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會歷史
❶ G20國峰會歷史意義及其重要的作用
G20杭州峰會具有深刻的意義。這次會議是在以下背景中召開的:第一,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恢復和增長乏力。比如,美國的經濟增長稍有起色,但仍然不夠穩定;歐盟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比較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債務危機的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難民和恐怖襲擊也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日本經濟一直在恢復增長和衰退之間掙扎,雖然日本民眾對安倍經濟學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日本實際的經濟增長率卻令人失望,一直處於低位徘徊。
第二,由於各國的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一些國家企圖借用所謂公平貿易、綠色環保、保護知識產權等名目扼殺自由貿易的原則,不斷通過各種方式,保護並封閉自己的市場,打擊對方國家貿易的進展。這種情況如果不遏制,新的貿易壁壘將不斷以變種的形式出現,也會危害到整個世界貿易的局勢,導致世界貿易總量下降。
第三,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石油、煤炭、鋼鐵、天然氣、糧食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普遍下滑,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新興工業國家也面臨國內經濟結構的改善和調整,對於世界經濟發展的引領能力和貢獻度正在下降,後續的增長動力嚴重不足。
在這種背景下,世界對本次G20杭州峰會充滿期待。世界經濟面臨一系列問題,需要採取對策解決,需要提振信心,而這恰恰是G20杭州峰會的優勢所在。第一,分享經驗,提振信心。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長期較快增長,中國本身的成功經驗有利於提振人們對世界經濟的信心,中國可以通過G20峰會,分享這些有益的經驗,促進全世界人民提高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
第二,制定務實、宏大的經濟發展計劃。中方正在同各方一道,力爭打造G20杭州峰會十大成果,即制定創新增長藍圖,制定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制定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制定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深化國際金融架構改革,創立三位一體的反腐敗合作,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制定創業行動計劃,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盡早生效。這樣的增長思路和計劃,有助於得到各國的普遍理解,更有助於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穩定發展。其中的增長藍圖,貿易增長戰略和國際金融改革,都有助於釋放現有的經濟能量,採取更開放的原則,促進世界經濟整體的增長。
第三,G20杭州峰會「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抓住了當前世界經濟的要害,如果能夠落到實處,不僅是對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一種指導,也是促進未來5到10年間世界經濟增長比較務實的路線圖。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亟需創新經濟的引領。這就需要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在改革創新中釋放活力。聯動是指首先要進行各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海運和河流運輸、航空運輸、油氣管線、電力輸送、海底電纜和通訊系統等,並在此基礎上,實現體制和政策的互聯互通,這樣才能極大地縮減經濟的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經濟增長。包容是指讓世界經濟的增長,惠及到各種各樣的國家,惠及到各個層面的人民大眾,促進公平公正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❷ 八國峰會的歷史
八國集團的前身是20世紀70年代形成的七國集團,
其成員國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和日本,它們不僅都是發達國家,而且都屬於西方(地處亞洲的日本力求「脫亞入歐」,實際上也屬於西方)。七國集團首腦會議一年一度輪流在各成員國召開,最初主要討論經濟問題,80年代開始也把政治和安全問題列為重要議題。從1991年開始,先是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後是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都應邀同參加峰會的七國首腦在會後舉行會晤。1994年開始,七國首腦會議邀請葉利欽參加政治問題討論,形成「7+1」機制。1997年,七國首腦會議正式邀請葉利欽參加,從而使七國集團變成八國集團。後來,葉利欽把這件事看作是自己對俄羅斯的重大貢獻,他自豪地說:「內政上,我帶領俄羅斯走上了民主之路;外交上,俄羅斯成為八國集團的一員。」2002年,在俄羅斯與西方關系因「9·11」事件而升溫的情況下,八國集團決定由俄擔任2006年的輪值主席國,主辦當年的八國峰會。
