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家地理術
⑴ 誰有地理風水古書
贛州楊派風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風11尋龍是一種境界,要把身心融入其中,要意隨氣行,心隨勢動,從起祖星辰、龍行起伏、開帳過峽、峽中留情、星峰變化、出腳力度和延伸范圍、砂水護衛、落穴環境等眾多環境因素中體察源氣運動變化的規律,探明龍行途中有無自然劫殺,有無人為斷脈泄氣的情況發生,根據掌握的情況來確認此龍的規格和價值,為立向、擇日、下葬提供真實可靠的資料。了解清楚所有的環境信息和源氣運行變化規律,對點穴和下葬,起著至關重要的指導和相互印證的作用。堂氣堂氣就是明堂之氣,堂氣的大小與來龍的源氣相匹配,來龍的源氣小,堂局與堂氣則小,來龍的源氣大,堂局與堂氣則大。如果來龍之規格是帝王的規格,護衛之砂和朝拜之砂就會合成垣局。源氣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穴前方的大小山頭有規律的呈弧形排列,層層環抱於穴前,穴前能看見的環抱之地都是明堂,明堂有內外明堂之分。堂氣是一種低於人體溫度的恆溫氣體,其五行屬性與穴中源氣的五行屬性相同,而陰陽屬性則與之相反。堂氣的穩定性取決於堂局的周密程度,堂局周密則堂氣穩定,如果某方空缺泄氣,在與之相應的時間,事主家中必有災禍相伴。生氣風水生氣是經穴心制化後的源氣,與穴前龍舌從明堂中吸回的堂氣在棺中或在陽宅中交融,而生成的一種能將地理風水中的吉凶禍福、富貴貧賤感應在人生中的一種氣體能量。而易學中所講的生氣,是由正五行與四季五行的生克關系,衍生的一種五行——旺、相、休、囚、絕的生氣理論,它只是論運擇日的一種方法。五行不是物質,只是一種屬性,而風水生氣是風水中客觀存在的一種物質能量,二者有天壤之別,豈可混為一談,此理不明何以言風水。楊筠松雲:「地脈鍾山川之秀,佳期奪日月之精,迎交生之旺氣,應纏度之明星,代天工之巧奪,轉造化之宏聲」。精闢的論述了迎交生之氣要應纏度之星,才有造化之機,這里的交生之旺氣就是源氣與堂氣姣融而生成的生氣。生氣的溫度取決於立向和葬法,立向精準,葬合法度,生氣能使棺中亡人的屍骨保持人體的正常溫度,而且四季恆溫不變,直至龍運衰敗。如果立向有誤,葬不合法度,棺中屍骨的溫度就會高於或低於人體的正常溫度。如果立向精準,葬合法度,葬後一年半載,生氣就會在棺中逐漸形成氣壓,擠壓棺周棺頂之泥土,直到泥土與棺周棺頂徹底分離,形成一個穩定的氣壓場,固於棺周,這就是生氣固棺,古人稱此現象為氣棺。在穴中下葬,只要立向精準,葬合法度,葬後泥土就不會出現半點塌陷的跡象。只要生氣固棺,定是靈光聚頂,生氣盎然,泥水不入,百蟲不生,榮華富貴必隨當應之期而來。如果立向有誤,不明葬法,葬時無論遠、近、深、淺及朝向贛州楊派風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風12有分寸之差,源氣與堂氣入棺發生微小的量變,都會改變生氣的溫度。如果生氣不能確保棺中屍骨是人體的正常溫度,無論是高於或低於人體的正常體溫,生氣就會變成殺氣,災禍必然隨之而來。楊筠松雲:「葬不得法,葬了不發,當淺而深,人絕而淫;當深而淺,富貴難見;當近而遠,滅絕人煙;當遠而近,災禍立見;葬得適中風水自成」。楊公對不明葬法可能造成的危害得出了客觀准確的結論,充分說明了葬法是決定風水成敗最關鍵的重要環節,它不只是體現風水師技術實力那麼簡單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直接關系著世主家族的安危。來龍結穴環境變化之大、葬法之復雜、與之相關的因素之多,非一般的風水師能夠明白,能夠掌握。楊筠松雲:「穴中玄妙少人知,陰陽二字最難明,車載文書總是穴」。龍分枝龍桿龍,入首之脈有陰陽順逆,強弱緩急,剛柔虛實,內虛外實,外虛內實,純陰純陽,半陰半陽,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等等,各種脈氣之沉浮不同,復雜難變。穴有正落側落,腰落盡頭落,有上聚、中聚、下聚,有龍身落穴、星峰落穴,有穴高於四山、低於四山、平於四山,有一邊厚一邊薄,一邊明一邊暗,有龍先到、虎先到、龍虎一齊到,穴名有蓋、粘、依、撞、窩、鉗、乳、突、老、少、陰、陽等三十六穴名。水有三分三合,有左來右出,右來左出,有金城水、土城水、火城水,有九曲彎環玉帶水,有劍射穿心水,等等各自吉凶不同。葬有吞、吐、沉、浮、拋、迎、接、送、架、拆、轉、疊、斜、閃、挨、借、繞、減、放、送等七十二法,復雜之極。各種關系盤根錯節,互有因果,一點不明,葬必出錯。條條真龍各有意,一砂一水自有情,穴中處處是玄機,差錯分毫是陷井。陰陽順逆若不明,大地殺人更無情,毀地殺人自不知,滅人滿門不知情。以上之言並非危言聳聽,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真龍真穴中發生的悲劇無處不有,葬對葬錯一看便知,只要一打聽無一不應驗。地理風水的形成是造山運動的結果,它本是可以反復利用的一種永久性資源,具有長久的生命力。但從目前有效利用地理風水資源的能力和源氣要經穴心制化才能與堂氣姣融生成生氣的這一特點來講,地理風水又很脆弱。一但穴心破壞,源氣得不到制化,或參照物被破壞不能准確定位,這一風水之地就永遠失去了利用價值。風水人學習研究風水的目的是要利用風水資源來造福社會,造福於人,學術不可半途而廢,穴中有太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暗藏太多致命的殺機,沒有幾十年的傳幫代不可輕易取地,一知半解就忙目取地必然造成災難性的惡果,所謂的風水大師們四處點穴葬墳,毀地無數,不知給多少家庭帶來無形的災難,風水人對此不可不慎。六、地理風水的科學性和重要性贛州楊派風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風13什麼是科學?有人說:「科學是規律,科學是事實,科學是關於規律的事實,科學是關於事實的規律」。地理風水就是古人在自然地理環境變化的規律中,發現的一種自然資源,這種資源客觀的存在於大自然中,用傳統方法和現代科學手段都能確認風水資源的存在,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地理風水中的環境因素與人生中的吉凶禍福是否有必然的聯系,地理風水中的吉凶禍福是否會在人生中體現,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也是地理風水的價值所在。地理風水是現代科學尚未涉足的領域,現有的科學技術是否能找到地理風水發福的真實原因,還是一個未知數。不管現代科學能否找到地理風水發福的真實原因,只要世人能客觀的尊重事實,風水人就能證明地理風水中的環境因素與人生中的吉凶禍福、富貴貧賤有必然的關系,就能證明地理風水學是一門科學,而不是迷信。地理風水的造化功能,早已被古人所證實,現在仍可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人物對象,不同環境的風水之地,來證實地理風水與人生的吉凶禍福、富貴貧賤有必然的聯系。例如,要證實某位高官與地理風水有必然的關系,只需告知這個人的老家在哪個鄉或村,就能准確無誤的找到與這位官員有直接血親的哪棺祖墳或祖宅。如果這個范圍里沒有與之匹配的風水之地,也能在別的地方找出與他有直接血親的祖墳或祖宅,用事實來證實風水與他的官職有必然的聯系。地理風水的造化功能,是地理風水中特有的物質能量產生的一種自然感應,只要明白融結聚散的道理,會尋龍點穴,就能准確找到地理風水中物質能量的聚集點。一個人沒有地理風水中特有的物質能量產生的自然感應,沒有這種強大的自然力量為基礎,就不可能有太高的職務。地靈人傑是一種必然規律,要找到一個高官的祖墳或祖宅是很簡單的事,對於真正懂得地理風水的人來講,都應該具備這種起碼的能力。地理風水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重要之極;它是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科學進步,社會穩定不可替代的自然動力。一般的風水師體會不到地理風水對國家對民族有多麼重要,感受不到地理風水中有多麼強大的自然力量,不明白國運興衰,朝代更迭與地理風水有直接的關系。古人雲:「十二強龍天子穴,垣局龍真出帝王,北辰居中是至尊,九龍護穴最為上,一個朝代一穴地,一穴大地定乾坤」,這是世代高人經過歷史印證才得出的結論。世人絕不會相信地理風水有如此強大的作用,更不會相信一穴風水大地能決定一個朝代的命運。一個人的風水造詣和風水境界不達巔峰之時,絕對沒有識別駕馭這種風水大地的能力,不融入其中感受不到如此強大的自然力量,不會明白古人怎麼會得出如此有振撼力的結論。贛州楊派風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風14楊筠松在《撼龍經》中論垣局時就有:「北辰一星天中尊,上相上將居四垣,天乙太乙明堂照,華蓋三台相後告,此星萬里不得一,此龍不許時人識,識得之時不用謀,留與皇胡鎮家國」的慎重告誡。這充分說明了地理風水中確實存在能決定國運興衰的一種強大的自然力量,這種最高規格的風水大地,龍運之旺衰,關系著一個朝代的興衰起落,當龍運行至死絕之時,定是朝代更迭之期,這是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是鐵定的自然法則。人們沒有這么高的風水造詣,也沒有這么高的風水境界,當然不識其中的玄妙。如果一個國家的風水大地不能正常有序的發揮作用,缺少風水中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感應,就不會產生有眾望所歸的核心統帥,這個國家就會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個人的職務和權力,如果沒有相應規格的風水大地為根基,沒有地理風水中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感應,就得不到人民的擁戴,其位一定不長。