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歷史
① 漢語語音的歷史發展
古人講話的聲音不可能保留到今天,研究語音的歷史發展,只能依靠古代的文字材料。漢字本身保留了大量的古代語音信息,古代詩歌的用韻和中古以後出現的各種韻書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語音資料,從現代方言的比較研究中更可以看出漢語語音演變的種種線索。此外,古代的音譯詞以及漢語和其他漢藏語系語言的比較也都能幫助人們了解漢語語音的歷史發展情況,但是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還沒有真正展開。
對漢語語音歷史的研究傳統稱為「音韻學」,有悠久的歷史。一般把漢語語音的發展分為 4個時期:①上古音時期──先秦至魏晉(約公元前10~公元 5世紀);②中古音時期──南北朝至唐宋(5~13世紀);③近古音時期──元代和明代(13~17世紀);④現代音時期──清代至現代(17~20世紀)。對各時期的起訖時代目前還有一些不同看法,但前後相差並不很大。每個時期都長達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一個時期內自然還有不同階段的變化,各時期的方言分歧情況目前也了解很少,因此,研究古代各時期的語音,一般只能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語音資料作為各時期語音系統的代表,然後旁及其他材料。
從上古音到現代音的2000多年時間內,漢語語音的基本結構並沒有改變,即音節分為聲母、韻母和聲調3部分,韻母又分為韻頭、韻腹和韻尾。2000多年來漢語語音的演變主要是聲母、韻母和聲調內部的變化,這些變化在現代方言中有時還能反映出來,例如上古音和中古音都有鼻音韻尾【-m】,到現代還保留在廣州話和其他一些方言里。 一般以《詩經》韻腳和諧聲字所反映的語音系統作為代表。《詩經》並非一時一地的作品,諧聲字是用聲旁表音的字(如「途、除、徐、敘、斜」都用聲旁「余」表音),來源更要復雜一些,但這兩種材料反映的語音系統是相當一致的。上古音距今已逾千年,語音資料也較零散,目前只能推測出上古音系的基本輪廓,對其中的細節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上古聲母共有30個左右。其中【p】、 【p『】、 【m】、 【t】、【t嶉】、【n】、【l】、【k】、【k『】、【嬜】、【x】、【堭】、【堭『】、【s】是從上古直到現代絕大多數方言都存在的聲母,表現了漢語聲母的歷史繼承性。上古濁塞音聲母 【b】、【d】、【ɡ】和濁塞擦音【扷】也還保留在現代一些方言里,其餘十幾個聲母的性質則各家說法很不一致。上古很可能還存在 【kl】、【pl】之類的復輔音聲母,例如在諧聲字中,舌根音聲母【k】、【k『】往往和邊音聲母【l】互諧,「各」既可以作「格、閣、客」的聲符,也可以作「洛、路、略」的聲符,這些字很可能原來都是由【kl】之類的復輔音演變來的。對上古音是否有復輔音以及有多少復輔音,目前還有種種不同看法。
根據《詩經》用韻和諧聲字的情況,傳統把上古韻母分為若干韻部,用一個漢字來代表,如「之部、幽部」等等,上古韻部共有30個左右。同韻部的字只是韻腹和韻尾相同,韻頭可以不同,因此每個韻部實際不只包含一個韻母。根據韻尾的不同可以把上古韻部分為陰、陽、入3大類:有鼻音韻尾【-m】、【-n】、【-嬜】的是陽聲韻,有清塞音韻尾【-p】、【-t】、【-k】的是入聲韻,其餘的都屬於陰聲韻。如果韻腹相同,陰陽入 3類往往可以相互押韻或諧聲,如《詩經·鄭風·女曰雞鳴三章》「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中,「來」和「贈」押韻,就是因為這兩個字在上古韻腹相同,都是 【?amp;#91;】,只是「來」屬於陰聲韻,「贈」則屬於有鼻音韻尾【-嬜】的陽聲韻,這種押韻現象傳統稱為「陰陽對轉」。
