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林東歷史

林東歷史

發布時間: 2022-05-20 04:20:01

① 有資料介紹嗎

左旗在東經118°15′--120°05′,北緯43°12′--44°27′。
右旗在東經118°15′--120°05′,北緯43°12′--44°27′。

右旗資料
巴林右旗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北部,地處西拉沐淪河北岸,大興安嶺南段山地,東經118°15′--120°05′,北緯43°12′--44°27′。全旗總面積10256平方公里,旗境東西長154公里,南北寬139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由西北700米向東南400米逐漸傾斜,北部為山地,中部為丘陵,南部為平原區。旗北界與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接壤,南以西拉沐淪河為界與翁牛特旗相望,東與巴林左旗、阿魯科爾沁毗鄰,西與林西縣相連。全旗轄3個蘇木、5個鎮、162個嘎查村、583個獨貴龍(組),1個街道辦事處、10個社區,總人口18.1萬人,居住著回、滿、達斡爾、朝鮮、土家、苗、壯、鄂溫克等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8.6萬人,占人口總數的48%,是一個多民族和睦共處的民族聚居地區。
巴林右旗歷史文化悠久。遠在七八千年以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這里是遼代的故土,契丹族的發祥地,是紅山文化和遼文化的重要發源地。1634年巴林部落定居於此,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建巴林右翼旗。先後有康熙的姑姑固倫淑慧公主、康熙的女兒固倫榮憲公主下嫁巴林,康熙帝也曾親自巡獵於此。近幾年巴林右旗先後被國家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格斯爾文化之鄉」和「中國好來寶之鄉」。
巴林右旗自然條件優越。地處中溫帶型大陸性氣候區,四季變化明顯,雨熱同季。根據多年來的氣象資料計算,年平均氣溫4.9℃,日照3000—3200小時,10℃有效積溫為2400℃,無霜期為125天,年降雨量為350毫米左右,年大風日數63天,最高達103天。
巴林右旗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巴林右旗距赤峰市180公里,距北京650公里,距沈陽670公里,距承德400公里。現已形成了集寧--通遼、赤峰--大板--白音華、巴彥--新丘三條鐵路交匯的區位優勢,大板區域性鐵路樞紐站已經進入建設階段,省際大通道、赤大高速公路,國道303線、305線,省道205線在境內縱橫交錯,縣級以上公路好路率達85%以上,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標,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已初步構建了連接東北、華北、內蒙古北部和環渤海海發達地區的交通樞紐。2009年,全旗公路貨運量達到 102萬噸,貨運周轉量達到10736萬噸公里,客運量達到 98.6 萬人,客運周轉量達到9829萬人公里,隨著赤大高速公路,赤大白鐵路、巴新鐵路的建成,全旗將形成三條鐵路、五條國省干線公路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格局,交通樞紐作用將充分顯現。特別是三條鐵路的中間區段站都位於旗政府所在地,這在全國旗縣區尚屬少見。
巴林右旗資源豐富。現已發現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藏27種,礦點、礦化床106處。全旗有色金屬礦石日采選能力達到5550噸。巴林石已經成為巴林右旗名牌,有「物華天寶」之稱。巴林石中以雞血石最為名貴,有「世界雞血石在中國,中國雞血石在巴林」的美譽。
全旗共有水庫11座,大小河流26條,大小灌區35處,水資源總量5.62億方,人均水資源3100立方米。全旗水庫庫容總量將達到19949萬方。
巴林草原是科爾沁草原組成部分,地域組合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廣闊的草原和山地上生長著150多種葯用植物和數十種野生動物。葯用植物貯量較大的有甘草、麻黃、知母、黃芪。珍貴野生動物有鹿、狍、黃羊、猞猁、獾、雉雞、杜鵑、百靈等。土特產資源有山杏、蘑菇、木耳、蕨菜、黃花等。
全旗林地面積356.5萬畝,森林覆蓋率為23.6%,活立木蓄積量354萬立方米。有西拉沐淪河流域百萬畝楊樹防護用材林基地66萬畝,規劃建設面積100萬畝。
全旗草牧場面積1206萬畝,牲畜總頭數達183萬頭只年產肉類31699萬噸、絨毛2165噸、皮張60萬張。
巴林右旗旅遊資源獨特。旅遊資源集自然生態、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於一體,主要景點有巴彥塔拉草原、麻斯塔拉草原旅遊景區、海日其格溝(榮生)十八景旅遊景區,以遼代慶陵、慶州白塔為中心的人文旅遊景區。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生物圈保護的賽罕罕烏拉為中心的遼代黑山、黑河(今查干沐淪河)自然旅遊景區,以薈福寺、康熙行宮和巴林郡王府為代表的清代古建築景區。以巴林石礦山公園、巴林石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主的巴林石文化旅遊景區。規劃了德日蘇寶冷水庫旅遊度假區。現有國家2A級旅遊景點3處。
巴林右旗工業發展強勢。大板電廠一期2×60萬千瓦機組已經竣工,二期2×100萬千瓦機組已經進入規劃階段。年加工轉化3000萬噸一期400萬噸煤炭物流中心項目、年產220萬噸一期120萬噸煤基甲醇項目已經開工建設,分別計劃於2010年和2011年建成投產。總庫容9882萬立方米的德日蘇寶冷水庫將於年內建成,能夠確保為大板電廠、煤化工等系列項目提供水源保證。5萬千瓦翁根山風電場已經開工建設。巴林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將於年內竣工投入使用,為發展經濟提供重要的「通道保障」。年產16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已經具備開工條件。規劃的總面積56平方公里一期10平方公里工業集中區已經具備了企業入駐條件。現有規模以上企業16戶。
巴林右旗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多年來,巴林右旗深入實施「生態立旗、工業強旗、開放興旗」發展戰略,2009年,全旗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4.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9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 17.2億元,增長33.4%;第三產業增加值11.6億元,增長11.3%;財政收入實現3.01億元,增長16%。全部工業增加值實現12.7億元,增長32.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0.6億元,增長40.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7億元,增長27.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4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536元。
左旗資料
巴林,系蒙古族部落名,意為陣地,「要塞」,「哨所」、「軍寨」。蒙古語稱東為左。
[巴林左旗]

