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地理中國探秘月亮洞

地理中國探秘月亮洞

發布時間: 2022-05-21 02:16:31

『壹』 "夜郎自大"的"夜郎"在今天的哪裡

夜郎

漢代西南夷中較大的一個部族。或稱南夷。原居地為今貴州西部、北部、雲南東北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秦及漢初,夜郎已進入定居的農業社會。地多雨潦、少牲畜、無蠶桑,與巴、蜀、楚、南越均有經濟聯系。蜀地的枸醬等土產,常經夜郎運到南越。

西漢初,竹王多同興起於遯水(今貴州北盤江),自立為侯。建元六年(前135),武帝遣唐蒙入夜郎,招撫多同,並於元光四至五年(前131~前130)在其地置數縣,屬犍為南部都尉。漢對西南夷的經營從此開始。元光六年,漢在西南夷地區設置驛站,以便交通;同年,司馬相如等又奉使宣撫。元鼎五年(前112),武帝征南越,因夜郎等不聽調遣,乃於翌年發兵平定西南夷之大半,在其地設牂柯郡(治今貴州關嶺境)與夜郎等十餘縣,同時暫存夜郎國號,以王爵授夜郎王,諸部族豪酋亦受冊封。西漢末,夜郎王興與鉤町王禹、漏卧侯俞連年攻戰。河平二年(前27),牂柯太守陳立殺夜郎王興,夜郎國滅。夜郎立國共三四百年。建夜郎國者究系何族,眾說紛紜,主彝、苗、仡佬、布依等族先民者均有之。傳世貴州古彝文經典《彝族世系》有「彝族天生子,多同來撫育」,「多同權威高,多同天宮主」,「祖宗變山竹,山竹即祖宗」等記載;傳說多同亦稱金竹公,可見彝族視多同為祖先。又據,今在威寧縣出土的漢代陶器上有刻劃符號四十多個,其中二十八個一般認為是古彝文,果然如此,則漢代貴州西部已住有彝族先民,並具較高文化,夜郎國或即為彝族所建。按夜郎及其附近諸部落自戰國時代以來便與秦、楚、南越諸地有貿易關系,至西漢成為漢郡縣後,日益受到漢文化影響,中原的鋼鐵製品、手工業品、生產工具與灌溉技術等都很快輸入夜郎地區,近年考古工作者在這一帶挖掘的很多漢墓中的遺存足資證明。但這些遺存同時證明一部分土著習俗文物也遺留了下來。

夜郎人的青銅矛 貴州清鎮玡瓏壩出土

夜郎國之迷

公元前122年,西漢使者到滇國(今雲南省),滇王問漢使「漢孰與我大」。後使者又到夜郎時,夜郎國王又用同樣的話問使者「漢孰與我大」。夜郎國卻因此得「夜郎自大」之名。從此「夜郎自大」就成了自以為是、驕傲自大者的代名詞。這里的夜郎到底指哪兒,史書並無詳細記載。大詩人李白的詩句「隨君只到夜郎西」中的夜郎又指哪兒?

據《史記》記載,「夜郎者臨爿羊柯江,江廣百餘步足以行船」。專家指出,夜郎沒有一個固定地點,是不斷變化的。那麼夜郎在哪兒,夜郎古國的文明中心在哪兒……

夜郎古國沉睡「沅陵」

近日,由中科院長沙土地構造研究所和湖南考古研究所人員組成的專家組對湖南沅陵窯頭村一帶的地質地貌進行了調查和測試,初步確認位於沅陵縣城南窯頭村的古遺址,就是秦代古黔中郡故城遺址。那40餘座大型古墓中,大的墓穴規格為40米×40米,一般的在20米×15米左右,遠遠超過了當年震驚世界的長沙馬王堆漢墓20米×17米的規格。

有專家認為在古墓沒有開啟前,尚無法完全確定窯頭村就是古黔中郡郡城所在。

但古書記錄表明,這一帶的確就是古黔中郡中心地區所在。沅陵縣古稱辰州府,位於湖南省西北部,西有酉水河,沅水貫穿全境,構成大小910多條復雜的河汊水系。

歷史上,這里就是文化昌盛之地。這一帶在戰國至漢代的數百年間,曾產生過史載的以「五溪蠻」苗人勢力為主的夜郎古國,當地土著力量的轄區也大致和古黔中郡的治所范圍重合。此發現有望揭開「夜郎文明中心之謎」。

沅陵考古專家夏湘軍告訴記者,黔中郡轄現湘西沅水、澧水流域,鄂西清江流域,四川黔江流域、貴州東北部地區。沅陵與貴州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的,而沅水是大西南通往長江的必經之路,是兵家必爭之地。傳統上認為古夜郎主要在貴州境內,但是據史書記載,夜郎當時有10萬精兵,這么龐大的隊伍,需要一個廣闊的領域來支持,不排除有這種可能。同時他又指出,唐代這里曾叫過「夜郎縣」。據考證,大詩人李白的詩句「隨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的方位就在沅陵。

「竹崇拜」能道出夜郎古文明中心嗎?

熊宗仁所長告訴記者,據《後漢書》記載「有竹王者興於遁水,有一女子浣於水溪,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聞有兒聲,取持歸,破之,得一男兒。

長養有才武,遂雄長夷狄,以竹為氏。」這是來自民間的傳說,生動地反映了夜郎的建國經過。夜郎在西漢後期逐漸建立政權。而「竹崇拜」則成為夜郎的一種標志。

夜郎文明中心,當然與「竹崇拜」有緊密的聯系。「貴州長順縣廣順鎮」為古夜郎文明中心的說法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廣順坐落在天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金竹夜郎時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於郎山、夜合山、擺脫山、金竹大坡懷抱中。當地老百姓稱古城池為夜郎王府、舊府、竹王府、金王府等。貴州民族學院王子堯教授告訴記者,現場還可看到殘牆斷壁舊址。古城池內為2平方公里,是目前發現最大的金家遺屯。周圍山峰環繞,僅有4個出口。內有2道城牆,分成內外城牆,用土石築成,金氏族人長期居住。

郎山西側山下有被官兵殺害的全族人的萬人坑,東邊南湖有箭廠及營地等。解放後民間在耕地時挖出的金劍、方印、青銅匙等多種文物,曾為村民所目睹,杜鵑湖在基建時也挖出多處古夜郎的墳墓,保存完好,均是歷史的見證。

夜郎家族(金氏家族)自漢始祖夜郎王至今,完整的族譜還保存著。除前幾年住鎮寧的金氏家族為寫延續的族譜取去一本外,現廣順還有金氏族譜。夜郎家族姓金是因夜郎侯曾指竹為姓,所以金竹夜郎後裔大都姓金。

據史書記載,永樂十一年第6任土司德珠病故後由長子金庸赴京承襲安撫使職,次子金鑒分襲後苑土司(今貴陽金築鎮),三子金鐸分襲谷通土司(今羅甸)、四子金鈞分襲揚義司(今福泉)。在當時社會里長子應掌管中心統治區,其他後裔分襲其他邊疆之地,可見當時廣順是處於政治中心地位的。

著名學者莫友芝告訴記者,據清朝著名史學家鄭珍認為,夜郎縣在今府治左右。

古都城外東面1公里處的九龜下灘處還有大批集中安葬的古墓群。專家們認為整個古都城的布局與設置,都與史書記載的十分吻合。但此處是否是古夜郎的惟一都城,還有待進一步研考。

夜郎水運的起點是夜郎王國的首邑嗎?

熊宗仁說,貴州的爿羊柯江被中外專家譽為「夜郎都邑之鄉」,木城郎岱古鎮被譽為「夜郎國都前宮」,很多的學者都認為這里是夜郎國的首邑。爿羊柯江區境內的老王山原名叫郎山,因山崖上形似月牙般的月亮洞中埋有夜郎老王和王妃而得名。茅口九層山的來歷,就與夜郎國興起來的爿羊柯國都有關。相傳,夜郎王希望選擇有100座山峰的地方建都,因他看到爿羊柯江打鐵關一帶山峰重重疊疊,雲遮霧繞,恰似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非常有帝王基業氣勢,於是夜郎王站在中央山頭上數山峰,數來數去只有99個,哪知他竟將腳下站著的一個漏數了,為此他只好非常遺憾地將夜郎國都建在美麗壯觀、氣勢磅礴的爿羊柯江畔。

從這一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神秘的爿羊柯江、大補王寨、古驛道、古驛站、爿羊柯古國的女陰圖騰、爿羊柯江畔碩大的王子墳、古烽火台、「文武官員到此下馬」的古石碑,無不顯示出夜郎王侯的氣勢和風度。

