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八年級歷史

八年級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19 05:44:27

『壹』 八年級歷史知識總結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屬於該套教材中「我們傳承的文明」部分,在歷史教學中則屬於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的主題是工業文明的誕生和發展。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又稱為現代化。工業文明的發展進程又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6世紀初到18世紀工業革命前,即工業文明的早期階段。在這一階段,工業文明首先在西歐興起。第二階段是工業革命開始以後到19世紀末。在這一階段,經過工業革命後,人類真正進入了工業社會,同時工業文明從西歐擴散到全球。第三階段是20世紀上半期。在這一階段,由於工業文明的全面到來,人類社會有許多不適應,出現了巨大的震盪,也進行了調整和探索。第四階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20世紀70年代初。在這一階段,人類吸取了上一階段的經驗教訓,工業文明得到順利推進。第五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是工業文明深入發展的階段。

本冊教材規定的時間范圍是16世紀初至20世紀上半期,涵蓋工業文明歷程的前三個階段。因此,教材設立了三個單元與之對應。

按照這一指導思想,教材對以往的歷史教學的知識結構進行了篩選、重新評價和重新編排。

二、中外歷史混編

以往的歷史教學體系把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分開,分別教授。這種做法有利有弊。本教材採取了中外混編的方式。這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1.初中學生不需要那麼深入細致地分別了解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2.中國歷史是世界歷史的一部分,尤其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人類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缺少了中國歷史,難以看清世界歷史的全貌。3.單獨學習中國歷史,只從中國內部自身的發展考察歷史,不利於正確了解世界發展與中國發展的互動關系。尤其是在工業社會來臨之後,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受到整體世界的制約。採取中外混編的方式,可以把中國的文明進程放在世界文明進程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從而更深刻地了解中國歷史。

中外混編不是簡單的世界史和中國史的拼盤,而是要把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需要正確地在世界文明進程中給中華文明定位。

作為工業文明,它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產生途徑,因此各國的發展道路也有很大區別。一般認為,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有兩種類型,即內發型和傳導型。西歐是工業文明的發源地,是由內部因素逐漸積累自發地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的,稱為內發型現代化。北美也屬於這一類型。世界上其他大多數國家是在內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受到以歐美為代表的工業文明的沖擊,為了挽救民族危機,開始改革,向西方學習,從而走上現代化道路的,這稱為傳導型現代化。中國屬於這一類型。

從社會制度來看,在進入20世紀以前,已經步入工業文明階段的國家無一例外的都確立的是資本主義制度,傳導型現代化國家也模仿的是資本主義現代化。可以說,一直到19世紀末,工業文明表現為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進入20世紀以後,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改變。俄國十月革命創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土耳其經過凱末爾革命和改革創立了落後民族的現代化模式。中華民族在經歷了長期摸索之後,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並取得了成功。

因此,本冊教材劃分的和工業文明進程相一致的三個單元中,分別有機地融入了中國歷史的部分。第一單元描述了工業文明興起於西歐時,中國仍然在農業文明的軌道上運行,達到了相當高的農業文明的水平。第二單元描述了歐美經過工業革命,中國明顯落後,在西方的沖擊下,一邊反抗侵略,一邊開始探索現代化道路。第三單元描述了中國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並取得成功的過程。

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趨勢,但每一個民族在這一轉變中採取的具體類型不同,選擇的社會制度不同,則顯示出了文明的多樣性。

三、工業文明中的全球化進程

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一個重大區別就是工業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區封閉孤立發展的狀態,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各個國家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即全球化。當前,全球化迅猛發展。從人類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歷史進程,對於深刻理解現實是十分必要的,也構成本冊教材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本冊教材涉及的歷史時期內,與工業文明的三個發展階段相對應,全球化也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單元敘述了新航路開辟後,整體世界即全球化的開始。第二單元敘述了工業革命後,在尋求市場力量的推動下,整體世界最終形成。第三單元敘述了整體世界形成後,西方列強爭奪殖民地引起的災難性後果——世界大戰。

全球化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歷史的進步。人員的流動,物種的傳播,商品的交換,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進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發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歐興起的工業文明傳播到世界,使亞非拉民族走上現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擴張為載體的,伴隨著侵略與掠奪。全球化過程,特別是早期全球化過程,又是亞非拉地區殖民化的過程。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殖民體系瓦解,發達國家依然居於全球化進程的中心主導位置,建立了對發展中國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本教材力圖全面把握全球化的這兩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單元中分別做了敘述,既揭露全球化進程中西方殖民擴張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進步和積極作用。

四、若干具體問題的處理

1.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關系。

在工業文明的歷程中,物質文明起到決定性作用,物質文明的變遷帶動了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建設。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分別敘述了工場手工業階段和大機器生產階段的物質文明及其帶來的全面社會變遷。

2.工業革命。

以往歷史教學中把工業革命分為兩次,包括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從工業文明的宏觀歷史進程來看,第一次工業革命僅僅是工業文明全面到來的開始,直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才完成。因此,本教材把兩次工業革命作為整個工業革命來處理。

3.社會變遷問題。

與農業文明相比,工業文明意味著全面的社會變遷,而不僅僅是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變遷。與以往歷史教學體系不同,本教材增加了工業文明全面到來後,全球范圍和中國的工廠制、社會結構、都市化、社會生活等內容,以便全面反映工業文明的面貌,同時也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

4.俄國十月革命的性質問題。

以往的教學體系中,給俄國十月革命的定位是開辟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新紀元。按照本教材的主題,從工業文明的角度來看,俄國十月革命還有另一個偉大的歷史意義,那就是在此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一統天下局面下,十月革命開辟了新型的發展道路,即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從而也證明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貳』 八年級下冊歷史試卷(帶答案)

八年級歷史期末模擬試卷一附答案
滿分100分;考試時間 60分鍾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⒈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那麼,我國為什麼還要以曾經激發中華民族英勇抗戰的《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呢?為什麼還要時時唱起「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呢?用一個成語來表達是( )
A學以致用 B知恥後勇 C居安思危 D警鍾長鳴
⒉「西方殖民者幾百年來只需要在東方一個海岸線上架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證明( )
A抗日戰爭的勝利 B解放戰爭的勝利
C抗美援朝的勝利 D三大改造的勝利
⒊如果要了解有關建國後土地改革的歷史資料,可以查閱下列哪部作品( )
A《暴風驟雨》 B《狂人日記》 C《雷雨》 D《班主任
⒋如果你需要一項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准確信息,那麼下列資料中你將選用( )
A當時農民使用先進的機械化農具 B農民紛紛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生產合作社
⒌據資料統計,四川在20世紀50年代初森林覆蓋率仍為20%,60年代僅剩9%,森林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急劇增長 B盲目墾荒
C洪災頻繁,水土流失 D「大躍進」運動中大煉鋼鐵
⒍有人喜歡收藏「1969」「1971」年發行的毛主席像章,我們可以斷定這些文物是( )
A抗美援朝時期的 B三大改造時期的
C文化大革命時期的 D改革開放以後的
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這里的轉折主要是指( )
A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B黨的工作重心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C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D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
⒏右表反映的糧食產量發生於( ) 風陽縣農業生產三年三大步
A土地改革後 B三大改造時期 1980年產糧 5.02億公斤
C人民公社化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 1981年產糧 6.70億公斤
1982年產糧 7.15億公斤
⒐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稱謂是在( )
A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B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五大
⒑「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稱謂是由於(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B建國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D中華各民族共同創造歷史的事實
⒒中國政府相繼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根本原因是(A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B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C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
⒓抗美援朝中涌現出的空軍戰斗英雄是( )
A邱少雲 B黃繼光 C蔣道平 D雷鋒
⒔1955年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成了萬隆會議圓滿成功( )
A毛澤東 B周恩來 C劉少奇 D鄧小平
⒕尼克松回憶與周恩來首次握手時感慨地說:「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這里指的是( )
A中美關系改善 B萬隆會議召開
C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交
⒖他,曾經榮獲200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是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 )
A鄧稼先 B楊利偉 C王選 D袁隆平
⒗中國古代有「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說法,今天這種說法已經通過下列哪項成果變成了現實。( )
A計算機網路 B電視 C報紙 D課本
⒘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實施_______的發展戰略,把_______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 )
A科教興國 高等教育 B科教興國 九年義務教育
C可持續發展 高等教育 D可持續發展 九年義務教育
⒙以舊北京的生活面貌,從側面描寫了中國近半個世紀的風雲變幻,正如作者所說:「一個的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這部作品是( )
A《茶館》 B《班主任》 C《屈原》 D《紅岩》
⒚下列能夠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生活變化的是 ① 人們上網瀏覽、發E-mail ② 人們使用糧票、布票購買東西 ③ 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樓房 ④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⒛建國以來,我國農業生產關系的變革或調整經歷的幾個步驟,按先後順序是( )
① 土地改革 ② 農業合作化 ③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④ 人民公社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一. 非選擇題(共6小題,60分)
2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材料二:2006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了中國未來五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以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觀貫穿始終,即依託先進的科技尋求高質量高效益的發展,追求「理性的繁榮」,「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也就是以建設和諧社會為目標的發展。
請回答:⑴請寫出「一五」計劃的起止時間。(2分)

