至今滅絕的生物有哪些

白鰭豚只能是瀕臨滅絕 而且是從21世紀開始計算的
二樓 你說的是國家保護動物 人家問的是滅絕的
20世紀我國共宣布滅絕十種動物 其中部分馬上就要到達50年的期限
新疆虎(1916年滅絕)
原產羅布泊和塔里木河下游,1916年由斯文見於羅布泊、庫爾勒。瑞典探險家斯文在其《羅布泊探險》一書中對當地人描述虎的遺骸被蟻類吞噬的情景進行了記述。

普氏野馬(20世紀60年代滅絕)

普氏野馬,又名蒙古野馬。1881年,俄國的普熱爾瓦爾斯基在新疆發現,將其定名為普氏野馬。1890年,一德國人從中國捕到52匹野馬,長途販運到漢堡後,僅剩28匹,其中的8匹繁殖了後代。但真正野馬的最後一次觀察記錄在20世紀60年代,此後再無蹤跡。

高鼻羚羊(20世紀60年代滅絕)

20世紀60年代以前,在新疆准噶爾盆地、北塔山等地區有不連續分布,此後再無蹤影。

台灣雲豹(1972年滅絕)

台灣雲豹,又名龜文豹。上個世紀60年代尚有獵取記錄,因森林的砍伐,對皮毛、豹骨的需求,其數量直線下降。1972年始,寶島不再有豹。

直隸獼猴(20世紀80年代滅絕)

直隸獼猴曾是中國分布最北的靈長類動物,河北霧靈山便是作為獼猴分布北限設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入20世紀後,人們湧入霧靈山地區砍伐,直隸獼猴滅絕於霧靈山。

白頭鸛(滅絕年代不詳)

白頭鸛是一種大型涉禽,集群生活在沿海及內陸沼澤、泛洪區。從上世紀50年代後就一直無野生報道,因此斷定,中國境內可能滅絕。

豚鹿(20世紀70年代滅絕)

豚鹿,我國僅在雲南耿馬和西盟縣邊界發現過。科學家在上世紀60年代調查時僅僅發現了屈指可數的幾只,上世紀80年代再做調查時,已絕跡。

小齒靈貓(20世紀80年代滅絕)

小齒靈貓,國內僅分布於滇南西雙版納勐臘和勐養。除20世紀70年代在勐臘曾獲2個標本,在景洪、勐養收購到3張皮子外,上個世紀80年代後再無蹤影,估計已經滅絕。

鐮翅雞(2000年宣布滅絕)

鐮翅雞分布於小興安嶺及黑龍江下游,國外見於西伯利亞。1986年、1987年調查時,已無蹤影。2000年新華社發布消息,黑龍江動物所經5年調查,沒有發現鐮翅雞,當地老百姓也已幾十年沒有見到。

冠麻鴨(20世紀中葉滅絕)

冠麻鴨,又名鳳頭麻鴨,原產中國東北、日本、朝鮮、俄羅斯。人們曾於1877年、1913年、1916年分別發現過。直到1964年5月16日,在海參崴出現過一雄二雌三隻,但後又神秘地消失。估計冠麻鴨已於20世紀中葉滅絕。

4. 現在因人類而滅絕的生物有哪些

那就多了!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最著名的是渡渡鳥!
平均每小時滅絕1個物種,科學家認為地球正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在地球的生命演化史上,曾經歷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大約有85%的物種滅絕;第二次發生在距今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海洋生物遭到重創;發生在距今約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的第三次物種大滅絕,是史上最大最嚴重的一次,96%物種滅絕了,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第四次發生在1.85億年前,80%的爬行動物滅絕;第五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統治地球達1.6億年的恐龍滅絕.

