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八年級下生物

八年級下生物

發布時間: 2022-06-02 19:12:04

㈠ 八年級下冊生物復習提綱

初中生物會考復習知識提要
第五部分
第一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六、 生物的遺傳現象:
生物的性狀傳給後代的現象,叫遺傳。
動植物的性狀主要是通過生殖細胞而遺傳給後代的。
七、 染色體和基因:
細胞核內存在的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染色體。染色體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父方和母方)存在,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人體細胞23對,人的生殖細胞23條),它由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NA中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基因在體細胞中存在,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
八、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當細胞內控制性狀的一對基因,兩個都是隱性(aa)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就會表現,否則(AA、Aa),為顯性性狀。
顯性(大寫A) 隱性(小寫a)
九、 禁止近親結婚
血緣關系越近的人,遺傳基因越相近,婚後所生子女得遺傳病的可能性越大。
十、 生物的變異現象
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
十一、 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十二、 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十三、 變異在生物進化上的意義
十四、 變異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第二章 生物的進化
一、 生命的起源:
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原始的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的物質。
二、 生物進化的歷程:
植物進化的歷程:
原始單細胞動物
原始生命 原始苔蘚類
原始藻類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蕨類 原始被子植物
動物進化的歷程: 原始鳥類
原始魚類 原始兩棲類 原始爬行類 原始哺乳類
進化原則: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三、 人類的出現:
人類和類人猿是近親,人由森林古猿逐步進化而來。
植物從種子植物脫離水的限制,無脊椎動物從節肢動物脫離水的限制,脊椎動物從爬行動物脫離水的限制。
四、 生物進化的證據:
主要證據為化石(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在越古老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而在越晚近的地層里,成為化石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等,陸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最古老的地層中沒有生物化石。
五、 人工選擇:
選擇者:人 結果:滿足人類的各種要求。 速度:較快。
概念:根據人類的需求和愛好,經過不斷選擇而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
六、 自然選擇
選擇者:自然界各種環境條件。 結果:適應環境,不斷進化。
速度:形成新物種需要漫長歲月。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

第三章 生物與環境
一、 環境的含義
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點,主要還是指存在於它周圍的影響它生活的各種因素。
二、 生態因素: 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和非生物
非生物因素――陽光、溫度、水、空氣等
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三、 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1、 環境影響生物
2、 生物適應環境
3、 生物影響環境
四、 生態系統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
五、 生態系統的組成
植物――生產者(無機物光合作用 有機物)
生物部分 動物――消費者(使用有機物)
細菌真菌――分解者(有機物――無機物)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土壤、水、溫度等
六、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存在吃與被吃的關系,形成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相互關聯的食物鏈形成食物網。如:草 兔 狐
七、 生態平衡
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八、 我國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我國裸子植物的資源,占居全世界的首位。
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鱷、麜鹿,植物中的銀杉、金錢松、珙桐等為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1、 許多野生動植物可以用作葯材。
2、 能提供大量的工業原料。
3、 為人類提供食物。
4、 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九、 環境污染
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土壤污染、雜訊污染
十、 環境保護(基本國策)
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我國陸續建立了數百個自然保護區,如四川卧龍、王朗和九寨溝等自然保護區(大熊貓、金絲猴),廣西花坪自然保護區(銀杉)。對嚴重污染環境、浪費資源、影響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企業,實行限期治理或停產治理等措施。從我做起樹立環境意識,培養愛護環境的

㈡ 八年級生物下冊主要內容

本節內容選自江蘇科技出版社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第24章第2節。
一、教學設計思想
1.體驗生命教育,形成珍愛生命的意識
教育是基於生命的事業。生命的潛能是無限的,教育要創造條件,去激活、去展示生命的靈動與張揚,促進每個學生創造性地、富有個性地發展。我們要讓學生在生命活動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義,提升生命質量,培養生命意識,從而取得成功並享受快樂。引導學生在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科學素養方面獲得全面、充分、和諧的發展。
2.建立整合的、開放的課程理念,培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程不能只局限於教材內容,課程更應該是學生體驗的過程,探求新知的過程。
毒品問題日益嚴重,已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面對嚴峻的禁毒防毒形勢,我國加大了對青少年禁毒宣傳教育活動,建立了豐富的網路資源與社會資源,這些是本節課程的「源頭活水」。我們應該組織學生利用網路、雜志、電視、參觀、走訪等各種途徑,收集資料、處理信息,探究問題,促使學生在互動、開放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3.體驗模擬實驗過程,培養科學精神
模擬實驗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式,它是用模擬的或近似的條件作用於研究對象,仿照科學探究的過程,進行實驗,從而找出其變化發展的規律。開展模擬實驗,可以促進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增強學習興趣,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體驗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態度與價值觀。
4.自主、合作、探究,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多種方式的學習活動,在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學會與人相處、合作,學會傾聽與交流,懂得關心與尊重,學會明辨是非,學會汲取力量,積極進取。
二、教材分析
本節主要分兩部分:「分析毒品的危害」和「拒絕毒品」。第一部分,以令人觸目驚心的案例與資料,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毒品的危害。第二部分,從青少年吸毒原因分析,到圖片展示,引導學生討論拒絕毒品、遠離毒品的途徑與方法。由於毒品的特殊性,我們無法在學校實驗室進行其毒性對比實驗,因此,為強化學生的認識,應該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進行學習。
教學重點:了解毒品的危害,學會拒絕毒品,形成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的意識
教學難點:形成自覺抵制毒品的意識與行為
本節關鍵:在認識毒品危害的基礎上,能自覺抵制毒品,參與禁毒活動
對關鍵問題的處理:
1.師生共同收集資料,開展社會調查,製作課件,作好課前准備。
2.通過分析「冰毒或搖頭丸對人體有害」模擬實驗及其他視頻、圖文資料,參加禁毒宣傳活動,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三、學情分析
處於青春期的初二學生好奇心重、叛逆性強、辨別是非能力弱,學習壓力大,遇到困難與挫折容易逃避,「哥們」義氣重,容易受到誘惑。因此,在青少年中開展毒品預防教育非常重要。
初二學生具有了一定的模擬探究的能力,在不允許接觸毒品的前提下,能夠開展「冰毒或搖頭丸對人體有害」模擬探究,分析其危害性。同時也具備開展社會調查的能力,以廣泛了解人們對毒品的認識,培養學生「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由於信息技術的普及,電腦、網路的廣泛應用,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利用網路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網路資源,結合吸毒者的現身說法等,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獲得深刻感受,從而自覺地拒絕毒品。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常見的毒品,分析毒品的危害,得出拒絕毒品、遠離毒品的結論。
(2)知道吸毒是違法行為,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是犯罪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懲處。
2.能力目標:
(1)能通過圖文分析、探究實驗等方法,分析毒品的危害,得出正確結論。
(2)能利用網路搜集、處理信息,能通過網路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3)學會一些拒絕毒品的方法,能保護自己免受毒品的傷害。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毒品危害的認識,形成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的意識和行為,積極參加禁毒宣傳活動。
(2)學會相處,學會合作,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感。
五、教學准備
1.教師設計並製作網路課件。
2.由學生自行分組。確立小組長,根據學習任務進行分工。
(1)利用網路等各種途徑收集資料,並在「新聞演播廳」中發布有關新聞。
(2)進行「你對毒品知多少?」社會調查。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診斷性評價

新聞演播,導入新課
教師創設新聞演播廳的場景與氣氛。
在學生演播時,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
學生播報新聞,對社會調查結果進行簡單的剖析,提出問題,導出課題。
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所播新聞的典型性、啟發性。

走進展廳,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建構新知
認識毒品
教師創設情景,利用網路課件展示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毒品的概念、分類及常見毒品,包括新型毒品等。
學習的自覺性,知識的鞏固性。

分析毒品的危害
教師利用課件,重點引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探究。並針對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與分析。
充分閱讀圖片、視頻、動畫等資料,共同進行實驗探究。由小組代表進行匯報交流、共同討論、主動建構,分析毒品的危害性。
學生是否能充分認識毒品的危害性。是否能按照實驗探究的原則設計方案。

拒絕毒品
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學生探究、交流。
學生觀看吸毒者的現身說法的視頻等資料,分析吸毒的原因,共同討論,尋找拒絕毒品的方法。
提出的拒絕毒品的方法是否可行。

鞏固新知,開展網上禁毒知識競賽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知識競賽,並分析競賽結果。
學生利用網路開展知識競賽。
學生是否掌握相關的知識。

拓展升華,開展禁毒活動
1.教師創設情景,組織學生參與模擬的緝毒行動。
2.組織禁毒宣誓儀式。
學生在充分閱讀和理解信息的情況下,在模擬的緝毒行動中學會對嫌疑人進行是否吸食毒品的檢測。並在庄嚴的禁毒宣誓儀式中利用網路進行簽名,從而讓學生加強感受,自覺形成「珍愛生命、拒絕毒品」的意識與行為。
學生是否能快速閱讀與理解有關信息,開展模擬檢測。是否能形成自覺拒絕毒品的意識與行為,並在今後的日子裡履行自己的承諾,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總 結
教師簡短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組織學生繼續開展課外禁毒宣傳活動。
(1)自我評價本節的收獲和不足。
(2)開展禁毒口號、禁毒宣傳小報展評。
(3)向所在社區居民分發宣傳材料。
自我評價的准確性、客觀性。
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㈢ 初二生物下學期的課外資料

克隆, 原是英文clone的音譯,意為生物體通過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個體組成的種群,簡稱為「無性繁殖」。「克隆」一詞於1903年被引入園藝學,以後逐漸應用於植物學、動物學和醫學等方面。廣泛意義上的「克隆」其實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只是沒叫它「克隆」而已。