大多數上古韻母的讀音和現代相去甚遠,和中古也有很大區別。例如「姑」現代韻母是 【u】,中古相同或近似,上古時韻母則可能是【a】;「台」現代韻母是【ai】,中古也是類似的復母音,上古時韻母則可能是【?amp;#91;】 。也有一些韻母如【an】、【?amp;#91;n】、【a嬜】、【?amp;#91;嬜】等從上古經中古到現代變化不大,象「班」 【pan】和「登」【t?amp;#91;嬜】 等字的讀音2000多年來並沒有顯著的改變,但這類字究竟是少數。目前對上古音韻頭的多少、韻部的分合以及陰聲韻是否也有輔音韻尾等問題有種種不同看法,還遠沒有取得一致的意見。
現存的上古音語音資料不能系統地反映出上古聲調情況,歷來對上古聲調的看法分歧也最大。目前較有影響的有3種意見:①上古和中古一樣,分為「平、上、去、入」四聲;②上古沒有去聲;③上古只有平聲和入聲,但各分長短兩種。近年來從漢藏系語言的比較研究中又產生一種新意見,認為漢語在遠古時期可能並沒有聲調的分別,聲調是遠古時期不同的韻尾輔音脫落或保存才逐漸產生的。 一般以隋唐時期盛行的韻書《切韻》的語音系統作為代表。魏晉南北朝是從上古音向中古音轉變的時期,南北朝時已經出現了許多供作詩押韻用的韻書,對當時的語音系統做了一定的分析和歸納,隋代陸法言集各家之大成,於 601年編成《切韻》一書。《切韻》的原本和它以前的韻書今已佚,現存的《切韻》都是後人的增訂本,而且大多是殘卷。目前流傳最廣的完整增訂本是宋代陳彭年等編的《大宋重修廣韻》,《廣韻》對《切韻》的增訂主要在字數和釋義,對《切韻》的語音系統並沒有重大的改動,現在研究《切韻》音系一般就都以《廣韻》為主要依據。《廣韻》把當時的語音系統分析歸納為四聲、206 韻,每韻內又根據聲母的不同分為若干小韻,這個語音系統是否代表當時一時一地之音,目前尚無定論,但它能分門別類詳細列舉出隋唐時期聲母、韻母和聲調的情況,是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語音資料。
《切韻》並沒有系統地列出它的聲母系統,根據後人分析歸納,大體上是和傳統的三十六字母相當的。三十六字母可能起源於唐末,到宋代經過不斷補充修訂,基本上能代表當時的聲母系統。每個字母用一個漢字來代表,至於它們的實際讀音,經過多年研究,目前已大致取得一致的意見。但為了便於說明中古的聲母系統,目前一般仍沿用三十六字母的名稱,例如,用「幫、滂、並、明」代表中古聲母【p】、【p『】、【b】、【m】,用「端、透、定、泥」代表中古聲母【t】、【t嶉】、【d】、【n】等。上古聲母有相當一部分仍保存在中古音中,但大都經過了較為復雜的分化或合並的過程,並不完全是一對一的關系。
《切韻》把不同聲調的韻母算作不同的韻,每個韻用一個漢字來代表,例如「東韻」、「江韻」、「魚韻」、「真韻」等。在計算中古韻母時,如果只是聲調不同,就只能算是一個韻母,例如「之韻」、「止韻」和「志韻」的分別只在聲調,實際上只是一個韻母。《切韻》共列出193個韻,《廣韻》增訂為206韻,除去聲調的分別不計,只有90多個韻。當時的分類不大重視韻頭的作用,有時把不同韻頭的韻母合並成一個韻,例如,「刪韻」就包括開口呼和合口呼兩類韻母,可是「寒韻」和桓韻又根據開口呼和合口呼的不同分成兩韻。如果把該分開的韻母都分列出來,實際上共有150多個不同的韻母,這說明《切韻》所記錄的韻母系統是相當復雜的。
中古音的韻頭只有 【i-】和 【u-】,但隋唐時期韻頭【i-】可能還分為長短兩類,這樣就有了三種不同的韻頭。中古音的韻腹母音非常豐富,這是中古韻母多達150多個的主要原因。近幾十年對中古韻腹母音的實際讀音做了相當細致的研究和推測,其中大部分已經取得了比較一致的意見。中古音的韻尾繼承了上古陰聲韻、陽聲韻和入聲韻的分別。陰聲韻的韻母除沒有韻尾的(如「歌韻」)以外,還包括母音韻尾【-i】(如「灰韻」)和【-u】(如「豪韻」)。中古陽聲韻的鼻音韻尾和入聲韻的清塞音韻尾與上古相同。在《切韻》的韻母系統中,入聲韻和陽聲韻相配,即【-m】和【-p】相配,【-n】和【-t】相配,【-嬜】和【-k】相配,例如東韻」【-u嬜】和屋韻【-uk】相配,刪韻」【-an】和「轄韻」【-at】相配,「銜韻」【-am】和「狎韻」【-ap】相配等等,形成相當整齊的局面。