⑵列舉「一五」期間取得的重大建設成就。(至少三項)(6分)

⑶比較材料一與材料二,指出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制定有何新的特點。(3分)

22.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詞:「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稱,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盪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請回答:⑴為什麼說1979年「是一個春天」,這里的「春天」指什麼?(4分)

⑵「有一位老人」這位「老人」指的是誰?(2分)請你用一句話評價這位老人。(2分)

⑶老人在1979年「畫了一個圈」是指什麼?(2分)

23.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該法不是針對台灣人民的,而是反對和遏制「台獨」勢力的法律。
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灣領導人決定終止「國統會」和「國統綱領」適用,同時表示在條件許可時,會推動台灣公眾制定新「憲法」。
材料三:2005年4、5月間,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相繼訪問大陸,這一系列訪問為海峽兩岸的進一步溝通送來了縷縷春風。
請回答:⑴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歷代中央政府曾採取措施加強對該地區的管轄。試以古代史上相關史實加以證明。(至少舉兩例)(4分)

⑵我國政府對台基本方針是什麼?(2分)

⑶有人認為,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大人的事情,與青少年無關。這種觀點對嗎?為什麼?(3分)

⑷為了早日實現祖國統一,請分別針對台灣人民和「台獨」分子寫一句心理話。(2分)

我想對台灣人民說:

我想對「台獨」分子說:
24.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提出四點意見。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請你用「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共同心願、祖國統一、台灣同胞」五個術語補充完整下列這段話:(5分)

胡錦濤四點意見,充分表達了包括 在內的13億 實現

反對「台獨」 根本利益的 。

25.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10月12-17日,我國「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載著兩名航天員順利完成飛天使命,令海內外中華兒女感到振奮。
⑴你知道兩位航天員的名字嗎?請你寫出兩位航天員的名字。(2分)

⑵請問我國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為什麼讓海內外中華兒女感到振奮?(3分)

⑶我國航天事業為什麼能取得巨大成就?(3分)

⑷請列出我國科技上巨大成就。(至少舉兩例)(4分)
26.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1年7月13日,對炎黃子孫來說,是一個徹夜難民、永遠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晚上,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
材料二: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在2004年、2005年相繼發布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吉祥物、會徽、主題口號。
請回答:

⑴中國申奧成功說明了什麼?(2分)

⑵請你寫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吉祥物是 、會徽是「 」、主題口號「 , 」。(6分)

⑶作為一名中學生,為迎接北京2008年奧運會,你覺得自己應做什麼?(3分)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D D C B D D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A D A B A B B
二、非選擇題(60分)
21.⑴1953-1957年(2分) ⑵鞍山鋼鐵公司;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武漢長江大橋(一點2分 共6分) ⑶ 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觀;追求「理性的繁榮」;「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3分)
22.⑴因為1978年底召開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所以說「是一個春天」。(2分) 這里的「春天」指改革開放。(2分) ⑵鄧小平。(2分) 他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2分) ⑶是指在廣東、福建沿海設立經濟特區。(2分)
23.⑴三國時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台灣);清朝鄭成功抗擊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康熙帝時,統一台灣,在台灣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管轄。(答一點2分 共4分) ⑵「和平統一,一國兩制」(2分) ⑶不對。(1分)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和平統一的義務,我們青少年也不例外;我們中學生要積極維護祖國統一,同一切破壞國家統一、分裂國家的 行為作堅決的斗爭。(2分) ⑷對台灣人民說:回來吧,祖國人民歡迎你;兩岸兄弟一家親等。對「台獨」分子說:分裂不得人心;「台獨」沒有和平;懸崖勒馬,回頭是岸等。(2分)
24. 台灣同胞、中國人民、祖國統一、中華民族、共同心願(答一點1分 共5分)
25⑴費俊龍、聶海勝。(2分) ⑵作為炎黃子孫,無論身在他鄉或是異域,都會為中華民族的興盛而自豪,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驕傲;實現中華民族的騰飛,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也是眾多海外華人的共同心聲。(3分) ⑶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廣大科技人員努力鑽研、探索;我國綜合國力提高,改善了發展科技條件。(3分) ⑷原子彈爆炸成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袁隆平育成雜交水稻。(答一點2分 共4分)
26⑴中國申奧成功說明了中國經濟實力、國際地位的全面提高。(3分) ⑵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吉祥物是福娃(2分)、會徽是「中國印」(2分)、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 」。(2分) ⑶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尤其是學好外語,以文明上進、熱情的姿態迎接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到來;學好一門外語,爭取到奧運會當一名志願者。(4分)

『叄』 八年級歷史朝代順序表及時間

朝代 起止時間
夏 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商 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東 春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周 戰國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秦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漢 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東漢 公元25年
三國(魏、蜀、吳) 公元220年—265年
西晉 公元265年—316年
東晉 公元317年—420年
南北朝 公元420年—589年
隋 公元581年—618年
唐 公元618年—907年
五代 公元907年—960年
北宋 公元960年—1127年
南宋 公元1127年—1279年
元 公元1271年—1368年
明 公元1368年—1644年
清 公元1644年—1911年
近代(1840--1919年)

中國朝代歷史表: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公元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清朝皇帝順序表: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速記口訣: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列,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民國再共和,
代代往下傳