5. 物種滅絕的危害

物種滅絕是指由於自然或人為原因使生物物種從世界上逐漸消失的現象。生物物種與其他任何事物一樣,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到滅亡的過程。在自然狀態下,一種物種消亡了,新的物種又產生發展了,從而使地球上保持生物物種的多樣性。但是,由於人為的干預,物種消失的速度會大大加快。從1600年~1800年間,地球上的鳥類和獸類物種滅絕25種;從1800年~1950年地球上的鳥類和獸類物種滅絕了78種。物種滅絕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環境的污染和外來物種的引入。物種滅絕是生物基因庫的巨大損失,直接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防止物種滅絕已成為全球性的緊迫任務。

不過有一點需要考慮,就是人類出現之前,動物的進化只有兩個動力:自然選擇和性選擇;人類出現之後,第三個動力出現:人工選擇。所以,人類出現後的物種滅絕,人類是有一部分責任的。人類已經開始充當上帝的角色了。

6. 滅絕生物的資料

紋兔袋鼠:1906年滅絕
恐鳥:1800年徹底滅絕
白足澳洲林鼠:十九世紀初滅絕
West Africa 獅:1865年滅絕
阿特拉斯棕熊:於1870年滅絕
南極狼:於1875年滅亡
美國緬因洲海鼬:1880年滅亡
牙買加倉鼠:1880年滅絕
中國白臀葉猴:1882年滅亡
斑驢:1883年滅絕
Australia 小兔猼:1890年滅絕
昆士蘭毛鼻袋熊:1900年滅絕
聖誕島虎頭鼠:1900年滅絕
澳米氏彈鼠:1901年滅絕
South California 貓狐:1903年滅絕
亞洲獅:1908年滅絕
西袋狸:1**0年滅絕
東袋狸:1940年滅絕
North America 白狼:1**1年滅絕
基奈山狼:1**5年滅絕
恐鳥:1800年以後滅絕
白足澳洲林鼠:十九世紀初滅絕
西非獅:1865年滅絕
阿特拉斯棕熊:於1870年滅絕
南極狼:於1875年滅亡
美國緬因洲海鼬:1880年滅亡
牙買加倉鼠:1880年滅絕
中國白臀葉猴:1882年滅亡
斑驢:1883年滅絕
澳洲小兔猼:1890年滅絕
昆士蘭毛鼻袋熊:1900年滅絕
聖誕島虎頭鼠:1900年滅絕
澳米氏彈鼠:1901年滅絕
南加利福尼亞貓狐:1903年滅絕
紋兔袋鼠在澳洲大陸:1906年滅絕
亞洲獅:1908年滅絕
西袋狸:1910年滅絕;東袋狸:1940年滅絕
北美白狼:1911年滅絕
基奈山狼:1915年滅絕
佛羅里達黑狼:1917年滅絕
馬里恩象龜:1918年滅絕
堪查加棕熊:1920年滅絕
新墨西哥狼:1920年滅絕
中國犀牛:1922年滅絕
澳豚足袋狸:1926年滅絕
澳花袋鼠:1927年滅絕
澳巨兔袋狸:1930年滅絕
北美旅鴿:1930年滅絕
新南威爾士白袋鼠:1930年滅絕
澳洲塔斯馬尼亞狼:1933年滅絕
澳洲袋狼:1934年滅絕
塔斯曼尼亞虎:1936年滅絕
1937巴厘虎:1937年滅絕
巴墓斯坦沙貓:1940年滅絕
大海雀:1944年滅絕
亞洲獵豹:1948年滅絕
喀斯喀特棕狼:1950年滅絕中國豚鹿:1960年滅絕
墨西哥灰熊:1964年滅絕
德克薩斯紅狼:1970年滅絕
台灣雲豹:1972年滅絕
西亞虎:1980年滅絕
爪哇虎:1980年滅絕
加拿大黑足雪貂:199X年滅絕
亞歐水貂:20世紀末滅絕

7. 歷史上5次生物大滅絕 哪5次滅了哪些生物

第一次
編輯
時間: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事件:導致大約85%的物種絕滅。
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又稱奧陶紀大滅絕。

奧陶紀
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質年代名稱,是古生代的第二紀,開始於距今5億年,延續了6500萬年。
奧陶紀亦分早、中、晚三個世。奧陶紀是地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在板塊內部的地台區,海水廣布,表現為濱海淺海相碳酸鹽岩的普遍發育,在板塊邊緣的活動地槽區,為較深水環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淺海、深海碎屑沉積和火山噴發沉積。
奧陶紀末期曾發生過一次規模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圍包括非洲,特別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維亞以及歐洲的西班牙和法國南部等地。

