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電學手抄報
Ⅰ 物理運動學手抄報,求排版和資料~
名字 物理補給箱 玩轉物理 物理知識 生活中的物理 physic~~`奧秘
幾個容易操作的小實驗
神奇的牙簽
思考:放在水裡的牙簽,會隨著放在水裡的方糖游動,還是隨著放在水裡的肥皂游動?
材料:牙簽、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
1. 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遠的地方。牙簽會向方糖方向移動。
3. 換一盆水,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現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近的地方。
牙簽會遠離肥皂。
講解:
當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時,方糖會吸收一些水分,所以會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簽也跟著水流移動。但是,當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時,水盆邊的表面張力比較強,所以會把牙簽向外拉。
創造:請你試一試,如果將糖和肥皂換成其它物質,牙簽會向哪個方向游去
有孔紙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紙為什麼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個、大頭針一個、紙片一張,有色水一滿杯
操作:
1、在空瓶內盛滿有色水。
2、用大頭針在白紙上扎許多孔。
3、把有孔紙片蓋住瓶口。
4、用手壓著紙片,將瓶倒轉,使瓶口朝下。
5、將手輕輕移開,紙片紋絲不動地蓋住瓶口,而且水也未從孔中流出來。
講解:
薄紙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為大氣壓強作用於紙片上,產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會漏出水來,是因為水有表面張力,水在紙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會漏出來。這如同布做的雨傘,布雖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會漏雨一樣。
手絹的秘密
思考:在水龍頭下把手帕撐開攤平,打開水龍頭,水是不是透過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個、手帕1條、
1條
流程:
1、 把手帕蓋住杯口,用
綁緊。
2、 2、 讓水沖在手帕上。
3、 3、 水流進杯子
七、八分滿後關閉水龍頭。
4、 4、 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轉過來。
5、 說明:
6、 1、 從杯子上面沖水時,水會透過手帕流入杯內。
7、 2、 杯子倒轉過來時,由於大氣壓力的關系,水不會流出來。
8、 延伸:
9、 如果蓋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進出情形會怎樣呢?
掉不下去的塑料墊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蓋墊板,杯口朝下時,墊板會掉下來嗎?
材料:玻璃杯兩個、水、塑料板一塊
操作:
1. 將玻璃杯里裝滿水。
2. 用墊板蓋好杯口。
3. 一隻手扶杯子、另一隻手按住墊板。
4. 用手扶住,將杯口翻轉過來,使杯口朝下。
5. 扶著墊板的手輕輕放開,墊板不會掉下來。
講解:
墊板覆蓋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為杯外空氣壓力比較大,墊板就不會掉下來。
創造:
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滿、或沒有水塑料板會怎樣,請你試一試?
蠟燭吹不滅
思考:用力吹燃燒的蠟燭,卻怎麼也吹不滅。你知道怎樣做到這一點嗎?
材料:1根蠟燭、火柴、1個小漏斗、1個平盤
操作:
1. 點燃蠟燭,並固定在平盤上。
2. 使漏斗的寬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小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3. 使漏斗的小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寬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講解:
1. 這樣吹氣時,
將斜向漏斗的寬口端,並不容易被吹滅。如果從漏斗的寬口端吹氣,蠟燭將很容易被熄滅。
2. 吹出的氣體從細口到寬口時,逐漸疏散,氣壓減弱。這時,漏斗寬口周圍的氣體由於氣壓較強,將湧入漏斗的寬口內。因此,蠟燭的火焰也會湧向漏斗的寬口處。
注意:注意蠟燭燃燒時的安全。
蠟燭抽水機
思考:你知道抽水機是怎樣將水抽出來的嗎?