春天裡,人們剪下植物枝條,扦插到土裡,不久就會發芽,長出新的植株,這些植株是遺傳物質組成完全相同的植株,這就是「克隆」。還有將馬鈴薯等植物的塊莖切成許多小塊進行繁殖,由此而長出的後代也是「克隆」。所有這些都是植物的無性繁殖,或稱為「克隆」,它非常普遍,幾乎每個人都曾見過。
在動物界也有無性繁殖,不過多見於非脊椎動物,如原生動物的分裂繁殖、尾索類動物的出芽生殖等。但對於高級動物,在自然條件下,一般只能進行有性繁殖,所以要使其進行無性繁殖,科學家必須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操作程序。在本世紀50年代,科學家成功地無性繁殖出一種兩棲動物—非洲爪蟾,揭開了細胞生物學的新篇章。

英國和我國等國在80年代後期先後利用胚胎細胞作為供體,「克隆」出了哺乳動物。到90年代中期,我國已用此種方法「克隆」了老鼠、兔子、山羊、牛、豬5種哺乳動物。

克隆羊「多莉」 克隆羊「多莉」的研究者伊斯維姆.穆特

㈣ 八年級下學期生物地理有必要補習嗎

不用的。地理雖然難一點。上課認真聽些就好,不是太難,再說初二後地理結專業,中屬考不考,等畢業後在弄也來得及。生物不解釋,根本不用補。八年級下冊的物理也簡單易懂,不需要補,著重下數學英語這兩課佔分多又比較難的就好。大好的周末要是整天在補課班度過就太浪費了,適當的放鬆是必須的,不要學成個書獃子,物極必反啊。、我有個同學,學校排名沒下過前50(全年組1500人),但是書上的知識問什麼他都知道,問點生活中的常識他就傻子一個。所以說,學習不是你生存的主要理由,學習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拿個好文憑,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別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考不上清華北大,上二本三本的,就算是專科大學你見過餓死的沒。學的太深對你沒什麼好處。適當接觸一些生活中的知識、技能對你以後的發展有好處、

㈤ 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復習資料

八年級下冊生物復習提綱
課標要求:
1.列舉植物的無性生殖。嘗試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3.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4.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5.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解釋人的性別決定。認同優生優育。舉例說出生物的變異。舉例說出遺傳育種在實踐上的應用。
6.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
7.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列舉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傳染病(包括艾滋病)。描述人體的兔疫功能。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兔疫和非特異性兔疫。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8.關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關注癌症的危害。
9.說明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說明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拒絕毒品
10.說出一些常用葯物的名稱和作用。概述安全用葯的常識。運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第七單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 、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例如:種子繁殖(通過開花、傳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例: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
3.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二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1.完全變態: 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 幼蟲與成體的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叫變態發育. 卵→幼蟲→蛹→成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2.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三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1.變態發育:卵→蝌蚪→幼蛙→成蛙2.特點:卵生,體外受精。
四、鳥的生殖和發育1.過程:築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階段。2.特點:卵生 體內受精
3.鳥卵的結構:一個卵黃就是一個卵細胞。胚盤裡面含有細胞核。卵殼和殼膜——保護作用,卵白——營養和保護作用,卵黃——營養作用。胚盤——胚胎發育的場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子代和親代個體間的差異)。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1 生物的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徵、行為方式.
2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4 生物遺傳下來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
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1.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3.染色體 :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4.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精子和卵細胞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
• 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

三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 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雜交一代中表現的是顯性性狀。
2. 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dd 顯性性狀基因組稱為:DD或 Dd
3. 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4. 如果一個家族中曾經有過某種遺傳病,或是攜帶有致病基因,其後代攜帶該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緣關系的後代之間再婚配生育,這種病的機會就會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甜 非甜
甜玉米果穗上所結的玉米粒(A) 有 有
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結的玉米粒(B) 無 有
例1.玉米是一種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頂端開雄花,下部開雌花,純種非甜玉米與純種甜玉米間行種植,傳粉如圖,結果如下表,請據題意回答:

(1)玉米在產生果實的過程中,必須的生理過程是 。
(2)甜性與非甜性兩種性狀哪種是顯性性狀 。
(3)如果用R表示顯性性狀,用r表示隱性性狀,請寫出甜玉米果穗上所結的非甜玉米粒的基因組成是 ;如果把它種下去並控制條件讓它自行授粉所結的玉米粒的基因組成將是 。
(4)玉米果穗上往往有缺粒現象,原因是 。
(5)我們平時吃的「玉米面」,主要是玉米種子的 部分。
例2.某班同學對人群中雙眼皮和單眼皮的遺傳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其調查統計結果如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第 組調查的結果可推測出控制 眼皮性狀的基因是隱性基因。
(2)如果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用a表示,第3組所調查的家庭中,其母親的基因組合是 ,其父親的基因組合是 。
(3)如果第2組某家庭中的母親做了雙眼皮手術後,再生一個孩子是雙眼皮的可能是
原因是 。
(4)父母為雙眼皮,而女兒為單眼皮,此現象稱為 ,這對夫婦若再生一個孩子,孩子眼瞼的性狀是 ,是單眼皮的可能性為 。
組別 父母性狀 被調查家庭數 子女
父 母 雙眼皮 單眼皮
1 雙眼皮 雙眼皮 80 70 36
2 單眼皮 單眼皮 60 0 64
3 雙眼皮 單眼皮 120 85 50
4 單眼皮 雙眼皮 100 56 48
3.某細胞種有兩對基因,分別位於兩對染色體上,圖解正確的是( )

四 人的性別遺傳
1. 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有一對男女不一樣,叫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
3. 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為1:1

例1、如圖表示人的生殖發育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據圖回答:
(1)a、b分別表示父母的體細胞 他們的染色體數均為 條。
(2)A表示父母分別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生殖細胞c、d分別
和 ,他們的染色體均為 條, 比a、b 減少了 。
(3)B過程為 ,形成的e細胞 叫 ,染 色體數為 對f細胞是女兒的體細胞,其染色體為 條 。體細胞中的每一對染色體都是一條來自 ,一條來自 . 。
五 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首先決定於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境也有關系。因此有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人工選擇、雜交育種、太空育種(基因突變)
例1.培養試管嬰兒的過程,正確的方式是
A.體內受精→胚胎移植→試管中發育B.體內受精→試管中發育→胚胎移植→母體中發育
C.體外受精→試管中發育D.體外受精→試管中發育→胚胎移植→母體中發育
2.子女長得像父母是因為
A.父母把全部基因都傳給了孩子 B.父母把所有的性狀都傳給了孩子
C.父母分別把部分基因傳給了孩子 D.父母和孩子吃住在一起
3.牛的體細胞內有30對染色體,那麼牛的生殖細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分別是
A.30條,30對 B.30對,30條 C.30條,30條 D.30對,30對
4.已知雙眼皮和單眼皮是一對相對性狀,其中雙眼皮是顯性性狀,用D表示,單眼皮是隱性性狀,用d表示。有一對夫婦均為單眼皮,那麼,他們後代基因型為DD子女的概率是
A.100℅ B.50℅ C.25℅ D. 0℅
5.我國學者童第周等人從蠑螈內臟細胞中提取DNA注入到金魚的受精卵中,結果約有1℅的小金魚在口後長有類似有尾兩棲類的平衡器。這個實驗證明DNA
A.分子結構相對穩定 B.能夠自我復制 C.能控制性狀D.能產生可遺傳變異
6.白化病的基因是隱性基因(h)小明的父母都表現正常,而小明是白化病人,則小明父母的基因組成分別是A.hh和hh B.Hh和hh C.Hh和Hh D.HH和hh
7.下列幾種變異中,不能遺傳的變異是
A.人類的皮膚:黑、黃、白 B.玉米粒的黃、白、紅
C.A、O、B血型 D.生長在遮陰處的小麥稈細、穗小
8.一對表現型正常的夫婦,他們的雙親中都有一個白化病患者,預計他們生育一個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A.3∕4 B.1∕4 C.1∕2 D.1∕8
9.禁止近親結婚的目的是
A.防止遺傳病的發生 B.防止遺傳病的傳播C.減小遺傳病發生的概率 D.縮小遺傳病發生的范圍
10、如圖所示,通過轉基因技術培養的老鼠比普通老鼠大許多,請回答:(6分)
⑴ 在轉基因鼠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鼠個體的 ,
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是大鼠生長 基因。
⑵ 在生物代代繁衍的過程中,傳下去的是 ,
而不是 ⑶ 性狀與基因之間的關系是 決定 。
11.下圖中縱坐標表示青黴菌的菌株數,橫坐標表示青黴菌產生的青黴素的產量,曲線a表示使用誘變劑(某一種射線)前菌株數與產量之間的關系,曲線b、c、d表示使用不同劑量的誘變劑後菌株數與產量之間的變化。

(1)曲線a和c相比,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線b、c、d比較,在使用誘變劑後,青黴菌所發生的________是不相同的。
(3)比較b、c、d三條曲線的變化,最符合人們要求的菌株是_________。從中我們還可以得出一個這樣的啟示:在誘變育種過程中,可能通過反復的_____________,使菌株體內的_____________不斷地發生改變,從而在這些變異的性狀中進行_____________,最終可望得到人們所需要的優良品種。
第三章 生物的進化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數學者認為:原始大氣中的無機物到有機物, 再到原始生命,這一過程是在原始地球上進行
2.原始地球條件:高溫、高壓、紫外線以及雷電、原始海洋、無氧氣
3.蛋白質、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質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
1.比較法:根據一定的標准,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鳥化石(古代爬行動物→古代鳥類)
3.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三、生物進化的原因
1.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動物在適應環境過程中所表現的一個方面,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自然選擇:生物通過生存斗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3.過程: 過度繁殖 生存斗爭 遺傳變異 適者生存
4.意義:生物通過遺傳、變異、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
例1、關於生態起源的問題至今仍是科學家們不斷探索的課題。1953年,美國學者米勒(S.L.Miller)進行了模擬實驗,開辟了通過實驗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徑。
右圖是美國科學家米勒等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裝置。將裝置內抽真空後,從a處泵入氣體於玻璃儀器內,再將B中水煮沸,使水蒸氣驅動混合氣體在玻璃管內流動,然後在A內利用電極模擬火花放電,經過b冷卻後,形成的產物沉積在C中。請根據上述的說明,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火花放電的作用是: 。
米勒提出的問題是: ;
他做出的假設是 ;
他搜集到的證據是 。
他得出的結論是
8、圖為長頸鹿的長頸形成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