巴林左旗
漢代為匈奴左地,唐代隸屬松漠都督府。契丹建立政權後,選定當時「負山背海,天險足以為固」的現林東鎮南郊建都,稱上京臨潢府,從公元918年到1125年遼亡的200多年歷史上,這里是遼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金滅遼後,先為臨潢總管府,後並入北京路。元代先屬應昌路,後歸全寧路,隸屬於中書省,是特薛禪後裔魯王世襲領地。明初屬全寧衛,後為兀良哈境,屬朵顏衛。明代嘉靖年間蘇巴海(元太祖十八世孫)始創巴林部。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分封諸之蕃牧地時定旗地域為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二旗。清順治五年(1648年)設治所,定名為巴林左翼旗。 清順治五年(1648年),巴林部分為左右兩旗,始置巴林左旗歸屬昭烏達盟。
近代
民國時期,屬熱河特別行政區。1924年建林東設治局,1932年建林東縣,轄巴林左右二旗農區。
[巴林左旗]

巴林左旗
1933年本旗淪陷,建偽巴林左翼旗公署。1945年8月,本旗解放。1948年6月建立林東行政委員會,同巴林左旗政府並存,實行蒙漢分治。1947年,蒙漢政權合並,建巴林左翼旗人民政府。新中國建立後更名為巴林左旗。
現在
?年,巴林左旗轄:林東鎮、隆昌鎮、楊家營子鎮、白音諾爾鎮、白音烏拉蘇木、查干哈達蘇木、烏蘭達壩蘇木、白音溝鄉、白音敖包鄉、野豬溝鄉、毛寶力格鄉、福山地鄉、哈拉哈達鄉、罕吐柏鄉、十三敖包鄉、寶力罕吐鄉、花加拉嘎鄉、豐水山鄉、碧流台鄉、四方城鄉、浩爾吐鄉、三山鄉、哈達英格鄉。
2000年,巴林左旗轄5個鎮、15個鄉、3個蘇木, 4個鎮、3個蘇木、16個鄉,11個居民區、31個嘎查,238個村。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旗總人口332550人,其中各鄉鎮蘇木人口(人):
[巴林左旗]

巴林左旗
林東鎮 43379 隆昌鎮 18230 豐水山鎮 14988 楊家營子鎮 17372 白音諾爾鎮 7995 烏蘭達壩蘇木 5773 白音烏拉蘇木 5181 查干哈達蘇木 5421 福山地鄉 12456 毛寶力格鄉 9491 白音敖包鄉 16628 白音溝鄉 12752 野豬溝鄉 7339 哈達英格鄉 16157 哈拉哈達鄉 15318 罕吐柏鄉 10888 十三敖包鄉 19952 花加拉嘎鄉 18307 寶力罕吐鄉 11021 碧流台鄉 21531 四方城鄉 7979 浩爾吐鄉 22907 三山鄉 11545
2001年撤銷福山地鄉、寶力罕吐鄉、罕吐伯鄉,將三鄉並入林東鎮,撤銷四方城鄉、碧流台鄉,設置碧流台鎮。2002年末,全旗總人口35.8萬人。
?年,巴林左旗行政區劃一覽:(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資料。根據當時《內蒙古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林東鎮 轄:第一~第八8個居委會;福山地、大新莊、興隆地、朝陽營子、柴達木、
[巴林左旗]

巴林左旗
罕吐柏、太平、蟠龍崗、山灣、寶力罕吐大營子、八一、先鋒、紅衛庄、井子溝、土龍崗、西郊、勝利、後興隆地、龍鳳溝、新房身20個村。
隆昌鎮 轄:隆興、隆昌、隆發、大廟、南灣子、雙勝、南福山、隆勝、烏蘭哈達、烏蘭套海10個村。
豐水山鎮 轄:洞山、烏登、東風、潘家段、五號、西溝、五星、豐水山、七家9個村。
楊家營子鎮 轄:石匠溝、楊家營子、東方紅、南楊家營子、西山灣、土木富洲、團結7個村。
碧流台鎮 轄:二八地、五香營子、中段、邢家營子、孤榆樹、四方城、新井、黑山頭、二道營子、碧流台、北山灣、大營子、漫撒子溝、海蘇溝14個村。
白音諾爾鎮 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個居委會;乃林壩嘎查。
烏蘭達壩蘇木 轄:烏珠花、哈布其拉、上井、浩爾吐、新浩特、好布高6個嘎查。
白音勿拉蘇木 轄:賽胡都格、查干白其、乃力珠、烏蘭白其4個嘎查。
查干哈達蘇木 轄:紅光、汪安池、查干套海、前召、阿魯召、東哈達英格、
[巴林左旗]

巴林左旗
白音寶力格7個嘎查。
毛寶力格鄉 轄:大二八地、雙井、三段、毛寶力格、半拉石槽、東溝、八段7個村。
白音敖包鄉 轄:姜家灣、老房身、古北口、友好、聯合、老燒鍋、敖包山、進步、常勝9個村。
白音溝鄉 轄:孤山子、東新井、衙門廟、索貝山、水泉溝、十三號、北井、饅頭敖包、福山、白音溝10個村。
野豬溝鄉 轄:哈通河、保安堂、半拉溝、野豬溝、黃家營子、蓋家店6個村。
哈達英格鄉 轄:興隆庄、石房子、白音高洛、太平庄、道老毛道、索布嘎6個村。
哈拉哈達鄉 轄:三勝、哈拉哈達、小城子、北房身、大西溝、下山灣、全勝、白音壩8個村。
十三敖包鄉 轄:開魯段、解放、寶泉、尖山子、房身、雙龍、太平地、九泉、敖包前、敖包後、海興、水泉、駱駝井子13個村。
花加拉嘎鄉 轄:鄭家段、錢龍溝、石旅、尹家溝、伙房、新雙井、鮑團、黑沙灘營子、小營子、於家灣、伙力伙、上三七地、下三七地13個村。
浩爾吐鄉 轄:烏蘭壩、橫河子、海力吐、富河溝、興隆山、加拉嘎、沙那、烏爾吉、和平、富河10個村。
三山鄉 轄:胡吐格、新立、新農、南溝、三山、溫都好樹、燒鍋窯7個村。
巴林左旗轄6個鎮、10個鄉、3個蘇木:林東鎮、隆昌鎮、豐水山鎮、楊家營子鎮、碧流台鎮、白音諾爾鎮、烏蘭達壩蘇木、白音勿拉蘇木、查干哈達蘇木、毛寶力格鄉、白音敖包鄉、白音溝鄉、野豬溝鄉、哈達英格鄉、哈拉哈達鄉、十三敖包鄉、花加拉嘎鄉、浩爾吐鄉、三山鄉。
大家離得這么近。多多多給分啊!!!!