材料:玻璃杯、蠟燭、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紙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許、火柴、水半杯
操作:
1、先將塑料管折成門框形,一頭穿過硬紙片
2、再把兩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
3、將蠟燭點然後固定在左邊玻璃杯底部,同時將水注入右邊玻璃杯中
4、在放蠟燭的杯子口塗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紙片蓋上,並使塑料管的另一頭沒入右邊杯子水中。
5、水從右邊流入左邊的杯子中
講解:蠟燭燃燒用去了左邊杯中的氧氣,瓶中氣壓降低,右邊杯壓力使水向左杯流動,直到兩杯水面承受的壓力相等為止。到那時左杯水面高於右杯水面。
注意:蠟燭點然後固定在左邊玻璃杯底部時注意安全,小心燒手
瓶內吹氣球
思考:瓶內吹起的氣球,為什麼松開氣球口,氣球不會變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兩根:紅色和綠色、氣球一個、氣筒
操作:
1、用改錐事先在瓶蓋上打兩個孔,在孔上插上兩根吸管:紅色和綠色
2、在紅色的吸管上紮上一個氣球
3、將瓶蓋蓋在瓶口上
4、用氣筒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5、將紅色吸管放開氣球立刻變小
6、用氣筒再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7、迅速捏緊紅吸管和綠吸管兩個管口
8、放開紅色吸管口,氣球沒有變小
講解:當紅色吸管松開時,由於氣球的橡皮膜收縮,氣球也開始收縮。可是氣球體積縮小後,瓶內其他部分的空氣體積就擴大了,而綠管是封閉的,結果瓶內空氣壓力要降低——甚至低於氣球內的壓力,這時氣球不會再繼續縮小了。
這些選擇一兩個就行了
以及一些發明家的傳記
安培的故事
大家熟悉的電流強度單位–安培,是為了紀念在 1775 年 1 月 22 日出生於法國里昂的物理學家安德烈·瑪麗·安培 (Andre M. Ampere) 而命名的。
安培家境富裕,他父親因深受魯索教育理論的影響,特別為他設立一個
豐富的私人圖書館,所以他從小就博覽群書。這些書不但讓他體會到生命崇高的一面,更激發起他對自然科學、數學和哲學的興趣。安培是個數學天才,年紀小小已學會數學的基本知識和
;12 歲就開始學習微積分;18 歲時已能重復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學》中的某些計算。1799年他在里昂擔任數學教師,並開始有系統地研究數學,後來更寫了概率論的論文。
安培智慧非凡,善於運用數學進行
,他的學術地位也因而不斷提高。他被聘為多個學院的物理和數學分析教授,更被邀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836年安培在法國馬賽逝世,享年 61 歲。
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安培,在學習和研究問題時,思想高度集中,專心致志,簡直達到了那種忘我的痴迷程度。
懷表變卵石
安培思考科學問題專心致志,據說有一次,安培正慢慢地向他任教的學校走去,邊走邊思索著一個電學問題。經過塞納河的時候,他隨手揀起一塊鵝卵石裝進口袋。過一會兒,又從口袋裡掏出來扔到河裡。到學校後,他走進教室,習慣地掏懷表看時間,拿出來的卻是一塊鵝卵石。原來,懷表已被扔進了塞納河。
馬車車廂做「黑板」
還有一次,安培在街上行走,走著走著,想出了一個電學問題的算式,正為沒有地方運算而發愁。突然,他見到面前有一塊「黑板」,就拿出隨身攜帶的粉筆,在上面運算起來。那「黑板」原來是一輛馬車的車廂背面。馬車走動了,他也跟著走,邊走邊寫;馬車越來越快,他就跑了起來,一心一意要完成他的推導,直到他實在追不上馬車了才停下腳步。安培這個失常的行動,使街上的人笑得前仰後合。
「安培先生不在家」
為了專心研究問題,怕別人來打擾他,安培就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了一張「安培先生不在家」的字條。這樣,來找他的人看到字條後就不會再敲門打擾他。有一天,他在家中思考一個問題,
,便走出家門,一邊散步一邊思考這個問題。他在馬路上走著走著,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便轉回身向家走去。他一邊走一邊還在
地思考著問題。當他返回自己的家門口時,抬頭看見門上貼著「安培先生不在家」的那張字條,
地說:「噢!安培先生不在家,那我回去吧!」說完,回頭走了。
「電學中的牛頓」
安培將他的研究綜合在《
現象的數學理論》一書中,成為電磁學史上一部重要的經典論著。
稱贊安培的工作是「科學上最光輝的成就之一,還把安培譽為「電學中的牛頓」。
安培還是發展測電技術的第一人,他用自動轉動的磁針製成測量電流的儀器,以後經過改進稱電流計。
安培對電磁學的發展可說是功不可沒。他不但創造了「電流」這個名詞,又將正電流動的方向定為電流的方向。1820 年他根據奧斯特的發現的「電流的
效應」,進行了很多有關電流和磁鐵相互作用的實驗,得出幾個重要的結果:(一)兩個距離相近、強度相等、方向相反的電流對另一電流產生的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二)在彎曲導線上的電流可被看成由許多小段的電流組成,它的作用就等於這些小段電流的矢量和;(三)當載流導線的長度和作用距離同時增加相同的倍數時,作用力將保持不變。經過一番定量的分析之後,他終於在 1822 年發現了安培定律,並在 1826 年推出兩電流之間的作用力的公式。安培在電磁學上傑出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當時許多物理學家都對他萬分敬佩。
安培在他的一生中,只有很短的時期從事物理工作,可是他卻能以獨特的、透徹的分析,論述帶電導線的磁效應,因此我們稱他是
的先創者,他是
的
Ⅱ 物理手抄報
物理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學的一個永恆主題是尋找各種序(orders)、對稱性(symmetry)和對稱破缺(symmetry-breaking)10、守恆律(conservation laws)或不變性(invariance).
