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嶽麓版歷史必修三

嶽麓版歷史必修三

發布時間: 2022-05-10 19:28:51

⑴ 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三難還是簡單,有哪一本必修難嗎

我也是嶽麓版。我覺得必修三人物史是三本必修里最簡單的一本,因為它的每課內容相對獨立,以一個人的事跡來獨立一節課,對人物的評價也比對歷史事件的評價簡單。我覺得最難的是經濟史,也就是必修二。經濟史——物質文明是政治及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所以感覺更深刻。而政治史比較細碎,又可以跟時政結合,出題人也喜歡考,讓我很頭大……反正樓主放心吧,相對來說必修三容易掌握。

⑵ 跪求嶽麓版歷史必修二和必修三的目錄!

必修二 經濟成長歷程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
第1課 精耕細作農業生產模式的形成
第2課 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課 區域經濟和重心的南移
第4課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
第5課 農耕時代的商業與城市
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展與遲滯

第二單元 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
第7課 新航路的開辟
第8課 歐洲的殖民擴張與掠奪
第9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第10課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
第11課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第12課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
第13課 交通與通訊的變化

第三單元 各國經濟體制的創新和調整
第14課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
第15課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第16課 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
第17課 蘇聯的經濟改革

第四單元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課 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曲折發展
第19課 經濟體制改革
第20課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課 經濟騰飛與生活巨變

第五單元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第23課 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第24課 歐洲的經濟區域集團化
第25課 亞洲和美洲的經濟區域集團化
第26課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必修三 文化發展歷程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
第1課 孔子與老子
第2課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第3課 漢代的思想大一統
第4課 宋明理學
第5課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
第6課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

第二單元 中國古代文藝長廊
第7課 漢字與書法
第8課 筆墨丹青
第9課 詩歌與小說
第10課 梨園春秋

第三單元 從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學理性時代
第11課 希臘先哲的精神覺醒
第12課 文藝復興巨匠的人文風采
第13課 挑戰教皇的權威
第14課 理性之光
第15課 近代科學技術革命

第四單元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
第17課 詩歌,小說與戲劇
第18課 音樂與美術
第19課 電影與電視

第五單元 近現代中國的先進思想
第20課 西學東學
第21課 新文化運動
第22課 孫中山的民主追求
第23課 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第24課 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南

第六單元 現代世界的科技與文化
第25課 現代科學革命
第26課 改變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7課 新中國的科技成就
第28課 國運興衰,系於教育
第29課 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

⑶ 高中歷史必修三

一.教材分析

1.課標要求

l 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l 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l 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l 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2.本單元教學內容在模塊體系中的作用

本單元主要介紹了中國古代思想領域由「百家爭鳴」到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變歷程,學習本單元,可使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整體、清晰的認識,特別是將古代思想家的主張放到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分析評價,加深學生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情況的理解,再將之與當今現實思想生活相聯系,可使學生體會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現實意義.

3.本單元總體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發展演變歷程,古代思想家的主張及對歷史發展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結合社會背景和思想淵源分析古代思想家的主張,使學生認識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會狀況的產物,培養學生全面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通過概括古代思想家的主張及前後聯系,對所學內容進行全面比較、概括和闡釋,培養學生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儒家思想的評價,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形成對傳統思想文化批判繼承的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了解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孟學說、董仲舒的新儒學、宋明理學、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等了解儒學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

在學習中應注意將儒家思想與現實社會相聯系,體會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現實意義.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著作,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4.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原因及影響;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張和歷史影響.

教學難點:儒學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地位變化;對儒學的評價(積極性、局限性).原因是:一、因為是古代史,離現實較遠,學生難以理解把握封建制度下的思想文化.二、從方法上講,學生難以靈活運用歷史的、發展的、聯系的、全面的方法和相關學科的知識評價歷史事物,教師要採取問題教學和探究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和評價歷史.

5.其他相關問題

必修三第一單元共有六課內容,分為兩條基本線索:一是儒學的形成發展歷程(1-5課);二是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第6課).本節課即是將前5課內容作為一個專題進行復習深化,一課時完成.

二.教學內容安排(一課時)

第一目:儒家思想的形成發展演變歷程

教學要點:1春秋時期孔子的主張及影響2戰國時期孟子、荀子的主張及影響3西漢董仲舒新儒學的內容及影響4宋明理學的代表、主張和影響5明清時期批判思潮的代表、主張、影響

第二目:儒家思想的地位變化及原因

教學要點:春秋戰國、秦朝、漢代、魏晉南北朝、宋明、明清、維新變法時期、新文化運動各時期儒學的地位變化及原因

第三目:如何正確認識對待儒家思想

教學要點:1儒學的作用:積極性、消極性

2正確對待儒家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性繼承

第四目:儒學的現實意義

教學要點:1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2對祖國的統一大業的意義3對處理國際關系的意義4對為人處事的意義

三.教學方法與過程

1.導入設計:

(1)多媒體播放圖片:山東曲阜祭孔大典、台灣祭孔大典等

(2)問題導入:2007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58年,孔子故里山東曲阜成為全球華人注目的焦點,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而且在當今社會也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那麼,儒家思想是如何形成、發展、演變的呢?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哪些意義呢?

2.出示課標要求.

3.儒家思想的形成、發展演變歷程

設問一:依據表格,概述儒學發展歷程

時期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張
對儒學發展的影響

春秋

戰國

西漢

宋明

明清

復習前5課所學內容,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

4.儒學的歷史地位及變化原因

設問一: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儒學在不同時期的社會地位及原因

l 1)、春秋戰國:儒家思想被冷落

l 2)、秦朝:儒家思想遭壓制

l 3)、漢代:儒家思想享「獨尊」

l 4)、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家思想出現危機

l 5):宋明:理學確立統治地位

l 6)、明清:儒家思想遭批判

l 7)、維新變法時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l 8)、新文化運動: 儒家思想受抨擊

原因:略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點出儒學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地位是由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狀況決定的,即思想文化與社會政治的關系: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反映政治.