如當今的日本,十年換九相,明顯是一個風水作用失序,風水大地沒有正常發揮相應的作用,缺少風水中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感應,不能產生一個有號召力的核心統帥,國家政權就不穩定,這是風水作用失序的必然結果。又如當今的朝鮮,金日成一家爺孫三代世襲傳承這個國家的統治地位,而且三代都能得到群臣和人民的擁代,這是他們爺孫三人的個人能力所至嗎?絕對不是,我敢斷言,金日成祖上一定擁有一穴垣局中的真龍大地,只有垣局中的真龍大地才有如此強大的自然力量,只有這種強大的自然力量才能讓金家三代世襲傳承統治地位,只有垣局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金家三代才能得到群臣和人民的擁代,金家三代世襲傳承的現象,是取得垣局中真龍大地的必然結果。人們把一代帝王的產生和一個朝代的更迭視為是天意,認為是上帝的安排。事實上這一切都與地理風水有直接的關系,一穴垣局中的真龍大地,其龍運是決定這一切的關健原因。如果說這個世界真有上帝存在,那麼這個上帝就是大自然,地理風水就是大自然這個上帝為人類社會的有序發展所作出的精心安排。風水的力量是人力無法抗拒的自然力量,順應自然就是順應天意,只有順應天意才能水到渠成。地理風水對人類社會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顯而易見,滴水洞垣局中的一穴真龍大地所產生的巨大作用,為共產黨的江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把中國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佛手山一穴真龍大地發揮的作用又加速了中國的崛起,使中國逐見強大,人民逐見富裕。這些都是有目共睹,並可以得到充分論證的事實。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得到地理風水帶來的好處,只因地理風水太復雜,太神秘,不被絕大多數人所認識,人們沒有相應的風水境界,感受不到大自然對人類的這一特殊恩賜。贛州楊派風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www.chinafsxy.org---道風15地理風水不是人人都能完全明白的普通事物,地理風水術更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普通技術,不得真傳就想入門,是異想天開。地理風水和地理風水術有太多無法了解的秘密,一定要全面認識地理風水,系統掌握地理風水術,懂得有序利用地理風水資源的自然法則,具有駕馭真龍真穴的技術實力,地理風水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不懂得有序利用地理風水資源的自然法則,沒有駕馭真龍真穴的實力,在穴中下葬或建陽宅,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丁點失誤就會致人於萬劫不復的深淵之地。作為風水人一定要克守傳統的風水職業道德,遵循有序利用風水資源和地理風水術傳承的自然法則,要樹立唯物的科學風水觀,科學地面對傳統地理風水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在遵循自然規律和自然法則的原則下,科學的吸取古人的成功經驗。只有從根本上系統了解,全面認識地理風水,熟練掌握傳統風水術的絕技,才能具有駕馭真龍真穴的能力。風水人自當為地理風水學的科學性增加的正能量,讓世人正面的認識地理風水的科學性和重要性。
⑵ 如何學好地理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⑶ 地理術語有哪些
地形 地貌 平原 高原 盆地 山地 丘陵 比例尺 等值線(等溫線 等高線 等震線 等太陽高度線 等潛水線 等深線)氣候 氣溫 熱量 降水量 水分 五帶 溫度帶 氣壓帶 風帶 氣旋 反氣旋 etc.
⑷ 我想知道一些風水格局的基礎知識
風水學權威認為,中國流行的風水學的核心是全面考慮,綜合分析,統籌兼顧,主要有十個方面的內容。
一、觀天
宇宙星體對人的作用。古人十分注重太陽月亮星宿對人類的影響,在風水上主要表現在採光、立向、選日方面。
元運年月日時四季,都是由天星循環所形成的,所以天體的運動對人的影響作用是無容置疑的。所謂堪輿,堪天道也,輿地道也。有天才有地,有地才有水有萬物。觀察天,了解天,天光上臨,地德下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根據天星來選擇風水地也就成了風水學中最原始的最基礎的學問了。
幾千年前形成的中國夏歷,和現在一直沿用的農歷,其中都有風水師的重要貢獻。
根據星空的現象來預測人世的休咎,這也是風水學中一種很重要的方法。
七政四餘,輪流當值。天星在時間上也有一系列的程式,這主要表現在天星演禽日課上。
二、辨質
風(空氣)、水、地(土)的質,對人的作用。這是風水學的基礎。風為人呼吸的空氣,水為人吃的水,源頭水,土為種莊稼的土、穴位中的土。因為空氣、水、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如果風(空氣)質不好、水質不好、土質不好則會造成生物不好,引人發病,致人生災,我想這是誰也不會否認的。
古代風水師主要有望氣聞氣等方法以測定空氣質量,品水養魚等方法以測定水的質量,捏土嘗土等方法以測定土的質量。
雪心賦雲:草繁木茂,水深土厚,就是根據目測定風水土的質量的方法之一。
益福堂的實證生氣十法一文中就有此類方法介紹。
在古代,科技不發達,風水師只有用眼看,用鼻聞,用口嘗,用手捏,用秤稱的原始方法去鑒定風水地的質量,到了科學昌明的今天,風水家們如果還抱著這些簡單方法不放,不與時俱進,不進行工具創新,不藉助於科學儀器來測量空氣質量,水的質量與土的質量的話。甚至有的連這些基礎原理視而不見,這些簡單方法棄而不用的話,我想,那些風水先賢們在天有靈的話,會暴怒如雷的,會臭罵我們的。
三、察形
風水地的形貌情意對人的作用。這里所指的風,既是空氣,也是空間。水,是由水積累而成的溝渠溪流,江河湖海。地,是由土積累而成的山崗嶺脈。後來風水學家把陰陽宅所在位置(穴位)後面有直接聯系的山脈稱之為龍,其他的山崗稱之為砂。
風水人類在繁衍生息,治國安民,行軍打仗的過程中,發現觀察天象,勘察地貌,了解地形,分辨地質非常的重要,關繫到人類的存亡興衰,國家的長治久安,打仗的成功失敗,於是就形成了風水學的原始理論---地理。
風水家發現,山水的形狀體貌是會影響到人類的行為和吉凶的。
風水學還把山川空間人格化人性化,按山川空間三者的形態表示理解為情意表示。有情於陰陽宅者為吉,無情於陰陽宅者不吉,反情於陰陽宅者為凶。這是風水學中高等層次的學說。
這些內容風水學稱之為形體學。可在風水典籍青烏經、葬經,雪心賦、撼龍經、疑龍經、發微賦、人子須知等書中有較詳細的說明。
四、乘氣
風水地的氣對人的作用。風水地三者中有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氣存在,這種氣不是空氣的氣,而是由天地山川空間流通、會聚、孕育、體現出來的一種只能意會,不能言表,不能用羅盤測量的東西。氣有吉氣凶氣中氣之分。能意會得這種氣,能接收生氣,摒棄凶氣,才可以達到風水學的最高境界。所以乘氣是風水學的頂尖技術。
葬書謂「氣以生和,氣因形來,氣以勢止,氣以土行,氣以龍會」 「形止氣蓄,化生萬物」 「葬者,藏也,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則為生氣」是也。
益福堂的內證生氣十法、外證生氣十法、風水的吉氣凶氣三文中有識氣方法介紹。
五、方位
風水地的磁場方位對人的作用。
這是風水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主要的測量工具就是羅盤。根據古人的經驗,發現陰陽宅前後左右的山水所在的方位,與陰陽宅的方向和位置相互作用,會對人類有直接間接的影響,會左右到人類的生死存亡,興衰禍福,吉凶休咎。因而產生了大量的學說來演繹來推論。風水學家稱之為理氣。
理氣最主要的有六類:
1:用先天八卦靜態配合論;
2:用後天八卦動態平衡論;
3:用凈陰凈陽法納甲九星論;
4:用三合生旺墓論;
5:用天星配合山水論;
6:用山水空實配合三元九(八)運論。
每類又分多種學派。各派內容有的互不相通,有的大相徑庭,有的互相攻擊。
理氣是風水學中最寵大,最復雜,真假難分,高低莫辨的內容。是最多糟粕的地方。是最受人們攻擊的學術。因為很多理氣內容玄而又玄,無法用科學解釋和事實驗證而難以自圓其說。
很多人在理氣方面花了畢生精力,洋洋大觀著書立說,把羅盤加了一層又一層,圈了一圈又一圈,意圖闡精釋微,探究風水奧妙,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但卻容易把自己把後學圈進一個小圈子裡捨本逐末而不能自拔。
人們所以說風水是迷信,就是因為他們認為:用羅盤測下方向,說點吉凶就是風水學的全部,就是風水大師了。這顯然對風水學是不公正的。
根據益福堂的理解,理氣不是風水學的全部,理氣雖是風水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必須掌握的學說,但卻不是最關鍵最核心的學說。這就是古哲今賢癉精竭力創研千門百派理氣都無法破解所有風水奧秘的原因。
六、定位
陰陽宅的位置選擇和方向選擇。
風水掌握了上述原理後,那就可以選擇確定陰陽宅的位置了。風水學中謂之點穴。
點穴是風水學的核心,因為風水師的所有努力都是以陰陽宅為基礎為中心來推論的。所有風水地環境都是圍繞針對陰陽宅來發生作用的。因為只有真穴正穴,才是風水地生氣會聚之所,才能獲得風水地的吉氣的。
陽宅會受風水地的影響而對人發生作用,這個大家都比較容易理解,那陰人所安葬的位置會對他的後代產生作用,是用現代科學無法理解的。但是根據古人的經驗,今人的大量事實證明,這種作用卻確實存在,有時比陽宅的作用還更明顯。這是為什麼呢?