另外,茅口一帶的老百姓發現的西漢時期的青銅酒杯、青銅手鐲、銀質針線盒,月亮洞中發掘的夜郎王、王妃遺骸和陪葬的陶釜都證明了茅口是夜郎古文明中心所在。茅口古鎮的老百姓修房挖屋基時發掘了連片鋪道路的大青磚。不難想像,如果茅口不是夜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的中心,絕不會用在當時算是高檔豪華的大青磚來鋪道路。賀國鑒先生告訴記者夜郎王國的首邑也可從水道進行對照考察。

據《安順府志》,月亮河在(今六枝)城北20里,流到安南(今晴隆)屬而入茅口河。郎岱、鎮寧、歸化(今紫雲)之西北,蓋屬夜郎。由此可得出郎岱即古之郎山,夜郎由此而得名。由此看來,夜郎國的首邑在今六枝特區月亮河流域,並根據「夜郎臨爿羊柯江」的文獻記載,茅口是夜郎水運的起點。

憑面相能認定夜郎王室後裔

據熊宗仁介紹,茅口的河塘城村有一支夜郎王室後裔。木城村坐落在雄山奇水之間,右傍老王山,左臨爿羊柯江,依山傍水。這個村有100多戶人家,村口有一棵千年石榕,密密匝匝裸露在地面的根須有8.5米長。

這里民風淳樸,好客熱情,尤其是年輕的姑娘媳婦,端莊大方,言談舉止優雅得體。更令人驚奇的是,爿羊柯江一帶屬亞熱帶氣候,海拔低,日照強,這一帶的人們膚色黝黑,而惟有木城村的姑娘五官端正、粉臉桃腮,身段優美,長得十分漂亮。尤其是姑娘們柳眉杏眼,水靈動人,白玉般的牙齒和仙桃般的紅唇再配上淺淺的酒窩,一顰一笑氣度不凡,大顯王室遺風。

旅遊開發專家汪朝陽先生經多次實地考察認為,這里三面環山,惟有險峻的打鐵關地勢險要。爿羊柯江解決了古代水運和生產生活用水,兩岸土地肥沃,盛產甘蔗、水果、蔬菜、花生,的確是利用天險屯兵建都的好地方。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夜郎者臨爿羊柯江,江廣百餘步足以行船」。爿羊柯江就是六枝的月亮河,從各方面情況看,這一帶具有建立都邑的條件。再說這里的姑娘,長相氣質與爿羊柯江其他地方的人大不一樣,這可能是遺傳基因和宮廷遺風形成的。這里的人可能是夜郎王室的後裔。

夜郎古都一直在變

貴州民族學院的王子堯教授告訴記者,從研究來看,夜郎的國都好像到處都是,除了沅陵、廣順、茅口等3個地方,牽涉到貴州省境的還有安順、鎮寧、關嶺、貞豐、桐梓、貴陽、石阡、黃平、銅仁和雲南省的宣威、沾益、曲靖,以及湖南省的麻陽等地方。於是有的學者就獨辟蹊徑,指出:既然在各地都發現有相關文物,證明該地為夜郎古都,這是否說明夜郎都邑處在一個不斷變遷的過程,沒有一個固定的地點。

王教授認為,夜郎國時期戰爭頻繁,疆域不斷變動,其國都也不可能長久地固定於一地,應該是不斷變遷,經常變化的。

背景資料:

失落的文明——「夜郎」

我們現在所指的夜郎通常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戰國秦漢時期的夜郎;二是指上溯與它有關的古柯,下延至夜郎滅國以後漢晉直至當今。

夜郎是我國秦漢時期在西南地區由少數民族建立的一個國家或曰部族聯盟。西漢以前,夜郎國名,無文獻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問世,大約是在戰國時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將軍庄躍溯沉水,出且蘭(今貴州福並縣),以伐夜郎王」,「且蘭既克,夜郎又降。(常瓊《華陽國志·南中志》)

這時,人們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國。其存在的上限似難確定,下限則被認為是在漢成帝河平年間(約公元前27年)。這一年,夜郎王興同脅迫周邊22邑反叛漢王朝,被漢使陳立所殺,夜郎也隨之被滅。這朵古代文明的奇葩盡管過早地凋謝了,而它的影響卻歷久不衰。

『貳』 古今中外著名探險家的故事

1、麥哲倫的故事

麥哲倫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平浪靜,但後來情形開始惡化。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暴失事。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

有一艘船調頭返航。麥哲倫將謀反者中的一名處死,將另外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後,又揚帆啟航。當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由於他的陣亡,使麥哲倫失去了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探險家的機遇。

2、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於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紮寨,度過了兩個冬季,並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

他們於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紮寨,度過了兩個冬季,並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他們於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前往南極。1911年10月20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於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

羅阿爾德•阿蒙森是最早飛越北極的兩位探險家之一。1926年,他和義大利探險家烏姆伯托•諾畢爾乘飛艇繞行北極兩圈。在兩年後另一次北極上空的飛行中,諾畢爾的飛艇與另一飛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則在尋找諾畢爾的過程中失蹤。

3、張騫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他的使命是幫助該地區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後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他的旅行路線經過阿富汗,當時尚無人到過中國以西這么遠的地方。張騫回來後,使大漢皇帝第一次聽到了關於印度、中東以及歐洲諸國的消息。

張騫是第一位橫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國人,後來的中國商人帶著絲綢和玉石,沿張騫所經過的路線,翻山越嶺來到中國西北並穿過了戈壁沙漠。這條路線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

4、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發源地印度取經的和尚。他從中國出發,旅途歷時16年,行程達6•4萬千米,途經阿富汗、克什米爾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進行的,因為當時的皇帝尚不允許中國人跨出國門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險,危險主要來自惡劣的天氣和險峻的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時,差點被箭射死。後來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國被投入獄中。為了逃命,他幾乎凍死。

5、徐霞客的故事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鍾情於神州山水。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時代,他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從二十二歲開始,周遊全國。

『叄』 神農架下雨天有哪些適合玩的景點

  1. 神農架國家地質公園

  2. 神農架天生橋景區

  3. 神農架神農頂

  4. 月亮洞

  5. 神農架燕子埡

『肆』 五位中外探險家的探險故事(要求:真人真事 每個100~200字左右) 或寫出五個以上的探險家人名

1.麥哲倫的故事
麥哲倫1519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率領探險隊尋找到通往東印度群島的香料群島這一西行路線,西行橫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風平浪靜,但後來情形開始惡化。船隊中有一艘船遇風暴失事。接著幾名船長密謀反對他。有一艘船調頭返航。麥哲倫將謀反者中的一名處死,將另外兩名棄留在荒涼的海灘上後,又揚帆啟航。當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時,當地居民向他們發起了攻擊。在一次與菲律賓麥克坦島上部落的交戰中,麥哲倫陣亡。由於他的陣亡,使麥哲倫失去了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環球航行探險家的機遇。

2.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於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遠航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王島上安營紮寨,度過了兩個冬季,並在馬更些島上又度過了一個冬季。他們於1906年9月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險家弗里喬夫·南森的「弗拉姆號」船離開挪威,前往南極。1911年10月20日,他趕在他的英國競爭對手斯科特船長前,從羅斯冰架東端的基地出發,於1911年12月14抵達南極。

羅阿爾德·阿蒙森是最早飛越北極的兩位探險家之一。1926年,他和義大利探險家烏姆伯托·諾畢爾乘飛艇繞行北極兩圈。在兩年後另一次北極上空的飛行中,諾畢爾的飛艇與另一飛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則在尋找諾畢爾的過程中失蹤。

3.張騫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他的使命是幫助該地區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後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他的旅行路線經過阿富汗,當時尚無人到過中國以西這么遠的地方。張騫回來後,使大漢皇帝第一次聽到了關於印度、中東以及歐洲諸國的消息。

張騫是第一位橫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國人,後來的中國商人帶著絲綢和玉石,沿張騫所經過的路線,翻山越嶺來到中國西北並穿過了戈壁沙漠。這條路線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

4.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發源地印度取經的和尚。他從中國出發,旅途歷時16年,行程達6·4萬千米,途經阿富汗、克什米爾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進行的,因為當時的皇帝尚不允許中國人跨出國門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險,危險主要來自惡劣的天氣和險峻的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時,差點被箭射死。後來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國被投入獄中。為了逃命,他幾乎凍死。

5.徐霞客的故事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是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鍾情於神州山水。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時代,他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從二十二歲開始,周遊全國。

6.劉雨田的故事

劉雨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探險家。1942年2月26日生於河南省長葛縣,原是新疆烏魯木齊鐵路局機關的一名幹部。

面對外國人的挑戰,1984年5月,他毅然舍棄一切,開始徒步萬里長城。經過一年多的艱苦跋涉完成壯舉,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走完萬里長城的人。之後,他又徒步絲綢之路、黃土高原、新疆羅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侖雪山,考察神農架野人、喜馬拉雅雪人、絨布冰川,沿喜馬拉雅和雅魯藏布江旅行,試登珠穆朗瑪,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古爾班通古特等中國五大沙漠。

至今他已經完成四十三個考察旅行探險項目。足跡遍及祖國大陸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數百家報刊、雜志、電視台報道了他探險事跡,人稱他為「二十世紀世界罕見的旅行家、探險家」。

風風雨雨!近十年來,他隻身闖大漠,走戈壁,攀險山,涉大河,用自己的血水、淚水和汗水為祖國填補了一個以一個的探險空白。

生生死死!他用自己的雙手拍攝了一萬多張黑白彩色照片,寫下了兩百多萬字的探險日記,內容涉及政治、歷史、地理、文學、哲學、藝術和考古等多種領域。他的幾部作品已陸續發表,曾多次獲得全國大獎,有的還作為愛國主義教材選進初中課本,待出的書目是《長城漫記》《絲路紀行》《神秘的羅布泊》《穿越死亡之海》《世界第三極探險記》《探險生涯》等

『伍』 商洛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商洛市地處 陝西省 東南部,文物古跡、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多彩,名勝古跡有筆架山風景區、柞水溶洞、二郎廟、大雲寺等及國家級風景區,其中光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就上千處,那麼商洛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下面旅遊攻略網就整理了商洛好玩的地方,一起來看看吧!