「奧陶」來源
「奧陶」一詞由英國地質學家拉普沃思(C.Lapworth)於1879年提出,代表露出英國阿雷尼格(Arenig)山脈向東穿過北威爾士的岩層,位於寒武系與志留系岩層之間。因這個地區是古奧陶部族(Ordovices)的居住地,故名。

生物演化
當時氣候溫和,淺海廣布,世界許多地方(包括中國大部分地方)都被淺海海水掩蓋。海生生物空前發展。
在奧陶紀廣闊的海洋中,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榮,生活著大量的各門類無脊椎動物。除寒武紀開始繁盛的類群以外,其他一些類群還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其中包括筆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蘚蟲和軟體動物等。
筆石是奧陶紀最奇特的海洋動物類群,自早奧陶世開始即已興盛繁育,分布廣泛。腕足動物演化迅速,大部份的類群均已出現,無鉸類、幾丁質(chitin)殼的腕足類逐漸衰退,鈣質殼的有鉸類則盛極一時;鸚鵡螺進入繁盛時期,它們身體巨大,是當時海洋中兇猛的肉食性動物;由於大量食肉類鸚鵡螺類的出現,三葉蟲在胸、尾進化出許多防禦性針刺,以避免食肉動物的襲擊或吞食。珊瑚自中奧陶世開始大量出現,復體的珊瑚雖說還較原始,但已能夠形成小型的礁體。
奧陶紀晚期,約4.8億年前,首次出現了可靠的陸生脊椎動物——淡水無顎魚;淡水植物據推測可能在奧陶紀已經出現。
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4億4千萬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由於當時地球氣候變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體的各種不同的無脊椎動物便盪然無存。
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發生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種滅絕事件,約85%的物種滅亡。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次物種滅絕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在大約4.4億年前,撒哈拉所在的陸地曾經位於南極,當陸地匯集在極點附近時,容易造成厚的積冰——奧陶紀正是如此。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氣環流變冷,整個地球的溫度下降,冰川鎖住水,海平面降低,原先豐富的沿海生態系統被破壞,導致85%的物種滅絕。

滅絕
最終生物大滅絕。

第二次
編輯
時間:距今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滅頂之災。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又稱泥盆紀大滅絕。

泥盆紀簡介
泥盆紀(Devonian period),地質年代名稱,古生代第四紀,約開始於4.05億年前,結束於3.5億年前,持續約5000萬年。
泥盆紀分為早、中、晚3個世,地層相應的分為下、中、上3個統。泥盆紀古地理面貌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的改變。表現為陸地面積擴大,陸相地層的發育,生物界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陸生植物、魚形動物空前發展,兩棲動物開始出現,無脊椎動物的成分也顯著改變。

魚類的時代
泥盆紀是脊椎動物飛越發展的時期,魚類相當繁盛,各種類別的魚都有出現,故泥盆紀被稱為「魚類的時代」。最重要的是從總鰭類演化而來的,兩棲類、爬行類的祖先四足類(四足脊椎動物)出現。
對古氣候的研究顯示泥盆紀時期是溫暖的。化石記錄說明當時遠至北極地區都處於溫帶氣候。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泥盆紀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氣候變冷和海洋退卻。
在距今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歷經兩個高峰,中間間隔100萬年,發生地球史上第二次物種滅絕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創。

第三次
編輯
時間: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
事件:導致超過95%的地球生物滅絕。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又稱二疊紀大滅絕。

二疊紀簡介
二疊紀(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疊紀分為早二疊世, 中二疊世和晚二疊世。二疊紀開始於距今約2.95億年,延至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二疊紀的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古板塊間的相對運動加劇,世界范圍內的許多地槽封閉並陸續地形成褶皺山系,古板塊間逐漸拼接形成聯合古大陸(泛大陸)。陸地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海洋范圍縮小,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促進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預示著生物發展史上一個新時期的到來。
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三葉蟲、海蠍以及重要珊瑚類群全部消失。陸棲的單弓類群動物和許多爬行類群也滅絕了。這次大滅絕使得佔領海洋近3億年的主要生物從此衰敗並消失,讓位於新生物種類,生態系統也獲得了一次最徹底的更新,為恐龍類等爬行類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 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大滅絕是地球歷史從古生代向中生代轉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滅絕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種類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沒有使生物演化進程產生如此重大的轉折。
科學家認為,在二疊紀曾經發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陸漂移,造成了最嚴重的物種大滅絕。所有的大陸聚集成了一個聯合的古陸,富饒的海岸線急劇減少,大陸架也縮小了,生態系統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很多物種的滅絕是因為失去了生存空間。更嚴重的是,當淺層的大陸架暴露出來後,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機質被氧化,這個過程消耗了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大氣中氧的含量減少,對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非常不利。隨著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又使許多陸地生物遭到滅頂之災, 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帶。地層中大量沉積的富含有機質的頁岩是這場災難的證明。
這次大滅絕是由氣候突變、沙漠范圍擴大、火山爆發等一系列原因造成。

