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答案
① 高中歷史必修一必背大題及答案
高一歷史期末復習提綱(專題一)
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分封制:
目的:鞏固西周統治
分封對象:王族(主體)、功臣、前代貴族
義務:a、定期朝貢; b、提供軍賦和力役。
影響:a、加強了周王對全國的統治; b、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爭霸、分裂割據埋下禍根。
2、宗法制:
概念:西周統治者按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利的政治制度。
特點:a、實行嫡長子繼承製 b、尊敬祖宗 c、等級森嚴 d、以血緣關系維護政治關系
3、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特點——a、神權與王權結合 b、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關系 c、實行世襲制 d、最高統治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1、秦朝統一的意義:
意義——a、有利於社會安定,經濟發展 b、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c、秦朝統一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發展
1、皇帝制度:
創立者:秦始皇
特點:皇權至高無上
2、中央集權制:
秦朝: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
漢朝:實行郡國並立制度。
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
元朝:實行行省制度。
明清:實行內閣制度。
3、君權與相權:
秦朝:中央設三公,丞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漢朝:漢武帝頻繁更換丞相,又設「中朝」制約相權。
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首腦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權,加強了皇權。
宋朝:設中書、門下分割相權;有增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分散相權。
明朝:明太祖廢丞相,權分六部。
趨勢——皇權逐步加強,相權逐步削弱,直至廢除。
皇權與相權矛盾的實質——是統治階級內部爭奪權力的斗爭。
4、監察體制:
秦朝——御史大夫 漢朝——漢武帝設刺史 其他——御史台、都察院等。
5、選官制度:
演變:世官制—察舉制—科舉制
評價——積極:a、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局面,擴大了官吏的來源,擴大了封建統治基礎。 b、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和行政效率。
c、有利於讀書風尚和「尊師重教」風氣的形成。
d、是一種比較公平、公正的選官制度
e、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
消極:a、考試科目、內容僅限於儒學經義范圍。
b、明清時期八股取士,抑制了知識分子的創造性,不利於科學技術文化的發展。
四、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
1、丞相制度的廢除:
原因——歷史上,相權妨礙皇權
措施——廢丞相,權分六部
影響——a、君權與相權的矛盾,以君權的徹底勝利而告終 b、導致君主專制空前強化 c、導致國家政務集於皇帝一身
2、明朝內閣與近代西方內閣制度的不同:
不同——a、近代西方的內閣制度,是防止專制獨裁,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b、明朝內閣制,是為皇帝提供參考意見,並無決策權。它是皇權專制的產物,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 可見,它們名稱相同,本質不同。
2、清朝設立軍機處:標志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
② 求這道高中歷史題的答案,謝謝
①《吉爾伽美什》是古代巴比倫文學的代表作,是已知的世界文學中最早的史詩。
A答案明顯錯了,標成了古埃及。
②楔形文字,源於兩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B答案正確,是兩河流域。
③《摩訶婆羅多》是享譽世界的摩訶婆羅多和印度史詩,它的漢語全譯本,約有五百萬字,被稱為「印度的靈魂」。
C答案標注印度,正確。
④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源於中國黃河長江流域。
D答案標注黃河長江流域,正確。
③ 高中歷史解答題!
答案(1)問題:軍隊腐敗,武器落後;海防廢弛。(有海無防)
後果: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英割佔香港島,迫使上海等五口開埠。(或海防主權喪失,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簽訂《天津條約》,增開商埠)
(2)加強海防,創建三支海軍,修旅順、威海衛等海軍基地等。
(3)根本原因:清朝封建專制統治腐敗。
破壞:威海衛軍港遭日毀,旅順、大連被日佔,渤海、黃海海防盡失。
(4)認識:清王朝的專制腐敗導致國家衰弱,軍備落後,海防虛弱(在封建專制制度下,中國不可能實現海軍、海防近代化和有效地保衛海疆);新中國的成立,洗刷了近代以來「有海無防」的恥辱,維護了國家領海主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增強,海軍多次派遣護航編隊參與護航行動便是其體現,同時也顯示了中國海軍力量日益強大。
④ 高中歷史高考題在課本上能直接找到答案嗎
高中歷史高考題在課本上能直接找到答案,但是高考試卷的答案不是在每一科考完後,就立刻會公布。
考前不可能公布試卷,因為利益牽涉太大太廣,沒有人能保證不泄露,因為每一個家庭都有有人准備和准備大學入學考試,考試結束後,本文將發表的內容。
按照檢驗工作的第三條規定頒發教育部2015年,考試問題(包括答案紙和試題的內容,下同)應打開和使用全國統一考試前政府根據國家絕密級。因此試題的內容在用完之前不能公布。
查高考題答案(歷年)有多種方法:
1、去書店購買高考真題卷子,後面都會附有答案。
2、在上網搜索要查年份的高考科目,大多高考網站有免費的歷年高考真題並附有答案供參考學習和下載 3.高考結束後都會有高考答案解析發給當年參加高考的考生,可相互借閱。
高考題屬於國家絕密,每位參加高考命題的命題專家都要簽署「終身保密協議」,如果泄密可能要負法律責任,同時在進入命題之前首先要上一節安全課,要求在高考結束後,所有命題教師不能撰寫點評高考題目的文章,不能對外宣傳自己曾是命題教師的身份,不能接受媒體采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高考
⑤ 一道高中歷史題,31題求詳細解析
歷史選擇題是高考拿高分的基礎,但個別題目很讓學生頭疼,尤其是在經過篩選只剩下兩個選項時,模稜兩可,似是而非,往往無從下手。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出對付難題的六種方法。
一、排除法。這是解題時最先用的方法,一般可以排除1-3個干擾選項。排除的依據有以下三類:
⑴待選項本身的表述與歷史史實不符或不完全相符,即它本身錯誤或有部分錯誤。
[例1]、(2002年高考全國文綜卷)二戰後,聯合國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願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聯合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宣告以維護世界和平為宗旨的國際組織
B. 《聯合國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聯合國的構想
C. 聯合國大會是唯一有權採取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行動的機構
D. 除政治外,聯合國的活動范圍還涉及經濟文化等領域
該題旨在考查考生對聯合國這個重要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要求精確到位,難度一般。A項本身錯,符合其特徵的應是一戰後成立的國聯;B項本身錯,聯合國構想的提出應在雅爾塔會議上;C項本身錯,符合其特徵的應是聯合國安理會。所以D為正確答案。
[例2]、(2002年高考廣東卷)下列關於國際聯盟及其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 美國是常任理事國之一
B. 德國一度成為會員國
C. 國聯調查團公開支持日本侵佔中國東北
D. 沒有對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進行制裁
該題旨在考查考生對國聯這個重要知識點的精確掌握,難度不大。國聯成立後,美國並未加入,即A項本身錯;它對日本侵佔中國東北表面上是反對的,即C項本身錯;對侵略衣索比亞的義大利也進行了一定的制裁,即D項本身錯;而在英美的扶植下,德國一度成為會員國。所以正確答案為B.