一、塔雲山景區

在商洛好玩的地方中塔雲山景區遠遠看著就像一個寶塔,其中最絕妙的景在金頂上,那一座每年香火十分旺盛的廟,門口的青龍雕刻得可以說是活靈活現,甚是讓人忍不住多贊嘆幾次。

門票:90

時間:8:00-18:00

位置:商洛市鎮安縣柴坪鎮

二、金絲峽景區

這個點建議最好是在夏秋季節去,不僅欣賞到那綠樹成蔭的景色,而且還是個很不錯的避暑聖地,周邊的住宿環境也值得期待,景區內也不乏豐富的動植物,原生態的感覺非常棒。

門票:100

時間:周一-周五 7:30-16:30 周六周日 7:00-16:30

位置:商洛市商南縣太吉河鎮金絲峽景區

三、背梁國家森林公園

這個景區在當地是比較受寵的點,景區內的不少景色都是十分罕見的,但人們進入到其中的時候,會感受到具有南方特色的青山綠水,其它方面的休閑等設施設備也都建設得比較完善。

門票:110

時間:8:00-18:00

位置: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

四、秦嶺洞天福地景區

來這個景點主要就是為了看溶洞,它共有108個大大小小的溶洞,在我國北方屬於是最大的溶洞群,如今整個景區共分為三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可以說是別有洞天,讓人為之贊嘆。

門票:82

時間:9:00-17:00

位置:商洛市柞水縣石瓮鎮

五、月亮洞

月亮洞的景色最大的特點就是雄、險、奇,還有著千姿百態鍾乳、石筍、石林,感覺很是獨特,洞外的山水景色也是極其秀麗的,如果是到了月亮洞的最頂端還可飽覽整個山陽秀色。

門票:60

時間:9:00-18:00

位置:商洛市山陽縣楊地鎮金盆村

六、老君山

老君山在商洛好玩的地方中相傳是太上老君修煉成仙的地方,因此而得名老君山,山上的景色非常的俊秀,嶙峋的怪石和蒼松勁樹,山體洞內的景色也是很別致的。

時間:8:00-17:00

位置:商洛市洛南縣巡檢鎮

七、蓮湖公園

蓮湖公園有一個面積約為30畝的天然湖泊,湖水裡面的荷花每到夏季都是爭相開放,可以說是一道很獨特的美景,目前的蓮湖公園共分為三個大的點,是休閑和娛樂的好去處。

位置:商洛市城內西南

八、觀華山景區

觀華山景區地理位置很是獨特,而且地形地勢也被詩人李白寫入了《蜀道難》這首詩中,在氣候上這里是非常明顯的垂直氣候景色,植被的覆蓋率也達到而來95%以上,在山林中時不時還能看到各種在珍稀動物。

時間:9:00-18:00

九、闖王寨景區

闖王寨景區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文化旅遊景區,它的人文歷史底蘊非常的濃厚,而且不少的建築等都是很有歷史性的,所以每年這個點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不少的遊客。

時間:9:00-17:00

位置:商洛市商南縣富水鎮

十、天蓬山寨

天蓬山寨在商洛好玩的地方中屬於很有特色一個景點,其中很多的建築都建於明清時期,蜿蜒的道路和棧道險峰完美融合,能給人一種很奇妙的遊玩體驗。

時間:9:00-18:00

位置:商洛市山陽縣聲明:以上內容由 旅遊攻略網 整理發布,如遇侵權請聯系我們。歡迎廣大網友積極投稿,了解更多最新旅遊-攻略→

『陸』 雲夢山地理位置

地理環境

河南鶴壁淇縣雲夢山 ,又名青岩山,屬太行山脈,在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部,

新鄉衛輝市東部交界,為國家4A級景區。主峰海拔577米,峰巒疊嶂,山嵐霧靄,雲蒸霞蔚,氣象萬千,泉水潺潺,百花爭艷,素有「青岩表仙境之勝」之稱。自古以來就是游覽勝地。歷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詩章、摩崖題記和碑刻。現存鬼谷洞、太陽洞、孫臏洞、龐涓洞、孫臏墓、捨身台、鬼谷墟、演兵嶺、天書崖、玉帝殿、三清殿、南北桃園等主要景點五十多處、有全國字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摩崖石刻「鬼穀子」兵書。

京廣鐵路、京港高鐵、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均途經淇縣。北距安陽市58公里,南距鄭州市120公里、新鄉市42公里、衛輝市26公里。是以東周時期戰國時代軍事文化為特色的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遊區。1984年成立雲夢山景區管理處,正式對其進行開發和建設。淇縣古稱朝歌,曾為殷商王朝末四代帝都和西周時衛國國都,有著三千多年的文化積淀,境內旅遊資源豐富。近幾年來,文物旅遊局以「大旅遊」的工作思路開發、建設、宣傳、推介、管理淇縣的旅遊資源,形成了以戰國軍事文化為主題的雲夢山景區,以人類始祖女媧文化為靈魂的古靈山景區,以殷商文化為主線的朝陽寺景區,其中雲夢山景區被國家評定為4A級景區,景區先後榮獲「中國最佳旅遊景區」、河南省「風景名勝區」、「十佳魅力景區」等殊榮。

雲夢山由主景區-戰國古軍庠、上聖古廟及雲夢五里鬼谷大峽谷游覽區、雲夢大草原游覽區三部分組成,面積約26平方公里。景區以景色壯美、文化內涵豐富著稱,被稱為「青岩仙境」。戰國古軍庠是縱橫家鼻祖鬼穀子王詡隱居授徒之地,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確定為「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研究基地」,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等名人志士,由此出山,叱吒風雲,演繹了一部春秋戰國史;雲夢大草原是太行山脈中極為罕見的山頂草原,起伏舒緩,空曠開闊,春季桃花爛漫,夏季綠草如茵,秋季一片金黃。

景區內山、泉、洞、谷渾然天成,奇山、秀泉、妙洞、幽谷,加之壯觀的高山草原風光,與人文景觀「中華第一古軍校」巧妙結合,形成雲夢山景區的獨特魅力。雲夢山向社會開放後,先後建立了電瓶車、高空吊橋、「三十六計」文化步道等游覽設施;每年舉辦雲夢草原風情文化節,吸引了大量遊客;1994年、2001年先後舉辦了兩屆全國鬼穀子文化研討會,並成立了中國鬼穀子文化研究會,成為全國鬼穀子文化研究基地。主要景觀有紀念性建築鬼谷祠、鬼谷墟、捨身台、映瑞門、水簾洞、仙牛洞、孫臏洞、龐涓洞、毛遂洞、王老聖母洞、千佛洞、九龍柏、太陽洞、月亮洞、古佛洞、觀音洞、老母洞、青龍泉、仙泉、鬼谷井、映瑞池、五里井、一線飛瀑、清溪、五里鬼谷、百獸壁、天書崖、魔壁、演兵嶺、八卦陣、蟠龍陣、劍秀峰、青龍背、 雲夢大草原等100餘處。有全國字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摩崖題記「鬼穀子」兵書。

雲夢山自古以來就游覽勝地。歷代文人。墨士沓至,留下不少詩章、摩崖題記和碑刻。戰國時期的鬼穀子,唐代甄濟,明代水木氏曾在此隱居多年;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地下黨組織和解放軍戰士也曾在這里留下足跡,故聞名遐邇。雲夢山自然景觀優美,文化遺跡豐厚。雲夢山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優美,文化內涵豐厚。既有紂王墓、摘心台、三仁祠、仙人梯、衛國古城牆、鬼谷洞、孫臏洞、捨身崖、軍壇、將壇等殷商文化和戰國文化遺跡,又有靈山寺、朝陽寺、青岩絕石窟、清涼庵、玉帝殿、三清殿等道教佛教文化古寺院,是集旅遊觀光、學術研究、尋根朝拜、傳統教育為一體的旅遊好去處。