隕石撞擊
有些科學家認為,隕石或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二疊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如果這種撞擊達到一定程度,便會在全球產生一股毀滅性的沖擊波,引起氣候的改變和生物的死亡。搜集到的一些證據引起了人們對這種觀點的重視。但大多數生物科學家認為這場滅絕是由地球上的自然變化引起的。

氣候的改變
有些科學家認為,氣候的變化是形成這場大災難的主要原因。因為二疊紀末期形成的岩石顯示,當時某些地區氣候變冷,在地球兩極形成了冰蓋。這些巨大的白色冰蓋將陽光發射回太空,會進一步降低全球氣溫,使陸上和海上的生物很難適應。如果再加上海平面下降和火山爆發,就會成為滅頂之災。
傳染病泛濫
還有些生物醫學家認為,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是,遠古時期一場傳染病使生物死亡。
火山活動
火山爆發噴出大量氣體和火山塵埃進入大氣層。火山灰團不僅會使動物窒息而死,還有可能遮蔽太陽,使全球氣溫降低。所以,火山活動也可能是二疊紀末期滅絕事件的原因之一。西伯利亞就曾經發現當時火山猛烈爆發所噴出的物質。

沙漠的肆虐
二疊紀的陸塊碰撞接壤而形成了龐大的盤古大陸。來自海上的雨水和霧氣再也無法深入內陸地區。二疊紀的某些區域越來越乾燥炎熱,致使沙漠范圍越來越廣,無法適應乾旱環境的動物就此滅絕。

第四次
編輯
時間: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
事件:發生了第四次生物大滅絕,爬行類動物遭遇重創。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又稱三疊紀大滅絕。

三疊紀簡介
三疊紀(Triassic period)是中生代的第一紀,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崛起,位於二疊紀(Permian)和侏羅紀(Jurassic)之間。
始於距今2.5億年至2.03億年,延續了約5000萬年。海西運動以後,許多地槽轉化為山系,陸地面積擴大,地台區產生了一些內陸盆地。新的古地理條件導致沉積相及生物界的變化。從三疊紀起,陸相沉積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國及亞洲其它地區都有大量分布。古氣候方面,三疊紀初期繼承了二疊紀末期乾旱的特點;到中、晚期之後,氣候向濕熱過渡,由此出現了紅色岩層含煤沉積、旱生性植物向濕熱性植物發展的現象。植物地理區也同時發生了分異。

海洋生物滅絕
距今1.9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估計有76%的物種,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滅絕,此次災難並無特別明顯的標志,只發現海平面下降之後又上升,出現大面積缺氧的海水。

第五次
編輯
時間: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
事件:侏羅紀以來長期統治地球的恐龍滅絕。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又稱白堊紀大滅絕或恐龍大滅絕。

白堊紀簡介
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是中生代最後的一紀,始於距今1.37億年,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其間經歷了7000萬年。無論是無機界還是有機界在白堊紀都經歷了重要變革。位於侏羅紀之下、新生界之上。白堊紀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沒程度最大的時期,在此期間北半球廣泛沉積了白堊層,1822年比利時學者J.奧馬利達魯瓦將其命名為白堊系。白堊層是一種極細而純的粉狀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積,主要由一種叫做顆石藻的鈣質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蟲化石構成。