⑵待選項本身表述正確,但與題干不符,可細分為時間不符、地點不符、性質不符。這類題本身不難,但稍一馬虎就會弄錯。
[例3]、(2002年高考上海卷)列寧認為。既然俄國無法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那麼就「應該利用資本主義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的中間環節」,為此而採取的政策是
A. 新經濟政策
B.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C. 工業化政策
D. 農業集體化政策
該題屬材料選擇題。先把材料讀懂,然後綜合分析。既然要利用資本主義,則B明顯不符(性質不符)。而C和D是斯大林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重要政策,目的是建立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時間和性質都不符)。所以只有A是正確答案。
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組合式選擇題中,巧用排除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奇效。
[例4]、(99年高考全國卷)瓦德西說「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主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這表明列強
①瓜分中國的計劃破產
②已放棄滅亡中國的企圖
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華治華
④看到了中國人民的不屈鬥志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可知,②的表述明顯錯誤,帝國主義時刻妄想滅亡中國。則首先排除B和D。而③的表述正確,以華治華是侵略者常用的手段,所以正確答案為C.
[例5]、(99年高考全國卷)《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菲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生產工具,從而使生產關系,從而使全部社會關系不斷地革命化」;「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使鄉村從屬於城市」;「使未開比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於文明國家」,等等,得出這些結論所依據的事實包括:
①資本原始積累②資產階級革命③海外擴張④工業革命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根據馬克思關於殖民者作用的「雙重使命」的理論分析,工業革命和海外擴張肯定有題干所述積極作用,則排除A和B,而資本原始積累盡管有血腥和殘酷的一面,但也有很重要的積極作用,所以正確答案為D.
二、轉化法或翻譯法。此法引進數學思維,意在化曲為直、化濁為清從而化難為易,尤其適於那些乍一看與所學知識關聯太少甚至毫無關聯的題目。操作程序為:首先抓住關鍵字詞,認真分析題干及題肢所給的的信息,了解它所要表達的大概意思。然後在自己的知識庫里迅速搜索與之相關的信息,化未知為已知。最後鎖定相關知識點再經綜合判斷得出正確答案。本法的實質是知識的遷移,即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因為高考題,無論客觀題還是主觀題,必然是教材上某一歷史時期、某一具體事件的顯形反映或隱性折射。
[例6]、(2002年高考上海卷)19世紀中葉,德國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國人曾經「自下而上乾的事」。這個事的實質是
A. 建立地主與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
B. 為近代化掃除障礙
C. 對外殖民獲得相當的成功
D. 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
解答該題分兩步。首先翻譯出「事」的含義,這是關鍵。19世紀中葉德國人自上而下地完成的事必然是國家的統一。而法國人同一時期 「自下而上乾的事」肯定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它們的「事」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只不過形式不同而已。第二步則只需「對號入座」,去找它的實質即可。資產階級革命的實質是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障礙,只有B項符合,其餘的都是現象。
[例7]、(上海高考卷)下列4本書中記載「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糧,民間漸次廣種」一語的,只能是
A、《史記.食貨志》 B、《夢溪筆談》
C、《齊民要術》 D、《農政全書》
分析可知,甘薯是明朝中期從外國引進的農作物,那麼只有明朝及以後的相關著作中才能有記載。則題干相當於「下列4本書哪本是明朝或以後的著作」,從而答案迎刃而解(D)。
[例8]、今天的桂林與長沙之間,歷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開通於
A、戰果 B、秦朝 C、西漢 D、隋朝
本題既考察了歷史與地理的綜合,又要運用遷移思維,難度較大。首先「化今為古」——桂林與長沙之間水路交通必然要通過湘江和灕江,古稱分別為湘水和離水。則題干轉化為「連接湘水和離水的水利工程最早開通於哪個時期」,答案很明顯是秦朝修築的靈渠。
三、包含法。此法引進數學思維。但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即所有待選項都符合題干之意,而且它們之間存在一個與多個的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則那個包含其它的待選項必是最佳答案。此法運用得當,可大大提高解題效率。
[例9]、(2002年高考上海卷)英、法這兩個昔日戰場上的盟友卻在巴黎和會上怒目相對,甚至以退會相威脅,兩國的矛盾焦點是
A. 遠東與太平洋利益之爭
B. 國聯的組織方式和控制權之爭
C. 海軍軍備和其比例之爭
D. 歐洲大陸均勢與霸權政策之爭
通過綜合分析,可知四個選項所述均是英法之間當時的矛盾。但歐洲大陸霸權及世界殖民霸權之爭是其核心的矛盾,它決定和包含了其他三對矛盾。所以選D.