主要景點

南天門

到雲夢山,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南天門。南天門在雲夢盆地埡口的南山峭壁下,就山崖的鍾乳石而建,上下兩層,由四根柱石構成,形似大門。上層是鍾乳石自然形成的一尊白衣觀音。整個門洞全由石料構成。故有這樣的歇後語:南天門的過木——干板硬正。南天門東側,就石鍾乳雕成的一條巨龍,翹首張目,望看觀音,似乎在聽觀音的吩咐,時刻准備把吉祥降到人間。

映瑞池

映瑞池,原名三溪池,為雲夢山水簾、青龍、龍背三溪匯流處,在雲夢山狹谷東段埡口,鬼谷先生當年常攜弟子來此習武,歷代墨士騷客進水簾洞游覽都過此,有迎霞聚瑞之涵,故易名映瑞池,池水清澈,碧波盪漾,朝映霞輝,暮銜星月,水色天光,魚兒嬉戲,美不勝收,池中有一井,名曰:「鬼谷井」,為緬懷鬼谷而名每年夏秋,池水從壩頂溢出,形成飛瀑,蔚為壯觀。 映瑞門臨映瑞池,因池得名。映瑞門為城堡式建築,正門為石砌圓拱形,拱上平台,建有正背歇山重檐迴廊小樓,雕飾彩繪,小巧玲瓏,登上斯樓,眺望水簾億鬼谷,送夕陽迎素月,乃游者之快事。

水簾洞

水簾洞,在雲夢盆地南山陰半山崖,系鬼谷先生隱居之所,又是聚徒講學之地。洞高10米,寬6米,進深80餘米,是一天然洞穴。洞頂奇形怪狀的鍾乳石比比皆是,如珠似玉的水珠順著鍾乳滴落石上,如墜玉盤,叮咚有聲,猶如古人撫琴開箏。串串水珠恰似一幅珠簾懸於洞口。故名水簾洞。「碧水為簾山頭掛,紅桃似錦洞口開」,就是這里景色的寫照。洞之深處有一泉潭,水晶瑩甘冽,夏秋之季,泉水溢出洞外,形成一道飛瀑、直瀉映瑞池,群眾為之洗洞。

水簾洞口左上方刻有「鬼谷先生隱處」;洞口右側塑有3.5米高的鬼穀子站像一軀,右手持竹簡,左手放背後,恬靜安詳,雙目俯視,栩栩如生,好像在為弟子傳術。 出山門直到五里井,這是著名的五里鬼谷,兩邊壁立萬仞,荊棘叢生,除摩崖題記外,還有天書崖、孫臏墓等。 相傳谷先生經常乘坐牛車出入水簾洞。山門楹聯寫道:出水簾跨扶青牛,執拐杖駕起祥雲。現在洞中留有當年的兩道車轍和牛蹄痕跡。

雲夢水簾,久負盛名,歷代騷客墨士慕名而至,留下不少摩崖題記與碑刻,據統計,從元代至今,現存摩崖和碑刻233方,是古人留下的書法藝術珍品。其中元代翰林學士王惲的工筆正楷、明代洛陽通判竇文的行草、御使孫徵的狂草,皆稱書林之秀。

洗塵洞

洗塵洞即孫臏洞在水簾洞右側,依山鑿就,開鑿於明代,面闊三間,洞口兩側矗立石雕旗桿兩根,洞內石楹二排六柱,每根上刻有楹聯和人物故事,圖像清晰,造型生動,構圖嚴謹,刻工不遜。洞門以石雕成,雖然不大倒也古樸,內奉孫臏坐像,嚴肅莊重。孫臏,戰國軍事家,齊國阿(今山東陽穀人),孫武子之孫,與龐涓同在雲夢山拜鬼穀子為師,學習兵法。曾為齊威王軍師,大敗魏軍於馬陵。著有《孫臏兵法》 。洞門楹聯道出了孫臏一生的功業和氣質,「道講刑名勛垂勃海,胸羅兵甲氣鎮風雲」。

倒坐觀音殿

倒坐觀音殿,是一座迴廊式卷棚歇山飛檐建築,內奉一尊石雕南海大士,面壁而坐。這樣的石刻選像在中國還屬罕見。令人沉思回味的倒是殿門的楹聯:「問觀音為何倒坐,因世人不肯回頭。」寓意深刻,鞭韃了那些口是心非、表裡不一的偽君子。觀音為何倒坐?相傳,龐涓在馬陵道被孫臏打敗之後,匆忙趕回雲夢山,求鬼谷先生再授藝於他,鬼谷不予理采,並將其趕回雲夢北山。他便求助南海大士從中通融,說服鬼谷再收他為徒。南海大士一見是他,立刻把身轉了過去,說:「好一個不知廉恥的東西,你好話說盡壞事做絕,還有何臉面見我?趕快回洞中去吧!」從此這觀音再也沒有扭過臉來。

毛遂洞

水簾洞正下方,是一天然洞穴,約20平方米,洞頂全由鍾乳構成,狀如雲朵,千姿百態。洞前有抱殿三楹,卷棚歇山式建築,小巧玲瓏,雕梁畫棟,外有石欄,站在這里可以俯視北山廟區。洞內奉毛遂塑像一尊。毛遂戰國人,勇武有膽略,善言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外交家,趙國平原君門下食客,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75年)秦國圍邯鄲,平原君到楚求救,他自薦同往。平原君和楚王談判,楚王不答應救趙,平原君爭得沒法,此時,毛遂挺劍而上陳說利害,說服楚王同意發兵救 趙。從而顯示了他的才能。「毛遂自薦」成語即由此而得。毛遂洞與北山龐涓洞,遙遙相對,相傳鬼谷先生派其在這里監視龐涓的行蹤。

龐涓洞

龐涓洞在雲夢北山半腰,高約1.5米,寬2米,進深3米。龐涓,戰國時魏國大將,與孫臏同師鬼谷學兵法。此人嫉賢妒能,編造罪狀對孫臏施以臏刑。公元前344年齊以臏為軍師,攻魏求韓,龐回師迎戰,在馬陵道中孫臏計,全軍被殲,龐涓自殺。因龐涓為人奸詐,詭計多端,鬼谷先生將其趕到這荒僻的山洞,並在洞前建一鎮妖塔,不許亂動。

捨身台捨身台在雲夢盆地東側高15米,寬約80米,懸崖絕壁,形似萬切,險峻異常。相傳當年鬼谷在此講學時,為考驗弟子的勇氣和虔誠,讓弟子從此台跳下去,故名。捨身台下北端,有一清澈見底的礦泉,甘洌可口,四季不竭,不管多少人食用,水位不減,呼之為「仙水泉」。相傳此泉是村夫隆慶和東海龍王公主,用生命換來的。

上聖殿

上聖殿在北山廟區。廟區建築於隋唐年代,雖然面積不大但布局嚴謹,依山勢而建的大小十多處廟宇,鱗次櫛比,雄偉壯觀,猶如在空中懸掛。上聖殿卻是廟區中之瑰寶。此殿由大殿、抱殿組成。雕梁畫棟,飛檐凌空,蔚為大觀。內奉玉皇大帝巨型塑像,兩邊金童玉女相伴。抱殿前有一石雕牌坊,刻工精細,上書「雲夢勝境,海內奇觀」。

太陽洞

太陽洞在水簾洞東南二里許的手扒窩險道口,是雲夢山半山崖一個天然洞穴,直徑8米,高13米。從洞內看恰似一個蒙古包,洞的東西兩側共有四個門洞,如兩門兩窗。洞頂拱穹形由石灰溶液形成各式各樣的圖案,遙的如蒼龍,有的如飛天、長蛇等等。洞內塑太陽神一尊,面容安詳,身著文武服飾,又似睽視人間的真善、美和假、惡、丑。站在太陽洞遠眺,朝歌大好河山盡收眼底。特別是早晨站在山巔東看,一輪紅日從地平線冉冉升起,猶如一團火球在雲煙霧海中托出,使人心曠神怡,大有登泰山觀日出之感。

什麼叫太陽洞呢?相傳夏代有窮國國王後羿,因十個太陽熾烤大地,大怒,一連射落九顆太陽,僅剩下的一顆太陽藏於此洞,才免於射掉。太陽為報答山洞之恩,把自己的光芒從早到晚射進洞內,故稱太陽洞。相傳鬼穀子在雲夢聚徒講學時,常率弟子到此觀星象、看日出、研究天文。

