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特性
多年生常綠草本果樹,在適宜的環境下,樹齡可達20年,株高可達5m,不分枝或於受傷處抽出側枝,幹上有明顯葉痕。葉大,簇生於莖的頂端,有5~7掌狀深裂,花有單性或完全花,有雄株、雌株及兩性株(圖2-10,彩圖33)。
圖2-10 番木瓜
1.葉 2.果實(李興中繪)
1.根系
為含水量較多的肉質根,質疏鬆不耐水浸,多分布於表土及耕作層。根系的生長隨季節性氣候變化而有周期性,4~7月為活動盛期,生長量最大;10月開始氣溫逐漸下降,根系的活動也逐漸趨緩;12月至翌年1月處於活動最緩慢的狀態。
2.葉
一年可抽新葉60片左右,以5~6月最多,9月以後隨著氣溫下降和乾旱,抽葉速度趨向緩慢,12~1月處於最緩慢狀態。夏季抽葉到成熟約需20d,冬季需30d以上,營養生長期抽出的葉片壽命長於開花結果期抽出的葉片。每一個果實平均須有2片以上的葉供給養分,才能良好發育。
3.花性
番木瓜的花性比較復雜,有:
(1)雌花
花型最大,花瓣5片,裂至基部;子房肥大,由5個心皮組成,柱頭分枝多而開展;無雄蕊。果實多近梨形、心臟形或倒卵形,果肉薄,果腔大。
(2)雄花
花型最小,花瓣5裂至1/3;子房完全退化,只留一條細長的痕跡;雄蕊一般10枚。這種花不能結果,著生於雄株的是長梗穗狀雄花,著生於兩性株上的是短梗雄花。
(3)雌型兩性花
花型較大,似雌花,但外形不對稱而易於識別;子房較發達而不正,果實多呈畸形。果實基部有1~5條溝痕而易於識別,坐果率較低。
(4)長圓形兩性花
花長圓形,較大,花瓣5裂至2/3左右,基部合生成筒狀;雄蕊5~10枚;子房呈長圓形,果實多系長圓形,果肉厚,果腔較小,坐果率較高。
(5)雄型兩性花
花似短梗雄花,稍大;花瓣5裂至1/2左右,基部合成筒狀;子房不發達,花柱細長而彎曲;雄蕊10枚。果實細長而彎,這種花坐果率極低。
4.株性
根據植株的基本花型可分為:
(1)雌株
整年都開雌花,花性穩定,是群體中的主要結果株。
(2)兩性株
花性受外界環境條件影響而不穩定,結果力不如雌株。分為:a.雌型兩性花株:4~5月開雌型兩性花比例較多、7~8月大量開長圓形兩性花和短梗雄花、8~9月的雌型兩性花又增多,因而所結的果果型變化大、單株坐果率低、間斷結果現象明顯;b.長圓形兩性花株:主要開長圓形兩性花,7~8月出現雄型兩性花和短梗雄花,有間斷結果現象,果型較整齊,是群體中的主要結果株之一;c.雄型兩性花株:主要開短梗雄花,4~5月出現小量雄型兩性花或個別長圓形兩性花,株著果率極低。
(3)雄株
花性穩定,主要開長總狀花序雄花,不結果,俗稱「木瓜公」。
5.果實
果實因品種不同而有長圓形、橢圓形、近球形、梨形等。但同一品種中也因花型不同而果形變化很大(圖2-11)。果實中腔內壁著生許多種子,果皮分布著許多乳管,受傷時流出含有木瓜蛋白酶的白色乳汁,隨著果實的逐漸成熟,乳汁逐漸減少以至消失。果實初期發育緩慢,以後逐步加快,以6月坐果為例,從第20~50d的30d內果實的增重只相當於全果的28.8%,而第62~72d內僅10d的增重就為全果的35.1%。從謝花到果實成熟所需的時間因花期而異,4月下旬開的花為150~160d,6月開的花只需110~120d,10月開的花則需180d以上才能成熟。
6.種子