中古音的聲調分為「平聲、上聲、去聲、入聲」4類。《切韻》以聲調為綱,在四聲之下分列各韻,後代韻書一般都遵循這種編排方法。平聲、上聲和去聲的分別主要在音節的高低升降不同;入聲則是韻尾收【-p】、【-t】、【-k】的發音短促的入聲韻,和另外三聲的陽聲韻相配,例如「東、董、送、屋四韻的分別就在於「平、上、去、入」四聲不同,至於陰聲韻如之、止、志、「魚、語、御」等則只有「平、上、去」三聲。從中古到現代四聲的發展和聲母的清濁關系很密切,為了便於說明這種關系,習慣上把中古的四聲分為陰陽兩類:中古是清音聲母的稱為「陰平、陰上、陰去、陰入」,如「官、管、灌、括」;中古是濁音聲母的稱為「陽平、陽上、陽去、陽入」,如「郎、朗、浪、樂」。
在唐初,已有人批評《切韻》分韻過細,不利使用,說明《切韻》的語音系統已與當時的口語不盡相合。從《廣韻》開始,已在《切韻》的一些韻目下註明與某韻「同用」,實際就是承認這兩個韻並沒有明顯的區別。到宋末元初時,為了便於作詩,一些韻書根據《廣韻》「同用」的辦法,索性把206韻合並為106韻,這106韻從此成為做舊體詩押韻的規范。最早合並的是平水人劉淵主持刊行的《壬子新刊禮部韻略》(1252),因此世稱這106韻為「平水韻」。平水韻主要只是把《廣韻》韻目中同用各韻加以合並,並不能真正代表宋元時期口語的語音。 一般以元代周德清所編《中原音韻》的語音系統作為代表。《中原音韻》成書於1324年,正是元代戲曲盛行的時期,周德清根據當時北曲作家用韻的情況歸納整理成書,成為寫作北曲用韻的准繩,對中國古代戲曲創作有很大影響。《中原音韻》是專為戲曲而作的,因此能跳出《切韻》系統韻書的窠臼,記錄下活躍於元代舞台上的北方語音系統。至於這個語音系統是否能代表當時的元大都(今北京)的方言,目前尚有不同看法,但它無疑是現代北方官話的源頭,代表了漢語語音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中原音韻》所代表的近古音語音系統比《切韻》所代表的中古音語音系統簡單得多,已經相當接近於現代北京話。《中原音韻》改變了《切韻》以聲調為綱的編排方法,改為以韻為綱,各韻之下分列聲調,然後再分為若干小韻,同音字都列在同一小韻內,並沒有單列聲母。根據小韻的分布情況來分析,《中原音韻》可能共有20個聲母(不包括零聲母),和現代北京話已很近似。漢語的聲母系統從中古到近古大大簡化,主要是因為中古大部分濁音聲母到近古變成了清音,除了【m-】、【n-】、【l-】等少數濁音聲母外,其餘都變成清音,和原來的清音聲母合並,例如「步」【b-】並入「布」【p-】,「在」【扷-】並入「再」【堭-】,「似」【z-】並入「四」【s-】等。
《中原音韻》把韻母分為19個韻部,以兩個漢字命名,如「東鍾、江陽、支思」等,這只是韻母的大類,各韻部內還包括韻頭不同的韻母。19個韻部實際共包括40多個韻母,只有中古韻母的 1/3左右,這主要是因為中古入聲韻到近古已經全部消失,和陰聲韻完全合並。此外,中古有不少韻母的韻腹母音非常接近,到近古也合並在一起了,例如「東、冬、鍾」在中古本是3個韻,到近古就合為一韻。近古音的韻頭可能只有【i】和【u】,韻頭【y】 當時是否已經出現,目前還有不同看法,但至遲到明代就已經形成了現代四呼的局面。中古的鼻音韻尾【-m】、【-n】、【-嬜】和母音韻尾【-i】、【-u】在《中原音韻》中仍完整地保存,但不久【-m】就和【-n】合並,只留下了【-n】、【-嬜】兩套鼻音韻尾。中古的塞音韻尾【-p】、【-t】、【-k】由於入聲韻消失,也不復存在,其中有不少並入母音韻尾【-i】、【-u】,如「麥」並入「賣」,「腳」並入「攪」;另一些韻尾則完全失落,和原來的無韻尾韻母合並,如「舌」並入「蛇」,「滑」並入「華」。
《中原音韻》 把聲調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4類,和現代北京話完全相同。中古的平聲根據聲母的清濁到近古分為陰平和陽平兩類:中古清音聲母讀陰平,如「通、詩、坡、春」;中古濁音聲母讀陽平,如「同、時、婆、純」。由於中古濁音聲母到近古大部分都已變成清音,因此陰平和陽平就純粹是聲調的區別了。中古和近古雖然都有上聲和去聲,但內容不盡相同。中古濁音聲母中除【m-】、【n-】、【l-】等少數以外,讀上聲的到近古都變成了去聲,如「上」和「賞」、「杜」和「賭」在中古都讀上聲,但是「上」、「杜」是濁音聲母,到近古就讀成去聲,「賞」、「賭」是清音聲母,仍舊讀上聲。從中古到近古聲調最大的變化是入聲不再獨立成為一類,中古的入聲字到近古分別歸入陽平、上聲和去聲,如「達」歸入陽平,「筆」歸入上聲,「麥」歸入去聲。近古以後,一部分歸入上聲的入聲字又改歸陰平,如「說、瞎、督」,《中原音韻》歸入上聲,現代北京話都讀成陰平。至於《中原音韻》時期入聲是否已經完全消失,目前仍有不同看法,但入聲在當時已喪失獨立作為聲調的地位,則是可以肯定的。
