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歷史
Ⅰ 澄城縣的歷史沿革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建縣,以縣城西河有澄泉而得名,縣治始設今址。
周以前,處於傳說中之雍州。(《尚書·禹貢》)
春秋屬晉,為北徵(今蒲城縣避難堡)、王官(今善化鄉居安村西)及郊地,周頃王二年(前617)秦伐晉取北徵。戰國初,屬魏。秦、魏爭奪,後歸秦,隸重泉(今蒲城縣地)。
秦(前221—前206)置北徵縣,屬內史。
楚漢相爭之際,屬塞國,隸重泉。西漢高帝元年(前206),漢滅塞國後,屬河上郡。九年(前198),屬內史。景帝二年(前155),復設北徵縣,後易名徵縣,屬左內史。太初元年(前104),屬左馮翊。新莽改三輔為六尉郡,改徵為氾愛,歸列尉大夫。
東漢光武帝東都(25)之後,撤銷氾愛,轄地並入合陽(一說並入重泉)。
三國曹魏(220—265),屬雍州馮翊郡。
西晉(265—316)歸屬同曹魏。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設立澄城郡,轄澄城、五泉、三門三縣(五泉、三門分別在今澄城縣西部與南部。三縣原均為合陽縣地)。孝文帝十年(486),郡內增設宮城(今合陽縣地)、南五泉(今大荔縣朝邑鎮)兩縣。太和十一年(487),澄城郡改屬華州。
西魏大統六年(540),南五泉縣改名朝邑。廢帝三年(554),澄城郡屬同州。
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銷五泉、三門兩縣,轄地並入澄城縣。
隋開皇三年(583),撤銷澄城郡。大業三年(607),澄城縣屬馮翊郡。
唐武德三年(620),在長寧河南(今洛城村西)設長寧縣,貞觀八年(634)撤銷。澄城縣之隸屬隨道、州、郡名之更迭而相應變更。貞觀元年(627)屬關內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屬京畿道;天寶元年(742)屬馮翊郡;乾元元年(758)復屬同州。長慶四年(824)將澄城縣的撫道鄉(今縣西部)劃歸奉先縣(今蒲城縣)。
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屬河中府。後唐同光元年(923)復屬同州。
北宋元豐末年(1085),屬永興軍路同州。
金皇統二年(1142),屬京兆府路。
元(1271—1368),屬陝西行中書省,先後屬安西路、奉元路。
明洪武九年(1376),屬陝西省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同州。
清(1664—1911),隸屬陝西省潼商道同州府。
民國2年(1913),屬陝西省關中道。民國15—17年(1926—1928)因軍閥混戰,屬無所依。民國22年(1933)由省直轄。民國28年(1939),屬第八行政督察區(治所大荔)。
1948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澄城全境,屬陝甘寧邊區黃龍分區。1949年歸大荔分區。1950年大荔分區撤銷,歸渭南分區。1956年10月改由省轄。1958年12月,澄城縣建制撤銷,將韋庄、醍醐、業善、寺前地區劃歸大荔縣,其餘並入蒲城縣。1961年9月恢復縣制,劃入大荔、蒲城的地域復歸澄城,屬渭南專區。
2011年7月,陝西省政府撤銷澄城縣善化鄉並入馮原鎮,撤劉家窪鄉並入王莊鎮,撤羅家窪鄉並入趙庄鎮,撤雷家窪鄉並入庄頭鄉。
澄城前拱原阜,後依山隴,地形復雜,地理位置險要,是歷代屯御敵的戰略要地。吳起在此屯兵,郭子儀率兵征叛,李自成抗擊官兵,王震率領的西北野戰軍浴血奮戰等等,都在古徽大地留下過深沉的足跡。這里土厚水淳,風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壯麗,隋文帝修建行宮,唐名相魏徵在此受封。歷史上曾有過「澄城八景」:壺梯山幼樹成林,翠柏環繞;龍首壩湖光瀲灧,雪浪排空;大市場古色古香,遊人如織;樂樓和澄塔遙相呼應,雄居縣城。
Ⅱ 春秋戰國時候的澄城屬於秦國還是晉國
澄城位於今陝西省渭南市北部,它東靠合陽,西接白水和蒲城,南部就是大荔縣。春秋戰國時期的澄城在地理上雖不盡和今天澄城一致,但,最主要的是它們處於洛河以東是確鑿無疑的。
河西之地的爭奪是春秋秦晉、戰國秦魏爭奪的焦點。澄城一地的歸屬應該歸於河西之地的爭奪,下面我們通過河西之地的爭奪來看看澄城的歸屬問題。
澄城前拱原阜,後依山隴,地形復雜,地理 澄城縣 地圖位置險要,是歷代屯御敵的戰略要地.吳起在此屯兵,郭子儀率兵征叛,李自成抗擊官兵,王震率領的西北野戰軍浴血奮戰等等,都在古徽大地留下過深沉的足跡.這里土厚水淳,風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壯麗,隋文帝修建行宮,唐名相魏徵在此受封.歷史上曾有過"澄城八景",如今更勝當年:壺梯山幼樹成林,翠柏環繞;龍首壩湖光瀲灧,雪浪排空;大市場古色古香,遊人如織;樂樓和澄塔遙相呼應,雄居縣城.