② 尋找朝陽名人包括他的事跡

趙尚志將軍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威震中外的著名抗日將領,深受人民愛戴和敬仰的傳奇式民族英雄。毛澤東同志贊譽趙尚志將軍等抗聯將領是「有名的義勇軍領袖」,其「堅決抗日、艱苦奮斗的戰績是人所共知的。」胡錦濤同志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稱贊趙尚志等八位抗日將領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傑出代表。」 1908年10月26日,趙尚志生於遼寧省朝陽縣尚志鄉尚志村,其父趙子服是朝陽南部反帝反封建的群眾領袖。趙尚志幼年受到良好的教育。1916年趙子服領導的「清鄉自治會」遭官兵野蠻鎮壓,家被焚燒。1919年春,趙尚志舉家遷居哈爾濱,因家庭貧困而失學,11歲開始做苦工,曾當過雜役、學徒、信差等。
1925年2月,趙尚志考取了哈爾濱市著名的許公中學,並倡議發起了哈爾濱市最早的學生會組織「許公中學學生自治會」。1925年夏,在聲援上海「五卅」反帝愛國運動中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東北地區最早的黨員之一。同年冬,經黨組織批准,赴大革命中心廣州,考入黃埔軍校,被編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大隊學習。根據革命的需要,1926年回到哈爾濱,在中共北滿地委從事革命活動,曾任「婦女運動」委員會負責人。1927年2月,利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機,受中共北滿地委派遣在長春籌建國民黨吉林省黨部,任常委兼青年部長。1929年下半年到沈陽,在共青團滿洲省委工作。期間受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劉少奇的委派到上海參加黨中央高級訓練班和團中央訓練班,受到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曾兩次被捕入獄,嚴守黨的秘密,堅貞不屈。「九一八」事變後,經組織營救出獄,先後擔任中共滿洲反日總會黨團書記和省委常委、軍委書記,開始投身並領導東北抗日武裝斗爭。
1932年任巴彥游擊隊政委。1933年10月領導創建珠河東北反日游擊隊,任隊長。1934年6月任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司令。1935年1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1936年1月任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並創立了與偽滿洲國相對立的人民革命政權——東北民眾反日聯軍臨時政府。同年8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1936年9月任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執委會主席。1938年初,赴蘇聯。1939年6月,被蘇軍和共產國際任命為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率部回東北作戰。趙尚志一生極為坎坷,曾三次被捕入獄,兩次被錯誤開除黨籍,但共產主義信念毫不動搖,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他對周圍的同志說:「我生是共產黨的人,死也要死在東北抗日戰場上。」1942年2月12日,在襲擊鶴崗梧桐河偽警察分駐所時,負重傷在昏迷時被俘。敵人對他進行突擊審訊,他痛斥敵人,拒絕醫治,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壯烈犧牲,時年34歲。
為了紀念他,1947年珠河縣農工代表大會決定將該縣改名為尚志縣。哈爾濱的一條主要街道命名為「尚志大街」,烈士出生地朝陽喇嘛溝村改名為「尚志村」。1982年6月8日中共黑龍江省委予以平反並恢復黨籍。1997年遼寧省人民政府把烈士出生地朝陽縣王倫溝鄉改名為「尚志鄉」。 趙尚志是一代軍中儒將。他曾主辦過抗日聯軍第二路軍《東北紅星壁報》。他所撰寫的《紀念紅色的五月》文章,文字優美,又富有戰斗性,是散文中的名篇。在戎馬倥傯之中,趙尚志經常填詞、賦詩、撰聯、創作歌曲,以表達自己的壯志豪情,激勵將士們奮勇殺敵。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激盪著愛國主義情懷,著名詞作《黑水白山·調寄滿江紅》,歌曲《十年血戰還要爭取最後的一朝》就是代表作。
趙尚志是威震中外的抗日將領,蘇聯人民把他與蘇聯紅軍傳奇式英雄夏伯陽相比,稱趙尚志為「中國的夏伯陽」。趙尚志在東北抗聯史上,與楊靖宇齊名,有「南楊北趙」的美譽。
趙尚志將軍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在他身上所體現的矢志不渝、忠貞不移的崇高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強敵,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鑄成了中華民族一座不朽的豐碑,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必將化為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強大精神動力!

郭俊卿(1930~1983),遼寧省凌源縣三十家鄉(今三十家子鎮)北店村人。著名女戰斗英雄。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1945年到1950年,先後榮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在1950年9月召開的全國群英會上被中央軍委授予「全國女戰斗英雄」、「現代花木蘭」榮譽稱號。
郭俊卿是全國特等女戰斗英雄。1931年出生在遼寧省凌源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7年因家境貧寒隨父親逃荒到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 。1945年8月,為了給被地主害死的父親報仇,她隱瞞自己的真實性別,又將自己的年齡報大兩歲,用假名郭富參軍。在部隊被評為訓練標兵。先後當過通信員、警衛員、班長、連隊文書和副指導員, 後任某機炮連黨支部書記。在艱苦的戰爭歲月,她女扮男裝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樣,沖鋒陷陣,鏖戰疆場,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出生入死,屢建奇功,被譽為「現代花木蘭」。
郭俊卿到部隊後,政治思想覺悟提高很快,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她在入黨申請書中寫到:「為人民服務就要服務到底。為完成黨的任務,就要不怕流血犧牲。」1947年6月她加入中國共產黨。一次,班長讓她在4個小時以內,將一個命令送到30公里外的部隊。天黑路險,她騎著快馬在大山溝里賓士,提前完成了任務。在返回的路上,馬已累死,她背著馬鞍,走了三四公里路回到駐地。在部隊這個大家庭,她以深厚的階級感情,熱心關懷著戰友們。平時誰有病,她幫助做病號飯;行軍途中,她幫助同志們扛槍、背背包,搶救傷病員。一次行軍路過沒腰深的河,她帶頭將病號一個個背過河,而自己因受涼落下了婦科病。