『肆』 八年級歷史年代表

初中歷史復習提綱
侵略與反抗
1、中英鴉片戰爭(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原料,傾銷商品。
(2)導火線:1839年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運動,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
(3)主要經過:1840年6月,英國挑起戰爭。1842年8月,英艦開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簽訂《南京條約》。
(4)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通商——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④協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5)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參戰國家: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
(3)主要經過:1856年10月英、法發動,1860年,英、法軍隊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俄國趁火打劫,共割佔了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4)影響: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
3、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洋槍隊」,1862年,太平軍在慈溪戰斗中,擊斃了洋槍隊頭目華爾。
4、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陰謀,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左宗棠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除沙俄強占的伊犁地區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2)經過:1894年,日本佔領朝鮮,侵略中國,在黃海戰役中,鄧世昌英勇抗敵,以身殉國,1895年初,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同年4月,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戰爭結束。
(3)《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地——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
②賠款——2億兩白銀
③開放通商口岸 ④設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廠
(4)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
(1)起因:從1898年起,義和團掀起了一場反帝愛國運動,威脅到列強在華利益。
(2)經過:1900年由西摩爾率八國聯軍入侵,攻佔天津,隨後攻陷北京,慈禧太後帶領光緒帝倉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3)《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經濟—賠款白銀4.5億兩
②政治—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外交—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④軍事—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列強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4)影響:《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近代化的探索
7、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 (2)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3)學習對象:西方先進生產技術 (4)領導階級:地主階級
(5)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6)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8)主要內容: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主要有安慶內軍機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簡稱「兩局一所」)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民用工業,主要有輪船招商局(李鴻章),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後來還籌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興辦了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
(9)結果:甲午戰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標志著洋務運動徹底破產。
(10)性質:封建統治者進行的一場自救運動。
(11)評價:
消極: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積極:通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工業,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對西方列強、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製作用。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8、戊戌變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4)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君主立憲制)
(5)主要經過:
序幕—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發起「公車上書」。
發展—康有為、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後更名為《中外紀聞》),組織強學會,宣傳變法,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
高潮—1898年,光緒帝發布變法法令,前後持續103天,史稱「百日維新」(又叫戊戌變法)
結束—1898年9月,慈禧太後發政變,囚禁光緒帝,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害,變法失敗。
(6)「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經濟上—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軍事上—訓練新式軍隊
政治上—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文化教育上—開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方書籍,創辦報刊。
(7)性質:資產階級領導的一場政治改良運動。
(8)失敗原因:①資產階級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沒有實權的皇帝。
②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極力反對。
(9)歷史意義:這次變法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使資產階級的斗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領導階級:資產階級革命派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孫中山
(4)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5)機關刊物—《民報》
(6)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7)主要經過:
①革命准備—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意義:大大推進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②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佔領楚望台軍械所,到11日,起義軍完全佔領武昌城,史稱「辛亥革命」。
③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這一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④結 束—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建立起北洋軍閥的統治。
(8)歷史意義: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失敗: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
10、新文化運動(1915年—20世紀20年代)
(1)領導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 (2)學習對象:西方先進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4)性質:思想解放運動
(5)旗幟:「民主」和「科學」 (6)宣傳陣地:《新青年》
(7)主要內容:
前期—「四提倡」、「四反對」
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後期—宣傳馬克思主義
1918年,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會維主義的勝利》,頌揚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釗又在北京創辦了《每周評論》。
(8)意義:①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②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9)局限性:對東西方文化有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
新民主義革命的興起
11、五四愛國運動(1919年5月4日—6月初)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2)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
(3)斗爭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
(4)經過:1919年5月4日—6月初,斗爭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以罷課為主要斗爭方式
1919年6月初以後,斗爭中心轉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成為主要斗爭方式。
(5)結果:取得初步勝利(表現在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③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6)性質: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7)意義: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時間:1921年7月 (2)地點:上海,後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
(3)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
(4)內容:
①通過了黨的綱領—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
②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③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5)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了。
13、北伐戰爭
(1)1924年5月,黃埔軍校在廣州成立,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2)北伐戰爭
①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②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③主戰場:湖南、湖北 ④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戰役(葉挺獨立團)
⑤戰果: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⑥結局:蔣介石、汪精衛等突然叛變革命,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3)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
14、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
15、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隨後率領部隊向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6、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起義軍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17、紅軍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嚴重失利,被迫長征。
(2)經過:瑞金出發→挺進湘西→沖破四道封鎖線→改向貴州→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四渡赤水(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圈)→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吳起鎮→甘肅會寧(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
(3)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解決了博古等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的軍事指揮權;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②意義: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長征勝利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5)長征精神:艱苦奮斗、百折不撓,嚴守紀律,不怕犧牲,堅定信念,以苦為樂等。
抗日戰爭(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8、1931年9月18日,日軍有預謀地製造了柳條湖事件,並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了,由於蔣介石下令不抵抗,不到半年,東三省完全淪陷,共產黨員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九•一八事變拉開了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序幕。
19、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1)背景:
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國已成為當務之急。
②催化劑—受中共呼籲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感召。
③直接原因—蔣介石拒絕張、楊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建議。
(2)目的:逼蔣抗日
(3)經過:張學良,楊虎城聯合行動,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4)解決: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派周恩來到西安調停,最後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5)意義: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0、1937年7月7日,日軍突然進攻盧溝橋,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21、盧溝橋事變後,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爭。
22、盧溝橋事變以後,日軍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國民政府被迫遷都重慶。
23、1937年9月的「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天李宗仁將軍指揮的台兒庄戰役,殲敵一萬多人,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
24、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頑強抗戰,成為抗擊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延安是敵後戰場的戰略總後方。
25、為了粉碎敵人「囚籠」政策,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發動了「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26、中共七大
(1)時間:1945年4月 (2)地址:延安
(3)背景:抗戰即將勝利
(4)中心任務: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
(5)內容: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參見P82)
(6)意義: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准備了條件。
27、抗日戰爭的勝利
(1)原因:
①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非正義,失道寡助;中國的抗日是正義戰爭,得道多助。
②美蘇的配合與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③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敵後抗日武裝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④國共合作,全民族抗戰。
(2)經過:
①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
②蘇聯進攻在中國東北的日軍;
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始由局部反攻轉入大反攻。
④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戰取得偉大勝利。
(3)啟示:反對戰爭,珍惜和平;勿忘國恥,發奮圖強;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等。
(4)意義:
①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洗雪了百年恥辱。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解放戰爭的勝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
28、重慶談判(1945年8月—1946年1月)
(1)背景: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蔣介石在美國支撐下,陰謀發動內戰。
(2)目的——
蔣介石:為發動內戰贏得時間,欺騙人民;
毛澤東: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3)結果: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陪同下,赴重慶談判,國共雙方達成「雙十協定」。
29、1940年6月,蔣介石對原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全面內戰爆發;1947年3月國民黨大舉進攻陝甘寧解放區,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陝北。
30、1947年夏,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開辟大別山根據地,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
31、從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共殲敵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
32、遼沈戰役(東北解放軍)先後解放了錦州、長春、沈陽和東北全境;淮海戰役(中原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殲敵最多,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平津戰役(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先後攻克張家口、天津和平解放北平,使華北全境解放。
33、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標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台。
34、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原因
(1)共產黨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主要原因) (2)廣大解放軍戰士英勇善戰
(3)黨中央正確的戰略戰術 (4)國民黨統治腐敗,土氣低落
35、啟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伍』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資料

八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第1課鴉片戰爭的烽煙
1、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到廣州禁煙.
2、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銷煙.
3、1840年6月,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4、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有(1)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2)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3)割讓香港島給英國;(4)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5.愛國知識分子魏源編著《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師夷就是向外國學習,長技就是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制夷就是抵抗外國侵略,使中國富強。