閃電
● 經典力學及理論力學(Mechanics)研究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的規律 ● 電磁學及電動力學(Electromagnetism and Electrodynamics)研究電磁現象,物質的電磁運動規律及電磁輻射等規律 ●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研究物質熱運動的統計規律及其宏觀表現 ● 相對論和時空物理(Relativity)研究物體的高速運動效應,相關的動力學規律以及關於時空相對性的規律 ● 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觀物質運動現象以及基本運動規律
Ⅲ 科學手抄報
「電」一詞在西方是從希臘文琥珀一詞轉意而來的,在中國則是從雷閃現象中引出來的。自從18世紀中葉以來,對電的研究逐漸蓬勃開展。它的每項重大發現都引起廣泛的實用研究,從而促進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現今,無論人類生活、科學技術活動以及物質生產活動都已離不開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某些帶有專門知識的研究內容逐漸獨立,形成專門的學科,如電子學、電工學等。電學又可稱為電磁學,是物理學中頗具重要意義的基礎學科。
電學的基本內容
電學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靜電、靜磁、電磁場、電路、電磁效應和電磁測量。
靜電學是研究靜止電荷產生電場及電場對電荷作用規律的學科。電荷只有兩種,稱為正電和負電。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電荷遵從電荷守恆定律。電荷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任何物理過程中電荷的代數和保持不變。所謂帶電,不過是正負電荷的分離或轉移;所謂電荷消失,不過是正負電荷的中和。
靜止電荷之間相互作用力符合庫侖定律:在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作用力的大小與它們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著它們之間的聯線,同號電荷相斥,異號電荷相吸。
電荷之間相互作用力是通過電荷產生的電場相互作用的。電荷產生的電場用電場強度(簡稱場強)來描述。空間某一點的電場強度用正的單位試探電荷在該點所受的電場力來定義,電場強度遵從場強疊加原理。
通常的物質,按其導電性能的不同可分兩種情況:導體和絕緣體。導體體內存在可運動的自由電荷;絕緣體又稱為電介質,體內只有束縛電荷。
在電場的作用下,導體內的自由電荷將產生移動。當導體的成分和溫度均勻時,達到靜電平衡的條件是導體內部的電場強度處處等於零。根據這一條件,可導出導體靜電平衡的若乾性質。
靜磁學是研究電流穩恆時產生磁場以及磁場對電流作用力的學科。
電荷的定向流動形成電流。電流之間存在磁的相互作用,這種磁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傳遞的,即電流在其周圍的空間產生磁場,磁場對放置其中的電流施以作用力。電流產生的磁場用磁感應強度描述。
麥克斯韋方程組描述了電磁場普遍遵從的規律。它同物質的介質方程、洛侖茲力公式以及電荷守恆定律結合起來,原則上可以解決各種宏觀電動力學問題。
根據麥克斯韋方程組導出的一個重要結果是存在電磁波,變化的電磁場以電磁波的形式傳播,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這也說明光也是電磁波的一種。
電路 包括直流電路和交流電路的研究,是電學的組成部分。直流電路研究電流穩恆條件下的電路定律和性質;交流電路研究電流周期性變化條件下的電路定律和性質。
直流電路由導體(或導線)連結而成,導體有一定的電阻。穩恆條件下電流不隨時間變化,電場亦不隨時間變化。
根據穩恆時電場的性質、導電基本規律和電動勢概念,可導出直流電路的各個實用定律:歐姆定律、基爾霍夫電路定律,以及一些解決復雜電路的有效而簡便的定理:等效電源定理、疊加定理、倒易定理、對偶定理等,這些實用定律和定理構成電路計算的理論基礎。
存在電磁感應和位移電流,存在電磁波。
電磁效應 物質中的電效應是電學與其他物理學科(甚至非物理的學科)之間聯系的紐帶。物質中的電效應種類繁多,有許多已成為或正逐漸發展為專門的研究領域。比如:
電致伸縮、壓電效應(機械壓力在電介質晶體上產生的電性和電極性)和逆壓電效應、塞貝克效應、珀耳帖效應(兩種不同金屬或半導體接頭處,當電流沿某個方向通過時放出熱量,而電流反向時則吸收熱量)、湯姆孫效應(一金屬導體或半導體中維持溫度梯度,當電流沿某方向通過時放出熱量,而電流反向時則吸收熱量)、熱敏電阻(半導體材料中電阻隨溫度靈敏變化)、光敏電阻(半導體材料中電阻隨光照靈敏變化)、光生伏打效應(半導體材料因光照產生電位差),等等。