孫龐下棋處

孫臏、龐涓下棋遺址在小峰門,這里是通向雲夢山的一隘口,山勢陡峭,易守難攻。站在峰口,可北覽金牛嶺、殷紂王鹿台,東眺古城朝歌,使人心曠神怡。峰口有塊約9平方米的青石板,上刻古棋盤一個,相傳孫、龐當年常到這里砍柴,小憩時,兩人常在此下棋,對壘鬥智,棋盤東北側有一石砌小廟,曰將軍廟。

雲夢大草原

位於淇縣西南15公里雲夢山群峰之巔,海拔近600米,面積約16平方公里。夏秋之季,茂草齊胸,一望無際,一派塞外風光。

五里鬼谷

是一道綿延五里的山谷,兩側山勢陡峭,峰巒峙立,春夏之季,灌木鬱郁蔥蔥,野卉芬芳,蟬鳴蝶舞,山泉瀑布飛濺;一到秋季,山色俊俏,滿山的野菊花競相開放,一片金黃,簇簇的山榆樹,紅葉片片。谷內現有孫臏墓、一線飛瀑、魔壁、天書崖、五里井等景點。當年王禪因在此隱居,而自號鬼穀子。

歷史痕跡

鬼穀子在這里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軍校---中華第一古軍校,內有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等戰國時期兵家、縱橫家的紀念性構築物和演兵嶺、八卦陣、蟠龍陣等古代兵陣遺址,是中國最古老的古代軍校遺址。培養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等軍事家。鬼穀子名王禪,又名王詡,道號鬼谷,戰國衛人,長於養性持身和縱橫術。他在雲夢聚徒講學,並著《鬼穀子》十三卷兵書傳世。 《史記》雲:「蘇秦、張儀俱事鬼谷先生學術」; 《東周列國志》載:「鬼穀子和墨子曾到雲夢山采葯」;水簾洞口明代歷癸未年洛陽通判竇文的摩崖題記曰:「鬼谷先生隱處。」清雍正六年重修王蟬廟碑銘記雲:「王禪老祖隱於洞內,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在此拜王蟬為師」。民國三十一年修毛遂殿碑銘記載:「雲夢山鬼谷先生隱是也」。

鬼谷先生,何以到雲夢山隱居講學?蓋因鬼穀子與孫臏祖父孫武子是至交,孫武子用了多年心血,著兵書十三篇,意欲獻給齊王富國強兵,但齊景公不學無術,視兵書為糞土。後把兵書獻給吳王闔閭,自己僅存手稿。吳楚交戰,吳王依兵書作戰,大敗楚軍。楚昭王得知闔閭有此寶書,便懸賞重金搜尋,吳王把兵書藏於姑蘇台。越兵破吳,火焚姑蘇,兵書被燒。於是楚王要挾齊王交出著書人,孫武子深恐僅存手稿落入野心勃勃的楚王之手,便拜託鬼穀子保管。 鬼穀子不負重託,帶著書稿到穎川陽城隱居,陽城臨楚,恐被昭王發現,又跋山涉水,隱於陝西扶風池陽,這里毗鄰犬戎,屢遭戰亂,於是他東渡黃河來到衛都朝歌雲夢山定居。由於跋涉的艱辛,使鬼穀子認識到要救世人於水火,必須強兵富國,扶持正義,戰勝邪惡。便在雲夢山聚徒講學,並把孫武子的兵法發揚光大。