(1) 從圖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長頸鹿的前肢和頸,有的長,有的短,出現以上個體差異的
原因是長頸鹿的祖先產生了 。(2) 在進化過程中,頸和前肢長的個體被保留下來,而頸和前肢短的個體被淘汰了,原因是 。(3) 食物在決定長頸鹿變異個體的生存和淘汰過程中,起到了 作用。(4) 在進化過程中,頸和前肢長的個體被逐漸保留下來,說明這樣的個體是與環境的變化 是 。 (5) 生存下來的個體是通過 來積累其特性的。
(6) 現代的長頸鹿是通過 的自然選擇和遺傳積累逐漸形成的。
第八單元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
一、傳染病及其預防
1.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2.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傳染源 傳播途徑 易感人群
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控制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
二 免疫與計劃免疫
1. 人體的三道防線:第一道:皮膚和黏膜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2.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2.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3.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
4.免疫:最初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 現指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製成的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後,可產生相應的抗體.
6.計劃免疫、意義:
例1.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在美國被發現以來,全球已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艾滋病的嚴重威脅。目前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已達100萬。艾滋病已成為21世紀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傳染病之一。請根據已有的生物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那麼HIV是這種傳染病的 。
(2)下列不屬於艾滋病傳播途徑的是 。
A.血液 B.精液 C.乳汁 D.握手
(3)不安全性行為是感染娛樂場所免費提供安全套,這種做法屬於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 。
(4)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研製艾滋病疫苗,以期使人們獲得對艾滋病的免疫力,這種免疫屬於 免疫。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是指 。
(5)你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對待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
a ;
b ;
c 。
2.艾滋病除通過性傳播外,還會通過
A.水源傳播 B.握手傳播 C.輸血傳播 D.空氣傳播
3.把卵蛋白注射到兔子的血液中,一周後取兔血製成血清,如果在血清中加入卵蛋白,則產生沉澱。卵蛋白相當於A.抗體 B.抗原 C.病原體 D.外來刺激
4.「非典」流行期間,張某家定期大量用中草葯進行預防,結果家庭成員相繼出現了乏力、關節痛、全身酸痛、腹瀉等症狀。你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A.中草葯引起的第Ⅲ型變態反應 B.體內產生了免疫球蛋白
C.提高了人體的免疫力引發了免疫反應 D.葯物中毒
5.既是傳染病的傳染源,又是其傳播途徑的是( )
A患乙型肝炎的人B家裡健康的貓、狗 C乙肝病人用過的杯子 D帶有瘧原蟲的蚊子
6、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炭疽病時,利用綿羊做了一次著名的實驗,方法見表格。
分組 第一次處理 第二次處理
方法 結果 方法 結果
甲組綿羊 注射脫毒病菌 無病症 注射活性病菌 無病症
乙組綿羊 不注射任何病菌 無病症 注射活性病菌 有病症
分析問題並作出回答:
(1) 甲組綿羊在第二次注射後沒有發病是因為 。
(2) 乙組綿羊在實驗中的作用是 。
(3) 人類的計劃免疫中,如接種乙肝疫苗,相當於實驗中的 (選填「甲組」或「乙組」)
(4) 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每個國家都在流行爆發期對可疑進口物品進行例行的病毒學檢疫,採取這一措施是屬於 。
第二章 用葯和急救
1. 安全用葯 處方葯(R) 非處方葯(OTC)
2. 說出一些常用葯物的名稱和作用。例如:牛黃解毒片可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疾病的治療。新速效感冒片可用於傷風引起的鼻塞、咽喉痛、頭痛發燒等疾病的治療。
3. 概述安全用葯的常識。——分析葯品標簽包含的信息。葯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症、用法與用量、葯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臟擠壓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內出血,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進健康
一、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1.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調節自己的情緒方法:轉移注意力;選擇合適的方式宣洩煩惱;自我安慰
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除了受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外,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2.探究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低濃度的酒精(0。25%)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抑製作用。
3.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酒精會損害人的心臟和血管,酗酒會全使腦處於過度興奮或麻痹狀態,引進神經衰弱和智力減退,長期酗酒,會造成酒精中毒,飲酒過多,還會有生命危險。
4.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煙草燃燒時,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使人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時還誘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損,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2.皮膚大面積燒傷護理不當時,易發生感染而引起嚴重的後果,這主要是因為病人
A.特異性免疫能力減弱 B.非特異性免疫能力減弱
C.體液大量損失 D.營養物質得不到及時補充
3.為防止瘋牛病傳入境內,我國政府宣布嚴禁進口英國、荷蘭等歐洲國家的牛肉及奶製品,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考慮,我國所採取的措施屬於
A.控制傳染源 B.切斷傳播途徑 C.保護易感者 D.計劃免疫
4.某人下肢受傷,暗紅色血液從傷口緩慢流出,採取的止血方法是
A.在傷口處貼上創可貼 B.遠心端止血帶止血
C.近心端止血帶止血 D.消毒傷口,再用消毒沙布包紮
5.下列哪種反應能證明人工呼吸有效
A.病人的胸擴隨著每次吹氣而略有隆起,並且氣體能從口中排出
B.松開病人鼻孔,有氣體排出 C.病人有突發性動作D.病人的脈搏有輕微搏動
6.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中,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A.肝炎 B.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C.遺傳病 D.傳染病
7.酒精中毒(醉酒)的主要原因是過量的酒精麻痹抑制人的
A.消化系統 B.呼吸系統 C.神經系統 D.循環系統
8、(6分)現在的家庭,憂患意識和保健意識都比較強,家中常常配備了小葯箱,除了備有某些家庭成員特殊的葯物外,還有一些常用的葯物,感冒類的如 ,發燒類的如 ,肚子著涼發炎類的如 ,外傷類的如 。常用的葯物,如乘暈寧在 時用,硝酸甘油是
常用的葯物。
9、(3分)現代文明病主要有 、 和 ,它們雖然不是傳染病,但現在已經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
10、閱讀下列葯品說明書,並完成下列問題。(8分)
主要成分:羅紅黴素
適應症:本品用於化膿性鏈球菌引起的咽炎及扁桃體炎,敏感菌所致的鼻竇炎、中耳炎、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肺炎支原體或肺炎衣原體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體引起的尿道炎和宮頸炎,敏感菌引起的皮膚軟組織感染。
用法和用量:空腹口服,一般療程為5-12天。成人一次0.15g,一日2次;也可一次0.3g,一日1次。兒童一次按體重2.5-5mg/kg,一日2次。
規格:0.15g╳6粒/盒(15萬單位)
貯藏:閉光,密封,在乾燥處保存
產品批號:200305092
生產日期:2003年05月09日
有效期:至2005年04月
(1) 這種葯是西葯還是中葯?
(2) 這種葯適合哪些人、那些病症使用
(3) 這種葯每盒 粒,共重 g。每粒重 g。假設一個3-4歲的兒童,體重15KG,根據說明書你能指導一下這個病人每天應服幾次,每次應服多少粒葯嗎?
(4) 你認為在說明書中缺少哪些方面的內容?
11、當遇到人突然暈倒時,下列哪一種緊急求助的方法最為合適( )
A、 先採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然後撥打「120」,等候急救車
B、 先撥打「120」,在急救車到來前,先採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
C、 先採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然後撥打「110」,等候急救車
D、 先撥打「110」,在急救車到來前,先採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
12、探究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7分)
(1)探究的課題是 。
(2)實驗的方法是探究法。
(3)設計的原則是: 原則。
(4)提出的假設是:如果煙草浸出液加入到含水水蚤的水中,水蚤的心率加快了,說明煙草浸出液對水蚤生命活動有影響。如果煙草浸出液加入到含水水蚤的水中,水蚤的心率沒有受到影響,說明煙草浸出液對水蚤生命活動沒有影響。
(5)實驗用的水蚤的數量是10隻,分成兩組,一組為 組,另一組為 組。
(6)觀察水蚤的心率的方法是 ,來確定水蚤的心率。
(7)為了避免實驗的誤差,我們可以採用 來確定。
(8)實驗的結論是 。
13、(4分)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健康是指一種 和 方面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 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14、(6分)葯物按照是否需要職業醫師或者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進行購買而分為 和 。無論是哪一種葯,在使用之前,都要仔細了解葯物的 、 、 、葯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 等,以確保用葯安全。
15、愛滋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這種病於1981年首先在美國發現,現已在全世界傳播蔓延。
(1)請你從傳染病流行的環節上談一談愛滋病。
(2)假設你的同學或朋友不幸感染了HIV,你將如何與他(她)相處呢?為什麼?
16、由SARS病毒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曾經在我國一些地方流行,在政府採取一系列正確措施後,該病現已得到有效控制。SARS病毒引起人體的主要呼吸器官 受到損傷。
(1) 將非典病人與非典疑似病人實行隔離,是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 。
(2) 向群眾宣傳預防非典的知識,動員群眾喝中葯預防,屬於預防措施中的 。
(3) 用已康復病人的血清治療非典病人,這是因為血清中含有抵抗SARS病毒的 。而已康復的病人不會再患該病,這屬於 性免疫。

