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生物筆記
(一) 走近細胞
1、 比較原核與真核細胞(多樣性)
2、生命系統的層版次性
3、細權胞學說內容(統一性)
4、結論 :除病毒以外,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組成細胞的分子
基本:C、H、O、N (90%)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 微量:Fe、Mo、Zn、Cu、B、Mo等
1、蛋白質 (占鮮重7-10%,乾重50%)
2、多肽呈鏈狀結構,叫肽鏈。一個蛋白質分子含有一條或幾條肽鏈。
3、核酸
4、糖類和脂質
5、無機物
(三)細胞的基本結構
1、 細胞器
2、細胞核 = 核膜(雙層) + 核仁 + 染色質 + 核液
Ⅱ 高一必修一生物筆記重要知識點。速度。前幾章就行了
高一生物必修1知識點總結
高一生物
第一章走近細胞
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相關概念、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
→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徵: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一、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黴菌、粘菌)等。
三、細胞學說的建立:
1、1665英國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設計與製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並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
2、1680荷蘭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
3、19世紀30年代德國人施萊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說即「細胞學說(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一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
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細胞含量最多4種元素:C、O、H、N;
水
無機物無機鹽
組成細胞蛋白質
的化合物脂質
有機物糖類
核酸
三、在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7%-
10%);占細胞鮮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O、占細胞乾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C。
第二節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相關概念:
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
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C—COOH
|
H
三、氨基酸結構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導致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四、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數目、種類、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空間結構千變萬化。
五、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
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六、有關計算:
①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NH2)=肽鏈數
第三節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一、核酸的種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於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鹼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鹼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鹼基有:腺嘌呤(A)、鳥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線粒體、葉綠體內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第四節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一、相關概念:
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主要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
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二、糖類的比較:
分類元素常見種類分布主要功能
單糖C
H
O核糖動植物組成核酸
脫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重要能源物質
二糖蔗糖植物∕
麥芽糖
乳糖動物
多糖澱粉植物植物貯能物質
纖維素細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動物動物貯能物質
三、脂質的比較:
分類元素常見種類功能
脂質脂肪C、H、O∕1、主要儲能物質
2、保溫
3、減少摩擦,緩沖和減壓
磷脂C、H、O
(N、P)∕細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膽固醇與細胞膜流動性有關
性激素維持生物第二性徵,促進生殖器官發育
維生素D有利於Ca、P吸收
第五節細胞中的無機物
一、有關水的知識要點
存在形式含量功能聯系
水自由水約95%1、良好溶劑
2、參與多種化學反應
3、運送養料和代謝廢物它們可相互轉化;代謝旺盛時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減少。
結合水約4.5%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
二、無機鹽(絕大多數以離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構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葉綠素、血紅蛋白等
②、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
③、維持酸鹼平衡,調節滲透壓。
第三章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一、細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質(約50%)和蛋白質(約40%),還有少量糖類
(約2%--10%)
二、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③、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細胞含有細胞壁,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對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其性質是全透性的。
第二節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一、相關概念:
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二、八大細胞器的比較:
1、線粒體:(呈粒狀、棒狀,具有雙層膜,普遍存在於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具有雙層膜,主要存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4、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5、高爾基體: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加工、分類運輸有關。
6、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於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於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內有細胞液。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鹼、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體:有「消化車間」之稱,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並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合成肽鏈)→內質網(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
高爾基體(進一步修飾加工)→囊泡→細胞膜→細胞外
四、生物膜系統的組成:包括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節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
一、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信息庫(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二、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樣物質在細胞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狀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同為高一黨、我也靠它了。望採納
Ⅲ 生物高一必修一知識點有哪些
生物高一必修一知識點如下: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4、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
5、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Ⅳ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如下: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2、植物沒有(系統)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
3、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與發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