『柒』 三峽懸棺的之謎

三峽大峽谷峭壁是歷史迴音壁,三峽大峽谷的懸岩是一排排懸念與懸案。在絕壁懸岩之上,懸藏著迄今難以解讀的千古之謎——懸棺葬。它構成一道風景,一派人文奇觀,反映了古代三峽民族一種奇特的葬俗,更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在三峽懸岩峭壁、湍流險水之間,布有許多洞穴,因為原始人類曾經歷過「穴居」時代,不少洞穴中都留存有古人類的遺跡,因而許多洞穴都披上了神密的面紗。故有舊詩雲:「夷陵多名山,夷山多名洞。」如瞿塘峽中的「黃金洞」,傳說就極為神秘。1958年,白鹽山白龍洞村民楊文平用粗繩和爪鉤冒險探洞,獲得一柄柳葉形巴式青銅劍而歸。已故的研究巴蜀文化的著名學者童恩正先生據此創作了小說和電影劇本《古峽迷霧》,敘述楚滅巴國時巴王逃到黃金洞後神秘失蹤的傳奇故事,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1996年,由中國、英國、愛爾蘭三國組成的探險隊成功地進入了傳說神秘的黃金洞,但他們在洞中所見到的只是一堆白骨、散亂的木屑,以及洞壁上模糊不清的文字和繪畫。是何年何人所留?仍是一串難解之迷。而在這些神密的洞穴中,最為神密的還是名傳遐邇的洞中懸棺。
一、三峽懸棺溯源考
三峽懸棺信息,最初來自古籍載述與民間傳說。據學者考查:「懸棺」一詞最早來自公元6世紀《太平御覽》卷四七《武夷山》條,肖子開《建安記》引南朝·梁陳間人顧野王(公元519-581)謂福建武夷山,乃「地仙之宅,半岩有懸棺數千。」1948年著名民族學家芮逸夫在《僚為仡佬試考》一文中,首次把「懸棺葬」作為專有名詞提出。之後,「懸棺葬」一詞逐漸為眾多學者接受。長期致力於岩葬研究的學者陳明芳,對「懸棺葬」作了這樣的界定:「懸棺葬是崖葬中將殮屍棺木高置於臨江面海,倚山傍水的懸崖峭壁之上的一種葬俗。」③
三峽崖葬的歷史最早記載至少要上推至南北朝時期。《水經注》載雲:「江之左岸,絕崖壁立數百丈,飛鳥所不能棲。有一火燼,插在崖間,遠見可長數尺。父老傳言,昔洪水之時,人蒲(泊)舟崖側,以余燼插之岩側,至今猶存,故先後相承,謂之插灶也。」「插灶」就是懸棺。古人不識懸棺廬山真面目,往往把它想像為「插灶」……試想燒過的「火燼」(類似木炭)何以能永遠插在崖間?而且其形「長數尺」,這不是棺木又是什麼?進入唐代後人們始認識發現三峽絕壁上懸藏之物為懸棺。唐代將軍王果路過三峽時也發現了懸棺,古籍多有記載。《太平御覽》559卷載:「《神怪志》曰:王果經三峽,見石壁有物懸之如棺,使取之,乃一棺也,發之骸骨存焉。」北宋·邵伯溫《聞見後錄》載雲:「三峽中石壁千萬仞,飛鳥懸猿不可及之處,有洞穴,累棺槨,或大或小,歷歷可數,峽中人謂之仙人棺槨雲。」蘇軾《出峽》詩中有雲:「忽驚巫峽尾,岩腹有穿壙,仰望天蒼蒼,石室開南向……鐵楯橫半空,俯瞰不計丈。古人誰架構?下有不測浪,石竇見天釐,瓦棺悲古葬。」詩中所描述的當是鐵棺峽中之懸棺。明清以來的地方誌亦多有三峽懸棺的記載。這些記載,描繪出人們對懸棺逐步認識的過程。
當我們解讀峽江兩岸的景點時,也會驚奇地發現:許多景點的名稱都與懸棺有關,或者說直接出自懸棺。如:
兵書匣。明·正德《夔州府志》載:「兵書匣,在瞿塘峽半,遠視若露一匣,高懸不能至。」曹學亻全《蜀中名勝記》亦載:「赤岬山,岩穴中露一匣,甚高不可升,相傳乃古兵書匣。」
風箱峽。清光緒《奉節縣志》載:「風箱峽,在瞿塘峽中赤岬山下,崖穴間高不可升,相傳魯班之風箱也。」清·許瓚《東還紀程》載:「夔門時有風箱峽者,數仞絕壁中迭置木匣,如風箱甚多,仰望色如朽木,較棺形則小,其景象頗相類也。」清光緒《巫山縣志》載:「風箱峽在舊大昌縣境,懸壁之上壘壘,形類風箱或類棺。」「魯班岩,治東十五里,上有斧鑿風箱形跡。」
兵書寶劍峽。清嘉慶《歸州志》載:「兵書峽,州東二十里,一名鐵棺,靈跡在白狗峽東。」清·王世正《蜀道驛程記》載雲:「過兵書峽,峽半石壁有洞,中有石,形如卷,俗謂武候兵書。」明代文學家何景明據三峽民間傳說寫了一首詩:「空岩一卷書,綠苔字應滅。志決功不成,千載有餘烈。」
龍船河。清光緒《巴東縣志》載:「西氵襄溪,兩岸壁立千尋,有敞艇在石罅間,去水約半里許,望之舷艄可辨。」西氵襄溪位於長江北岸,溪水與長江匯合處石壁間有懸棺如船,民間逐稱之為龍船河。
箱子岩。清同治《宜昌府志》載:「霧渡河箱子岩。去宜昌城北三十里,相傳有避亂岩上,有木箱至今不朽。」
從上述有關三峽懸棺葬的歷史記載里,我們可以看出,三峽地區懸棺葬遺存歷史久遠,古籍中所見的載述年代最早的距今約1500餘年,但由於古人科技水平有限,對三峽懸棺的發現與認識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並衍生附會出了種種神話至今仍在民間流傳。
二、三峽地區懸棺葬的分布狀態
據目前已知的情況來看,中國懸棺葬的地理分布幾乎全部集中在南方,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重慶、雲南、貴州、廣西以及台灣等11省市境內河流兩岸的峽谷之中。三峽地區的懸棺葬是按自然地理組合的一個特定區域,也是中國南方懸棺葬中文化蘊藏最為豐富、最具民族學研究價值的懸棺葬區之一。與長江三峽工程興建後形成的大庫區不同,三峽懸棺葬僅限於峽中的六個縣(即現重慶市的奉節、巫山、巫溪、湖北西部的巴東、秭歸、宜昌),以及峽江兩岸溪河峽谷的懸崖絕壁之上。其分布特點是以峽江主流為中心向兩岸的支流輻射,由一線多點、多線串連而形成的網狀結構。其民族屬性和文化內涵、具有十分明顯的聯系性和共性。
(一)三峽主流懸棺葬的分布情況
三峽主流上起奉節瞿塘峽,下至宜昌西陵峽口,全長約192公里。自古至今,先後發現的著名懸棺點有十餘處:
赤岬山「兵書匣」。載於古籍和地方誌,穴中棺木數與棺中遺物不詳。
粉壁堂。位於夔門南岸,以岩壁上集中有大量古代石刻而得名。岩間有一洞穴高出江面50米左右,中有懸棺一具。
黃金洞。位於瞿塘峽南岸的絕壁上的一個天然石洞。1958年有峽民進洞探寶,得一把巴式青銅劍而歸。1996年科學探險隊再次進洞,僅見一堆屍骨。
吊槽。位於瞿塘峽南岸峭岩間,高出江面70米左右,中有棺木一具,旁有木樁方孔。
風箱峽。位於瞿塘峽北岸赤甲山半岩間,上距山頂約100米,下距江面約70米,垂直的岩石裂縫處有「風箱峽」三個大字。1971年有三位峽民為了尋找「龍骨」從懸岩上攀入風箱峽,發現岩隙里橫置的木樁上疊置著12具棺木,毀壞棺木8具,盜取一柄巴式青銅劍、木劍鞘、一把銅斧、一些料珠裝飾品,還有一隻製作十分精美的男式圓口鏤空雕花銅鞋。風箱峽一帶是一個岩葬群,距此處東面50米絕壁的兩條岩縫中,仍可見有懸棺存在。
盔甲洞。《夔州志》載:相傳此洞為宋代女將穆桂英藏盔甲的地方,這與「孟良梯」一樣當然也是一種附會。盔甲洞在風箱峽斜對面的南岸半岩間,下距江面約100米。童恩正先生曾有專文記載盔甲洞懸棺發現的文物。1958年,白帝城供銷社請一位老工人進洞探寶,發現棺木三具,取出的文物現存白帝城文物陳列室,計有巴式青銅劍、木梳一把等。
鐵棺峽。位於西陵峽南岸巴東境內的楠木園。鐵棺峽長達500多米,距江面數十米的峭壁上有一排天然岩洞,因年代久遠,懸葬之棺木色澤灰黑如鐵,鐵棺峽因此而得名,惜洞中棺木屢遭破壞無一倖存。
兵書寶劍峽。位於西陵峽秭歸縣境北岸,船過香溪即可見崖壁上有一條狀突兀岩石象一把寶劍倒插在岩石中,這就是「寶劍」。在下游距江面約200米處峭岩間有一天然洞穴,穴中有一疊形狀如書之物,相傳為諸葛亮入蜀時留藏的「兵書」,實則是棺木。1955年四川下來幾位采葯老人用繩索入洞中,發現內有兩具棺木,揭開了「兵書」之謎。
(二)三峽支流懸棺葬的分布情況
三峽兩岸匯入峽江的溪河,皆為陡峭的峽谷,崖壁半腰均有懸棺葬分布,主要有:
奉節草堂河懸棺群:主要有三架岩懸棺,現洞中僅存木杠。
巫山錯開峽氵四氵襄懸棺群:有棺木阡、天子廟兩處懸棺,內有懸棺10餘具,現僅存4具。
巫山大寧河(巫溪)段懸棺群:主要有龍門峽(因有多處懸棺,亦稱鐵棺峽)巴霧峽、滴翠峽飛雲洞、大昌水口等5處懸棺葬。多為天然洞穴,每洞有1—2具棺木。懸棺穴距水面最低約40米,最高達200餘米。成為小三峽里的一大景觀。
巫溪縣大寧河段懸棺群:主要有爛船灣、月亮洞、貓子石、棺木岩、黃岩硝洞、四方洞、南門灣、鳳凰山、九層樓……等10多處懸棺葬,可謂星羅棋布。距巫溪縣城北30公里,位於大寧河與東溪河交匯處的荊竹壩懸棺葬群,高崖間石穴交錯、棺木累累,計有25具之多,景象十分壯觀。1979年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曾攀登上高崖實地考察,對其中18號棺進行了清理,兩具屍骨一男一女均少年,隨葬物有銅器三件。
巴東縣龍船河懸棺群:龍船河古名西氵襄溪,因有懸棺形似木船而得名。從與長江匯合處起的沿河兩岸峭壁間多有懸棺,有人統計至少在10具以上,但多遭破壞;距龍船河北面5公里處的羅坪河,絕壁上的自然洞穴里亦有懸棺遺存。
秭歸縣九畹溪懸棺群:九畹溪位於西陵峽南岸,相傳屈原少年時代曾在此溪畔種植九畹芝蘭,懸棺群在距峽江約15公里的九畹溪兩岸,地名棺木岩。棺木岩高700餘米左右,紅褐色的崖壁間天生一道橫向大裂縫,距地面約50米,裂縫中放置著7具棺木。民間有詩雲:「自古流傳棺木岩,鳥鳴猿啼動人情,雪飄草木山戴孝,風吹松杉樹舉哀,春到百花呈奠禮,夜來明月照靈台,不知亡者何朝代?棺木七副洞穴埋。」現棺木都遭盜棺者破壞。
秭歸縣磨坪青干河支流懸棺群:在西陵峽南岸磨坪鄉一處長約120米、高約100米的峭壁上,一排洞穴和石縫中放置有131口棺木。通過望遠鏡還可看見棺木旁的一捆繩索。這是迄今為止三峽地區發現的最大的懸棺葬群,極具研究價值。盡管還未進洞穴發掘棺中遺物,但考古工作者認為:通過這一捆繩索,有可能解讀懸棺如何放置的千古之謎。
夷陵區黃柏河懸棺群:該懸棺群位於西陵峽北岸約20公里的黃柏河兩岸。在一處距地面約100米的陡峭岩壁間有一自然洞穴,洞分內外兩層,其中放置有30多具棺木,洞中央還有一具較大的套棺,長約2米,高約1米,棺木均為整木挖鑿而成,木質堅硬。歷史上屢遭盜棺者破壞,1958年和1979年;先後兩次有入洞者掀下棺木20多具。與棺材岩隔河相望的龍王洞,也是一處懸棺葬,內有棺木6具。
從以上三峽地區懸棺葬的地理分布情況,可看出一個十分明顯的分布特點:即峽江主流的懸棺相對稀少,宛若疏星半月點綴在璀燦銀河之間;而峽江兩岸支流之懸棺葬則星羅棋布、鱗次櫛比,整個三峽地區的懸棺葬分布,便以峽江主流為中心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網狀板塊。這一特點的形成,與古代三峽民族部落分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是人口聚居狀況的反映。峽中峰高岩陡,少有坪地可供人類居住和農耕,而兩岸支流河谷地勢稍平,且土地肥沃、交通方便,古民村落大都分布於此。懸棺葬分布正是古代部落、村落分布的縮影。了解這一點,對於研究三峽地區懸棺葬之族屬及文化內涵大有幫助。
三、三峽懸棺葬的地域特色
三峽地區懸棺葬所展示的文化內涵,同中國南方各地的懸棺葬相比較,即有其共同性和許多相似之處,也具有其個性,亦即鮮明的三峽地域特色。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懸棺葬類型上多為自然選擇,形式較為單一。由於三峽大峽谷地質結構多為石灰岩,經水溶和滲透後呈現出「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兩岸多奇峰峭壁、怪石嶙峋、溶洞迭出,所謂「夷山多名洞」便是三峽地貌的寫照。因此,三峽的懸棺葬一般都選擇在自然洞穴,而少見有人工開鑿式、懸棺木樁式等其它類型。選擇不需加工的自然洞穴(溶洞、岩壁間縫隙)作為懸棺葬之地,反映了三峽地區懸棺葬的原始性與古樸性,與新石器時代的土坑葬更為接近。
(二)懸棺的棺木多採用整木挖鑿而成。由於古代三峽地區森林資源豐富、古木參天、古人就地取材為棺。懸棺棺木的簡易加工和製作粗糙,也表明當時生產技術水平低下,尚處於落後的農耕時代,距今年代較為久遠。
(三)在懸棺的放置方法上因地制宜。懸棺的棺木是如何放置在數百米高的懸崖絕壁之間的洞穴里?這一直是古今學者苦苦探解的一個謎。對此,人們眾說紛紜,有的甚至不惜財力做實地模擬實驗。有堆物說(即在懸棺下堆積石土或它物以升高)、雲梯說(類似古代戰爭之攻城)、地貌變遷說(認為古代江河水位高於現代,距懸棺葬處距離甚近)、棧道說、「懸索下柩」說。很明顯,人們推測的許多懸棺置放方法,都是不切合三峽地區懸棺葬實際的,地貌變遷也難以解釋,因為三峽地區自有人類聚居歷史以來,未見有如此高水位記載。據現已發現的三峽地區懸棺葬來看,宜昌學者劉不朽同志認為:三峽地區懸棺在放置方法上採用「懸索法」的痕跡十分明顯。最近在秭歸磨坪鄉發現的懸棺洞穴中猶遺存有一捆繩索,便是「懸索法」的重要痕跡。現代一些進入三峽懸棺中「盜寶」者,均採用從崖上懸繩索下吊入洞而取得了成功,也可以作為佐證。還有一點值得引起重視,那就是「懸索法」乃是三峽山民們慣用的古老傳統作業技術,至今山民們在懸崖峭壁間采葯、砍柴和劈岩築路時,仍在普遍使用。當然,這也與峽中民族剽悍、勇敢的素質有關。「棧道法」(即在岩上鑿孔架木作棧道)亦有數例。有學者推斷:瞿塘峽南岸的「孟良梯」(現存65個方形鑿孔)可能是通往懸棺葬洞穴的棧道,因為附近有吊槽、粉壁堂、盔甲洞等多處懸棺葬。但即使用棧道,也還須用繩索輔助。總之,「懸索法」似可破解三峽懸棺「懸」入懸崖絕壁洞穴之千古懸念與懸案。
四、三峽懸棺葬的年代
三峽地區懸棺葬的年代,在上述論述中已顯端倪。通過懸棺遺存物品和碳14測定,大致可以確定其安葬年代。從隨葬品來看,專家們經分析指出:長江三峽地區「懸棺葬中的隨葬品多為戰國時期的柳葉形巴式劍、楚式劍、楚式高背木梳、西漢文帝四銖半兩錢,另有西漢時常見的長喙水鳥狀和鉤頭蛇首狀帶鉤和東漢五銖錢等等,這一地區懸棺葬流行的年代大致應為戰國至東漢時期。」上世紀80年代初親自到西陵峽一帶作過實地考察的舒之梅先生稱:「曾在宜昌新坪棺材岩揀到殘棺材板送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放射性碳素斷代測定,結果2270前後80年,樹輪校正年代2275前後90年,約當公元前325年,時為戰國中期偏晚。」兩者映證,年代基本上吻合,因此也是可信的。三峽地區在戰國時代是巴、楚聚居之地,其人「半巴半楚」,亦是巴、楚相互爭伐之地。《華陽國志·巴志》載雲:「楚、巴數攻伐,故置扞關、陽關、沔關。」古代學者考證,扞關有兩處:一在巴山縣(長陽),一在魚腹(奉節)。懸葬中之巴式劍、楚式劍,正是當時巴楚間戰爭之反映。所以可以認為:三峽地區懸棺葬產生的年代,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其流行之盛期在戰國時代,至漢代已逐漸稀少流行,僅有一、二處懸棺中發現西漢、東漢錢幣便是最好的證明。秦國滅巴後,巴人部落已分散瓦解,大都遷徙出三峽地區。
五、三峽懸棺葬的族屬
懸棺葬的年代與族屬有著密切關系。自殷商、西周時期起,三峽地區曾有許多民族部落在此活動和聚居,但戰國時代活動時間最長、占統治地位的是巴人和楚人。巴之名最早見之於殷墟甲骨文,當時稱之為「巴方」,是一個很有實力的方國。顧頡剛先生《中國歷史地圖集》中考證,「巴方」位於漢水、巴江之間,楚、鄧之南。據學者考證,巴人是參加武王伐紂時《牧誓》中八大部落之一。楊守敬《水經圖注》認為:「參加《牧誓》大會的彭人,就是著稱於春秋經傳的巴人,當為武丁時『巴方』的後裔。」「巴人這一族名,是彭人、宗貝人、板楯蠻夷、月勾忍夷、閬中夷、白虎夷的總稱。」楊守敬出生在三峽,對三峽地理、歷史頗有研究,其觀點極有見地。《華陽國志·巴志》載雲:「其地東至魚腹」,即今重慶以東三峽一帶,正是巴人活動的地域。特別是在三峽懸棺葬中,有10餘處出土有柳葉形巴式劍,與巴人在三峽活動的地區、年代三者吻合,足可以證明三峽棺葬的主人是巴人無疑。但是,多年來獻身於中國懸棺葬研究並取得顯著成績的陳明芳先生卻另有見解,她認為:「長江三峽地區的懸棺葬可能與這里古代亻襄人和延蟲人有關」,「可以認為,長江三峽地區的懸棺葬為古代濮人、越人後裔的葬俗。」研究巴蜀文化的著名學者林向先生的觀點大致相同,也認為「川東峽江地區的崖葬可能是古代亻襄、延蟲族的遺存。」他們不贊同巴人說的理由是共同的,即「巴是國名,而非族名。」上世紀末,四川著名學者段渝先生推出了巴蜀古代文明研究新成果,他指出「古代居息繁衍在這個地域內的各個族也被統稱為巴,並由此派生出巴人、巴族、巴國、巴文化等概念。從這個意義上看,巴這個名稱包有地、人、族、國、文化等多層次的復雜內涵,是一個復合性概念。」這可能是對巴是國名而非族名以及三峽懸棺葬的主人是否為巴人的最好的回答。當然,古代生息繁衍在三峽地區的民族多而且雜,對這些民族的起源與演變的研究雖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多為百家之言,尚未有定論。在古史的傳說時代,三峽一帶當屬南方的苗蠻集團,亦即張正明先生在《楚文化史》中所說:「新石器時代江漢地區的土著,是傳說中的三苗。」而後又出現「百越」的「百濮」:峽中秭歸古為夔國,有學者認為夔即「夔越」,是百越的一支;三峽地區也是「百濮所充」之地,有學者考證「濮在今湖北枝江西」,與巴人活動的地域相同。所以,許多學者都認為巴族可能是越、濮的後裔,或者他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
六、三峽懸棺葬的文化內涵
自從1000多年前在中國南方發現了奇特的懸棺之後,眾多仁人志士就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懸棺葬俗之起源及其產生的時代背景。毫無疑問,奇特的葬俗形式,乃是人類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所形成的一種奇特的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的產物。學者們在探討懸棺葬起源時,普遍認為這是人類葬俗的演進,懸棺葬與史前人類穴居和新石器時代土葬有密切聯系,是一些民族宗教觀念的反映。具體到懸棺葬俗形成的原因,則是見仁見智,各說不一,且頗多臆想與猜測,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諸說:
(1)祖先崇拜說。將父母祖先的屍體高置在臨水高崖上,既便於後代子孫瞻仰,也能讓祖先的英魂保佑子子孫孫繁榮昌盛。古人多有此說:唐張族鳥《朝野僉載》載曰:「五溪蠻父母死……盡產為棺,於臨江高山半助鑿龕以葬之,自山上懸索下柩,彌高者以為至孝,既終身不復祭祀。」乾隆《珙縣志》載:「珙縣多棘人人……相傳有羅因者,以棘人人嘗滅其祖,乃教以懸棺崖上,子孫高顯。於是爭掛高岩以趨吉。」
(2)普渡靈魂說。古人把人的形體叫作「形」,魂魄附之於形體,即所謂「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靈」。有學者認為:棺木(尤其是船形棺木)好似獨木船,將死者脫離形體的靈魂,載渡到天堂極樂世界。楚辭《招魂》所表現的正是「超度亡者靈魂」這一原始的靈魂觀念和三峽地區古老的民族習俗。
(3)「升天」成仙說。古人以為高山高崖距離九天仙境最近,所以稱懸棺洞穴為「仙館」,懸棺葬為「地仙之墓」。子孫將祖先屍骨安葬在高不可攀的懸岩絕壁之上,宛若進入雲霧飄繞的神仙境界,既可避鬼怪的干擾,又可以高高地瞻仰祖先。
(4)返水歸真或返洞歸源說。即所謂來之於水,返之於水,來之於山,返之於山,居之於洞穴,回歸洞穴。原始人類曾有過「穴居」時代,狩獵於山林,捕魚於水澤,對山水自然有著深深眷戀之情。將祖先懸葬於水邊山崖洞穴,有送其回歸自然之意。《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辭》「質本潔來還潔去」便是回歸觀念的反映。
此外,還有「保護屍體」說、「抑制天花傳染」說等等,不一而足。多為望懸棺而生義、難以令人信服,上述四種主要觀點,皆為國內外研究懸棺的學者中甚為流行的見解。各說都有所據,具有一定說服力。
總之,三峽懸棺葬,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從一個側面鮮明地反映了早期三峽人的人文宗教思想。