益福堂不才,不能用科學原理解釋這個原因。但大家卻不能以為用現代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都是無用的,都是不可相信的。因為科學也有局限性的,科學也不是萬能的,現代科學也不是完美無缺的。
選好陰陽宅的位置後,然後選擇建造最合適的方向,以接收承納四周山水空間的生氣。謂之立向,立向也就成了風水的關鍵。
大家看古代官衙的建築,都是坐北朝南,子山午向。可見風水學是很注重方向選擇的。
七、擇時
風水地與時間配合對人的作用。
古人發現,在不同的年月日時,建造不同方位的陰陽宅,也會對人的興衰禍福有很大的作用,甚至一些國家大事社會大事人生大事,也可以藉助時間的選擇而增加福氣或成功。於是就創造了一種選擇時間的學說。風水學中謂之日課。日課學主要有造命、天星、河洛、斗首、奇門、六壬、演禽、紫白等。
風水家們還發現三元九運的時間段的不同,也會不同地影響陰陽宅的好壞。所以就形成了三元玄空六法等多種學派。
因為時間是由天地運動產生由人類感知的東西,既然人與天地為一體,那時間對人所起的作用也就合乎邏輯了。
根據上面分析,風水學說,既包含天、地、風、水等物質,還把時間納了其中,是一種空間時間的統籌組合,是一種最為全面最為系統的宏觀分析與優化。
八、施工
陰陽宅的設計施工與風水地的改善。
中國風水學把在建造陰陽宅中的設計施工,視作為跟隨陰陽宅建造總個過程的必須掌握的方法。如陽宅建造的方向,採光,大小尺寸,高低,顏色,房間,灶,床,門,傢具等的內局選擇安排,還有井,門樓,路,橋,廁,出水口等的外局設計與安排等等。
古人知道,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不好的環境是可以人工改變的。所謂目力之巧,工力之具。
古代的村落中的後龍山,水口山,大量種植和嚴厲保護樹林,就可以知道古人是很重視生態環境建設的。還有如用改河、建橋、築路、挖塘、圍牆、建塔等很多方法來改變風水地,以獲得良好的人居環境。這就是風水學的功勞。
風水學稱這些為工力做法,這也是風水家們必修的課程和必做的功夫。所以古代的風水師同樣也是建築設計師。
九、循禮
尊祖敬宗,慎終追遠的風俗禮儀。體現孝道的重要方式。
安葬先祖,是中國人慎終追遠,尊祖敬宗的最佳方式,所謂入土為安,人從地里生,還回地里去,選個山環水抱,山清水秀,靈氣集中,生氣盎然的地方安置祖先屍骨,立個碑,建個墓,刻上祖宗名字,讓後人能瞻仰先人,緬懷祖德,能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這對中國人的倫理建設和社會進步,其意義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風水學規定,在安葬先人過程中,還要按一定的儀式進行,以寄託後人的哀思與表現後人的孝道。
在建造陽宅時,在社會或人生的重大事件時,也都要按一定儀式與程序來進行。雖然這些儀式的規定各地有所不同,但這也是風水學的實用內容和不可忽缺的組成部分。有了這些儀式,才能將風水學的實施有步驟有禮節的完成。這也就形成為一種中國民俗遺產。
十、積德
勉人盡孝,勸人為善,催人向上,使人得福,告訴人們順應自然規律、優化自然環境來改善提高人生和社會。這是風水學的基本理念與最高目標。
中國古人認為,天地人是一體的,人的心靈與天地的靈氣是相通的。美好的心靈才能和美好的風水地同氣感應,有美好心靈人才能得到美好的陰陽宅,才能獲得風水地的吉氣善待。反之,有丑惡心靈的人是無法得到美好的陰陽宅的,只能得到丑惡的陰陽宅,也就只會得到風水地的凶氣懲罰的。所以風水學十分重視風水用戶和地師的心靈的塑造與凈化,十分重視道德的修養與積累。福由心生,地由心造。
風水可以改天命而奪神功,這是古人對風水學的高度肯定。風水學告訴人們要能順應自然 風水規律,做到天人合一,要優化自然環境,這樣就有了好的陰陽宅,有了好的風水地的吉氣感應與蔭庇,自己和後人即可以平安昌盛,所以丁財貴秀,百福臻臨,如果人人家家都能獲得好風水地而吉祥,社會就會因人人平安幸福而和諧,民族國家也就會因人人有為家家發達社會和諧而興旺,這就是風水學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所在。
根據上面分析,可以說,中國風水學是宇宙星體學、天文學、天體運行方位學、地球物理學、地磁方位學,水文學、地質地貌學、環境景觀學、自然生態建築學、社會倫理學、美學、人體信息學、氣象學、空間選擇學、時間選擇學、民俗學、做人哲學、玄學、易學、預測學、陰陽學、五行學、形氣學、理氣學、日課學等等一門龐大的綜合類學科。但風水作為一種落後文化和封建糟粕,是不值得提倡的。
編輯本段
故宮的風水之說
[2]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歷時十四年建成。其規模宏大,佔地7.2平方公里,建築面積為1.5平方公里,有房屋9999間,黃色琉璃瓦屋頂,藍色護城河和紅色圍牆把它與外界隔開。
據聞,故宮在設計建造時,遵循了許多儒家的原則,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所謂前朝,是指宮殿的前面是百官議政的朝堂;所謂後市,是指皇宮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交易市場,以滿足宮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宮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廟;右社,指皇宮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穀物神的社稷壇。
故宮的建築都嚴格遵循對稱規則,沿一條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排列,而這條中軸線上的建築,更以故宮為重心,這些建築都坐北朝南,體現著皇帝的至尊。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氣,中間洞開三門。在午門高大磚石墩台上建有崇樓五座,正樓九開間。這些都是「九五至尊」的象徵。
過了太和門就是三大殿。三大殿坐落在一個「土」形的三台上,中國文化陰陽五行中「土」居中,所以故宮的設計者將故宮最重要的部分,用漢白玉砌成了「土」形三台。
坤寧宮與乾清宮的名字和功用都是對應。《易經》中,乾對天,主陽;坤對地,主陰。清、寧二字都是安定、詳和的意思。
故宮的後門為神武門,位於中軸線之北。故宮中有一條稱為金水河的小河,橫貫東西,將廣場分為南北兩半。在中國人的環境觀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種理想的模式,金水河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宮中,並流經幾座重要的建築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環境。按五行相生,金生水,故名金水河。
古人認為世上萬物皆分陰陽,男性為陽,女性為陰;方位的前為陽,後為陰;數字中的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等。在故宮,屬於陽性的帝王執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將皇帝、皇後生活的寢宮放在後方,這不僅適應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陰陽之說。前朝安排三座大殿,後宮部分只有兩座宮,符合單數為陽、雙數為陰之說。
編輯本段
風水人物
隋唐時期有名的風水師
( 1 )舒綽,隋東陽人。稽古博文,尤善相家。吏部侍郎楊恭仁想遷葬祖墳,請舒綽等海內外五六個知名陰陽家為其選擇佳地。然而縱說紛紜,各抒己見,所選地點多個,不知哪個地點正確。然後恭仁便派手下人前往葬地,各取樣土一斗,將其所在方位和地理形勢「悉書於歷」,密封起來,然後將樣土示眾。幾位陰陽名家說後,人言人殊,只有舒綽所言絲毫不差。不僅如此,舒綽還說:此土五尺外有五穀,得其即是福地,世為公侯。為了驗證此話,恭仁便與舒綽同到該處進行挖掘。等掘到七尺,便發現一穴,如五瓷大,有栗七八斗。原來此地過去曾為稻田,因螞蟻撈窩,故土裡含米。盡管如此,死耗子還是讓他這只「貓」逮住了,所以當時朝野上下都以綽 僧一行為神人。
( 2 )僧一行,俗名張遂,河北巨鹿人,精通歷法、天文。所提出的「山河兩界說」,對後世堪輿家們的「界水理論」,有重大影響。
( 3 )司馬頭陀,曾學習堪輿之術,歷覽洪都(南昌)諸山,欽定佳穴 170 余處,多有所驗。一日在拜見奉某百丈(即禪宗高僧)時說:我最近在湖南覓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識者。百丈問:「老僧可否住得?」答曰:「不可」。然後指著旁邊在座的華林覺說:「此為主人也。」後來李景讓率眾人建廟於此,請朝廷賜號「同慶寺」,此地遂成禪學中心。結果與其預言一樣。其著作有《水法》傳世。