㈥ 求八年級下(人教版)生物復習提綱,一定要全啊。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植物的營養:絕大多數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動物的營養:從外界獲取現成的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
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氣體、排尿。
植物排出廢物的方式:落葉。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例:斑馬發現敵害後迅速奔逃。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4、影響生物的生存的環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蟲捕食蚜蟲,是捕食關系。稻田裡雜草和水稻爭奪陽光,屬競爭關系。螞蟻、蜜蜂家庭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5、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
1)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作出假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3)制定計劃:檢驗假設是否正確,需通過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方案的要求:需設計對照實驗,光照是這個探究實驗中的唯一變數。其他條件都相同。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交流
6、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舉例: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駱駝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樹等。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鬆,其糞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風固沙等都屬於生物影響環境。
7、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水、空氣、溫度等
8、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往往彼此交錯連接,這樣就形成了食物網。
第二單元
9、光學顯微鏡各個部件的名稱和作用:
鏡座—穩定鏡身。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件。鏡臂—握鏡的部位。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 鏡筒—上端安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 轉換器—可以轉動的圓盤,上面安裝物鏡。粗准焦螺旋—轉動時,可以大幅度升降鏡筒。細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幅度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鏡和物鏡—目鏡是用眼觀察的鏡頭;物鏡是接近物體的鏡頭。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對准通光孔,可以調節光線的強弱。反光鏡—一面是平面鏡(光線強時用),一面是凹面鏡(光線弱時用)。轉動反光鏡可以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物像的放大的倍數是目鏡的放大倍數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
10、利用顯微鏡觀察裝片
①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一個「d」,那麼在透明紙上寫的是「p」。②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11、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①細胞膜—具有保護細胞內部的作用,還能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 ②細胞質—細胞質內含有許多與各種生命活動有關的微細結構。活細胞的細胞質具有流動性,有利於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③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具有重要作用。細胞核內含有與生物的遺傳有密切關系的物質——遺傳物質。
12、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區別
植物細胞除了和動物細胞一樣含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以外,一般還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
13、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製作和觀察
製作步驟:(1)先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鱗片葉的內面撕下一小塊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地把它展平。(4)用鑷子夾住一塊蓋玻片一側的邊緣,將它的另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後輕輕地放平,蓋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蓋玻片下留下氣泡。(5)經碘液染色後。(6)把制好的洋蔥表皮細胞裝片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14、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製作和觀察
(1)用滴管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2)用涼開水把口漱凈,用牙簽從口腔腮壁處輕輕刮幾下,(3)把牙簽上附著的一些碎屑放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塗幾下。(4)蓋上蓋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氣泡。(5)經碘液染色後。(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15、細胞膜的功能
細胞膜能夠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16、線粒體和葉綠體在能量轉換方面的作用
(1)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里的能量轉換器(2)葉綠體: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3)線粒體: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17、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作用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這些信息其實就是指導和控制細胞中物質和能量變化的一系列指令。
18、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後,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最後,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於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
19、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0、說明人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21、說明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22、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①根、②莖、③葉, (屬於營養器官)
④花、⑤果實、⑥種子,(屬於生殖器官)。
23、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等都是一個細胞的生物體,能獨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動。
24、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形態結構:多種多樣的,病毒的結構簡單,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生命活動: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
25、關注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特別是與人類的關系
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肝炎等,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艾滋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口蹄疫,雞瘟以及眾多的植物病毒,給農牧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人們一方面設法治療和預防病毒性疾病,一方面利用病毒為人類造福。接種牛痘疫苗預防天花,口服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又叫小兒麻痹症),口蹄疫,雞瘟等動物病毒也可以通過接種疫苗的方法進行防治,這些疫苗就是經過人工處理的減毒病毒。
第三單元
27、區分常見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藻類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根、莖、葉的分化。
常見的藻類植物:水綿、衣藻、海帶、紫菜。
苔蘚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環境中,一般具莖、葉,根為假根。
常見的苔蘚植物:葫蘆蘚、牆蘚。
蕨類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濕環境中,具根、莖、葉。
常見蕨類植物:腎蕨、卷柏、貫眾、胎生狗脊、滿江紅。
28、實驗:觀察種子的結構
(1)觀察菜豆種子的結構:
① 取一粒浸軟的菜豆種子,觀察它的外形。② 剝去種子最外面的一層種皮,分開合攏著的兩片子葉。③ 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子葉、胚根、胚芽、胚軸,看看它們各有什麼。
(2)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
① 取一粒浸軟的玉米種子,觀察它的外形。② 用刀片將這粒玉米種子從中央縱向剖開。 ③ 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被染成藍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藍色的果皮和種皮、胚根、胚芽、胚軸和子葉,看看它們各有什麼特點。
29、區分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種子是裸露的,外面沒有果皮包被。
常見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銀杏、蘇鐵等等。
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常見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
見七年級上冊P90頁
30、種子的主要結構(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
菜豆種子 有種皮和 無胚乳,營養物質貯藏在子葉里。子葉兩片。
玉米種子 有種皮和胚 有胚乳,營養物質貯藏在胚乳里。子葉一片。
31、種子萌發的條件
自身條件:種子必須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須是活的。
外界條件:水分、空氣和適宜的溫度。
32、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
水分、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有機物。
33、桃花的結構
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頭、花柱、子房)、雄蕊(花葯、花絲)。
34、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35、根適於吸水的特點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36、導管的功能
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37、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產物
條件:光能、葉綠體 原料:二氧化碳、水 產物:有機物、氧氣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
第四單元
39說明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
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書P9)
睾丸是男性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卵巢是女性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41青春期的身體變化
(1)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顯增強。(2) 性器官迅速發育: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42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六類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人體內三大主要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
43人體缺乏維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維生素A:皮膚乾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東西)、乾眼症等。
缺乏維生素B1:神經炎、腳氣病(維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
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維生素D:佝僂病、骨質疏鬆症等。
維生素D可以促進磷、鈣的吸收和骨質發育。
44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書P32圖、P34解讀曲線圖)
消化系統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的。
消化道是一條長長的管道。消化腺可分為兩類:
有的是位於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內的小腺體,如腸腺。
45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食物中的澱粉、脂肪和蛋白質都是分子大、結構復雜的有機物,進入消化系統後,逐步分解成簡單的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這個過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通過多種消化酶的作用而進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澱粉酶以外,胃、小腸等器官中還有許多種消化酶。
澱粉 、麥芽糖 、葡萄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質 氨基酸
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各種營養物質在小腸等處被吸收後,隨著內壁血管中的血液運往全身。胃能吸收水、無機鹽和酒精。大腸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
口腔 糖類開始消化的地方 唾液澱粉酶
胃 蛋白質開始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腸 糖類、蛋白質、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類、脂肪、蛋白質的酶
46關注食品安全
1、應當關注食品包裝上有關營養成分,是否有添加劑,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和廠家地址等內容。
2、根據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推算有沒有過期。
3、購買蔬菜時,要看蔬菜的顏色是否新鮮,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購買魚肉時,看顏色是否有光澤,聞聞氣味,買肉時還要看是否蓋有檢疫部門的印章。
47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
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書P43)
呼吸系統中的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發聲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
47.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這種變化是怎樣發生的呢?
吸入的氣體,順著支氣管在肺葉里的各級分支,到達支氣管最細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麵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當你吸氣時,許許多多肺泡都像小氣球似地鼓了起來,空氣中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過這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然後隨著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
(1)血漿(形態):血液分層後,上層淡黃色的透明液體。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2)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A.紅細胞:(形態)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
(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
(功能):有運輸氧的功能。
B.白細胞:(形態):有細胞核,成圓球狀。功能:防禦和保護作用
特性:白細胞能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
C.血小板:形態:形狀不規則,無細胞核。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49三種血管的結構和功能
血管種類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動脈 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液流速快
靜脈 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輸送到心臟去的血管 管壁薄,彈性小,管內血液流慢
毛細血管 連通於最少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 管壁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臟的結構和功能(P68圖)
心臟壁主要由心肌構成,心臟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個腔,只有同側的心房和心室相通(P69圖)主動脈連左心室,肺動脈連右心室,同側的心房和心室之間,以及心室和動脈之間都有瓣膜,這些瓣膜單向開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
51人體的體循環和肺循環(P70圖)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動脈、毛細血管,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的循環經過體循環,鮮紅的動脈血變成暗紅的靜脈血。
肺循環: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再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最後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經過肺循環,暗紅的靜脈血又變成了鮮紅的動脈血。
52區別動脈血和靜脈血
動脈血:含氧豐富,顏色鮮紅。靜脈血:含氧較少,顏色暗紅。
53輸血、血型和無償獻血
輸血是時候,應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P76表)
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輸給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發生生命危險
>800~1000毫升:出現頭暈、心跳、眼前發黑和出冷汗
>400毫升:喪失的血漿成分和血細胞短期內會恢復正常
從1998年起,我國實行無償鮮血制度,提倡18~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身體。
54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
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輸尿管、膀胱和尿管是排尿的通道,而膀胱還有暫時貯存尿液的作用。(書P80)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P81圖)(P82圖)
尿液的形成:腎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主要經過濾過和重吸收兩個連續過程。尿液的形成主要與腎單位有關系。腎單位中的腎小球和緊貼著它的腎小囊壁起濾過作用。當血液
流經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腎小囊中的液體稱為原尿。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約150升。
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並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體每天排出的尿液約為1.5升。
尿的排出: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人就會產生尿意,進行排尿,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排尿不僅可以排出廢物,還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56.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
眼球的結構: (圖)與視覺形成有關的主要結構是:角膜、虹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
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像。視網膜上有對光線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像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了視覺。
57.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神經系統的組成 :
中樞神經系統 ——腦:1.小腦2.腦干3. 大腦
周圍神經系統 :1.腦神經2.脊神經3.脊髓
神經系統的功能 :受刺激後產生興奮,並傳導興奮。
58.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結構: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如:膝跳反射、縮手反射等簡單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談梅分泌唾液等復雜反射。
望梅止渴等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復雜反射也是人類所特有的。
反射弧的結構:感受器 → 傳入神經 → 神經中樞 → 傳出神經 → 效應器
59.人體內幾種激素的作用:
(1)生長激素的作用:
侏儒症患者幼年時期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身材矮小。
巨人症患者幼年時期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所引起的身材過高。
(2)甲狀腺激素:
缺碘會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
幼年缺碘會引起呆小症。
(3)胰島素(胰島分泌)
胰島素分泌不足會引起糖尿病。
59.技能訓練:[設計對照實驗]
見上年級下冊課本P109頁
60.人類活動對生物的影響:
(1)亂砍濫伐,開墾草原,使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加重,還會引起沙塵暴。
(2)空氣污染會形成酸雨。
(3)水污染會破壞水域生態系統。
(4)外來物種入侵會嚴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類活動也會改善生態環境。
第五單元
61. 水生動物適應水中生活的特點:
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至關重要:一是靠鰭游泳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用鰓在水中呼吸。
62. 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
體表被毛;牙齒有門齒、犬齒、臼齒的分化;體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臟有完整分隔的四腔;體溫恆定;大腦發達;多為胎生、哺乳。
63. 變溫動物和恆溫的區別:
哺乳類和鳥類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而維持體溫的恆定,它們都是恆溫動物。其他動物的體溫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屬於變溫動物。
64. 陸地動物適應陸地環境的形態結構特徵:
(1)陸地氣候相對乾燥;與此相適應,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比如爬行動物具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具有外骨骼。
(2)陸地動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
(3)除蚯蚓等動物外,陸地生活的動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於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
(4)陸地生活的動物還普遍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65. 骨胳肌的結構和特性:
結構:肌腱:骨骼肌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間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無論受到哪種刺激(包括由神經傳來的興奮)都會發生收縮,停止刺激,肌肉舒張。
66.區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雞撫育小貓。
(2)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學習行為,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
67.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在生態平衡中心重要作用
(2)促進生態系統物質循環
(3)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68.細菌的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
(1)細菌的形態:球狀、桿狀、螺旋狀
(2)細菌的結構:
有 :1. 鞭毛 2. 莢膜3. 細胞壁4..細胞質5.DNA區域6.細胞膜
沒有:1.葉綠體2. 成形細胞核
(3)細菌的生殖方式:①細菌靠分裂進行生殖,由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
②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細菌就能分裂一次。
③有些細菌在生長發育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 芽孢。
④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
⑤芽孢小而輕可隨風飄散各處,落在適當環境中不能萌發成細菌。
69.細菌的營養方式:異養型: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有機物生活,並將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無機物。
70.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利用現成有機物,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
71.細菌和真菌的區別:
細菌:1.個體微小,體內沒有成形細胞核。2.通過分裂的方式繁殖後代。 3. 細胞內沒有葉綠體。
真菌:既有個體微小的種類,也有個體較大的種類,細胞內有真正的細胞核,能產生孢子,孢子能夠發育成新個體。
72.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① 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CO2,水,無機鹽。② 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③ 與動植物共生:1.地衣(真菌和藻類共生)2.根瘤(根瘤菌與植物共生)
72.技能訓練:[評價實驗方案]
見八年級上冊課本P69頁
第六單元
73、植物的主要類群: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動物的主要類群: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74、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它們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75、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我國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76、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㈦ 八下生物總結