對於各種電效應的研究有助於了解物質的結構以及物質中發生的基本過程,此外在技術上,它們也是實現能量轉換和非電量電測法的基礎。
電磁測量也是電學的組成部分。測量技術的發展與學科的理論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理論的發展推動了測量技術的改進;測量技術的改善在新的基礎上驗證理論,並促成新理論的發現。
電磁測量包括所有電磁學量的測量,以及有關的其他量(交流電的頻率、相角等)的測量。利用電磁學原理已經設計製作出各種專用儀表(安培計,伏特計、歐姆計、磁場計等)和測量電路,它們可滿足對各種電磁學量的測量。
電磁測量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非電量(長度、速度、形變、力、溫度、光強、成分等)的電測量。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電磁量與非電量相互聯系的某種效應,將非電量的測量轉換為電磁量的測量。由於電測量有一系列優點:准確度高、量程寬、慣量小、操作簡便,並可遠距離遙測和實現測量技術自動化,非電量的電測量正在不斷發展。
其它電學分支學科
磁學、電學、電動力學
其它物理學分支學科
物理學概覽、力學、熱學、光學、聲學、電磁學、核物理學、固體物理學
電學發展史
1.公元前的琥珀和磁石
希臘七賢中有一位名叫泰勒斯的哲學家。公元前600年前後,泰勒斯看到當明的希臘人通過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用磁錢礦石吸引鐵片的現象,曾對其原因進行過一番思考。據說他的解釋是:「萬物皆有靈。磁吸鐵,故磁有靈。」這里所說的「磁」就是磁鐵礦石。
希臘人把琥珀叫做「elektron」(與英文「電」同音)。他們從波羅的海沿岸進口琥珀,用來製作手鐲和首飾。當時的寶石商們也知道摩擦琥珀能吸引羽毛,不過他們認為那是神靈或者魔力的作用。
在東方,中國人民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後就已經具有天然的磁石知識。據《呂氏春秋》一書記載,中國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就已經有的指南針,他們在古代就已經用磁針來辨別方向了。
2.磁,靜電
通常所說的摩擦起電,在公元前人們只知道它是一種現象。很長時間里,關於這一種現象的認識並沒有進展。
而羅盤則在13世經就已經在航海中得到了應用。那時的羅盤是把加工成針形的磁鐵礦石放在秸稈里,使之能浮在水面上。到了14世紀初,又製成了用繩子把磁針吊起來的航海羅盤。
這種羅盤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以及1519年麥哲倫發現環繞地球一周的航線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磁,靜電與吉爾伯特
英國人吉爾伯特是伊麗莎白女王的御醫,他在當醫生的同時,也對磁進行了研究。他總結了多年來關於磁的實驗結果,於1600年出了一本取名為《論磁學》的書。書中指出地球本身就是一塊大磁石,並且闡述了羅盤的磁傾角問題。
吉爾伯特還研究了摩擦琥珀吸引羽毛的現象,指出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琥珀上,而且存在於硫磺,毛皮,陶瓷,火漆,紙,絲綢,金屬,橡膠等是摩擦起電物質系列。把這個系列中的兩種物質相互摩擦,系列中排在前面的物質將帶正電,排在後面的物質將帶負電。
那時候,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思考,而他主張真正的研究應該以實驗為基礎,他提出這種主張並付諸實踐,在這點上,可以說吉爾伯特是近代科學研究方法的開創者。
(2)雷和靜電
在公元前的中國,打雷被認為是神的行為。說是有五位司雷電的神仙,其長者稱為雷祖,雷祖之下是雷公和電母。打雷就是雷公在天上敲大鼓,閃電就是電母用兩面鏡子把光射向下界。
到了亞里斯多德時代就已經比較科學了。認為雷的發生是由於大地上的水蒸氣上升,形成雷雨雲,雷雨雲遇到冷空氣凝縮而變成雷雨,同時伴隨出現強光。
認為雷是靜電而產生的是英國人沃爾,那是1708年的事。1748年,富蘭克林基於同樣的認識設計了避雷針。
能不能用什麼辦法把這種靜電收集起來?這個問題很多科學家都考慮過。1746年,萊頓大學教授繆森布魯克發明了一種存貯靜電的瓶子,這就是後來很有名的「萊頓瓶」。
繆森布魯克本來想像往瓶子里裝水那樣把電裝進瓶子里,他首先在瓶子里灌上水,然後用一根金屬絲把摩擦玻璃棒能到水裡。就在他的手接觸到瓶子和棒的一瞬間,他被重重地「電擊」了一下。據說他曾這樣說過:「就算是國王命令,我也不想再做這種可怕的實驗了」。
富蘭克林聯想到往萊頓瓶里蓄電的事,於1752年6月做了一個把風箏放到雷雨雲里去的實驗。其結果,發現了雷雨雲有時帶正電有時帶負電的現象。這個風箏實驗很有名,許多科學家都很感興趣,也跟著做。1753年7月,俄羅斯科學家利赫曼在實驗中不幸遭電擊身亡。