( 4 )浮屠泓 僧人泓師,黃州(黃岡),善陰陽算術,武則天當政時,泓師曾幫著張說(燕公)在京城長安東南購置一宅,並告戒說:「此宅西北地最是王地,慎勿於此取。」過了一個月,泓師又對燕公說,此宅氣候忽然索漠,肯定有人在西北角取土,燕公與泓師一起到西北角查看,果然有取土處三處坑,皆深丈余。泓師大驚曰:「禍事!令公富貴止一身而已,二十年後,諸君皆不得天年。」燕公驚問:「可否填之?」答曰:「客土無氣,與地脈不相連。今縱填之,如人有痔瘡,縱有他肉補之,終是無益。」後來後來燕公之子張均、張即皆被安祿山委任大官,叛亂平定後,張均被誅殺,張即被流放。竟如其言。泓師曰:「長安永寧坊東南,是金盞地。安邑里西,是玉盞地。」後來,永寧坊為王鄂宅,安邑為北平王馬宅,王、馬二人都進入官,王宅累恩賜韓弘正、史憲成、里載義等,所謂金盞破而再制;馬為奉誠園,所謂玉盞破而完也。
( 5 )丘延翰,字冀之。永征年間以文章著名。後游泰山,與石室之中遇神人授《海角經》,遂通曉陰陽,依法選擇,無有不吉,開元時為同鄉卜選葬地。適逢太史向皇上奏曰:「河東聞喜有天子氣,朝廷忌之,派人挖斷所葬之山的龍脈,並下昭捉拿他,可是沒有捕到。於是又下詔免去其罪,求其進京獻藝。丘以《八字》、《天機》等書進呈。被唐玄宗授予亞大夫之官,死後祀三仙祠。
( 6 )楊筠松,字叔茂,竇州人,長期居住江西,號救貧先生。曾以《疑龍經》、《撼龍經》、《立錘賦》、《黑囊經》、《三十六龍》等書。被後人尊為江西派祖師。僖朝國師,官至金紫色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黃巢破京城,乃斷發入昆侖山步龍。曾路過贛州,以地理術行於世。自稱救貧仙人。
( 7 )曾文辿,唐崇賢里人。師楊筠松,凡天文、讖緯、黃庭內景之書,皆所究晰,尤精堪輿術。」作《陰陽問答》、《尋龍記》。
( 8 )范越鳳,字可儀,浙江縉雲人,作《尋龍入式歌》。
( 9 )賴文俊 江西寧都人,曾文辿女婿,世稱賴布衣,江西派第三代傳人,善相墳地,廣東故家大姓始祖二世、三世墳,多賴布衣所定穴位。予宗有其二。諺曰:族有賴布衣,繁昌必有聞。
( 10 )廖禹,字堯成臣,江西寧都人,因長期隱居金精山,故世稱金精人。曾作《穴罰》、《熬極金精》。江西派第九代傳人。
明清時期有名的風水師
( 1 )張宗為,道教張天師後裔,精青烏之術。元末,避陳友諒亂,改名隱居皖南。貴池一縣凡是經過他卜選的葬地,其家都留有標記。明洪武十二年應朱元璋要求,隨軍觀察行軍途中的山川形勢。
( 2 )目講僧,不知何許人,隱其姓氏,或雲元進士,晦跡於僧。或雲為陳友諒參謀,反敗逃匿為僧。明末來勤,善堪輿術,為人卜葬無不奇驗。嘗曰:吾當以目講天下,故皆稱為目講雲。卒死於勤,凡邑中大家官家,其先進墳墓未有不出其手。以故久而益神。其所著書絕無,刊本多為後人委託,世鮮有得其傳著。 風水古城閬中( 3 )周仲高,精通天文地理之學,足跡遍及東南,時方承平,社會安定,可周卻從浙江錢塘江搬到江蘇崑山居住,並說天下兵禍將起,「吾卜地莫如婁江善」,後來果然錢糖江毀於兵禍,崑山無恙。洪武初,郡邑修建公署及廟宇,相方、定位、卜日、選辰皆出其手。由於技藝精湛縣令派人為其畫像,以示贊揚。
( 4 )仲寧 明騰縣人,曾遇異人傳授風水之術,為人相地大多奇中。明成祖駕幸南京,駐騰縣,曾召見中寧,試其才學,仲寧指者一處,說其下若干尺有石如虎。成祖令人掘之,果然得之。
( 5 )楊宗敏 明新昌縣人,永樂年間,有異僧為逃避官府追捕,躲藏其家,授其堪輿之術。宗敏書速得神解。他登山隔十里左右,即知穴位坐向。倒丈也不差毫釐。時稱楊地仙。
( 6 )廖均卿,寧都人,明十三陵首席選擇家,永樂五年( 1407 )七月,皇後徐氏崩,上命禮部尚書趙羽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擇地,得吉於昌平縣黃土山,及車駕臨視,封其山為天壽山,以七年( 1409 年)五月己卯作長陵,…… 自是列聖因之,皆葬於長陵左右而同為一域焉。
( 7 )非幻和尚衡州寶陀山主持僧,熟讀儒書,精通地理。嘗應召選擇昌平天壽山風水,事後賜以金紫。永樂十八年,明成祖遣使祭其墓,追贈他為「五官靈台郎僧錄司右教」 。
( 8 )游朝宗 明徽州人,為十三陵主要選擇家之一,曾受到永樂皇帝的褒賞。
( 9 )裴士傑,堪輿理論家,主持編寫《永樂大典》中有關風水問題的條目。
( 10 )駱用卿 浙江餘姚人,精通堪輿之術,為十三陵的主要選擇家。早年游學不第,以經術設館授徒,明正三年(1508 )中進士,歷任兵部員外郎,僑居通州。嘉靖年間,經大學士張俘敬推薦,駱用卿為明世宗朱厚在昌平天壽山十八道嶺選擇了陵寢所在,此嶺後被賜名陽翠嶺。
( 11)谷宗綱 字以張,明永嘉縣人,精青鳥家言,考難精晰,然恥以術鳴,托情詩酒,有詩文若干卷行世。
( 12 )徐善繼,德興人,初補本邑癢生,因親喪未葬,故與弟善述究心堪輿之學。因得吳景鸞遺書於天門白雲洞遂深明其奧,指示陰陽休囚每每靈驗。馳名於閩南各縣。其易學知識之淵博,也深得當時士大夫欽佩。所著有《地理人子須知》等。
( 13 )汪朝邦 字用實,明徽州人,為人憨厚,科舉失利,棄而攻醫,尤精形家言。
( 14 )江仲京 字林泉,明徽州人,精通堪輿之學,與其兄江抱日、江東白被人合稱為「區東三仙」
( 15 )奚百川 太平府望江縣人,「善堪輿,本鄉及桂城諸里陰陽二宅,皆其所頂。」
( 16 )李綁祥 字和征,天資聰穎,博貫青囊星學,尤得陽宅真傳,卜築應驗。
( 17 )李景溪賦性靈異,精通陽宅、星相、歷法諸法,著《陽宅秘訣》、《雷庭心法》等書。
( 18 )徐懋榮,字野雲,精通風水術,為蘇州文人張鳳冀、周天球、文彭、文嘉輩所推崇,晚年與諸 君唱酬為樂。明歷二十三年卒,其長子徐太衍繼承父業,其三子徐永鎮著有《堪輿錄篆》八卷。
( 19 )張儲 字曼胥,南昌人,堪輿醫卜、風監之術、無所不精,明萬曆曾瀏覽遼東,回來後對人講:「吾觀王氣所在遼左,又觀人家葬地,三十年後皆當大貴,聞巷兒童走卒往往多王侯將相。天下其多事乎?」聽者以為他胡說八道,皆未在意,不久清兵入關,恰應其言。
( 20 )閔德裕,字昆岡,廣濟縣人,常穿短後之衣,戴茅蒲之笠,懾亡織之衣,遍走山川野雲,相其陰陽,查其泉脈,然後繪成圖冊藏呼籲家中,若有人求其相看風水,只需按籍索找即可。
( 21 )蔣平階,字大鴻,江蘇華亭人。少孤,其祖命學堪輿之學。「十年始得其傳,遍證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十年始窮其變。自謂:視天下山川土壤,雖大荒內外如一也。遂著《地理辨證》一書。取世相川之書,訂其謬處,析其是非,惟尊楊筠松一人,曾文瑞僅以筠松以傳。…… 自言事貴心授,非可言馨,古書充棟,半屬偽造,其昌言救世惟在《地理辨證》一書。其弟子有丹陽張仲馨、丹徒駱士鵬、山陰呂相烈、會稽姜堯、武陵胡泰征、淄川畢世持。平階生於明末,兼以詩鳴清初,諸老與之唱和。地學為一代大宗,所造羅經,後人多用之,成為蔣盤。
( 22 )章攀桂,字淮樹,桐城人。曾任知縣,官累松太兵備道。根據《清史搞藝術傳》的說法:「此人有吏才,多術藝,尤精形家言。謂近世型家之書,理當辭顯著者,莫如張宗道《地理全書》為之作注,稍辨其誤失。大旨本元人《山陽指迷》之說,專注形勢。攀桂既仕顯,不以方技為也。自喜其術,每為親戚交友擇地,貧者助之財以葬。 …… 乾隆數南巡,自鎮江到江寧,江行險,每由陸詔改通水道,議鑿句容,故破崗瀆。攀桂相其地勢,日,茅山石地勢高,縱成瀆,非設閘不成,儲水多勞費,請從上元東北攝山下鑿金烏珠刀槍河故道,以達丹徒,工省修易,遂監其役,瀆成,謂之新河,百年來賴其便利,攀桂亦因受褒賞,然而,因大學士於敏終收受賄賂之事暴露,受到乾隆皇帝指責,而攀桂因曾經幫助於某在金壇修建私家園邸,所以被革職,丟官後,他散居江寧,晚年沉溺禪理,著作有《選擇正宗》行於世」。
( 23 )葉泰 字九升 ,著有《山法十三書》十九卷行世,影響甚大,被收入《四庫全書》中。該書囊括了前人堪輿之說,而以己意評析,亦間附以己作,大旨以楊筠松、吳景鸞二家為主,論巒頭陰陽,尤尊楊公,而避廖金精之說。以上編者對歷史上有名的五十三位風水 先生進行了簡略的介紹。由中不難看出:他們或出身名門望族;或出身貧寒人家;或出入佛寺道觀;或游歷州郡之間;或以堪輿談福禍;或借風水論政治;或因相地而發跡;或憑擇地而揚名;或設館授徒,秘傳其術;或看書立說、公諸天下;總自,各有一套絕技,各有一套特色,各有一種情趣,各有一番經歷,因而也各有一類活法。從中,我們看到形形色色的風水 先生 和風水 先生的形形色色。將這些資料傳記串聯起來,綜合歸納,我們便會改變那種一提起風 水 先生就想到手提羅盤、胡謅亂咒、騙人錢財的「風水佬」的思維定勢,對風水和風水先生有一個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24)劉基,字伯溫,軍事謀略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使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而馳名天下。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25)冷謙,明代武林(今杭州)人。字啟敬,號龍陽子。洪武初以善音律仕為太常協律郎。相傳元末以滿百歲,卒於明永樂年間。善養生。著《修齡要旨》,是明代一部內容豐富的氣功與養生保健專書。有運動健身法,屬坐功類,共八段:一閉目冥心坐;二鳴天鼓;三撼天柱;四赤龍攪水津;五搓手熱;六背摩後精門;七左右軲轆轉;八攀足頻。
⑸ 什麼是數術家