但是,俄羅斯這些年在八國集團中的地位很差,備受歧視,實際上是個「二等公民」。由於國力衰落,經濟上大大落後於西方七國,所以俄始終沒能進入八國集團的經濟決策圈,只能列席八國集團財長會議,而八國集團在經濟問題上仍保持著7國體制。多年來,俄力求打破這種被八國集團「邊緣化」的狀況。俄認為,國內經濟正在快速增長,而且俄擁有強大的核武器,是僅次於美國的軍事強國,還是世界「能源大國」。所以,西方七國要討論和解決重大國際問題,哪怕是討論和解決世界經濟發展問題,沒有俄的參與和配合都是不行的。面對這次八國峰會,俄不僅希望藉此改變自己「二等公民」的地位,成為八國集團的平等成員,而且希望藉此重振大國地位,能與西方大國平起平坐,進入全球主流國家行列。普京總統的高級顧問舒瓦洛夫在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說:「我們相信俄羅斯在全球的重要性將發生變化。」 普京總統的助理普里霍季科也說:聖彼得堡八國峰會後,「國際社會將重新評價俄羅斯」。
二、改善俄與西方大國的關系
近年來,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比較「冷落」,俄美關系更是「爭斗」多於合作。普京在國內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俄式民主」,許多舉措遭到西方的嚴厲批評。西方一再發起攻勢,指責俄國內發生了「民主的倒退」,指責普京有「集權化」的傾向,要求俄「重新回到民主和法治的軌道」。俄與烏克蘭發生的「天然氣大戰」,也被西方指責為利用能源「敲詐」別國。一些西方政要甚至提出,要把俄「開除」出八國集團,或者採取制裁措施,拒絕赴俄參加這次八國峰會。對於這些指責,俄都據理進行了駁斥。但這種激烈的「爭斗」,導致俄與西方大國的關系降到「9·11」事件以來的最低點,幾乎走到「冷戰」的邊緣。
事實上,普京並不想與西方鬧僵,還是願與西方大國改善關系,避免雙方關系進一步惡化。八國集團作為發達國家的協調機制,是世界上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實體,八國經濟佔全球經濟總量的2/3,八國的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無與倫比,所以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果與西方七國的關系繼續惡化,對俄羅斯是十分不利的,不僅難以改善俄的國際環境,而且不利於國內經濟發展。恰好,這次八國峰會在俄羅斯舉行,西方七國首腦都將赴俄與會,這就使普京與西方七國首腦有一個直接交流與溝通的「機會」,有一個雙方討價還價的「平台」。法國總統希拉克在峰會前夕發表文章說:「接受普京總統的邀請,就是將冷戰的陳舊邏輯棄置一旁,一道構建和平與合作的未來。」尤其是,普京在峰會前還要與美國總統單獨會見,「重敘友誼」,加深溝通。看來,俄將充分利用八國峰會這個「機會」和「平台」,努力改善與西方大國的關系,尤其要避免與美國發生沖突,促進雙邊關系的升溫。盡管在一些問題上仍會有分歧和爭斗,但在另一些問題上也有可能達成妥協,從而使俄與西方大國的緊張關系得到一定的緩解和改善。這看來也是俄的一個重要目標。有消息說,俄與美國關於俄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也有可能趁八國峰會的「東風」達成協議,從而使俄最終完成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程序。
三、確立俄在全球能源安全體系的中心地位
能源問題是全球性的重大問題。近年來國際油價不斷攀升,給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一定的風險和沖擊,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切,各國都希望確保世界能源市場的穩定,建立有效的能源安全體系,形成能源安全的新觀念、新戰略與新機制。俄羅斯早就提出,今年的八國峰會應將能源安全問題列為重點議題,對此,其他國家都表示支持。的確,作為石油出口名列世界第二和天然氣出口名列世界第一的能源大國,俄羅斯完全有可能在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方面作出自己的貢獻。普京總統在今年2月八國集團財長會議時提出,應採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能源市場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在國際能源領域建立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及透明的游戲規則。他在3月1日又發表文章說,俄將致力於制訂解決能源領域問題的基本原則和面向未來的全球統一能源政策。
目前,西方大國同俄羅斯在這方面存在嚴重分歧。例如,西方指責俄將能源問題政治化,把能源作為外交工具,認為俄本身就是全球能源安全的一個「隱患」。俄則據理反駁,自稱是穩定可靠的能源供應國。再如,鑒於俄是八國集團中唯一的能源凈出口國,其他七國都或多或少對俄存在一定的能源依賴,因此西方大國要求與俄簽署長期能源供應協議。俄則認為,能源的長期穩定供應要有合理的價格來保證,由於國際能源價格時有變動,俄有權根據實際情況相應提高能源的出口價格。又如,西方以擴大生產、確保能源供應為由,要求俄開放國內能源市場,放鬆俄國有能源企業的壟斷地位,允許更多外資參與俄能源開采和運輸管道的投資。俄則拒絕進行妥協,反指西方國家對俄進行限制、不許俄涉足其能源等重要行業,因此要求雙方在能源合作方面遵循平等互利和雙贏的原則。所以,這次八國峰會在能源安全問題上將出現激烈的爭吵,但也可能在某些方面達成一些共識並找到協調和合作的空間。無論如何,俄決心要通過這次八國峰會,確立自己在全球能源安全體系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導作用,並把本國的豐富能源轉化為強大的政治影響力。
❸ 二十國峰會的由來
他包括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一些有影響的大國,第一次是在1999年柏林峰會.後來在發生經濟困難時就召開.