通過用各種金屬進行實驗,義大利帕維亞大學教授伏打證明了鋅,鉛,錫,鐵,銅,銀,金,石墨是個金屬電壓系列,當這個系列中的兩種金屬相互接觸時,系列中排在前面的金屬帶正電,排在後面的金屬帶負電。他把銅和鋅做為兩個電極置於稀硫酸中,從而發明了伏打電池。電壓的單位「伏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9世紀初,正是法國大革命後進入拿破崙時代。拿破崙從義大利歸來,在1801年把伏打召到巴黎,讓他做電實驗,伏打也因此獲得了拿破崙授予的金質獎章和萊吉諾-多諾爾勛章。
(3)伏打電池的利用與電磁學的發展
伏打電池發明之後,各國利用這種電池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實驗和研究。德國進行了電解水的研究,英國化學家戴維把2000個伏打電池連在一起,進行了電弧放電實驗。戴維的實驗是在正負電極上安裝木炭,通過調整電極間距離使之產生放電而發出強光,這就是電用於照明的開始。
1820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奧斯特在一篇論文中公布了他的一個發現:在與伏打電池連接了的導線旁邊放一個磁針,磁針馬上就發生偏轉。
俄羅斯的西林格讀了這篇論文,他把線圈和磁針組合在一起,發明了電報機(1831年),這可說是電報的開始。
其後,法國的安培發現了關於電流周圍產生的磁場方向問題的安培定律(1820年),法拉第發現了劃時代的電磁感應現象(1831年),電磁學得到了飛速發展。
另一方面,關於電路的研究也在發展。歐姆發現了關於電阻的歐姆定律(1826年),基爾霍夫發現了關於電路網路的定律(1849年),從而確立了電工學。
3.有線通信的歷史
有人說科學技術是由於軍事方面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這種說法有一定的歷史事實根據。
英國害怕拿破崙進攻,曾用桁架式通信機向自己的部隊進報法國軍隊的動向。瑞典,德國,俄羅斯等國家也以軍事為目的,架設了由這類通信機組成的通信網,據說都曾投入了龐大的預算。
將這種通信機改造成電通信方式的構想大概就是有線通信的開始。
(2)莫爾斯電報機
1837年,莫爾斯電報機在美國研製成功,發明人就是以莫爾斯電碼而聞名的莫爾斯。莫爾斯電碼是一種以點,劃來編碼的信號。
莫爾斯本來是想當一名畫家,他為此在倫敦留學。1815年,他在回美國的船上聽了波士頓大學教授傑克遜關於電報的一席談話,萌發了莫爾斯電碼和電報機的構想。為了鋪設電報線,莫爾斯成立了電磁-電報公司,並於1846年在紐約-波士頓,費城-匹茲堡,多倫多-布法羅-紐約之間開通了電報業務。
莫爾斯的事業獲得了極大成功,於是就在美國各地創辦電報公司,電報業務逐漸擴大起來。
1846年,莫爾斯電報機裝上了音響收報機,使用也更加方便。
(3)電話和交換機
1876年2月14日,美國的兩位發明家貝爾和格雷分別遞交了電話機專利的申請,貝爾的申請書比格雷的申請書早兩個小時到達,因而貝爾得到了專利權。
1878年,貝爾成立了電話公司,製造電話機,全力發展電話事業。
從發展電話業務開始,交換機就擔負著重要的任務。1877年前後的交換機稱為傳票式交換機,話務員收到通話請求,很把傳票交給另一位話務員。
其後,經過反復改進,開發出了框圖式交換機,進而又開發出了自動交換方式(1879年)。
1891年,史端喬式自動交換機研製成功。至此,自動交換的願望就算實現了。之後研究仍在繼續,又經過了幾個階段才達到現在的電子交換機。
(4)海底通信電纜
陸上通信網日漸完備,人們開始考慮在海底敷設通信電纜來實現跨海國家之間的通信。1840年前後,惠斯通就已經考慮到了海底電纜的問題。
海底電纜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電纜的機械強度,絕緣及敷設方法都陸上電纜不同。
1845年,英吉利海峽海底電報公司成立,開始了從英國到加拿大並跨過多佛爾海峽到達法國的海底電纜敷設工程。
海底電纜敷設中碰到了電纜斷裂等大難題,但敷設誨底電纜是時代的要求,各國都為此投稿了力量。
1851年,最早的加來-多佛爾海底電纜敷設完畢,成功地實現了通信。以此為契機,歐洲周邊和美洲東部周邊也敷設了許多電纜。
現在,世界上的大海里遍布著電纜,供通信使用。
4.無線通信的歷史
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的信息都能顯示在電視機上,這種方便是電波帶給我們的。
最早的電波實驗是德國的赫茲在1888年進行的。通過實驗,赫茲弄清了電波和光一樣,具有直線傳播,反射和折射現象。
頻率的單位赫茲就是來自他的名字。
(1)馬可尼的無線電裝置
在雜志上讀到過赫茲實驗文章的義大利人馬可尼,在1895年研製出了最早的無線電裝置,利用這一裝置在相隔大約3公里遠的距離之間進行了莫爾斯電碼通信實驗。他想到了要把無線通信企業化,就成立了一個無線電報與信號公司。
盡管馬可尼在無線通信領域獲得了諸多成功,但由於與海底電纜公司的利益相沖突,他想在紐芬蘭設立無線電報局的事遭到了反對,馬可尼的反對者還不在少數。