[例10]、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抗英斗爭,到18世紀末轉為聯合一致的美國獨立戰爭,出現這一轉變主要是由於
A. 英國壓迫加劇,北美人民反抗意識增加
B. 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C. 各殖民地之間初步形成統一市場
D. 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分析可知,四個選項所述均是出現轉變的原因,但「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明顯包含了其它三個原因,所以D是正確答案。
[例11]、(2002年全國高考文綜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根本目的是
A.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 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外資
C. 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
D. 盡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分析可知,四個選項所述均是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目的,但「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明顯包含了其它三個目的,由此確定C是正確答案。
四、反證法。此法引進數學思維,多用於常規方法不能判斷的某一個或幾個選項。即在正面思考無法取得突破時,進行逆向思惟,「反其道而行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法尤其適合否定式選擇題。
[例12]、(2000年全國高考普通卷)歐亞社會主義陣營形成時,其中各國都
A. 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
B. 已建立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
C. 面臨恢復和發展經濟的任務
D. 已完成農村中的社會主義改造
本題如果直接作選,學生按直覺推斷很容易錯選A。因為教材沒有說明除蘇聯、中國外當時的其它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是否是無產階級專政(事實上當時很多東歐國家是多黨聯合執政——此項考察明顯超綱)。但如果反向考慮,先排除不符合的,則可輕松作答。首先很容易排除B和D,A項難以判斷,先跳過。認真分析C項可知,它符合當時所有12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史實。即為正確答案。
⑥ 高中歷史必修三試題,要正規的,附答案。
1.(2011•廣東文綜•12)「夫仁政,必自經界(土地的分界)始,……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孟子的這段話認為( )
A.輕徭薄賦是實施仁政的手段 B.均貧富是實施仁政的障礙
C.解決土地問題是實施仁政的前提 D.貴民輕君是實施仁政的途徑
2.(2011•福建文綜•16)《唐律疏議》記載:「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這表明( )
A.德禮是刑罰的本體 B.刑罰是德禮的體現 C.德禮相較於刑罰無足輕重 D.德禮和刑罰對政教皆不可缺
3.(2011•安徽文綜•12)安徽境內歷史遺存豐富,人文景觀眾多。圖3中體現儒家倫理思想的是( )
圖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011•上海單科•8)當代某學者談及自己為人處世的宗旨時說:對己學道家,意思是清靜寡慾;做事學法家,意思是按原則辦事;待人學儒家,即( )
A.愛無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滅人慾
5.(2011•廣東文綜•14)「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僧人慧遠一起品茗暢談、樂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虛構的,卻在唐宋詩歌、繪畫作品中時有出現。據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當時( )
A.儒道佛出現融合的趨勢 B.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C.詩歌創作呈現繁榮局面 D.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
6.(2011•上海單科•13)理學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說。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惡標准 B.聖人獨有的是非道德標准
C.通過學習獲得的良好知識 D.存在於外部世界的規律
7.(2011•天津文綜•3)長期以來,儒學是一種士大夫之學。明代思想家李贄則提出要正視「世間惟下下人最多」的現實,強調「我為下下人說,不為上上人說」。這說明李贄( )
A.反對儒家的正統思想 B.倡導只為下下人說
C.批判地發展傳統儒學 D.抨擊君主專制制度
8.(2011•北京文綜•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在清代被列為禁書,其主要原因是該書( )
A.將人性與天理對立起來 B.質疑孔子的權威性 C.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擊君主專制制度
9.(2011•海南單科•7)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經世致用,反對君主專制,這主要是基於他們( )
A.對先秦諸子學說的闡釋 B.對宋明理學的批判與繼承
C.受西方啟蒙思想的啟發 D.對現實政治與社會的叛逆
10.(2011•江蘇單科•3)據《與公肅甥書》記載:「憶昔時邸報,至(明)崇禎十一年方有活板(版),
自此以前,並是寫本。」對「活版」理解正確的是( )
A.活版技術從明代開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傳遞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發明中出現最晚
11.(2011•安徽文綜•13)圖4為蘇軾的《枯木怪石圖》,有評價說,枝幹「虯(qiu,盤曲)屈無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體現其風格的是( )
A.「意存筆先,畫盡意在」
B.「筆才一二,像已應焉」
C.「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D.「以清雅之筆,寫山林之氣」 圖4
12.(2011•福建文綜•17)某中學研究性學習小組擬出一期題為「走進京劇」的牆報。同學們就欄目標題提出四組方案,其中准確的是( )
A.乾嘉落戶 同光揚名 民族瑰寶 B.戲曲之祖 生旦凈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創 京城獻戲 聲名鵲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獨領風騷
13.(2011•北京文綜•20)某位古希臘哲學家首次讓哲學「成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與惡所必需」的學問,這位哲學家是( )
A.普羅泰格拉(普羅塔格拉) B.蘇格拉底 C.柏拉圖 D.亞里士多德
14.(2011•安徽文綜•18)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學說「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雖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經濟的事實中」。最能印證其主旨的是( )
A.商品經濟催生了歐洲近代啟蒙思想 B.人文主義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學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義大利的人文主義 D.人民主權學說豐富了法國啟蒙思想
15.(2011•上海單科•4)拜占庭帝國瓦解前後,許多學者和藝術家遷居義大利半島,從而大力推動了該地區( )
A.波斯文化的傳播 B.伊斯蘭文化的傳播
C.古希臘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學的研究
16.(2011•安徽文綜•17)奧利維爾•克里斯汀說:法國的宗教改革邁出了猶豫不決的步子。這時,對福音的嚮往、路德教的影響、激進派的誘惑等都交錯在一起。」與之相關的正確史實是( )
A.法國由鎮壓胡格諾派最終轉為宗教寬容 B.法國因篤信上帝在新舊教之間搖擺不定
C.法王因尊重教皇權威而不願改革天主教 D.胡格諾戰爭後新教在法國占據主導地位
17.(2011•上海單科•5)中世紀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學稱作「為整個世界烤制麵包的烤爐」,這一比喻的含義是希望母校( )
A.開展世俗教育 B.成為傳播神學的中心
C.自由探討真理 D.多出學術研究的成果
18.(2011•天津文綜•8)「這一啟蒙運動除了自由而外並不需要任何別的東西,而且還確乎是一切可以稱之為自由的東西之中最無害的東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這一論述的思想家應該是( )
A.孟德斯鳩 B.伏爾泰 C.盧梭 D.康德
19.(2011•四川文綜•20)狄德羅《網路全書》說:「自由是天賜的東西,每一個同類的個體,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權利……不是國家屬於君主,而是君主屬於國家。」此言體現的主張有( )