4、原核生物:藍藻,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進行光合作用,屬自養型生物。
5、對物質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量決定。
Ⅳ 高中生物必修一框架筆記
生物必修一知識點
第一章走近細胞
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知識梳理: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4血液屬於(組織)層次,皮膚屬於(器官)層次。
5植物沒有(系統)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7種群:在一定的區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鯉魚。
8群落:在一定的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魚)
9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10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以細胞增殖、分化為基礎的生長與發育;以細胞內基因的傳遞和變化為基礎的遺傳與變異。
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知識梳理:
一、高倍鏡的使用步驟(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鏡下找到物象,將物象移至(視野中央),
2 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
3 調節(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亮度適宜。
4 調節(細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顯微鏡使用常識
1調亮視野的兩種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鏡)。
2高倍鏡:物象(大),視野(暗),看到細胞數目(少)。
低倍鏡:物象(小),視野(亮),看到的細胞數目(多)。
3 物鏡:(有)螺紋,鏡筒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目鏡:(無)螺紋,鏡筒越(短),放大倍數越大。
放大倍數越大 視野范圍越小 視野越暗 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少 每個細胞越大
放大倍數越小 視野范圍越大 視野越亮 視野中細胞數目越多 每個細胞越小
4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х目鏡的放大倍數
5一行細胞的數目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成反比
計算方法:個數×放大倍數的比例倒數=最後看到的細胞數
如:在目鏡10×物鏡10×的視野中有一行細胞,數目是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40×,那麼在視野中能看見多少個細胞? 20×1/4=5
6圓行視野范圍細胞的數量的變化可根據視野范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計算
如:在目鏡為10×物鏡為10×的視野中看見布滿的細胞數為20個,在目鏡不換物鏡換成20×,那麼在視野中我們還能看見多少個細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主要類群:
原核生物:藍藻,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進行光合作用,屬自養型生物。細菌:(球菌,桿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線菌:(鏈黴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
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真菌:(青黴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細胞學說
1創立者:(施萊登,施旺)
2細胞的發現者及命名者:英國科學家 羅伯特?虎克
3內容要點:P10,共三點
4揭示問題:揭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五、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表略,見筆記)
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識梳理:
統一性:元素種類大體相同
1、 生物界與非生物界
差異性:元素含量有差異
2、組成細胞的元素
微量元素: Zn 、Mo、Cu、B、Fe、Mn(口訣:新木桶碰鐵門)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種元素:C、H、O、N基本元素:C(乾重下含量最高)
質量分數最大的元素:O(鮮重下含量最高)
3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無機化合物
無機
鹽脂質
有機化合物 蛋白質(乾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糖類
4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1)還原糖的檢測和觀察
常用材料:蘋果和梨試劑:斐林試劑(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項:①還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②甲乙液必須等量混合均勻後再加入樣液中,現配現用
③必須用水浴加熱
顏色變化: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
(2)脂肪的鑒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葉或向日葵種子
試劑: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
注意事項: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會導致觀察時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顯微鏡觀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劑染色時間不同
顏色變化:橘黃色或紅色
(3)蛋白質的鑒定
常用材料:雞蛋清,黃豆組織樣液,牛奶
試劑:雙縮脲試劑(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
注意事項: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鑒定前,留出一部分組織樣液,以便對比
顏色變化:變成紫色
(4)澱粉的檢測和觀察
常用材料:馬鈴薯
試劑:碘液顏色變化:變藍
第二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 氨基酸及其種類
氨
Ⅵ 求高一生物必修一筆記
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第一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名詞:
1、微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鐵)、Mn(門)、B(碰)、Zn(醒)、Cu(銅)、Mo(母) ,巧記:鐵門碰醒銅母(驢)。
2、大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 (探)、 0(洋)、H(親)、N(丹)、S(留)、P(人people)、Ca(蓋)、Mg(美)K(家) 巧記:洋人探親,丹留人蓋美家。
3、統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這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
4、差異性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著差異性。
語句:
1、地球上的生物現在大約有200萬種,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
2、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元素和化合物。
3、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① C、H、O、N、P、S 6種元素是組成原生質的主要元素,大約占原生質的97%。②.有的參與生物體的組成。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
第二節、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名詞:
1、原生質:指細胞內有生命的物質,包括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如:一個植物細胞就不是一團原生質。
2、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3、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動,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物質和新陳代謝的廢物。
4、無機鹽: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在,細胞中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維持酸鹼平衡,調節滲透壓。
5、糖類:有單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蔗糖、麥芽糖,動物細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澱粉和纖維素(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動物細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6、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7、脂類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生物體內主要儲存能量的物質,維持體溫恆定。)b、類脂(構成細胞膜、線立體膜、葉綠體膜等膜結構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具有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的作用。)
8、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9、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
10、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11、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有幾個氨基酸叫幾肽。