《漢書·藝文志》以為「數術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職也」,並將數術家分為天文家、歷譜家、五行家、蓍龜家、雜占家、形法家六大派。 天文家,研究星象,測算星辰日月的運行,觀測氣候。歷譜家,側重於分四時、定節氣,推算日月星辰之行度以記時日,並兼修古代帝王年譜。五行家,研究陰陽五行的變化、 推衍。蓍龜家,研究龜卜、蓍筮之術。雜占家,根據各種事物的跡象,推知善惡的徵兆,包括占夢、求福、除妖、祈雨等。形法家,研究勘輿地理、相術等。以上六家,皆以自然比附人事,據自然現象推斷吉凶災祥,並為君王施政提供參考。 數術家的代表人物,春秋時有梓慎、裨灶、卜偃、子韋,戰國時有甘公、石申,漢初有唐都,其中以天文學家甘公、石申最為著名。甘公,名甘德,齊國人,一說楚國人,著有《天文星占》八卷,已佚。石申,又稱石申夫,魏國人,著有《天文》八卷,已佚。甘德與石申測定的恆星記錄,是世界上最古的恆星表。今所傳《甘石星經》,是後人託名甘公、石申所作,一般認為出於唐宋之時。 《漢書·藝文志》錄有「數術百九十家,二千五百二十八卷」,大多已經亡佚,今存之《山海經》為數術家之代表作,作者不詳,內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 數術家對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產生過很大影響。在西漢及其前人的知識體系中,數術是一套廣為流行且具有實際功效的技術和觀念,今日觀之則科學知識與迷信法術兼具,並與宗教信仰密切相關。 數術家與陰陽家及方技家多有關聯,有時三者界限並不清晰,後世亦逐漸合流。
⑹ 尋龍口訣尋龍分金看纏山 一重纏是一重關是什麼意思 原文出自哪裡
出自唐代楊筠松《撼龍經》,楊筠松用九星凶吉(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所寫的一本風水學書籍。原文如下:
纏多不許外山走,那堪長遠作水口。護送托龍若十全,富貴雙全真罕有。
尋龍千萬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若有千重鎖,定有王侯居此間。
白話文釋義:關卡太多的山不會往外延伸,最遠處被看做入水口,護送的山脈如果齊全的話,那麼這座山裡的寶貝就很多,找尋山脈中的寶貝得看圍牆,一重圍牆是一重關卡。如果關卡森嚴繁雜,那麼肯定有王侯將相的棺材在裡面。
(6)形家地理術擴展閱讀
《撼龍經》是唐代風水大師楊筠松的代表作之一,是龍脈風水的最權威聖典,被譽為「中國古代測繪學之最」,是了解與運用龍脈風水、快速振興家業的最佳典籍。
簡介
廣明中遇黃巢犯闕,竊禁中玉函秘術以逃,後往來於虔州。無稽之談,蓋不是信也。然其書乃為世所盛傳。《撼龍經》專言山龍脈絡形勢,分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九星,各為之說。
《疑龍經》上篇言干中尋枝,以關局水口為主。中篇論尋龍到頭,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論結穴形勢,附以疑龍十問,以闡明其義。《葬法》則專論點穴。有倚蓋撞黏諸說,倒杖分十二條,即上說而引伸之。附二十四砂葬法,亦臨穴時分寸毫釐之辨。
案陳振孫《書錄解題》有《疑龍經》一卷,《辨龍經》一卷,雲吳炎錄以見遺,皆無名氏,是此書在宋並不題筠松所作,今本不知何據而雲然。其《撼龍》之即《辨龍》與否,亦無可考證。然相傳已久,所論山川之性情形勢,頗能得其要領,流傳不廢。
亦有以也。舊本有李國木注並所附各圖,庸陋淺俗,了無可取。今並加刊削,不使與本文相溷焉。
明李國木撰《地理大全一集》·三十卷、《地理大全二集》·二十五卷(通行本),是書一集之七卷至十卷為楊筠松《撼龍經》、《疑龍經》、《葬法倒杖》。二集二卷為楊筠松《青囊奧語》。
楊筠松(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俗名楊救貧,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唐代竇州(今高州市馬貴鎮)人,著名風水宗師。楊筠松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為唐朝著名地理風水學家。名益,別號玄赤,世稱『救貧先生』。著《疑龍經》、《撼龍經》、《一粒粟》、《天玉經》、《都天寶照經》、《天元烏兔經》。
因為其用地理風水術行於世,使貧者致富,所以世人稱其為「救貧」先生,後人由此也稱其為「楊救貧」。
楊筠松,字叔茂,號玄赤,世稱救貧仙人,唐代堪輿大師。
楊筠松生於唐大和八年(834年)三月初八日,竇州馬貴(今廣東高州馬貴鎮)人。江西堪輿形法理論祖師。其父親楊淑賢生三子:長子筠翌,次子筠賓,三子筠松。
筠松幼年聰穎過人,學習詩書,一覽無遺,十七歲登科及第。後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廣明中(880年),黃巢破京城,筠松離京出走,先入昆侖山,後到虔州(江西贛州),以地理術行於世,民間稱救貧先生。
留虔州期間,在崇賢里黃禪寺遇曾文辿,邂逅於方丈之內,唔談中,曾文辿被其非凡的風水學識所傾倒,遂拜筠松為師,朝夕跟隨,竭盡弟子之禮。
後隨師雲游山川,尋龍捉脈,得楊筠松悉心指點,觀龍以勢,察穴以形,巒頭砂水,體用兼妙。曾文辿遂漸通堪輿之道,成為楊筠松第一個高徒。
⑺ 地理能力主要有哪兩種劃分方法,分別包括哪些能力
(1)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地理知識、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態度、地理情感等)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聯系。(2)地理素養是一個復合性概念,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任何一種尺度的劃分都會破壞地理素養的整體結構。但為了說明問題的方便,筆者依據地理素養的內容,把地理素養分為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個部分。實際上,這三個部分也是相互包含的。(3)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個部分也都或多或少地包含地理素養的構成要素。(4)地理素養構成要素論其重要性並不處於同一層面之中,它們在構築地理素養過程中的職能也不是完全等同的。
(一)地理科學素養
地理學是一門旨在解釋地區特徵以及人類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現、發展和分布情況的科學。[1]它不僅包括以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為核心的特有知識體系,也蘊涵有區域比較、區域綜合與分析、觀察、野外實踐等獨特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此外它還包含了地理學家在探索地球表層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因此,地理科學素養是公眾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具備了公眾科學素養的共性特徵,也融合了地理學科的個性特徵。筆者依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未來社會的需求,把地理科學素養的構成劃分為地理科學知識、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和地理科學意識五個組成部分
1.地理科學知識
地理科學知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基礎,是養成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和地理科學品質的載體。地理科學知識指以人地關系為核心的地理基礎知識,如地理術語、地理概念、地理現象、地理空間分布、地理過程、地理因果關系、地理特徵、地理規律、地理科學史等內容。總體來說,地理科學知識涵蓋了以下幾個問題的內容:「它在哪裡?它是什麼樣子的?它為什麼在那裡?它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它產生了什麼作用?怎樣使它有利於人類和自然環境?」
2.地理科學能力
地理科學能力是學生智力、能力與地理學科的有機結合,是地理科學素養的核心。地理科學能力既應該包括一般科學能力,也應該包括地理學科特有的科學能力。美國《國家地理標准》將地理能力目標確定為培養五項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問題的技能;(2)收集地理問題的技能;(3)整理地理問題的技能;(4)分析地理問題的技能;(5)回答地理問題的技能。雖然這五項地理技能與地理學家的科學研究過程基本吻合,但應該說突出反映了一般科學能力,並沒有真正體現地理學科特色。盡管地理思維、想像、觀察等能力的培養要求已蘊涵在五項核心技能當中,但仍不利於突出地理科學能力的培養重點。我們試圖依據《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提到的地理學的幾個核心問題,[1]對應給出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相應能力:(1)空間定位能力;(2)區域差異的比較與概括能力;(3)空間相互作用的分析概括能力;(4)空間分布格局的覺察能力;(5)地理過程的簡單預測與合理想像能力。
