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成語
生物成語:
羊落虎口 亡羊補牢
虎背熊腰 虎踞龍盤 虎口逃生 虎視眈眈 虎頭蛇尾 虎落平川
牛頭馬面 九牛一毛 土牛木馬 對牛彈琴
故事成語:
拔苗助長、專心致志、懸梁刺股、望梅止渴、葉公好龍、坐井觀天、不可救葯 、乘風破浪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❷ 生物成語有什麼
孔雀開屏
動物的求偶行為動物園里我們經常看到雄孔雀展開它們的尾羽,像一把美麗的花扇表示對遊客的歡迎。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孔雀開屏是動物生殖中的一種求偶行為,雄性個體為贏得雌性孔雀的芳心,特意打開艷麗的尾羽炫耀自己,其目的是想跟心中的「白雪公主」永結秦晉之好。除此之外與動物生殖相關的成語還有蜻蜓點水、鳥語花香、枯木逢春等。
根深葉茂
根的吸收功能和光合作用根是植物吸收水分的礦質元素的主要器官,根深了,才能保證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和礦質元素,從而參與葉的光合作用,大量製造有機物,以促進植物的葉變「茂」保證它們的茁壯成長。
鐵樹開花
鐵樹生殖的特點比喻極難實現的事情,就像鐵樹開花一樣。有道是,千年鐵樹開了花,雖有些誇張,卻也給我們啟示,鐵樹的有性生殖是何等的罕見。
飢寒交迫
新陳代謝飢餓寒冷一齊逼來,形容生活極度貧困。「飢」與「寒」之所以「交迫」是因為二者有必然的聯系。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包括維持體溫)均需消耗能量,其能量來源是通過異化作用分解由同化作用合成的物質。同化的營養來源主要是食物,如果生物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就有連鎖反應:若同化作用儲能不夠,則異化放能較少,最終機體因供能不足,寒冷之感便油然而生。
老馬識途
老馬識途主要靠視覺和嗅覺,其中嗅覺尤為重要.馬的鼻孔較大,嗅覺細胞多其嗅覺發達.草原上的馬能辨別出大氣中含有的微量水汽,靠嗅覺可以找到數公里以外的水源.馬經常打響鼻,尤其在夜間趕路是更為突出,這樣可以排除鼻腔異物,保證呼吸道通暢,有利於保持靈敏的嗅覺,能更准確地識途.
守株待兔
兔眼大而圓,側生便於觀察兩側和身後動靜.其兩眼的視野不能重疊,並且兔的視覺沒有立體感,不能准確判斷距離,快速奔跑時,則可能撞上樹幹上。
南橘北枳
生物的性狀由遺傳和環境條件共同決定.相同的遺傳物質在不同環境條件下表現不同的特徵,於是便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說法.
作繭自縛
蛾類結繭能抵禦不良環境,保護自身.這是生物的適應性,但是遇到金小蜂時,悲劇就發生在繭上,金小蜂正是藉助於繭對棉鈴蟲的束縛作用,順利將卵產於它的體內,這樣棉鈴蟲的作繭反而變成了自縛.
華而不實
某些化學元素能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例如硼能促進花粉的萌芽和花粉管的伸長,當柱頭和花柱中積累了硼時,有利於受精作用的順利進行.在缺少硼時,花葯和花絲萎縮,花粉發育不良,只開花卻不能受精結果,故華而不實.