5.如何正確認識對待儒家思想

設問一:閱讀材料

(漢武帝)和他的近臣將所謂「儒術」擴展之後又延長,以至包括了有利於中央集權所必需的種種理論與實踐的步驟。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約束,待人之寬厚,家人親族的團結和禮儀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構成官僚集團行動上的規范。孟子所倡導的人民生計與國本攸關也毫無疑問地被尊重。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依據材料, 分析儒家思想對中國封建統治的作用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點出儒家思想的積極作用:

l 1)、「大一統」思想對鞏固中央集權,維護中華民族的統一有積極作用。

l 2)、「仁」、「仁政」及「以德治民」等觀點,有助於防止暴政,緩和統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壓迫,有利於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鞏固了封建統治。

l 3)、「仁義」、「孝道」等觀點,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道德倫理觀,有利於和諧人際關系。

設問二:閱讀材料

陳獨秀尖銳地指出: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封建倫理道德,阻礙了中國人民覺醒和社會進步。 ……李大釗發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數千年前之殘骸枯骨」、「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保護君主政治之偶像」。對於不合時宜的舊道德,「雖冒毀聖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馬尚斌等編《中國近代史教程》

依據材料,指出儒家思想有哪些消極影響?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出儒家思想的消極影響:

l 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消極影響。

l 其尊卑等級觀念、重男輕女觀念、重理輕法觀念等都產生過消極影響。

l 儒家思想對鉗制人們思想、阻礙科學發展等也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

設問三:如何正確對待儒家思想?

l 批判性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l 堅持發展創新的觀念,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容。

6.儒學的現實意義(課堂討論)

設問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新目標。儒家思想在構建和諧社會方面有何積極的借鑒意義?

答:有助於形成誠信友愛、安定有序的社會氛圍:

如「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等內容

設問二:(多媒體播放圖片:海峽兩岸舉行同根祭孔大典等) 弘揚以儒學為主的傳統文化,對於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有何影響?

答: 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實現民族振興

如大一統思想;儒家思想是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

設問三:( 多媒體播放圖片:美國、法國等國家的孔子學院)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儒家思想在營造良好的國際關系方面有哪些積極作用?

答: 和而不同、以和為貴、禮尚往來

人懷禮而親,家懷禮而近,國懷禮而和

設問四: 在時尚新潮、復雜多變的信息時代,儒家思想對我們現代人的為人處世可提供哪些借鑒?

答: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君子坦盪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

7.總結本課內容,完成鞏固習題(略).

四.本課所需的教學資源建議

書籍:(美)邁克爾·哈特《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 張岱年主編《中國文化概論》

網路:歷史課程網 歷史風雲網 中學歷史教學園地

五.學習評價過程

在第一目中,要求學生結合所學基礎知識填表,作為最基本要求,依據學生掌握熟練程度進行評價.

第二、三目對基礎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概括,有一定難度,是對分析運用所學知識能力的評價.

課堂討論:第四目:聯系現實,分析儒學的現實意義,進一步深化主題.

六.學習效果描述

優點:通過復習,學生大部分掌握了所學知識,並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鞏固習題完成的較好.

課堂討論氣氛熱烈.課下能主動閱讀相關著作.

不足:部分學生對課本內容不熟,答題技巧掌握不夠,以致出現失誤,今後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⑷ 16世紀以後,中國科學技術越來越滯後的原因。是嶽麓版歷史必修三上面的,麻煩給個正確答案。

從16世紀開始,近代科學技術在歐洲產生,此後出現了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局面,當時中國的科學仍停留在傳統的范圍內,沒有產生近代的科學技術,其原因何在呢?首先,壓制工商業。中國封建政府長期推行重農仰商政策,尤其是封建社會晚期統治者變本加厲壓制工商業,限制了手工業生產規模和手工技術的改進,阻礙了從農業經濟向工商業經濟的過渡,也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同時期的歐洲卻推重商主義政策,商品經濟迅速發展,手工工場不斷擴大和技術的不斷改進,則為科技發展提供了推動力,如水輪、風車和各種機具的使用極大地推動了力學的發展;冶金、紡織、玻璃製造業的發展給整個自然科學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實驗手段。其次,禁錮思想。我國古代教育以儒學為主要內容,很少涉及生產和科技知識,使人們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13世紀以後,歐洲一些地區為了適應工商業發展的要求,廣泛發展市民教育,相繼建立各種普通學校和大學,接受自然科學和文學等方面的課程,培養了大量知識的工商業者、技師、匠人、航海家等,這些人在近代科技的興起中扮演了主角。然而,我國的教育仍以「四書五經」為主要教材,鄙薄技藝,不教授科學知識,不培養敢於向舊思想、舊觀點宣戰的勇士,也就很少產生有魄力、創立新理論的科學家。最後,閉關自守。清政府推行閉關政策,禁止海外貿易,阻隔了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中國由此喪失了吸收外來先進科技文化的機會,使中外文化的差距不斷拉大。總之,歐洲資本主義興起並迅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生和迅速發展,而同時期的中國,由於腐朽的封建統治嚴重地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也嚴重地阻礙了中國的科學技術沒有突破傳統的范圍,很快被歐洲趕上和超過,並最終也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近代科學技術。

⑸ 求嶽麓版歷史必修三歷史電子課本!!

全國有人教、人民、嶽麓、北師大四套歷史教材,而你手中只有一種。你的教材沒有講,不代表其他版本的教材沒有講。高考考的是歷史,不是歷史書,更不是你學校發的課本。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必須對各版本的歷史教材都有所了解。對四套教材取其精華並結合最新學術觀點集合而成《高中歷史四種版本合一輔助教程》!該教程可擴大知識面,有效提高高考成績。

⑹ 高中嶽麓版的歷史必修一,三重點考哪幾個單元大題一般會出哪幾個單元

現在回答是不是晚了– –, 必修三是第一、第三、第五單元出大題,而且分值比較高,一般都出互相比較的.