Ⅲ 耀州和澄城縣歷史沿革中有沒有關系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我只記得在71年之前把,耀州區屬於渭南市管轄,應該和澄城縣都屬於渭南,而後來耀州區就劃分給了銅川到現在了,其他的歷史淵源就不是很懂了,年齡有限沒辦法
滿意回答採納下
Ⅳ 澄城縣在古代是蠻夷之地還是少數民族地區
不是蠻夷地區~~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建縣,以縣城西河有澄泉而得名,縣治始設今址。
據《尚書·禹貢》記載,周以前,處於傳說中之雍州。
春秋屬晉,為北徵(今蒲城縣避難堡)、王官(今善化鄉居安村西)及郊 澄城縣地,周頃王二年(前617)秦伐晉取北徵。戰國初,屬魏。秦、魏爭奪,後歸秦,隸重泉(今蒲城地)。 秦(前221—前206)置北徵縣,屬內史。
楚漢相爭之際,屬塞國,隸重泉。西漢高帝元年(前206),漢滅塞國後,屬河上郡。九年(前198),屬內史。景帝二年(前155),復設北徵縣,後易名徵縣,屬左內史。太初元年(前104),屬左馮翊。新莽改三輔為六尉郡,改徵為氾愛,歸列尉大夫。
東漢光武帝東都(25)之後,撤銷氾愛,轄地並入合陽(一說並入重泉)。
三國曹魏(220—265),屬雍州馮翊郡。
西晉(265—316)歸屬同曹魏。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設立澄城郡,轄澄城、五泉、三門三縣(五泉、三門分別在今澄城縣西部與南部。三縣原均為合陽縣地)。孝文帝十年(486),郡內增設宮城(今合陽縣地)、南五泉(今大荔縣朝邑鎮)兩縣。太和十一年(487),澄城郡改屬華州。
西魏大統六年(540),南五泉縣改名朝邑。廢帝三年(554),澄城郡屬同州。
北周明帝二年(558),撤銷五泉、三門兩縣,轄地並入澄城縣。
隋開皇三年(583),撤銷澄城郡。大業三年(607),澄城縣屬馮翊郡。
唐武德三年(620),在長寧河南(今洛城村西)設長寧縣,貞觀八年(634)撤銷。澄城縣之隸屬隨道、州、郡名之更迭而相應變更。貞觀元年(627)屬關內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屬京畿道;天寶元年(742)屬馮翊郡;乾元元年(758)復屬同州。長慶四年(824)將澄城縣的撫道鄉(今縣西部)劃歸奉先縣(今蒲城縣)。
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屬河中府。後唐同光元年(923)復屬同州。
北宋元豐末年(1085),屬永興軍路同州。
金皇統二年(1142),屬京兆府路。
元(1271—1368),屬陝西行中書省,先後屬安西路、奉元路。
明洪武九年(1376),屬陝西省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同州。
清(1664—1911),隸屬陝西省潼商道同州府。
民國2年(1913),屬陝西省關中道。民國15—17年(1926—1928)因軍閥混戰,屬無所依。民國22年(1933)由省直轄。民國28年(1939),屬第八行政督察區(治所大荔)。 1948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澄城全境,屬陝甘寧邊區黃龍分區。1949年歸大荔分區。1950年大荔分區撤銷,歸渭南分區。1956年10月改由省轄。1958年12月,澄城縣建制撤銷,將韋庄、醍醐、業善、寺前地區劃歸大荔縣,其餘並入蒲城縣。1961年9月恢復縣制,劃入大荔、蒲城的地域復歸澄城,屬渭南專區。
澄城前拱原阜,後依山隴,地形復雜,地理 澄城縣 地圖位置險要,是歷代屯御敵的戰略要地。吳起在此屯兵,郭子儀率兵征叛,李自成抗擊官兵,王震率領的西北野戰軍浴血奮戰等等,都在古徽大地留下過深沉的足跡。這里土厚水淳,風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壯麗,隋文帝修建行宮,唐名相魏徵在此受封。歷史上曾有過"澄城八景",如今更勝當年:壺梯山幼樹成林,翠柏環繞;龍首壩湖光瀲灧,雪浪排空;大市場古色古香,遊人如織;樂樓和澄塔遙相呼應,雄居縣城。
Ⅳ 澄城歷史悠久,它的歷史上都出過哪些名人
1、習勤
1936年任臨潼警備司令部守備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三十八軍一、--,二團上校團長,第一七七師參謀長,第五十五師少將副師長。參加保定會戰、娘子關戰役、中條山會戰、虎牢關戰役和晉南遊擊戰等役。
1946年退役,曾任陝西澄縣縣長,鳳翔縣縣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陝西省政府參事室參事等。