飛蛾撲火——生物的應激性
這是指昆蟲對光發生的反應,叫昆蟲的趨光性。生物體都有應激性,應激性是指生物體對外界刺激發生反應的特性。生物因為有了應激性,便能對周圍的刺激發生反應,從而可以避開不利的刺激,使生物體適應周圍的生活環境。利用昆蟲的這一特性,人們可以來捕殺有害的昆蟲。如黑光燈。
觸目驚心——生物的神經、激素調節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當人的視覺感官——眼睛把外界的危險信號傳入大腦後,下丘腦便通過植物性神經向腎上腺髓質發出指令,於是腎上腺髓質便分泌腎上腺激素進入血液,經循環系統輸送到全身各處。在腎上腺激素和植物性神經的協同作用下,人的血壓、血糖濃度升高,並且呼吸、心跳大大加快。這就是觸目驚心的生物學原理。又如:汗流浹背--此成語出自《後漢書·伏皇後紀》,亦作「汗流洽背」。一次漢文帝向右丞相周勃提了幾個問題,周勃都沒能回答出來,急出了一身汗。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人在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時就會出冷汗,這在現代醫學上稱之為精神性發汗,出汗的部位以腋下、手心、腳心為最多。其實,出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但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時會出汗,而且處在高溫環境下更易出汗,後者醫學上稱之為溫熱性發汗,以前胸和後背為多。
在人體排出的汗液里,水分含量最多,約佔99%,其餘部分為氯化鈉、氯化鉀、少量尿素及其他鹽類物質。是由汗腺主動分泌的,最終排出的汗液為低滲液。出汗對人體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它不但能調節體溫平衡,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排泄廢物的作用。
望梅止渴——生物的條件反射
《世說新語·假譎》上寫道:曹操的軍隊在一次行軍中,由於路上缺水,士兵都感到口渴難忍。這時曹操用手指著前面說前方有梅林。士兵一聽,嘴裡頓生津液,都感覺不渴了,繼續前進。這樣就留下了「望梅止渴」的典故。這里蘊含著生物的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高等動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種生理活動,在大腦皮層的參與下形成的,這種反射提高了動物和人適應環境的能力。
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腺和神經支配的實驗過程中發現,每次給狗餵食前出現一次鈴聲,然後再給狗食物,這樣多次結合後,當鈴聲一響,雖然此時還未給食物,但狗已表現出進食活動,如口動、流口水等。巴甫洛夫認為,鈴聲本來與唾液分泌無關,但與給狗餵食多次結合後,鈴聲就成了狗進食的「信號」,即條件刺激。這種由條件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動叫條件反射。條件反射需要大腦皮層高級中樞參與完成。科學家們還發現,條件反射必須經常強化,否則就會逐漸消退。動物只能對具體的外界刺激(如食物和敵害的形狀、氣味、聲音、光等)產生反應,建立第一信號系統的條件反射。而人類除對具體的信號產生反應外,還能對語言、文字發生反應,建立第二信號系統的條件反射。這就是望梅、談梅時能使口生津液的原因。又如諺語:「一朝被蛇蛟,十年怕井繩」,「畫餅充飢」「驚弓之鳥」「老馬識途」等。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生物的遺傳
這是生物的遺傳,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產生的原因是生物在生殖過程中,親代把自己的遺傳物質(dna)准確地復制出二份傳給後代,使後代得到了親代的遺傳物質,從而表現出與親代相似的性狀。由於生物具有遺傳的特性,所以每種生物的後代都與它們的親代基本相同,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種能夠保持相對穩定。
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生物的變異
這反映了生物的變異現象,產生原因是由於親代的遺物質(dna)在復制過程中出現差錯(變化)或在有性以及子代不同的個體間發生差異。變異有遺傳的,也有不遺傳的。如果是由於環境條件引起的變異就不能夠遺傳;遺傳物質(dna)變化引起的變異就能夠遺傳下來。由於生物的變異特性,使生物個體能夠產生新的性狀,以及形成新的物種。
❸ 形容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成語
形容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成語是:物競天擇
物競天擇(wù jìng tiān zé)
【解釋】:物競:生物專的生存競爭屬;天擇:自然選擇。生物相互競爭,能適應者生存下來。原指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後也用於人類社會的發展。
(3)生物成語擴展閱讀:
達爾文以"天擇"釋生物天演之道。意指生物因境遇使然,變異不止,適者數增,不適者減。
物競天擇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漢語解釋是生物互相競爭,能適應生活者被選擇存留下來。在生物進化論中的意思是每種生物在繁殖下一代時,都會出現基因的變異。若這種變異是有利於這種生物更好的生活的,那麼這種有利變異就會通過環境的篩選,以"適者生存"的方式保留下來。