第6課近代工業的興起
6.洋務派在中央的代表有奕

『陸』 八年級上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歷史八年級上冊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2年,英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P5)
鴉片戰爭的主要影響:①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P9)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 1851年,農民革命領袖洪秀全在廣西桂平全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1853年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基本史實:1876年左宗棠進軍新疆,1881年中國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黃海海戰(鄧世昌壯烈犧牲,)
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P17)
9. 1900年6月,美、英、法、德、意、日、俄、奧八國組成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是鎮壓義和團運動的劊子手,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0.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P22-23)
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答:開始淪為: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列強通過發動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侵略特權,使中國淪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艱難起步
11. 洋務派主要代表人物:中央:奕欣;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目的:「師夷長技」,提出「自強」、「求富」的口號。性質:是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軍事工業:①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製造總局;②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成立福州船政局。民用工業:①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成立輪船招商局;②1880年,李鴻章在天津設立電報總局;③1893年,唐胥鐵路通車。
1876年,中國出現的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是淞滬鐵路。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張謇是1894年科舉考試的狀元,他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回家創辦大生紗廠,該廠後來逐步發展成為一家較大規模的棉紡織企業。
(2)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鐵路工程師。1904年,他主持修築京張鐵路,1909年,建成通車,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築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13. 「公車上書」(1895年,領導人:康有為、梁啟超),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其導火線是《馬關條約》的簽訂)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7):(1898年):①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②主要內容:經濟上:發展農工商業;軍事上:訓練新式陸海軍;政治上:創辦報刊,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文化教育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今後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稱「百日維新」或「戊戌變法」
近代以來,列強入侵,國家危難,一些愛國的思想家認識到要改變現狀,必須學習西方的長處,代表人物先後有魏源和嚴復。其中魏源編著的《海國圖書》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15.孫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動:①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形成。②中國同盟會的成立:1905年由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在發展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革命目標: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16.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史稱「武昌起義」。
意義:(P43)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局限性:它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17.1915年, 新文化運動:①主要人物: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主張「文學革命」)、李大釗(宣傳馬列主義)、魯迅、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②口號:「打倒孔家店」③旗幟:「民主」、「科學」四提倡,四反對。④主要刊物:《新青年》;⑤主要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雜志上,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頌揚十月革命。
19. 維新變法運動中設立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改為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發源地;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止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的廢除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P51)
《申報》:1872年,在上海創刊,它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 商務印書館:1897年,在上海創辦,它以編印新式教科書、工具書和翻譯介紹西方的學術著作為主,是中國近代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
照相術:於19世紀30年代末在西方國家誕生,40年代後傳入中國。
電影:1896年,上海徐園「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放映電影,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了第一部影片《定軍山》,它揭開了中國電影事業的序幕。
剪發辮: 1912年,孫中山頒布剪辮令,要求留有發辮者,限期剪去辮子,去除舊俗,做中華民國新國民,它成為革命的標志。易服飾:①男士:西服、中山裝;②女士:女式高領服裝。改稱呼:革除「大人」「老爺」等前清官場的稱呼,規定民國政府的職員一律改稱職務;民間普通稱呼改為「先生」或「君」。
第三單元 新明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20. 五四愛國運動:①時間:1919年5月4日;②地點:北京;③領導者:陳獨秀、李大釗;④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⑤運動主力:6月3日以後,運動主力由學生轉向工人;⑥運動中心:6月3日以後,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⑦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⑧結果:迫使北洋軍閥政府釋放被捕學生,撤銷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人的職務,並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五四愛國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⑨意義:它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⑩「五四」精神: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追求科學與民主的精神。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P66)。意義:(P67)這次大會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
22. 黃埔軍校:1924年5月創辦,孫中山任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是國共合作後建立的一所革命軍校,作用:P70。
23. 北伐戰爭:①時間:1926年;②目的: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③對象: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④先鋒:葉挺獨立團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⑤主要戰場:湖南、湖北;⑥戰役: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
24.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 政變。
25.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統治,標志著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
26. 南昌起義:時間:1927年8月1日;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朱德,葉挺;意義: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P76);每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27. 秋收起義:時間:1927年9月;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意義:揭開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序幕。(P77)
井岡山會師: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部隊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它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部隊。(朱毛會師)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紅軍長征:①起訖時間、地點: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據地;1936年10月、甘肅會寧地區。②路線:中央革命根據地→渡湘江→強渡烏江→解放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吳起鎮會師→會寧會師。③意義: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29. 遵義會議召開的時間和歷史意義:時間:1935年1月;意義:①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②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P78)
30. 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 長征精神:(P79~80)。所經歷的省,河(P80)
第四單元 偉大的抗日戰爭
31. 「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毀柳條湖段鐵路,炮擊東北軍駐地北大營,佔領沈陽城,張學良按蔣介石命令不予抵抗,東北三省淪亡。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
民族戰歌:(P87)
3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①時間:1936年12月12日;②發動人: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③結果和影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著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之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意義:(P89)
33.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駐軍發動突然進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
34.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接著又向南京進犯。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嚴重暴行之一。 共赴國難:(P94)
35. 台兒庄戰役(屬於「徐州會戰」):1938年春,李宗仁率領中國軍隊在台兒庄消滅日軍一萬多人。是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的重大勝利。意義:(P98)
36.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先後組織100多個團,在華北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史稱「百團大戰」。它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戰績表:(P99)
37. 徐悲鴻、聶耳、冼星海、侯德榜的主要成就:①徐悲鴻是中國傑出的寫實主義畫家,代表作品有國畫《奔馬圖》、《愚公移山》等。②聶耳是人民音樂家,代表作品是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不朽的民族戰歌。③冼星海是人民音樂家,代表作品是《黃河大合唱》,成為中華民族音樂經典。④侯德榜揭開制鹼的奧秘,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36. ①時間、地點: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②主要內容: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大會通過的新黨章規定,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大會選舉產生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③意義:(P104)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意義:(P105)
八年抗日戰爭,中國人民取得了偉大勝利,台灣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38.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10月10日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P113)
39. 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國民黨軍隊20多萬人,向中原解放區(宣化店)發起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由此爆發。中共作戰原則: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中共作戰戰術:運動戰。 結果: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 (P115)
40. 時間:1947年3月 中共方針:誘敵深入
(1)中共中央 毛澤東、周恩來率中央轉戰陝北,指揮全國各戰場作戰,轉戰陝北。 轉戰陝北的作用及意義:極大地鼓舞了解放區軍民的戰斗意志和勝利信心,西北野戰部隊在彭德懷等指揮下,經過五個月連續作戰,粉碎了敵人對陝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
(2)1947年3月,蔣介石集中25萬兵力,向山東解放軍發起大規模進攻,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等指揮下,打響孟良崮戰役,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41. 時間:1947年6月,戰略反攻的開始。 部隊: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 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千里躍進大別山,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爭進攻的序幕)
42.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三大戰役,①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全境)、②淮海戰役(奠定了解放南方各省的基礎)、③平津戰役(基本解放華北全境),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4萬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戰役名稱 遼沈戰役 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
時間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揮官 林彪、羅榮桓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 林彪、聶榮臻、羅榮桓
作戰部隊 東北野戰軍 中原、華東野戰軍 東北、華北野戰軍
作戰戰術 關門打狗 中間突破 先打兩頭,後取中間
關鍵地點 錦州 徐州 北平
著名戰役發生地 塔山、黑山 碾庄、雙堆集、陳官莊 張家口、天津
43. 時間: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分三路渡江作戰,國民黨的長江防線頃刻崩潰。
渡江戰役:1949年4月,戰線東起江蘇江陰,西至江西湖口。 戰果: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南京國民政府跨台;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台灣。

『柒』 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資料

初二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駱佳

《第一單元》

第一課 鴉片戰爭

林則徐虎門銷煙

1.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根本目的、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擴大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原料,把中國作為主要侵略目標。

2. 鴉片危害:1.白銀大量外流,威脅到清朝的財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2.人們身心健康收到嚴重摧殘。3.官吏更加腐敗,軍隊戰鬥力削弱。

3.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直接原因:虎門銷煙——導火線

4. 虎門硝煙意義:是中國禁言運動的重大勝利。它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表明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的決心和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5. (課中)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為什麼能取得勝利? 答:1.人民群眾支持 2.皇帝和一些官員支持 3.林則徐的正確領導

6. 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維護了我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理所當然成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

  1.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借口:保護通商
  2. 18406,英國艦隊封鎖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
  3. 1814英軍強占香港島。道光帝感到有損尊嚴,決定對英宣戰
  4. 鴉片戰爭英雄人物:關天培、陳化成等
  5. 三元里人民抗英戰爭:群眾自發的,近代史上最早的人民自發抗敵戰爭,展示了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6. 1840.6~1842.8 南京下關。