你先選我為最佳答案,再把油箱給我,我傳給你(有圖)

八年級下冊生物復習
課標要求:
1.列舉植物的無性生殖。嘗試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3.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4.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5.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解釋人的性別決定。認同優生優育。舉例說出生物的變異。舉例說出遺傳育種在實踐上的應用。
6.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
7.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列舉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傳染病(包括艾滋病)。描述人體的兔疫功能。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兔疫和非特異性兔疫。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8.關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關注癌症的危害。
9.說明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說明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拒絕毒品
10.說出一些常用葯物的名稱和作用。概述安全用葯的常識。運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第七單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例如:種子繁殖(通過開花、傳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後代。)(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例:扦插,嫁接,壓條,組織培養
3.嫁接的關鍵: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二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完全變態: 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 幼蟲與成體的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叫變態發育. 卵→幼蟲→蛹→成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2.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三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變態發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卵生,體外受精。
四、鳥的生殖和發育
1.過程:築巢、求偶、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階段。
2.特點:卵生 體內受精
3.鳥卵的結構:一個卵黃就是一個卵細胞。胚盤裡面含有細胞核。卵殼和殼膜——保護作用,卵白——營養和保護作用,卵黃——營養作用。胚盤——胚胎發育的場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
• 變異:是指子代和親代個體間的差異。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 生物的性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徵、行為方式.
2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4 生物遺傳下來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
二、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3.染色體 :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4.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精子和卵細胞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
• 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

三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 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雜交一代中表現的是顯性性狀。
2. 隱性性狀基因組成為:dd 顯性性狀基因組稱為:DD或 Dd
3. 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4. 如果一個家族中曾經有過某種遺傳病,或是攜帶有致病基因,其後代攜帶該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緣關系的後代之間再婚配生育,這種病的機會就會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別遺傳
1. 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有一對男女不一樣,叫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
3. 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為1:1

五 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首先決定於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其次與環境也有關系。因此有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2.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人工選擇、雜交育種、太空育種(基因突變)

第三章 生物的進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數學者認為:原始大氣中的無機物到有機物, 再到原始生命,這一過程是在原始地球上進行
2.原始地球條件:高溫、高壓、紫外線以及雷電、原始海洋、無氧氣
3.蛋白質、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質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
1.比較法:根據一定的標准,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鳥化石(古代爬行動物→古代鳥類)
3.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三、生物進化的原因
1.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動物在適應環境過程中所表現的一個方面,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自然選擇:生物通過生存斗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3.過程: 過度繁殖 生存斗爭 遺傳變異 適者生存
4.意義:生物通過遺傳、變異、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