種子近圓形,黃褐色或黑色,外種皮有皺紋,外被一層透明膠質的假種皮所包圍。種子發育前期(40d前)體積迅速增大,形似橢圓形水泡,中心有汁,但重量增速緩慢;中期(60~100d)體積增長緩慢,胚開始發育膨大,內部逐漸充實,種殼開始變硬,顏色由白變黃褐,外種皮呈現皺紋,重量迅速增加;後期(約100d至成熟)體積增長停止,以內部物質積累為主,種子逐漸充實成熟。
2. 生物學特性是什麼
熱帶常綠大喬木。單葉互生,革質有光澤,橢圓或卵圓形,長7~14cm,寬3~5cm,邊緣有鋸齒,青專綠色,將屬脫落時鮮紅色。總狀花序腋生,每花序有花30多朵,花小,下垂,白色,兩性花,雌蕊一枚,雄蕊多數。肉質核果長圓形,似黃欖,單果平均重12.2g,最大達30g,青黃色肉厚,可食部分佔74.8%~78.8%。種子鈍欖形,長2.7~3.3cm,寬1.2~1.6cm(圖3-11、彩圖55)。廣西南寧3月上旬至5月下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中旬抽梢兩次。3月下旬至5月中旬果枝萌動,5月中旬至8月上旬現蕾,7月下旬至8月中旬開花,次年1~2月果熟。耐寒性強,絕對最低溫度-1℃,連續18d霜日未出現寒害。可在北緯23°以南地區種植。
圖3-11 錫蘭橄欖
1.葉 2.果
(黃應欽繪)
3. 什麼是生物學特性
常綠小喬木,樹冠多圓頭形,枝條較稀疏,盛果前層性明顯。頂芽分葉芽、花版芽和混合芽,芽體大權而裸露,密被銹黃色絨毛;腋芽為葉芽,體小、扁平、三角形,緊貼葉腋。葉大而厚,縱橫徑可達15cm×45cm,倒卵形至長橢圓形,葉緣有缺刻,葉背有銹色絨毛。復總狀花序,通常每穗有花80~100朵或更多。綠色萼片和白色花瓣各為5枚;雄蕊20枚,排成2輪;花柱5枚,基部聯合,頂端分離;子房下位5室。漿果由花托、子房和花萼構成,花托形成果肉、花萼形成萼筒、子房壁形成包在種子外面的內膜。果倒卵形、圓球形或扁圓形,成熟果淡橙黃色至橙紅色,被絨毛(果粉)。果肉柔軟多汁,有雪白、黃白、橙黃和橙紅多種顏色。每果有棕褐色種子1~5枚(圖2-3)。
圖2-3 枇杷
1.果枝 2.果實縱剖面 3.種子 4.全花 5.花縱剖面 6.雌花
(李佳寧仿《中國果樹分類學》)
4. 植物的植物學特性與生物學特性有什麼區別
1、講述內容不同:
植物學特性主要講的是根莖葉等器官的特性,而生物學特性主要講的是植物的生長習性。
2、范圍標准不同。
植物學特性是指相對於其他植物而言 。更貼近於某一具體分類,如各器官形態 、物候期等等。
生物學特性指的更寬泛、更具概括性,包括與動物的對比等等。
3、研究方向不同:
植物學:是生物學的分支學科,是從人類文明開始的生物學分支出來的一個學科,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態、分類、生理、生態、分布、發生、遺傳、進化等。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
(4)生物學特性擴展閱讀:
植物學研究歷程:
16世紀研製出光學鏡頭和復式顯微鏡,開創了一個新紀元。
17世紀的植物學家不再偏重於研究葯草,鮑欣(Gaspard Bauhin)提出許多有效的新概念。胡克(Robert Hooke)、格魯(Nehemiah Grew)及馬爾皮基(Marcello Malpighi)等人的工作創立了植物解剖學。胡克創「細胞」一詞。
18世紀,實驗生理學初步證明,植物在陽光下吸收水和二氧化碳,並放出氧氣。1753年林奈(Carolus Linnaeus)發表《植物種志》一書,確立了雙名制,並將生殖性狀(花)用為重要分類根據。