物競者,物爭自存也。天擇者存其宜種也。意謂民物於世樊然並生,同食天地自然之利矣。然與接為構民物,各爭有以自有。其始也種與種爭,弱者常為強肉,愚者常智者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遺種也,則必強忍魁傑,矯健巧慧,而與其一時之天時地利人事最其相宜者也。
❹ 有哪些是關於生物進化的成語
1.物競天擇:wù jìn tiān zé。物競:生物的生存競爭;天擇:自然選擇。生物相互競爭,能適應者生存下來。原指生物進貨的一般規律,後也用於人類社會的發展。
2.優勝劣敗 拼音:yōu shèng liè bài。指生物在生存競爭中適應力強的保存下來。
3.適者生存 shì zhě shēng cún。適:符合,適應。適應環境要求的就能生存下去。
4.弱肉強食 ruo rou qiang shi。弱肉強食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ruò ròu qiáng shí,原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強的吞並。
5.大輅椎輪 dà lù zhuī lún。大輅:古代大車;椎輪:無輻原始車輪。華美的大車是從無輻車輪的原始車開始的。比喻事物的進化,是從簡到繁,從粗到精。
拓展資料:
生物進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態發生、發展的演變過程。「進化」一詞來源於拉丁文evolution,原義為「展開」,一般用以指事物的逐漸變化、發展,由一種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狀態。1762年,瑞士學者邦尼特最先將此詞應用於生物學中。
❺ 求形容表示一種生物的成語
1、龍飛鳳舞
含義: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 後多形容書法筆勢有力,活潑舒展。
出處:宋代蘇軾的《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
例句:他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前鋪好一張大紅紙,手提毛筆,正准備~一番。
2、狡兔三窟
含義: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比喻避禍藏身的地方多或藏身的計劃周密。《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窟:洞穴。
例句:在舊社會,官僚政客們常常八面玲瓏,為自己多留後路,正所謂~。
3、狗仗人勢
含義:比喻仗勢欺人(罵人的話)。
出處:明代李開先的《寶劍記》第五齣:「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勢。」
4、狼心狗肺
含義:形容人凶險狠毒或忘恩負義。
出處:明代馮夢龍的《醒世恆言》:「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恩忘義。
5、馬到成功
含義:古時打仗,常以「旗開得勝,馬到成功」祝願迅速取得勝利。現在用來形容人一到那裡,工作剛開始就取得成就。
出處:元代鄭廷為的《楚昭公》:「管取馬到成功;奏凱回來也。」
例句:無論什麼事,只要你一出面,定會~。
❻ 關於生物的成語
暴殄天物】暴:損害,糟蹋;殄:滅絕;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地平天成】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後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生生不已】形容一切生物新陳代謝,永無停止。
新陳代謝】陳:陳舊的;代:替換;謝:凋謝,衰亡。指生物體不斷用新物質代替舊物質的過程。也指新事物不斷產生發展,...
一切眾生】佛教指人類和一切生物。
優勝劣敗】指生物在生存競爭中適應力強的保存下來,適應力差的被淘汰。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一個基本論點。
芸芸眾生】芸芸:形容眾多;眾生:原指一切生物,後指許多人。原指世間的一切生靈。後多指大群無知無識的人。
厚生利用】指富裕民生物盡其用。
萬物之靈】萬物:泛指天地間的所有生物;靈:聰明、靈巧。世上一切物種中最有靈性的。指人而言。
仁民愛物】仁:仁愛。對人親善,進而對生物愛護。舊指官吏仁愛賢能。
天成地平】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後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物競天擇】物競:生物的生存競爭;天擇:自然選擇。生物相互競爭,能適應者生存下來。原指生物進貨的一般規律,後也用...
新故代謝】指生物體不斷用新物質代替舊物質的過程。也指新事物不斷產生發展,代替舊的事物。同「新陳代謝」。
❼ 與生物學有關的成語3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捕食和適應的相對性《韓詩外傳》卷十中記載:「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後,舉頸而欲啄而食之也。」螳螂全身綠色或土黃色,頭呈三角形,前腿呈鐮刀狀,活動靈敏自如,能出其不意地捕食蟬。然而有時螳螂卻顧此失彼,樂極生悲,在其身後的黃雀對之虎視眈眈,隨時可美餐一頓。螳螂依靠其身體的優勢輕易地捕食蟬。這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螳螂在捕食蟬的同時,也被黃雀捕食這正是適應相對性的最好體現。此外,螳螂吃蟬,黃雀捕食螳螂,這也反映生態系統中的各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屬於食物鏈的一部分。