尹湛納希(1837—1892)蒙古族小說家。漢名寶衡山,字潤亭。出生於原內蒙古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忠信府(今遼寧省北票市下府蒙古族鄉忠信府村)。其父是一位愛國將領和古籍收藏家﹑歷史學者。
尹湛納希自幼從塾師學會了蒙﹑漢﹑滿﹑藏文字,對蒙﹑漢古典文學造詣頗深,有豐富的歷史知識,並擅長丹青。他一生未出仕,青年時代常以文會友,飲酒賦詩,談古論今。游歷過內蒙古部分盟旗和國內一些名勝古跡,結識不少學者名流,這對他增長閱歷,開拓視野,積累創作經驗,起了積極的作用。
尹湛納希30歲以後,社會陷入動亂,家道中落。社會﹑家庭急劇的變動,使他思想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一方面為生計奔波,另一方面發奮著書立說,對社會問題予以關注和探索。繼續撰寫其父未竟遺著《青史演義》,斷斷續續歷經20年,終告完成,還創作了長篇小說《一層樓》﹑《泣紅亭》和《紅運淚》(未完成),以及雜文﹑詩歌等;並曾將《紅樓夢》和《中庸》譯成蒙文(已散佚)。
《青史演義》,又名《大元盛世青史演義》。計畫寫一百二十回﹐至元亡為止。現出版69回,前59回寫成吉思汗及其祖先的歷史,後10回為斡歌歹即位後的歷史。1980年在檢查鑒定尹湛納希的抄本中,發現補充舊章回的新30回。該書目前所存仍為69回。尹湛納希在書中對成吉思汗及其將領﹑部屬傾注了滿腔熱情,描繪了成吉思汗率諸將領統一各部的英雄業績,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上展現出12﹑13世紀蒙古草原的歷史風貌。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人物形像。《一層樓》是尹湛納希學習《紅樓夢》的藝術表現手法,以當時的社會現實為題材寫成的長篇小說。《泣紅亭》是她的姊妹篇。
尹湛納希的創作,為豐富民族文學寶庫,促進蒙﹑漢文化交流以及豐富和發展蒙古族文學體裁和文學語言,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民族文學史上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國唐代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人,契丹族人。 李光弼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初,經郭子儀推薦為河東節度副使,率兵東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參與平定安史之亂。先後攻破常山(今河北正定)﹑九門(今河北城西北)﹑趙郡(今河北趙縣)等地。五月,與郭子儀會師常山,乘敵疲憊出擊,大敗史思明部於嘉山(今河北曲陽境),進圍博陵(今河北定縣),軍威大振,使河北十餘郡皆殺叛吏歸唐。
至德二年(757),史思明﹑蔡希德等率眾10萬進攻北都太原(今太原西南)。北都留守李光弼所部不滿萬人,先在城外鑿壕,又以挖出的土作坯數十萬,加固城壘。當敵攻城時,用大炮發巨石猛擊,還暗掘地道陷敵,不斷襲擊叛軍,使之不敢接近。史思明北返,李光弼乘隙出擊,大敗蔡希德,殲其部眾7萬,既守住了太原,又保證了唐軍左翼的安全。
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史思明軍突然渡河,陷汴州(今開封),逼洛陽。李光弼因兵力懸殊,乃棄洛陽,守河陽(今河南孟縣南),威脅叛軍側翼,使其不敢西進。隨後伺機出戰,挫敗了叛軍對河陽三城的進攻,殲敵2萬。
上元二年(761),朝廷強令收復洛陽,他不得已而出兵,當時叛軍尚銳,加之大將仆固懷恩違反節度,因而兵敗邙山(今洛陽北),退保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後復任河南諸道副元帥,出鎮臨淮,統河南諸道兵反攻叛軍,配合仆固懷恩等收復洛陽。他曾參與鎮壓浙東袁晁領導的農民起義軍。 廣德二年,因受朝廷猜疑,抑鬱而死。

安祿山(703—757),唐代營州(今遼寧朝陽)人,本姓康,名阿犖山(一作軋犖山),即戰斗的意思。姓氏本應讀作亞力山大,母親阿史德氏為突厥族女巫,安祿山年幼時父親就死了,一直隨母親住在突厥族裡。他母親後來嫁給了突厥將軍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安祿山也就冒姓安氏,名叫祿山。他在30歲前一直混跡在邊疆地區,是一個不很安分的商人。30歲那年步入軍旅,在不到4年的時間就做到平盧將軍。天寶元年(741)正月初一,他剛剛40歲時,一躍成為駐守邊疆的藩鎮安祿山家鄉朝陽古城一級的最高軍事統帥——平盧軍節度使。在此後的十幾年中,他飛黃騰達,在唐朝嚴格按照任職年限資格任官的體制下,創造了和平年代邊疆軍帥仕途騰達的神話。天寶十載二月,也就是他49歲的時候,已是身兼三鎮節度使,同時兼領平盧、河北轉運使、管內度支、營田、采訪處置使。從40歲到49歲,安祿山從一方節帥到身兼三鎮,榮耀君寵達到頂峰。天寶十四年狡黠奸詐,驍勇善戰的他擁有重兵,以清君側為由發動叛亂,使強大的大唐帝國開始走下坡路。叛亂後稱帝,做了二年瞎眼皇帝,被其子謀殺。安祿山長得痴肥,眼盲後,長期靠心腹小宦官為其穿衣。因其寵愛幼子,長子安慶緒見安祿山對自己不加寵幸,心中怨憤,使安祿山寵幸的宦官在替安穿衣時,以刀刺其腹而死。

史思明(703—761)初名崒干,寧夷州突厥人,居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其貌不揚,懂六蕃語。與安祿山為同鄉里。天寶年間,史思明因為軍功顯赫而被授平盧兵馬使。755年,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權力極度膨脹,他率兵在范陽(今北京)發動叛亂,揭開了唐後期中央統一勢力和地方割據勢力長期斗爭的序幕。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亂」。
不久,史思明帶領軍隊投降了唐朝。朝廷一方面下詔任命他為范陽長使,河北節度使;另一方面又害怕他再次叛變,派人秘密監視。不巧的是,監視他的事很快被泄露了出去,史思明認為朝廷不信任自己,便再次叛變。唐肅宗李亨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在魏州稱大聖燕王,派兵增援安慶緒,解除了唐軍對鄴城的圍困。同年,史思明殺死安慶緒,收編了他的隊伍,回到了范陽黃袍加身,號稱大燕皇帝。761年,史思明在邯山大敗李光弼,乘勝向長安進犯,途中被兒子史朝義和他的部下殺死。