『捌』 湖北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神農架 景點有: 神農頂旅遊區: 主要景點板壁岩石林、小龍潭、華中屋脊—神農頂、大九湖、風景埡、下谷坪。 神農頂景區位於神農架西南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景區以原始洪荒特點著稱,高山草甸綿延千里,箭竹林遮天蔽日,高山石林突兀陰森,冷杉刺破蒼天,杜鵑爭艷奪目,更有眾多珍禽猛獸出沒其間,自然造化之地形迷宮,光怪陸離,給這一方天空披上濃厚的神秘之紗。是以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自然生態系統為背景,以生態多樣性為特點主主題的自然生態旅遊區,是湖北省及神農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景區面積105.7萬畝,內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六座山峰共同構成了華中屋脊,成為長江和漢水在湖北境內的分水嶺。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高3105.4米,終年霧靄茫茫,被稱為「華中第一峰」。景區植被垂直分布特徵明顯,有箭竹林帶、冷杉林帶和高山杜鵑林帶。 景區內主要有神農第一景風景埡、金絲猴活動區金猴嶺原始森林、「野人」夢苑小龍潭、高山石林板壁岩、保護區瞭望塔、大九湖高山濕地等景點。主要景觀有高山草甸、高山杜鵑林、原始冷杉林、原始生態高山濕地、珍稀動植等。 神農頂景區又被譽為地質博物館,不僅有喀斯特地貌和古冰川侵蝕遺跡,還能在崇山峻嶺中找到地球歷次造山運動的痕跡:有元古紀、震旦紀的標准地質剖面,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地質時期的動植物石化群。境內的山峰、峽谷高低懸殊,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最低點的石柱河谷海拔僅398米,高差竟達2700餘米,是最具特點的地質地貌景觀匯集地。 神農頂景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迷人的自然景觀,集中了大自然精華之所在,使這里融自然性、神奇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被有關專家稱之為「不可替代的世界級壟斷性旅遊資源」,是生態旅遊的理想勝地。 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 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 主要景點有野馬河、小天門、紅坪畫廊、古犀牛洞、天門埡、劉享寨、燕子埡、燕子洞、燕天飛渡、會仙台、牛鼻子洞、山寶洞、紫竹河原始森林、百草坪、塔坪山林田園風光及民俗風情等。 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神農架西北部,由天燕景區、古犀牛洞景區組成,是以原始森林風光為背景,以神農氏傳說和純朴的山林文化為內涵,集奇樹、奇花、奇洞、奇峰與山民奇風異俗為一體,以反映原始悠古、獵奇探秘為主題的原始生態旅遊區。景區內林海茫茫,物華地靈,美不勝收,尤以「雄、秀、幽、野」為特色而生美感。由於位於中國南北地理的交匯地帶,這里匯集了南北不同自然地帶的動植物資源,區內自然植被可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竹林、灌叢、山地草叢、草甸、沼澤等系列植被類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極具可觀性,加之空氣清新,環境靜謐,是開展綠色旅遊的良好場所。景點有燕子洞、燕天飛渡、會仙橋、燕子埡、薛剛寨、天門埡、劉享寨、山寶洞、紫竹河原始森林、雲海佛光、紅坪畫廊、百草坪、古人類遺址-古犀牛洞、塔坪山林田園風光及民俗風情等。 景區內有會仙橋、觀景台、燕舞亭等建築,會仙橋相傳為炎帝神農氏與太上老君會面的地方,據說神農氏就是在這里勸太上老君將煉丹爐改為冶金爐。橋頭的香柏迎風傲霜,婀娜多姿,橋下的森林原始古老,生機盎然。沿小徑登臨燕舞亭,可領略原始森林的特有風貌。憑石欄俯瞰塔坪村,可飽賞雲海佛光的壯麗景觀。 景區級別 國家AAAA景區 全國生態旅遊示範區 亞洲生物多樣性示範基地 國家六大原始生態旅遊區之一 香溪源景區 香溪源旅遊區:主要景點有香溪源、神農壇、降龍瀑、千年杉王、篝火場、天生橋、老君山原始森林、石人穿縫、蝴蝶館、酒壺坪旅遊滑雪場,木魚省級旅遊度假區。 香溪源位於神農架木魚鎮西2公里處,二0九國道旁,是長江支流香溪源的發源地,也以自然的原生態和秀美的山水景色成為神農架的著名風景區。天然清澈的香溪源水經木魚,穿越興山,至秭歸奔流91公里注入長江。香溪河因哺育過世界四大文化人之一屈原和我國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而聞名於世。《興山縣志》載:「昭君臨水而居,恆於溪中浣手,溪水盡香」、「香溪水味甚美,常清濁相間,作碧膩色,兩岸多香草」,故名「香溪」。唐代茶聖陸羽曾把此水列為天下第十四泉。 香溪源頭,水質純凈,古木參天,奇峰競秀,林海深處,雲游霧繞,林間奇花異草競相開放,伴隨著草木的芬芳,山中溪溝縱橫。可見這幽谷清溪,花香遍野的靈秀之地,才是溪水飄香的真正原因。源頭古木參天,山花爛漫,溝谷中有巨大漂石,為古代冰川的遺跡。著名詩人徐遲題寫「香溪源」於此。 香溪源頭的天然溪水是最珍貴的自然恩賜,早在唐朝便被文人墨客名流譽為「-」。香溪水冬暖夏涼,年平均溫度圍度左右,溪水中含有豐富的鈣、鎂、鋅、錫等14種對身體健康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飲之甘甜,沁人肺腑;由於溪水具有獨特的等滲性,水面漂浮著豐富的負離子,溪水具有提神健身,滋潤肌膚的功效,能夠增強免疫功能和加快新陳代謝。可以說香溪源是世界上最珍貴、最天然的"水療中心"。 玉泉河風景區 玉泉河旅遊區:主要景點包括送郎山、三里荒、夾道河、月亮洞、武山湖、六道峽、地史檔案—化石山、神農架動植物標本館。 玉泉河旅遊區位於神農架東北部,該旅遊區以玉泉河流域為核心,以區內旅遊循環線為依託,以高山湖泊、河川幽谷為特色,是以探險挑戰為主題的綜合型旅遊區。玉泉河旅遊區分送郎山、玉泉河、樟樹坪三個景區,有自然博物館、夾道河、武山湖等到30多個景