第八單元 第一章 傳染病和免疫
一、傳染病及其預防
1.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2.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傳染源 傳播途徑 易感人群
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控制傳染源 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
二 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
• 第一道:皮膚和黏膜
• 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2.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3.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
4.免疫:最初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
現指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製成的生物製品,接種於人體後,可產生相應的抗體.
6.計劃免疫、意義:
第二章 用葯和急救
1. 安全用葯 處方葯(R) 非處方葯(OTC)
2. 說出一些常用葯物的名稱和作用。例如:牛黃解毒片可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疾病的治療。新速效感冒片可用於傷風引起的鼻塞、咽喉痛、頭痛發燒等疾病的治療。
3. 概述安全用葯的常識。——分析葯品標簽包含的信息。葯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症、用法與用量、葯品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臟擠壓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內出血,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進健康
一、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1.健康是指一種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調節自己的情緒
方法:轉移注意力;選擇合適的方式宣洩煩惱;自我安慰
二、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除了受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外,還與個人的生活方式有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這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2.探究酒精或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低濃度的酒精(0。25%)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高濃度的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抑製作用。
3.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酒精會損害人的心臟和血管,酗酒會全使腦處於過度興奮或麻痹狀態,引進神經衰弱和智力減退,長期酗酒,會造成酒精中毒,飲酒過多,還會有生命危險。
4.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煙草燃燒時,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使人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時還誘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損,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㈧ 初中八年級下學期生物筆記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生物復習提綱
第21章 生命的發生和發展
一.生命起源過程:
原始大氣→有機小分子→有機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單細胞生物
原始大氣的成分:甲烷(CH4)、、氨氣(NH3)、氫氣(H2)、水蒸氣(H2O)。原始大氣與現代大氣的主要區別是原始大氣沒有氧氣。
原始生命形成-----原始海洋 (還要受到紫外線、閃電、宇宙射線)
二.米勒實驗示意圖:參考試卷
比較法:根據一定的標准,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三.生物進化是指生物與生存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總是一代又一代地發生著改變。生物進化的最直接證據是化石,它是按照時間的一定順序保存在地層中的生物的遺體 、遺物 和遺跡 。例如:始祖鳥化石(古代爬行動物→古代鳥類)
越簡單、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總是出現在越古老的地層里;
越復雜、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總是出現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層里。
四.馬的進化過程
年代:5000萬年前→4000萬年前→2000萬年前———→現今(現代馬)
體型:似狐狸——→似羊——……→現代馬
四肢:短小———→稍長————→較長—…… →現狀
足趾:4趾———→3趾 ————→中趾較其餘趾發達→中趾著地,側趾退化
生活環境:樹叢———→灌木林——…… →乾旱草原
五、鳥類化石
始祖鳥似鳥類的特徵:體表覆蓋羽毛,前肢變為翼,後肢有四趾;
始祖鳥似爬行類的特徵:兩翼前端生有三個趾爪,口腔長有牙齒,尾長並長有尾椎骨。
六、地質年代與生物進化歷史表。見課本P11
地質年代—分為太古代、遠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寒武紀:三葉蟲時代,寒武紀出現的海口蟲—脊椎動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龍時代。
在地質年代早期只有最簡單的生物,越是地質年代晚期,生物種類越多和現存生物也較接近;這說明現在的各種各樣的生物是漫長歷史的產物,生物經歷了由漫長的演變過程。
七.生物進化歷程:
原始單細胞藻類→原始多細胞藻類→原始苔蘚→原始蕨類→原始種子植物(植物進化系統樹)
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無脊椎動物……→原始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動物進化系統樹)
八.生物進化趨勢 :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
九.達爾文—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學說
主要內容:過度繁殖:生物的生殖能力很強,後代數量龐大;
遺傳變異:後代中有各種可以遺傳的變異類型;
生存斗爭:後代之間必須爭奪有限的生存條件;
適者生存:後代中不同的變異類型,爭奪生存條件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獲勝;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容易被淘汰。
概念:在生存斗爭中,通過激烈的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
過程: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競爭實現的,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意義:生物通過遺傳、變異、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
(人工選擇:按照人們的喜愛精心選擇和培育形成的,如寵物狗、金魚、毛質好的綿羊等。)
解釋自然選擇例子: 1、 在未污染區,樹干是灰色的,與灰色樺尺蛾的顏色相近,與黑色樺尺蛾的顏色反差較大。灰色樺尺蛾不容易被食蟲鳥發覺,被捕食較少,生存機會較多;黑色樺尺蛾容易被食蟲鳥發覺,被捕食較多,生存機會較少。
2、在污染區,樹干是黑色的,與黑色樺尺蛾的顏色相近,與灰色樺尺蛾的顏色反差較大。黑色樺尺蛾不容易被食蟲鳥發覺,被捕食較少,生存機會較多;灰色樺尺蛾容易被食蟲鳥發覺,被捕食較多,生存機會較少。
直接原因:被捕食的數量
間接原因:是否具有保護色。(記憶:在**區,樹干是黑色的,與甲蟲的顏色相近)
十、四個現代類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長臂猿。為什麼類人猿與人類有相似的特徵:它們來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由於環境的改變,也有不同之處,人類祖先與猿分界的重要標志是兩足直立行走
十一.人類的進化歷程
(能直立行走) (具有語言能力)
森林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現代人
(樹棲生活) (語言能力?) (著衣、持標槍、長矛狩獵、製造石器)
重要變化:腦容量顯著增大; 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語言發展、製造工具。
註:直立人有:元謀人、和縣直立人、藍田直立人、北京猿人
智人有:金牛山人、丁村人(早期)、柳江人、資陽人、山頂洞人(晚期)
十二.根據膚色和鼻形等不同的特徵,將現代人分為四個人種:蒙古利亞人(黃)、高加索人(白)、尼格羅人(黑)、澳大利亞人(棕)。
第22章 物種的多樣性
第1\2節 生物的分類和植物的主要類群
一、 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徵: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
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還為水生動物提供氧氣,也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葯上使用③可作為水域是否被污染的指示植物(赤潮現象)
二、 苔蘚植物的植物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有莖、葉的分化,但莖很細小,葉又小又薄,如葫蘆蘚、牆蘚;另一種沒有莖、葉的分化,植物體只是扁平的葉狀體,如地錢。
特徵: 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並且植株很矮小。
生活環境:陰濕的地面或背陰的牆壁上。
苔蘚植物的應用:① 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② 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三、蕨類植物特徵: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其內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受精過程仍離不開水,多數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靠孢子繁殖後代。
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孢子囊也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看到,只是在夏天生殖時可見到,當孢子萌發時可形成原葉體。
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於: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葯(貫眾);③有些可供觀賞(腎蕨);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滿江紅);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註:看下植物進化系統樹P38,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孢子植物有:藻類植物(最低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高等);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裸子植物:根莖葉都很發達,受精過程不需要水,適於生活在陸地,種子外面無果皮包被,我國是裸子植物種類最多、資源最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故鄉」。其中銀杉有「植物中的熊貓」的美稱。
五、被子植物:具有發達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受精過程不需要水。是最高等的植物類群。被子植物又可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
指出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還有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植物類群 生活環境 主要特徵 種類 代表植物
藻類植物
大多生活在水中 單細胞或者多細胞,結構簡單,沒有根莖葉之分 衣藻、海帶
苔蘚植物
生活在陰暗潮濕的陸地 植株矮小,有莖葉,沒有根,且莖葉中沒有輸導組織,生殖過程離不開水。是監測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 2萬種,我國有2800種 葫蘆蘚、地錢
蕨類植物
生活在陰暗潮濕的陸地 具有真正的根莖葉之分,體內有輸導組織,葉片背面有產生孢子的孢子囊 12000種,我國現有2600種 石松、蕨、桫欏

種子植物 裸子植物 適合於各種環境 根莖葉很發達,種子裸露,外面沒有果皮包被。 850種,我國現存250種 松、柏、銀杏、蘇鐵
被子植物 適合於各種環境 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種器官,且種子外面有果皮的包被;是植物界進化程度最高的一個類群 25萬種 玉米、水稻、白菜

六、比較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
雙子葉植物 單子葉植物
種子的結構 子葉2片,無胚乳 子葉1片,有胚乳
花瓣的數目 多為4、5或4、5的倍數 多為3或3的倍數
根系 直根系 須根系
葉脈 網狀脈 平行脈
莖中有無形成層 有 無
舉例 瓜果類 糧食作物
七.為了科學地將生物進行分類,弄清生物間的親緣和進化關系,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把它們分成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種是生物分類的最基本單位。
八.「不同類群的生物,所處的共同分類單位越小,所包括生物的種類越少,生物間的相同特徵越多,親緣關系也就越近。」
九、瑞典科學家林奈創立了雙名法:屬名+種名
第3節動物的主要類群
1.【識別和區別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
根據動物體內有無脊柱,可以把它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一類是無脊椎動物。
動物類群 分布 種類 主要特徵 代表動物
環節動物 海水、淡水、土壤 3500種 身體由許多相似的體節組成的 蚯蚓、螞蝗、沙蠶
軟體動物 海水、淡水、陸地 8000餘種 大多數身體腹面有塊狀肌肉足,體外被覆堅硬的貝殼 河蚌、珍珠貝、蝸牛、烏賊
節肢動物 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 超過100萬種,占動物總數的4/5 身體分節、體表有外骨骼和分節的附肢,頭有眼、觸角、口等器官 蟹(甲殼綱)、蜘蛛(蛛形綱)、蜈蚣(多足綱)、蝗蟲(昆蟲綱)

動物類群 適應環境 種類 體表特徵 呼吸器官 生殖方式 代表動物 其他
魚類 水中 2萬種 身體呈流線型、兩側大多有側線、被覆鱗片 鰓 卵生 鯽魚、鯨鯊、蝦虎魚 典型的水生脊椎動物
兩棲類 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生活在潮濕近水的陸地 2500種 裸露 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皮膚輔助呼吸 卵生 青蛙、蟾蜍、大鯢 由水生過渡到陸生的類群,生殖過程離不開水
爬行類 陸地 6000種 一般覆蓋有鱗片或甲 肺 卵生 蜥蜴、壁虎、玳瑁 真正生活在陸地的生物
鳥類 適於空中飛翔 9000種 身體大多呈流線型、被覆羽毛 肺 卵生 鸚鵡
哺乳類 各種環境 4000種 一般有體毛 肺 胎生、哺乳 象、海牛、蝙蝠 生物界最高等的類群

2原生動物特徵:身體微小,是最低等,結構最簡單的單細胞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多數生活在水中,少數寄生在動物體內。
應用: 1.可以凈化污水,2。過量繁殖可以引起赤潮現象3。能使人患病
3.腔腸動物特徵:有口無肛門,體內有消化腔,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生活在水中,如水螅。有觸毛。
4.線形動物特徵:身體細長,有口有肛門,如蛔蟲、蟯蟲,寄生在牲畜體內使人患病。
5.扁形動物:身腹扁平,有口無肛門,兩側對稱,有些寄生在人或動物體內可使人患上寄生蟲病。
6.環節動物:身體由環狀體節構成(如沙蠶,蚯蚓),細長柔軟,蠕動,肌肉收縮加剛毛支持進行運動
呼吸:靠體表皮膚呼吸(分泌黏液),
應用:1。疏鬆土壤,增加土壤肥力,2。促進物質循環,3。可作為葯用
7.棘皮動物:生活在海水中,五輻射對稱,如:海星、海膽、海參。
8.軟體動物:身體柔軟,分為頭、足、內臟團三部分,體外有外套膜,靠貝殼保護身體(如烏賊、章魚、扇貝、蛾螺等)
9.節肢動物:身體有許多體節,並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的一個類群。分為昆蟲綱(蝗蟲)、甲殼綱(蝦)、蛛形綱(蜘蛛)、多足綱(蜈蚣)。
昆蟲的特徵: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1.魚綱
主要特徵:魚終生生活在水中,身體表面大多覆蓋著鱗片,用腮呼吸,用鰭游泳,心臟一心房一心室。
魚類適於在水中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1。軀乾和尾部肌肉發達,鰭維持身體平衡,鰾調節身體比重。2。黏液和鱗片有保護和減少阻力的作用,側線有感覺作用,3.呼吸:鰓:鰓絲(內布滿毛細血管,有利於氣體交換)
魚在游泳時,靠軀幹部和尾鰭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胸、腹、背、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 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應用:1。是蛋白質的來源,還可以製成葯品飼料,蠶食蚊蟲,防止疾病。
著名的四大家魚:青、草、鰱、鱅魚,根據它們的棲息水層和食性不同的特點,進行混合放養,充分利用了池塘水體的空間和各種天然飼料,增加魚的產量。
2.兩棲動物: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成體在水陸地生活,用肺呼吸,受精在水中完成。
變態發育,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輔助呼吸作用,心臟二心房一心室,體溫不恆定
應用:1。是農業害蟲的天敵,也是多種葯物的來源。
3.爬行綱
主要特徵:體表都覆蓋有鱗片,防止水分散失,用肺呼吸,心臟二心房一心室,體內受精,變溫動物,是擺脫水的真正陸地動物。
應用:1。可作皮製品和名貴葯材2。是一些有害動物的天敵
揚子鱷是國家特有的珍稀爬行動物
4。鳥綱(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鳥類適應於飛翔的形態結構特點是:身體呈流線型;前肢特化成翼;胸骨突出,形成龍骨突;體表被覆羽毛等,減少空氣的阻力。適應於飛翔的生理功能是:氣囊的存在使其具有雙重呼吸的功能(具有散熱作用);心臟發達;胸肌發達;食量大、糞便及時排出等。有喙無齒,心臟4腔,卵生,體溫恆定
應用:1。維持生態平衡,控制農林鼠害、蟲害,2。是人類重要的食品
5. 哺乳動物:體表被毛、牙齒有門、犬、臼齒的分化,體腔內有膈,用肺呼吸;心臟有4個腔,體溫恆定,大腦發達,胎生哺乳(後代成活率高)。例如兔與狼的牙齒,兩者的區別是有無犬齒,這說明了它們食性不同。門齒適於切斷食物,臼齒適於磨碎食物,犬齒適於撕裂食物。