③ 請教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的歷史沿革

概況 巴林左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北部,大興安嶺山脈向西南延伸處,西遼河支流烏爾吉倫河中上游地段,內蒙古高原向東北平原的過渡地帶上。地理坐標為東經118°44′-119°48′,北緯43°-48°48′之間。東與阿魯科爾沁旗為鄰,西南兩面與巴林右旗接壤,北與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交界。總面積6644平方公里,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林東鎮位於旗境中部。全旗轄2個蘇木、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165個嘎查村、10個社區,總人口35.8萬人。巴林左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林東鎮,城區人口7.2萬,城南即遼代都城臨潢府遺址。 巴林左旗是"富河文化"的發祥地,大約五千餘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十世紀,契丹建立遼,在此建都--上京臨湟府,一時成為遼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清順治五年(1648年)建旗,隸屬昭烏達盟。民國時期屬熱河特別區,解放後復屬昭烏達盟,曾為昭烏達盟所在地,1983年撤盟改市制,改屬赤峰市。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巴林左旗2個蘇木、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 鎮:林東鎮、碧流台鎮、隆昌鎮、十三敖包鎮、白音諾爾鎮、富河鎮、哈拉哈達鎮 蘇木:烏蘭達壩蘇木、查干哈達蘇木 街道辦事處:林東東城街道辦事處、林東西城街道辦事處 [編輯本段]資源 巴林左旗得天獨厚的地域組合,構成了一個立體的資源寶庫。巴林左旗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全旗境內已發現各類礦產地130多處,已發現礦種有30多種。現已探明的有色金屬儲量分別為鉛、鋅礦石量4688萬噸,現保有鉛鋅礦石量2656萬噸,保有鉛鋅金屬量165萬噸以上;銅礦石量44.983萬噸,銀1400噸;黑色金屬鐵1619萬噸,硫鐵礦7300萬噸;石灰石貯量1億噸以上,硅灰石貯量在80.3萬噸以上;還有陶土、沸石、水晶等非金屬資源。近幾年來,我旗礦業經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全旗在冊登記發證礦山65個。巴林左旗現有耕地155萬畝,適宜種植玉米、小麥、大豆、穀子、高梁、煙葉等農作物110多種;可種植白菜、芹菜、韭菜等80多種蔬菜。大蔥、大蒜、雜糧、雜豆、笤帚苗、線麻、土豆在毗鄰地區有很高的聲譽。其中:笤帚苗種植是巴林左旗的特色種植業,十三敖包鎮已發展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笤帚苗集散加工基地。全旗有林地面積360萬畝,森林覆被率達32.4%,主要樹種有油松、落葉松、蒙古野果(123蘋果)、山杏及速生豐產用材林等40多種。人工栽植的2萬畝落葉松是自治區最大的人工落葉松林。全旗山杏林面積132萬畝,其中結實面積80萬畝,年產山杏核500萬公斤以上,是全國重點山杏核產區之一。全旗現有草牧場面積484萬畝,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飼草資源。全旗年產優質綿羊毛230噸、山羊絨100多噸,是東北地區較大的絨毛、皮張集散地。全旗年加工皮張50多萬張,商品肉7256噸。巴林左旗馬鹿資源豐富,擁有東北較大的養鹿場——烏蘭壩林場鹿場和石棚溝林場鹿場,全旗馬鹿現存欄達4600多隻,以內蒙古健元鹿業集團和林源鹿業公司為龍頭的馬鹿養殖及鹿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全旗的特色產業之一,鹿產品深加工和馬鹿飼養繁殖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編輯本段]水利資源 巴林左旗境內共有大小河流13條,烏爾吉沐淪河及其支流,是旗內的主要河流,流域面積5900平方公里,地表水徑流量為19478萬立方米,地下水年補給量15448萬立方米。 [編輯本段]文化資源 巴林左旗是富河文化、契丹·遼文化的發祥地,是國家確認的文物大縣。現已發現的歷史上各個時期的各類文化遺存514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遼上京遺址、遼祖州祖陵遺址、召廟遼代石窟、韓氏家族墓地、金界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前召廟遼代開化寺遺址、洞山遼平頂山雲門寺遺址、富河溝門遺址、哈拉基木祭祀遺址)。旗委、旗政府2003年多方籌資850萬元,興建了遼上京博物館,目前,它是全國唯一的遼王朝皇都博物館,是自治區旗縣級最好的博物館,博物館藏有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15000多件,其中一、二級文物近百件。巴林左旗現存沉眠博大的遼上京遺址,交相輝映的南北二塔,氣勢恢宏的召廟石窟,峰巒迭嶂、環境幽雅的祖州、祖陵,全國獨—無二的遼代石屋等名勝古跡多處,建有以遼代考古和草原風光為中心的旅遊區多處,如召廟旅遊區、遼祖州旅遊區、洞山旅遊區、烏蘭壩森林生態旅遊區、古冰川遺跡——冰臼群等,具有較高的考古和旅遊觀光價值。 [編輯本段]經濟與交通 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左旗逐步形成了以冶金、化工、機械、食品、建材、皮革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巴林左旗屬半農半牧區,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正向舍飼,半舍飼的商品型牧業經濟發展,其中馴鹿飼養業在全國縣級單位中名列前茅,鹿茸主要銷往日本和東南亞。 集錫國道、集通鐵路以及縱橫交錯的旗鄉級公路四通八達,林東鎮也成為赤峰與錫林郭勒盟、通遼市及霍林河礦區的交通樞紐。 [編輯本段]旅遊 巴林左旗文物古跡繁多,古文化遺址273處,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巴林左旗現存沉眠博大的遼上京遺址,交相輝映的南北二塔,氣勢恢宏的召廟石窟,峰巒迭嶂、環境幽雅的祖州、祖陵,全國獨—無二的遼代石屋等名勝古跡多處,建有以遼代考古和草原風光為中心的旅遊區多處,如召廟旅遊區、遼祖州旅遊區、洞山旅遊區、烏蘭壩森林生態旅遊區、古冰川遺跡——冰臼群等,1997年發現的奇異冰川遺跡--冰臼群,屬國內外罕見,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同時也是旅遊佳地。 [編輯本段]歷史 巴林系蒙古語譯「要塞」,「哨所」、「軍寨」之意。 漢代為匈奴左地,唐代隸屬松漠都督府。契丹建立政權後,選定當時"負山背海,天險足以為固"的現林東鎮南郊建都,稱上京臨潢府,從公元918年到1125年遼亡的200多年歷史上,這里是遼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金滅遼後,先為臨潢總管府,後並入北京路。元代先屬應昌路,後歸全寧路,隸屬於中書省,是特薛禪後裔魯王世襲領地。明初屬全寧衛,後為兀良哈境,屬朵顏衛。明代嘉靖年間元太祖十八世孫蘇巴海始創巴林部。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分封諸之蕃牧地時定旗地域為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二旗。清順治五年(1648年)設治所,定名為巴林左翼旗。 民國時期,屬熱河特別行政區,1924年建林東設治局,1932年建林東縣,轄巴林左右二旗農區。1933年本旗淪陷,建偽巴林左翼旗公署。1945年8月,本旗解放。1948年6月建立人民政權——林東行政委員會,同巴林左旗政府並存,實行蒙漢分治。1947年,蒙漢政權合並,建巴林左翼旗人民政府。新中國建立後更名為巴林左旗,此名沿用至今