12、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13、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決定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氨基酸在結構上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14、核酸:最初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遺傳信息的載體,核酸是一切生物體(包括病毒)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5、脫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類,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是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此外,在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DNA。
16、核糖核酸:另一類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簡稱RNA。
公式:
1、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2、基因(或DNA)的鹼基:信使RNA的鹼基:氨基酸個數=6:3:1
語句:
1、 自由水和結合水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血液凝固時,部分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自由水/結合水的值越大,新陳代謝越活躍。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2、能源物質系列:生物體的能源物質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生物體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脂肪;動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糖元;植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澱粉;生物體內的直接能源物質是ATP;生物體內的最終能量來源是太陽能。
3、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四種有機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種元素,蛋白質必須有N,核酸必須有N、P;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例: DNA、葉綠素、纖維素、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化學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4、蛋白質的四大特點:①相對分子質量大;②分子結構復雜;③種類極其多樣;④功能極為重要。
5、蛋白質結構多樣性:①氨基酸種數不同,②氨基酸數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鏈空間結構不同。
6、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分子功能多樣性,概括有: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不是蛋白質);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注意: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是由核酸控制的。
7、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存在於一切細胞中(不是存在於一切生物中),對於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8、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鹼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第一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名詞:
1、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中能夠觀察到的細胞結構。
2、亞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細胞內各種微細結構。
3、原核細胞:細胞較小,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質集中在核區,沒有染色體,DNA 不與蛋白質結合,無核膜、無核仁;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4、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綠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黴菌、食用菌、衣藻、變形蟲、草里履蟲、瘧原蟲等。
7、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細胞要選擇吸收的離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過,而其它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質、核酸、蔗糖)則不能通過。
8、膜蛋白:指細胞內各種膜結構中蛋白質成分。
9、載體蛋白:膜結構中與物質運輸有關的一種跨膜蛋白質,細胞膜中的載體蛋白在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中都有特異性。10、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11、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主要場所。
12、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13、細胞壁:植物細胞的外面有細胞壁,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其作用是支持和保護。其性質是全透的。
語句: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分類也就有了細胞生物和非細胞生物之分)。
2、細胞膜由雙層磷脂分子鑲嵌了蛋白質。蛋白質可以以覆蓋、貫穿、鑲嵌三種方式與雙層磷脂分子相結合。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護作用外,還與細胞內外物質交換有關。
3、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如:變形蟲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偽足,人體某些白細胞能吞噬病菌,這些生理的完成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
4、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a、自由擴散:從高濃度一側運輸到低濃度一側;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的離子(如K+ )。c、協助擴散:有載體的協助,能夠從高濃度的一邊運輸到低濃度的一邊,這種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叫做協助擴散。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5、線粒體:呈粒狀、棒狀,普遍存在於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
6、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功能: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使膜上的各種酶為生命活動的各種化學反應的正常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8、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9、高爾基體: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組成,為單層膜結構,一般位於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並有運輸作用。
10、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位於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11、液泡:是細胞質中的泡狀結構,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內有細胞液。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鹼、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12、與胰島素合成、運輸、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在胰島素的合成過程中,合成的場所是核糖體,胰島素的運輸要通過內質網來進行,胰島素在分泌之前還要經高爾基體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過程中線粒體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細胞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線粒體;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不具膜結構的是:中心體、核糖體。另外,要知道細胞核的核膜是雙層膜,細胞膜是單層膜,但它們都不是細胞器。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是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成熟的植物細胞有明顯的液泡,而動物細胞中沒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動物細胞中有中心體,而高等植物細胞則沒有;此外,高爾基體在動植物細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細胞核的簡介:(1)存在絕大多數真核生物細胞中;原核細胞中沒有真正的細胞核;有的真核細胞中也沒有細胞核,如人體內的成熟的紅細胞。(2)細胞核結構:a、核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說明:核膜是和內質網膜相連的,便於物質的運輸;在核膜上有許多酶的存在,有利於各種化學反應的進行。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連貫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細胞周期中呈現有規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現(分裂末期),經常作為判斷細胞分裂時期的典型標志。d、染色質:細胞核中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提出者:德國生物學家瓦爾德爾提出來的。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質構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3)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代謝中心活動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也可以說是有無核膜,因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就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這里有幾個問題應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2)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類都是原核生物,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黴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在線粒體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個階段兩個階段產生的氫結合生成水,並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應中,光反應產生的氫參與暗反應中二氧化碳的還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質是由氨基酸在核糖體上經過脫水縮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第二節、細胞增殖