語音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漢語有一些方言到目前還保留著中古音甚至上古音的一些特點。例如,廣州話完整地保存3套塞音韻尾【-p】、【-t】、【-k】和鼻音韻尾【-m】,蘇州話系統地保存濁音聲母【b-】、【d-】、【g-】、【扷-】、【z-】等。至於入聲獨立作為聲調,不但長江以南大部分方言仍然如此,從黃河下游中原地區直至西北地區也有不少方言仍舊有入聲,保存了近古以前漢語聲調的一個重要特點。
② 微信歷史語音記錄為什麼播放不了
摘要 這個聽不到語音記錄我以前也有過類似的情況,主要是後台的清理系統把所佔資源較大的語音給清理掉了,所以就留下一個空殼導致聽不到消息,畢竟你用微信聊天,不斷的產生信息,後台則存儲到一定的情況下需要不斷的更新(即所謂的刪除)一些垃圾的清理,其中包括了一些語音消息的過濾,所以導致你以前的記錄語音聽不到的原因。
③ 漢語語音的演變
漢語的語音不是一成不變的,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
從先秦到東漢時期為上古音時期。在我看來,一股腦歸入上古音是很不科學的(我覺得華夏族、東夷族、吳蠻荊蠻的語音肯定會互相滲透,語音不變才怪),但這一時期的漢語究竟怎麼念,已很難考證。上古音和普通話之間不但聲母不同,韻母也可能不同。如果仔細讀《詩經》,會發現原本押韻的字不押韻了,不押韻的字押韻了 ——這就是使用普通話閱讀的結果。其實明清以前的一些音韻學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方法卻有些搞笑——一律葉(讀 xie 陽平)韻改讀,楞是把不押韻的都按他們的意思改押韻了。當然這是不科學的。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發展給上古音研究帶來了一絲曙光。我舉一個粗鄙的例子來說明:A與B看似沒什麼關系,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C,由是推斷A與B有親緣關系,C先於AB存在,比AB更古老。假設C1是C的原始形態,那麼C就是C1的擬構態。
回過頭繼續說上古音的研究,既然有了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那麼也可對其進行擬構(盡管我覺得通過擬構來還原上古音真是玄之又玄)。具體方法是以《詩經》《老子》(注意:都是韻文)的韻部為依據,同時參考較古老的方言(北方方言不在此列)以及日語、朝鮮語中的部分借詞(想想我們的祖先多麼偉大),找出其相同或相似點進行古音模擬(我總是不能信服)。
漢語語音流變問題(二)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打打殺殺,甚是熱鬧,老百姓沒過幾天安穩日子——8過換成歷史書上的官腔就是民族大融合時期(這說法太霸道,漢人想融合,匈奴人想融合,鮮卑人想融合???)。民族一融合,語言就遭殃——一時我說你好你說HELLO,忙死了。於是語音學上就管這一時期為過度時期。
標志這一時期結束而中古音時代開始的是隋代陸法言寫的《切韻》——這是中古漢語音韻研究的開山之作。8過我翻了翻這小子的底牌——他居然是鮮卑人!!!「陸」姓是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後改的(原姓很搞笑,大家自己去查《魏書》好了,偶就不在這里出他的丑了)。只是不知道這一時期的漢族學者都干什麼去了???