⑺ 歷史高二嶽麓版必修三第一、四、五單元重點詳細整理 最好是專業人士自己整理

第一單元 復習資料
第一課孔子與老子
一、 孔子
1、 生平著述:
生平:「三家一創」。 著述: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和《樂》、《語》2、 學說:
①、政治學說:
A、「仁」:仁者愛人;對統治者而言要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對所有人而言,要理解體貼他人,以此調節人際關系,穩定社會秩序。愛人途徑是「忠恕」,其內容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B、「禮」:「克己復禮」:做人要剋制自己,行為要符合「禮」的要求;「禮」就是西周的等級名分制度;實現禮的重要標準是「正名」,從而達到名正言順、貴賤有序;評價:體現了保守一面。
C、「為政以德」:統治者要愛惜民力,以德教化百姓;以「禮」治國的同時,逐步改良政治
「仁」、「禮」是其思想核心
②、哲學觀點:(天命觀,畏天命)「敬鬼神而遠之」,「不能事人,焉能事鬼」。把探討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放在優先位置,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③、教育思想:
教育對象:「有教無類」
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仁不讓於師
3、 歷史地位:
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其所倡導的儒家思想被後人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儒家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
③、其本人的歷史價值:被推崇為聖人,受後人景仰。
二、 老子:
1、 生平著述:後人整理:《道德經》;道家學派創始人
2、 學說:
①、哲學思想:
A、「道」:是抽象的概念,是凌駕於天之上的萬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的絕對權威。
B、辯證法思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並可互相轉化;這種轉化是通過「守靜」來實現的,不需要條件。
②、政治學說:「無為而治」: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不要過分威逼百姓-—積極
愚民政策---消極
3、 歷史地位:
①、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 ②、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孔子、老子代表了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思想
第二課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 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
1、社會大變革是百家爭鳴出現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會變革時代,造成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
3、私學興起,教育相對普及,培養了大批人才
4、動盪的兼並局勢,各國君主都想稱霸爭雄,所以竟相禮賢下士、招攬人才
二、儒家
一)、孟子和《孟子》
1、孟子的思想:
①、仁政學說:統治者以仁愛之心對待人民,以德服人,爭取民心,民貴君輕;尊王賤霸
②、性善說:仁、義、禮、智與生俱來---性善的理由;「慎獨」是其最高境界
③、利義觀:養浩然之氣;先義後利、捨生取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 孟子思想的歷史地位:
①、《孟子》成為四書之一 ②、他被稱為「亞聖」
二)、荀子、《荀子》
1、荀子的思想:
①、天命觀:「明天人之分」、「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②、性惡論:人性本惡;後天教育可使人由惡向善
③、政治思想:「禮法並施」、「王霸兼用」
2、荀子思想的歷史地位
①、被視作儒家異端 ②、在中國哲學上具有深遠影響
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
三、 墨家—代表下層勞動群眾的思想
1、 墨子與墨家:有嚴密的組織,領導人稱巨子
2、 墨家思想
①、兼愛:與孔子仁愛不同,是沒有血緣關系和等級差別 的愛
②、非攻:主張各國平等,反對不義的兼並戰爭
尚賢、尚同:不分等級,舉用賢才;最高職位由賢者擔任,推崇權威
尚力、節用、節葬
3、墨家思想歷史地位
①、代表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
②、戰國一度成為顯學,之後不被重
四、 道家
1、 莊子與道家
2、 莊子的思想:
①、「齊物」:世間萬物本質是相同的
②、「逍遙」:含義:對事物的變化採取旁觀超然態度;方法:無所恃
③、天與人「不相勝」(天命觀)
④、在文學、美學方面的建樹
五、 法家
1、韓非與《韓非子》
2、韓非的思想:
①、法、術、勢相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②、今必勝古、主張變法革新
3、 法家思想的歷史地位
①、在當時適應了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②、在後世與儒家思想互為表裡,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六、 兵家
1、《孫子兵法》
2、吳起與《吳子》:文德與武備並重、教戒為先
3、孫臏與《孫臏兵法》:重視戰爭規律、造勢、人的作用

七、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歷史意義

1、儒家學說: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則

2、道家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思想

3、法家學說:其中的變革思想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 對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綜合認識

在春秋戰國這一歷史巨變時期,代表社會各個階級和階層的人民從各自經濟、政治利益出發,形成了各種學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學派。

在理論上儒家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斷於法」,實行法治,強調暴力統治;道家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補性。

在實踐上經過秦、西漢初年的治國實踐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在動盪年代,軍閥割據,難以用儒家路線實現全國大一統,而法家路線卻能收到這樣的效果;在動盪結束之初,人口凋弊,生產破壞,應該實行道家無為政治,與民休息,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當國家穩定,走上正常運行軌道之後,不能再實行嚴刑峻法的暴力統治,而已儒家路線為宜。

三者之間表現了互相融合吹勢,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線為基礎,以法家路線為輔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統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構築了傳統文化中的人道主義精神;道家思想,構成了封建正統思想中的哲學基礎;法家思想,成為歷代進步政治家改革圖強的理論武器。三者的綜合,共同構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附一:百家天命觀的對比:

儒家
孔子
敬鬼神而遠之

孟子
天命是人民意志的體現

荀子
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老子
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之前民有道

莊子
天與人「不相勝」人不能改造自然

墨家
墨子
上天有意志,鬼神也存在,崇信鬼神

附二:百家共同點:理想主義;對天、地、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對現況的暴露與批評。

第三課 漢代思想的大一統

一、 漢初的黃老之學

1、 出現的社會背景:經濟殘敗,百興待興,休養生息政策的實施

2、 盛行時間:漢初到漢武帝即位約70年間

3、 社會地位:是政治上的指導思想,處於統治地位

4、 主要內容:

①、黃帝的學說:治身(養生)

②、老子的學說:治國(無為而無不為,積極無為)

5、特點:兼采眾家、積極無為

6、作用:使漢初社會迅速恢復元氣

7、漢武帝時衰落原因:

①、主觀上黃老之說不能適應強化中央集權形勢發展的需要

②、客觀上儒家學說經過自我調整,整合出一套為中央集權服務的新的理論體系,即董仲書的新儒學。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新儒學理論來源:以《公羊春秋》為骨幹,融合陰陽、黃老和法家思想

2、新儒學基礎:天人感應學說;

①、君權神授,「屈民而伸君」 ②、要實行仁政,「屈君而伸天」

4、新儒學的影響:有利於君主統治和鞏固國家統一;也有限制君主權力過度膨脹的作用。

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及其影響:

①、有利於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 ②、使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 董仲舒對新儒學的改造

(1) 形成背景:經歷了六七十年的休生養息,到漢武帝時期,西漢國力強盛,漢初的「無為」思想已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了。土地兼並、商賈膨脹、邊境不寧、王國問題困擾著西漢統治者,強盛的西漢需要有一種新的統治思想來維護封建統治。於是,董仲舒為適應封建統治的需要,對儒學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造。

(2) 思想核心:「天人感應」「君權神授」是新儒學的思想核心。「天人感應」即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最高主宰者,而皇帝是「天子」,他代表天意君臨天下,同時也必須順從天意。與天同則大治,與開異則大亂。「君權神授」,即「天子受命於天,天下人受命於天子」。

(3) 特點:新儒學以儒學為基礎,陰陽五行為框架,兼采諸子百家,具有神學色彩,其哲學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義的。

(4) 目的:給統治者披上神聖的外衣,政治上主張實現大一統,以加強君權、維護君主制,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維護思想上的封建專制。

(5) 對當時的影響:為維護加強西漢中央集權,防止分裂,具有進步意義,適應了西漢社會的發展。

(6) 對我國歷史的影響:提出的封建倫理綱常,被後人奉為道德規范。把儒家思想神學化,使儒學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不僅為封建統治者提供了意識形態上的理論支柱,而且對中國人的倫理觀念、文化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 漢代新儒學與先秦儒學的區別與聯系