④ 初一下人教版歷史各朝代及建立者和都城!!!全一點!!跪求!!!!

夏朝目前為止還沒有實物證明它的存在,但我個人相信司馬遷史記的記載.相信夏真實存在過.

朝代 起止年代 創建人 都城
夏朝 前21世紀-前16世紀 啟 姓姒 陽城 (今河南登封)後遷陽翟(山西夏縣)
商朝 前16世紀-前11世紀 湯 姓子 亳→殷 (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陽)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年 武王 姓姬 鎬 (今陝西西安)
東周 前770年-前256年 平王 姓姬 洛邑 (今河南洛陽)
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 期間諸侯國基本都位於黃河流域
少數在長江流域如:楚.吳,越
戰國 前475年-前221年 同上

秦朝 前221年-前206年 秦始皇 嬴政 咸陽 (今陝西咸陽)
西漢 前202年-公元8年 漢高帝 劉邦 長安 (今陝西西安)
新 公元8年-公元23年 王莽 長安 (今陝西西安)
東漢 25年-220年 光武帝 劉綉 洛陽 (今河南洛陽)
三國 220年-265年 魏文帝 曹丕 洛陽 (今河南洛陽)
西晉 265年-316年 晉武帝 司馬炎 洛陽 (今河南洛陽)

東晉 317年-420年 晉元帝 司馬睿 建康 (今江蘇南京)
北魏 386年-534年 道武帝 拓跋珪 平城 (今陝西大同)遷洛陽(同上)
東魏 534年-550年 孝靜帝 元善見 鄴城 (今河北臨漳)
西魏 535年-557年 文帝 元寶炬 長安 (今陝西西安)
北齊 550年-577年 文宣帝 高洋 鄴城 (今河北臨漳)
北周 557年-581年 孝閔帝 宇文覺 長安 (今陝西西安)
宋 420年-479年 宋武帝 劉裕 建康 (今江蘇南京)
齊 479年-502年 齊高帝 蕭道成 建康 (今江蘇南京)
梁 502年-557年 梁武帝 蕭衍 建康 (今江蘇南京)
陳 557年-589年 陳武帝 陳霸先 建康 (今江蘇南京)

隋朝 581年-618年 隋文帝 楊堅 長安.大興 (今陝西西安)
唐朝 618年-907年 唐高祖 李淵 長安 (今陝西西安)
五代
後梁 907年-923年 梁太祖 朱溫 開封 (今河南開封)
後唐 923年-936年 唐庄宗 李存勖 洛陽 (今河南洛陽)
後晉 936年-946年 晉高祖 石敬塘 開封 (今河南開封)
後漢 947年-950年 漢高祖 劉知遠 開封 (今河南開封)
後周 951年-960年 周太祖 郭威 開封 (今河南開封)
北宋 960年-1127年 宋太祖 趙匡胤 開封 (今河南開封)

遼 907年-1125年 遼太祖 耶律阿保機 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
西夏 1038年-1227年 夏景宗 李元昊 興慶 (今寧夏銀川)
金朝 1115年-1234年 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 南京(今河南開封)後期都城
中都(今北京市) 前期都城
南宋 1127年-1279年 宋高宗 趙構 臨安 (今浙江杭州)

元 1260年-1368年 元世祖 忽必烈 大都(今北京市)
明 1368年-1644年 明太祖 朱元璋 北京(今北京市)
應天(今江蘇南京)前期都城
清 1616年-1911年 清太祖 努爾哈赤 北京(今北京市)
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

⑤ 內蒙林東林西的林指的是什麼

都是屬於赤峰市的林東,是指林東鎮是巴林左旗的政府所在地。地處巴林左旗中部,距赤峰市人民政府駐地紅山區270公里。林西縣隸屬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北部,