(2)無線電話
如果傳送的不是莫爾斯信號而是人的語言,那就需要有運載有信號的載波。載波必須是高頻波。
1906年,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的亞歷山德森製成了80KHZ的高頻信號發生裝置,首次成功地進行了無線電話的實驗。
用無線電話傳送語音,並且要收聽它,這就需要有用於發送的高頻信號發生裝置和用於接收的檢波器。費森登設計了一種多差式接收裝置,並於1913年試驗成功。
達德爾設計出了以包魯森電弧發送器為發送裝置,以電解檢波器為接收裝置的受話器方式。在當時,由於都是採用火花振盪器,所以雜訊很大,實驗階段可說是成功了,但離實用化還很遠。
要想使產生的電波穩定,接收到的雜訊小,還得等待電子管的出現。
(3)二極體和三極體
1903年,愛迪生發現從電燈泡的熱絲上飛濺出來的電子把燈泡的一部分都熏黑了,這種現象被稱為愛迪生效應。
1904年,弗萊明從愛迪生效應得到啟發,造出二極體,用它來進行檢波。
1907年,美國的D。福雷斯特在二極體的陽極和陰極之間又加了一個叫做柵極的電極,發明了三極體。
這種三極體既可以用於放大信號電壓,也可以配以適當的反饋電路產生穩定的高頻信號,可說是一個劃時代的電路元件。
三極體經過進一步的改進,能夠產生短波,超短波等高頻信號。此外,三極體具有能控制電子流的功能,隨後出現的陰極射線管和示波器與此有密切的關系。
5.電池的歷史
1790年,伽伐尼根據解剖青蛙實驗提出了「動物電」,以此為開端,伏打發現了兩種金屬接觸就有電產生的規律,可以說這就是電池的起源。
1799年,伏打在銅和鋅之間夾入一層浸透鹽水的紙,再把它們一層一層地迭起來,製成了「伏打電堆」。「電堆」的意思就是指把許多單個電池單元高高地堆在一起。
(1) 一次電池
一次電池放完電後不能再用的電池稱為一次電池。伏打對伏電電堆做了改進,製成了伏打電池。
1836年,英國人丹尼爾在陶瓷桶里放入陽極和氧化劑,製成了丹尼爾電池。與伏打電池相比,丹尼爾電池能長時間提供電流。
1868年,法國的勒克朗謝公布了勒克朗謝電池,1885年(明治18年)日本的尾井先藏發明了尾井乾電池。尾井乾電池是一種把電解液吸附在海綿里的特殊電池,具有搬運方便的特點。
1917年,法國的費里發明了空氣電池,1940年,美國的魯賓發明了水銀電池。
(2)二次電池
放完電還可以充電再用的電池稱為二次電池。1859年,法國的普朗泰發明了能夠反復充電使用的鉛蓄電池,其結構是稀硫酸中裝有鉛電極,這是最早的二次電池。現在,汽車里使用的就是這種類型的電池。
1897年(明治30年),日本的島津源藏開發出了具有10A*H容量的鉛蓄電池,並把他本人名字GENZO SIMAZU的字頭GS作為商品名稱,取名為GS電池投放市場。
1899年,瑞典的容納製成了容納電池,1905年愛迪生製成了愛迪生電池。這些電池的電解液都用的是氫氧化鉀,後來就被稱為鹼性電池。
1948年,美國的紐曼發明了鎳鎘電池。這是一種能充電的乾電池,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池。
(3)燃料電池
1939年,英國人格羅夫發現氧和氫的反應中有電能產生,並由實驗證明了燃料電池的可能性。也就是說,電解水的時候消耗了電能而生成了氧和氫,反過來,從外部給陽極一側送入氧,給陰極一側送入氫,就能夠產生電能和水。
格羅夫當時只是做了實驗,並未實用化。1958年,劍橋大學(英國)製成了5KW的燃料電池。
1965年,美國GE公司成功地開發出了燃料電池,這個電池就安裝在1965年的載人飛船雙子星5號上,用於供給宇航員飲用水的飛船電能。1969年登上月球的阿波羅11號飛船上的電源也使用了燃料電池作為飛船內電源。
(4)太陽能電池
1873年,德國人西門子發明了用硒和鉑絲製成的光電池。現在照相機曝光表上所用的就是這種硒光電池。
1945年,美國的夏品發明了硅太陽能電池,這是一種當太陽光或燈光照到其PN結上時能產生電能的元件,廣泛用於人造衛星,太陽能汽車,鍾表,台式計算器等。提高這種元件轉換效率的研究與開發工作仍在進行中。
6.照明的歷史
18世紀60年代由英國興起的產業革命使工廠進入了連續加工,批量生產的時代,夜間照明成了重要問題。
前面已經講過,英國人戴維1815年曾做過用2000個伏打電池產生電弧的有名實驗。
(1)白熾燈泡
1860年,英國人斯旺把棉線碳化後做成燈絲裝入玻璃泡里,發明了碳絲燈泡。
然而,由於當時的真空技術不高,點燈時間不能過長,時間一長,燈絲就會在燈泡里氧化而燒掉。
斯旺所想到的白熾燈泡的原理是現在的白織燈的起源。隨著燈絲研究和真空技術的進步,白熾燈最終達到了實用化。從這點不說,斯旺的發明是一項大發明。
1865年,施普倫格爾為研究真空現象而開發出水銀真空泵。斯旺知道這件事後,就在1878年把玻殼內的真空度提高,又在燈絲上下了一番功夫。他先把棉線用硫酸處理,然後再碳化,最後,他公布了斯旺燈泡。斯旺的白熾燈泡曾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展出。
1879年,美國的愛迪生成功地把白熾燈泡的壽命延長到了40小時以上。1880年,愛迪生發現竹子是做白熾燈燈絲的優良材料,就把日本,中國,印度的竹子收集起來反復進行實驗。