經過董仲舒改造後的新儒學,能夠取得統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是增加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和「三綱五常」的理論,強調神化皇權和等級名分,符合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需要。同時,新儒學又增加了「大一統」思想,並融合了陰陽家、黃老之學及法家的一些思想。這些都是先秦儒學所不曾擁有的。而先秦儒學宣揚「禮」「仁」「仁政」「民本」也為新儒學繼承,並適應漢武帝時期的政治需要。新儒學正是對先秦儒學繼承和發展的基礎上,使儒學從先秦的民間學說,到漢武帝以後成為官方學說。

從內容上看,既增加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大一統」的思想,又繼承和發揮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同時兼采眾家思想之長。新儒學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神化皇權,由此成為封建正統思想。

第四課 宋明理學

一、 理學興起的社會背景:

1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使儒學的統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2魏晉南北朝以來,到唐宋達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在家思想互相滲透。

3志存高遠的儒學志士吸收儒、道思想,探討匡時濟世的新儒學體系。

二、 宋明理學:

一)、程朱理學(開創:二程;集大成者:朱熹)

1、內容:

①認為「理」是離開事物獨立存在的客觀實體,是世界的本原。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知先行後 ③、存天理,滅人慾

2、歷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為「偽學」。 ②、明初確立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③、明中期失去「匡時濟世」的追求。

二)、陸王心學

1、內容:

陸九淵:

①、「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②、通過「發明本心」以求理,即通過內心的反省以求理。

王陽明

③、「致良知」,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

④、知行合一

2、歷史地位: 重視個體的主動作用,反對束縛,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三)、宋明理學的評價:

1、壓抑人性,扼殺人生自然欲求

2、重視主觀意志力、崇尚氣節強調社會責任感等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第五課 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

一、 異端思想家李贄

1、 李贄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舊 ②、商品經濟沖擊下人們競相逐利

③、士人強烈追求個性和發展經濟的要求

2、 李贄思想主要內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挑戰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

②、揭露批判程朱理學的虛偽,倡導個性的自由發展。

③、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 經世致用思想:

背景:

①、明王朝內外交困、危機四伏 ②、八股取士 ③、士大夫主張以史為鑒,學術與現實相結合

內容:

①、提倡務實學風和行為

②、顧炎武:按土地肥瘠定稅,減輕人民負擔,因地制宜,振興工商。

③、王夫之:嚴以治吏,寬以養民;大賈富民者,國之司命也「。

④、黃宗羲:「工、商、皆民生之本」。

2、君主專制的批判 背景:明朝後期,君主專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內容:

①、揭露專制帝王的罪惡:黃 ②、關注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和人民的安居樂業:顧

③、提出了種種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顧、黃

2、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評價:

①、對君主專制統治造成了強烈沖擊。 ②、給後世民眾以深刻啟迪。

③、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進步主張

(1) 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提倡「人民為主」。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強調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標准應當是看廣大百姓快樂與否。顧炎武也激烈反對君主專制,主張限制君權,提出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鼓勵人民關心國家大事。王夫之認為天下的土地不能為君主一人所有,而應當是從事農業的老百姓都有份。

(2) 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強調經世致用。黃宗羲駁斥輕視工商業的傳統思想,指出工商業和農業一樣,都是「民生為本」,應該受到保護。顧炎武、王夫之主張文人應多研究一些有關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反對空談。

(3) 思想上,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築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黃宗羲批判舊儒學的「君為臣綱」的思想,繼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新思想命題。顧炎武批判道學脫離實際的學風,提倡走出門戶,到實踐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學先前宣揚的「天命論」和「生知論」,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義體系。

★ 中國明清之際早期啟蒙思想和法國啟蒙思想的異同

1)相同點:這兩種思想都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和封建制度進行了大膽揭露和深刻批判,也就是說都是反封建的。

2)不同點:中國明清時期的啟蒙思想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縛,沒有提出資本主義性質的新政權方案,對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和民主革命產生的影響有限。法國啟蒙思想,徹底批判了封建制度與封建神學,提出了三權分力等資產階級國家藍圖,為即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動員。

★ 明清進步思想的主要特點

1)反傳統,反教條。以「異端」自居的明朝進步思想家李贄,指責儒家經典並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聖人」。他還提出男女平等和「萬事皆生於兩」的觀點,令維護名教傳統的士大夫驚懼。

2)反對封建專制。清初黃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得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結論。

3)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顧炎武提倡「眾治」,反對「獨治」;強調「經世致用」的實際學問,力圖扭轉明末不切實際的學風。當時的思想家還提出了種種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這些思想對晚清民主思潮的興起產生了一定影響。

4)反映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黃宗羲反對重農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張。

第六課 中國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實踐

★ 中國古代科技文化長期發達、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原因

(1) 國家統一,疆域遼闊。

(2) 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促進科技文化進步。

(3) 個民族間聯系和經濟文化交流不斷加強。

(4) 教育的不斷發展,培養了從事科技文化事業的人才。

(5) 清朝之前,中國歷代統治者大都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外文化交流不斷,中國人民收外來優秀文化的精華。
(6)中華民族具有勤勞、刻苦鑽研、重視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富於智慧和創新精神。
一、 天文學
1、 觀測天象
①、商朝最早的日食記錄
②、春秋最早的慧星、哈雷慧星的記錄
③、戰國最早的天文學專著---《甘石星經》
④、戰國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⑤漢代最早的太陽黑子的記錄
2、天文儀器:
①、秦漢時期已發明了「渾儀」,是觀察天象的儀器。
②、張衡:水力渾象儀,是觀察和演示天象的儀器;地圓學比歐洲早1000年;地動儀
③、僧一行:黃道游儀,確實恆星位置;測出子午線長度;水運渾象儀。
④、郭守敬:簡儀,比歐洲早300年;黃赤交角;地球繞太陽公轉時間比實際只差26秒;《授歷》
二、 數學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籌算
②、西漢:《周髀算經》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③、東漢:《九章算術》:田畝面積、谷倉容積、正負加減、二次方程元代:珠演算法
④、三國:劉徽,計算圓周率的方法,精確到3.1416
⑤、南朝:祖沖之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領先世界1000年
⑥、曠世奇才朱載堉,第一次以精密的計算為基礎,構築起一套科學的音律體系。
三、四大農書:
①、《齊民要求》南朝,賈思勰,第一部完整農書
②、《農桑輯要》元代,最早的官修農書
③、《農書》元代,王禎,重點在生產工具的改革
④、《農政全書》明代,徐光啟,介紹西方水利技術
四、醫學:
①、春秋戰國,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②、西漢《黃帝內經》:現存的較早的一部醫書,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
③、東漢「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奠定了辯證施治的醫療原則。
④、東漢神醫華佗發明麻沸散,創「五禽戲」
⑤、東漢《神農本草經》中國 現存最早的葯物學專著,奠定葯物學發展基礎
⑥、《唐本草》第一部由政府篇寫的葯物學專著
⑦、唐葯王孫思邈《千金方》方劑
⑧、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葯物學最高成就
五、工程建築成就:
①、秦國蜀守李冰,都江堰水利工程(防洪灌溉),使川西平原成為 「天府之國」
②、秦長城(秦趙燕)西起臨洮東至遼東、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到鴨綠江
③、隋朝開鑿大運河
六、四大發明:
一)、造紙術:
①、西漢纖維紙 ②、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 ③、作用: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延續和傳播
二)、印刷術
①、現存最最的印刷品,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剛經》
②、北宋畢升,活字印刷術
③、13世紀傳入朝鮮,後傳入歐洲
④、作用:對歐洲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產生巨大的影響。
三)、火葯:
①、唐孫思邈《丹經》硫磺伏火法 ②、唐末用於戰爭宋用於狩獵、采礦等
④、14世紀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⑤、作用:為歐洲資產階級確立統治產生巨大影響
四)、指南針:
①、戰國的司南 ②、北宋人工磁體指南針,用於航海
③、13世紀傳入歐洲 ④、作用:對地理大發現起了重要作用