這本〈切韻〉比現在的高考參考書牛得多,風靡唐宋兩代好幾百年——為什麼,科舉考試要寫詩啊!詩要押韻。陸法言把相同韻部的字歸在一起,注音並解釋,士子們是人手一冊(嘖嘖,現在哪個特級教師有這本事)。唐宋時期的其他韻書,什麼〈唐韻〉啊,〈廣韻〉啊,〈平水韻〉啊,都以〈切韻〉為藍本,是換湯不換葯的東西。(要是那時人有版權意識就好了,小陸的後代能收幾百年的版稅啊~~~~~~~~~)
當然我是沒陸法言那麼好命,他寫〈切韻〉也是有機緣的。話說隋朝統一中國後是高舉漢文化大旗,可當時的漢語實在是備受摧殘,尤其是語音。南北兩派語言學家都堅持自己繼承了漢語語音的正統(說來可笑,北方經歷了五胡亂華,南方與吳蠻百越雜居,還有什麼正宗的漢語語音)。一天晚上,南北八大語言學家齊聚陸法言家中,當然不是年輕的小陸請客,而是他老爸陸爽(此陸爽非彼陸爽,不是鄭小姐事件中的那個未婚夫)請客。學者喝酒自然與俗人不同,喝著喝著就談起了語音問題 ——偶滴偶像小陸GG就充當了這次談話的記錄員(換了偶肯定不樂意,憑什麼你們吃香的喝辣的卻叫我當義務記錄員,老爸,勞務費拿來!——所以偶肯定成不了語言學家)
漢語語音流變問題(三)
這場宴席的結果自然是賓客們酒酣而歸。若干年後,依稀記得那時老陸已經駕鶴西去(原來讓兒子作記錄純粹是自娛自樂,一點也不想造福掙扎在高考戰線上的莘莘學子,欠扁)。小陸GG倒是很有雄心壯志去編一本韻書,於是參考了當年的談話記錄,寫成了〈切韻〉一書。
其實中古音產生的時間很難說清——決不是某個具體的時間點,〈切韻〉之前的南北朝時期也不是沒別的韻書。但〈切韻〉解決了許多語音方面的歷史遺留問題,將漢語分為四聲(別跟我說陰陽上去,中古音8是這樣的)——平、上、去、入。寫詩時,平聲自然還是平聲,上去入歸入仄聲。
雖然我不能說切韻中所收的字的讀音完全等同於當時的民族共同語,但〈切韻〉至少為我們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古語音的珍貴資料,不會像研究上古音那樣困難重重。
現在言歸正傳,實際上與中古音相似度最高的現存方言是粵方言,現在大家應該有一個感性認識了吧。而唐朝是典型的中古音時期。
所以,〈大明宮詞〉里的武攸嗣那一口現代山西方言在那個時代是不可能產生的。所有的正統歷史劇都竭力避免讓古人講現代語——可誰真正避免了呢?
漢語語音流變問題(四)
五代後的宋,相信唐風的大多數XDJM都不怎麼喜歡,偶也不喜歡。對我而言,宋就像一隻肥得流油的羊——無力保護自己,就只有挨啃的份了。語音自身的發展加上異族的入侵(官方說法叫民族融合),漢語語音也隨之發生變化。但教育部只對高考參考書作了稍微的修訂,士子們考試時押韻的依據還是〈切韻〉(讓我想到前幾年中國已經搞市場經濟了,政治考試時考生們還得說計劃經濟如何好,典型的計劃跟不上形勢)。不過,宋朝的教育改革問題並沒有前幾年「計劃」「市場」的問題嚴重,再加上中國人有祖先崇拜的傾向,也沒掀起什麼喧然大波。
總的來說,把宋也歸入中古音時期是說得過去的——四聲還是保持著的。
南宋滅亡後,漢人和漢語都大難臨頭了,人成了四等公民,還被逼著學蒙古語(北方地區尤其厲害)。這次民族融合(這幾個字還真別扭)的結果就是四聲發生了嚴重的變化,簡單的說,就是「平分陰陽,入派四聲」——北方方言(這可是民族共同語的基礎啊)里的入聲全部消失(還好,是讀音不是文字),傷心啊~~~~~~~
當然,寫元曲的再也不能用〈切韻〉了(偶滴偶像小陸GG的暢銷書自此退出歷史舞台,5555555~~~~~~),取而代之的是〈中原音韻 〉,按凡是學過普通話的人都知道的陰陽上去四聲劃分。
不怎麼願意接受漢化的元朝最終是從哪裡來回哪裡去了,但消失的入聲已無法恢復。事實上,明朝的標准語音和普通話已經很接近了。值得一提的是,入聲在吳方言、粵方言、閩方言里還是保留著的。
清朝入關後。滿語對漢語語音的沖擊並不大,只不過是增添或改變了個把詞彙,沒元朝那麼大的「劃時代意義」。
民國的國語是北京話,共和國的民族共同語是普通話(和北京話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漢語語音流變問題(尾聲)
嘮嘮叨叨說下來,你可能不敢相信一向引以為豪的漢民族共同語竟是距離原本的漢語最遠的,而這的確是事實。
我曾在網上看到有人呼籲學習粵語吳語而被扣以大漢族主義的帽子,這帽子扣得大了點,此公無非是想保護一下中古音罷了。
其實漢族經歷了幾千年而沒滅族的原因無非是包容性的文化和統一的文字。無法想像假如中國像歐洲一樣使用拼音文字會變成什麼樣子。
復興中古音也好,普通話是胡音也好,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我們仍是中國人,我們依然使用著祖先傳給我們的象形文字。如果我們用心,可以讀懂先秦的散文、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先人傳達的是他們的心,而不是這些字的音。
④ 語音識別的發展史
1952年貝爾研究所Davis等人研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個能識別10個英文數字發音的實驗系統。
1960年英國的Denes等人研究成功了第一個計算機語音識別系統。
大規模的語音識別 研究是在進入了70年代以後,在小詞彙量、孤立詞的識別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進入80年代以後,研究的重點逐漸轉向大詞彙量、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在研究思路上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即由傳統的基於標准模板匹配的技術思路開始轉向基於統計模型 (HMM)的技術思路。此外,再次提出了將神經網路技術引入語音識別問題的技術思路。
進入90年代以後,在語音識別的系統框架方面並沒有什麼重大突破。但是,在語音識別技術的應用及產品化方面出現了很大的進展。