中英《南京條約》

18428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

  1. 南京條約性質: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2. 南京條約主要內容:①割地:香港島;②賠款:2100萬銀元;③開放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3. 簽訂《南京條約》對中國的危害: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加重中國人民負擔。便利外國的傾銷和他們原材料
  4. 簽訂《南京條約》根本意圖:獲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並永久居住等特權。(破壞了中國貿易權,租界,國家的居住權
  5. 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6. 性質: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封建社會 地主與農民——資本注意列強於中華民族
  7. 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肩負著既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又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重任(身上背負著雙重任務
  8. 南京條約 嚴重破壞了關稅自主權。便利外國商品推銷和對中國原料掠奪
  9. 鴉片戰爭影響: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改變,成為半殖民地國家,半封建社會
  10. 林則徐: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編譯《四洲志》,《華事夷言》

第二課 火燒圓明園和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1. 原因: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 1856年,英、法發動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俄、美以「調停」為名,從中漁利。
  3. 火燒圓明園對中國影響:不僅給中國文化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也是對世界文明的踐踏和破壞
  4. 186010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西方列強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外國公使常駐北京。增開11處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國人可入內地傳教、經商;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給英、法巨額罰款等。

俄國割佔中國北方大片領土

1. 清政府2次鴉片戰爭戰敗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

2. 到19世紀80年代為止,俄國共割佔中國北方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俄國是近代侵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3. 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戰爭的變化:1.通商口岸數量越來越多 2.侵略范圍勢力佔了東北、西北地區 3.割的領土越來越多 4.第二次戰爭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中國外殖民地程度加深了 (從沿海到內陸擴張)

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1.18511洪秀全發動農民起義,定國號為「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太平軍攻克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為都城。

2.太平天國不僅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還同外國侵略者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3.意義:充分表現了中華兒女反侵略斗爭的英雄氣概。

第三課 收復新疆和甲午風雲

左宗棠收復新疆

左宗棠:陝甘總督

1.1. 態度堅決,很有謀略 2.新疆人民支持 3.收復新疆是正義戰爭

2.1881,中國收回伊犁

3.建設新疆、開發新疆:興修水利,屯田積谷,提倡種棉養蠶,開礦辦廠。修築城堡,建設道路,夾道種柳

4.1884年,清政府設立行省,任命劉錦棠為新疆第一任巡撫。

黃海大戰

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戰爭

結果:日本攻陷遼東半島和北洋海軍基地威海衛,中國戰敗。

中日《馬關條約》

1.189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去日本求和,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設立工廠。

2.《馬關條約》給中國造成的危害:民族危機加劇:①經濟上具體表現 ②政治上 ④刺激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野心 ⑤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三國干涉換遼:①設立銀行,開礦辦廠,進一步擴張在中國的經濟勢力。②帝國主義各國還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紛紛在中國建立「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③美國「門戶開放」

第四課 八國聯軍侵華

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

一場大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首先在山東發起。

義和團起因:帝國主義請略加劇,使民族危機空間嚴重

19006,英、俄、德、美、日、法、意、奧八國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爭

《辛丑條約》

1901,11國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中國賠償白銀4.5億兩;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辛丑條約》危害:使清政府置於列強的控制之下,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已經完全變成了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第二單元》

第五課 洋務運動

19世紀60年代初,清朝統治集團中出現了洋務派。他們主張引進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維護清朝統治。洋務派在中央以奕為代表,地方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他們沖破頑固派的阻撓,掀起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三個內容:①近代工業的創辦(核心)②新式海陸軍的建立 ③近代文化教育制度的興起

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以「自強」為目標,引進西方的機器設備和生產技術,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著名的: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

洋務派又以「求富」為目的,創辦了一批近代民用企業。

著名: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漢陽鐵廠

困難:1.傳統勢力阻撓 2.資金不足,原材料短缺,運輸問題 3.外國侵略勢力破壞。

引進機器工業,培養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啟動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派用新式槍炮、輪船裝備軍隊,改造陸軍,建立新式海軍。大量翻譯西方書籍,創辦一批培養翻譯、軍事、工業人才的新式學堂,並派人出國留學。

作用:為民族自強做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國經濟實力的擴張。

沒使中國走向富張道路。

輪船招商局:打破了外國輪船公司在中國的壟斷地位,還一度兼並美商的旗昌輪船公司

漢陽鐵廠: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廠

第七課 辛亥革命

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

189411,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團體興中會,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第一個資戶團體)

興中會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建成。

三民主義——民族 權 生

‖ ‖ ‖

驅除內虜 (核心) 平均地權

‖ ‖

恢復中華 創立民國

孫中山:第一個提出革命實現資產階級理想的人

19058,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為總理黃姓為執行部蔗務,。

口號、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民主革命的指導思想

結論: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也沒有著眼於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中興會、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爆發後,各省紛紛響應,。

結果:清朝統治土崩瓦解

中華民國成立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救治,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定都南京,改用公歷,以中華民國紀元,臨時參議院隨之成立。

清帝於1912年推諉,清朝統治結束。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總統,辛亥革命落入袁世凱手中,北洋軍閥的統治建立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2000多年封建帝制(創建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但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

第八課 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915年,陳獨秀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他認為中國革命多次失敗是猶豫幾千年的封建文化毒害的結果,認為只有首先打倒中國的封建而代之以西方文明,中國才有救。

新文化運動基本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職,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4提倡,4反對)。封建正統思想

前期新文化運動性質:是資產階級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舊文化的斗爭。

新文化運動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閥門,激發了人們追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熱情。

新文化運動新發展

後期發展: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

新文化運動|前期:資產階級新文化對反對封建主義舊文化的斗爭

1915|後期: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具有新民主主義的性質

《第三單元》

第十課 五四愛國運動

1919年5月,巴黎和會傳來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一場以學生斗爭為先到的愛國運動,首先在北京爆發

導火線:中國在巴黎和會中外交失敗

中國提出的要求: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等要求。

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性質(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取消二十一條、誓死爭回青島

1919.6.3.新階段:①主力軍:學生→工人 ②斗爭中心:北京→上海

無產階級登上政治(歷史)舞台

6月3日以後,無私愛國運動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成為運動的主力

19世紀是五十年代,中國無產階級產生。六七十年代後,民族資產階級

產業工人從1914年的100萬人增加到1919年的200萬左右

三罷斗爭:上海許多工廠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

成果: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了曹汝霖、陸宗輿、張宗祥的職務。③中國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拒絕在隊的合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在於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發揮主力軍作用。

其他原因:運動波及全國廣大地區,且廣泛群眾性形成對北洋軍閥政府強大壓力。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五四運動性質: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學生在運動中起了先鋒作用。

最主要依據: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歷史作用: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出盡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

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同時標志著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族主義的信用

新民主主義革命指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區別:①領導階級不同 ②指導思想不同 ③發展前途不同

作用: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統治,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主階級觀念深入民心。

五四:取得了初步勝利。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發揮主力軍作用,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性質:

辛亥革命: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就民族主義革命。

五四運動: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後領導的新革命。

第十一課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毛澤東、周恩來等一批先進青年逐步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1920年初,陳獨秀、李大釗開始籌建共產黨

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傳播極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

幹部條件:一批先進中青年知識分子逐漸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國際條件:共產國際的阻力

1920年8月,陳獨秀等在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核心)

10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

同年秋到1921年春,共產黨早期組織在長沙、武漢、濟南、廣州及旅居法國巴黎和日本東京的中國留學生中相繼建立。

上海共產黨早期住址騎著核心和紐帶作用(陳獨秀號召力、影響力大)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時間: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是秘密召開的,會址: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 7月31日,會議代表轉移到浙江嘉興,在南湖的一艘遊船上舉行

黨的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

黨的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

中心任務:組織工會,領導工人運動。

大會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

陳獨秀當上書記的原因:1.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影響很大,名望高。2.他領導的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為黨的成立做了大量工作。