死不瞑目
魚眼的結構成語本意是說人將死的時候,心裡還有放不下的事情,死了也不閉眼其實,是人的眼都能閉上,因為人眼球的外側有眼瞼眼瞼俗稱「眼皮」,分為上瞼和下瞼,是保護眼球的重要結構。真正死不瞑目的是魚類,因為絕大部分魚沒有眼瞼,不能閉合,不論是捕食、睡眠或休息時,眼總得張開,死後也不例外,這也是與魚類的水生生活密切相關的。
鶴立雞群
頂端優勢植物的頂端優勢是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頂芽與眾多的側芽相比,真可謂一枝獨秀,像鶴站立在雞群里一樣,顯得格外突出。
五臟六腑
內臟器官的組成五臟是心、肺、肝、脾、腎五種器官的總稱。六腑包括胃、膽、大腸、小腸、三焦和膀胱六大分部。其中三焦是自舌的下部沿胸腔到腹腔的部分,由上焦、中焦和下焦三段組成。上焦從胃的上端到舌的下部,包括心、肺、食管等,中焦指胃的上下端之間的一段,而下焦則指胃的下端到盆腔的部分,包括腎、小腸、大腸和膀胱等臟器。
面目全非
變態發育樣子跟以前完全不同。類似於變態發育、尤其是完全變態發育的主要特點。變態發育的個體,其幼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體顯著不同。比如:蠶、菜粉蝶等昆蟲,其發育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成蟲從蛹中出來時,搖身一變,與幼蟲相比,簡直是脫胎換骨改頭換面了。從表面看,「我已不再是我」。盡管如此,變態發育的動物,只是幼體、成體之間有了顯著的差異,但物種並沒有改變,因而,就其本質而言,「我還是我」。
耳聞目睹
聽視覺功能親耳聽說,親眼看見。這正體現了耳、眼兩器官的聽、視覺的功能。能較好的反映功能的成語還有很多,如耳目一新、耳濡目染、耳熟能詳、百聞不如一見、眼見為實、目不轉睛、目無全牛、目迷五色……
羊腸小道
食草動物的消化特點羊腸名詞作狀語,解釋為「像羊腸一樣(彎曲)」,成語多指曲折而極窄的路。羊跟牛、馬等食草性動物一樣,消化管很長,同時有較長且發達的盲腸,因此消化食物的面積很大,這與其消化植物纖維相適應。羊如此細長的腸道,盤居在腹腔內,固然顯得曲折狹窄了。
怒發沖冠
豎毛肌收縮毛發由角質化的上皮細胞組成,露在外面的叫毛干,皮膚內的叫毛根,毛根外包著毛囊,毛囊上附著有斜的平滑肌束,即豎毛肌,也叫立毛肌。當交感神經興奮,豎毛肌便可收縮,使毛發豎立,乃至「把帽子頂起」。人受到驚嚇時的「毛骨悚然」或受較冷刺激時產生「雞皮疙瘩」均因豎毛肌收縮之故。
驚弓之鳥
條件反射成語來自《戰國策·楚策四》中記載的一則故事,本意是受過箭傷的雁聽到空弓虛射聲就會惶恐不安,真可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該現象是大雁對外界刺激(弓射聲)作出的反應,屬生物基本特徵中的應激性,而該反應又是在大雁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完成的,故為動物後天性行為中的條件反射。無獨有偶,人為的「望梅止渴」、「畫餅充飢」也屬於條件反射。
心血來潮
激素調節由腎上腺髓質分泌的腎上腺素可作用於心臟,使心跳加強加快,因增加心輸出量而提高了血壓,增強應激能力。
狼狽為奸
共棲狽是傳說中的野獸,相傳前腿極短,趴在狼身上,經常與狼合夥傷害牲畜。按成語的解釋來理解,狼和狽二動物系種間相互作用的原始協作關系,即共棲關系。共棲的兩種(群)生物相互作用,雙方獲利,是兩種都能獨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關系生活到一起的現象。
狗急跳牆
水解供能。兔子急了咬人,狗急了遇高牆能一躍而過,這並非僅有勇氣即可為之的。危急之下,狗在神經系統和體內激素共同作用下,線粒體中的急驟水解,產生大量可直接利用的能量,為生命活動(跳牆)提供了必要的「後勤保障」,便可逃之夭夭。
鵲巢鳩占
競爭《詩經·召南·鵲巢》有「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的記載,說的就是該成語的本義:喜鵲的巢被斑鳩占據了。這兩種生物相互爭奪資源和空間等的現象叫競爭,競爭的結果可向兩個方向發展:一種完全擠掉另一種;通過地理隔離,各佔有一定的空間。鵲巢鳩占屬於競爭中的第一種情況。
葉落歸根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樹葉落下後,其中的營養又被根吸收,比喻不忘本源。落葉中的有機物通過細菌、真菌等的分解作用,產生的各種無機營養成分又被根吸收。同時分解時產生的2釋放到大氣中,又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由此可見,物質在生態系統中是不斷循環的。「落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中描述的也正是這一生態現象。
物極必反
適宜條件在生物學上,事物發展到頂點,常向相反的方向轉化的現象頗為廣泛。例如,適宜濃度的生長素可以促進植物生長,而高濃度的生長素反而抑制植物的生長甚至殺死植物;又如,酶促進反應需要適宜的和溫度,過酸、過鹼或高溫都能使酶分子結構遭到破壞而失活。
名不副實
生物的名與實際不一現象空有虛名,名聲和實際不相符合。這種名不副實的現象在生物中屢見不鮮。鯨魚叫魚而實為哺乳動物;墨魚和章魚也非真正的魚,均屬軟體動物;鱷魚、甲魚卻是爬行動物的代表;娃娃魚的叫聲似嬰兒啼哭,卻既非人也非魚,為兩棲動物而已;衣魚更離奇,是一種古老的節肢動物;魚類中的海馬是一奇特的魚。植物中的白果樹(銀杏)是一種裸子植物,其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因而無真正的果實;桑科的無花果實際上是開花結果的,因其單性花隱於囊狀花序托內,故外觀只見果而不見花,其實它並沒有不開花卻能結果的「特異功能」。
❽ 形容生物的成語