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是在70年代由美國國防部遠景研究計劃局資助的一項10年計劃,其旨在支持語言理解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
到了80年代,美國國防部遠景研究計劃局又資助了一項為期10年的DARPA戰略計劃,其中包括雜訊下的語音識別和會話(口語)識別系統,識別任務設定為「(1000單詞)連續語音資料庫管理」。
到了90年代,這一DARPA計劃仍在持續進行中。其研究重點已轉向識別裝置中的自然語言處理部分,識別任務設定為「航空旅行信息檢索」。
日本也在1981年的第五代計算機計劃中提出了有關語音識別輸入-輸出自然語言的宏偉目標,雖然沒能實現預期目標,但是有關語音識別技術的研究有了大幅度的加強和進展。
1987年起,日本又擬出新的國家項目---高級人機口語介面和自動電話翻譯系統。 中國的語音識別研究起始於1958年,由中國科學院聲學所利用電子管電路識別10個母音。直至1973年才由中國科學院聲學所開始計算機語音識別。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中國的語音識別研究工作一直處於緩慢發展的階段。
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在中國逐漸普及和應用以及數字信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國內許多單位具備了研究語音技術的基本條件。與此同時,國際上語音識別技術在經過了多年的沉寂之後重又成為研究的熱點,發展迅速。就在這種形式下,國內許多單位紛紛投入到這項研究工作中去。
1986年3月中國高科技發展計劃(863計劃)啟動,語音識別作為智能計算機系統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被專門列為研究課題。在863計劃的支持下,中國開始了有組織的語音識別技術的研究,並決定了每隔兩年召開一次語音識別的專題會議。從此中國的語音識別技術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 這一時期的語音識別方法基本上是採用傳統的模式識別策略。其中以蘇聯的Velichko和Zagoruyko、日本的迫江和千葉,以及當時在美國的板倉等人的研究工作最具有代表性。
· 蘇聯的研究為模式識別應用於語音識別這一領域奠定了基礎;
· 日本的研究則展示了如何利用動態規劃技術在待識語音模式與標准語音模式之間進行非線性時間匹配的方法;
·板倉的研究提出了如何將線性預測分析技術(LPC)加以擴展,使之用於語音信號的特徵抽取的方法。 目前在大詞彙語音識別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IBM語音研究小組,就是在70年代開始了它的大詞彙語音識別研究工作的。AT&T的貝爾研究所也開始了一系列有關非特定人語音識別的實驗。這一研究歷經10年,其成果是確立了如何製作用於非特定人語音識別的標准模板的方法。
這一時期所取得的重大進展有:
⑴隱式馬爾科夫模型(HMM)技術的成熟和不斷完善成為語音識別的主流方法。
⑵以知識為基礎的語音識別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在進行連續語音識別的時候,除了識別聲學信息外,更多地利用各種語言知識,諸如構詞、句法、語義、對話背景方面等的知識來幫助進一步對語音作出識別和理解。同時在語音識別研究領域,還產生了基於統計概率的語言模型。
⑶人工神經網路在語音識別中的應用研究的興起。在這些研究中,大部分採用基於反向傳播演算法(BP演算法)的多層感知網路。人工神經網路具有區分復雜的分類邊界的能力,顯然它十分有助於模式劃分。特別是在電話語音識別方面,由於其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成了當前語音識別應用的一個熱點。
另外,面向個人用途的連續語音聽寫機技術也日趨完善。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IBM的ViaVoice和Dragon公司的Dragon Dictate系統。這些系統具有說話人自適應能力,新用戶不需要對全部詞彙進行訓練,便可在使用中不斷提高識別率。
中國的語音識別技術的發展 :⑴在北京有中科院聲學所、自動化所、清華大學、北方交通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另外,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四川大學等也紛紛行動起來。
⑵現在,國內有不少語音識別系統已研製成功。這些系統的性能各具特色。
· 在孤立字大詞彙量語音識別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要數92年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與中國電子器件公司合作研製成功的THED-919特定人語音識別與理解實時系統。
· 在連續語音識別方面,91年12月四川大學計算機中心在微機上實現了一個主題受限的特定人連續英語——漢語語音翻譯演示系統。
·在非特定人語音識別方面,有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在87年研製的聲控電話查號系統並投入實際使用。
⑤ 手機微信歷史語音聊天記錄怎麼查詢
1、首先重新下載一個微信,安裝完成以後先不用進行內容恢復,先登上微信你會發現漂流瓶、
聊天記錄等等都沒有
2、在手機端啟動微信,然後在微信的主界面底部導航中點擊「微信」,所有的聊天記錄都
會在此模塊下,這裡麵包含了你和好友的聊天記錄.