2、李儀祉,著名水利學家和教育家,我國現代水利建設的先驅。他主張治理黃河要上中下游並重,防洪、航運、灌溉和水電兼顧,改變了幾千年來單純著眼於黃河下游的治水思想,把我國治理黃河的理論和方略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他創辦了我國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學府——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和多所院校,為我國培養了大批水利建設人才,並親自主持建設陝西涇、渭、洛、梅四大惠渠,樹立起我國現代灌溉工程樣板,對我國水利事業作出重大貢獻,陝西人民受益尤大。
3、王成文,2000年4月至2005年8月任中共漢中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漢中市委副書記,漢中市代市長、市長;
2005年8月至2010年12月任中共西安市委副書記,兼任西安市委黨校校長、西安市行政學院院長;
2011年1月任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正廳級)、省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
2013年2月任陝西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
中共陝西省第十二屆省委委員。
4、楊錫金,1958年月畢業於蘭州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並留校任教;1958年10月至1960年9月於華東水利學院(河海大學)水文系專修陸地水文學,從事地理水文教學和科研。曾作自然地理專業黨支部書記,教研室主任。
5、耿直,是民國將領。孫中山親筆為耿直題詞:「為國捐軀」,並追贈陸軍中將。1923年葬於本縣原畔,建立耿直陵園,於右任書紀念碑及墓誌銘。
Ⅵ 「澄城」這個地名的由來
澄城是黃河流域的古老縣份,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古屬雍之地,春秋屬晉,秦始設北徽縣,從北魏始建澄城縣,縣名縣治沿用至今已有1540年。這里前拱原阜,後依山隴,地形復雜,地理位置險要,是歷代屯御敵的戰略要地。吳起在此屯兵,郭子儀率兵征叛,李自成抗擊官兵,王震率領的西北野戰軍浴血奮戰等等,都在古徽大地留下過深沉的足跡。這里土厚水淳,風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壯麗,隋文帝修建行宮,唐名相魏徵在此受封。歷史上曾有過"澄城八景",如今更勝當年:壺梯山幼樹成林,翠柏環繞;龍首壩湖光瀲灧,雪浪排空;大市場古色古香,遊人如織;樂樓和澄塔遙相呼應,雄居縣城,故稱澄城。
Ⅶ 澄城縣遮路村古廟有什麼歷史
澄城是黃河流域的古老縣份,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古屬雍之地,春秋屬晉,秦始設北徽縣,從北魏始建澄城縣,縣名縣治沿用至今已有1540年。這里前拱原阜,後依山隴,地形復雜,地理位置險要,是歷代屯御敵的戰略要地。吳起在此屯兵,郭子儀率兵征叛,李自成抗擊官兵,王震率領的西北野戰軍浴血奮戰等等,都在古徽大地留下過深沉的足跡。這里土厚水淳,風和俗美,梁原起伏,山川壯麗,隋文帝修建行宮,唐名相魏徵在此受封。歷史上曾有過;澄城八景;,如今更勝當年:壺梯山幼樹成林,翠柏環繞;龍首壩湖光瀲灧,雪浪排空;大市場古色古香,遊人如織;樂樓和澄塔遙相呼應,雄居縣城。
Ⅷ 陝西省一個縣,人口超70萬,建縣歷史超1400年嗎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省會古都西安。陝西省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此基礎上,截至2018年底,陝西省下轄10個設區市,含30個市轄區、72個縣、5個縣級市。其中,就蒲城縣來說,人口超70萬,隸屬於渭南市。蒲城縣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和關中平原交接地帶,並且,蒲城縣屬溫暖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偏少,在此基礎上,蒲城縣成為陝西第一產糧大縣。在歷史上,蒲城縣這一建制始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四