①個人自由 ②權利平等 ③聯邦共和 ④主權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11•江蘇單科•13)「人民的議員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們只不過是人民的辦事員罷了;他們並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決定。凡是不曾為人民所親自批準的法律,都是無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這段話體現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 )
A.盧梭 B.伏爾泰 C.孟德斯鳩 D.康德
21.(2011•上海文綜•11) 17~18世紀,歐洲興起了新一輪思想解放運動,法國人引領了時代潮流,涌現出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狄德羅等傑出思想家。這場運動是 ( )
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啟蒙運動 D.文學革命
22.(2011•海南單科•10)17世紀,處於科學革命中的西歐,「肯定自然知識的實用價值,以及肯定它對科技進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義,已經成為普遍接受的常識,但科學的素養對於人類,以及對於人類所處的環境實際產生的作用還是很小」。這一現象說明( )
A.民眾僅從實用角度理解科學革命 B.科學素養的提高不受社會重視
C.科學革命隻影響到知識階層 D.科學方法已獲得廣泛認同
23.(2011•福建文綜•21)當沉浸於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思索之中時,人們能夠回想起探索與發現的諸種輝煌成就……看起來彷彿是在每一個方面,人類行動的疆界都變得更為廣闊。能反映此觀點的是( )
①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②馬丁•路德倡導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④拜倫的《唐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2011•北京文綜•22)19世紀上半葉英國著名詩人華茲華斯對當時社會強烈不滿,卻又否定文學反映現實的社會作用。他強調作家的主觀想像力,認為詩歌應該是人的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華茲華斯的作品應該屬於( )
A.古典主義 B. 浪漫主義 C. 現實主義 D.現代主義
25.(2011•浙江文綜•22)19世紀誕生的印象主義繪畫,追求光色變化中表現對象的整體感。圖9中,屬於後期印象主義繪畫代表作的有
①《向日葵》 ②《有藤椅的靜物》 ③《星月夜》 ④《彈曼陀玲的少女》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6.(2011•天津文綜•4)右圖為1878年天津首發的中國第一套郵票中的一枚。與該郵票設計理念無關的是( )
A.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B.近代西方佛手影響
C.「師夷長技」的思想 D.興民權、倡新學思想
27.(2011•全國文綜大綱卷•14)徐繼畲在《瀛環志略》中對華盛頓有如下評述:「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這表明作者( )
A.鼓吹共和制,反對君主制 B.對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時代前列
C.已成為洋務運動的先驅 D.主張仿效美國發展資本主義
28.(2011•安徽文綜•13)對中西學的態度是區分近代中國不同政治派別的依據之一。下列言論屬於維新派的 是( )
A.「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
B.「吾國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濟西洋文明之窮者」
C.「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 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並立,合之則兩亡」
D.「近代歐洲之所以優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也」
29.(2011•上海單科•22)嚴復譯著的《天演論》被譽為「中國西學第一」。以今日之見( )
A.該書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理論並不科學,但警醒國人的作用巨大
B.該書正確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在中國思想界起了振聾發聵的作用
C.該書的理論是中國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該書是中國近代第一本介紹西學的著作
30.(2011•上海單科•31)有人說:「康有為不是一個政治家,實是光緒皇帝以及全中國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謹慎能像他的熱情那樣,他也許能在十三年前展開維新,早就帶來了『未來的中國』。」這段話主要說明了( )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帶來「未來的中國」 B.康有為性格對維新運動的重要影響
C.康有為性格中的弱點與優點 D.改革家應兼具謹慎與熱情的性格
31.(2011•天津文綜•5)《新青年》創刊即大力提倡民主與科學,但其後十餘年間所發表的專門論述民主與科學的文章並不多。盡管如此,「民主」與「科學」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基本口號。這主要因為民主與科學是( )
A.改造中國的迫切要求 B.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
C.西方興起的歷史經驗 D.倡導文學革命的需要
32.(2011•浙江文綜•16)詩人徐志摩(1896-1931)說:「在24歲以前,我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我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社會契約論)的興味」這段經歷可以作為個案反映( ) A.當時「文學革命」的影響還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賽先生」 C.當時的青年知識分子並不重理輕文 D.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33.(2011•江蘇單科•5)某思想家在20世紀初大聲疾呼:「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而不忍現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削滅也。……其不能善變而與之俱進者,將見其不適環境之爭存,而退歸天然淘汰已耳!」從中可見,該思想家主張( )
A.打破保守觀念,為新文化營造空間 B.剔除傳統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揚改革理念,為康梁變法造聲勢 D.遵循進化理論,任憑自然選擇
34.(2011•安徽文綜•15)辛亥革命「不過是宗法式的統一國家及奴才制的滿清宮瓦解之表徵。至於一切教會式的儒士階級思想,經院派的誦咒書符教育,幾乎絲毫沒有受傷」。這一評價( )
A.代表了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認知水平 B.對思想啟蒙方面的局限性認識不足
C.肯定了反對專制、追求民主的願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歷史事實
35.(2011•山東文綜•12)1918年陳獨秀曾撰文嚴厲指責義和團野蠻、保守、盲目排外和傳播迷信;1924年,他又認為義和團是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者。促成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影響 B.民族主義的高漲
C.民主主義成為時代主流 D.社會性質發生變化
⑦ 高中歷史題,關於中國古代史的,急求解析
1.「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積蓄,則十一在內,十九在外」說的是明清時代徽商票號的借貸經營,積蓄的九成都外借,進行本金的再投資,類似現在的銀行資本借貸,B的說法是正確的。
2.宋朝中央直接設立了轉運使,負責地方的財務,此舉「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物質基礎」,「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比較寬泛,不如D更加准確,材料明確是由中央直接設置。
⑧ 請給我一百道高中歷史選擇題及答案
買本資料書吧,五年高考3年模擬很好
參考答案:
1—5:ADDBD 6—10:BDBCC 10—15:CBCDB 16—20: ABDCC 21-25:DBDCD 26-30:ADDCB 31-35:ABDBD 36-40:CCAAB 41-45:DBADD46-50: DBABB 51—55:CCBAA 56—60 BAAAC
61-65:DBCDD 66-70:ABADD 71-75:DADBD 76-70:BBBCA 80-85:CDADA 86-90:BDABD 90-95:ADBCC 96-100:CCACA
1、「國王是國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國家統一的象徵。」在19世紀末的下列國家中,符合這一民主特徵的主要國家是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中國
2、商幫,是以地域為中心、以血緣鄉誼為紐帶,自發組成的區域性商人群體。商幫涌現反映了哪一時期商業發展的情況?