恐龍時代終結
距今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發生地球史上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約75%—80%的物種滅絕。在五次大滅絕中,這次大滅絕事件最為著名,因長達14000萬年之久的恐龍時代在此終結, 海洋中的菊石類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貢獻在於消滅了地球上處於霸主地位的恐龍及其同類,並為哺乳動物及人類的最後登場提供了契機。這次災難來自於地外空間和火山噴發,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一次或多次隕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撞擊使大量的氣體和灰塵進入大氣層,以至於陽光不能穿透,全球溫度急劇下降,黑雲遮蔽地球長達數年(零點幾至幾個百萬年)之久,植物不能從陽光中獲得能量,海洋中的藻類和成片的森林逐漸死亡,食物鏈的基礎環節被破壞,大批的動物因飢餓而死,其中就包括陸地的霸主恐龍。

小行星撞擊說
支持小行星撞擊說的科學家們推斷,這次撞擊相當於人類歷史上發生過最強烈地震的100萬倍,爆炸的能量相當於地球上核武器總量爆炸的1萬倍,導致了2.1萬立方公里的物質進入大氣中。由於大氣中大量高密度的塵埃,太陽光不能照射到地球上,導致地球表面溫度迅速降低。沒有陽光,植物逐漸枯萎死亡;沒有植物,植食性的恐龍飢餓而死;沒有植食性動物,肉食性的恐龍失去食物來源,在絕望和相互殘殺中緩慢消亡。幾乎所有的大型陸生動物都未能倖免於難。小型的陸生動物,像一些哺乳動物依靠殘余的食物勉強為生,終於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日,等到了古近紀陸生脊椎動物的再次大繁榮。
撞擊假說的支持者發現了許多有力的證據,來證明他們的觀點。最有力的證據來自在K/T(白堊紀和古近紀)地質界線上發現的銥異常和沖擊石英。科學家推測,這種高含量的銥元素就是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帶來的,沖擊石英在撞擊過程中形成,但同時撞擊所形成的撞擊坑卻未被找到,多數的隕石坑被認為其大小與推測不相符合。
美國人查特吉約提出了一種類似的假說。他認為在白堊紀末期撞擊地球的兇手不是一顆小行星或者隕石,而是彗星雨。大量的彗星雨撞擊到地球上,形成一個環繞地球一周的撞擊帶,其中有2塊巨大的彗星體成為了恐龍大滅絕的「主犯」:一塊形成了墨西哥灣附近的巨大的隕石坑,另外一塊撞擊到印度大陸上,形成的隕石坑比墨西哥灣附近的隕石坑還大。

8. 世界滅絕了多少生物

恐鳥:1800年徹底滅絕
白足澳洲林鼠:十九世紀初滅絕
West Africa 獅:1865年滅絕
阿特拉斯棕熊:於1870年滅絕
南極狼:於1875年滅亡
美國緬因洲海鼬:1880年滅亡
牙買加倉鼠:1880年滅絕
中國白臀葉猴:1882年滅亡
斑驢:1883年滅絕
Australia 小兔猼:1890年滅絕
昆士蘭毛鼻袋熊:1900年滅絕
聖誕島虎頭鼠:1900年滅絕
澳米氏彈鼠:1901年滅絕
South California 貓狐:1903年滅絕
亞洲獅:1908年滅絕
西袋狸:1**0年滅絕
東袋狸:1940年滅絕
North America 白狼:1**1年滅絕
基奈山狼:1**5年滅絕
恐鳥:1800年以後滅絕
白足澳洲林鼠:十九世紀初滅絕
西非獅:1865年滅絕
阿特拉斯棕熊:於1870年滅絕
南極狼:於1875年滅亡
美國緬因洲海鼬:1880年滅亡
牙買加倉鼠:1880年滅絕
中國白臀葉猴:1882年滅亡
斑驢:1883年滅絕
澳洲小兔猼:1890年滅絕
昆士蘭毛鼻袋熊:1900年滅絕
聖誕島虎頭鼠:1900年滅絕
澳米氏彈鼠:1901年滅絕
南加利福尼亞貓狐:1903年滅絕
紋兔袋鼠在澳洲大陸:1906年滅絕
亞洲獅:1908年滅絕
西袋狸:1910年滅絕;東袋狸:1940年滅絕
北美白狼:1911年滅絕
基奈山狼:1915年滅絕
佛羅里達黑狼:1917年滅絕
馬里恩象龜:1918年滅絕
堪查加棕熊:1920年滅絕
新墨西哥狼:1920年滅絕
中國犀牛:1922年滅絕
澳豚足袋狸:1926年滅絕
澳花袋鼠:1927年滅絕
澳巨兔袋狸:1930年滅絕
北美旅鴿:1930年滅絕
新南威爾士白袋鼠:1930年滅絕
澳洲塔斯馬尼亞狼:1933年滅絕
澳洲袋狼:1934年滅絕
塔斯曼尼亞虎:1936年滅絕
1937巴厘虎:1937年滅絕
巴墓斯坦沙貓:1940年滅絕
大海雀:1944年滅絕
亞洲獵豹:1948年滅絕
喀斯喀特棕狼:1950年滅絕中國豚鹿:1960年滅絕
墨西哥灰熊:1964年滅絕
德克薩斯紅狼:1970年滅絕
台灣雲豹:1972年滅絕
西亞虎:1980年滅絕
爪哇虎:1980年滅絕