名詞:
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布著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
2、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3、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包括減數分裂)的間期進行自我復制,形成由一個著絲點連接著的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單體。(若著絲點分裂,則就各自成為一條染色體了)。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1個DNA,每個DNA一般含有2條脫氧核苷酸鏈。
4、有絲分裂: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細胞,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數目。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親代細胞的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5、細胞周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後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間期。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後,就進入分裂期。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
6、紡錘體:是在有絲分裂中期細胞質中出現的結構,它和染色體的運動有密切關系。
7、赤道板: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准確地排列在紡錘體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例如,蛙的紅細胞。
公式:
1)染色體的數目=著絲點的數目。
2)DNA數目的計算分兩種情況:①當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DNA分子;②當染色體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分子。
語句:
1、染色質、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關系:第一,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第二,染色單體是染色體經過復制(染色體數量並沒有增加)後仍連接在同一個著點的兩個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當著絲點分裂後,兩染色單體就成為獨立的染色體(姐妹染色體)。
2、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DNA分子數的關系和變化規律: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以染色體著絲點的數目來確定的,無論一個著絲點上是否含有染色單體。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染色體上含有一個 DNA分子,但當染色體(染色質)復制後且兩染色單體仍連在同一著絲點上時,每個染色體上則含有兩個DNA分子。
3、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1)分裂間期: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2)細胞分裂期:A、分裂前期:①出現染色體、出現紡錘體②核膜、核仁消失;記憶口訣:膜仁消失兩體現(說明是染色體出現和紡錘體形成 )B、分裂中期:①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在分裂中期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最清晰,觀察染色體形態數目最好的時期;記憶口訣:著絲點在赤道板。C、分裂後期:①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並分別向兩極移動②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目加倍;記憶口訣:著絲點裂體平分。D、分裂末期: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記憶口訣:膜仁重現新壁成。
4、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異同:①相同點是染色體的行為特徵相同,染色體復制後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②區別:前期(紡錘體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細胞由細胞兩極發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動物細胞由細胞的兩組中心粒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末期(細胞質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細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形成細胞壁將細胞質分裂為二;動物細胞: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將細胞質縊裂為二。
5、DNA分子數目的加倍在間期,數目的恢復在末期;染色體數目的加倍在後期,數目的恢復在末期;染色單體的產生在間期,出現在前期,消失在後期。
6、有絲分裂中染色體、DNA分子數各期的變化:①染色體(後期暫時加倍):間期2N,前期2N,中期2N,後期4N,末期2N;②染色單體(染色體復制後,著絲點分裂前才有):間期0-4N,前期4N,中期4N,後期0,末期0。③DNA數目(染色體復制後加倍,分裂後恢復):間期2a -4a,前期4a,中期 4a,後期 4a,末期 2a;④同源染色體(對)(後期暫時加倍):間期N前期N中期 N後期2N末期N。
7、細胞以分裂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第三節、細胞的分化
名詞:
1、細胞的分化: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相同細胞(細胞分化的起點)的後代,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的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2、細胞全能性:一個細胞能夠生長發育成整個生物的特性。
3、細胞的癌變:在生物體的發育中,有些細胞受到各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細胞分化,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能夠連續不斷的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
4、細胞的衰老是細胞生理和生化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反應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
語句:
1、細胞的分化注意點:a、發生時期:是一種持久性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活動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b、細胞分化的特性:穩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c、意義:經過細胞分化,在多細胞生物體內就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多細胞生物體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細胞增殖和分化發育而成,如果僅有細胞增殖,沒有細胞分化,生物體是不能正常生長發育的。
2、細胞的癌變特點:a、癌細胞的特徵: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癌細胞表面發生了變化。b、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致癌;化學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細胞癌變的病毒叫腫瘤病毒或致癌病毒。c、機理是癌細胞是由於原癌基因激活,細胞發生轉化引起的。d、預防:避免接觸致癌因子;增強體質,保持心態健康,養成良好習慣,從多方面積極採取預防措施。
3、細胞衰老的主要特徵:a.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代謝減慢;b、有些酶活性降低(細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會導致頭發變白);c.色素積累(如:老年斑);d.呼吸減慢,細胞核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e.細胞膜通透功能改變,物質運輸能力降低。
4、從理論上講,生物體的每一個活細胞都應該具有全能性。在生物體內,細胞並沒有表現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為不同的細胞、器官,這是基因在特定的時間、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當植物細胞脫離了原來所在植物體的器官或組織而處於離體狀態時,在一定的營養物質、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條件下,就可能表現出全能性,發育成完整的植株。