A.漢代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3、「一戶所領之織機不得逾百張,以抑兼並,有過則罰。」這一規定反映的實質是
A.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B.清朝前期大機戶兼並小機戶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場的規模 D.封建制度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4、魯迅說,近代中國「簡直是將幾十世紀縮在一時:自松油片以至電燈,自獨輪車以至飛機.自標槍以至機關槍,……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現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傳統風俗習慣根深蒂固 B.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
C.新舊風俗雜陳 D.西方文化對中國影響廣泛
5、清朝晚期,有位商人從上海運一批貨物到漢口,受到了當地官吏的百般刁難、重重勒索。他氣憤地說:「政府同外國的條約規定,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自由航行,不受盤查,我們中國人為什麼不行?難道非要中國商船插上外國旗子才有生路嗎?」這件事最早應發生在
A.1842年以後 B.1844年以後 C.1856年以後 D.1858年以後
6、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的一次慶功宴上對群臣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始皇為解決上述問題,「求其寧息」的措施是
A.焚書坑儒 B.推行郡縣制 C.攻打匈奴 D.修築長城
7、「竹槍一支,打得妻離子散,未聞炮聲震地;銅燈半盞,燒盡田地房廊,不見煙火沖天。」 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A.外敵的武力入侵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B.說明中國人民不勇敢,懼怕竹槍火炮
C.因為吸煙中國人民內部互相仇殺 D.揭示了鴉片輸入的危害
8、柳亞子《題太平天國戰史》:「楚歌聲里霸圖空,血染胡天爛漫紅。煮豆燃萁誰管得,莫將成敗論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A.定都天京 B.天京變亂 C.被清政府攻破天京 D.北伐失利
9、《共同綱領》第二十五條:「對於國民政府與外國所訂立的各項條款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廢除,或修改,或重訂。」這一規定實際上體現的外交政策是:
A.「一邊倒」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另起爐灶」 D.團結世界各國人民
10、20世紀中國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俞的勝利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B.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的建立
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D.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11、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 6世紀歐洲的市民
①你會發現市場上出現了花生、玉米、甘薯等農產品
②如果你有機會去做生意,一般會獲得較好的利潤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會遇到一些裝滿了黑奴的船隻
④在陸地上,你可以坐火車;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20世紀70年代,歐洲各國的許多人一度拒收美元,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上寫著「不要美元」。這一現象所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資本主義世界出現金融危機 B.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動搖
C.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國際貨幣 D.世界經濟力量多極化
13、鄧小平在一次參觀文物展覽時,指著一幅名畫說:「我們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經濟了。」這幅畫應是
A.《天王送子圖》 B.《洛神賦圖》 C.《清明上河圖》 D.《步葷圖》
14、近年某地發現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銅方鼎,方鼎內壁刻有小篆。對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測正確的是
A.據玉面人的年代推算,應為母系氏族時期
B.青銅器是商朝標志性器物,故應在商朝
C.商朝時期出現青銅銘文,估計在西周時期
D.根據文字判斷,墓主最早應是秦朝人
15、「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從詞風格上看,該詞屬於
A.婉約派 B.豪放派 C.田園派 D.花間派
16、看圖讀史,斷定正誤,錯的一組是 (1) (2) (3)
A.圖(1)的核心思想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是洋務派的宗旨
B.圖(2)的核心思想是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C.圖(3)的核心思想是發展資本主義
D.資政新篇》繼承了《天朝田畝制度》反封建的一面,但兩者在社會發展趨勢和社會經濟的主張方面卻是相矛盾的
17、圖片書中的人物對於美國來說,最大的影響是
A.締造美國
B.對美國的1787年憲法產生重要影響
C.最大限度發揮美國的民主意識
D.加強美國中央集權
18、1999年12月,在20世紀最後一期的《時代》周刊中,評選出了一位「世紀人物」。《時代》周刊稱他為「天才、政治難民、人道主義者、原子和宇宙謎的開啟者」「以其最偉大的思想和無與倫比的形象獨占鰲頭」。這個世紀人物應是
A. Isasc Newton B. C.R.Darwin C. T.A.EdisOn D. A1bert Einstein
19、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實施的根本目的是:
A.打擊工商業 B.保護小農經濟
C.鞏固封建統治 D.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徵收
20、15世紀,歐洲人探險尋新航路的最根本原因是:
A.歐洲人富於冒險精神 B.歐洲人的貪欲特別旺盛
C.歐洲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 D.歐洲的手工業和農業進一步分離
21、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必要條件是:
A.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B.工場手工業向機器生產發展的趨勢
C.增強殖民擴張的實力 D.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22、鴉片戰爭後,中國茶葉和生絲的出口量猛增,這一現象說明的實質性問題是:
A.中國在對外貿易中逐漸取得優勢 B.中國開始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C.茶葉和生絲日益商品化 D.生產生絲獲利多,並逐漸掌握自已的命運
23、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是:
A.甲午戰爭後 B.新文化運動時期
C.五四運動時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24、中國的近代化具有實踐性的探索始於:
A.鴉片戰爭時林則徐待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B.太平天國運動中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建國方案
C.洋務派開展洋務運動,創辦軍事和民用工業
D.辛亥革命中孫中山為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而奮斗
25、羅斯福新政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國家干預經濟
B.整頓了財政金融體系
C.對工業加強了計劃指導
D.緩和了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
26、二戰後初期,蘇聯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
A.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日益暴露 B.農業全盤集體化的消極影響
C.農業單位面積產量沒有提高 D.工業發展緩慢和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27、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
A.建立市場經濟 B.深化國企改革 C.引進先進技術 D.增強企業活力
28、城鎮化的含義是指:
A.農村變為城市 B.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
C.鄉鎮企業大量移到城市 D.人口、用地、經濟由農村型轉向城市型的過程
29、1953年我國實行了農業合作化運動,1978年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列對以上變化的評述,最准確的是:
A.是性質完全相反的兩種經濟政策 B.後者是對前者的發展
C.都是調整農村生產關系以發展生產力 D.後者是對前者的全盤否定
30、1947年簽訂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其性質是:
A.國際政治組織 B.國際貿易組織
C.國際貨幣組織 D.國際政治經濟組織
31、20世紀70年代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它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 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動搖 B.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經濟危機
C.美日歐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D.世界經濟力量多極化
32、歐共體的兩大支柱是:
①歐元 ②統一大市場 ③關稅同盟 ④共同的農業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標志著歐洲一體化成為由歐洲公眾參與推動的自下而上的進程的事件是:
A.歐共體的成立 B.《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簽署
C.歐洲統一大市場建立 D.歐元的誕生
34、歐洲聯盟是:
A.歐洲地區的非政府國際組織 B.歐洲地區的政治經濟一體化組織
C.世界最大的政府間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D.世界最大的國際政治組織
35、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組成的區域合作集團是:
A.世界貿易組織 B.北美自由貿易區
C.東南亞國家聯盟 D.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36、北美自由貿易區內,墨西哥出口的產品主要是:
A.技術密集型產品 B.本密集型產品
C.勞動密集型產品 D.知識密集型產品
37、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發達國家盡享全球化「紅利」,廣大發展中國家卻飽受貧困、落後之苦,解決這個問題必須:
A.取消國際不等價交換 B.免除發展中國家外債
C.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D.縮小各國之間的貧富差距
38、自1981年起,中國曾多次獲得世界銀行貸款,用於改造農田和發展教育,這說明:
A.世界銀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B.世界銀行的貸款重點只有發展中國家
C.世界銀行是為協調國際貨幣關系而建立的
D.世界銀行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
39、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最主要趨勢是:
A.經濟全球化 B.區域經濟一體化
C.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 D.強調可持續發展
40、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
A.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B.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C.科學技術發展是其根本動力 D.推動了世界經濟發展,但存在嚴重問題
41、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關系是:
A.相互對立 B.區域集團化有利於全球化的發展
C.區域集團化即將被全球化取代 D.兩者既有矛盾也相互促進
42、造成古代中國封建社會出現「有力者無田可耕,有田者無力可耕」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貴族、官僚及豪強霸佔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採取不抑兼並的政策 D地權和勞動者的分離
43、請觀察下圖然後判斷這種工具出現的時間:
A:漢朝 B:魏晉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44、下圖是西漢的博山爐,請你仔細觀察此圖然後回答西漢時期出土的青銅器有什麼特點
A:器物造型莊重雄奇 B:紋飾細膩優美
C:工藝精湛處於最高峰 D:廣泛採用鎏金、鑲嵌等裝飾工藝,精美華麗
45、 導致經濟重心南移的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是
A、社會環境穩定 B、自然條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產力大為改觀
46、 「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說的是
A、北宋時期江浙地區商品經濟繁榮
B、北宋立國後主要依靠東南的財富力量
C、中唐以後南方農業進入了全面開發期
D、南宋政權重視農業生產,江南經濟超過北方
47、 引進、推廣高產農作物玉米和甘薯所產生的重要影響是①養活了眾多人口 ②經濟作物專業區域擴大 ③直接導致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④提高了農業生產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8、 學習明、清史後,有四位同學分別就下列主題作了演講,你認為其中哪一個概括了這一段歷史的全過程
A帝國的彷徨 B、中華的榮耀
C、東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興
49、 唐代,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這種布的原料是
A絲 B麻 C棉 D毛
50、 中國封建社會末期「重農抑商」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它造成的後果不包括:( )
A市場狹小 B原料不足
C勞動力缺乏 D資金短缺
51、 洋務運動沒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只重軍事不重經濟 B 沒有興辦真正的資本主義企業
C 沒有觸動封建制度 D沒有大力宣揚西方思想文化
52、 「谷撒地,薯葉枯,青壯煉鋼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麼過?」詩中反映的20世紀50年代末的社會現象,造成這一現象主要由於
A.經濟建設缺乏經驗 B.自然災害迅速蔓延
C.「左」傾錯誤嚴重泛濫 D.蘇聯政府背信棄義
53、「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對這句1978年出自安徽鳳陽農民的話,理解正確的有 ①概括了包干到戶的優點 ②表達了對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擁護
③說明聯產承包責任制給農村經濟注入了活力④說明農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54、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
A.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B.逐步擴大企業自主權,加強國營大中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C.鞏固和完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D.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
55、 引起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原因有①西方列強的侵略 ②自然經濟的解體,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有識之士的推動 ④西方文化的影響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56、 新中國出現新生活新風尚的根本原因是
A.經濟的迅速發展 B.人民當家作主
C.蘇聯的援助 D.人們對美的追求
57、 對新航路的開辟起決定性作用的是:
A.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
B.歐洲各國社會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識與航海造船術的進步
D.《馬可•波羅游記》對東方探險的激勵
58、 工業革命後社會生產力飛速提高,從本質上說明了:
A.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戰勝封建主義農業文明是一大進步
B.工業革命使工人生產積極性倍增
C.資本主義消滅了阻礙生產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學與生產緊密結合產生成效
59、新航路的開辟,從根本上看是
A.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的產物 B.歐洲人對黃金的狂熱追求
C.商業危機的產物 D.人文主義倡導的產物
60、最早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航海家是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侖布 D.麥哲侖
61、新航路開辟後,世界貿易中心轉移到了
A.歐洲 B.亞洲 C.地中海 D.大西洋
62、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中,最重要的是
A.促進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B.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C.促進歐洲商業發生重大變化,貿易量大增 D.引起了殖民擴張和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63、從歷史淵源看,真正意義的經濟全球化開始於
A.資本主義萌芽 B.文藝復興運動 C.新航路的開辟 D.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64、假如你生活在15--16世紀的歐洲,下列商品你不能從市場買到?