19世紀達爾文和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的工作為植物進化觀奠定了基礎。
至20世紀植物學進展更為迅速,這包括:光合作用機理的闡明;光敏色素的發現;植物激素的發現;微量元素作用的研究;遺傳育種技術的進步;同位素計年法的建立;前寒武紀岩石中藻樣及細菌樣化石的發現;抗生物質的分離等。
5. 生物學特性是什麼
多年生單子葉常綠草本果樹。矮生、高0.5~1m,無主根,具纖維質須根系;肉質莖為螺旋著生的葉片所包裹,葉劍形;花序頂生,著生許多小花;肉質復果由許多子房聚合在花軸上而成(圖1-7、彩圖22)。
圖1-7 菠蘿
1.果實 2.植株
(李佳寧繪)
1.根系
實生苗的根系由種子胚根發育而成,無性繁殖芽苗的根系由莖節上的根點直接發生,根點萌發成氣生根及地下根,氣生根接觸土壤後即成地下根。地下根可分為三種,粗根和支根是一、二級永久性根,主要起輸導和支持作用;細根是吸收根,密生根毛,吸收能力強,生長旺盛形成龐大的根系。菠蘿根群好氣淺生,如積水、通氣不良或栽植過深,都引致生長衰弱。地下根共生著菌根,菌絲體能在土壤含水量低於凋萎系數時從土壤中吸收薄膜水,從而增強耐旱性,同時菌根還能分解土壤的腐殖質,供養分給植株。根系分布淺,多在表土下40cm左右,90%集中10~25cm土層中,水平分布約1m,以距植株40cm范圍內最多。
2.莖
是近紡錘形的黃白色肉質圓柱體,長20~25cm、直徑2~6cm。分地上莖與地下莖兩部分,地上莖頂部中央生長點營養生長階段分生葉片,發育階段分化花芽、形成花序。花序抽出時,莖伸長顯著增快,近頂部的節間也逐漸伸長。成長的莖,每個葉腋有一個休眠芽和許多根點。定植時,莖的下半部埋於土中,長出地下根後成為地下莖,一般被氣生根和粗根纏繞。發育期莖上的休眠芽相繼萌發成裔芽和吸芽,由於吸芽著生部位逐年上升,氣生根不易伸入土中而造成植株早衰,因此培土是菠蘿田間管理中重要的措施。
3.葉
革質、劍形,葉面深綠或淡綠色,有紫色綵帶;葉緣有刺或無刺;葉面中間呈凹槽狀,有利於積聚雨露於基部,成熟葉長45~100cm或更長,寬5~7cm,厚0.2~0.25cm。葉片具旱生型植物結構,表皮組織外多蠟質,上表皮組織下面是由數層短圓柱到長圓柱形的大型薄壁細胞構成的貯水組織,葉背銀灰色,被一層蠟質毛狀物,並有較密的氣孔(每平方毫米70~90個),氣孔上也密生蠟質毛狀物,有阻隔水分蒸騰的作用,同時氣孔夜間才開張,使菠蘿蒸騰系數遠遠低於其他作物,因此,菠蘿有很強的抗旱力。葉片內部有較發達的通氣組織,可貯存大量空氣和二氧化碳,有利於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葉片生長隨氣候而變化,華南亞熱帶地區年平均每月抽葉4片,植株的綠葉數、總葉面積與果實重量有密切關系,具40張葉片就能開始花芽分化,葉面積達0.8~1m2時(30~40片葉)一般可產果1kg,每增加三片葉,果重約增加20~30g。
4.花、果、種子
植株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後,在莖頂端形成花序,現蕾、開花、結果。
(1)花