3、登陸微信賬號後點擊「設置」,然後選擇「退出登陸」,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成
微信的系統文件:
4、對備份的文件進行root,刪除新生成的亂碼文件,然後把原來的文件復制到這個文件夾,
如果你沒有刪除的話就一定要把它完全覆蓋.
5、用usb將手機和電腦連接起來,打開sdcardtencentmicromsg
文件夾,刪除新生成的
備份文件,然後把之前備份的舊聊天記錄文檔復制進去,沒有刪除的話一定要完全覆蓋:
6、打開對應的備份文件夾,如果是正常的話你會看到一堆數字和字母組成文件名的文件夾
,進去以後找到「voice」文件夾,這時你會在文件里看到arm格式文檔,
而它就是你所要恢復的微信語音聊天記錄:
7、到這里整個恢復操作已經完成,重新登錄微信就可以發現以前的聊天記錄都回來了
⑥ 語言學綱要論述語音是怎樣的演變
語音的變化有很強的規律性.這種演變的規律性有幾個明顯的特點.第一,變化有一定條件的限制,比方 兩組齶化為 組的條件就是齊、撮二呼的前面;濁音清化的條件限於口音,不涉及鼻音和邊音,更與母音無關;其中濁塞音和濁塞擦音清化時還按聲調的平仄而有送氣與不送氣的區別.凡符合條件的一律都變,沒有例外,如果出現例外,那也可以找出產生這種例外的原因.比方寧波話,古代的k在相當於上述齊、撮二呼的條件下和北京話一樣也齶化而成 所以在語音系統中應該不再有像ki 等這樣的音位組合.這些音為什麼沒有在同樣的條件下如同"基"那樣也齶化成 呢?這就涉及到語音演變規律的第二個特點;時間性.語音演變規律起作用有一定的限制,它只在某一段時期中起作用,過了這一時期,即使處於同樣的條件下也不會遵循原來的規律發生語音變化.現代寧波方言的ki等的音位組合時在齶化規律起作用的時期以後產生的語音現象,所以不受這一規律的支配.語音演變規律的第三個特點是地區性.前面講過,語言的演變是像波浪一樣從一個中心向外擴散的,而且擴散有地域的限制,所以音變只在一定的地域中進行.濁音清化的規律在北方話系統中是普遍起作用的,而在吳語地區和湘語區則仍保留原來的濁音,並沒有發生清化的現象.語音演變的規律性及其所具有的特點,為我們研究語音發展的歷史提供了廣泛的基礎。
⑦ 語音識別技術的發展歷史
語音識別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AT&T貝爾實驗室的Audry系統,它是第一個可以識別十個英文數字的語音識別系統。
但真正取得實質性進展,並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開展研究則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這首先是因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語音識別的實現提供了硬體和軟體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語音信號線性預測編碼(LPC)技術和動態時間規整(DTW)技術的提出,有效的解決了語音信號的特徵提取和不等長匹配問題。這一時期的語音識別主要基於模板匹配原理,研究的領域局限在特定人,小詞彙表的孤立詞識別,實現了基於線性預測倒譜和DTW技術的特定人孤立詞語音識別系統;同時提出了矢量量化(VQ)和隱馬爾可夫模型(HMM)理論。
隨著應用領域的擴大,小詞彙表、特定人、孤立詞等這些對語音識別的約束條件需要放寬,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第一,詞彙表的擴大使得模板的選取和建立發生困難;第二,連續語音中,各個音素、音節以及詞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各個發音單位存在受上下文強烈影響的協同發音(Co-articulation)現象;第三,非特定人識別時,不同的人說相同的話相應的聲學特徵有很大的差異,即使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生理、心理狀態下,說同樣內容的話也會有很大的差異;第四,識別的語音中有背景雜訊或其他干擾。因此原有的模板匹配方法已不再適用。
實驗室語音識別研究的巨大突破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人們終於在實驗室突破了大詞彙量、連續語音和非特定人這三大障礙,第一次把這三個特性都集成在一個系統中,比較典型的是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MellonUniversity)的Sphinx系統,它是第一個高性能的非特定人、大詞彙量連續語音識別系統。
這一時期,語音識別研究進一步走向深入,其顯著特徵是HMM模型和人工神經元網路(ANN)在語音識別中的成功應用。HMM模型的廣泛應用應歸功於AT&TBell實驗室Rabiner等科學家的努力,他們把原本艱澀的HMM純數學模型工程化,從而為更多研究者了解和認識,從而使統計方法成為了語音識別技術的主流。