共產黨與其他政黨區別: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共產黨是中國歷史上新型的政黨,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保證。

中共二大認為中國社會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是革命的敵人,工人、農民、小資產劫機和民族資產階級是革命的動力

第十二課 北伐戰爭和南京國民政府建立

黃埔軍校的建立

目的:培養革命骨幹,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軍。

1924年國共合作

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建立了陸軍軍官學校

孫中山任軍校總理,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共產黨員周恩來等人先後擔任政治部主任,惲代英等人在軍校任教官。

辦學方針:軍事訓練與政治教育並重

北伐的勝利進軍

廣州國民政府進行改組,汪精衛任主席

北伐主要對象:北洋軍閥的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大派系

方針:先集中主力於兩湖戰場,掃除吳佩孚的實力,然後揮師東進,殲滅孫傳芳的賓利,最後消滅張作霖的軍隊,統一全國

葉挺獨立團英勇善戰戰功顯赫,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的稱號。

湖北湖南:北伐主戰場

戰果: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

1927年初,國民城府由廣州遷到武漢,武漢成為全國革命的中心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七一五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轟轟烈烈啊的國民革命夭折

原因:客觀上:中外反動勢力結成聯盟,反革命力量大大超過了革命力量。主觀上:中國共產黨處在幼年時期,缺乏革命經驗,國民後期黨中央對國民黨反動派缺乏警惕

武漢國民政府遷往南京,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並,任用「國民政府」之名,史稱「寧漢合流」

寧漢合流是2個反動政權合二為一,是反革命勢力達成的妥協。

南國政府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政府,標志著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

南京國民政府圍繞關稅和領事裁判權等問題,在外交上開展了「改定新約運動」

軍閥張作霖仍把持北京政權。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發動「二次北伐」,迫使張作霖往東北撤退,發起了皇姑屯事件。不久,北伐部隊佔領北京。

1928年底,張學良宣布東北「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稱東北易幟。

標志著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統一。

北京在1928年6月改名北平

孫中山遺囑包括《國事遺囑》

第十三課 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是由共黨打響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意義:1.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2.於1933年被中共中央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定為中國工農紅軍的紀念日,後來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時間:1927年8月1日

領導人物: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留荷葉煮粥)

事件:南昌起義爆發

人數:2萬多人 激戰5個小時

井岡山會師

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地區發動秋收起義,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長沙,轉向農村進軍。1927年10月到達井岡山。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地區……(P65)

1928年1月,湘南農民紛紛暴動參加革命。起義部隊攻下宜章、郴州等地,建立了地方蘇維埃政府

1928年4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一支正式紅軍)

軍長:朱德 黨代表:毛澤東 政治部主任:陳毅

意義: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同時也是共黨工作中心由城市轉到農村的戰略轉變開端(1928.7)

星火燎原

贛南、閩西發展為中央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紅軍在彭德懷指揮下,以井岡山根據地為基礎,建立了湘贛革命根據地

1930年上半年,全國共有大小根據地15個,紅軍發展近10萬人。

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封建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人民,以瑞金為首都。毛澤東任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朱德為中央革命軍委員會兼紅軍總司令。

第十四課 紅軍長征

長征的開始

1933年秋,蔣介石調集100萬軍隊,親任總司令,向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

1934年10月,中國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8萬多人,從江西瑞金、福建長汀等地出發,突圍長征。紅軍在連續突破敵人4到封鎖線,度過湘江後,人員折損過半,只剩3萬多人。

毛色東提出放棄去湘西,轉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的建議,得到中央大多數領導人的贊同。

紅軍轉入貴州,強渡烏江,攻佔遵義城。

遵義會議:

  1. 內容:批評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指揮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
  2. 分工: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接著,又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小組,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
  3. 意義: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史上生死攸關轉折點,標志著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

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的吳起鎮,與陝甘根據地的紅軍會師。

路線圖:P71

紅四方面軍從川陝根據地出發,紅二方面軍從湖南桑植出發。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紅軍長征意義:紅軍長征,是歷史的壯舉。長征的勝利,保存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基本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第四單元》

第十五課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

九一八事變

時間:1931年9月18日 地點:沈陽城背的柳條湖村 事件:蓄意炸毀南滿鐵路一段路軌,蔑稱是中國軍隊破壞。日本以此為借口,向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發動進攻,並在第二天佔領沈陽

國民政府對日本侵略實行不抵抗政策,張學良奉命講東北軍撤至關內。不到半年,日軍佔領了東北三省。東北成為日本殖民地

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

918事變後,東北人民住址抗日義勇軍,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

918事變後,中國人民堅決要求抗日,反對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5年,日本策劃華北事變。

一二九學生運動反對華北自治,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一二九學生運動促進了民宗法的覺醒,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

西安事變

中共中央在陝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湅,扣押了蔣介石,通電全國,提出停止內戰等主張。

國民黨當權實力中出現了對張、楊討伐和談判的兩種對立主張。中共黨以民族利益為重,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周恩來等到西安參加談判。蔣介石被迫答應「停止剿共,連共抗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意義: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借宿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十六課 全民族的抗戰

七七事變

時間:1937年7月7日

事件:日軍炮轟盧溝橋,製造了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七七事變標志著全民族抗日戰爭開始

8月13日,日本進攻上海,製造了八一三事變。第二天,國民政府發表聲明,表示要「實行自衛,抵抗暴力」。9月下旬,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中國工農紅軍改變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第二次國共合作標志著抗日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一次國共合作是革命統一戰線)

國民黨在正面戰場,共產黨在敵後戰場(敵後抗日根據地)

南京大屠殺

國民政府由南京遷至重慶。

殺了30多萬人。

血戰台兒庄(國民

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台兒庄與日軍血戰近20天

意義:抗戰以來正面戰場最大勝利

百團大戰(共黨

1940年秋,八路軍總部發動「百團大戰」。指揮:彭德懷 兵力:105個團

攻擊重點:華北日、偽軍據點和交通線

意義、作用、影響: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規模最大的戰役。它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地反響

第十七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了8年)

╭ 共產黨敵後戰場:1944~1945春

局部反攻︱

╰ 國民黨正面戰場:1945.4~1945

中共七大召開

時間:1945年4月~6月 地點:延安(中央所在地)

黨的政治路線:

政治方面:放手發動群眾,走群眾路線,壯大人民力量。

任務: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人民。

目標: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思想方面:大會通過的新黨章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組織方面:大會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

意義:指明了抗戰勝利後中國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黨高度的思想統一和政治團結,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抗日戰爭的勝利

1945年夏,美、英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加強了對日軍的攻勢

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蘇聯也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向日軍發起猛烈進攻。

中國軍隊也對日發起全面進攻。

一方面: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想日寇發起全面反攻

另一方面:蔣介石命令國民黨軍隊像日佔區推進。

815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2,日政府向盟國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密蘇里號上舉行。99,侵華日軍在南京向國民政府遞交投降書。全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台灣回歸和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甲午中日戰爭:全面侵華戰爭 1937~1945

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灣50年殖民統治的結束,台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中國人民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洗刷了民族的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重慶談判和人民解放戰爭轉入反攻

重慶談判

國民黨堅持獨裁統治,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內戰

蔣介石採取假和平、真備戰的策略,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邀毛澤東去重慶談判

毛澤東去談判的原因:為爭取和平、民主。經過了43天,簽署了《雙十協定》

《雙十協定》內容:國民黨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和平建國基本方針和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的建議,卻拒絕承認解放區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同意與共產黨「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實行政治民主化。

重慶談判意義:1.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和平誠意,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影響。2.《雙十協定》簽訂後,蔣介石再要發動內戰,就將處於政治上的被動地位。

中共中央轉戰陝北

時間:1946年6月

標志著全面內戰爆發

國民黨進軍中原解放區等解放區,揚言用35個月時間,消滅共黨領導的人民部隊

中共中央決定建立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從1946年7月~1947年2月,解放軍放棄了105座城市,殲敵71萬人,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