『玖』 金錢河與花水河在月亮洞嗎

您聽說過月亮洞嗎?知道月亮洞在哪嗎?月亮洞位於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境內,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交通較為便利,距離山陽縣城僅45公里。洞內景觀獨特,雄奇險峻,錯綜復雜,寬廣幽深,洞外山清水秀,秀麗多姿,洞口因形似月亮而得名。

很形象地用一首「藏在深山人不知,萬年滴水成鍾乳,汗流浹背登旋梯,風寒洞中似冬至」來描繪這里的情景,最貼切不過了。個人感覺月亮洞風景區古老神奇,幻如隔世,猶如地下迷宮一般,是西北地區大型溶洞的典型代表,而且景色秀美,天然成景,渾然天成。尤其是溶洞內的場景,更是令人震撼,放眼望去,洞內燈光迷離,涼風習習,空間尤為廣闊,景色非同一般。

熱點內容
上海洛德化學 發布:2025-01-11 22:57:23 瀏覽:190
中公教育四川 發布:2025-01-11 22:11:08 瀏覽:189
智慧的英語 發布:2025-01-11 22:01:53 瀏覽:287
是歷史潮流 發布:2025-01-11 21:59:34 瀏覽:722
幼兒園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1-11 21:07:41 瀏覽:785
許姓班主任 發布:2025-01-11 20:23:36 瀏覽:918
大專學歷教育 發布:2025-01-11 19:23:58 瀏覽:883
上巳節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1 19:02:29 瀏覽:221
白淺歷史 發布:2025-01-11 19:00:56 瀏覽:981
假期的英語 發布:2025-01-11 18:31:42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