⑻ 嶽麓版歷史必修三第20課西學東漸 梁啟超文中的歐洲古學復興指的是什麼

第20課 西學東漸
【課程標准】
了解鴉片戰爭後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
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課標解讀】
應掌握鴉片戰爭後林則徐、魏源等人、洋務派、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和維新派各個派別學習西方的歷史條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以及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具體是指「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早期維新思想和康梁的維新思想。注意區別各派在學習西方方面的側重點與不同點,分析各派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以康梁、譚嗣同的變法思想為代表的維新變法思想在晚清歷次變革中最具思想價值,是需要掌握的重點,關鍵是要理解它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這個是導學案,關於課文的學習最好還是自己掌握比較好。

⑼ 高中歷史必修三總復習提綱(全套)[嶽麓版]

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認識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對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貢獻。
1、春秋戰國出現「百家爭鳴」根本原因:社會大變革
2、列舉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並作扼要評價。
儒家:孔子 哲學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禮」;(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政治思想——① 主張「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 提出「正名」主張
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習要實事求是、
「學而時習之」、「學思結合」、「當仁不讓於師」
評價:① 當時未受重視,後經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② 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響。被推崇為「聖人」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貴君輕」 ——(P課文第5-6頁)
哲學思想——「性善說」
道德思想——先義後利,捨生取義
人格精神——要求人們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評價:① 《孟子》一書被當作經典,後列為「四書」之一 ② 建立一套系統的政治學說「仁政」,成為儒家學派的重要奠基人。③ 繼承並發展了孔子學說,被尊為「亞聖」,對傳統文化產生很大影響。
荀子:哲學思想—— 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義② 「性惡論」(但教育可使人由惡變善) 政治主張——以禮教為主,禮法並施
評價:① 基本繼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長時間不為正統儒家重視。
② 作為戰國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對中國哲學影響深遠。
道家:老子 哲學思想——①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論② 辯證法思想(矛盾對立面及轉化)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評價:① 中國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
② 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對中國文化,包括哲學、倫理學以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道德人格產生了深遠影響。
莊子 哲學思想——「齊物」(任何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逍遙」(對事物變化要採取旁觀、超然的態度)。天與人「不相勝」,人必須順從自然
文學成就——寓言、散文蘊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義風格,對後世影響深遠。
法家:韓非:思想主張——① 主張法、術、勢結合,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② 認為歷史是發展的,主張變法革新。評價:① 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 其思想適應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需要。在西漢以後1000多年中,法儒結合,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墨家:墨子 思想主張——「兼愛」、「非攻」、「尚力」、「節儉 評價:① 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一度成為戰國時期的顯學
② 曾被廣泛吸收,戰國以後不再受重視。
3、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有什麼重要意義(1)對後世文化學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2)儒家思想孕育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則,是傳統文化的核心。(3)道家思想是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 (4)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論武器。(5)它們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 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 ② 促進了文化思想的繁榮;③ 推動了社會變革的進程。)
4. 簡述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① 春秋末產生,其創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禮」的學說,但未被統治階級所重用。
② 戰國時初步發展,孟子主張「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使儒家思想開始與政治相結合
(二)知道罷黜百家和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1、漢代儒學(1)思想來源:以《公羊春秋》為骨幹,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及法家思想;2)理論基礎:「天人感應」學說:君權神授;(3)新儒學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內容:① 天人感應 ② 君權神授 ③ 三綱五常 ④ 大一統 (4)思想核心:大一統(「新」所在)
2、評價(歷史意義):有利於鞏固國家統一,維護封建統治,神化皇權;
有利於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
確立了儒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文化;限制君主的權利,使君主實行「仁政」;
3、成為正統思想的原因:成為正統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學對於鞏固國家統一,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神化皇權有積極作用(根本原因)
②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③漢武帝通過起用儒士參政、興辦太學和地方郡學、將儒家經典確定為教科書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
(三)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理學時期儒學的發展。
1、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面臨危機隋唐時期,儒學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張,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發展;
宋代,逐漸確立了一個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新儒學系統,即理學。
2、代表人物:北宋—程顥、程頤;南宋—朱熹、陸九淵;明朝—王守仁(王陽明)
3、主要內容:
程朱理學:「理」是世界萬物的本源;「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觸萬事萬物才能明「理」)
陸王心學:陸九淵認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學說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慾、回復良知就能成為聖賢。
④宋明理學的影響 :
歷史作用:① 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
② 積極——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庄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四) 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結合他們的基本觀點簡要說明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P課文第20-22頁)
4、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1、背景:政治上,專制政治的腐敗,農民起義打擊。
經濟上,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上,以程朱理學為標準的科舉考試使思想界呈現出因循守舊的習氣;西學東漸中近代科技開始傳入,開闊了人們的眼界。
2、代表人物及主張:
(1)「異端」李贄,著作有《焚書》、《藏書》——(P課文第20頁)
否定孔孟學說;批判程朱理學;倡導個性自由,反對盲從統治者的意志;追求物質享受;主張男女平等。
哲學思想:指出萬物皆源於矛盾的陰陽二氣,並非生於「天理」,從而否定了「存天理,滅人慾」的理論基礎。
(2)顧、王、黃(各自著作見課本)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倡導言論自由,建立監督機構;學術上,主張提倡務實學風和行為,「經世致用」;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提出「工商皆本
3、影響(評價):對君主專制統治造成了強烈沖擊;給後世民眾以深刻啟迪;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一)概述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認識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1、四大發明的概況:(1)造紙術
概況: ① 紙出現以前的書寫材料——甲骨、青銅、竹木簡、帛② 西漢發明植物纖維紙,不適於書寫。③ 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製成能書寫的纖維紙,人稱「蔡侯紙」
評價:紙的發明不僅為中華文化的發展與人傳承提供了有效的載體,也為當時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傳播與平民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印刷術概況:①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確時間記載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剛經》。② 活字印刷術——北宋畢升發明,節省印刷費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對人類的文明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時是泥活字,後來出現了木活字、金屬活字。③ 外傳——13世紀中期活字印刷術傳到朝鮮,後又從西域傳到歐洲。
評價: 大大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對人類的文明歷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3)火葯概況:① 唐代煉丹制葯時偶然發明,最早記載見於孫思邈著的《丹經》,稱作硫磺伏火法。② 唐末用於戰爭,五代和宋朝廣泛用於狩獵、開山、採石和火器。③ 14世紀初,火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評價:火葯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葯武器的發明,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
(4)指南針
概況:① 戰國——司南 ② 北宋——指南針發明,並用於航海。③ 13世紀傳入西歐,在地理大發現中起了重要作用。
評價:促進了遠洋航行,迎來了地理大發明的時代。
2、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進程的貢獻:中國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長期領先於世界,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推動了世界科技文化的發展,在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主義,由封建主義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中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總結: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春秋時期創立(孔子及其主要學說)——戰國時期發展(孟子與荀子及其學說)——西漢確立獨尊地位(董仲舒及其大一統思想)——南北朝時期出現危機——宋明儒學的創新(理學的代表人物及主張)——明清時期遭到批判(代表人物及主張)
(二)概述漢字和繪畫的起源,知道東晉、唐、宋時期的著名書法名家,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徵。
1、漢字與書法(1)文字的發展歷程:刻畫符號(新石器時代)——商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金文(標准字體:籀文)——春秋戰國:混亂——秦:書同文(小篆、隸書)(2)書法:秦篆漢隸——魏晉:發展成為自覺的書法藝術(原因:主觀:士人表達情意;客觀:文具的改進)(王羲之「書聖」《蘭亭序》)——隋唐(風格多樣):草書――張旭、懷素;楷書――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宋四家(追求個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個性化)
朝代 時代風貌 書法名家 藝術特色
魏晉南
北朝 社會危機、士人群體形成、文具改進 王羲之 虛玄靈動
隋 唐 盛世氣象 張旭、懷素 狂放不羈
顏真卿、柳公權 注重規范法度
宋 代 社會生活豐富多樣 宋四家、趙佶 追求個性、有意無法
明 代 社會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徵明 強調個性化
清 代 世運轉衰
士人趨時應度 劉墉、翁方剛 館閣體精潤美媚,了無生氣
包世臣、康有為 力挽頹風、矯枉過正
2、繪畫①起源:新石器時代——戰國兩漢:帛畫——魏晉:文人畫出現(代表人物及繪畫特點)——唐:雍容華貴(代表人物及繪畫特點)——宋元:文人山水畫,獨立畫種,注重意境(原因:文人階層壯大,理學的興起)——明清:風格奇特(原因:時代的變化,社會動盪)