A.中國的瓷器 B.非洲的象牙 C.美洲的咖啡 D.澳洲的皮革
65、被稱為17世紀歐洲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國 D.荷蘭
66、17世紀中期,英荷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
A.英國頒布<<航海條例>> B.英國海盜搶劫活動
C.荷蘭要擴大北美殖民地 D.英國搶奪荷蘭的海運事業
67、17---18世紀的殖民擴張活動在資本主義發展早期的主要作用是
A.搶佔了廣大海外市場 B.加速資本原始積累
C.削弱封建貴族勢力 D.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68、 十七世紀對我國進行殖民侵略的國家有 :①英國 ②西班牙 ③葡萄牙 ④荷蘭 ⑤法國
A.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69、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積累了豐厚的資本 B.圈地運動獲得大量勞動力
C.積累了大量技術知識 D.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70、「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並不因此減弱的變革」.恩格斯的這段話是
A.肯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地位 B.贊揚法國大革命的作用
C.譴責英國組織「反法同盟」 D.肯定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地位
71、工業革命密切聯系了世界各地的聯系,媒介是
A.炮艦 B.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C.軍隊 D.物美價廉的商品
72、第二次工業革命最突出的成就是
A.電力的廣泛應用 B.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C.化學工業的建立 D.新的交通工具的發明
73、20世紀初,人類可以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是
A.汽車 B.火車 C.輪船 D.飛機
74、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主要是因為
A.資本主義制度廣泛確立 B.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形成
C.自然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 D.自然科學取得突破性進展
75、世界市場能夠形成,從根本上說是
A.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推動 B. 新的交通工具的發明
C.新的通訊手段的應用 D.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76、西周時諸侯國的國君相對於周王來說應是
A.大宗 B. 小宗 C.關系是相對的 D.不確定
77、「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這則紀功刻石說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統一六國
C.漢武帝開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78、古代中國由貴族政治轉變為官僚統治的重要標志是
A.三公九卿制的形成 B.郡縣制的實行
C.文化專制 D.皇帝制的形成
79、西漢時期,形成「中朝」決策機構的官員包括
①三公 ②尚書令 ③侍中 ④九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0、唐朝草擬政令以及審核政令的機構分別是
A.中書省和門下省 B.門下省和尚書省
C.政事堂和門下省 D.中書省和尚書省
81、中國歷史上延續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廢除是在
A. 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82、《清史稿》:「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後百八十年,威命所寄,……蓋隱然執政之府也。」描述的是
A.尚書省 B.中書省 C.內閣 D.軍機處
83、我國古代自秦漢以來政治發展演變的基本趨勢是
①削弱地方加強中央 ②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③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和治理日趨嚴密 ④逐漸強化對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監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4、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明清時期消極因素逐漸增大,主要表現在
A.激化了階級矛盾 B.出現了宦官專權的局面
C.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斗爭激烈 D.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85、在封建社會,皇帝與丞相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從漢至元,歷代皇帝曾經採取過的限制相權的措施包括①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不能參與決策 ②三省長官同為宰相,相互牽制和監督③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設三司使管理財政④設轉運使負責全國漕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86、之所以說梭倫改革將雅典引上了民主軌道,是因為他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平民的民主權利,這些措施包括(1)廢除債務奴隸制(2)設立平民可參與的民眾法庭(3)確立了「陶片放逐法」(4)按財產多少劃分公民的等級
A.(1)(2)(3) B.(1)(2)(4) C.(1)(3)(4) D.(2)(3)(4)
87、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點是
A.終身制 B.平等協商,少數服從多數
C.集體領導的任期制和選舉制 D.人民主權和輪番而治
88、西方法律繼承了羅馬法的
①陪審制度 ②律師制度 ③不告不理的訴訟原則 ④自由民主原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9、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國家決策機構是
A.執政官 B.元老院 C.公民大會 D.民眾法庭
90、英國近代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標志是
A.處死了國王查理一世 B.宣布英國為共和國
C.1688年光榮革命 D.《權利法案》的通過
91、英國君主立憲制下的實際最高行政首長是
A.首相 B.國務卿 C.英王 D.眾議會在野黨領袖
92、下列對英國19世紀中期以後的內閣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 ②內閣成員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
③內閣實際上對國王負責 ④內閣選舉實際上是政黨間的權力角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3、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最高法院可以
A.通過被總統否決的法律 B.宣布總統法令違憲
C.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 D.自行任命聯邦法官
94、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下列哪次會議上提出的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95、20世紀80至90年代以來形成的區域性經濟集團不包括 A.歐洲聯盟 B.北美自由貿易區 C.歐洲共同體 D.亞太經合組織
96、1921年蘇俄實施的新經濟政策和新中國過渡時期實施的合理調整資本主義工商業政策都
A.恢復和擴大了資本主義的自由貿易秩序
B.是兩國社會主義經濟政策成熟的基本標志
C.有利於提高社會生產力
D.是兩國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長期策略
⑨ 高中歷史答題歷史大題如何作答
高考歷史答題技巧
一,歷史單選題應試策略和技巧
(一)審題方法
第一,明確題目結構中答題項,主幹語和條件限定語.答題項是指答案包括的內容和項目,主幹語是選項論述的直接對象,條件限定語是對回答內容的各方面限定,包括時間,地點,空間,人物,設問角度 .
第二,搞清時空范圍.根據限定語,特別要注意提取隱性時間信息,明確題目的時間范圍和空間.從近四年歷史高考選擇題看, 題干中含有限定語的題目至少佔了1/3.因此,抓住限定語,無疑是正確作 答的一個前提.