最後,南宋時期,蒲城縣屬京兆府華州管轄。元朝時期,蒲城縣屬陝西行中書省奉元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蒲城縣屬陝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華州。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蒲城縣隸屬於陝西省同州府。到了1914年,蒲城縣屬關中道。1928年,蒲城縣直屬於陝西省。1961年9月,蒲城縣隸屬渭南地區。1994年12月,撤銷渭南地區,設立地級渭南市,蒲城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蒲城縣總面積達1583.58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77萬人,也即為陝西省人口較多的一個縣。
Ⅸ 澄城縣的自然資源
澄城縣轄區資源富集。煤炭、鋁礬土、硫鐵礦、石灰石、高嶺土、380奧灰岩礦泉水等儲量大、品級高。主產煤、糧、棉、油、果、畜,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區域優勢突出,發展潛力巨大的生態農業縣。煤炭儲量40億噸,在中國重點產煤縣一枝獨秀。
煤炭
澄城地處陝西渭北黑腰帶之上,煤炭儲量40億噸,現年產原煤350萬噸,正在建設的中型煤炭企業2個,到「十一五」末將達到500萬噸,陝西三大礦務局之一澄合礦務局就在澄城。
鋁礬土
澄城開采鋁礬土的歷史已有1500年,魯迅先生在(中國地理志)陝西礦產資源部分寫到澄城縣產鋁礬土。精查儲量8000萬噸以上。
水
澄城處在關中平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段,年降雨量550毫米,是一個相對比較缺水的地方,所以興修水利是歷代澄城人的光榮傳統。境內現有水庫13座,總庫容1.1億立方,基本是自流供水。同時還有優質的380奧灰岩水系,水溫常年保持38度,富含各種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
土地
澄城國土面積1121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其中農業人口30萬,總耕地面積90萬畝,人均耕地面積3畝,是陝西省乃至中國人均耕地面積比較大的一個縣,土地資源比較豐富。
Ⅹ 渭南有哪幾個縣
截至2018年,渭南市轄潼關、大荔、合陽、澄城、白水、蒲城、富平7個縣。
1.大荔縣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東部,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
2.蒲城縣位於關中平原東北部,是國家授時中心所在地。
3.澄城位於陝西關中東部,屬秦晉豫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
4.白水縣位於陝西省東北部,處於關中平原與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是聯結關中與陝北的咽喉要地,因境內白水河而得名。
5.合陽縣隸屬陝西省渭南市,地處陝西省關中地區東部,黃河中游西側。
6.富平縣位於陝西省中部,關中平原和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屬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
7.潼關縣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沖之地。
(10)澄城歷史擴展閱讀
渭南的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渭南市地處陝西關中渭河平原東部,東瀕黃河與河東古邑運城、陝州故地三門峽、帝堯都邑臨汾相毗鄰,西與千年帝都西安、咸陽相接,南倚秦嶺與商洛為界,北靠橋山與革命聖地延安、銅川接壤。南北長182.3公里 ,東西寬149.7公里,總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渭南地勢以渭河為軸線,形成南北兩山、兩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類型區,中部渭河沖積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地勢屬於華北地台的陝甘寧盆緣區,地質呈現南北隆起,中部斷陷的階梯狀地塹構造。
南北高,中間低,東西開闊,呈仰瓦狀。海拔330—2645米之間。外圍是台塬,墾耕歷史悠久。南部黃土台塬與洪積扇相間,素有「長捻原」之美稱。南北邊緣為石質山地。
天氣特徵
渭南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宜。春季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風送爽,冬季晴冷乾燥。氣候條件優越,有利於發展農業,但伏旱、秋澇和夏季乾熱風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