頭狀花穗,由肉質中軸周圍的60~200朵小花聚合而成;小花為完全花,雄蕊6枚、雌蕊1枚、柱頭三裂,子房下位、三室,小花外有一紅色苞片。開花時基部小花先開,逐漸向上,整個花序開放約需25~30d。小花數的多少與果實大小密切相關,營養充足、植株健壯小花數多,從而提高果實產量。菠蘿花芽分化正造花在11~12月,其他時間為二造、三造,用抑制營養生長的葯物能誘導花芽分化,除11月至翌年2月份外,幾乎周年都可進行誘導,但愈接近自然分化期誘導愈容易,植株愈大誘導成花後的小花數愈多,結果愈大。
(2)果
聚合肉質復果由肥厚的花序中軸和聚生周圍小花的不發育子房、花被、苞片基部融合發育而成。從花序抽生到果實成熟約需120~180d。果實以卡因種最大、皇後種較小,果形有圓筒形、圓錐形、圓柱形等,果肉因品種不同而有深黃、黃、淡黃、淡黃白等色,果肉脆嫩、纖維多少、果汁多少、香味濃淡等性狀與加工、鮮食、耐貯的關系甚大。2~3月抽蕾、6~8月成熟為正造果,約佔全年62%;4~5月抽蕾、9~10月採收為二造果,佔全年的25%;6~7月抽蕾,11~12月採收為三造果,佔全年13%。抽花遲於7月則成熟期要遲至翌年1~2月。
(3)種子
菠蘿自交不孕,通常無種子,採用不同類型的品種人工授粉雜交可以獲得種子,較原始的品種或不同種品種混栽偶而也有,人工雜交一個果最多可產種子近千粒。種子尖卵形、深褐色。
5.芽
依著生部位不同而有頂芽、托芽、吸芽、櫱芽四種。①頂芽(冠芽):著生果頂,一般為單芽,也有雙芽或多芽。②托芽(裔芽):著生果柄的葉腋里,一般3~5個,多的達30餘個。③吸芽(腋芽):著生於地上莖的葉腋里,一般在母株抽蕾後抽生,形成次年的結果母株。卡因類吸芽少,皇後類吸芽多。④櫱芽(地下芽、塊莖芽):由地下莖抽生。
6. 生物學特性有哪些
常綠喬木,樹體高大,樹冠半圓形或圓頭形,高6~8m,冠幅6~10m。樹干外表粗糙且厚,具不規則縱裂。樹齡百年至數百年。根系龐大,土層深厚時垂直根深2~5m,水平根比樹冠大1~3倍,但有80%的根系分布在樹冠覆蓋范圍內,吸收根分布在10~100cm土層,但大部分在50cm以內,吸收根上有根毛。具菌根,且較吸收根腫大,菌根總狀分枝,呈念珠狀,皮層細胞較吸收根大1.5~2.0倍,皮層細胞內有菌絲體。枝條頂端優勢較強,新梢常從充實枝條頂芽延生,故分枝較少。多為偶數羽狀復葉,小葉對生或互生,成年植株以3~4對為多,長橢圓形,全緣,革質,長9.3~17.5cm,寬3.3~5.8cm。葉面綠色,葉背淡綠,葉柄短,中脈顯著突出,側脈明顯。嫩葉赤褐色,葉片壽命1~3年。為聚傘花序圓錐狀排列的混合花序(花叢)。每花序支軸10餘枝,花數常逾千朵。每個小穗由3朵花組成,中間一朵先開。花蕾黃褐色。花型以雄花(約占總花數80%)及雌花為主,尚有少數兩性花及變態花(中性花及多種畸形花),單性花由兩性花簡化而成。子房上位花,正常的雌蕊子房2室,常一室膨大為果實,另一室萎縮。果實扁圓形或圓球形,一般果徑2.0~2.8cm,果重8~12g。果皮主色褐,亦因品種不同又有黃褐、青褐、銹褐、赤褐、紅褐等。外皮具明顯度不同的龜裂紋、細疣突及放射線。果皮薄,外中內果皮難以分開。果肉為假種皮,從果核基部向頂部生長,包裹種子迅速膨大充滿果實。肉色乳白至灰白。種子圓至扁圓形,暗黑至紅棕色,光滑;子葉肥大,小胚略帶黃色;胎座白色(圖1-6)。
圖1-6 龍眼
1.果枝 2.雄花 3.雌花
(庄伊美仿《中國植物志》)
7. 生物學特性是什麼