統計方法將研究者的視線從微觀轉向宏觀,不再刻意追求語音特徵的細化,而是更多地從整體平均(統計)的角度來建立最佳的語音識別系統。在聲學模型方面,以Markov鏈為基礎的語音序列建模方法HMM(隱式Markov鏈)比較有效地解決了語音信號短時穩定、長時時變的特性,並且能根據一些基本建模單元構造成連續語音的句子模型,達到了比較高的建模精度和建模靈活性。在語言層面上,通過統計真實大規模語料的詞之間同現概率即N元統計模型來區分識別帶來的模糊音和同音詞。另外,人工神經網路方法、基於文法規則的語言處理機制等也在語音識別中得到了應用。
20世紀90年代前期,許多著名的大公司如IBM、蘋果、AT&T和NTT都對語音識別系統的實用化研究投以巨資。語音識別技術有一個很好的評估機制,那就是識別的准確率,而這項指標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實驗室研究中得到了不斷的提高。比較有代表性的系統有:IBM公司推出的ViaVoice和DragonSystem公司的NaturallySpeaking,Nuance公司的NuanceVoicePlatform語音平台,Microsoft的Whisper,Sun的VoiceTone等。
其中IBM公司於1997年開發出漢語ViaVoice語音識別系統,次年又開發出可以識別上海話、廣東話和四川話等地方口音的語音識別系統ViaVoice'98。它帶有一個32,000詞的基本詞彙表,可以擴展到65,000詞,還包括辦公常用詞條,具有「糾錯機制」,其平均識別率可以達到95%。該系統對新聞語音識別具有較高的精度,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漢語連續語音識別系統。 我國語音識別研究工作起步於五十年代,但近年來發展很快。研究水平也從實驗室逐步走向實用。從1987年開始執行國家863計劃後,國家863智能計算機專家組為語音識別技術研究專門立項,每兩年滾動一次。我國語音識別技術的研究水平已經基本上與國外同步,在漢語語音識別技術上還有自己的特點與優勢,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科院自動化所、聲學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都有實驗室進行過語音識別方面的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單位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語音技術與專用晶元設計課題組,研發的非特定人漢語數碼串連續語音識別系統的識別精度,達到94.8%(不定長數字串)和96.8%(定長數字串)。在有5%的拒識率情況下,系統識別率可以達到96.9%(不定長數字串)和98.7%(定長數字串),這是目前國際最好的識別結果之一,其性能已經接近實用水平。研發的5000詞郵包校核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系統的識別率達到98.73%,前三選識別率達99.96%;並且可以識別普通話與四川話兩種語言,達到實用要求。
中科院自動化所及其所屬模式科技(Pattek)公司2002年發布了他們共同推出的面向不同計算平台和應用的「天語」中文語音系列產品——PattekASR,結束了中文語音識別產品自1998年以來一直由國外公司壟斷的歷史。
⑧ 怎麼做才可以恢復已經被刪除的微信語音歷史
曾經用過的方法,試試吧
按照以下操作查看 。
1. 將手機連接到電腦。
2. 打開手機存儲卡,找到 tencent/MicroMsg 文件夾。
3. 裡面有一個或者多個由一長串數字和字母組成的文件夾,與該手機登錄過的微信賬號一一對應。
4. 打開這些文件夾,image是緩存和保存的圖片。
5. voice是語音,video是小視頻。
⑨ 如何找回微信歷史語音聊天信息記錄,不懂怎麼找
方法/步驟
1、用手機的USB線將手機和電腦連接
2、連接好以後打開桌面上的「我的電腦」
3、打開電腦以後會看到多了兩個移動磁碟,一個是手機內存,一個是你手機的內存卡
4、一般微信在安裝的時候默認都會安裝的手機的內存里,打開你手機內存的磁碟
5、打開以後找到「tencent」這個文件夾,打開這個文件夾
6、打開以後再點擊「MicroMsg」,打開這個文件夾
7、打開以後看到文件夾名字很長的就是微信聊天記錄存放的文件夾,每登陸一個微信就會產生一個名字很長的文件夾
8、打開其中一個文件夾名字很長的文件,找到「voice2」這個文件夾並打開
9、打開以後會看到一些文件夾,這些文件夾的多少取決於你發語音的多少,語音發的多這里的文件夾就多,這些每一個文件夾裡面都有一個語音聊天記錄
10、將每一個文件夾一直打開以後都會看到一個語音文件,直接雙擊文件就可以播放,或者將語音文件復制到電腦里進行保存
注意事項
最好在電腦里安裝暴風影音進行播放語音文件
⑩ 怎麼看待語音的歷史以及葉音說
「葉音說」是在沒有確鑿根據的情況下,強改字音以求押韻和諧,並非探明了韻字的本音。其根本錯誤,就在於對古韻採取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而非歷史的觀點,不懂得語音是發展變化的。其後果,則是一個字可葉出許多的音,造成漢字讀音的極大混亂。所以說「葉音說」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