暴殄天物 暴:損害,糟蹋;殄:滅絕;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出處:《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地平天成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後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出處:《尚書·大禹謨》:「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工。』」《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後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
厚生利用 指富裕民生物盡其用。
出處:語出《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沈集傳:「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貨財之類,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飢不寒之類,所以厚民之生也。」
仁民愛物 仁:仁愛。對人親善,進而對生物愛護。舊指官吏仁愛賢能。
出處:《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於物也,愛人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生生不已 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已:沒有終止。形容一切生物新陳代謝,永無停止。
出處:《周易·系辭上》:「生生之謂易。」宋·周敦頤《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天成地平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後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出處:《尚書·大禹謨》:「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工。』」《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後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
萬物之靈 萬物:泛指天地間的所有生物;靈:聰明、靈巧。世上一切物種中最有靈性的。指人而言。
物競天擇 物競:生物的生存競爭;天擇:自然選擇。生物相互競爭,能適應者生存下來。原指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後也用於人類社會的發展。
出處: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因為物競天擇的公理,必要順應著那時勢的,才能夠生存。」
新陳代謝 陳:陳舊的;代:替換;謝:凋謝,衰亡。指生物體不斷用新物質代替舊物質的過程。也指新事物不斷產生發展,代替舊的事物。
出處:毛澤東《矛盾論》:「世界上總是這樣以新的代替舊的,總是這樣新陳代謝、除舊布新或推陳出新的。」
❾ 指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的成語都有哪些
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的成語包括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弱肉強食。
1、物競天擇
出處: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弱之肉,強之食。"
元·胡天游《聞李帥逐寇復州治》:"惜哉士卒多苦暴;弱肉強食鴟鴞同。"
明·劉基《秦女體行》:"有生不幸遭亂世,弱肉強食官無誅。"
清魏源《湖北崇陽縣知縣師君墓誌銘》:"於是把持之生監與侵漁之書役,交相為難,各執一詞,弱肉強食,如圜無端。"
鄒韜奮《抗戰以來·"諸葛亮"和"阿斗"》 :在這樣"弱肉強食"的情況下,"生活"是終於不易保全的。
釋義:原指動物中弱者的肉是強者的食品。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弱之肉,強之食。」 後比喻弱者被強者吞並。
造句:自然界動物們的生存規律普遍是弱肉強食。
❿ 和生物有關的成語,俗語,諺語
帶「植物」成語:
開花結果 斬草除根 順藤摸瓜 披荊斬棘 奇花異果 投桃報李 粗枝大葉 春蘭秋菊 火樹銀花 葉落歸根 節外生枝 李代桃僵 樹大根深 瓜熟蒂落 根深蒂固 柳暗花明 桃紅柳綠 瓜田李下 風掃落葉 布帛蔬栗 出水芙蓉 一枕黃粱 視入草芥 雨後春筍 曇花一現 明日黃花 橫生枝節 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 桑榆暮景 黃粱美夢 荊棘叢生 花枝招展 豆蔻年華 天女散花 如火如荼 名列前茅 錦上添花 囫圇吞棗 火中取栗 目光如豆 滄海一粟 胸有成竹 春暖花開 三顧茅廬 世外桃源 鳥語花香 風吹草動 雞毛蒜皮 繁花似錦 借花獻佛 滾瓜爛熟 枯木逢春 望梅止渴 拔苗助長 五穀不分 花容月貌 葉落知秋 樹大招風 藕斷絲連 萍水相逢 草長鶯飛 花團錦簇
含有兩個動物名稱的成語:
鶴立雞群 雞鳴狗盜 鷸蚌相爭 蠶食鯨吞 蛛絲馬跡 龍爭虎鬥 龍馬精神 狼吞虎咽 心猿意馬 龍飛鳳舞 龍騰虎躍 龍驤虎步 龍潭虎穴 龍躍鳳鳴 車水馬龍 指鹿為馬 兔死狐悲 雞犬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