落葉性小喬木。枝條質地鬆脆,節間明顯。單葉互生、掌狀、淺裂或深裂、表面粗糙、具短腺狀茸毛。全樹含乳汁(無花果蛋白酶)。花單性,雌雄異株,著生於葉腋的隱頭花序內。由整個花序發育為漿果,頂部具小孔。華南一般3月萌芽抽梢,5月在第3節開始每節均生一果,7月成熟,稱夏果;夏季抽梢結的果,8月以後成熟,稱秋果。10月以後氣溫下降,幼果不能成熟(彩圖57)。無花果在年均溫15℃以上地區均可栽培。冬季-12℃以下受凍,卻能耐較高溫度不受害,但超過37℃果實提早成熟。熱帶地區落葉後很快長出新葉,近於常綠果樹。無花果雖較耐旱,但在抽梢結果期間,要有充分水分供應,果實才能發育良好。春夏霉雨季節,平地栽培易受澇害,要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由於枝脆易折,沿海要注意防強風。對土壤適應范圍廣,且較耐鹽,但以質地疏鬆,有機質豐富,排灌水方便,含鹽量不超過1%的園地種植,才能獲得豐產和優質。
8. 生物學特性是什麼
(一)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根系分布較淺,根毛壽命約3個月,簇狀小根壽命也只有一年,根系穿透硬土層的能力較差。中心干較明顯,直立,高19m左右,樹皮深褐色,分枝低並向四方擴展。小枝圓柱形,具突起皮孔,周年抽生新梢,而以春、秋季為旺盛,一般在二年生枝條上結果。光殼種葉片三葉輪生、革質、綠色、披針形,長12~36cm,寬2.5~5.5cm,全緣或具疏刺狀鋸齒;粗殼種四葉輪生,嫩葉紅色,葉片較細長,邊緣有細密刺狀鋸齒。第三個疊生於葉腋,均可成枝,但著生角度從內向外依次增大。總狀花序腋生,長10~30cm,有花200~300朵。花兩性,小,乳黃色(粗殼種淡紫紅色),無花瓣,由4個花瓣狀萼片形成花被管。雄蕊4枚,初與花柱抱合,成熟時彎曲下垂,每雄蕊具2個花葯囊。花柱長於雄蕊,子房下位,具胚珠二,通常僅一個發育形成果實。蓇葖果圓形,頂部略尖,果皮由革質外果皮與柔軟內果皮組成,外胚珠發育成褐色的種子硬殼,頂部具發芽孔。光殼種種殼圓而光滑,粗殼種則粗糙、凹凸不平。種仁白至乳黃色(圖2-15,彩圖37)。
(二)生長發育特性
1.開花及結果習性
單花從花穗基部向上逐步開放,上午始花,下午出現高峰,雄蕊先熟。主要靠蜜蜂傳粉,風媒授粉率低,有一定程度的自交不孕性,故需品種交叉配置。廣東湛江11月末至1月初始花,3月上、中旬盛花,但花期隨樹齡及氣候而有變異。花後2~3d花被開始凋落,10~15d大多數花凋落,剩下受精的子房膨大成幼果。一般每花穗能結果3~10個。
圖2-15 澳洲堅果
1.葉 2.花 3.果 4.帶皮果 5.殼果 6.果仁
(李佳寧仿)
2.果實生長發育及落果
受精後約50~60d,幼果迅速膨大,這時生長最快,種殼逐步形成,顏色由白轉褐;至約80d生長趨慢,種仁明顯成形,種殼變硬,果皮變薄,並形成黃褐色內層;215d種子完全成熟,干物質含量達68%。幼果速長時,落果也最嚴重,花後60d左右的落果量占落果總數的54%,以後花序軸開始木質化,肥大,掛果趨於穩定。花後130d左右又有一個落果小高峰,這段落果數占落果總數的27%左右,研究這兩個階段,尤其是後一階段的保果措施至為重要。
3.果實含油量的變化
據Jones和Shaw(1943)的研究,花後90d果仁含油量為4%、111d31%、136d48%、185d67%、215d73%。
9. 生物學特性有什麼特點