愛迪生把部下穆爾派到日本,在京都的八幡尋找優質竹子,若乾年後,用八幡竹子製造出了燈絲。為了製造這種竹燈絲的燈泡,1882年他在倫敦和紐約成立了愛迪生電燈公司。
在日本,1886年(明治19年)東京電燈公司成立,明治22年起,一般的家庭開始用上了白治燈泡。
1910年,美國的庫利廳用鎢絲做燈絲,發明了鎢絲燈泡。
1913年,美國的蘭米爾在玻殼里充入氣體以防止燈絲蒸發,發明了充氣鎢絲燈泡。
1925年,日本的不破橘三發明了內壁磨砂燈泡。
1932年,日本的三浦順一發明了雙螺旋鎢絲燈泡。
正是由於上述的不斷探索,今天我們才能享受白熾燈照明的日常生活,想起來真是漫漫長路啊。
(2)放電燈
1902年,美國的休伊茲特在玻殼內裝入水銀蒸氣,發明了弧光放電汞燈。由於這種汞燈在汞蒸氣的氣壓較低時發出了紫外線較多,所以常作為殺菌燈使用。而當水銀氣壓較高時,可發出很強的可見光。
現在廣泛用於廣場照明和道路照明的高壓汞燈所發出的光是一種混合光,混合光包括水銀電弧放電的光和紫外線照到塗敷在玻殼內壁的熒光材料上所發出的光。
1932年,荷蘭菲利浦公司開發出了波長為590nm單色的鈉燈,這種燈廣泛用於公路的隧道照明。
1938年,美國的英曼發明了現在廣泛使用的熒光燈。這種燈通過用水銀電弧放電發出的紫外線照射塗敷在燈管內壁的不同熒光粉而發出不同顏色的光。通常,白色熒光燈用得最多。
7.電力設備的歷史
可以說,1820年奧斯特所發現的電磁作用就是電動機的起源。
而1831年法拉第所發現的電磁感應就是發電機的變壓器的起源。
(1)發電機
1832年,法國人畢克西發明了手搖式直流發電機,其原理是通過轉動永磁體使磁通發生變化而在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動勢,並把這種電動勢以直流電壓形式輸出。
1866年,德國的西門子發明了自勵式直流發電機。
1869年,比利時的格拉姆製成了環形電樞,發明了環形電樞發電機。這種發電機是用水力來轉動發電機轉子的,經過反復改進,於1847年得到了3。2KW的輸出功率。
1882年,美國的戈登製造出了輸出功率447KW,高3米,重22噸的兩相式巨型發電機。
美國的特斯拉在愛迪生公司的時候就決心開發交流電機,但由於愛迪生堅持只搞直流方式,因此他就把兩相交流發電機和電動機的專利權賣給了西屋公司。
1896年,特斯拉的兩相交流發電機在尼亞拉發電廠開始勞動營運,3750KW,5000V的交流電一直送到40公里外的布法羅市。
1889年,西屋公司在俄勒岡州建設了發電廠,1892年成功地將15000伏電壓送到了皮茨菲爾德。
(2)電動機
1834年,俄羅斯的雅可比試制出了由電磁鐵構成的直流電動機。1838年,這種電動機開動了一艘船,電動機電源用了320個電池。此外,美國的文波特和英國的戴比德遜也造出了直流電動機(1836年),用作印刷機的動力設備。由於這些電動機都以電池作為電源,所以未能廣泛普及。
1887年,前面所講過的特斯拉兩相電動機作為實用化感應電動機的發展計劃開始啟動。1897年,西屋公司製成了感應電動機,設立專業公司致力於電動機的普及。
(3)變壓器
發電端在向外輸送交流電的時候,要先把交流電壓升高,到了用電端,又得把送來的交流電壓降低。因此,變壓器是必不可少的。
1831年,法拉第發現磁可以感應生成電,這就是變壓器誕生的基礎。
1882年,英國的吉布斯獲得了「照明與動力用配電方式」專利,其內容就是將變壓器用於配電,當時所用的變壓器是磁路開放式變壓器。
西屋引進了吉布斯的變壓器,經過研究,於1885年開發出了實用的變壓器。
此外,在此前一年的1884年,英國的霍普金森製成了閉合磁路式變壓器。
8.電子電路元器件的歷史
當代,是包括計算機在內的電子學繁榮昌盛的時代,其背景與電子電路元器件由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的不斷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1)電子管
電子管是沿著二極體-三極體-四極管-五極管的順序發明出來的。
二極體:前面曾經講過,愛迪生發現了電燈泡燈絲發射電子的「愛迪生效應」。1904年,英國人弗萊明受到「愛迪生效應」的啟發,發明了二極體。
三極體:1907年,美國的福雷斯特發明了三極體。當時,真空技術尚不成熟,三極體的製造水平也不高。但在反復改進的過程中,人們懂得了三極體具有放大作用,終於拉開了電子學的帷幕。
振盪器也從上面所講過的馬可尼火花裝置發展為三極體振盪器。三極體有三個電極,陽極,陰極和設置在二者之間的控制柵極,這個控制柵極是用來控制陰極所發射的電子流的。
五極管:1927年,德國的約布斯特在陽極與簾柵極之間又加了一個電極,發明了五極管。新加的電極被稱為抑制柵。加入這個電極的原因是:在四極管中,電子流撞到陽極上時陽極會產生二次電子發射,抑制柵就是為抑制這種二次電子發射而設置的。
此外,1934年美國的湯綠森通過對電子管進行小型化改進,發明了適用於超短波的橡實管。
管殼不用玻璃而採用金屬的ST管發明於1937年,經小型化後的MT管發明於1939年。
自己找要的吧!