蔣介石收縮戰線,重點進攻山東和陝北(榆林市、延安市)。

1947年3月,國民黨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撲。為誘敵深入,黨中央和西北解放軍主動撤出延安。西北解放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採用「蘑菇戰術」,殲敵3萬餘人,粉碎了敵人對陝北的重點進攻。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標志性事件。

在魯西南強渡黃河,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殲敵:5.6萬人

橫跨隴海線,涉越黃泛區,千里躍進,到達大別山區。

回復並擴大了中原解放區,像一把利劍插入敵人的心臟

三支大軍互為犄角,鉗制中原,威脅南京、武漢。其他解放區也先後轉入反攻,形成了全國規模的戰略進攻態勢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三大戰役簡表P99

遼沈、淮海、平津戰役

意義: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渡江戰役

4月21日,強渡長江。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統治中國22年的南京國民黨政權垮台。

『捌』 人教版八年級上歷史重點

第1課 鴉片戰爭
1、背景:
〈1〉罪惡的鴉片貿易: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
〈2〉鴉片給中國帶來了嚴重危害→(1)白銀外流,造成清財政危機。(2)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3)統治機構更加腐敗。(4)毒害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5)嚴重削弱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3〉林則徐禁煙:1839年,林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200多萬斤
2、戰爭經過:愛國官員:關天培--中國近代犧牲的第一位清軍將領。見課本第4頁畫像。
3、結果:簽訂中國第一個喪權辱國中英《南京條約》,
內容→(1)割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2100萬元。(3)開放廣州、廈門、寧波、福州、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4、影響:(1)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3)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注意:(開放)五個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見課本第5頁《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和《割讓香港島示意圖》。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列強的侵華罪行
1、第二次鴉片戰爭:(1)根本原因 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擴大侵略權益。 (2)時間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3)主凶 英、法 (4)幫凶 俄、美
2、列強的罪行:(1)英法--佔領北京,火燒圓明園。(1860年10月)
(2)沙俄--趁火打劫,強佔中國北方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3、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太平軍佔領南京改為天京,作為都城。建立與清對峙的政權。太平軍將領李秀成抗擊洋槍隊,在慈溪之戰中,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見課本第9頁華爾的照片。)
第3課 收復新疆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歌頌揚了19世紀70年代中期,欽差大臣左宗棠率領湖南戰士收復新疆,治理邊疆的偉大業績。
1、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是我國西北的門戶。
2、新疆危機:(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為汗。(2)英俄兩國支持阿古柏偽政權,妄圖分裂新疆。
3、"海防"與"塞防" 之爭。
李鴻章主張放棄西北塞防,保東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主張"海防"與"塞防" 並重。力主收復新疆。
4、左宗棠收復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2)戰略方針"先北後南,緩進急戰"
(3)1878年,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19世紀80年代,通過外交努力,中俄簽訂《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但是損失了中國西部的一塊土地和大量賠款。
5、歷史意義:鞏固了祖國的西北塞防,捍衛了祖國的領土和主權。
6、評價左宗棠。(見課本第15頁自由閱讀卡,見課本13頁畫像。)
左宗棠是湘軍的重要將領,後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鴻章都是洋務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與李在對待外國侵略的態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對外國侵略勢力主張抵禦,是抵抗派的著名將領,左宗棠認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禍及內地,因此,他堅決主張出兵新疆,驅逐外患,收復失地,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
1、甲午中日戰爭
(1)原因:日本帝國主義為吞並朝鮮,入侵中國而蓄意挑起的戰爭。
(2)主要戰役:〈1〉黃海海戰:此戰後,日本艦隊控制了黃海制海權。〈2〉旅順戰役:旅順陷落,日本對旅順和平居民進行野蠻大屠殺。〈3〉威海衛戰役:威海衛 潰敗,李鴻章-北洋艦隊全軍覆沒。(4)著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鄧世昌。見課本第16頁導人框。
2、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
(1)簽訂時間;1895年。
(2)雙方代表:李鴻章和伊藤博文
(3)內容:〈1〉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3〉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4〉增闢通商口岸等。
(4)影響:〈1〉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2〉刺激了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用史實說明甲午中日戰爭後,《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a,《馬關條約》割佔中國大量領土,嚴重破壞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B, 2億兩白銀的賠款,加重了祖國人民的經濟負擔,加劇了中國的貧窮和落後。C,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D,增闢通商口岸,便利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
總結:《馬關條約》後,日本輕易從中國撈到這么多好處,則直接刺激了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朝,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義和團運動
(1)原因;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劇,民族矛盾空前激化。(2)斗爭對象: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3)運動中心:京津地區。(4)主要戰役:廊坊戰役。
(5)在清政府和八國聯軍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
(6)性質及意義:是一場反帝愛國農民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陰謀。 見課本第21頁。
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爆發:1900年,西摩爾率領英,發,俄,德,意,日,奧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2)主要侵略罪行:a攻佔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鎮壓義和團運動
(3)結果:清與11國簽訂《辛丑條約》主要內容;a賠款白銀4.5兩。 b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C坼毀大沽炮台派兵駐扎要地。D劃定使館界。
(4)影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注意:重要問題
1、《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鎖,請你結合《辛丑條約》主要內容,談一談該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哪些危害。
答:1巨額的賠款,是列強對中國空前的大規模的勒索,為支付這筆巨額賠款,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蕭條;另一方面大量舉借外債,便利列強通過貸款控制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2 清政府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使清政府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3外國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區,使清政府完全處於外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便於帝國主義直接派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4 在北京設"使館界",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各國公使成為清政府的"太上皇"
2、西方某歷史著作認為:林則徐虎門銷煙,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爆發,如果沒有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就不會爆發,這一觀點你贊成嗎,請結合史實,寫一篇50-150字的辯論稿。
這一觀點不對,林則徐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正義行為,英國殖民者以此為借口,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決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歷史的必然性,因為工業革命後,英國工業發展水平很高,資產階級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工業原料,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
3、《辛丑條約》簽訂後,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為什麼?
答:這種說法有道理。通過《辛丑條約》,列強對中國進行了又一次駭人聽聞的經濟掠奪。並使清政府完全置於帝國主義的軍事監督和武力控制之下:按條約要求,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使清政府官員變成了帝國主義的"守土官長",慈禧更是對洋人言聽計從。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經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的忠實走狗。說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毫不為過。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課 洋務運動
1、背景:經歷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打擊,清政府的統治是內外交困。
2、時間:19世紀60--90 年代
3、目的:師夷長技以自強,既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富國強兵,維護清朝的統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欣,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5、口號:前期"自強" 後期"求富"
6、洋務運動主要活動:
(1)前期"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目的:武裝軍隊
a曾國藩的安慶內軍械所,是中近第一個兵工廠,是洋務派仿造西式船炮的開端。b曾國藩,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是洋務派開辦的最大近代軍事工業(見書第28頁);c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的福州船政局,是中近第一個交通企業,也是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見書第29頁插圖)。
(2)後期"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原因:輔助軍事工業)
a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中近第一個輪船公司。b張之洞創辦湖北織布局,漢陽鐵廠(中近第一個鋼鐵廠)見書第29頁。(3)籌劃海防,籌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4)創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培養了一批近代外交、軍事、科技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奕欣創立的,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學校。)見書第29頁插圖。(5)設立翻譯館,選派留學生出國深造。
7、洋務運動的破產:標志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8、洋務運動的評價: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是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技,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9、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洋務派沒有認識到,不觸動封建制度,單純學習西方先進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國富強起來的,隨著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洋務運動也宣告破產。因此,洋務運動沒能挽救清朝的統治危機,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第7課 戊戌變法
1、維新思想的傳播:
(1)背景: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2)主要領導:康有為、梁啟超。見課本第32頁照片。
(3)公車上書(見課本32頁插圖)。〈1〉經過:《馬關條約》簽訂後,康有為、梁啟超邀請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2〉意義: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4)維新派政治團體:強學會。機關報《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
2、百日維新:
(1)時間 1898年6-9月
(2)內容:a政治: 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官吏,打擊封建官僚,任用維新人士,有利於資產階級參與政權。B經濟: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C文化:興辦新式學堂,翻譯西方書籍,有利於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傳播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有利於資產階級思想傳播
(3)性質: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運動,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改革運動。
3、戊戌政變: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政變,變法失敗。
(2)戊戌六君子:維新派人士譚嗣同(見書32和33頁插圖和他說的一段話)楊銳、林旭、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六人遭清政府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和領導的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和資本主義改良運動。它雖然失敗了,但是它所宣傳的資產階級思想,卻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極大反映,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更多有識之士開始思索救國救民之路,因此,客觀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運動。
第8課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派通過各種武裝起義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探索。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結果: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見書第38頁,袁剪辮子表示革命)
3、辛亥革命
(1)背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孫中山創建革民黨
〈1〉興中會:1894年,美國檀香山。性質: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見書36頁會址)
〈2〉中國同盟會:1905年,日本東京。性質: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機關刊物《民報》。
〈3〉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闡釋為民族)建立民國(建立民主共和國,闡釋為民權),平均地權(改革土地制度,闡釋為民生)."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它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4、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
(1)武昌起義:1911年,標志著辛亥革命開始,武昌起義成功帶來的影響:僅一個月左右,全國就有十幾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朝的統治名存實亡。
(2)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地點:南京,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3)評價孫中山:
A近代中國面臨民主危亡,他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做了不懈的努力。
B甲午戰爭後,他上書李鴻章,要求變法自強,遭到拒絕後,認識到只有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才是中國的自強之路。
C創辦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領導一系列武裝起義,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中華民國,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D孫中山為了保衛辛亥革命果實,領導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但是都失敗了。
E當他迷茫之時,五四運動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孫中山看到了希望,他提出新三民主義,同中國共產黨合作,推動中國革命發展的進程,
總之,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辛亥革命的領導者,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為尋求救國救民道路付出了一生的努力。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1、背景:(1)西方民主思想進一步傳播。(2)袁世凱定"孔教"為國教,新舊思潮發生激烈沖突。(3)要建立名副其實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2、開始標志: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見書第41頁照片。4、旗幟:"民主"與"科學"
5、內容:
(1)前期,宣傳資產階級文化,四提倡四反對。(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2)後期,宣傳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來頌揚十月革命,為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李大釗在北京創辦了《每周評論》
6、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新文化運動是進步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思想領域發動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批判封建專制思想,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五四運動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經過:〈1〉爆發: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主力是北京大學生。〈2〉發展:全國各地學生支援北京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3〉高潮:工人罷工,商人罷市來支援北京學生的斗爭。
(3)口號:a"外爭國權,內除國賊";b"廢除二十一條";c"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4)結果:取得三大初步勝利 a 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的學生 b罷免曹汝霖等賣**的職務c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如何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於奉獻的精神。(見書48頁的兩副插圖傳單和49頁的"五四"傳單,50頁三張照片,51頁"一大"會址,嘉興南胡遊船。)
(5)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關系:〈1〉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2〉五四運動中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3〉五四運動中,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陳獨秀,李大釗)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時間: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一大召開,(2)地點:上海(嘉興南湖的一 艘遊船上)
(3)參加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
(4)中國共產黨一大的內容:〈1〉通過第一個黨綱,確定黨的奮斗目標的實現共產主義。〈2〉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3〉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5)中國共產黨一大召開的歷史意義:〈1〉標志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2〉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3〉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
★在一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麼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略的命運?
辛亥革命後,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北洋政府仍實行封建專制統治,帝國主義在中國仍然享有許多特權。中國仍沒有擺脫貧窮和落後,中國的綜合國力仍然很弱。所以,即便是戰勝國,中國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略的命運。
第11課 北伐戰爭
1、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見書52頁〈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和旁邊的導入框中的對聯):
(1)時間:1924年5月(2)地點:廣州黃埔。(3)人物: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4)辦學宗旨: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培養軍事政治人才。
(5)辦學原因:孫中山始終沒有自己的革命軍隊,過去革命依靠的是會黨、新軍和各派軍閥,這也是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黃埔軍校創建革命軍,挽救中國的危亡。
2、北伐戰爭:
(1)北伐目的:為了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2)北伐對象:吳佩浮,孫傳芳,張作霖三派軍閥。(3)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
(4)主戰場:湖南、湖北。
(5)經過:〈1〉:湖南、湖北戰場:經過汀泗橋,賀勝橋,武昌戰役,消滅了吳佩浮主力。〈2〉江西戰場:消滅了孫傳芳的主力。〈3〉福建戰場:攻入浙江,上海。
(6)結果:北伐勝利進軍(北伐出師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7)北伐勝利進軍的原因:〈1〉建立黃埔軍校,創建國民革命軍。〈2〉國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動北伐戰爭的進行。〈3〉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英勇善戰,沖鋒在前。
(8)國民革命失敗的標志: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變,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在4月,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9)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帝國主義聯合支持國民黨右派突然發動反革命政變,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過了革命的力量。
打不下,接著——