(一)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樹高1~3m。老枝灰褐色,具小皮孔。單葉互生,長橢圓形,長1~2cm,寬3~5mm,全緣,排成兩列生於側生小枝上,極似羽狀復葉,葉柄短或幾乎無柄。花小,黃色或黃綠色,單性同株,簇生於葉腋內,萼片5~6枚,花瓣缺,雄花多數,雌花少。果實肉質,形扁圓而稍帶六棱,黃綠色,果皮薄,表面光滑,半透明,有種子6枚,褐色(圖2-13、彩圖35)。
圖2-13 余甘子
1.果枝 2.花 3.果實 4.果實剖面 5.種子
(李佳寧繪)
(二)生長結果習性
余甘子根系十分發達,主根深2~3m,側根多分布於20~80cm土層,極易萌生根櫱,有較強抗旱力。結果樹年抽梢兩次(春梢和夏梢)。花芽為混合芽,雌雄同株異花。余甘子始果期遲,實生樹通常8~9年始果。結果母枝有一年生和二年生之分,結果枝總是在一定時期脫落,脫落的部位(結果枝位)又成再次抽出結果枝,所以余甘子的結果枝總是著生在一齡或二齡結果枝上。只有強壯的一、二齡結果母枝才能萌發較多、較長、較粗壯的結果枝。余甘子依類型和地區不同,花期和果實成熟期有顯著差異,花期有春開一次、春秋兩次花和四季開花幾種情況,花期約1~1.5個月,坐果率高。一般早熟品種7月成熟,中熟品種8~9月成熟;晚熟品種在10月成熟,二次開花的則翌年2月陸續成熟,但集中成熟期在冬季。
(三)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余甘子是亞熱帶果樹,但在熱帶地區栽培也十分成功。性喜陽光,忌霜寒,遇霜易落葉、落花,甚至凍壞嫩枝,對氣溫要求較高,年均溫需達20℃左右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之需,在20℃以下不易結果。溫暖有助於花芽分化,成年樹可耐46℃高溫。降雨量要求在1000mm左右。海拔要求在1700m以下。余甘子對多種土壤均能適應,以紅壤、黃壤較佳。能適應乾旱地區,在較貧瘠的砂石土中也能生長,對南方酸性土及一些中、鹼性土壤均能適應。
10. 生物學特性是什麼
常綠小喬木或喬木,主幹短,廣分枝,樹皮褐色、光滑。小枝圓形。葉片披針形,多而長,約1cm,革質。頂生聚傘花序,小花為完全花,子房下位,柱頭針狀,與雄蕊等長,受精結實率不高。核果狀漿果,成熟果實水分少、中空,具有特殊的玫瑰香味,故稱「香果」(圖3-15)。種子的種皮干化,以一肉質連絲與果肉相連,滾動於果腔內,搖動有聲,故又稱「響鼓」,這可作為果實成熟的標志。多數果實有一粒種子,少數有兩粒,種子通常具多胚,最多可達十幾個,多胚來源有珠心胚和裂生多胚兩種。根系較深,發根很遲,在福州6月開始長新根。枝梢分春梢、夏梢和秋梢。春梢,春延夏梢和夏梢為次年的結果母枝,結果枝是當年生無葉花序果枝。通常於1月零星現蕾,稍後萌發春梢,盛花期與春梢抽生高峰同時出現於3~4月份。夏秋也有零星的花開放,折枝易誘致開花,但不易坐果。果實於5~7月份成熟。蒲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都可栽培,年均溫20℃左右就可開花結果,但仍以較高溫度為好。常生於河邊或河谷濕地,性喜濕熱,但稍耐寒,在福州絕對低溫-17℃下未見凍害發生。對土壤選擇不嚴,適應性較強,乾燥、瘦地、淺沙土均可生長,但以肥沃濕潤的壤土為佳。
圖3-15 蒲桃
1.葉 2.花 3.果 4.果實剖面
(李佳寧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