Ⅳ 物理電學的手抄報怎麼做,我也不知道該寫什麼,幫忙給我一些素材啊樣圖啊
「電學中的牛頓」
安培將他的研究綜合在《電動力學現象的數學理論》一書中,成為電磁學史上一部重要的經典論著。麥克斯韋稱贊安培的工作是「科學上最光輝的成就之一,還把安培譽為「電學中的牛頓」。
安培還是發展測電技術的第一人,他用自動轉動的磁針製成測量電流的儀器,以後經過改進稱電流計。
安培對電磁學的發展可說是功不可沒。他不但創造了「電流」這個名詞,又將正電流動的方向定為電流的方向。1820 年他根據奧斯特的發現的「電流的磁力效應」,進行了很多有關電流和磁鐵相互作用的實驗,得出幾個重要的結果:(一)兩個距離相近、強度相等、方向相反的電流對另一電流產生的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二)在彎曲導線上的電流可被看成由許多小段的電流組成,它的作用就等於這些小段電流的矢量和;(三)當載流導線的長度和作用距離同時增加相同的倍數時,作用力將保持不變。經過一番定量的分析之後,他終於在 1822 年發現了安培定律,並在 1826 年推出兩電流之間的作用力的公式。安培在電磁學上傑出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當時許多物理學家都對他萬分敬佩。
安培在他的一生中,只有很短的時期從事物理工作,可是他卻能以獨特的、透徹的分析,論述帶電導線的磁效應,因此我們稱他是電動力學的先創者,他是當之無愧的。
Ⅳ 有關電的知識的手抄報的名字
1、電學中的牛頓——安培
安培(ampere)是國際單位制中表示電流的基本單位,簡稱安。符號A。為紀念法國物理學家A.安培而命名,他在1820年提出了著名的安培定律。
2、電的發現——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並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富蘭克林讓別人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
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設計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
3、製造電流——法拉第
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發電機。他發現第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一般認為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
4、電的應用與生活
電的發現和應用極大的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使人類的力量長上了翅膀,使人類的信息觸角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
5、電與磁——磁鐵產生電
1865年、蘇格蘭的麥克斯韋(J. C. Maxwell)提出電磁場理論的數學式,這理論提供了位移電流的觀念,磁場的變化能產生電場,而電場的變化能產生磁場。
參考資料
網路 電
網路 安培
Ⅵ 物理手抄報資料
一、與電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電飯堡煮飯、電水壺燒開水是利用電能轉化為內能,都是利用熱傳遞煮飯、燒開水的。
3、電飯煲、電水壺的三腳插頭,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電器漏電和觸電事故的發生。
4、微波爐加熱均勻,加熱原理是利用電能轉化為電磁能,再將電磁能轉化為內能。
二、與熱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使用爐灶燒水或炒菜,要使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住火頭,可使鍋的溫度升高快,是因為火苗的外焰溫度高。
3、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灌滿時,瓶口有一層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散失。
4、用高壓鍋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鍋內氣壓,提高了水的沸點。
5、夏天自來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徵兆。自來水管「出汗」並不是管內的水滲漏,而是自來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溫度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水管,就會放出熱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說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較高,濕度較大,這正是下雨的前兆。
6、煮食物並不是火越旺越快。因為水沸騰後溫度不變,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溫,結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鍋內水蒸發變干,浪費燃料。
四、光學方面
1、汽車旁的觀後鏡,交叉路口的觀察鏡用的都是凸面鏡,可以開闊視野
2、汽車在夜間行駛時,車內一般不開燈,這樣可防止車內乘客在司機前的擋風玻璃上成像,干擾司機正確判斷
3、汽車前的擋風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盤高大的車除外),這是因為擋風玻璃相當於平面鏡車內物體易通過它成像於司機面前,影響司機的判斷。
民諺俗語中的物理知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民諺、俗語,這些民諺、俗語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我們平時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諺、俗語,就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深化知識,活化知識,這對培養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1、摘不著的是鏡中月 撈不著的是水中花——平面鏡成的像為虛像。
2、人心齊,泰山移——如果各個分力的方向一致,則合力的大小等於各個分力的大小之和。
3、麻繩提豆腐--提不起來——在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小,則壓強就大。
站在高壓線上的小鳥為什麼不會觸電?
站在高壓線上的小鳥,是站在同一根電線上的,電線的電阻沒有小鳥兩腿之間的電大, 電線會把小鳥短路,在小鳥的兩只腳之間不會有電壓存在,也就不會有電流從它身上過
所以小鳥不會觸電。不過,如果鳥兒的身體同時接觸到兩根電線,或者站在電線上的鳥在不絕緣的電桿或架上磨嘴巴,就會有電流從鳥兒身上流過,使它觸電身亡。