❹ 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發展歷史
2004年,塔什干峰會通過《上海合作組織觀察員條例》,規定了吸收觀察員的條件、程序、觀察員權利等。2004年6月塔什干峰會和2005年7月阿斯塔納峰會分別給予蒙古和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觀察員地位。
2004年12月,上海合作組織獲得聯合國大會觀察員地位。
2005年4月中下旬,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分別與獨聯體執委會和東盟秘書處簽署了諒解備忘錄。2005年11月,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與阿富汗駐華大使簽署《關於成立上海合作組織與阿富汗聯絡組的議定書》。今年2月,聯絡組舉行了首次會議。此外,上海合作組織還派代表參加了歐安組織的一些活動。成員國正在研究和商談上海合作組織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經合組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歐亞經濟共同體、歐盟、世界海關組織和經濟合作組織建立聯系的問題。
❺ 20國峰會的舉辦城市在歷史上都有哪些
G20首次峰會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第二次峰會在英國首都倫敦舉行,第三次峰會在美國匹茲堡舉行,第四次峰會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第五次峰會在韓國首爾舉行,第六次峰會在法國戛納舉行,第七次峰會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行,第八次峰會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第九次峰會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第十次峰會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第十一次峰會在中國杭州舉行。
❻ G20國峰會分別是哪些國家
G20國峰會成員國:
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韓國,共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
G20國峰會歷史發展: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要求增加發展國在全球經濟活動中 發言權的呼聲日益增強。
1999年德國科隆,美日德法英意加俄8個工業國財長提出為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更多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經常性對話,以利全球金融貨幣體系的穩定。
1999年華盛頓八國集團財長宣布成立二十國集團(G20)論壇,由歐盟、布雷頓森林機構和19國財長央行長組成。
1999年德國柏林,八國集團(美日德法英意加俄) 與歐盟及 亞 非 拉美大洋洲各國 財長 和 央行行長共創20國集團(G20) 國際經濟合作非正式論壇會議。
會議旨在促進 工業國 和 新興市場國 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和金融體系重要問題 開展建設開放性對話。通過對話,為討論協商 有關實質問題 奠定廣泛基礎,尋求合作,推動國際金融體制 改革並加強其框架的構建。
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成員,並於2005年作為主席國成功地舉辦了第七屆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中國於2016年舉辦G20領導人峰會。
(6)峰會歷史擴展閱讀:
G20國峰會的意義:
為全球經濟發展規劃路徑,也可以說是治理全球經濟問題的重要平台,引導世界經濟平穩有序的進行,為前路指明方向,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且每次舉行會議都有一個主題,或是上一次會議的成果延續,或者當前經濟面臨的重大經濟問題等等。
❼ G20峰會的歷史沿革
1997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後,要求增加發展國在全球經濟活動中 發言權的呼聲日益增強。
1999.6德國科隆,美日德法英意加俄8個工業國財長提出為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更多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經常性對話,以利全球金融貨幣體系的穩定。
1999.9華盛頓八國集團財長宣布成立二十國集團(G20)論壇,由 歐盟、布雷頓森林機構 和19國財長央行長組成。
1999.12德國柏林,八國集團(美日德法英意加俄) 與歐盟 及 亞 非 拉美大洋洲各國 財長 和 央行行長共創20國集團(G20) 國際經濟合作非正式論壇會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與 世界銀行 列席 G20論壇會議)會議旨在促進 工業國 和 新興市場國 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和金融體系重要問題 開展建設開放性對話。通過對話,為討論協商 有關實質問題 奠定廣泛基礎,尋求合作,推動國際金融體制 改革並加強其框架的構建。
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成員,並於2005年作為主席國成功地舉辦了第七屆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中國將於2016年舉辦G20領導人峰會。
❽ 在歷史上,今年是G7峰會首次沒有發表聯合公報,是何原因
因為這次峰會並沒有產生實質性的成果,所以沒有發布聯合公報。這也是這次峰會在44年以來第一次沒有發布公報。在以往峰會都是可以討論出很多的成果,但是這次並沒有。很多國家的總統都有不同的分歧。
對於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和國家之間的貿易,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不同的意見。特別是伊朗和敘利亞的問題,更是討論的重點。但是每個國家之間的分歧很大。分歧很大的時候每個國家都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這次的會議以後很多的人也是有著非常的意見獨特的見解,但是形成的見解並沒有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