3.地理科學方法
地理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地理科學對象,以及作用於地理科學對象過程中所採用的方法、途徑和手段,地理科學思想方法是其核心。科學方法教育已經逐漸成為各國基礎教育的重要支撐。地理科學方法教育是學生學習地理科學知識的必要條件,也是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必然需要,更是地理科學素養養成的重要基礎。地理科學方法中包含了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較、分類、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但在地理科學素養的養成中,更要側重培養具有地理學科特色的科學方法,如地理觀察、地理實地考察或野外調查、區域綜合分析、區位比較、地理實驗等方法。
4.地理科學品質
地理科學品質包括地理科學精神、地理科學態度以及對地理科學的興趣、情感和動機等。其中地理科學精神是地理科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它對學生從事地理科學認識活動起著指導和制約的作用,力圖讓學生領悟與感受地理學家在科學探索和科學研究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品質和崇高精神。地理科學精神是指在地理科學研究和交流過程中逐漸地、自然地形成的約束科學家行為的價值規范或准則,即實事求是,崇尚理性,尊重實踐,不固守傳統,不迷信權威,勇於探索,勇於創新,敢於堅持真理,謙虛、謹慎,不怕困難和挫折,善於團結合作,樂於思想交流,遵守科學的職業道德等。歸納起來,地理科學精神包括地理科學研究中的理性精神、求實精神、合作精神、批判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地理科學態度是指個體對地理科學現象和本質作出的反應,它具有理智、情感和行為傾向三種成分。
5.地理科學意識
地理科學意識指社會群體或個人對地理科學的思想認識和覺悟程度。它包括正確的地理科學觀、地理科學技術觀以及正確理解和應用地理科學與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等內容。地理科學意識是正確認識地理科學價值、合理運用地理科學技術的關鍵,因此是地理科學素養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地理科學素養的上述組成之間並不是孤立的、分離的,各種構成彼此互相滲透、互相作用、互相聯系,構成了地理科學素養的主體。其中地理科學知識和地理科學能力屬於智力因素,而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地理科學意識屬於非智力因素。地理科學知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基礎,也是地理科學能力發展、地理科學方法運用、地理科學品質養成的載體,地理科學知識的質和量決定著地理科學能力、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地理科學能力是地理科學素養的核心,也是溝通和聯系地理科學知識、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地理科學意識的橋梁和紐帶。地理科學方法、地理科學品質和地理科學意識是地理科學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能夠為地理科學知識的學習、地理科學技能的培養「解放思想」、導引方向。
(二)地理人文素養
地理人文素養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識和地理學科中的人文精神兩個部分。人文地理知識主要包括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經濟、旅遊、人地關系等相關內容。地理學科中的人文精神是指有關「人對自然的基本態度」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識、「尊重自然、人要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人口道德」意識、「資源道德」意識、「環境道德」意識、國家意識、地理美等內容。[3]
圖2 地理人文素養的構成
(三)地理技術素養
地理技術素養是指對地理技術的正確辨別、全面理解與綜合應用的能力,它包括地理技術知識、地理技術能力和地理技術觀點三個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地理技術素養的專業性很強,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習者要求的廣度與深度應有所不同。
1.地理技術知識
地理技術知識是地理技術素養的基礎,也是養成地理技術能力和地理技術觀點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地理學在工程技術領域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拓寬地理學應用領域的同時,也給中學地理素養教育增添了新的內容。地理技術知識主要包括3S技術,即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水土流失、沙塵暴、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的防治技術;景觀生態設計;不同區域尺度多維要素的規劃技術;地震、火山、台風、洪澇、乾旱等災害的預測、防治技術;地理多媒體教學技術;等等。
2.地理技術能力
地理技術能力是地理技術素養的核心,是對地理技術知識的深化與應用。圖3地理技術素養的構成地理技術能力主要包括:(1)運用3S技術進行地理信息處理的能力;(2)運用區域規劃知識進行城鄉規劃、旅遊規劃的能力;(3)對水土流失、沙塵暴、大氣污染、水污染等環境問題進行防治的能力;(4)對地震、火山、台風、洪澇、乾旱等災害進行預測與防治的能力;(5)利用地理多媒體技術製作地理課件的能力;(6)正確選擇並運用地理技術的能力。
圖3 地理技術素養的構成
3.地理技術觀點
地理技術觀點是地理技術素養的重要表現形式,它主要包括:(1)知曉地理技術的正面和負面影響;(2)明晰地理技術與地理科學、社會的關系。
如果認為我回答的好記得給贊哦。
bewmmjotsy60484771662016-12-16 14:54:36
⑻ 高考常用地理術語總結●地理老師請進
你只要把這些都看熟了,考試時照套就行,這是經驗之談,我也是高三地理生,我的成績基本上是全校前五,不要浪費哦
⑼ 四大堪輿祖師
1、楊筠松
楊筠松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後人也稱為「楊救貧」。竇州人。生於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死於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楊筠松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為唐朝著名地理風水學家。名益,別號亦玄,世稱『救貧先生』。
楊公仙師祖籍山東竇州府,父名淑賢,剩三子,長曰筠翌,次曰筠殯,三曰筠松。幼習詩書,一覽無遺,十七歲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祿大夫之職,掌管瓊林御庫。至四十五歲,因黃巢之亂,志欲歸隱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術。因為其用地理風水術行於世,是貧者致富,所以世人稱其為「救貧」先生,後人由此也稱其為「楊救貧」。
2、曾文辿
曾文辿是楊筠松弟子,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縫輿,號逸真,江西於都葛垇小溷村人,生於唐大中甲戌歲(854),卒於梁貞明三年丙子歲(916),享年63歲。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習詩書,熟究天文經書,黃庭內經諸書。隱居雩都黃龍寺時,緣遇楊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鳥,遂得堪輿大道。
曾文辿也是楊救貧的首座弟子。楊救貧雲游天下,本無意駐足,但曾文辿卻想找一塊吉壤定居。有一天,曾文辿發現三僚這個地方不錯,就告訴師傅楊救貧說他找到了一個「前有金盤玉印,後有涼傘遮蔭」地方,如果住下來,子孫可以世代為官。楊救貧過去一看,果然是一塊山環水繞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峰,盆地後部有一棵涼傘形的松樹,樹下是一塊圓形巨石。