第三章、新陳代謝第一節 新陳代謝與酶
名詞:
1、酶:是活細胞(來源)所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類有機物。大多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合成酶的場所主要是核糖體,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應:酶所催化的反應。
語句:
1、酶的發現:①、1783年,義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用實驗證明:胃具有化學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國科學家施旺從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國科學家薩姆納通過化學實驗證明脲酶是一種蛋白質;④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切赫和奧特曼發現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點:在一定條件下,能使生物體內復雜的化學反應迅速地進行,而反應前後酶的性質和質量並不發生變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高許多。②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合物的化學反應。③酶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會明顯降低。原因是過酸、過鹼和高溫,都能使酶分子結構遭到破壞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在細胞內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細胞外消化道內起作用的;酶對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起催化作用與調節人體新陳代謝的激素不同;雖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並不被消耗;酶大多數是蛋白質,它的合成受到遺傳物質的控制,所以酶的決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細胞壁的同時不損傷細胞內部結構,正確的思路是: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酶具有專一性,去除細胞壁選用纖維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應過程,溫度、酸鹼度都能影響酶的催化效率,對於動物體內酶催化的最適溫度是動物的體溫,動物的體溫大 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主要在適宜條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對蛋白質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環境(最適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隨pH升高,其活性下降。當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時,胃蛋白酶會失活,這種活性的破壞是不可逆轉的。
第二節 新陳代謝與ATP
語句:
1、ATP的結構簡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縮寫,結構簡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鍵,-代表普通化學鍵。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鍵中儲存著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稱為高能化合物。這種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時,由於高能磷酸鍵的斷裂,必然釋放出大量的能量。這種高能化合物形成時,即高能磷酸鍵形成時,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
2、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在酶的作用下,ATP中遠離A的高能磷酸鍵水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同時生成ADP和Pi;在另一種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與一個Pi結合轉化成ATP。ATP與ADP相互轉變的反應是不可逆的,反應式中物質可逆,能量不可逆。ADP和Pi可以循環利用,所以物質可逆;但是形成ATP時所需能量絕不是ATP水解所釋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
(具體因為:(1)從反應條件看,ATP的分解是水解反應,催化反應的是水解酶;而ATP是合成反應,催化該反應的是合成酶。酶具有專一性,因此,反應條件不同。(2)從能量看,ATP水解釋放的能量是儲存在高能磷酸鍵內的化學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太陽能和化學能。因此,能量的來源是不同的。(3)從合成與分解場所的場所來看:ATP合成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呼吸作用)和葉綠體(光合作用);而ATP分解的場所較多。因此,合成與分解的場所不盡相同。)
3、ATP的形成途徑 : 對於動物和人來說,ADP轉化成ATP時所需要的能量,來自細胞內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機物釋放出的能量。對於綠色植物來說,ADP轉化成ATP時所需要的能量,除了來自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機物釋放出的能量外,還來自光合作用。
4、ATP分解時的能量利用:細胞分裂、根吸收礦質元素、肌肉收縮等生命活動。5、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第三節、光合作用
名詞:
1、光合作用:發生范圍(綠色植物)、場所(葉綠體)、能量來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產物(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和氧氣)。
語句:
1、光合作用的發現:①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發現,將點燃的蠟燭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蠟燭不容易熄滅;將小鼠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內,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證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氣。②1864年,德國科學家把綠葉放在暗處理的綠色葉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③1880年,德國科學家思吉爾曼用水綿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證明: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氧是葉綠體釋放出來的。④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採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釋放的是18O2;第二組提供H2 O和C18O,釋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來水。
2、葉綠體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層結構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種類:高等植物葉綠體含有以下四種色素。A、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包括葉綠素a(藍綠色)和葉綠素b(黃綠色);B、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包括胡蘿卜素(橙黃色)和葉黃素(黃色)
3、葉綠體的酶:分布在葉綠體基粒片層膜上(光反應階段的酶)和葉綠體的基質中(暗反應階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過程:①光反應階段a、水的光解:2H2O→4[H]+O2(為暗反應提供氫)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為暗反應提供能量)②暗反應階段: 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還原:2C3+[H]+ATP→(CH2O)+C5
Ⅶ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3、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4、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 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5、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Ⅷ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點有哪些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但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4、血液屬於(組織)層次,皮膚屬於(器官)層次。
5、植物沒有(系統)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7、種群:在一定的區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鯉魚。
8、群落:在一定的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魚)
9、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Ⅸ 生物高一必修一知識點有哪些
生物高一必修一知識點如下:
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
3、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導致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4、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5、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為脫氧核糖、RNA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鹼基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