②民間繪畫:a興起原因:商業興盛、城市發展、文化普及b代表:張擇端(北宋)《清明上河圖》;明清――木刻版畫、年畫、剪紙、布貼畫③中國古代繪畫的基本特點:一方面盛行注重寫實的宮廷和民間繪畫;另一方面出現了非功利、主寫意的文人畫;不求形似,注重個人主觀性情的抒發,表現手法靈活、自由。
(三)知道詩經、楚辭和漢賦的文學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等人的文學藝術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長篇小說;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1、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反映貴族平民的生活。
2、楚辭:戰國時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華,採用楚國方言,創造出的一種新體詩歌,其特點為句式自由靈活;代表:屈原——《離騷》
3、漢賦:特點是鋪陳詞藻、文采華麗,是一種帶韻散文。如西漢司馬相如《子虛賦》
4、唐詩:(1)繁榮原因:①統一、強盛 ②中外、民族間交流頻繁 ③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④科舉制度的確立(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風格、代表作:李、杜、白見課本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風格、代表作:
代表人物 時代特點 作品風格 代表作 流派
李白 (詩仙) 盛唐 豪邁奔放、想像豐富、手法誇張 《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浪漫主義
杜甫(詩聖)
其詩稱為「詩史」 唐由盛轉衰時 詩風渾厚深沉,語言凝重精練 「三吏」「三別」 現實主義
白居易
晚唐 諷喻詩:平實淺近、針砭時弊
敘事詩:韻味綿長 《秦中吟》、《新樂府》
《長恨歌》、《琵琶行》
5、宋詞(1)繁榮原因:①商業的繁榮、城市生活更加豐富,適應市井生活需要 ② 山河的破碎、民眾的苦難使人們的感情更加豐富 ③「長短句」能靈活地表達情感
(2)特點:句子長短參差,便於抒發感情,可配樂演奏
(3)代表:(豪放派和婉約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見課本42頁)
婉約派——柳永 《雨霖霖》;李清照
豪放派——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陸游
6、元散曲:——(P課文第43頁)
(1)背景:漢族文人進取無望,用以抒發愁悶情懷。社會下層文人對社會黑暗、人民悲慘遭遇的不滿。 (2)代表人物: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秋思》。
7、明清小說; (1)社會背景:① 商品經濟的發達,工商業城鎮興起,市民階層崛起,對文學的需求增多
② 社會識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層文人從事小說創作 ③ 印刷術不斷完善,書坊書肆迅速發展 ④ 社會上彌漫著拜金逐利的風氣,商人第一次作為被歌頌的對象 ⑤ 各種社會危機、社會矛盾逐漸加深,使一些文人對現實進行批判。(2)成就:① 「四大奇書」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② 「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初刻拍案驚奇》《續刻拍案驚奇》③ 批判現實的作品《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四大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三、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概述林則徐、魏源、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1、「開眼看世界」(19世紀四五十年代①背景: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沖擊加劇,中西方聯系擴大
②林則徐,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設譯館,翻譯外國報刊書籍如《各國律例》,編譯《四洲志》,開了中國近代由愛國而研究學習西方的先河
③魏源,編寫《海國圖志》,明確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④意義:以林則徐、魏源為先導,「開眼看世界」的思想發展成一股社會思潮,從此,為抵禦外侮,謀求民族與國家獨立自強而探究學習西方,逐漸成為中國近代的思想主流。
2、「中體西用」(19世紀60-90年代)——(P課文第88-89頁)
背景:① 西學的傳播猛烈沖擊著以儒學為核心的傳統文化②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面對內憂外患的形勢③ 以曾國藩、李鴻章和張之洞為首的洋務派看到西方船堅炮利,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自強」。
含義:「中學為體」是強調以中國的綱常名教作為決定國家社會命運的根本;
「西學為用」是主張採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近代科學技術,效仿西方國家在教育、賦稅武備等方面的一些具體措施,舉辦洋務新政,來挽救清王朝。
實質:在維護固有的制度和綱常禮教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達到鞏固清王朝統治的作用。
作用:隨著洋務運動的實踐,促進了西學在中國的傳播;也對中國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進作用。中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3、維新變法思想及作用:——(P課文第89-90頁)
1)早期維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務派和洋務運動,王韜、鄭觀應為代表人物,隨著中法戰爭的失敗,早期維新派開始提出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度的要求,還主張發展工商業。這些主張對當時知識分子的思想注意力從工商科技轉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啟蒙作用,但未能形成系統和付諸實踐。
2)維新思想的發展:(19世紀90年代以來)
①背景:民族工業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形成;先進人士西學知識的增長促使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有進一步的發展。
②代表人物及思想:A、康有為,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經學外衣、利用孔子權威來否定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為維新變法提供合乎傳統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其思想產生了「大颶風」和「火山大噴火」般的巨大影響。
B、梁啟超,突破康有為理論的束縛,積極宣傳民權思想,用進化論闡述君主立憲取代君主專制的必然性。
C、譚嗣同。極力批判專制君權、宗法等級制度及綱常禮教,倡導男女平等,堪稱維新運動的勇士。
D、嚴復,系統傳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提出「自由為體,民主為用」主張,借用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原理闡述維新變法的重要性。
③維新派與頑固派進行論戰;內容包括要不要維新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制度、要不要廢「八股」、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等;這場論戰使維新思想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形成了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國文化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3)維新思想的影響:①維新思想是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而產生發展的,它將變法圖存與發展資本主義相結合,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社會主題和政治要求②是先進中國人西方學習進一步深入的表現,突破了「開眼看世界」「中體西用」的物質層面,深入到制度層面
③維新思想極大的沖擊了封建思想,動搖了封建社會的理論基礎,有力地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成為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但由於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決定它並沒有徹底批判封建傳統文化。
(二)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了解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1、背景:——(P課文第92頁)
①經濟基礎——「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②階級基礎——資產階級隊伍壯大,強烈要求實現民主政治;
③思想基礎——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
④政治狀況——辛亥革命後,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袁世凱復辟帝制,人民強烈反對
⑤直接原因——袁世凱為復辟造輿論,掀起復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的強烈反對。認識到在中國要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
2、標志:——(P課文第92頁)
進作用。中法戰爭和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3、維新變法思想及作用:——(P課文第89-90頁)
1)早期維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務派和洋務運動,王韜、鄭觀應為代表人物,隨著中法戰爭的失敗,早期維新派開始提出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度的要求,還主張發展工商業。這些主張對當時知識分子的思想注意力從工商科技轉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啟蒙作用,但未能形成系統和付諸實踐。
2)維新思想的發展:(19世紀90年代以來)
①背景:民族工業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形成;先進人士西學知識的增長促使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有進一步的發展。
②代表人物及思想:A、康有為,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經學外衣、利用孔子權威來否定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為維新變法提供合乎傳統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其思想產生了「大颶風」和「火山大噴火」般的巨大影響。
B、梁啟超,突破康有為理論的束縛,積極宣傳民權思想,用進化論闡述君主立憲取代君主專制的必然性。
C、譚嗣同。極力批判專制君權、宗法等級制度及綱常禮教,倡導男女平等,堪稱維新運動的勇士。
D、嚴復,系統傳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提出「自由為體,民主為用」主張,借用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原理闡述維新變法的重要性。
③維新派與頑固派進行論戰;內容包括要不要維新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制度、要不要廢「八股」、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等;這場論戰使維新思想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形成了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國文化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3)維新思想的影響:①維新思想是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而產生發展的,它將變法圖存與發展資本主義相結合,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社會主題和政治要求②是先進中國人西方學習進一步深入的表現,突破了「開眼看世界」「中體西用」的物質層面,深入到制度層面
③維新思想極大的沖擊了封建思想,動搖了封建社會的理論基礎,有力地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成為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但由於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決定它並沒有徹底批判封建傳統文化。
(二)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了解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1、背景:——(P課文第92頁)
①經濟基礎——「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②階級基礎——資產階級隊伍壯大,強烈要求實現民主政治;
③思想基礎——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
④政治狀況——辛亥革命後,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袁世凱復辟帝制,人民強烈反對
⑤直接原因——袁世凱為復辟造輿論,掀起復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的強烈反對。認識到在中國要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還必須進行思想革命。
2、標志:——(P課文第92頁)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改名為《新青年》)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等
活動基地:北京大學 主要陣地:《新青年》(發表的意義見課本93頁)
3、主要內容:——(P課文第93頁)
①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
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攻擊以孔子和儒學為代表的舊禮教,舊道德,豎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P課文第94頁)
③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a.胡適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b.陳獨秀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迂晦的舊文學,建設平易、新鮮、通俗的新文學;c.魯迅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奠基之作,是新文學的典範——(P課文第96頁)
④ 十月革命後,竭力宣傳馬克思主義。
4、思想影響:——(P課文第97頁)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專制主義以沉重打擊,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②對促進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覺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③是一場偉大的民主主義的思想啟蒙和文化革新運動