他告訴曾文辿說:「這里果然是我們堪輿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羅經吸石,後有包裹隨身,住在這里,子孫世世代代端著羅盤背著包裹出門。」楊筠松和他的二個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間搭茅棚居住,他們把茅棚稱為「寮」,師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們就把這里稱作「三寮」(現在寫作三僚)。
3、廖金精
廖金精名瑀,字伯玉,相傳其曾入山學道,長居虔化縣(今寧都)翠薇峰金精洞,自號「金精山人」,故後世稱其為廖金精。
唐末兵荒馬亂,科舉不繼。廖瑀的父親廖三傳擅長堪輿,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轉而研究堪輿之術。楊救貧在興國、寧都、於都一帶活動時,廖瑀與楊筠松相遇於虔化,起初他不服楊救貧,年輕氣盛,屢屢與楊公鬥法。
有一次,黃陂廖氏請楊救貧去堪定一個門樓位置。廖金精預先用羅盤定準了方位,並在地下埋了一個銅錢做標記。楊救貧來後,卻不用羅盤,只是用手裡的一根竹竿,隨手往地下一插,卻正中了銅錢中間的方孔。廖金精這下服了楊公,虔誠地拜楊公為師。
廖金精原來住在寧都東山壩。為早晚追隨楊公,他隨師傅遷到興國三僚村居住,後來得到楊公親傳青囊秘籍。
4、賴布衣
賴布衣,自號布衣子,故也稱賴布衣,又號稱"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縣鳳山岡人。生於公元1101~1126年間(宋徽宗年間),九歲即高中秀才。曾任國師之職,後受奸臣秦檜陷害,長期處於流落生涯中。賴布衣的足跡幾乎踏遍中國大地,憑著精湛的堪輿理論與技術,一路憐貧救苦,助弱抗強,留下了許多神話般的傳說,"風水大師"的名聲不脛而走。
後來賴布衣看破紅塵,遁隱山林,長與青山白雲為伴,人不見其蹤。傳說賴布衣所著《青烏序》剛剛脫稿就被南華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經一百多年後傳給了劉伯溫,劉伯溫憑它輔佐朱元璋成就了帝業。
堪,天道;輿,地道。堪輿即風水,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史記》將堪輿家與五行家並行,本有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之意,後世以之專稱看風水的人曰:「堪輿家」,故堪輿在中國民間亦稱之為風水。然或有稱「堪輿」不只看風水而已,而應分五部分,曰:羅經、玄空學、葬法及形家。
⑽ 堪輿學的歷代名家
在歷朝歷代所修官吏的傳記部分,總有那麼幾個、十個或者幾十個名額要給方技術數者流,這就是所謂的《藝術傳》或者《藝文傳》,大部分少不了風水先生,這些青史有名的風水先生即為「風水名流」。研究和分析這些風水名流的史料、傳記,對我們加深認識風水現象尤其是風水先生的變遷過程、職業特點、階層歸屬、社會地位和文化功能,都不無裨益。 (1)樗里子,據《史記·樗里子傳》載:樗里子,名疾,秦惠王之弟。因居住渭南陰鄉樗里,故俗稱樗里子。為人滑稽,有智囊之名。武王即位後,曾立以為相。秦昭王七年(公元前300年)卒,葬渭南章台之東。死前預言:百年之後當有天子之宮夾我墓。至漢代果然長樂宮建在其東,未映宮建在其西,武庫正當其墓。
(2)青烏子,又稱青烏公、青鳥先生,據說活動於秦漢之際,曾著《葬經》一書,被後世風水先生尊為鼻祖。
(3)管輅,據《三國志 魏志 管輅傳》載:輅隨軍西行,過毋丘儉墓下,倚樹哀吟,精神不樂。人問其故,格日:「林木雖茂,無形可久。碑誄雖美,無後可守。元武藏頭,蒼龍無足。白虎銜屍,朱雀悲哭,四危以備,法當滅族。不過二載,其應至矣!」後來果然如此。
(4)郭璞( 276-324 ),東晉著名學者,字景純,山西聞喜人。博學,好古代奇文,又喜陰陽卜筮之術。東晉初,為著作侍郎,後被王敦任為記室參軍。敦欲謀反,命其卜筮,璞謂其必敗,遂被王敦所殺,據說風水書《葬書》和《錦囊驚》為其所著。
(5)陶侃( 259-334 ),東晉廬江潯陽人(今江西九江)人,字行。據稱,陶侃曾撰有風水著作《捉脈賦》。
(6)韓友,據《江南通志》載:韓友,字景先,東晉舒縣(今安徽廬江縣)人,出仕之前,曾追隨學者伍振學習《易經》,並能圖宅相墓。 (1)舒綽,據《浙江通志》載:舒綽,隋東陽(浙江金華)人。稽古博文,尤善相家。
(2)一行( 673-727 ),唐代高僧,俗名張遂,河北巨鹿人,精通歷法、天文。所提出的「山河兩界說」,對後世堪輿家們的「界水理論」,有重大影響。
(3)司馬頭陀,根據《江西通志》記載:司馬頭陀曾學習堪輿之術,歷覽洪都(今南昌)諸山,欽定佳穴 170 余處,多有所驗。一日在拜見奉新百丈(即禪宗高僧百丈懷海)時說:我在湖南覓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識者。百丈問:「老僧可否住得?」答日:「不可」。然後指著旁邊在座的華林覺說:「此為主人也」,後來李景讓率眾人建廟於此,請朝廷賜號「同慶寺」,此地遂成禪學中心。結果與其預言一樣。其著作有《水法》傳世。
(4)浮屠泓,僧人泓師,祖籍黃州(湖北黃岡),善陰陽算術。
(5)丘延翰,字冀之。家居山西聞喜。唐朝永征年間以文章著名,後游泰山,於石室之中遇神人授《海角經》,遂洞曉陰陽,依法選擇,無有不吉。
(6)楊筠松,按《地理正宗》:楊筠松,字叔茂,竇州人,長期居住江西,號救貧先生。曾以《疑龍經》、《撼龍經》、《立錘賦》、《黑囊經》、《三十六龍》等書。被後人尊為江西派祖師。又據《江西通志》記載:筠松,竇州人,僖朝國師,官至金紫色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黃巢破京城,乃斷發入昆侖山步龍。曾路過贛州,以地理術行於世。自稱救貧仙人。卒於贛州,葬於中樂口。
(7)曾文辿,唐代著名的堪輿大師,江西於都縣人,為楊筠松高弟。文辿於經緯、黃庭、內景之書,無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貞明年間(915年―920年),游至袁州府萬載縣,愛其縣北西山之丘,謂其徒曰:「死葬我於此」。及卒,葬其地。後其徒在豫章(江西南昌)忽見之,駭然而歸,啟其墳墓視之,乃空棺也。人以為屍解。著《尋龍記》、《陰陽問答》。
(8)劉江東,唐代著名的堪輿大師,江西於都縣人,為楊筠松高弟,子劉穎(次子),婿譚文謨,皆世世相傳。據《地理樞要》雲:「唐國師筠松於焉祖岩授之,曾、劉諸子焚香發誓,地坐、面乾,相願不語,書地作圖,圖畢,相輿禮拜而退,當時文辿契其旨。江東既退,又從而質諸,然後盡得其義。」世傳有《畫莢圖》乃劉公子、婿之後代所著,又有《金函經》為於都譚寬(字仲簡,號敦素)著,又傳《倒杖法》為楊公所授。
(9)廖金精,即廖瑀,字伯玉,江西寧都黃陂鎮黃陂村人。相傳其曾入山學道,長居虔化縣(今江西寧都)翠微峰金精洞,自號「金精山人」,故後世稱其為廖金精。廖金精原來住在寧都東山壩,為早晚追隨楊公,他隨師傅遷到興國三僚村居住,後來得到楊公親傳青囊秘籍。廖瑀將其術傳二子,均遷福建,其術亦傳福建;又傳其三第克謙之子十九郎(諱邦),遷興國山寮,其術亦傳興國;還傳德興高徒傅伯通與鄒寬。廖瑀著有《懷玉經》、《扒沙經》、《入式歌》、《金精鰲極》、《地理泄天機》、《葬法新印》等行世。
(10)范越鳳,字可儀,號洞微山人,浙江縉雲人,為楊筠松高弟,作《尋龍入式歌》。 (1)陳摶,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學者、易學家、堪輿大師。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常被尊稱為陳摶老祖、希夷祖師等。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隱於武當山九室岩,移華山雲台觀,多著述。陳摶繼承漢代以來的象數學傳統,並把黃老清靜無為思想、道教修煉方術和儒家修養、佛教禪觀會歸一流,對宋代理學有較大影響,後人稱其為「陳摶老祖」、「睡仙」等。
(2)賴文俊,宋代著名的堪輿大師,因自號布衣子而被稱為賴布衣,江西定南人。曾任國師之職,後受秦檜陷害,長期處於流落生涯中,足跡遍布福建、廣東,後遁隱山林,不見其蹤。他擅於替人選墓穴,曾為羅彥章替其亡妻選墓,批出此墓能令其子在考場中榜,果然其子真的中榜,又據屈大均《廣東新語墳語》記載:「宋有賴布衣者,善相墳地,今廣東故家大姓,其始祖二世、三世墳,多賴布衣所定穴位。予宗有其二。諺日:族有賴布衣,繁昌必有聞「 。
(3)胡矮倦,又名矮仙,徽州婺源人。江西派第十二代傳人,曾做《三十六穴圖》與《至寶經》。
(4)吳景鸞(吳景巒),宋代著名的堪輿大師,字仲祥,江西德興人。為西漢長沙王吳芮後裔,其祖父吳法旺精通天文、地理。其父親吳克誠曾師從宋代著名易學家、華山道人陳圖南(即陳摶)學習易經和堪輿之術,受其影響,吳景鸞自幼對風水訓練有素、精研有驗。慶歷一年(公元 1041 年),宋仁宗下昭選拔陰陽家,本郡學官推舉吳景鸞入京入試。果然受到宋仁宗賞識,被授予司天監正職。然而不久因為論牛首山「坤風側射,厄當國母;離宮坎水直流,禍應至尊下殿」之語而被下大獄。一直到仁宗去世,才被大赦,出獄後向皇帝獻《中余圖》,未受賞識,遂佯狂削發,修道與湖北天門縣白雲山洞,常往來與饒、信二州(均在江西)。著有《理氣心印》、《吳公解義》、《玄機賦》、《玄空秘旨》等。