第四節 細菌、真菌和病毒
描述病毒、真菌和細菌的主要特徵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微生物類群 觀察 結構 生活方式 與人類的關系 代表生物

病毒 須通過電子顯微鏡 蛋白質外殼、核酸 不能獨立生活,
只能寄生 有利:寄生細菌體內(噬菌體),
有害:引起人或動物疾病 噬菌體、SARS病毒

細菌 高倍顯微鏡觀察,根據細菌的不同形態分為:球菌、桿菌、螺旋菌 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物質
特殊結構:莢膜、鞭毛 寄生、腐生 有利:發酵產生人所需的物質、大地的清潔工;
有害:使人患病 乳酸菌、枯草桿菌

真菌 少數個體微小,絕大多數個體較大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寄生、腐生 有利:作為食物或發酵產生人類所需的物質;
有害:使人患病 酵母菌、靈芝、鬼筆鵝膏、黴菌

一、細菌(呈桿,球,螺旋狀)
結構:具有細胞結構,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區組成)。有些具有莢膜(保護),有些具有鞭毛(運動),有些形成芽孢(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生命活動:多數為異養(寄生或腐生)。為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20分鍾就繁殖一代。
利:發酵產生味精、酸奶、醋酸、沼氣等,分解生物殘體為無機物並還原自然促進物質循環。還可以殺死一些害蟲,
害:使人或動、植物患病。
二、真菌
結構特徵:單細胞或多細胞,有真正的細胞核(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
核等部分組成),沒有葉綠體。孢子生殖
生命活動形式:異養:(寄生或腐生)。
利:發酵產生酒類、抗生素、有機酸、維生素、食品,食用真菌。
害:食品、衣物等霉變,使人或動物感染疾病。
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需要水分、適宜的溫度和有機物。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
酵母菌:為單細胞真菌。有溫度適宜、氧氣、養料充足的條件下,能進行出芽生殖。可用來制酒,還可以製做麵包和糕餅等。
黴菌:由菌絲組成,其中青黴:孢子青綠色,排列呈掃帚狀。營養方式為異養。 麴黴:孢子有多種顏色,排列呈放射狀。營養方式為異養。用產生青黴素,抑制細菌生長,寄生在人體內的黴菌可引起患上皮膚癬 。
蘑菇:也是由菌絲組成,包括菌蓋和菌柄菌蓋下的菌褶能產生孢子,並用孢子繁殖後代。
應用:1。有些可食用,如木耳,2。可作葯材,3。腐生的真菌可促進自然界的物質循環,4。還會使人和動植物患病。
營養方式分為自養和異養,細菌和真菌的營養方式都為異養,異養又分為腐生和寄生。
比較細菌和真菌
項目 有無細胞核 有無葉綠體 生殖方式 細胞 舉例
細菌 無 無 分裂生殖 單個 乳酸菌
真菌 有 無 孢子繁殖 單個或多個 酵母菌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共生。
註: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細菌和真菌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這些物質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製造有機物。可見,細菌和真菌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病毒
種類: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而且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必須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病毒的結構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病毒不能獨立生活,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活細胞里生活。根據他們寄生的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
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繁殖方式: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在其遺傳物質指導下生成新的病毒。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利:可以殺死所寄生的致病細菌、害蟲。
害:可以使所寄生的人或其他動物、植物體感染多種疾病。參考課本P67
註:探究活動:問題:黴菌生長需要哪些環境條件?
假設:潮濕/溫暖/有機物豐富的環境條件利於黴菌生長。
設計實驗(參見)
微生物生長繁殖條件 食物保鮮方法 作用
水分 風(曬、烤)干,腌制,糖漬,脫水 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
空氣 密封罐裝、真空包裝
適溫 冷藏,冷凍,高溫
防腐劑,溶菌酶 殺死微生物
第2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1.廣西愛鳥周:每年3月20一26日;愛鳥節:每年3月20日。
2.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環境共同構成生態系統。
3.生態系統的類型:水域:海洋、淡水、濕地;陸地:森林、草原、荒漠、農田、城市等。生態系統有大有小,一個池塘、一塊農田、一條河流也是一個生態系統,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4.生態系統的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為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
——消費者(動物):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
——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分解動植物的遺體並利用其中的有機物和能量
註:在生態系統中,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緊密聯系,彼此作用,構成一個整體。其中生產者是消費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因此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消費者的功能活動,不會影響生態系統的根本性質,所以消費者不是生態系統的必要基本成分。
5.食物鏈: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通過吃與被吃形成了食物關系,這種不同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系而形成的鏈條式聯系。
6.食物網;許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形成復雜的網狀聯系,就稱為食物網。生態系統的營養關系結構愈復雜,生態系統愈穩定。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7.營養級的劃分: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四級消費者
8.富集作用:生物從周圍環境中吸收並積累某種物質,使生物體內該物質的濃度不斷增加的現象。富集作用常常隨著食物鏈而發生。
9.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太陽能是所有生物生活活動的能量來源)
起點:生產者進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
流向:沿著食物鏈傳遞(生產者流向分解者和消費者,消費者流向分解者)
流量:被下一個營養級所吸收的部分
散失:呼吸作用、遺體和遺物等
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不循環,傳遞效率為10-20%。(愈向食物鏈的後端,生物體數量愈少,儲存的能量愈少,有毒的物質積累得愈多。形成能量金字塔。
10..物質循環(碳循環):
CO2轉變成為含碳有機物的過程—光合作用;
含碳有機物在生物中的傳遞—食物鏈;
含碳有機物轉變成為CO2的過程—呼吸作用、燃燒
特點:物質循環,反復出現,循環流動,不會消失,反復利用。
11.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概念: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12..為什麼有些生態系統能維持一定的穩定性?因為該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當外來干擾因素超過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失去自動調節能力,導致生態系統被破壞。
13..生態系統的結構與調節能力的關系
生物種類越多,食物鏈、網越復雜,調節能力越強;
生物種類越少,食物鏈、網越簡單,調節能力越弱
14.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火山爆發、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濫等
人為因素:人類在生產、生活活動中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過度開發、環境污染、過度放牧、破壞植被、修建大型工程等)
15.外來物種入侵為什麼會破壞生態系統原有的穩定性:因為入侵種適應性強,引入新的區域缺乏天敵的制約,使其迅速繁殖、擴張,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第24章人與環境
1.人口增長過快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有:糧食、淡水、土地、能源問題。當前世界面臨的危機也是人口增長過快、糧食短缺、環境污染、不合理的開發資源。
2.人口增長所面臨的問題有:糧食短缺、水資源貧乏、升學就業困難增大、環境污染加劇、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社會福利事業增加壓力等。污染主要是指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氣物污染、雜訊污染等。
3.糧食問題:糧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最基本的物質條件。我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緊缺,原因主要有人口增長和糧食生產、消費不均等,還有氣候變化和土地荒漠化及人為破壞和戰亂等因素,所以我們中學生要人人養成節約糧食的習慣。並且節約糧食也可以減少糧食的種植面積,對環境保護有一定的作用。還要發展基因技術,改良農作物新品種,增加產量。
4.水資源問題:水是農業的命脈,更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最基本的環境條件。中國的水資源分布很不均均,總量不少。特點有: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記住:水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養成節約用水,科學用水的好習慣。避免水資源的污染!
5.隨著人口增長,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人口激增會加速消耗能源物質,使有限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等不可再生資源越來越耗盡。
6.如何解決地球里產生的巨大的矛盾呢?實施計劃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長的有效方法。
7.人口數量增加的原因:出生率大於死亡率,醫療條件的提高,營養條件的改善。降低出生率是控制人口的唯一選擇,實行計劃生育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人口的增長,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計劃生育的中心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實行
8.農葯的危害:危害人類健康、破壞生態平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環境污染等。所以要控制農葯的使用量。防治害蟲可以用化學庄防治和生物防治。
9.生態農業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沼氣發酵:是利用一些微生物,在無氧環境下,將農作物的秸稈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糞便等有機物投放在一個密閉的池內進行發酵,獲得沼氣的過程,(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種清潔的能源,燃燒後可以產生光和熱,可用來做飯和照明。發酵後的渣水也是一種有機肥料。生態農業使用的優點:減少資源的浪費,減少污染,減少農葯污染。
9.舉例說出人對生物圈的影響
森林遭到濫砍亂伐後,導致水土流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
人為排放過多的廢水廢料到湖水中,導致湖水裡藻類等浮游植物因營養物質豐富而瘋長,影響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到大氣中,容易導致酸雨的產生,對各種生物和各種建築物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過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還會導致全球的溫度的提升,形成「溫室效應」。
含有貢、銀、鎘的固體廢物和工業廢水,會引發各種疾病:水俁病、痛痛病等。
10.常見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質有:苯並芘、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氮氧化物,甲醛、苯、甲苯、氯仿、氨氣、氡氣等,植物性纖維、花粉、孢子、動物的毛發也可以引起人發生哮喘、皮疹等過敏性疾病。所以室內要通風透氣,保持新鮮的空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維護我們的健康。詳見課本P1