五、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一)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簡要說明科技進步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作用。
1、重大成就如下:——(P課文第120-122頁)
時間 重大成就 作用與意義
1964年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我國由此跨入和國家行列
1966年 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我國有了用於施展的戰略核導彈
1967年 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70、4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 1 號」發射成功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73年 袁
(二)簡述達爾文及其進化論的主要觀點,概述科學與宗教在人類起源問題上的分歧。
1、進化論出現的背景:——(P課文第67頁)
改革的年代,但相繼成功的歐洲各國並沒有出現啟蒙學者所描繪的美好景象,人們將對現實的不滿反映到文學藝術領域,產生了浪漫主義與批判現實主義。
① 巴爾扎克:——(P課文第76頁)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人間喜劇》,由91部小說組成,刻畫了2400多個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紀前期整個法國的社會生活,尤其在揭露資本主義社會金錢罪惡方面入木三分,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網路全書。」
② 列夫•托爾斯泰:——(P課文第76-77頁)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戰爭與和平》,羅曼羅蘭贊譽此書為「近代的《伊利亞特》」。
③特點:強調真實具體的描寫現實生活,揭露批判社會黑暗,著力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二)知道梵谷和畢加索,簡要說明其主要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其藝術價值。
1、現代美術時代背景: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現代社會生活各方面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現代藝術即為這種變化的反映。
2、現代美術:——(P課文第81頁)
①梵谷:後印象派代表,作品為《向日葵》;他的作品色彩極其強烈,富有個性,充滿了火一樣的熱情,他被稱為「撲向太陽的畫家」。
②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現代派代表,採用誇張、變形與抽象的表現手法,大膽運用各種材料,代表作為《坐在椅子上的女人》《格爾尼卡》等。
②發展:到1927年之前為默片時代,此間,美國人格里菲斯被譽為「現代電影之父」。卓別林為傑出演員,代表作品有《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
③隨著影像與聲音結合技術的成熟,有聲電影崛起,世界電影進入全面繁榮階段,如奧斯卡獎的設置。
2、電視:①1929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電視
②優勢:兼具多種媒體優勢,具有覆蓋面廣、時效強和現場感強的特點
③主要功能:傳播咨訊;開展遠程教育;娛樂;展示世界各地優秀藝術品。
④意義:豐富精神生活,擴大視野,提高素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對現代社會產生深遠影響。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影視藝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影視藝術的產生是社會進步的產物,反映了人類科學技術方面的進步,引領文明的發展趨勢和社會風尚,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⑽ 在線等一套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一課的選擇試題