(5)劉潛,江西南康人,宋哲宗時人,上世為唐代著名堪輿家司馬頭陀,所著《地理諸說》行世。明永樂二年曾於佛像中發現此書。
(6)蔡元定,字季通,學者稱西山先生,福建建陽人,為蔡發(蔡神興)之子,南宋著名理學家、堪輿學家,所作《發微論》極受後世推崇。
(7)鄒寬,字仲容,江西德興人。與同鄉傅伯通同師廖金精,得其真傳,為相州汪伯彥卜地葬親時,曾借堪輿之言寫信說伯彥攻打金國,末雲:「方今環宇人寧,惟幽燕未歸版籍,朝遷有意恢復,倘值此時揚威振旅,勿計名位高下,奮力精進,必立希世之功。仆願策勵駑下,相從於凱歌之辰,非妄匕也。若參之已見,微有更改,妄觸一機,百關俱廢。」對此,伯彥表示同意,只是未能付諸實施。後來,宋高宗即位,果授伯彥知樞密院事,旋進右僕射,與黃潛善哉同居相位。看來,鄒寬術藝確實奇詭,不過信中之議卻全是妄托空言。
(8)傅伯通,江西德興人,與鄒寬同師廖金精,曾為南宋高宗選中首都臨安。
(9)徐仁旺,信州(今江西省上饒縣西北)白雲山人,曾上奏摺議遷宋定陵,他主張用牛頭山前地,認為山後之地有以下害處:「坤水長流,災在丙午歲內,丁內直射,禍當丁未歲中。」對於他的這番話,起初人們並不在意。後來金人犯邊,果在丙午年,而丁未年後,諸郡火載相繼不斷,東南州郡半為盜區。於是人們想起他的預言。
(10)王伋,字肇卿,一字孔彰,祖籍洛陽,其祖父王訥因論歷法有差,被貶江西贛州。王伋幼年致力科舉,因屢試不第,忿而改攻地理,後棄家流浪江湖,因喜愛松源(今福建省松溪縣松源鎮)山水,便在此定居下來。王伋深諳堪輿之學,對閩派風水的形成有重大影響,死後弟子葉叔亮傳其《心經》及《問答語錄》。
(11)胡舜申,為胡舜陟之弟,原籍徽州績溪,南宋紹興年間遷到蘇州。根據《蘇州府志》記載,其人:「通風土陰陽之術,世傳江西地理所與舜申。嘗以術行四郭而相之,以為蛇門不當塞。」著作有《吳門忠告》一篇。
(12)達僧,江西吉安人。《吉安府志》說:「達僧,姓劉氏,居安福下村水南院,師司馬頭陀,善地理之術,所著有《撼龍經》、《天元一氣》諸書,世有傳之者。」,關於《撼龍經》的作者是達僧的說法,與一般以為為楊筠松所作的觀點有矛盾。究竟哪個正確,尚待探討。
(13)鐸長老,佛寺中人,真名不詳,宋元之際,以形家數術周遊江西。其弟子有南昌劉子南、新建趙之方和豐城何野雲。
(14)梁饒,元代人,家居江西德興,精堪輿術。時值歲暮,擺渡人李翁請其歇息一夜,並設酒款待他。飲至半酣,梁饒大發感慨說:「世上何人能識我,今日時師後代仙。」聽到此言,李便向他懇求吉地,梁當即指示穴位,並囑咐說:「貴從武功來,禍後福始應」。後來李翁便葬在所選之穴。不幾年,其子以罪戌安徽定遠,生下一子,被朱元璋收養,賜以國姓,復賜姓沐,單名一英。此子於洪武十四年( 1381 年)從傅友德取雲南,留鎮其地,死後追封黔寧王。沐氏從此繼承雲南王位,與明代相始終。 (1)張宗,為漢代道教天師張道陵的後裔,精青烏之術。元末,避陳友諒亂,改名隱居皖南青陽,貴池一縣凡是經過他卜選的葬地,其家一般留有標記。明洪武十二年曾應朱元璋要求,隨軍觀察行軍途中的山川形勢。
(2)目講僧,《寧波府志》稱:「目講僧,不知何許人,隱其姓字。或雲元進士,晦跡於僧。或雲嘗為陳友諒參謀,反敗逃匿為僧。明末來鄞,善堪輿術,為人卜葬無不奇驗。嘗曰:吾當以目講天下,故皆稱為目講雲。卒死於鄞。凡邑中大家官族,其先進墳墓未有不出其手。以故久而益神。其所著書絕無,刊本多為後人委託,世鮮有得其傳者。」
(3)周仲高,明人周仲高精天文地理之學,足跡遍及東南。時方承平,社會安定,可周仲高卻自浙江錢塘搬到江蘇崑山居住,並說天下兵禍將起,「吾卜地莫如婁江善」,後來果然錢塘毀於兵禍而崑山無恙。洪武初,郡邑修建公署及廟宇,相方、定位、卜日、選辰皆出其手。由於術藝精到,縣令派人為其畫像,以示贊揚。
(4)渠仲寧,明代騰縣(今山東省滕州市)人,據《兗州府志》載:他曾遇異人授風水之術,為人相地大多奇中。明成祖朱棣駕幸南京,駐蹕於滕,曾召見仲寧,試其才學。仲寧指著一處,說其下若干尺有石如虎。成祖令人挖掘,果然得之。
(5)楊宗敏,明代浙江紹興新昌縣人,永樂年間,有異僧為避官府捉拿,躲藏其家,授其堪輿之術。宗敏遂得神解。他登山隔十里左右,即知立穴作向,倒杖也不爽毫釐。時人稱之為楊地仙。
(6)廖均卿,江西省興國縣梅窖鄉三僚村人,明十三陵陵區的首席選擇家。其先祖為唐宋時期的著名堪輿家廖瑀。據顧炎武《昌平山水記》記載:明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皇後徐氏崩,上命禮部尚書趙羽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往擇地,得吉於昌平縣東黃土山。及車駕臨視,封其山為天壽山,以七年(1409年)五月己卯作長陵,……自是列聖因之,皆兆於長陵左右而同為一域焉。」
(7)非幻和尚,浙江衢州寶陀庵住僧,諳熟儒書,精通地理。嘗應召選擇昌平天壽山風水。事後賜以金紫。永樂十八年,明成祖遣使祭其墓,追贈他為「五官靈台郎僧錄司右闡教」。
(8)游朝宗,明徽州婺源人,為天壽山(十三陵)陵域的主要選擇家之一,曾受到永樂皇帝的褒賞。
(9)裴士傑,明初著名堪輿理論家,曾主持編寫《永樂大典》中有關風水問題的條目。
(10)駱用卿,浙江餘姚人,精堪輿術,為明十三陵之一的永陵陵址的主要選擇家。早年游學不第,以經術設館授徒。明正德三年(1508)中進士,歷任兵部員外郎,僑居通州(今北京通縣)。嘉靖年間,經大學士張孚敬推薦,駱用卿為明世宗朱厚熜在昌平天壽山十八道嶺選擇了陵寢所在,此嶺後被賜名陽翠嶺。
(11)谷宗綱,字以張,明浙江溫州永嘉縣人,精青烏家言,考驗精晰,然恥以術鳴,托情詩酒,有詩文若干卷行世。
(12)徐善繼,江西德興人。初補本邑庠生,因親喪未葬,故與弟善述究心堪輿之學。因為吳景鸞遺書於天門白雲洞,遂深明其奧。指示陰陽休咎每每靈驗。馳名於閩越各縣。其易學知識之博,也深得當時士大夫欽佩。所著有《人子須知》等。
(13)汪朝邦,字用實,明徽州婺源人。為人篤厚,科舉失利,棄而攻醫,尤精形家言。
(14)江仲京,字林泉,明徽州婺源人。精堪輿之學,與其兄江抱日、江東白被時人合稱為「婺東三仙」。
(15)奚百川,安徽望江縣人。據明《太平府志》載:奚百川,本府望江人,「善堪輿,本鄉及桂誠諸里陰陽二宅,皆其所定。迄今族大人稠,科舉蟬聯。人推為吳寬、張宗道之亞。」
(16)李綁祥,字和征,徽州婺源人。天資穎悟,博貫青囊星學,尤得陽宅真傳。卜築應驗,本地士大夫對其十分敬佩信服。
(17)李景溪,徽州婺源人,賦性靈異,精通陽宅、星相、歷法諸學,所著有:《陽宅秘訣》、《雷霆心法》等書。
(18)徐懋榮,字野雲,為武功伯徐有貞第四世孫。精風水術,為蘇州文人張鳳翼、周天球、文彭、文嘉輩所推崇,晚年與諸君唱酬為樂。明萬曆二十三年(1605年)卒,享年七十一歲,其長子徐太衍繼承其業,其三子徐永鎮也著有《堪輿錄纂》八卷。
(19)張儲,字曼胥,江西南昌人,明大學士張位之弟。堪輿醫卜、風鑒之術,無不精通。明萬曆時,曾游覽遼東,回來後對人講:「吾觀王氣在遼左。又觀人家葬地,三十年後皆當大富貴,閭巷兒童走卒往往多王候將相,天下其多事乎?」聽者以為他胡說八道,皆未在意。不久,清兵入關,恰應其言。
(20)閔德裕,字昆岡,清代湖北廣濟縣人,常穿短後之衣,戴茅蒲之笠,躡芒織之屨,遍走山川原野,相其陰陽,察其泉脈,然後繪成圖冊藏於家中。若有人求其相看風水,只需按籍索找即可。
(21)蔣平階,《清史稿·藝術傳》載:蔣平階,字大鴻,江蘇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少孤,其祖命學堪輿之學。「十年始得其傳,遍證之大江南北,古今名墓;又一年始得其旨;又十年始窮其變。自謂:視天下山川土壤,雖大荒內外如一也。遂著《地理辯證》。取當世相傳之書,訂其紕繆,析其是非,惟尊唐楊筠松一人,曾文遄僅以筠松以傳。……自言事貴心授,非可言罄;古書充棟,半屬偽造。其昌言救世惟在《地理辯證》一書。」其弟子有丹陽張仲罄、丹徒駱士鵬、山陰呂相烈、會稽姜堯、武陵胡泰征、淄川畢世持。「平階生於明末,兼以詩鳴清初,諸老多與唱和。地學為一代大宗,所造羅經,後人多用之,稱為蔣盤。」
(22)章攀桂,字淮樹,安徽桐城人。乾隆時曾在甘肅某地任知縣,累升至江蘇松太兵備道。據《清史稿·藝術傳》的說法:此人「有吏才,多術藝,尤精形家言。謂:近世形家諸書,理當辭顯者,莫如明張宗道《地理全書》,為之作注,稍辨正其誤失。大旨本元人《山陽指迷》之說,專主形勢。攀桂既仕顯,不以方技為業。自喜其術,每為親族交友擇地,貧者助之財以葬。「 後因案件被牽連被乾隆革職,丟官後,他散居江寧,晚年耽溺禪理,著作有《選擇正宗》行於世。
(23)葉泰,字九升 ,清代徽州婺源人,著作有《山法全書》十九卷行世,影響甚大,被收入《四庫全書》中。該書囊括了前人堪輿之說,而以己意評析,亦同附以己作。大旨以楊筠松、吳景鸞二家為主。其論巒頭陰陽,尤尊楊公,而避廖金精之說。
以上編者對歷史上有名的五十三位風水 先生進行了簡略的介紹。由中不難看出:他們或出身名門望族;或出身貧寒人家;或出入佛寺道觀;或游歷州郡之間;或以堪輿談福禍;或借風水論政治;或因相地而發跡;或憑擇地而揚名;或設館授徒,秘傳其術;或看書立說、公諸天下;總自,各有一套絕技,各有一套特色,各有一種情趣,各有一番經歷,因而也各有一類活法。從中,我們看到形形色色的風水 先生 和風水 先生的形形色色。將這些資料傳記串聯起來,綜合歸納,我們便會改變那種一提起風水先生就想到手提羅盤、胡謅亂咒、騙人錢財的「風水佬」的思維定勢,對風水和風水先生有一個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