『玖』 八年級歷史

教科書的問題真不樂意不回答 因為哪個國家的教科書都沒有真實的歷史
先用教科書的知識回答你
1,日本先侵佔東北建立偽滿洲國
2,無非就是晉察冀 山西屬於晉
3,掩蓋歷史真相
4,日本應該認真的反省自己的罪行,只有正式歷史反思歷史才能避免歷史重演
說完上頭4條我自己都覺得 惡心 除了第1條正確其他的我自己不做解釋

下面結合自身了解回答4條
1,日本通過奉系軍閥張作霖早早就在東北囤積 ,然後勾結蒙古王爺。最後通過蘑菇屯事件害死了張作霖(因為張作霖不聽日本人的話), 張學良繼承父業之後不久便宣布歸附國民黨政府自此中國暫時統一(政府國民黨) ,不久後日本人發動918事件並且抓到了溥儀利用它作為傀儡建立了偽滿洲國。後來張學良無力抵抗日軍 便撤回關內尋求國民政府支援直至1937年 國民黨政府才宣布對日正式作戰 自此國共合作 國民黨抵抗日軍主力 共產則去招兵買馬 擴大實力並且發生了蹊蹺的事情 就是重慶連續遭到轟炸而延安什麼事也沒有(自己思考)。後來
中國軍隊被日軍堵在四川 逼迫國民黨政府投降 而國民黨一直堅持抵抗 當時中國半數領土都在日軍鐵蹄之下 其餘領土無非是大西北大西南
直至 後來 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勝利 蘇聯也同時進軍東北 至此中國才免除亡國 命運

熱點內容
華夏紅利歷史 發布:2025-01-21 17:23:04 瀏覽:145
耿老師吉他教學 發布:2025-01-21 16:19:39 瀏覽:45
數學書下冊 發布:2025-01-21 16:09:11 瀏覽:424
中公教育教師招聘 發布:2025-01-21 15:36:38 瀏覽:724
一年級數學連加 發布:2025-01-21 14:50:40 瀏覽:876
生物電理療手法 發布:2025-01-21 09:44:48 瀏覽:240
形容監考老師的成語 發布:2025-01-21 09:20:35 瀏覽:783
菏澤的地理位置 發布:2025-01-21 09:02:37 瀏覽:825
哪個植發醫院最好 發布:2025-01-21 08:54:43 瀏覽:732
初二下學期語文古詩 發布:2025-01-21 08:10:19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