㈨ 八年級下冊生物期中考試重點復習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復習提綱 第七單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第一節 植物的生殖
1. 有性生殖: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如:種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細胞與花粉中的精子結合成受精卵→胚→種子) 有性生殖的過程:開花→傳粉→受精→種子→新一代植株。
2.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應用:扦插,嫁接,壓條,分株、組織培養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蘋果、梨、桃等很多果樹都是利用嫁接來繁育優良品種。 (1)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個植物體(砧木)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有枝接和芽接兩種。
嫁接的關鍵: 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 (2)植物的扦插
a. 莖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減小傷口水分過多蒸發)的,而莖段下方的切口則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的。
b. 上一個節上的葉要去掉部分葉片,下面一個節上的葉從葉柄處全部去掉,減少水分散失。
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 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 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 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由蝗蟲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蟲,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僅有翅芽,能夠跳躍,稱為跳蝻,這樣的幼蟲叫做若蟲。 3. 昆蟲是卵生、有性生殖、體內受精。
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 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體營水陸兩棲,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代表動物:青蛙、蟾蜍、大鯢、蠑螈等。 2. 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發育經過: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點:有性生殖、卵生,體外受精,水中變態發育。
(3)雄蛙鳴叫的意義是求偶,雌雄蛙抱對有利於提高卵的受精率。
3. 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發育才能上陸生活。 注意:兩棲動物的發育只說是變態發育,不再區分到底是不完全變態發育還是完全變態發育。
第四節 鳥的生殖和發育
1.生殖特點:有性生殖、卵生、體內受精。
2.鳥卵的結構與功能:如圖:課本P17
卵黃:主要營養物質
卵黃膜:起保護作用,卵細胞的細胞膜 真正的卵細胞 胚盤:是進行胚胎發育的部位,含細胞核 卵白:含有營養和大量水分 氣室:為胚胎發育提供氧氣 系帶:固定和減震
卵殼:保護作用,能進行氣體交換 卵殼膜:保護作用
3.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育雛幾個階段。 其中求偶、交配、產卵是鳥類生殖和發育必經的過程。 4. 列表比較昆蟲、兩棲動物和鳥類的生殖和發育方式: 生物種類 生殖方式 受精方式
發育方式
昆 蟲 有性生殖 體內受精,卵生 完全變態或不完全變態
兩棲動物 有性生殖 體外受精,卵生 多為變態發育,在變態發育中,幼體離不開水 鳥 類
有性生殖
體內受精,卵生 受精卵經過孵化發育成雛鳥,雛鳥發育為成
鳥,沒有變態發育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 第一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實現的。
2. 性狀:生物體所表現的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性和行為方式統稱為性狀。
3. 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與白毛。 4.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5 . 轉基因超級鼠的啟示: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同時也說明在生物傳種接代中,生物傳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
6. 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
第二節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
的「橋梁」
2. 基因位於染色體上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 片段。 3.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4.染色體: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5.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46條),也就包含了46個DNA。
6. 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而當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時,染色體又恢復到親代細胞中染色體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體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7. 生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同種生物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為N,體細胞的則為2N,如人的染色體數目,在體細胞和受精卵中是23對(46條),在精子和卵細胞都是23條.
染色體的傳遞規律:生殖細胞(精子或卵細胞)的染色體的數目= 1/2體細胞的染色體的數目
第三節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
(1)孟德爾是現代遺傳學之父.
(2)實驗過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給高豌豆(或相反),獲得了雜交後的種子,結果雜交後的種子發育的植株都是高桿的。孟德爾又把雜交高豌豆的種子種下去,結果發現長成的植株有高有矮(高矮之比為3:1)。
(3)在相對性狀的遺傳中,表現為隱性性狀(矮豌豆)的,其基因組成只有dd一種,表現為顯性性狀(高豌豆)的,其基因組成有DD或Dd兩種。
DD × dd

Dd × Dd
D、d D、d
DD Dd Dd dd 1 : 2 : 1 基因型比例: DD:Dd:dd=1:2:1
表現型比例: 3 :1
2. 相對性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用大寫英文字母表示,如A
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用小寫英文字母表示,如a
3. 假如D是控制顯性的基因,d是控制隱性的基因,那麼DD和Dd表現為顯性性狀,dd
表現為隱性性狀
4. 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近親攜帶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比例較大,近親結婚,其後代患遺傳病的機會就增加。 5. 常見遺傳病: 如白化病、血友病、紅綠色盲、苯丙酮尿症等.
第四節 人的性別遺傳
1. 性染色體是指在體細胞中能決定性別的染色體,性染色體存在於所有的細胞,在人的體細胞中,性染色體有2條。
2. 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男:22對+XY 女:22對+XX)。其中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有1對男女不一樣,叫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 3. 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組成:精子(22條+Y或22條+X),卵細胞(22條+X)。 4. 生男生女機會均等,比例為1∶1.
性別 男性 女性 數目
體細胞 染色體組成 22對+XY 22對+XX 23對
性染色體組成 XY XX 1對 生殖細胞 精子 卵細胞 數目
生殖細胞 染色體組成 22條+X或22條+Y 22條+X 23條
性染色體組成 X或 Y X 1條
第五節 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2. 可遺傳變異:由遺傳物質的變化引起,能遺傳給後代的變異。如:太空椒等。 不可遺傳變異:僅僅由環境條件的不同而引起的變異,不能傳給後代。如:曬黑的皮膚等。3. 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人工選擇、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基因突變)。 4. 生物變異的意義: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基礎,培育動、植物的優良品種。
第三章 生物的進化
第一節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 原始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物質,
過程如下:原始大氣(無機物)→有機小分子(簡單有機物)→有機大分子→多分子體系→原始生命。
2. 原始大氣中與現在大氣明顯的區別是沒有氧氣。 4. 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機物和能量。
5. 米勒的實驗:米勒將原始大氣中的成分充入燒瓶中,通過火花放電,製成了一些有機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氣、氫、氨等。 (2)產物(證據):氨基酸。
(3)結論: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簡單有機物。
6. 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作用條件下,形成簡單有機物。隨著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匯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 原始生命誕生於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地相互作用,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大約在地球形成以後10億年左右,才逐漸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原始地球條件: 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原始海洋、無氧氣。
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歷程
1.比較法:根據一定的標准,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系形成的。
生物化石在地層中存在的規律:
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越多; 而在越近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等,陸地生物化石越多。 3. 生物進化的歷程:
(1)即比較不同類型動物的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順序,從而判斷動物的脊椎動物進化的順序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2)通過對始祖鳥與現代鳥和爬行動物的形態和解剖特徵的比較,說明鳥類起源於古代爬行類,始祖鳥是爬行動物向鳥類進化的中間過渡類型。
(3)利用組成生物體的一些重要物質(如細胞色素C)的差異性來比較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親緣關系最近。
4. 科學家們通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比較,以及對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等方法,推斷出了生物進化的大致過程。
孢子植物 種子植物
有葉綠體自養的植物: 藻類 苔蘚 蕨類 裸子 被子 原始生命 無葉綠體異養的動物:原始單細胞動物 腔腸動物 扁形動物 線形動物 軟體動物 環節動物 節肢動物(無脊椎動物)
無脊椎動物 魚類 兩棲類 爬行類 鳥類、哺乳類(脊椎動物) 5.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第三節 生物進化的原因
1. 100年以後,樺尺蠖由淺色佔多數變成深色佔多數,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淺色的樺尺蠖在黑色樹幹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倖存下來,繁衍後代。
2. 保護色及其意義: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們把這種體色稱為保護色,具有保護色的動物不易被其他動物所發現,這對它躲避敵害或者捕食獵物是十分有利的。保護色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3. 除了保護色,動物的警戒色和擬態也有助於生物的生存。 4. 推動生物不斷進化的原因是自然選擇。
5. 自然選擇的內容包括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A. 達爾文認為,在自然界,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能夠產生大量的後代,而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要為獲得足夠的食物和空間而進行生存斗爭。
B. 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其中有許多變異是能夠遺傳的,這些不斷發生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
C. 變異具有不定向性。有利的變異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並將這些變異遺傳給後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易被淘汰。
D. 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而不斷進化。

㈩ 八年級下生物學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第一章重點: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其特點;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中生活環境及其形態結構的變化;鳥卵適於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第二章重點: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及驗證;染色體、DNA、基因和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狀之間的關系;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遺傳特點;人的性別決定;生物變異的原因和對生物生存的意義。第三章重點:米勒的化學起源說;地球上原始生命起源的條件;研究生物的方法及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分析模擬保護色形成的實驗;自然選擇。

熱點內容
班主任失落 發布:2025-01-11 11:25:41 瀏覽:733
生物檢測法 發布:2025-01-11 10:32:16 瀏覽:437
班主任鬼使群 發布:2025-01-11 09:53:08 瀏覽:46
松原特崗教師 發布:2025-01-11 09:43:09 瀏覽:234
五年級語文測試題 發布:2025-01-11 09:26:16 瀏覽:322
數學怎麼教 發布:2025-01-11 08:53:29 瀏覽:21
初中教師德育工作計劃 發布:2025-01-11 08:52:49 瀏覽:72
地理地利 發布:2025-01-11 08:39:23 瀏覽:829
師生互懟圖 發布:2025-01-11 08:24:14 瀏覽:501
高中語文ppt 發布:2025-01-11 07:54:38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