第9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兩次工業革命的條件、過程及影響, 工業時代經濟組織的形式及作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及影響,通過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異同點,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兩次工業革命極大的推動了經濟發展的史實,認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濟要發展,科技要先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正確認識世界市場的形成對人類文明進步的影響和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1 蒸汽時代的到來

1、工業革命興起的條件:

①18世紀中期,英國社會穩定,人口、資本流動自由,經濟穩步發展。②英國通過殖民擴張和殖民戰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國外市場的需求日益擴大,於是各行業興起了技術革新的熱潮,導致了工業革命的發生。

2、工業革命的重大成就

(1)機器的發明

①棉紡織業。織工約翰·凱伊發明飛梭,加快了織布的速度,引起該行業技術發明的連鎖反應: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水力織布機相繼研製成功。

②冶金業。鐵匠達比父子發明並改進焦煤煉鐵法。

③采礦業。鎖匠托馬斯· 紐可門研製出蒸汽抽水機,用於排干礦井裡的積水;化學家漢弗萊·戴維發明了安全燈。

④交通運輸業。工程師約翰·麥克亞當發明碎石路;到處掀起開鑿運河、疏浚河道的熱潮。(2)動力機器的革新: 工業革命中影響最深遠的成就是瓦特製成的「萬能蒸汽機」。它的廣泛使用,使人類進入到蒸汽時代。

(3)工業布局的變化:蒸汽動力的出現,最終使工廠擺脫了水力條件的限制,工業化速度加快;

(4)交通運輸業的革命

蒸汽動力的使用,帶動交通運輸業革命,人類進入鐵路運輸時代。

影響:一方面,鐵路的興建普遍加快了工業革命的進程。另一方面,鐵路旅行的盛行不僅加劇了整個社會流動的速度和規模,還對當時的社會關系造成了沖擊。這從一個角度反映了工業革命對社會變遷的巨大影響。

3、工業革命的擴展:

工業革命在英國開展了近半個世紀以後,開始向歐美大陸擴散。在各國隨後的工業革命中,紡織業和鐵路業成為兩個領先的部門。

工業革命的爆發需具備哪些條件?為什麼首先在英國爆發?

[提示]資本、技術、市場、勞動力、安定的社會環境、國家政策的保護。

(1)資金——海外貿易、殖民掠奪、販賣黑奴。為英國積累了巨額財富。

(2)市場——殖民擴張和殖民戰爭。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3)原料——國內資源豐富,海外掠奪。

(4)勞動力——圈地運動,大批農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為自由勞動者。

(5)技術——手工工場時期的積累。手工工場時期培養了一批具有熟練技能的工匠,他們成為工業革命中的技術革新力量。

(6)國家政策保護: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護能為資本家帶來利潤的技術革新。

1、一位著名的美國史學家說:「19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與其說是以其他任何一種手段或力量為基礎,不如說以蒸汽機為基礎。」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研析]:本題考查對英國工業革命的理解和掌握,特別是蒸汽機的重大作用,審題時注意幾個關鍵詞:19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手段、蒸汽機等。

〔答案〕:蒸汽機的發明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的依賴。它提供了利用熱能為機械提供推動力的手段,使工業生產進入大機器生產時期,資產階級為尋找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加緊擴張。蒸汽機車和蒸汽輪船的出現,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緊密。蒸汽機用於交通運輸方面的成就,使人類征服了時間和空間,為歐洲支配世界提供了條件。資產階級開拓了世界市場,開始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點評〕:本題主要意圖在於幫助學生理解蒸汽機對工業革命的重大作用。回答此類題要注意認真審題與鞏固基礎知識的有機結合。

2 進入電氣世代

1、標志:以冶金、內燃機技術、發電機、電動機、合成化工為標志,其中最突出的標志是電力的廣泛應用。

2、突出特點:科學成了技術進步最重要的推動力。 科學家進行系統研究的科研機構取代了發明家孤零零的閣樓或工場,一些重要發明大多直接來自科學家的實驗室,而不是個別發明家

熱點內容
巴蜀教師樓 發布:2025-01-12 03:28:51 瀏覽:425
撫寧縣教師 發布:2025-01-12 01:53:50 瀏覽:902
特崗教師課 發布:2025-01-12 01:25:15 瀏覽:975
滁州教師 發布:2025-01-12 00:16:50 瀏覽:456
生石灰物理常數 發布:2025-01-12 00:11:41 瀏覽:257
拼音a怎麼打 發布:2025-01-11 23:54:51 瀏覽:644
一隻小鳥教學設計 發布:2025-01-11 23:41:11 瀏覽:648
數學軟體應用 發布:2025-01-11 23:27:30 瀏覽:526
語文作業下載 發布:2025-01-11 23:26:40 瀏覽:901
延慶教育委員會 發布:2025-01-11 23:26:39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