⑥ 巴林左旗的歷史沿革


唐貞觀二年(628年),契丹舉部降唐,本地屬契丹大賀氏部落聯盟。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以大賀氏8部為基礎設立10州,並置松漠都督府(今西拉木倫河北岸林西縣櫻桃溝古城址),本地隸屬之。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松漠都督李盡忠叛唐自立,松漠都督府遂廢,此後本地屬突厥。開元三年(715年),契丹首領李失活率部歸唐,唐於翌年復置松漠都督府,本地隸屬松漠都督府,總轄於營州東夷都護府。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契丹大賀氏部落聯盟瓦解,契丹貴族涅里(又作泥里或雅里,耶律阿保機七代祖)重建遙輦氏部落聯盟,本地為涅里親領的迭剌大部,仍隸於松漠都督府。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發生「安史之亂」,此後本地轄於回紇汗國近百年。回紇汗國被黠戛斯推翻後,於武宗會昌二年(842年),契丹遙輦氏部落聯盟在其首領屈戌的率領下重歸於唐,唐視契丹為屬國,承認屈戌可汗地位,授以「奉國契丹之印」。當時本地稱「西樓」,為契丹「總知軍國事」的於越王所在地。 本旗為遼上京臨潢府所在地。唐天佑四年(907年),總管契丹部落聯盟兵馬大權的於越王耶律阿保機,經過部落選舉的儀式取代了遙輦氏世為契丹可汗的地位,於正月庚寅在本地即皇帝位,是為遼朝開國之始。遼朝在本地的行政建置有京、府、州、縣四級:
上京:為遼朝首都,位於今林東鎮南故城。始建於遼太祖神冊三年(918年),初稱皇都,太宗會同元年(938年)更名為上京,並置臨潢府。
臨潢府:為上京道之治所,設於上京皇城內,領36500戶,轄府、州軍、城25,統縣10,其中1州、1城、10縣在本旗境。臨潢府直屬10縣為屬人之制,無轄域,治所均設在京城之內,縣民布於京城四周。
臨潢縣:治所在上京皇城內,縣民散居潢水之北,其地宜植,以燕、薊漢人俘戶置。
長泰縣:治所在上京皇城內,縣民多為渤海人,居京西北與漢人雜處。
定霸縣:治所在上京漢城內,縣民為渤海人,與漢人雜處,分地耕種。
保和縣:治所在上京漢城內,縣民為渤海人,散居京南。
潞縣:治所在上京漢城內,縣民為燕薊漢人,與渤海人雜處,布於京東。
易俗縣:治所在上京漢城內,縣民為遼東渤海人,居於京北。
遷遼縣:治所在上京漢城內,縣民為遼東諸縣渤海人,多為渤海王兵勇家屬,居於上京東北。
渤海縣:以遼陽叛民徙置。
興仁縣:治所在上京漢城內,縣民不詳。
宣化縣:治所在上京漢城內,縣民本為遼東神化縣徙民,統和八年(990年)又實以諸宮提轄司人戶,隸於彰愍宮。
以上10縣徙置民戶時間不等,建縣時間同在聖宗開泰二年(1013年)四月。
祖州:天成軍,上節度。原為遼太祖四代先人出生地,建城後號曰祖州,是為太祖奉陵邑,位於上京西50里,遺址在今石房子林場後山。祖州直屬長霸、咸寧二縣。
長霸縣:以龍州長平縣民徙置。
咸寧縣:以遼陽長寧縣民徙置。州東南20里有遼太祖伯父於越王述魯的私城。
後金天聰二年(1628年),巴林部脫離北元歸附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後金在碩翁科爾地方,為已歸附的蒙古諸部劃定牧地,始將巴林部劃定在今巴林左右二旗及林西縣的地面上。崇德元年(1636年)九月,巴林部被編成兩個牛錄旗,由巴林台吉阿玉石和滿珠習禮分領,本地屬滿珠習禮旗。旗下轄牛錄17個(約三個半甲喇),有兵丁5100人(其中甲士360人),共880戶。順治五年(1648年),又在牛錄旗的基礎上將巴林部編為巴林2旗,本地為巴林左翼旗,下轄16佐,隸於昭烏達盟。是為本地建旗之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清政府置烏蘭哈達廳,本旗隸屬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升熱河廳為承德府,改烏蘭哈達廳為赤峰縣,本地漢民隸屬赤峰縣。 民國初年沿襲清末建置。民國12年(1923年),熱河巴林墾務局林東墾務分局設立,本旗開始大量放墾蒙荒。隨著巴林2旗漢族人口的逐年增多,遂有建縣之舉。1925年,於本旗貝子廟建立林東設治局,代行縣政,隸於熱河特別區。1932年8月,林東設治局正式升為林東縣。自此,本地實行「屬人主義」的旗縣並存體制,旗轄原巴林左翼旗未墾之地,仍隸昭烏達盟;縣轄巴林左右2旗全境,隸屬熱河省。
1933年3月1日,日本侵佔林東,本地淪陷。同年7月,撤銷林東縣,廢除蒙旗札薩克制度,建立偽巴林左翼旗公署,隸於偽滿興安西分省(1934年11月改稱興安西省)。1943年10月1日,偽滿洲國並興安各省為興安總省,本旗偽旗公署隸屬之。
1945年8月10日,日本侵略者敗逃,偽旗公署垮台。13日,由林東地區上層人士和子章、馬真吾等人組建了林東維持會,維護地方治安。
1945年12月1日,撤銷林東維持會,由和子章組建了地方臨時行政機構巴林左翼旗政府。1946年6月1日,中共熱北地委於本旗建立第一個人民政權——林東行政委員會,和旗政府同屬於熱河省昭烏達盟行政委員會。1947年11月25日,林東行政委員會與巴林左翼旗政府合並,改稱巴林左翼旗政府,隸屬於熱河省昭烏達盟政府。
1949年5月1日,巴林左翼旗隨昭烏達盟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54年3月,巴林左翼旗人民政府改稱巴林左旗人民委員會。
1968年2月,成立巴林左旗革命委員會。
1969年7月1日,巴林左旗隨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1979年7月1日,巴林左旗隨昭烏達盟重新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81年7月,撤銷巴林左旗革命委員會,恢復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名稱。
1983年10月,實行市管縣行政體制,昭烏達盟改為赤峰市,巴林左旗隸屬之。至今。