9. 生物滅絕的滅絕時期

地球六次生物大滅絕時期 距今時間 1.寒武紀與奧陶紀之交 距今約5.1億年前 2.奧陶紀與志留紀之交 距今約4.38億年前 3.晚泥盆紀 距今約3.75~3.55億年前 4.二疊紀與三疊紀之交 距今約2.5億年前 5.三疊紀與侏羅紀之交 距今約2.05億年前 6.白堊紀與第三紀之交 距今約0.65億年前 註:許多人認為元古代時期,埃迪卡拉動物群的消失也代表一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

10. 我國瀕危或滅絕的生物資料

1、大熊貓

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惟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現僅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約40個縣境內的群山疊翠的竹林中,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


2、金絲猴

中國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川金絲猴。川金絲猴,分布於四川、陝西、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群生活。背覆金絲「披風」,攀樹跳躍、騰挪如飛。金絲猴剛被命名時,因其仰鼻金發,使動物學家愛德華先生聯想起歐洲十字軍司令的翹鼻金發的夫人洛克安娜,於是,他便用這個美人之名命名了金絲猴—— Rhinpitheius roxellanae 。

3、白鰭豚

白鰭豚為中國長江中下游的特有水獸,全球豚類有70多種,淡水僅5種,中國僅此一種淡水鯨,分布狹窄,比大熊貓更古老、更稀少。白鰭豚體態嬌美、皮膚滑膩、長吻似劍、身呈紡錘。眼小如豆、耳小像針,上下頜密布小牙130多顆,頭頂左上方有一圓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換一次氣,雖然視聽能力欠佳,但其聲納系統發對超聲波的回聲定位能力可使它與在十幾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聯系。

4、華南虎

華南虎的英文為「中國虎」,是我國特有亞種,原為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體型較小,但資格最老的一個虎種。全球的虎僅有一種,均產於亞洲,上個世紀尚有8個亞種:孟加拉虎、東北虎、爪哇虎、華南虎、裏海虎、巴厘虎、蘇門達臘虎,但後三個亞種相繼滅絕,中國的新疆虎(尚未明確屬於哪個亞種)是在20世紀初滅絕的。


(10)滅絕的生物擴展閱讀:

世界上有1萬6千多種植物和動物物種瀕臨滅絕的危險。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說,這些物種受到過份開發、氣候變化、以及世界范圍內棲息地被破壞的威脅。

我國是瀕危動物分布大國,僅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原產於中國的瀕危動物有120多種〈指原產地在中國的物種〉。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257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魚類有400種,列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還有成百上千種。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我國瀕危動物種類還會增加。

熱點內容
形容監考老師的成語 發布:2025-01-21 09:20:35 瀏覽:783
菏澤的地理位置 發布:2025-01-21 09:02:37 瀏覽:825
哪個植發醫院最好 發布:2025-01-21 08:54:43 瀏覽:732
初二下學期語文古詩 發布:2025-01-21 08:10:19 瀏覽:879
同步訓練語文答案 發布:2025-01-21 07:34:59 瀏覽:726
托尼英語 發布:2025-01-21 06:39:48 瀏覽:208
自救英語 發布:2025-01-21 06:29:55 瀏覽:178
個人師德師風學習第二階段總結 發布:2025-01-21 05:37:26 瀏覽:970
異地教學 發布:2025-01-21 02:48:52 瀏覽:483
整形多少 發布:2025-01-21 02:43:57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