第三,推敲備選項.對備選項要認真推敲.近年來,備選項的干擾性日益增強,需認真分析.
(二)解題方法
1,直選答案.即直接根據掌握教材知識及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可謂"一擊即中".
2,最佳選項
特點是選項與題干隱含著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在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它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不合題意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
題干求答項前後,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詞和形容詞.
3,因果選擇題
___ 通常將歷史現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 ,再根據題乾的指向列出相應的原因的或結果等.考查的角度有兩方面:
第一種形式由結果推斷出原因,其結構是題干為果,備選項為因.
第二種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結果或影響,其結構是題干為因,備選項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___ 解題方法:此類題目主要著眼於歷史現象的背景,條件,結果,影響等方面的考查.要審清題意,明確因果關系,搞清命題意圖.
根本原因
同一歷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著決定作用並帶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 .
①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原理分析.
②從階級本質分析.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人物所在的階級,政黨對於歷史事件不僅有深刻的影響,能延緩或加速歷史進程,而且起決定性作用.
③從影響歷史事物主要矛盾來分析.每一歷史事物都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體,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歷史事物的本質或主要矛盾來把握其發生,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
4,否定選擇題(逆向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通常要求選出與史實不符的選項.其特點是題幹部分採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等詞語,所以要特別注意逆向思維.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可採用逆推法,即根據題意,首先找出與題目要求相符的三個備選項,剩下的備選項就是題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類題也可用正向思維或排除法.
5,推理選擇題
___ 推理選擇題是指對這類選擇題可以通過推理達到解題目的.這類題目往往涉及一些規律性問題,考生通過對歷史規律的掌握,來分析具有同類性質的歷史現象
6,排序選擇題
___ 此類題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據題目要求,把歷史事實或歷史現象按一定的順序加以排列,如時間先後等,其形式有序號式或非序號式兩種.
————————做此類題型時可用排除法!!___
7,比較選擇題
___ 此類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
___ 解題方法:根據題干提供的條件,找出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判斷.
8,材料選擇題
___ 此類題目是材料解析題的客觀答法.多在題干中提供一則或數則材料,要求考生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透過材料發其現背後的歷史真實和要求,找出正確選項.
___ ___ 解題方法:分三步進行:
第一,通過看引文的出處和其它有關信息,確定材料所涉及的歷史背景.
第二,讀通材料,弄清材料內容及相關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備選項的內涵及與題乾的關系,找出符合題目要求和歷史事實的備選項.
二,材料解析題解答
讀——是解答的前提
1.先讀設問,後讀材料.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更顯思路清晰明確.
2.閱讀材料的基本原則:①看兩頭,找信息.材料的首尾兩頭,一般是命題者對材料的出處和內容作簡要介紹的地方,內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時間,國別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個或多個信息.這些說明性文字,往往給解題者某種暗示和引導,有可能埋伏著解題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不可漏讀.
②讀懂,讀透材料.應讀三遍:
第一遍粗讀,找到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
第二遍細讀,正確理解材料的觀點,獲取有效信息.
第三遍重點讀,帶著設問有重點地閱讀,提取有效信息.
找——是解答的關鍵
___ "找"就是從材料和有關知識中,找取解題的信息點,信息源,它往往是與"讀"交織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
___ 1.從材料內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從材料與課本(回到教材)的關聯——找取相似點.比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
這里的關聯
一是指試題以課本知識為背景或依託.
二是指試題的一兩處設問需用課本知識來回答或確定大方向.
3.從材料內容與設問角度——找取相關點.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信息,堅持"論從史出"的原則,以充分發揮材料本身在解題中的價值.
答——是解答的落點
1.注意答好第一問 .第一個設問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確,完整,直接影響著下一問的作答.
2.注意審准設問.在好多設問中,都有一些引導性,限制性詞語對問題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
如"依據材料概括提煉","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據材料……談談認識","綜合材料……得出結論","比較材料……","如何評價材料的觀點"等.這些限制詞語大體上代表了設問內容的本質含義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給予充分注意.
3.注意設問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詳盡一點;分值小,回答要簡省一點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層次性.
材料題解答的完整性和層次性如何,直接決定著得分差別.
如:1997年第46題"談談你對西進運動的認識",只答出掠奪印第安人或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給1分;兩方面都答出的,給2分;答出兩方面並指出推動經濟發展是主導方面的,給3分.由此可以看出,對材料的解析要力求完整深入.
5.注意史學觀點的運用.如"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生產關系的調整必須適合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等.
6.注意答案的簡明扼要. 答案補充 三,歷史問答題解答策略
一,審准題目.
准確審題是正確解答的前提.題目的類型雖然多種多樣,但其基本結構卻大致相同,因此,審題也就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分析試題結構.歷史問答題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限定語.
例如:"評述民主革命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一題中,"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主幹語,"歷史作用"是答項語,"民主革命時期"是限定語,"評述"是提示語.
主幹語又稱"中心語".一般位於試題的中間,它告訴考生,試題是針對哪一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進行提問的.答案補充 答項語就是求答項目,往往位於試題的最後.它具體規定應回答哪些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通常是原因,影響,異同點,特點,性質,結局,意義之類.
提示語常常出現在試題的最前面(個別試題的提示語融合的答項語之中).規定用何種方式解答,也就是解決怎麼答的問題.常用的詞語有:"述","評","論","比較","說明"等等.
限定語是對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在范圍,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規定答案要限定在什麼范圍內,基本上都是位於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的前面 .題目的限定條件包括時間,空間,人物,設問角度等,要找出這些要素,將答題范圍明確界定出來.
如:"簡要評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主要政治活動."一題中帶著重號的詞語就屬於限定語.其中"簡要"是對提示語從程度方面進行的限定,"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對主幹語從時間范圍上進行限定,"主要,政治"是對答項語從程度,角度方面的限定.
當然,近幾年高考問答題的提問方式一般不是那麼直截了當.有的是一題多問.有的雖然是只有一問,但問題的各組成部分卻不是一目瞭然.
⑩ 高中歷史小題大做答案
高中歷史小題大做(二十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