⑦ 林東鎮的基本概況

林東鎮是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地處巴林左旗中部,距赤峰市人民政府駐地紅山區270公里,東北面與阿魯科爾沁旗、花加拉嘎、十三敖包鎮接壤;西南兩側與哈拉哈達、隆昌鎮毗鄰。全境屬半山半川區,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度溫差較大,年平均溫度為4.5—6℃,年平均氣溫22.4℃,年平均風力2.7m/s,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366.4毫米,海拔485—614米,無霜期為120—130天
全鎮轄33個行政村,133個自然村,17000戶;總人口67000人,佔全旗總人口的19%。
歷史沿革
林東鎮是「富河文化」的發祥地,大約五千餘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十世紀,契丹建立遼,在此建都--上京臨湟府,一時成為遼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清順治五年(1648年)建旗,隸屬昭烏達盟。民國時期屬熱河特別區,林東鎮得天獨厚的地域組合,構成了一個立體的資源寶庫。旗內礦產資源具有種類多,分布廣,品位高,易開採的特點。已發現的礦和礦化點有120多處,共26種。
其中金屬礦有鉛、鋅、鐵、錳、錫、鉬、金、銀、銅,非金屬礦有煤、水晶石、寶石、石灰石、花崗岩等,尤以鉛鋅儲量最為豐富。境內的白音諾爾特大鉛鋅礦床,已探明的金屬儲量達250多萬噸,是長江以北最大的鉛鋅金屬礦床,占東北地區已探明總儲量的25%。豐富的地下礦藏,為發展采礦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全旗現有宜農土地208萬畝,主要作物有穀子、玉米、小麥、大豆、蕎麥等,同時還盛產雜豆、馬鈴薯、蔬菜、笤帚苗等特色農作物,特色種植業已初具規模。草原面積473萬畝,森林面積23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24.36%。
文物古跡繁多,古文化遺址273處,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1997年發現的奇異冰川遺跡--冰臼群,屬國內外罕見,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同時也是旅遊佳地。漢代為匈奴左地,唐代隸屬松漠都督府。契丹建立政權後,選定當時負山背海,天險足以為固的現林東鎮南郊建都,稱上京臨潢府,從公元918年到1125年遼亡的200多年歷史上,這里是遼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金滅遼後,先為臨潢總管府,後並入北京路。元代先屬應昌路,後歸全寧路,隸屬於中書省,是特薛禪後裔魯王世襲領地。明初屬全寧衛,後為兀良哈境,屬朵顏衛。明代嘉靖年間元太祖十八世孫蘇巴海始創巴林部。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分封諸之蕃牧地時定旗地域為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二旗。清順治五年(1648年)設治所,定名為巴林左翼旗。
民國時期,屬熱河特別行政區,1924年建林東設治局,1932年建林東縣,轄巴林左右二旗農區。1933年本旗淪陷,建偽巴林左翼旗公署。1945年8月,本旗解放。1948年6月建立人民政權——林東行政委員會,同巴林左旗政府並存,實行蒙漢分治。1947年,蒙漢政權合並,建巴林左翼旗人民政府。新中國建立後更名為巴林左旗,此名沿用至今。

⑧ 赤峰市巴林左旗是林東嗎

林東鎮隸屬於赤峰市巴林左旗。

巴林左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赤峰市北部,東與阿魯科爾沁旗為鄰,西、南兩面與巴林右旗接壤,北與西烏珠穆沁旗交界。東西寬52公里,南北長126公里;總面積6644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巴林左旗轄7個鎮、2個鄉、2個蘇木、2個街道辦事處。鎮:林東鎮、碧流台鎮、隆昌鎮、十三敖包鎮、白音勿拉鎮、富河鎮、哈拉哈達鎮;鄉:三山鄉、花加拉嘎鄉蘇木:烏蘭達壩蘇木、查干哈達蘇木;街道辦事處:林東東城街道辦事處、林東西城街道辦事處。

(8)林東歷史擴展閱讀:

林東鎮是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地處巴林左旗中部,距赤峰市人民政府駐地紅山區270公里,東北面與白音溝、花加拉嘎、豐水山、十三敖包鄉接壤;西南兩側與哈拉哈達、哈達英格、白音敖包鄉毗鄰。

林東鎮的交通、能源、通訊設施完善配套,是左旗的交通樞紐,投資環境良好,集通鐵路橫貫東西,東至通遼與東北路網相連、西至集寧與京包線接軌。

林東鎮地處北五旗縣中部,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遼代曾在此建都「臨潢府」,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工商業的條件,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農工商建運服多業並舉的經濟區。

⑨ 赤峰市林東第一中學的歷史沿革

內蒙古赤峰市林東一中與共和國同齡,創建於1949年,是一所普通高級中學。其前身是內蒙古自治學院昭盟分院,成立中學時改名為熱河省立昭盟中學,1955年正式定名為「林東第一中學」。校園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56000平方米,綠化面積31141平方米,硬化面積24830平方米。現有70個教學班,5000餘名學生,教職工287名,其中專任教師205名,在專任教師中,特級教師1名,高級教師86,一級教師85名,教育碩士研究生10名,全日制研究生9名。
建校六十多年來,學校規模不斷發展壯大,辦學水平大幅度提高,為高校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優秀新生,為祖國培育了一大批合格的建設人才,先後被上級黨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授予市級「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先進集體」、市級「德育先進學校」、市級「普通高中常規管理示範學校」、市級「文明標兵單位」、「赤峰名學校」、「赤峰市示範性普通高中」、自治區級「普通高中管理先進學校」、自治區級「文明學校」、自治區級「貫徹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優秀學校」、自治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等光榮稱號。2002年8月,赤峰市基層中學、中師中專第八屆田徑運動會在林東一中成功舉辦,林東一中田徑隊以優異成績獲中學甲組第一名,被市教育局、體育局授予「突出貢獻獎」。

⑩ 我國歷史上有哪些巾幗英雄,具體表現在何處

1、花木蘭

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北魏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10)林東歷史擴展閱讀

花木蘭(412年-502年),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

花木蘭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朴。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木蘭詩》被列入中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人世代誦頌。木蘭的事跡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保衛國家,可歌可泣。

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又名《楊家將傳》、《楊家將演義》)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府演義》中的人物,後來楊家將相關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和電視劇,穆桂英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

穆桂英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與梁紅玉、花木蘭、樊梨花齊名,也是個「楊門女將」。她是楊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楊繼業的孫媳婦。

雖然歷史上無證據證明穆桂英戰場上的功勞,民間卻流傳了許多故事。(註:北宋由於金朝的侵略而滅亡,楊門女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與南宋,合稱「宋朝」,也就是大宋)。

熱點內容
上海洛德化學 發布:2025-01-11 22:57:23 瀏覽:190
中公教育四川 發布:2025-01-11 22:11:08 瀏覽:189
智慧的英語 發布:2025-01-11 22:01:53 瀏覽:287
是歷史潮流 發布:2025-01-11 21:59:34 瀏覽:722
幼兒園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1-11 21:07:41 瀏覽:785
許姓班主任 發布:2025-01-11 20:23:36 瀏覽:918
大專學歷教育 發布:2025-01-11 19:23:58 瀏覽:883
上巳節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1 19:02:29 瀏覽:221
白淺歷史 發布:2025-01-11 19:00:56 瀏覽:981
假期的英語 發布:2025-01-11 18:31:42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